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並能持之以恆?

為什麼有些人做某一件事,喜歡上某種愛好等,比如看某一類的書、每天堅持做家務等不能持之以恆,從一而終。


關於如何養成好習慣,因為我在做幫人實現夢想的網站,所以我一直在關注為什麼多數人很難實現長期目標(例如養成個好習慣啥的),經過對心理學的學習,我找到了答案
【原因是】,古代人(例如石器時代)更傾向於短期目標,而不是長期目標,因為在那個嚴酷的生存環境下,如果過於關注長期目標,就活不下來。可是我們現代社會,生存不是問題了,應該多去關注長期目標,但是因為人類進化速度比較慢,還沒適應幾千年文明社會的突然出現(幾千年,說來很長,但是從進化角度看,只是一瞬而已)。就出現了現在我們全人類每個人都面對的問題:「意識」到自己應該多關注長期目標,但是「本能」還是多關注短期目標,例如某個人想長期學好英語,結果晚上有朋友喊他去玩遊戲,他馬上就把長期目標(要長年累月地學才能有成就感)扔一邊而選擇短期目標(玩遊戲能馬上爽到)。
【解決辦法】

  1. 將一個長期目標劃分成多個短期目標,以適應人類傾向於短期目標的「本能」;
  2. 每完成一個任務或達成一個短期目標,就給自己獎勵,以強化行為習慣;
  3. 人的毅力是有限的,你想像成一個能量池(魔獸的月亮井),毅力耗光後需要時間恢復,所以不要嘗試同時養成太多習慣。以自己能hold住為準。

有種說法,21天養成習慣,實際上自己喜歡的行為也許用不了那麼久,而不喜歡的行為也許需要更多天。等你感覺某個行為已經形成習慣,不再需要毅力來堅持的時候,你可以嘗試養成新習慣了。
Good luck, everybody!


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吧~
60天,我如何堅持讀書,寫作和運動的習慣?
一直以來自己都很想養成讀書,寫作和運動的習慣

曾經制定過計劃,每天從早到晚的時間都排的滿滿的,早上6點起床,寫作半小時, 看書半小時,晚上跑步1小時,看書1小時,11點睡覺。


我儘力使自己忙碌,幾乎沒有什麼休息娛樂時間,總覺得如果玩樂休息會破壞當前這種「勤奮」的狀態,於是每天都很累,從早忙到晚,完全透不過氣,結果往往堅持不到1周(僅僅只有7天)就放棄,很多書都只是看了個開頭,運動就更是嘴上說說。


然而計劃放棄之後,我變得非常懶,下班回家就躺床上刷劇,很晚也不願睡,早上掐著點起床,來不及吃早飯,稀里糊塗地收拾一通就上班,周末也基本上宅在家裡叫外賣,整個人特別萎靡。

過了一段時間,自己又實在受不了這種狀態,又會再次制定計劃讓自己變得特別「充實」,過不了多久,又會放棄,回到原來的狀態。


然而最近的兩個月即60天內,我一直在堅持讀書,寫作和運動,看了8本書,寫了12篇文章,運動總時長超過24小時。

相比那些堅持300天,500天的大咖,60天的時間很短,相比那些每天一本書,一篇文章的學霸,看的書,寫的文章不多,但我真切地感受到讀書,寫作和運動已經變成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不是在痛苦地歷練而是在享受。


大家應該也很好奇吧,一個曾經三分鐘熱度的人是怎麼做到持之以恆的?

我做了三件事:

1.思考我為什麼要養成習慣

2.用概率思維看習慣養成過程

3.不斷調整習慣培養計劃

1.思考我為什麼要養成習慣

以前我只是單純覺得讀書,寫作,運動都是好習慣,而且很多人都提倡,那我自然要養成,從未真正想過為什麼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因此讀書時很隨意,寫作也大多是流水賬式的日記,至於運動,自己本身不胖,沒有減肥的需求,更加沒動力,所以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堅持不下來。


後來,我經過認真思考反省,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需求:



先是讀書和寫作,我最近發現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很弱,寫作是個鍛煉思維的好方法,於是我嘗試進行用批判性思維來分析文章,寫文評書評,寫的時候發現自己
對批判性思維了解的太少,於是開始有意識地看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書,而讀書時,我發現因為主題類似,只要讀過一本了解基礎知識後,再讀下一本就能輕鬆很多,
而再寫文的時候,就發現比之前順暢許多。

於是我改變了讀書方式,不再憑自己的喜好隨意閱讀,而是問自己,我對哪方面感興趣?或者想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哪部分知識不夠?這樣有了明確的想法,讀書和寫作就變成順理成章的事。



次是運動,以前都是以自己的體重作為標準,可自己一直不是很胖,所以運動的需求就不高,我上網搜了資料,才發現運動不僅能控制體重,做規律的運動,可以給
健康帶來極大的好處,比如增加心肺功能,可以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有助於改善體型,調節鬆弛的肌膚,並減低脂肪含量;有助於減少老化的現象,如高血壓、糖尿病與骨骼疏鬆,還有自己之前動不動就生病,精神狀態也很差,而運
動能有效改善,這樣我對運動的訴求也高了許多,也不再覺得運動可有可無。


2.用概率思維看習慣養成過程


以前我總覺得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逼迫自己行動起來,常常把自己弄的很累,根本堅持不了,後來我嘗試用概率思維看習慣:概率,就是不計較一天兩天的得失,把自己的習慣放到更長的周期去考慮,用打卡來記錄自己的行為。

《哪有沒時間這回事》里說到:概率就是習慣培養的成績,長期統計下來,如果達到60%,說明已經養成習慣,如果達到85%,說明非常優秀,達到94%,說明一定異於常人,如果是100%,說明可能來自外星人。

以前如果有事或者其他原因沒能完成計劃,總會特別自責,對自己失望,然後就放棄了,而概率思維讓我心態放鬆很多,今天沒能完成計劃,沒關係,還有明天呢,這
個月完成的不太好,沒關係,下個月繼續努力,而且我時不時地還會獎勵自己,出去玩玩,看看電影之類,
從概率上看,這兩個月習慣培養概率已達到60%,這證明我已經養成習慣了。


對我來說痛苦的歷練百害無一利,輕輕鬆鬆地才能讓我更好地養成習慣。


3.不斷調整習慣培養的計劃


我曾經做過這樣的讀書計劃:本周看一本書,共200頁,5天看完,周末寫書評,每天要看40頁,看起來很合理對不對。實際上呢?周三加班,很晚才回家,沒能
看書,周五晚上聚餐,也沒能看書,於是我陷入焦慮,周末要是完成讀書計劃,我就幹不了別的事,可周末早已答應朋友逛街,不能爽約。結果呢,讀書計劃沒完
成,逛街也沒逛好,心情很低落,之後就不願意讀書了。


其實我陷入了這樣的誤區:我以為把讀書堅持成習慣,就是簡單的重複讀書這個行為,如果沒去做就糾結的不行。但實際上養成習慣從來就不是簡單重複就好,制定計劃只是為了提醒自己要做什麼事,真正實施時需要不斷摸索,不斷調整。

後來我先制定了這樣的計劃:本周看一本書並且寫書評。本來我以為晚上和周末時間很多,拿來讀書最好不過了,實際執行中我發現總會有各種突發的事情,第一周沒看完這本書,計劃沒完成。

下一周,我嘗試提早起床,利用早上時間讀書,這一周我發現計劃能很輕鬆完成,然後我記錄下1小時大概能讀多少頁書,再下一周的計劃就按這周的情況來。


再下一周,我生病了,早上沒法起來,於是我調整計劃,這周不用把書全看完,看一半就好。

總之,我一直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摸索,調整,狀態好的時候,就多做些,狀態不好的時候就少做些,這兩個月我看完的8本書,並不是每周1本,而是一周內看完了4本,兩周看完了1本,剩下兩周看完了3本。


所以如果你已經養成習慣,並且每天的日常生活很固化,當然可以制定重複性的計劃,只要每天執行就好,如果你才剛開始,你就得不斷摸索,調整,這時候的計劃只是一個參考,不用太看重執行結果,否則很可能像我一樣因為太累而放棄。


就這樣我成功逆襲,從7天都堅持不了的三分鐘熱度到60天內持之以恆,不知不覺,就養成了讀書,寫作和運動的習慣~

轉載請註明出處:我的微信號:曾木岩 ID:zmy20160213 也歡迎大家過來找我玩~

http://weixin.qq.com/r/EESwqCXE7XiSrWHL9xEC (二維碼自動識別)


馬雲曾經說過:「人要想清楚三個問題,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能放棄什麼。」在我聽到過不下五次以後,我終於意識到這是受用的金句。

習慣是什麼?

每個人一出生都有的無非是時間和精力,要養成一個新習慣,就得拿目前擁有的時間和精力去換。於是有顯而易見的結論,養成新習慣的本質其實是時間和精力的重分配。每個人每天都擁有等量的時間,而絕大多數人在出生時也擁有等量的精力,利用好時間和精力把行為有序地培養起來,就會形成習慣。

小一些時候我們接觸較多的習慣可能是每天要按時完成作業,每天晚上9點鐘要上床睡覺,每天早上要起來朗讀文章和背英語單詞;大一些了可能是不要進出網吧,不要上課玩手機不要早戀;再大一些了就可能是要習慣加班,要習慣應對早高峰,要習慣定時給家人報平安......

我們從剛出生到身體迅速發育的青少年,幾乎所有的習慣形成都來自於對周圍人的模仿和監護人的引導教化。因此環境和家長是影響這段時期習慣形成的主要因素,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人們常常把人生起點和原生家庭扯在一起的原因之一。

如何培養習慣?

習慣除了可以從無到有,也可以從a到b。當我們越來越有自我意識,行為越來越自控,習慣的形成也就越來越趨向於自己說了算。那麼在我們有了足夠多的自我意識後,應該怎樣養成一個新習慣呢?其實就是把無序行為和不好或不夠好的有序行為用精力和時間重新組織。

一般有兩種情況

1.這個習慣太不好了,我要改掉它。

2.這個習慣不錯,我要養成這個習慣。

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都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1.確定新的習慣是什麼,想明白獲得新習慣的目的是什麼,賦予新習慣重大的意義,越多越好

2.確定每天新習慣大概會消耗的時間和意志力的佔比情況,保證佔比不超過50%,保證能經常不特別難受的執行下去(一定量的難受是必要的);

3.確定和選擇可以替換的舊習慣或無意義的無序行為(空閑時間),騰挪出相應的時長和精力;

4.每天按計劃執行,並按實際情況進行微調。

其中第一點尤其重要,只要第一點時刻存在,理論上習慣會一直被保存,直到更好的習慣出現來替代它。所以在新習慣的養成過程中需要反覆的進行步驟1,也就是反覆地確認提醒自己新習慣的重要性,這樣就很容易堅持下來了。

如果是把舊習慣優化成某個新習慣,甚至可以賦予當前舊習慣許多負面意義,問自己不改掉會失去什麼,想像自己變成了不想變成的樣子。對於人來說,失去帶來的打擊永遠大於獲得帶來的快樂,哪怕那失去的和獲得的是等量的。

舉個例子:

假如你覺得睡前喝牛奶這個習慣不錯,打算養成它,那麼首先算出每天燒水沖泡飲用需要花費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而只要不是極度想睡覺,幾乎需要調動的意志力可以忽略不計。確定好需要的時間和意志力後就去搜集準確、詳細、清晰的關於睡前喝牛奶的好處,把它們手抄羅列在小紙條上,貼在睡前看得見的地方(但不能是床上),或者隨身攜帶。

想好處的時候有個小竅門,儘可能地多想一步,即由好處帶來的好處。比如睡前喝牛奶可以鎮靜催眠,從而提高睡眠質量,提高睡眠質量可以讓白天的我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甚至提高效率省下來的時間可以讓我去做更多我想做的事。

當好處列的足夠多,你自己都會被嚇一跳的,看著這麼多的好處,去做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1.不要設置額外的獎勵機制。

許多人常使用在習慣本身帶來的好處之外設置獎勵機制的方法,比如想培養慢跑的習慣就先獎勵自己一雙昂貴的運動鞋,想培養閱讀的習慣就先獎勵自己一台kindle,往往獎勵已經得手,動力就消失了。

而達成某個短期目標後再獎勵,也同樣有動力消失這樣的後顧之憂,額外的獎勵機制往往需要外力的介入,也增加了培養的複雜程度,沒有了額外的獎勵,習慣的崩塌就是一瞬間的事。只有真心認可習慣本身帶來的好處,才會長久踐行下去。

2.不要過分關注新習慣是否已經完全養成。

當你在關注新習慣是否養成的時候,其實就證明了新習慣還未養成,因為你還在為它的養成付出意志力,而新習慣養成的明顯標誌就是意志力的消耗接近於零,它已經內化成了你生活中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一部分了。

所以不必關注是否養成,它會在養成後的某一天突然主動告訴你這個事實。時刻提醒自己要視自身情況選擇目標習慣,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心急也吃不了熱豆腐。在一開始躍躍欲試的時候,一定要先從細小的習慣入手,慢慢地體會和認可習慣的力量後才有更大的動力去獲得更優秀的習慣。

而越是優秀的習慣需要消耗的時間和意志力也越多,但帶來的好處也是成正比的。

畢竟,時刻與一模一樣的自己相處,實在是太無聊了。

最後都看到這裡了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1990年12月15日】,希望與你持之以恆地共同成長。

關注公眾號在後台回復【知乎】,贈你三份關於成長學習的驚喜,作為小小的見面禮。


把我以前寫的一篇文章貼過來吧,那是我剛開始接觸習慣培養時寫的,裡面有別人文章的東西。。

關注褪墨也已經好長時間了,多次看到「每月培養一個習慣」這樣的活動,也在其他新浪微博中關注了這樣的話題,曾經也多次施行過,可是都沒有堅持下來,大多都是堅持幾天就完了,即使現在能做到幾個習慣,也不是每天都能夠堅持做到下來。
首先,確實有很多習慣對我們是有很多好處的,是我們應該每天都堅持的,既然如此我為什麼不去堅持培養好的習慣呢,這是沒有道理的啊,所以我寫下這篇文章來激勵自己,也希望給有這個想法的朋友提供點幫助『

首先,什麼是習慣呢
我認為所謂的習慣就是一種長期的行為,它已經超越一般的行為,不需要我們的大腦為這項行為做過多的思考,如同我們早上要刷牙。

那麼,我應該培養那些習慣呢?

  • 每天6點之前起床
  • 每天11:30之前睡覺
  • 每天寫晨間日記
  • 每天閱讀2小時以上
  • 每天只上網三小時
  • 每看一小時電腦,休息十分鐘
  • 每天少看電視十分鐘
  • 每天背二十個單詞
  • 每天按時三餐
  • 每天做俯卧撐逐日逐日增加
  • 每天練字
  • 利用番茄工作法做好每天
  • 每周做日程回顧
  • 每天早晨列舉今天最重要的任務
  • 每天清理收件箱
  • 等等…

如何培養一個好的習慣?

  • 要有改變的決心 因為要改變哪怕是一個很小的習慣也是非常痛苦的,是要做出巨大的掙扎才能做到的。人都是懶惰的,而很多習慣就是為了克服這種懶惰,比如早起,比如鍛煉。有過早起習慣的朋友肯定知道,剛開始的時候那是多麼的痛苦,每天都在掙扎。所以,要養成一個習慣就必須有要獲得改變的決心和激情,這樣才有動力堅持下去
  • 堅持一個月 我不認為一個月就可以養成一個習慣,這簡直是天方夜譚,笑來老師說養成一個習慣要5年,雖然我沒有實驗過,但是我想一年是必要的。當然如果連一個月都沒有堅持下來何談一年呢,所以我們就以一個月為目標吧,先堅持一個月再說!
  • 一次只培養幾個習慣 當開始下定決心要獲得改變的時候,每個人都是激情澎湃,誓死如歸的感覺,可是往往事與願違,不過三天,就會將其拋到九霄雲外,事後必定追悔莫及,自責自己為什麼就會忘記。可是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有會有出現中斷。好像自責並不湊效的樣子。 其實如果我們每個只堅持一兩個習慣的話,問題就會解決,哪怕是忘記做,也可以補救。
  • 重要的是實踐

確定目標,確定要要成那幾個習慣
馬上開始,不要猶豫,想改變就馬上開始吧
記錄完成情況,推薦使用彌縫的「習慣養成清單」

  • 學會控制自己 在要養成習慣的路上一定會遇到非常的多的困難,並且這些困難大多都是來自我們自己,或者說是來自我們無意識狀態下的自己。所以當堅持不下去,產生抵制情緒的時候,不要放縱自己,比如當我們堅持早起的時候,肯定有一個聲音在說「再睡一會,就一會」、「昨天太累了,今天就不用早起了」這樣的話,這個時候如果沒有空、控制自己,那是不會獲得改變的。 其中的道理在實踐中會有真實的體會。

深刻認識某習慣的目的。 進出公司時,爬四層樓梯的習慣,已有10個月。由於得了一場病,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為了「生命健康「制定了一個全面康復計劃,有飲食、運動、認知。
剛開始的時候,當有偷懶的想法時,」爬樓梯等於健康「的念頭推動著我。切身體會某習慣的效益。寫在紙上思考,繪製問題解決過程地圖(draw problem-solving map)習慣已有幾年了。 有人高中已建立」紙上思考「習慣,就不會在頭腦中「漿糊」, 就可以清晰暢快=高效。一遍又一遍地審視想法,一遍又一遍地補充和完善的想法。最終的想法,很嚴密了,很現實了。

不藉助紙,人腦很難心算3位乘法。 雖然知道沒有地圖,很難出行,容易迷失。第一次真正體會到繪製問題解決過程地圖的價值,是解決一個持續1個月的技術問題(為常見的平台如android, iOS, Mac, Linux Windows, 編譯第三方庫如boost、OPC、 gtest、libxml),幾十天內,如走迷宮,排除了很多走不通的。 沒有地圖,出不了這個迷宮


幸福課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建議:
ritualize它。

另外我還有一個建議就是:首先安排空隙。
如果想持續的足夠久,那麼長的時間裡就應該安排足夠多,足夠長的休息。


先講一個小故事,以下是答主親身經歷,當時發給朋友的關於減肥的文字:

每次去逛服裝店時,我都很想穿上和身高匹配的褲子衣服,得體的剪裁會看上去很合身,但我超重太多,每次都只能買大至少三號的褲子,然後改長度。每次讓導購換最大尺碼時看到她的微笑我也只能自嘲的笑笑;每次看到鏡子那個已經胖成球的自己只能輕輕拍拍肥肥的肚子;每次大快朵頤的吃完冰淇淋和芝士蛋糕都要陷入無盡的懊悔。從意識到自己超重太多後,陸陸續續鍛煉了一段時間,慢慢減了一點體重下來,但很快又是更大程度的反彈。 直到2016年春節訂立新年目標時,我決定不再以減肥為目標,同時暫停了其他學英語、參加考試等目標計劃,我只確保讓自己每天都要運動鍛煉,養成運動的習慣--每天至少做4組*15個俯卧撐。 每次開始做俯卧撐前,我都會先靜心想一分鐘,想想可能做到多少就會累,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身體反應等等。只一分鐘,然後就正式開始。開始的前幾天,每天60個俯卧撐也有時覺得很困難,有時也想放棄,當時轉念一想,也就只要5min時間而已,就繼續堅持了下去。慢慢的,從最開始做到50個俯卧撐就要死過去的感覺,到做完70個仍然覺得很輕鬆。我開始逐漸加入一些其他運動,比如keep的減脂運動,家裡也買了橢圓機有事沒事就去蹬個十幾分鐘。再後來,體重降了一點下來後,買了緊身的運動服,開始去慢跑。然後又買了啞鈴,照著keep的視頻做抗阻訓練,並且練了更多的keep課程。慢慢的,運動已經不再是需要堅持的事情,而變成了每天的習慣,偶爾也要會有身體疲勞期不想大量鍛煉,也堅持簡單做60個俯卧撐,想想,只要5min而已,如果實在連60個俯卧撐也不想做,那就休息。就這樣體重越減越快,緊身運動服由於偏大了也開始更換,當我換到第三件運動服時,我從最高峰的177斤,已經減到了最低峰的137斤,整整40斤。目前維持在143上下,這期間只有適度的飲食控制,而且發現一個現象,當你開始鍛煉後,對那些不健康的增肥食物似乎也沒有那麼高的熱情了。 堅持吧,改變或許就是從每天5min的俯卧撐開始了。

故事講完了,現在回頭看,裡面劃粗線的地方其實也蘊含了一些習慣養成的方法:

1、一段時間請僅僅指定一個習慣

相信我,主題目標越單一,實現自律養成習慣的可能性就更大。養成新習慣克服惰性本來就是反人性的事情,要耗費大量的意志力和精力,因為人的意志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兩個及以上同步推動的目標必然將分散耗費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所以,不要心急,一個個來,畢竟人生還很長。同時,其實養成一個習慣過程中,我們的意志力得到了鍛煉,變得更加強大,以後的習慣養成會慢慢變得更加輕鬆。

2、 要尋找進入習慣建立狀態的入口,建立固定流程儀式感

目標明確了,就需要進行每次正式開始進入習慣養成前的預熱。如果是運動,先換好專門的運動服運動鞋,做做熱身;如果是學習,先準備好紙筆等,整理好需要學習的資料,這些都是正式開始前的熱身前奏。當然也可以像我一樣,先自己默想個一分鐘,想想等會正式開始後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不要小瞧熱身,熱身過程中會讓你產生固定流程的儀式感,讓你更容易進入正式狀態,熱的不夠,很容易會被3分鐘熱度把自己的自律銷毀殆盡。

3、要學會以細小的無壓力習慣推動大習慣養成。

一個幾乎不怎麼鍛煉的人,一上來就每天鍛煉個2小時;一個幾乎不怎麼閱讀的人,一上來就每天閱讀2小時,這都很容易讓人產生疲憊和厭煩感,於是三分鐘熱情的狗血劇情又再次上演。初步建立新習慣,應該從讓自己無壓力的小習慣做起。我一開始就定了每天只做60個俯卧撐,最多也就花5分鐘時間,對自己沒有任何壓力,也就更容易持久的堅持。其實有時候狀態不錯,你自然就會突破這個最低量的要求,不自覺的會多做一點,比如我鍛煉有時會覺得換了這麼一身衣服就動這麼一下,動完還要洗衣服,實在太不划算,自然就想多鍛煉一會(其實這也是建立儀式感的好處)。慢慢的,你的無壓力習慣的耐受點會逐漸提高。

4、要學會堅持,但也要有調整的預期,要學會放過自己。

以前總覺得只要堅持一件事,就必須每天做,做不到就會陷入自怨自艾的心理,然後就自暴自棄了。要知道,我們不是神,所以,一定要給自己一個緩衝區,計劃被打亂不要緊,要去主動調整,要讓自己有喘息的時間。但是應該給自己設定喘息時間的上限,就像炒股設定止損行線一樣

5、建立獎勵機制,給自己正面激勵。

查爾斯寫的《習慣的力量》提出了建立習慣的閉環應該設立獎勵機制,這是很有必要的。建立習慣一般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有一定的實際獎勵給我們助力讓我們持續向前。我減肥過程中就買了運動服、運動鞋、garmin手錶、藍牙跑步耳機、橢圓機等等,都是給我體重下降達到一定標準的獎勵。

總結一下,養成新習慣的五個方面:

  • 一次一個習慣,就只是一個;
  • 熱身流程,建立儀式感;
  • 從無壓力的小習慣開始,循序漸進;
  • 會堅持,也要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 設定階段性獎勵機制

比如讀書,給自己設定每天固定的時間比如晚上9點到10點,只讀書,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幹,別為自己找理由和借口,這樣長此以往,讀書就會變成像每天刷牙一樣自然而然,無需再糾結是不是要讀書了。

養成規律之後,就好堅持了,雖然也有很累懶的刷牙的時候,但是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最終會戰勝惰性啦。

再有就是,自己是不是真想養成這個好習慣,做出改變?動力足不足?自己好好分析下,別突然做出一個決定,在做決定改變之前自己好好分析分析。


一個人的習慣與他的生活狀態密切相關,所以習慣的養成也是複雜、系統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早睡早起,專註認真是好習慣,卻少有人能堅持養成。

培養一個好習慣的第一步,是摸索一個適合你的習慣。大學裡好多人都想早睡,但是舍友在玩電腦或者走來走去自己想早睡覺就很困難,硬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挫敗感或者要舍友遷就你。如果恰巧喜歡看書,不妨養成晚上聽書看書的習慣。要養成的習慣最好符合自己的需求,同時適應環境

培養習慣的第二步,是設置獎勵懲罰措施。獎勵方法很多,好吃好玩的不說了,懲罰措施推薦一條:如果自己沒做到就請朋友吃飯。有段時間我要早起卻賴床,晚起一次我就請舍友吃一頓飯,比十個鬧鐘都管用。如果第一步做得好,其實無需獎懲也可將習慣養成;不適合你的習慣,可能獎懲也難以遵守;而介於兩者之間的,就要看個人毅力了。

培養習慣最後一步,是把這種習慣內化成自己性格的一部分。這個說法只是我自己想的。就好像康德每天準時散步,他會感受到自己生活的極致規律化,而旁人也會用規律、準時來描述他。其實一個習慣也代表了你希望給自己增加的一條描述,代表了你所喜歡的生活狀態。習慣養成是一件慎重、嚴肅的事情,這是在塑造你自己。

其實養成習慣的過程就是在摸索理想生活狀態,思考每一天應該如何度過,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強迫自己必須做某一件目的很明確的事情,開始的時候可以容易一點,但是一定要堅持!無論如何也要每天定時做這件事情,等過了一段時間,你就會覺得堅持下來也不是那麼困難了。

總結一下,習慣的養成有一下三個要素:
1.目的明確、具體
2.完成起來不是特別困難
3.定期堅持,做事的時候要專註,不要想著其他的事情

比方說現在我每天都養成了早晚刷牙的習慣,雷打不動。


你如何養成壞習慣的,跟著這個方法去養成好習慣。


你要養成一種習慣,你先要找到動力。常告訴自己這樣做會有什麼好處,盡量的少想一些壞處。尤其是當你覺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多和自己的內心交流。這樣只要能堅持上100天,我想你這習慣也就養成了。


習慣有一個敵人,叫完美主義。

其實習慣最重要的是行動,而質量是另外一個層次的事情。

這句話有點難懂,我換個思路去解釋:「沒有到有,是從0到1;好與不好,是1到100。」
三個小技巧:
1、專註:專註於一件事兒;
2、把規則搞簡單:別設置太多的附加條件;
3、別在意結果:比如做俯卧撐,做就好,別管做了多少。

習慣最需要的補給的是行動。只要你一直在行動,就會形成習慣。形成習慣之後你就有了1,開始去要求你的質量就可行很多。

所以2分鐘和5分鐘定律都是一回事兒,就是要求你開始做。做多少無所謂。因為行動的勢能會完成接下來的事情。
想寫個方案,太麻煩,就先寫個目錄。後面很自然就出現了。
想實現什麼,寫梳理個目標,後面再去完善。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兩點,假以時日,效果明顯:
1 去做,二十一天法則,或許用不了這麼久就會很自然的做某事,也許有人會堅持不下來,那就找簡單的,感興趣的事情做,猶豫,想的過多只會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2多做,充分利用時間儘可能的多做。隨著次數的增多,會發現越來越輕鬆。即使因為自己的惰性沒有堅持下來,如果自己意識到了,繼續做,會發現比第一次更快進入狀態。
當沉浸在這兩種狀態中,會發現養成好習慣挺容易。


尋找建立興趣點。做愛做的事兒,才專註,才能持之以恆。


《習慣的力量》

  1. 找出簡單而又明顯的暗示
  2. 清楚地說明養成習慣有哪些好處
  3. 持之以恆

這個問題正在做些研究,這將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
知乎為什麼讓大家能夠聚攏在一起?你覺得他還能讓你停留多久?如果有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能夠幫助你建立一個一直希望擁有的習慣比如每日晨跑,早睡,集中精力1小時...而且是持續的擁有了這個習慣,你會輕易地離開這個圈子嗎?8成的人不會,他們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去幫助他人.這符合馬斯洛人的分層需求學說,無論利他還是自我實現都是相對高級的需求,人圖的是這個.
接下來如何養成習慣呢?有趣,競賽,獎勵,懲罰,群體激勵,每日督促,日記,回顧,成功故事,仰慕的人激勵你,為了孩子,,,,其他的還能想到嗎?這樣做的結果將發現更具價值的SNS將出現.一個好習慣你願意花多少錢來買?O2O的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含義是回歸本質,真實生活與虛擬世界的有機結合才是真正需要的.我想不會有人希望自己活著自己的孩子每天超過十個小時在電腦面前,而真實的生活還包括旅遊,運動,面對面溝通...這樣至少有兩個好處,身體,心理都還能不錯.


寫點不算是直接回答的話

習慣中的慣字,其實和物理學中的慣性是一個意思。慣性就是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開始一個習慣,就像推動一個巨大的球,而一旦習慣養成了,球就會自動持續保持滾動下去。

習慣的力量(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來自於其巨大的慣性,慣性不應該依靠動力(Motivation),實際上,動力正是習慣最大的敵人之一,畢竟沒有人能永遠在雞血狀態。

一個有悖直覺的事情是,養成習慣的標誌之一,就是你感到做這個事情無聊了,不會感到興奮了。

還有一點,在養成習慣前,要警惕自己提高期望,哪怕是潛意識的。不要被自己用意志力支撐的進步蒙蔽而隨意提高目標,始終保持合理的甚至是低水平的目標。再次強調,習慣的力量來自於慣性,形成慣性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目標會在你達成慣性後自然實現。


習慣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好的習慣甚至能夠決定我們一生。

1,和自己談談,明確想要養成的習慣。自己需要明確為什麼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以及養成了這樣了習慣對自己來說有什麼好處,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比如說跑步,可能是為了減肥,為了身體健康等,想像一下養成這些習慣後給自己帶來的積極變化。潛意識告訴自己習慣的重要性。

2,循序漸進地制定計劃,不斷改進。想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很困難,但是只要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並沒有那麼難。將自己的習慣簡單清晰地記錄,並且要切合實際,一開始不要貪多,一次培養一個新的習慣,剛開始堅持比質量更重要,需要不斷增強自信心。既然想要養成習慣,就要嚴格行動,需要明確自己哪些事是重要的,有時候需要委婉地拒絕一些毫無意義的請求。

3,記錄+監督。現在有很多app都可以進行打卡,我自己用的是微習慣打卡,經過和種子習慣和極簡打卡相對比後,發現微習慣比較適合自己。因為種子習慣可能會讓你花費更多的時間在打卡上,有點浪費時間,破壞注意力。對於監督個人認為還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對於一個自控力較差的人來說,前期將自己的計劃告訴自己的小夥伴,打賭監督,和對方一起努力,每天完成後打卡告訴對方,或者自己要開始一個習慣的時候提醒對方,這樣會形成一個很好的督促作用,有時候看到對方那麼努力,自己也不能太差是不是,哈哈哈~

4,明確下一步。一個小習慣也可以拆分成下一步行動,比如你在床上刷微信,但是該運動的時間到了,這個時候不要想成我要運動,換個思路,比如我現在需要放下手機去換鞋出門,變換成明確的動詞後就顯得很簡單,做到了第一步,後面的就會輕鬆得多。這個時候再暗示自己習慣養成後給自己帶來的變化,比如跑步給自己帶來健康的身體,良好的身材,想想穿什麼都美,動力立馬就來了。

5,總結反思。因為自己最近學習了一些時間管理的知識,所以深知記日記的好處,每天我會在七點起床後用有道雲筆記(很多人都用印象筆記,自己還是覺得有道雲筆記用著舒服點,因人而異)用以往的模板記錄昨天自己比較有成就感的5件事;然後對安排當天的工作和學習計劃;還要對自己需要堅持的習慣進行核對,如果堅持了就劃掉;對自己沒有堅持的習慣進行分析原因,是因為情緒原因,客觀原因,還是其他等等。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計劃一定要切實際,剛開始一定要在可達到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我們的計劃沒有堅持下去,大多是寬泛,缺乏實際,沒有明確下一步行動。


自己目前已經養成了一些習慣,比如:早起記錄時間日誌,每天閱讀1小時,每周運動3次,每天喝8杯水,每天回顧當天知識筆記,睡覺前冥想10分鐘,每周寫計劃總結等習慣。以前自己完全沒有養成習慣的意識,比如想閱讀就閱讀,一本書遲遲看不完,看完了,過一個月也不知道講了些什麼,有時候還很焦慮,浪費了很多時間。所以說一個清晰的目標,一些良好的習慣對我們人生成長的道路有很重要的意義。「」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所以快行動,最好拿下紙筆,寫下自己要養成的習慣,白紙黑字才是契約,放在自己看得見的地方提醒自己。給自己試錯,隨時復盤的機會,不要心急,慢慢來,堅持下去,你就會看到自己的變化。想想當初我哪次周末不是睡到10點鐘再起床,現在竟然能堅持雷打不動每天早上七點起床,我都覺得不可思議,而且也覺得沒那麼難,所以我相信你也可以。


首先來引出幾個養成習慣的誤區

  1. 一個人只要下定了決心就一定能養成一個習慣,喂,停停停,這難道不對嗎?很多潛規則(不要想多喔)不是說好了只要這樣就能養成一個好習慣嗎?

  2. 關於養成習慣這件事國外很多心理學家都對它進行過研究了,最後得出一個比較官方的結論是,養成一個習慣是21天,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是這只是一個必要條件,並不能成為充分條件,很多研究表明養成一個習慣需要用到自制力的,那就是說只要管好自己就夠了唄,事實上,這個管好自己並非那麼容易做到,又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自制力並非足夠用,而且它會越用越少,並且養成一個習慣前期需要比較多的自制力,到後期養成後,就不在需要這麼多自制力了,當然這也是造成很多妹子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後來又鬧著要減肥的一個主要原因。

  3. 解決方案:

    既然自制力不夠用,那麼該怎麼辦,只能任由生活來強勁(jian)我們嗎?

    關於這個問題Jim Loehr在他的偉大的著作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中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每個月只養成一個到兩個習慣(一個最好),也就是說如果想養成更多的習慣,只會造成一個習慣也養不成,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聯想一下自己以前養成的習慣是否符合這個science的道理。
    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公眾號為這個


推薦閱讀:

心理很焦慮怎麼改變?
怕生女兒,因為生女兒太漂亮的,怕被壞人欺負,這種陰影怎麼辦?
清晰的思維模式是什麼樣的?怎麼養成?
高樓有沒有提高自殺率?

TAG:學習 | 時間管理 | 習慣 | 日常心理分析 | 心理調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