山西有哪些不出名但是很珍貴的古建築?

地上文物看山西,知道大佛光寺,南禪寺,晉祠等唐代建築,異常寶貴,想給大家宣傳一下山西的古建築。但是我不是山西人,想知道山西到底還有什麼我們不為所知,有很好藝術,歷史價值的古建築? @馬前卒


山西的古建築簡直就是開掛一般的存在好嗎!而且都基本沒有人噠好嗎!價格便宜量又足啊!來山西不要光去平遙古城五台山啊!

平遙古城隔壁的鎮國寺有五代的建築和塑像,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台懷鎮周邊的南禪寺(唐)、佛光寺(唐至清)、岩山寺(金)、三聖寺(金),各個都是精品啊,別只顧著燒香啊親。

——————————

山西目前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其中古建築369處,占國保古建築總數的20%,雄居全國首位。

清單在這裡:山西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西文物網 - 山西省文物局官方網站

上面這個清單,全是精品,題主可以挨個看看。

另外,我覺得山西的古建築保存的很好!絕大多數山西的古建築,都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保護(雖然很分散,開始保護的時間也有點晚)。這些珍品,讓他安安靜靜地遺世獨立,難道不好嗎?我想,不出名,不開發,就是對這些建築最好的保護。

其實,客觀點講,山西文物保護開始的時間並不算晚,別的省份開始保護元代建築的時候,山西在保護唐代、遼宋金的建築,所以給人一種錯覺,就是大量的元代及之後的(在別的省份已是珍寶)建築,在山西沒有得到重視。因為,元代之前的古建築,山西佔了全國80%以上。

等我有了錢,一定要把山西玩個遍!

以下照片,均為本人今年拍攝,角度不好見諒,以饗知友。

按照題目要求,未入選的古建(因為知名度較高)有:五台山台懷建築群、大同華嚴寺、大同善化寺、應縣木塔。

先上list

1、長治觀音堂

2、清徐狐突廟

3、陽曲不二寺

4、五台南禪寺

5、五台延慶寺

6、五台佛光寺

7、繁峙岩山寺

8、繁峙三聖寺

9、應縣凈土寺

10、渾源大雲寺

——————————

1、長治觀音堂

位於長治市西北的梁家莊,很好找,門票10塊。

最震撼人心的,是小小觀音殿里的500多尊泥塑(請自行百度),天下無雙。

2、清徐狐突廟

位於清徐城西西馬峪村,紀念晉文公重耳的外公,門票免費。去的時候不讓進,不開心。

3、陽曲不二寺

位於陽曲縣城西南角,免費。金構。壁畫已被嚴重破壞。

4、五台南禪寺

位於五台縣李家莊,全國現存最老的木結構建築。門票10元。據說這個歇山頂坡度全球最緩,猛一看以為是廡殿頂呢。

5、五台延慶寺

位於五台縣善文村,正在修繕,進不去。主殿為金構。

6、五台佛光寺

不用多說,梁思成眼中的中國第一國寶,門票15元。

佛光寺內現存從唐至近代各朝代的建築,堪稱中國古建博物館。

其中,東大殿為唐構,文殊殿為金構。文殊殿內有各時期的古建模型,大量彩塑、壁畫,值得一看。完全拍不夠。

7、繁峙岩山寺

位於繁峙縣天岩村,去的時候不開門,車還開到了溝里……

8、繁峙三聖寺

位於繁峙縣西沿口村,主殿為金構。去的時候正在修繕,經工作人員允許,我們爬上了屋頂……

9、應縣凈土寺

位於應縣木塔東北角,很不起眼的一座廟,依然有僧侶,不對外開放。

向寺內師傅說明來意後,師傅打開了大殿門,藻井超級震撼。另外,兩頭披頭散髮的石獅子,也在殿內放著。

凈土寺的天宮樓閣藻井和披頭散髮石獅子,連同隔壁的應縣木塔,被梁思成譽為應縣三寶,可自行百度。

10、渾源大雲寺

位於渾源縣荊庄村,在原來的荊庄供銷社院內,很難找,金構。做了看護阿姨好久的工作,才同意開門讓我們看。內牆的壁畫著實震撼。阿姨不讓照相,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上網搜索。


國慶期間和 @Joy Wan @蔡少駿 一起參觀了 @琉球縣令 先生推薦列表中的六座寺院,提供一些信息供大家參考。

同時推薦三本對入門者友好的書:趙廣超先生的《不只中國木建築》,李乾朗先生的《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以及梁思成先生的《圖像中國建築史》手繪圖(或中國建築史)。另外,還有紀錄片《梁思成與林徽因》。這些文字、圖像和視頻資料,給我們的參觀過程增添了不少的樂趣。古建築學者最初發現遺存古建築的那份驚喜讓我們感同身受,他們不辭勞苦的跋涉和孜孜不倦的探索讓我們無比敬佩。

補充:新浪微博的司圖博行按建造年份的順序詳細整理了歷代木構建築列表(中日韓),推薦大家去讀一下。

佛光寺、南禪寺正常買門票就可以進入,國慶期間人依然很少(相比後面的寺廟人還是多些,因為後面的寺廟完全沒有人)。夕陽西下,站在佛光寺東大殿前,極目遠眺。山下形制古樸的文殊殿,鬱鬱蔥蔥的參天古木,遠處晚霞中的群山,共同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畫面。壁下觀中描述此景與古人所見別無二致,有恍如隔世之感。

五台延慶寺大佛殿為金構。需要注意的是百度地圖定位有誤,後來問了當地的村民才找到。寺內的宋代石經幢2011年被盜,現在僅存最下面的一段,很痛心。

岩山寺文殊殿為金構,殿內有金代畫師王逵所繪的壁畫,青綠山水風格。山西之行前一天剛剛在故宮午門燕翅樓參觀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又看到青綠山水風格的壁畫,十分激動。

大門旁邊的牆上寫有管理員的手機號碼,可以請管理員過來開門,如果想看壁畫的話需要跟管理員商量。我們當時在寺裡面大概呆了一個半小時,把壁畫仔細地看了一遍,非常精彩。另外推薦播客《壁下觀》的第70期,是專門講岩山寺壁畫的,涉及到很多細節和仍有爭論的學術觀點,可以邊聽邊看。

三聖寺和岩山寺離得很近,大雄寶殿為金構。去的時候門是開著的,但現在正在維修,寺前的空間很擁擠,也未能進入殿內參觀。

凈土寺在應縣木塔附近,大雄寶殿為金構。寺院現在被施工工地擋住了,估計是在擴建。幾次請求後,管理員幫忙打開了殿門,九個藻井複雜精巧的結構真的是把我們震撼到了,之前見如此精緻的小木作還是在大同華嚴寺的薄伽教藏殿。

除琉球縣令先生列表中的寺廟外,特別推薦大同渾源縣的永安寺,在鬧市邊一條僻靜的小巷中。我們去的時候只有一批遊客在參觀,很快就只剩我們三個人,在寺院內靜靜觀賞的時光十分美好。

最後感謝琉球縣令先生的推薦,讓我們可以欣賞到這些不為人知的古建築。


大同板塊有更
————————10.14—————————
晉中地區的平遙鎮國寺萬佛殿,所以在平遙別只顧著在古城裡轉悠,有機會去探訪下這些真正的千年古剎

萬佛殿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是僅存的幾座五代建築之一。年代僅晚於五台山南禪、佛光二寺院,殿堂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屋頂為單檐歇山式,出檐深遠。很唐很雄偉

柱頭七鋪作雙抄雙昂
補間雙抄

轉角鋪做

大殿內部

五代彩繪佛像
元代山門內部外部

中間斜拱展現無疑

————————10.12更新———————
有人質疑答主提到的這兩座與問題不太相符,不夠不出名(雙重否定表肯定)
所以更個大招壓壓驚
這次從視線暫時從大同移向晉中地區
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也就是答主的家鄉(所以說是大招)
文水縣與平遙祁縣等縣區接壤歷史上曾劃歸併州府也就太原轄區和晉中轄區,建國後劃歸呂梁地區。
則天廟(第四批國保)夠不出名了吧..尼萌估計都沒聽過吧

坐落在文水縣城北5公里南徐村則天廟是全國唯一一座紀念女皇武則天的廟宇,廟始建於唐,金皇統五年(1145年)重建,現存建築則天聖母殿為金代原構,配殿為明清所建。

聖母殿,金代原構,單檐歇山頂,在殿內與頂部仍保存了一對唐代金柱與部分唐瓦唐磚。

殿內梁架建造中,採用了三角形組合與槓桿原理分散了頂部對大梁的壓力,故大梁跨度很大,經800多年承受壓力而未見彎曲。

柱頭斗栱五鋪作雙下昂,里轉雙抄,耍頭直承乳栿。斗拱形制感覺有唐韻(嗯,這個很唐)。

正殿內神龕屬宋金時代的構件。前部斗拱製作華美。

廟內還有一座唐代石獅(話說唐代的走獸都好霸氣)
—————————原答案————————

1大同華嚴寺
華嚴寺大雄寶殿始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年,金初毀於兵火,又於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在舊址重建
大雄寶殿為單檐廡殿頂,身面闊9間,進深5間,分別達53.75米;達29米ps比太和殿還要高的,總面積為1559平方米,這個規模,別說在山西,就是在全國,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佛教殿堂

感受下遊客與大殿的對比

如今修復後的華嚴寺
另,大同這個城市非常值得一去,有大量珍貴的歷史古迹,比西安所謂的十三朝古都文化歷史的體驗強多了,因為西安的歷史遺迹多為明清以後遺存或現代重建,所謂唐大雁塔是明代修復的模樣,當然了西安的地下文物質和量都是不可比擬的
贊多更新大同值得一去的地兒
————————分割線—————————
睡前再更一波

2大同善化寺
遼金建築全國也就幾座更別提擁有三個遼金的廡殿頂(中國古建中規制最高的建築)的善化寺了

山門建於金代(沒記錯的話),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構山門,單檐廡殿頂,廡殿頂的山門估計全國孤例。答主才學疏淺,評論區指出獨樂寺山門也為廡殿頂,且是遼代建築,這個地方還沒去過深感慚愧
善化寺整體布局是沿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金代的山門、金代的三聖殿、遼代的大雄寶殿。

善化寺的普賢閣,金代樓閣全國孤例,評論區大神指正,二仙廟東梳妝樓也為金代樓閣
3.大同九龍壁
全國最大九龍壁沒有之一
原大同代王府影壁

復建中的代王府

10.13晚睡覺前再一更,還有大家給的這些個贊啊亦可賽艇~

這張圖是梁思成在汾陽靈岩寺為林徽因拍的照片(大佛為明代鐵像)大佛微微低頭似乎在與林女士相視而笑,第一次看這張圖照片就被這情景所打動
梁夫婦在上個世紀在國內各地探訪古建築的過程中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可他們付出的同時也在愉悅並享受著,每次發現一處新的古建都是驚喜的體驗,相信這種驚喜既有付出後的欣慰也有對古建築由衷的熱愛,當然了,我們現在探訪古剎時也會有這份感覺,但還有一種新的體驗那就是感動與感恩之情。
最後,對建築的締造者古代匠人和現代的發現保護者們致敬。


晉北這幾個都還算低知名度且美美美

渾源傳法正宗殿,元構,殿內還有元代壁畫,敲美麗

繁峙岩山寺,金構,裡面有金代宮廷畫師王逵的壁畫

代縣文廟,明構
加一個晉北附近的(河北):

蔚縣靈岩寺,明構,太監屆成功人士王振捐資修建
其實朔州崇福寺也是極美且實測無人參觀的遼金巨構啊

更一個大同附近的河北陽原縣開陽堡玉皇閣。有迷之象昂


代縣,代縣,代縣,為家鄉怒答一發。

估計大多數人都聽過雁門關,但是不知雁門關在代縣,大多數人都知道五台山,卻不知道距他不到50公里的代縣也是一個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聽老人說以前的代縣不比平遙古城差,只是名聲不顯,無人問津保護,余秋雨也沒來過,沒寫過遊記,所以許多都隨著時間損毀,拆除。留下來的要不就是人煙偏僻的地方,要不就是確實漂亮的,實在捨不得扔掉的。
不廢話了,上圖,(手機里只有兩張,剩下的都是百度來的)
——————————
得了不少贊,慚愧~恨不得現在回家給大家拍幾張。又找了點圖小更一下——————

邊靖樓(洪武二十九年建)
——上邊的巨扁長8米寬3米是亞洲第一巨扁。
手機拍的略顯嬌小。

這是背面,是不是很高大威猛,蒼涼大氣。

阿育王塔(始建於隋仁壽年間,多次損毀,重建)
這個網上的圖太少了,就只掛我自己照的吧,哈哈。

中華第一關——雁門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歷史和武俠小說中均佔有重要地位。
以前的相片現在已經翻新了不過還是覺得老的有味道。

現在雁門關全景

文廟(始建於唐朝,元明均有修復,現為華北已存最大州文廟)
——裡邊有顆唐朝的老槐樹,可以許願。

趙杲觀山門

趙杲觀,裡邊有許多建築都嵌在懸崖峭壁上,與自然完美結合,感覺超屌!而且需要攀鐵索才能進入。

——話說那裡還有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有興趣的可以百度。

洪福寺磚塔(始建於明嘉靖年間)

鐘樓(始建於明,內有一口金代大鐘)

白人岩,一座深山古寺。流量有限,圖沒下太多。

楊家祠堂

列一張表供大家參考。
還有不少,我就不發了,大家喜歡的話再說?

最後,我們縣的火車站。
補充一點:
——人在外地圖大多為網上當的,都是些宏觀圖,大家如果去玩的話,相信在文物價值上和古建的細節處會帶給你更多的驚喜。
——還有如果去玩最好在八九月,那會兒的天格外藍。冬天的話,比較寒冷,風沙較大,空氣也不好。畢竟已是邊塞之地。


下面是山西85個縣以及11個縣級市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排名,總計393處,佔山西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452處)的86.9%.,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比重。這也是為什麼山西雖然沒有北京西安南京洛陽蘇州這種文物古迹特別集中的城市,國保數依然最多的原因。當然也說明山西各市市區里的古建築遺存是非(qiú)常(yě)豐(méi)富(yǒu)的。雖然各市市區里也有華嚴寺善化寺、晉祠、崇福寺這樣的精品,但山西最精華的古建築都散布在這70多個縣城,以及上百個鄉村裡。

弄成表格吧,感覺之前寫的太亂了。後面的圖文也好亂,還是刪了,有時間再更吧。至於哪裡多古建築多,直接看錶格里數量多的那幾個縣城就好。


寒某推薦一座寺廟,朔州崇福寺,位於晉北朔州市東大街94號,是晉北(雁北)游線路絕對不可錯過的古建景點,堪比大同華嚴寺與應縣佛宮寺。而且崇福寺最早便是尉遲敬德所修,來門神老家當然要來這座寺廟參拜咯。寺廟名稱來自海陵王完顏亮的題字「崇福禪偉」。此寺廟看點有:現存三大遼金大殿之一(彌陀殿)、彌陀殿金代塑像壁畫以及明初鐘鼓樓與藏經閣。

接下來是看圖說話時間:

以上為崇福寺的乾隆御筆匾額及山門,山門為新修仿明建築

此為入廟第一殿,一進院的金剛殿(天王殿),為明朝成化年間建築

此為入廟二進院中的鐘鼓樓,明朝成化年間建築

此為位於正殿以前、二進院的千佛閣(藏經殿),明朝成化年間建築

此為千佛閣後的三進院,分別為大雄寶殿、東西配殿(地藏殿、文殊殿),明朝成化年間建築

以上為崇福寺的重中之重:四進院里的彌陀殿,該殿建於二米多高的台基上,通高21米(鴟吻都有四米高!!!)冠於全寺,金代建築。建築面寬七間,進深四間入椽。殿前有寬敞的月台,後與觀音殿月台相連。單檐九脊歇山式。寒某180+的身高,在此殿面前也顯得相當渺小,殿內莊嚴肅穆之氣息威壓也逼得寒某不得不等同行遊人一同進殿,全無一人獨自進殿之膽量。(可惜沒照身高與殿高的對比圖,大家可參考彌陀殿圖三中寒某的視角,然後對比到圖一上)

最後兩張圖便是崇福寺五進院里的觀音殿,也是金代建築。
書籍安利時間:
1.柴澤俊:朔州崇福寺 (豆瓣)
2.金維諾:山西朔州崇福寺壁畫 (豆瓣)
3.【最新】丁鳳萍、李瑞芝:朔州崇福寺壁畫 洪洞廣勝寺壁畫 (豆瓣)


山西一省薈萃了數量最龐大的早期(指明以前)木結構古建築、以及大批極精彩的明清建築,但絕大多數都並不出名,尤其是交通不便但堪稱早期木構聖地的晉東南地區。

轉載一張照片,來自豆瓣用戶「揚眉劍舞」,是晉東南地區陵川的二仙廟,金代,除了古建研究和愛好者,可能沒多少人知道吧,美嗎?原發圖者形容就像實體了的古代樓閣界畫一般,說得很到位。晉東南山村散落的大量宋金遺構,如果願意去探訪,這樣的驚喜會很多。


講一下我的老家,一個汾河岸邊的小城鎮,就叫汾城——以前有一個很好聽又很樸素的名字「太平縣」,從北魏時期,一直沿用到民國。

這座小縣城,從很久遠的歷史長河中走下來,其中,唐朝之前的東西,基本上都埋在土裡了,唐朝之後的東西,很多也都毀損、翻修。現存多為宋金元明清時期的建築。

這是汾城鼓樓,要比臨汾市,也就是以前的平陽府相比小一些。平陽鼓樓是現存中國最高的鼓樓,始建於北魏,48年毀於戰火,如下圖:

下面的是縣衙、文廟、城隍廟、社稷廟等,統稱「汾城古建群」

(圖侵刪)


高平。
應縣木塔、鸛雀樓、懸空寺,這些古建築的確很珍貴,也足以成為每個山西人的驕傲。但它們都很出名,所以並不是特別切題。說到既珍貴又不出名的,就不得不提到我的家鄉——高平市。這個小城佔地九百六十平方公里,正好是中國的萬分之一,但是單說古建築,應該可以和絕大部分城鎮媲美。

推薦:山河舊夢:凝固在長平的時光

1.崇明寺(北宋)

2.開化寺(後唐)

3.二郎廟(金)

4.姬氏民居(元)

5.仙翁廟(年代無考)

6.定林寺(寺東有上下兩個偏院,創建年代不詳,至遲在唐代已有此寺。雷音殿、東西配殿為元代建築,其餘皆為明清遺物)

7.遊仙寺(北宋)

8.金峰寺(元)

9.二仙廟(金)

10.二仙宮(建於唐,現存主體建築大都為元代重修)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很多,也是多以古寺廟和古民居為主。

典藏高平 古建華章—— 高平宋金古建築的特色
作者:常四龍
2014年9月26日,我被邀請參加由《世界建築》雜誌社、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舉辦的遺產:歷史、記憶、生活,清華建築思想論壇,感到非常的高興,也感到非常的榮幸。

我是一位基層的文物工作者,曾擔任過高平市文博館館長。對全市的文物、文物保護以及博物館的建設工作,都有所涉獵,在文物考古、田野調查、石窟寺、古建築的修繕保護、博物館藏品徵集、展覽、宣傳等各個方面都有所探索。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講一講高平的文物及其我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傳承、發展的感知和認識。

  一、太行深處 典藏高平

  我是1984年調入高平市文博館當館長的,從此我就和文物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是高平人,是高平這塊神奇古老的黃土地感知了我,鑄造了我,使我成為一個熱愛文物的工作者。退休後我出版了《原始文明與高平炎帝陵》、《長平之戰與文化旅遊》、《高平文物旅遊》、《開化寺》等專著和《丹水弦韻》詩集,這是對自己的一個總結,也是對家鄉的一個交待,夢想變成現實。

  高平是一塊古老神奇的黃土地,就是在這塊黃土地上,在太行山的深處,曾經演繹了許多重大的事情,而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高平位於山西省的東南部,太行山西南的邊緣地帶,處在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黃河流域,總面積946平方公里,約相當於我國總面積的萬分之一,人口48萬,轄16個鄉鎮辦事處。這裡物寶天華,地傑人靈。太行山雄奇壯闊,以它那特有的雄姿,孕育了高平這片古老傳奇的黃土地,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生動而又厚重多彩的歷史文化遺存。概括起來,簡單地說就是八個字,三大特色,四個第一。下面就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一下。

  三大特色:

  (1)炎帝文化

  大家都知道,炎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而高平是炎帝文化遺存最為豐富生動的地區,在全國其它地區是無法與之相比擬的。高平是始祖炎帝的創業地、獻身地、安葬地。炎帝神農氏建國伊耆,創業羊頭,中毒炎嶺,歿葬莊裡,這段重大的歷史史實是可信的。精衛填海,倉頡造字,神農種穀,教民稼穡,嘗葯獻身等許多古老的神話傳說故事,雖然幾千年過去了,但至今在民間卻一直廣為流傳。以高平羊頭山為中心,與毗鄰的黎侯嶺、老頂山、發鳩山、郎公山、炎帝嶺、古潞國等廣大的古上黨地區,與炎帝神農氏有關的神農城、神農井、神農泉、五穀畦、耒耜洞、棲身處等遺址遺迹尚存,碑記石刻、故事傳說等豐富多彩,以及祭祀炎帝的陵、廟、祠、宮、城和祭炎帝節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內容豐富的炎帝文化遺存區域體系,反映了原始社會的農耕文明。高平現存有關祭祀炎帝的古建築炎帝廟40多處,其中炎帝中廟為國保單位。保存有上自北魏下至明清民國年間的石刻碑記100多通,與炎帝有關的村名、地名20多處。這在全國是極為罕見的炎帝文化遺存,豐富而生動,深沉而厚重。

  (2)長平之戰文化

  長平之戰,是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爭鋒,發生在高平境內最大最精彩的一次經典戰例。此次戰爭對實現中華民族的統一,中華民族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意義重大。現存的長平之戰遺址,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最大的古戰場大遺址,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範圍廣闊,西起骷髏山,東到邢村、鴻家溝,東西寬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南北長30公里,丹河兩岸東西兩山之間的河谷地帶均屬重點保護區。遺址內的山川風貌,自然地理,歷歷在目。名勝古迹,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涉及到的山川、河流、地名、村名等50多處。唐玄宗時創建的骷髏王廟,是我國古代唯一的一處祭祀戰爭亡靈的古建築,十分珍貴。1995年發現的長平之戰永祿一號屍骨坑是山西省1995年省文物考古工作的重大發現。長平之戰永祿屍骨坑的發現與發掘,為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資料。同時還發現有戈、戟、箭簇、錢幣等有關長平之戰的文物。

  (3)古建文化

  高平是我國保存古建築最為豐富的地區,尤其是宋金八百年以前的古建築別具一格,在我國的古建築中佔有十分重要位置。我國的古建築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古建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演變發展,逐漸地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建築體系。多姿多彩的古建築,或莊重穩健,或雄奇偉岸,或俊秀精巧,或高大挺拔,或佔盡山水風光,或巧奪天工。高平保存了大量的宋金元時期的古建築,而明清時的寺廟,民宅比比皆是。根據2007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資料顯示,高平共登記文物1600餘處,其中古建築1300餘處。現共有國保單位20處,除一處是石窟外,其餘的19處皆為古建築。一個946平方公里小小的縣級市,竟有20處國保單位,名列全省全國的前矛,這是件了不得的事。就我個人目前統計的數據來看,高平現有宋代建築6處,金代建築11處,元代建築18處。宋金元共有35處(不準確僅供參考,待考證)之多。高平現存的古建築,不但數量多,而且是別具特色,各有風采。

  四個第一

  (1)崇明寺

  崇明寺是我國現存最為典型的古建築,是我國第一座宋代的早期建築。山西現存唐代建築4座,五代建築3座,下來就是崇明寺了。而且崇明寺有兩個最為顯著的特點,一是其建築風格唐風猶存,二是「斷梁」結構。所謂「斷梁」形制的古建築,在我國獨有,僅此一例。

  (2)開化寺

  開化寺有三大特點,一是建築,二是彩繪,三是壁畫。尤其是壁畫,精妙絕倫。開化寺現存的宋代寺觀壁畫,計88.2平方米,反映了宋代社會政治、文化、戰爭、科技、刑法、官吏等各個方面的狀況,其藝術手法之高,觀之令人嘆服。宋代寺觀壁畫在我國遺存下來的數量很少,開化寺是我國現存面積最大最精美的一處宋代寺觀壁畫。

  (3)二郎廟

  二郎廟現存有一座戲台,創建於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距今已有831年,而且簡潔牢固,形制獨特,創造了不用梁架直接由斗栱支撐層面的建築形制,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戲劇舞台建築實例,堪稱全國第一,為我國戲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4)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創建於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距今已有721年,這是我國現存最為古老的民居建築。該民居歷經滄桑保存至今,實屬不易,而且建築穩重古樸,簡潔嚴整,斗栱疏朗,梁架牢固,建築手法和風格因襲宋金,當屬元代民居的孤例。

  以上四座古建築,在我國的古建築中堪稱第一,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其意義深遠而厚重。除此以外,在高平現存的古建築中,如宋淳化二年(990—994)的遊仙寺,宋建資聖寺,元建定林寺、聖姑廟、古中廟等國保單位,都是比較有特色的古建築,由於時間的關係,就不一一作介紹了。下面講第二個方面。

  二、注重保護 真誠奉獻

  我是一個基層的文物工作者,可以說,我把我這一生奉獻給了高平的文物文博事業。雖然我做的不很好,但我也感到問心無愧。

  我從事文物工作算起來有30多年了。我是在1984年高平縣文博館成立時,調入文博館的。從此以後,我就走上了從事文物文博工作的艱難道路,我將為高平的文物文博付出心血和代價。文博館的成立,標誌著高平的文物文博工作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1985年山西省文物局為了加強全省的文物工作,在芮城縣永樂宮舉辦了全省博物館館長培訓班,時間兩個月,對文物保護、古建維修、考古調查、博物館建設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培訓。我就是這樣擔負起了全市的文物文博工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高平還沒有專門文物工作的行政職能部門。文博館就擔負著全市的文物保護和博物館建設兩個方面的工作。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進行過一次文物普查工作,登記文物30餘處,並且以縣政府的名譽掛了保護標誌。而博物館由於是初建幾乎是沒有藏品,所以說,我當時就把文物保護和藏品的徵集作為博物館的主要工作,逐步使文物保護和博物館建設走向正確的發展道路。

  1986年,全國開展了第二次文物大普查,我組織領導了高平第二次文物大普查。此次普查行程三萬多里,普查登記文物900餘處,發現舊石器晚期文化遺址一處,為研究炎帝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資料。發現元代民居一處,為我國的古建築增加新的篇章。這次文物普查使我對高平的文物現存狀況,有了深刻的認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被評為全省文物普查的先進集體。那時高平的文物保護工作處在一個艱難困苦的時期,我為了對全市的文物狀況有個更為深刻明確的認識,我經常是騎著自行車下鄉,一個點一個點地詳細了解和查看。幾年下來,我幾乎跑遍了高平的山山水水和鄉鎮村落。全市許多文物單位,尤其古建築損毀嚴重,荒草滿地,無人管理,有些殿堂房屋處於危塌的狀態,年久失修,並受到自然和人為的損毀。比如說崇明寺,一千多年的古建築,屋頂塌漏,椽檁朽爛,地基下陷,隨時都有塌毀的可能。我們就採取支頂加固的搶險方法,保住其不塌壞。終於在1989年對崇明寺轉佛殿進行了落架大修,使這座千年古建築重煥光彩。根據國家文物局南部工程的規劃,高平的遊仙寺、二郎廟、清夢觀、古中廟等重要的古建築得到了全面的修繕和妥善的保護。高平的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文物保護的工作仍然很繁重,形勢仍然很嚴峻。對於文物的保護,我們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有一個正確的明確的認識。我們不是單純的為修一個廟而進行修繕。古建築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見證,是人類智慧、知識、文化、科技的結晶。修好一座廟,保住一個殿,就是保住了一段歷史,就是保住了一種文化。歷史的傳承,文化的弘揚,在我們今天尤為顯得重要。所以,注重歷史,真誠奉獻,是我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堅定信念,使我這一輩子堅守在文物工作的崗位上。

  三十年來,高平市博物館有了很大的發展,從一個沒有館藏文物的小小的縣級博物館,現已發展成為有化石、石器、青銅器、陶器、瓷器、版本、錢幣等十幾類,上自2億年前的樹化石,魚化石,下至清代的陶器、瓷器以及碑記石刻等文物比較豐富的綜合性博物館。同時隨著考古事業的發展,出土文物的增多也極大地豐富了高平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現在的博物館可以舉辦有炎帝文化、長平之戰、古建、碑刻、館藏文物,以及近現代革命史和專題展覽的博物館。高平博物館收藏的有關長平之戰的兵器、錢幣,宋開寶藏等藏品,都是非常重要的館藏文物。當然,在這些珍貴文物的徵集和收藏的過程中,我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心血,為人民和國家做出了一點微博的貢獻。陶器,高平是製造陶器相當發達的地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高平博物館收藏了一大批明清時的隨葬品,有陶俑、陶馬、陶床、陶罐、陶倉等品類繁多,這些出土文物對於研究高平地區明清時的民俗、生活、喪葬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高平博物館無論在文物的徵集、收藏、保管,或者是在博物館的展覽、宣傳等各個方面,以及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管理、維修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載體。高平有著豐富生動的炎帝文化遺存,有著長平之戰文化、古建築文化、民俗文化的厚重與多姿,同時也有豐富的館藏文物,可以說高平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縮影,這就是高平的記憶,高平的印象。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對於我們這些研究者來說,在學術層面上,是否可以把高平印象、記憶提升到「高平學」這個層面上呢?我們要忠實地真誠地成為歷史文化的保護者。

  三、把握時代 創新發展

  時代的發展,賦予我們新的歷史使命。當今的時代,是信息化的時代,是數字化的時代,所以,文物的保護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文物保護不能停留在光修好一座廟的水平上,要實現數字化的管理和使用。最近,我得知,敦煌石窟的保護使用工程已經完成。高平這麼多的文化遺存,如何保護,如何使用,如何傳承和發展,是我們今天值得關注和重視的一個重大問題。

  下面說兩點

  1、保護和使用的問題

  文物保護是文物工作一個重要的大問題,比如說某些遺址,古建築等,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遺物。我記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剛擔任館長時,我所看到的是高平的古建築數量多,價值高,損毀嚴重,經費又非常的緊缺,怎麼樣保?確實是難於解決。那時是搶救為主,只要想方設法的保住不要塌毀就行,像管理呀,防火呀,環境治理呀等無從談起,所以只能做一些加固性的簡單的搶救性工作。現在好些啦,有些國保單位如二郎廟、古中廟、遊仙寺、清夢觀等進行了全面修繕,而且也進行了環境治理。但是仍有許多的文物單位仍然處在保護不善的地位,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這些修好的古建築雖然修好了,只能靜靜的放在那兒,怎麼利用,怎麼使用,是沒有任何措施。過去,這些寺廟都是宗教活動的地方,現在不搞宗教活動了,冷清的很,而且還得有專門的人保護管理,一些相應的防火設施也得配置。這些重要的寺觀就目前的形勢說,開展旅遊也難。路也通了,廟也修好了,就是開展不了旅遊,所以,許多文物保護單位,而且也是重要的名勝古迹,如何使用問題,是我們大家應討論研究的一個大問題。

  2、傳承和創新的問題

  歷史文化遺產,說明了過去的成果和輝煌,對於我們今天來說不光是要保護好的問題,而且還有傳承和創新發展的問題。我國的古建築演變發展了幾千年,形成了獨立的體系,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型建築材料的使用,生產生活的變化,我國的古建築也逐漸淡出。而在對這些古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也應採取新的技術信息。對每一處古建築是否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要求建立相適應的資料庫,以三維成像的方式,使這些珍貴的古建築永久的長期的保存下去。比如高平開化寺壁畫,就可以用數字化的技術採集,建立永久性的資料庫。開化寺壁畫隨著時代的發展,同樣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如若進行數字化的採集,建立相適應的資料庫,對開化寺壁畫的保護、科研、使用等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高平保存有宋代到明清時許多優秀的壁畫,現在仍然沒有任何的保護措施,建立必要的資料庫,可以試一試,這也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對於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產,一要保護好,二要傳承下去,三要有創新的發展。在上黨地區如澤州、長子、包括高平在內,有著豐富的古建築,而且在這些古建築內還保存有精美的塑像,壁畫等,形成了一個完成的古文化產品鏈。如何把這些產品聯繫起來,形成一個產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想可以打破區域的框框,變成一個區域性的大文化,使產品變成產業,從而走出去,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把保護和使用很好的結合起來,形成當今的文化優勢。

圖片來源:

2015國慶自駕晉東南行記,晉城旅遊攻略


更多參考:

  • 尋覓鮮為人知晉城高平古建築
  • 山河舊夢:凝固在長平的時光

寧武的唐代(?當地人的說法,對此存疑。畢竟大同的嚴華寺也才僅僅是遼代建築)懸空寺。

懸空寺附近還有古棧道,今年因為年久失修,目前已經不對遊客開放,只能在山下仰望。懸空寺,懸棺,情人谷,萬年冰洞以及蘆芽山國家地質公園相隔不遠,非常適合自駕游。最為難得的是,這些地方的遊客都十分稀少。這些景點本身就獨具特色,另外由於當地政府開發不利,這些景點目前還不為人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生態,在有一部車的情況下,遊客可以獲得非常好的體驗。

照片攝於13年8月。

太原永祚寺雙塔。

作為龍城地標之一,雙塔寺的門可羅雀當時讓我吃驚不小。雖然我覺得雙塔也算是有名,但是事實似乎並不是這樣的。14年和同學乘計程車去雙塔寺,司機居然不知道雙塔寺在哪裡(ーー;) 最後是靠百度地圖才找到的。。。

照片攝於14年6月。

偏關的文筆塔和關城其實保存得也不錯,新廣武的古長城近年來也逐漸得到了開發。一時找不到照片,各位有興趣可以百度一下。


先放圖,有空答


坐標:山西汾陽,也就是汾酒的產地。

1 汾陽文峰塔建於明末清初,位於山西省汾陽市城區以東2公里的建昌村,該塔共十三層,維修後精確高度為84.970米(維修前殘高80.12米),雄偉挺拔,高度位於全國磚結構古塔前列。是我國文峰塔中的傑出代表。

2006年5月25日,文峰塔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峰塔是古代人民為使當地文風、文脈順達,多出人才,根據風水理論而建造的,具有觀賞性和標幟性雙重意義的建築,遍布全國各地州縣,是科舉制度的產物,同時也是儒、釋、道三種思想共同作用下的產物。(可惜至今仍沒機會進塔一覽內部十二生肖,未能登塔一覽汾陽美景)

2 汾陽太符觀

太符觀位於汾陽城東北17公里處的杏花鎮上廟村 , 西依全國著名的山西杏花村汾酒廠 ,南望307國道。據《太符觀創建醮檀記》記裁,此觀創建於金承安五年(1200),是中國、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出處見水印)
其實據我所知,汾陽遺留於民間的古建築挺多的,小時候村裡見過的許多老房子,老廟什麼的都缺少保護,並且民眾保護意識薄弱,拆了許多,也被偷盜了許多。總之汾州府留下來的東西不少,被破壞的也不少。

南薰樓,位於汾陽市南薰街道南關社區,建於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增修佛閣,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修。1993年進行落架重修,將其整體抬高1米,現存主體為明代遺構,佔地約100平方米。石砌台基,高約1米,平面呈方形,四面皆設踏步。樓體面寬、進深各三間,通面闊八米,共二層四檐,十字歇山頂。樓體採用了通柱結構,並大量採用斗拱出挑(共有96攢),梁枋檁木相互穿插,使層檐相疊,翼角高挑,形成了展翼欲飛的藝術效果。樓體通高17.26米,平面設柱16根,外圍一圈檐柱,里圈4根通天金柱,檐、金柱間以枋木及斗栱後尾相連繫。一層檐柱頭施斷面方形的檐枋一周,其上設五踩單翹單昂斗栱一圈,計24攢。二層檐下設七踩三翹斗栱24攢。三層檐下設三踩單翹斗栱24攢。四層檐下設五踩雙昂斗栱16攢。一層頂部設藻井,並在東側檐、金柱之間設木構樓梯,可上二層,憑欄眺望。二層金柱間安裝槅扇門窗,內設東、西、南、北4個佛閣,閣內分別塑觀音、三官、真武、關公像。二層樓頂內部處理為藻井式,樓頂起脊,黃綠琉璃剪邊,採用了龍形吻獸。樓北面懸掛木質牌匾一方,上題「光明四表」。樓下現存石碑2通。1993年12月26日,汾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汾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見水印.


我們霍州很多很多村都有古建築,有相當多數量的年代久遠,精妙絕倫只是給外界知道的太少了,都說山西古建築全國第一我還覺得本地領導申報的太少了,只是找幾個典型的而已,如果全部申報,那就真正是碾壓全國了


為了家鄉的知乎首答 (*^▽^*)
很遺憾自己沒有專業的知識和出色的文筆,不能自己寫一篇文章來介紹它們(因為是兩個 ~),只好摘取網上的一些文章。
我曾在離它們不到十分鐘路程的地方住了將近二十年,上小學時路上就會經過它們卻從沒有停留。小時候看了《新白娘子傳奇》後,也曾幻想它們下面有沒有白蛇(捂臉……)可從來沒想過它們下面是上萬顆的舍利子啊啊啊啊(′⊙ω⊙`)
額,扯了一大堆,還沒說它們的名字啦,就是——平定縣天寧寺雙塔。

說不可惜是假的,因為作業的一些問題,我曾上網搜集過關於它們的資料。可我輸入天寧寺雙塔時,可參考的文獻寥寥無幾,說明它們並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和研究保護。正如那篇文章的題目:雙塔的遺憾。


必須得為家鄉的旅遊做點貢獻了,必須的是介休市的襖神樓

。。

襖神樓是山西西四大名樓(萬榮的秋風樓、萬榮的飛雲樓、永濟的鸛雀樓和介休的襖神樓)之一。在《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所在的「明教」,其前身就是古波斯的「祆教」,而介休的襖神樓即是國內僅存的一座祆教建築。祆神樓外觀重檐四層,內則為兩層。該樓下層空闊,上層用平座加欄杆,屋頂為十字歇山頂。
這裡樓主再說點題外話, 介休雖然與平遙古城相鄰,也有五A景區綿山風景區,但旅遊業發展卻有點緩慢,近幾年才慢慢都在開發,大家如果有空,不妨來介休坐坐,我相信期望的人多了,這座古老的城市也會越來越好。。。


太原雙塔寺。給我印象很深的故事,之前專門寫在了公眾號「藍色江流」上。 配圖比較多,原文貼過來在這:深度 | 歷史可以輪迴,但生活沒有「方法論」 全文較長,請耐心看。

下面為文字版,對歷史感覺好的可以享受。


———————————————————————————————————————————

2014年3月,在山西太原的霧霾天里,我拍下了這張照片:一座看起來很普通的寺廟塔。但實際上是有兩座塔,而另外的呢,正是我拍攝時,身臨其間的一座。


太原雙塔,位於太原市區東部的永祚寺內,人們也習慣稱其為「雙塔寺」。這兩座13層佛塔,名為「宣文塔」,建於明萬曆年間。而在300年後的20世紀初葉,一夥來自西方的身影在這裡留下的彌足珍貴的影像記憶,是吸引我探尋雙塔的重要原因,也激發我了解那段沉寂在歷史塵埃里的探險的衝動。


(一)


1908年,美國人羅伯特?斯特林?克拉克(Robert?Sterling?Clark)來到中國,在結識了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後,成立了一支科考探險隊,決定從山西太原出發,對廣袤而未知的中國內陸展開調查。考察活動歷時1年多,這段經歷後來被克拉克寫成著作《穿越陝甘》一書而發表。

在100年後,2009年,北京攝影師李炬踏上追尋克拉克探險的歷程,復拍克拉克當年的經典照片,百年滄桑,有的山河依舊,有的物是人非,儘是慨嘆。

(二)


1908年,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紐約人克拉克和他的探險隊的夥伴們,來到太原東郊的這座雙塔寺,享受著出發冒險前最後的安逸與閑適。在太原一個叫「趙莊」的地方準備多日之後,考察隊明確了5名核心隊員的分工,雇了幾位中國人作為助理,還有幾匹騾馬扛著行李,準備西進。

克拉克的探險設想遠比我們後來看到的更為宏大,從太原出發,西渡黃河進入陝北,南下西安,再沿古絲綢之路西到蘭州,轉而南下甘南直抵四川,順長江東下。如果實現這個幾乎大半個中國的宏偉考查,克拉克絕對堪稱偉大。但「穿越陝甘」這個詞已經證明,克拉克的探險並未完全實現。

(三)

黃河從內蒙古高原轉彎南下,在山陝兩省之間的黃土高原上劈開了一道峻麗的峽谷。考察隊到達山西臨縣,準備在這裡西渡黃河,對面是陝西佳縣。

在克拉克的鏡頭裡,記錄下了恢弘的黃河水和對面陝西的一個「好似羅馬石窟群」的村莊。為了尋找克拉克鏡頭裡的這個村子,李炬不可謂不艱辛,畢竟百年前的村莊,即便是年齡最大的老人,也難有印象。

之後探險隊到達陝北重鎮榆林,這座如今依靠煤炭和石油迅速崛起的城市在百年前只是毛烏素沙地邊緣的重要城堡,完整的榆林城被克拉克紀錄在了膠片里。而李炬在尋訪榆林時,卻不得不只留下遺憾,由於舊城改造,城牆早已殘缺,舊橋早已消失。


在綏德,李炬也遭遇了這種尷尬。新城市總是從舊城裡掙脫而出,轉而再丟棄掉舊城的那副皮囊。


(四)

經延安南下,克拉克考察隊的目標直抵中國古代最富盛名的城市:陝西西安。在克拉克的記錄里,當時的西安府的確繁華,城市規整,處處古迹。

克拉克一行不僅關心中國內陸的自然山川,從太原開始,就一路做著精確的三角測量,對於風土人情和文物古迹,考察隊也被深深折服。但和同時期的西方所謂的「探險隊」不同,克拉克一行從未掠奪任何文物古迹。

在西安碑林,克拉克見識到了中國書畫的傳奇魅力,對於其中的《松鶴延年圖》,克拉克在很多年後依然不能忘懷。

(五)

沿著名的古絲綢之路西行途中,克拉克也見證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歷程。

學界公認佛界是在東漢年間傳進中國,在北方地區,佛教自西域而入,一路東進,從莫高窟到甘肅麥積山石窟,這些都是佛教東進的傳播見證。

在西安西北方向的彬縣涇河沿岸,克拉克一行又一次感受了佛教對於中國文明的影響。在當地稱之為「花果山」的地方,克拉克見到了無數雕刻在崖壁上的石窟。

前行不多久,一尊巨大的佛像更是讓考察隊驚嘆不已,而這正是今天彬縣最負盛名的景點——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生平最大的一次敗仗「豳州淺水塬大戰」傷亡的戰士而建的「大佛寺」。

(六)

一路艱辛之後,考察隊終於達到蘭州,這座黃河上的「金城」。


在克拉克的記述里,當時的蘭州城大約有40萬人,城牆完整而威武,城內的建築大都不會高於城牆,但布局整齊而緊密,作為西域、青藏和中原三大文化區的交融點,蘭州城裡各民族的人混雜而居,驛路風情盡顯。

有意思的是,克拉克探險隊很幸運地見證了一份傳奇的開始。在1909年克拉克抵達蘭州之時,由清政府聘請德美建築師設計的「蘭州黃河鐵橋」即將完工,這座後改名為「中山橋」的鐵橋,不僅是赫赫有名的「天下黃河第一橋」,而經歷了百年風雨之後,時至今日,鐵橋依然是蘭州人心目中最堅挺的感情寄託。

在克拉克的鏡頭裡,我們有幸看到了這座傳奇橋樑最伊始的樣子。今天,在仍可通行的中山橋上行走,腳下依然是滾滾東去的黃河水,只有感慨,「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七)

一夢浮生。

克拉克絕不會想到他的探險歷程會終結在蘭州,他相信他在完成一些超越時代的事情,但他還是跳不出時代的桎梏。

考察隊在蘭州準備南下時,分批前進。先行前進的考察隊成員拉里和夥伴們,與1909年6月21日抵達蘭州南部一個叫做「瓦崗鎮」的村子,測量員拉里去附近展開測量,天黑了也不見回來,考察隊聽聞附近村民對洋人展開了攻擊,連夜警衛。天亮之後,考察隊組織了搜救隊去尋找拉里,認失蹤。

在與聞訊迅速趕來的克拉克們匯合後,考察隊在搜救拉里途中,再次與當地村民爆發衝突,考察隊兩人受傷,村民一死兩傷。

關於拉里的死因,當地官府給出的調查是:村裡的牛跑了,村民一路去追受驚的牛,而在山崖邊測量的拉里誤以為一群人在追他,不慎失足墜崖;

考察隊在調查之後,自己得到結論是:阿里在山上測量,需要拿著儀器對著天空、山頭做一些動作,正是這些測量動作激怒了當地村民,村民認為這是觸怒天意,所以才造成旱災。

關於事實的真相,已經沒法確認了。唯一可以確認的是,為了考察隊的安全,克拉克必須結束這次考查行動。


(八)


這個故事為什麼讓我動容?為什麼讓李炬不辭辛苦,一年又一年地探尋克拉克的足跡?

作為一個受過歷史教育的中國人,自然很清楚從1840年國門被西方人的堅船利炮被迫打開之後,我們這個民族在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中是如何覺醒的。

在那個年代,西方對於古老的中華大地充滿未知,但也充滿慾望。一支又一支的打著「科考」名義的探險隊,更像是為了財富的「冒險家」,深入中國腹地,用盡各種手段拐賣中華文物,莫高窟在沙漠的風沙里堅挺千年,但在近代百年卻屢遭洗劫……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但紐約人克拉克,他沒有任何政府資助,僅憑對未知的探險熱情,在極盡艱辛的路程上,完成著科研與冒險。他極度熱愛文物,但他沒有拿走屬於中國的東西,帶走的是他拍攝的照片和厚厚的科研筆記。從這個意義上,我就尊重這位克拉克先生,畢竟他是20世紀來中國的西方探險隊里的「一股清流」。

克拉克的探險,算不上「失敗」,只能說「不成功」。他留下的照片穿越世紀成為彌足的經典,但他始終沒辦法翻越歷史的鴻溝。20世紀中國人的民族情緒烈焰灼心,作為西方人,克拉克沒法讓所有的中國人或者大部分人接受他的行動。

在「敗走」中國之後,克拉克終其一生沒再踏上中國的領土。在歐洲逗留時光之後,這位漂泊一生的探險家終於決定安定,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威廉斯敦,一座以克拉克夫婦名字命名的藝術館——羅伯特·斯特林·克拉克藝術館,珍藏了克拉克一生無數的經典收藏品,包括來自古老東方的《穿越陝甘》。


(九)


在地理學中,有這樣的說法,是對地理最好的解釋——

「一開始是好奇心。」

克拉克曾這樣寫道:

「當人們看到一個驚喜時,總是想要保留住這種愉悅的記憶,於是我們拍照,我們書寫。驚喜的事物,不會隨著願望而永遠存在,然而記憶卻會永遠相伴,只要我們尊重這份記憶——人類共同擁有的最大財富。」

嗯,人類共同擁有的最大財富。我們有機會踏足同一塊土地,因為共同的故事,和歷史那頭的人們因緣交會;在以後也會有人抓住故事的線索,攀附過時間的河,來尋找我們的身影。真是無與倫比的神奇!

我想,這才是最讓人觸動的緣由吧,也是讓克拉克、李炬不辭辛苦,一路前行的探索動力吧。因為他們在內心深處都相信,總會有人為了探尋那些曾經心動的故事而不辭辛苦,穿越塵埃,哪怕這些人來自另一個時代。


【註:本文參考資料紀錄片《穿越陝甘》。最早發表於 微信公眾號 「阿魚探長」】


說來慚愧,看到評論里有提到朔州崇福寺的,作為地道朔州人,上了大學學了建築,才知道小時候成天逛地攤兒的大寺廟原來竟是遼金時期的建築,如此重要的古建,我人生的頭二十年每每路過卻從未進去認真地看上一眼,現在遠離家鄉,只能同外地人一般地說:有機會我定去虔心考察觀摩。
作為建築專業,老師聽說我從哪來,必定會問我有沒有去過哪裡哪裡這種問題。但多半我是要搖頭的,所以他們說不說什麼罷了,我自己就惋惜不已。相比我有這樣近水樓台的資源,卻不懂好好珍惜,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好比自己兜里的寶貝,覺得什麼時候欣賞都來得及。故鄉的歷史,古建,文物,藝術,只是我用來向外地人吹噓的噱頭,我從未真正了解過它們。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無知,不僅我,比如就住在應縣木塔下的老百姓,帶他去參觀應縣木塔,他會說:看那做啥,還不如請我下頓館子!五台山上人山人海,遊客們寧願被假和尚騙,也沒幾個人願意開一個多小時的車,進山村裡尋尋佛光寺、南禪寺這類真正的古迹。大多數人還是因為不懂得它們有這樣高的價值,我也是因為專業才學到了不少,不然讓我數數家鄉的古迹名勝,除了那些著名的,我還真說不出幾個來。
記得當時去南禪寺,位置偏僻,加上修道,山路崎嶇,還好我爸支持我,車磕到底盤心疼得倒吸冷氣最終還是沒說什麼。折騰了近兩個小時終於開到,和所有山西中北部的小山村一樣,村子和人和車,都是灰頭土臉的。南禪寺很小的一座寺廟,只有兩個宣傳欄上可以閱讀到這裡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寺里早沒了僧人,售票員和一個老漢就坐在門下聊天,除了我們再沒其他人來。這怎麼像是國寶的樣子嘛。不過人跡少一些,也正是對古建更好的保護。售票員可能也很久沒見到遊客了,聽到我們口音是本地人,一家四口只收了一張門票錢。他看我和我爸很感興趣的樣子,就打發走了老漢,門也不看了,興沖沖地跟進來,開始和我們攀談。他才是真行家,如數家珍般講這佛像是怎麼塑的,木牆外為什麼還要築土牆,連大殿里哪裡有蝙蝠窩都一清二楚。他講的有些我知道,大多不知道,也許他是從書上讀的,也許是聽人講的,甚至有些是錯的,但是從他濃重的鄉音和發亮的眼睛,還有些得意的語氣中,我明白了,人了解和熱愛是分不開的。不知道他是先來到這裡才學到這些,還是先了解了這一切,才到這裡日日守護這古剎。不曉得他自己覺不覺得清苦,總之,這終日與古松品茗香,與古剎話平生的日子,最是修身。
倘若能多一些「痴似相公者」的人,也許才不會埋沒了這些珍寶。不僅僅只有零星數人,聽聞它們,眼裡會發出亮光來。


山西的國家重點保護單位 一般山西人估計90%都沒聽過。 我是運城的 運城有90處全國第一 我就知道十幾二十個。去過的不超過10個 …

第一至第七批國保單位總數為4295處。
==================================
1、山西 452處
  太原市 晉祠 | 龍山石窟 | 晉陽古城遺址 | 竇大夫祠 | 天龍山石窟 | 王家峰墓群 | 狐突廟 | 凈因寺 | 清源文廟 | 不二寺 | 明秀寺 | 多福寺 | 永祚寺 | 古交遺址 | 婁煩古城遺址 | 帖木兒塔 | 陽曲大王廟大殿 | 太原大關帝廟 | 太原清真寺 | 太原純陽宮 | 前斧柯懸泉寺 | 辛庄開化寺 | 太山龍泉寺 | 崇善寺大悲殿 | 唱經樓 | 晉源阿育王塔 | 晉源文廟 | 清徐堯廟 | 古交千佛寺 | 太原文廟 | 山西大學堂舊址 | 太原天主堂 | 中共太原支部舊址
  大同市 平型關戰役遺址 | 雲岡石窟 | 善化寺 | 華嚴寺 | 懸空寺 | 平城遺址 | 許家窯—侯家窯遺址 | 曲回寺石像冢 | 方山永固陵 | 大同九龍壁 | 荊庄大雲寺大雄寶殿 | 覺山寺塔 | 渾源永安寺 | 沙梁坡墓群 | 古城堡墓群 | 禪房寺塔 | 水神堂 | 雲林寺 | 慈雲寺 | 大同煤礦萬人坑 |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 | 栗毓美墓 | 渾源圓覺寺塔 | 大同關帝廟大殿 | 律呂神祠 | 渾源文廟 | 大同觀音堂
  陽泉市 關王廟 | 大王廟 | 府君廟 | 坡頭泰山廟 | 冠山天寧寺雙塔 | 藏山祠 | 冠山書院 | 開河寺石窟
  長治市 66處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 法興寺 | 天台庵 | 大雲院 | 龍門寺 | 崇慶寺 | 正覺寺 | 觀音堂 | 潞安府城隍廟 | 淳化寺 | 明惠大師塔 | 九天聖母廟 | 沁縣大雲院 | 洪濟院 | 武鄉縣大雲寺 | 會仙觀 | 三嵕廟 | 原起寺 | 佛頭寺 | 靈澤王廟 | 東邑龍王廟 | 回龍寺 | 普照寺大殿 | 昭澤王廟 | 天王寺 | 夏禹神祠 | 長治玉皇觀 | 真澤二仙宮 | 寶峰寺 | 襄垣文廟 | 潞安府衙 | 金燈寺石窟 | 黃崖洞兵工廠舊址 | 西周黎侯墓群 | 先師和尚舍利塔 | 小張碧雲寺大殿 | 布村玉皇廟 | 韓坊堯王廟大殿 |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 | 襄垣永惠橋 | 李庄文廟 | 義合三教堂 | 下霍護國靈貺王廟 | 前萬戶湯王廟 | 庄頭天仙廟 | 中漳伏羲廟 | 襄垣昭澤王廟 | 長寧大廟 | 南涅水洪教院 | 馬廠崇教寺 | 武鄉真如寺 | 襄垣五龍廟 | 辛村天齊王廟 | 大中漢三嵕廟 | 北和炎帝廟 | 北社三嵕廟 | 北社大禹廟 | 北甘泉聖母廟 | 李庄武廟 | 關村炎帝廟 | 石室蓬萊宮 | 靈空山聖壽寺 | 西青北大禹廟 | 黎城城隍廟 | 南涅水石刻 | 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
  晉城市 65處 青蓮寺 | 玉皇廟 | 晉城二仙廟 | 南、北吉祥寺 | 姬氏民居 | 龍岩寺 | 澤州岱廟 | 小會嶺二仙廟 | 崔府君廟 | 西溪二仙廟 | 崇明寺 | 開化寺 | 遊仙寺 | 定林寺 | 塔水河遺址 | 下交湯帝廟 | 北義城玉皇廟 | 周村東嶽廟 | 開福寺 | 西李門二仙廟 | 潤城東嶽廟 | 玉泉東嶽廟 | 石掌玉皇廟 | 中坪二仙宮 | 白玉宮 | 二郎廟 | 南神頭二仙廟 | 寺潤三教堂 | 三聖瑞現塔 | 崇安寺 | 清夢觀 | 大陽湯帝廟 | 古中廟 | 海會寺 | 柳氏民居 | 湘峪古堡 | 郭壁村古建築群 | 竇庄古建築群 | 郭峪村古建築群 | 砥洎城 | 羊頭山石窟 | 碧落寺 | 河底成湯廟 | 高都景德寺 | 大周村古寺廟建築群 | 高平嘉祥寺 | 尹西東嶽廟 | 西頓濟瀆廟 | 北馬玉皇廟 | 三王村三嵕廟 | 壇嶺頭岱廟 | 良戶玉虛觀 | 南庄玉皇廟 | 川底佛堂 | 董峰萬壽宮 | 建南濟瀆廟 | 史村東嶽廟 | 南召文廟 | 水東崔府君廟 | 薛庄玉皇廟 | 石末宣聖廟 | 陳廷敬故居 | 仙翁廟 | 坪上湯帝廟 | 府城關帝廟
  朔州市 佛宮寺釋迦塔 | 崇福寺 | 廣武漢墓群 | 凈土寺 | 廣武城
  晉中市 65處 平遙城牆 | 鎮國寺 | 雙林寺 | 旌介遺址 | 榆次城隍廟 | 祆神樓 | 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 | 介休后土廟 | 慈相寺 | 平遙文廟 | 資壽寺 | 喬家大院 | 洪山窯址 | 什貼墓群 | 普光寺 | 安禪寺 | 無邊寺 | 張壁古堡 | 興梵寺 | 福祥寺 | 真聖寺 | 崇聖寺 | 懿濟聖母廟 | 清虛觀 | 迴鑾寺 | 金庄文廟 | 晉祠廟 | 福田寺 | 介休東嶽廟 | 光化寺 | 昔陽崇教寺 | 左權文廟大成殿 | 利應侯廟 | 靈石后土廟 | 平遙清涼寺 | 王家大院 | 孟家溝龍泉寺 | 曹家大院 | 凈信寺 | 渠家大院 | 平遙城隍廟 | 日升昌舊址 | 太和岩牌樓 | 介休五嶽廟 | 梁村遺址 | 葦則壽聖寺 | 寺坪普照寺大殿 | 襄垣慈勝寺 | 介休城障廟 | 新村妙覺寺 | 范村圓智寺 | 干坑南神廟 | 靜升文廟 | 雲峰寺石佛殿 | 北依澗永福寺過殿 | 梁家灘白雲寺 | 平遙惠濟橋 | 雷履泰舊居 | 平遙市樓 | 介休源神廟 | 南政隆福寺 | 石馬寺石窟 | 山西銘賢學校舊址 | 孔家大院 | 大寨人民公社舊址
  忻州市 南禪寺大殿 | 佛光寺 |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 岩山寺 | 五台山古建築群 | 廣濟寺大雄寶殿 | 阿育王塔 | 邊靖樓 | 洪福寺 | 金洞寺 | 定襄關王廟 | 延慶寺 | 三聖寺 | 代縣文廟 | 公主寺 | 秘密寺 | 徐向前故居 |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 |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 | 原平惠濟寺 | 羅睺寺 | 閻家大院 | 南茹八路軍總部舊址
  呂梁市 則天廟 | 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 | 馬茂庄墓群 | 興東垣東嶽廟 | 太符觀 | 香嚴寺 | 安國寺 | 南村城址 | 卦山天寧寺 | 義居寺 | 汾陽五嶽廟 | 善慶寺 | 磧口古建築群 | 汾陽文峰塔 | 天貞觀 | 杏花村汾酒作坊 | 中陽樓 | 東龍觀墓群 | 上賢梵安寺塔 | 柏草坡龍天土地廟 | 孝義三皇廟 | 孝義天齊廟 | 交城玄中寺 | 后土聖母廟 | 孝義慈勝寺 | 玉虛宮下院
  臨汾市 43處 廣勝寺 | 丁村遺址 | 侯馬晉國遺址 | 丁村民宅| 陶寺遺址 | 曲村-天馬遺址 | 牛王廟戲台 | 霍州州署大堂 | 千佛庵 | 柿子灘遺址 | 大悲院 | 洪洞玉皇廟 | 柏山東嶽廟 | 霍州窯址 | 老君洞 | 鄉寧壽聖寺 | 汾城古建築群 | 東羊后土廟 | 霍州觀音廟 | 四聖宮 | 普凈寺 | 王曲東嶽廟 | 南撖東嶽廟 | 喬澤廟戲台 | 堯陵 | 鐵佛寺 | 師家溝古建築群 | 媧皇廟 | 羊舌墓地 | 郎寨磚塔 | 麻衣寺磚塔 | 靈光寺琉璃塔 | 東許三清廟獻殿 | 襄陵文廟大成殿 | 南林交龍泉寺 | 洪洞關帝廟 | 永和文廟大成殿 | 隰縣鼓樓 | 洪洞商山廟 | 石四牌坊和木四牌坊 | 樊店關帝廟 | 凈石宮 | 七里腳千佛洞石窟
運城市 90處 永樂宮 | 萬榮東嶽廟 | 解州關帝廟 | 西侯度遺址 | 禹王城遺址 | 司馬光墓 | 西陰村遺址 | 絳州大堂 | 萬榮后土廟 | 東下馮遺址 |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 | 馬村磚雕墓 | 萬榮稷王廟 | 清涼寺 | 廣仁王廟 | 芮城城隍廟 | 泛舟禪師塔 | 臨晉縣衙 | 太陰寺 | 福勝寺 | 稷益廟 | 青龍寺 |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 | 黃河棧道遺址 | 崔家河墓群 | 妙道寺雙塔 | 白台寺 | 舜帝陵廟 | 喬溝頭玉皇廟 | 后稷廟 | 龍香關帝廟 | 新絳龍興寺 | 稷山稷王廟 | 景雲宮玉皇殿 | 大洋泰山廟 | 二郎廟北殿 | 埝堆玉皇廟 | 寨里關帝廟獻殿 | 郭村泰山廟大殿 | 三官廟 | 古垛后土廟 | 萬泉文廟 | 董封戲台 | 常平關帝廟 | 匼河遺址 | 坡頭遺址 | 金勝庄遺址 | 東庄遺址 | 西王村遺址 | 周家莊遺址 | 古魏城遺址 | 下陽城遺址 | 虞國古城遺址 | 虞坂古鹽道 | 程村遺址 | 猗氏故城 | 玉壁城遺址 | 馮古庄墓地 | 山王墓地 | 橫北倗國墓地 | 薛嵩墓 | 北陽城磚塔 | 巷口壽聖寺磚塔 | 閭原頭永興寺塔 | 張村聖庵寺塔 | 萬榮稷王山塔 | 中里庄八龍寺塔 | 萬榮旱泉塔 | 南陽村壽聖寺塔 |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 | 宋村永興寺 | 長春觀 | 河津台頭廟 | 南柳泰山廟 | 上馮聖母廟 | 南陽法王廟 | 夏縣文廟大成殿 | 泉掌關帝廟 | 絳縣文廟 | 薛瑄家廟及墓地 | 運城關王廟 | 池神廟及鹽池禁牆 | 絳州文廟 | 北池稷王廟| 玄帝廟 | 南樊石牌坊及碑亭 | 喬寺碑樓 | 郭家莊仇氏石牌坊及碑亭 | 閆景李家大院 | 稷山大佛
--------------


推薦閱讀:

末日孤艦第三季第十一集里 幾件日本的文物是什麼 ?
如何評價新華網「收藏家邱季端:保護民族文化是全社會的責任 」一文?
如何评价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如何看待「古建第一國寶」佛光寺多處漏水,寺內彩塑用塑料薄膜防水?
日本京都還有多少平安京時代的建築遺存?平安京的城市格局是否還存在?

TAG:歷史 | 建築 | 文物 | 山西 | 古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