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的居民普遍覺得看病貴?

具體補充:
看個不管大小毛病,動輒都要幾百上千的診療費和藥費,相比於人民群眾的收入,還是很貴的是吧?感覺就是有泡沫一樣,不值那麼多錢,為何大多數人會有這種感覺?大家都在說,看個病真貴,到底是確實貴,還是我們的錯覺?


昨天夜班,剛好有幾個病人和家屬和我聊起這個話題,我文筆不好,寫的很瑣碎,有耐心,就看完吧。

有個老爺子的女兒是個燒傷病人(上山祭祖時裙子被火焰點燃了),30歲,燒傷面積42%,III度燒傷面積22%,淺二度燒傷面積14%。目前住院1個月多點,花費大概14萬多,已做過了一次植皮手術,在等待二期植皮。病人的老公和病人本人感情很淡,燒傷前就是分居2年了。這個病人的治療費基本上都是募捐和親戚捐助來的,家裡經濟比較窘迫,前段時間當記者的同學幫助她上了本地的媒體,造成影響之後大概募捐了20萬左右。住院期間一直都是老爺子在照顧病人。(以下將此患者簡稱為募捐病人)

另外一個病人是個廠老闆,男,47歲,農保病人,火焰燒傷,面積不大,但局部深度創面不可能快速痊癒,大概已經住了8天,花費目前是2萬多,基本上天天看望的人成群。他很想早點出院,說廠里沒人管理,少接了很多單,差不多每天大概凈虧1萬到2萬。但是這個病人其實是個騙保的病人,在工廠受傷,常規上農保對於工作時間受傷的病人歸到工傷範疇,不在農保報銷範圍之內的。(以下將此人簡稱為騙保病人)

第三個病人是個電工,男,25歲,工作時電火花燒傷,面積比廠老闆還小,還全都是淺二度創面,屬於可住院也可不住院的病人。單位有工傷保險。患者男性未婚,反覆問我,醫生,臉上不會留疤吧?不會變黑吧?不會毀容吧?用最好的葯,不管能不能報的,反正都是單位出的,我還沒有結婚的!我一定不能讓臉上留一點痕迹!其實他的臉已經接近癒合了,我昨天早上查房的時候催他出院,他說再住兩天,不願意出院。(以下將此人簡稱為工傷病人)

這3個人那天晚上坐在護士站,剛好我也在護士站寫病歷,結果有一句沒一句的就聊起來了。大意如下:三個病人/家屬,一致認為現在的醫療費用(不僅限於燒傷病種,還談論了生孩子,闌尾炎,拉肚子,孩子肺炎什麼的)的確太貴了,讓老百姓很無奈,也很憤怒。
募捐病人的爸爸說如果沒有募捐的20萬,病人基本上是要放棄治療回家等死的。
騙保病人說,他的廠里曾經有個來自雲貴的工人「故意」讓自己的手壓在機器里,損失了3個指頭,讓他賠了十多萬,導致他損失了3個月的利潤。
工傷病人說他哥哥的孩子前段時間肺炎住院花了2萬多,兩口子四處借錢,現在都沒有還清。

募捐病人本來有農保,因為工作單位給她保了職工社保,村裡的農保就沒有繼續交錢了。結果很不幸,單位去年倒了,結果社保也沒有繼續交,落到了完全自費的地步,家裡經濟不好,只好走募捐這條路,幸運的是病人的同學比較給力,媒體採訪之後募捐到了20萬,老爺子很感激募捐的好心人,也很感激我救了他女兒的命,但是同時也說醫院真是個搶錢的地方。
騙保病人混跡社會多年,這一次在廠里受傷之後,來到醫院謊稱是在家裡受傷,並通過了農保的審批。最終大概能報銷一半左右。他廠里的所有工人,都沒有上工傷保險,他說小廠,承受不起每個工人每個月大概600—700,一年十來萬的各類費用,他說公、檢、法、環衛、安監部門如餓狼一般。
工傷病人是電業公司的正式職工,大學生,文化程度不錯,懂法,知道工傷所有費用都單位托底,當天就診時我說可住,也可不住,他說必須住院,否則保險公司不給報銷(其實是門診報銷比例略低)。要求我用最好的藥物,我婉言勸說沒有必要用太高檔的藥物(我們醫院有自費比例/藥品比例的限制,多了扣發獎金),普通治療就行了,他有些不愉快,所幸我長相比較凶,鎮得住小年輕,他也就沒再說什麼,不過要求我出院多開兩個月的假條(有誤工補助,帶薪休假)。談起他哥哥的孩子肺炎,我聽著也是醉了,居然是在家裡咳嗽發燒了一個星期才去醫院看的。他說老家的兒科醫生水平很差,孩子在醫院花了2萬多,出院的時候只是不發燒了,咳嗽還是沒有治好,回家後孩子的奶奶給孩子吃了5天的燉雪梨,孩子就不咳嗽了,醫院除了退燒和搶錢,根本沒什麼用。

這種話題我在這麼多年的行醫過程中聽的耳朵都要起老繭了,一般情況下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附和著呵呵幾句,不做爭辯。那天值班護士居然也閑得慌,和這三個人八卦起來,論點是站在「雖然醫院收費很貴,但是都沒有到我的口袋,我們護士累的和狗一樣,還窮死了」這個角度上的。我把事情做完,想去睡覺,嘴賤毛病發作,參與進去這個話題。

我發問:你們家裡有房子沒?
募捐病人:農村立地房,本想去銀行抵押來治病,銀行根本不理。
騙保病人:2套房產,村裡一套別墅,縣裡一套學區房。學區房不住,出租,只是為了孩子上學用的。
工傷病人:剛打算和女朋友按揭一套房子,首付準備好了,裝修款也留好了,但是現在女朋友關心的是臉上會不會留疤,猶豫分手的事情。

我再問:開什麼車子?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錢養車?
募捐病人:哪兒買的起啊?!
騙保病人:奧迪 q5。一年3萬左右。
工傷病人:父親的老馬自達。一年8000多。

我又問:房子裝修花了多少錢?
募捐病人:好多年了,5萬多吧。
騙保病人:別墅50萬+學區房12萬
工傷病人:預留裝修款20萬。

別懷疑病人不會把這些比較隱私的事情告訴我,我是他們的經管醫生,住院問「病史」和平時「聊天」,再加上多年的閱歷,是老醫生的基本功。我當然不可能是按照上文的順序一個個問過來的。

募捐病人的一條命,僅僅相當於一個年輕電工的裝修款,一個土豪老闆的車,可以換3條大面積燒傷病人的命。土豪的別墅和學區房的價格可以挽救10個相當於Selina燒傷面積的病人。上感演變至肺炎的孩子,僅僅用q5一年的養車費用就救回來了。而「故意弄殘自己的雲貴省的工人的3個手指」,用十幾萬就可以擺平,而十幾萬,可以給這個廠老闆工廠里所有的工人上一年的工傷保險。


亂七八糟說了一堆,結論並不重要,在我這個內心早已墮落的醫生眼裡,生命並非無價。

PS,我覺得國家未來的動作,有可能是兩條腿走路。將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收費低,醫生待遇一般,技術一般,是人才的培養基地,裡面的醫生髮展到一定階段,會因為經濟因素跳槽到民營醫院,民營醫院盈利性質,收費高,醫生待遇好,水平好。至於社保農保什麼的,應該對於公立醫院有偏斜性政策。


因為貴州某山溝溝里的一項重要工程,一批村民被迫搬遷,政府的賠償金額是人均1萬元多一點——這相當於當地一人一整年的收入。
而2015年北京人均年工資是10萬元。

現在,倘若這些山區鄉親得了重病要到北京來看病,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他們要用1萬元的年收入,去面對10萬元年收入地區的物價水平。

我認為,這就是中國看病貴的「真相」。

中國太大了,貧富差異,太大了。
貴州山區到北京市區,收入差距是10倍的水平。
考慮到現在豬肉10塊一斤,1990年左右豬肉一塊一斤,我可以認為這兩地的發展有20-30年的差距。
甚至,你不妨把它們看做兩個國家。
經濟發展水平相差30年的兩個國家。
——同時,也是醫療水平相差30年的國家。
就像中國和美國。

設想。
一個中國人,得了一種重病,大夫說「世界上只有美國能看這種病」。
這種費用,肯定不是每個中國人都能消費得起的。
如果真的是要出國才能看得好的病,有的人可能也就放棄了,聽天由命了。
但是如果這病不用出國呢?如果只要花幾百塊錢車票到另一個城市就能去看呢?
這樣一說,是不是一下覺得自己不僅不應該放棄,而且是理所當然地應該能看得起、活得下去呢?
——說得好,但是這毫無意義。


一個人,去追求更高一個「階級」的醫療服務,會面對經濟上的困難,這是理所當然的。
只不過是,「同在一個國家」的事實,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口號,把階級之間的鴻溝虛掩了起來。
虛掩起來,不代表不存在。只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依舊有效,一個國家最頂級的服務就不可能向所有收入階層的人敞開;只要共產主義還沒有到來,我們就無法期待最好的東西每一個人都能享受。
就像瑞典,人均GDP6萬美金,每個公民交的稅金足夠他們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看病——而我們中國,只有人均5萬人民幣。
想靠某種調度上的奇技淫巧,讓人均5wGDP的13億人享受到人均40wGDP級別的公眾醫療服務,無異於畝產萬斤、趕英超美。
「人民公社」是必然的結果。

買不起奢侈品可以不買,這沒什麼不公平;
用不起私人定製服務可以不用,這沒什麼不公平;
但,用不上最好的醫療就會死,卻用不上——這,又公平不公平呢?


或許不公平。但沒有辦法

——————
有人說,我這是把國家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麻煩重新再讀一遍。
我們國家的現實是,人均收入低,地區差距大。簡而言之,總量不足,分配不均。這是一切問題的前置問題,是國家要解決的最核心問題,也是國家真正的責任所在。
而只把問題歸於醫療行業自身,無異於將無米下鍋的問題歸罪於媳婦巧不巧——
可以動動嘴出出氣,但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

最後,關於豬肉多少錢一斤:
這是APP在北京物美超市採購配送到家的價格。

這是北京今日白條豬成交價格。
實際上,今天我去附近的農貿市場轉了轉,現場分割的豬五花和前尖基本上就是11塊一斤的水準。
那些拿著自家樓下超市分割好的品牌冷鮮肉談物價的,還有那些分不清公斤市斤的,我覺得這個水平就不必來討論問題了。於你於我都沒啥好處的。


我覺得這個回答的評論可以代表很多人的想法:醫生亂開藥。這裡可以專門討論下這個問題,我在急診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個醫生夜班的小清創縫合都是不開破傷風,不開抗生素的,就那麼點小傷口,覺得沒必要開,結果有天來了個患者,是當初他縫合的病人,回來找他。腳上傷口感染了,爛了一大塊,當初來的時候也就2cm的小口子,縫完沒用抗生素。後來病人鬧到醫務科,揪著醫生說「當初為什麼不開抗生素!」,賠了好幾千,醫生被處分,急診優秀科室題名取消。之後急診科要求不管多大的傷口,清創縫合後都要開抗生素。這也算是預防用藥,醫生也是人,哪怕99個病人都沒必要用,可是一個出問題,帶來的就是無盡的麻煩。。。 再針對這個評論說,醫生肯定是怕眼睛裡的膿包破了感染,儘管這個幾率很小。可還是存在的,好了以後那也就不需要吃了。而且,葯買了在你手上呀,你可以下次有感冒發燒的時候拿那個葯去問醫生:我看了下這個說明書是符合我的病情的,可以吃這個嗎?一般說明書有的都是可以吃的,醫生同意就可以了嘛。。。。
當然不除外人渣醫生亂開藥的情況,最好有個醫生朋友諮詢一下。。。
醫生看好病,就叫白衣天使,看不好,叫謀財害命。
葯開多了,叫浪費。開少了,是水平不行。
所以請求你們不要叫我們白衣天使,也不要在我們回天乏術的時候說我們謀財害命
~~~~~~~~~~~~~~~~~~
作為一個醫生,我也覺得有些東西太貴了,就說我們買的放療機,一個照射野250,一個病人,一個腫瘤大概5~7個,也就是一次1250~1550,平均每個病人做30次,30次下來也就三萬多到五萬左右,貴嗎?當然覺得貴,還覺得貴的要死。

可是一台放療機器2000萬,就算每個病人都花5萬治療,也要做400個才能回本,還不包括維修費用,一個人做治療前後要用半小時左右,一天8小時工作也就做16個人,每天滿負荷16個人要做滿一個半月才換下一批(周末沒有),400個人要做3年。

單單一台機器,從買過來到盈利,期間無損壞,回本盈利要三年時間(不要說保修,那些個廠商雞賊雞賊的,最容易損壞的部件都不在保修範圍,都要用錢換,我們科的機子買了沒多久已經壞了兩次了),而且,誰能保證三年後他不會被更先進的放療機搶生意呢。。。這個道理也可以用到檢驗儀器上,大家都說驗血太貴,可是血里的成分不是用眼睛看出來的呀!

醫療也有廉價的東西呀,比如換藥,同樣一個病人要換10分鐘到半小時,小換藥5塊中換藥10塊大換藥25塊,而且上面詳細規定創面多大用什麼換藥,有時候我多用一包紗布,就開了中換藥,中換藥面積規定是15cm2到30cm2,那個病人拿尺子量了他的傷口然後跟我說他那個不到15cm2,要扣小換藥的錢,那時候真想拿5塊錢甩他臉上叫他自己換(ノ=Д=)ノ┻━┻。上次還有個病人跟我說換藥不要用凡士林紗布,因為那一個紗布20塊,我才知道我辛辛苦苦換一次葯的手工費還沒那一塊紗布值錢。。。

所以題主問的看病貴,細分來說應該是抽血貴,檢查貴和葯貴,看了其他答主的回答都是說抽血吃藥貴,沒人吐槽挂號費的吧?可是抽血的檢驗機貴啊!檢查的CT機貴啊!放療的放療機貴啊!葯的價格貴,可他不是我們定的呀!主任醫師的挂號費才15塊,4500是黃牛賣的呀!


很多人都在抱怨看病貴,問題在於很多人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身體的價值。缺乏一個參照。
打個通俗的比喻,看病就相當於維修,身體出毛病了,找醫生幫你「維修」一下,看看能否解決問題。
眾所周知,維修費是跟維修對象本身的價值相關的。越貴的東西維修費用越高。
比如你去修一輛普通自行車,維修費只要幾十元。修一台電腦,維修費一般數百元左右,維修一輛車,價格在數千元到幾萬元。維修一架飛機,估計得幾十萬吧。而且問題越大,維修費用越高。
那我們來評估一下,我們的身體值多少錢?
請問在座的各位,你覺得你的身體值多少錢?
這樣問很多人都會懵逼,因為很多人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那我們換一種方式來問,假如,假如啊,只是打個比方,假如你在醫院看病,因為醫療事故死亡了,經過醫學鑒定,判定是醫院醫生的全責,請問你覺得你的親人應該要求醫院賠償多少錢才符合你的期望?
來,來,來,大家勇敢的說出來,是多少?

答案絕對是各種各樣的,估計都不會低,我問過一個知友,他說要醫院倒閉,全部賠給他,那這就是要幾十個億的賠償了,呵呵,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但從目前已有的一些案例來看,賠償金一般在30萬-60萬左右,極個別可能上百萬。

看到沒有,這就是我們大部分人身體的價格,30-60萬左右。
我們來看看,30-60萬我們能買到什麼?

  • 寶馬 2015款220i 敞篷轎跑車 領先型37.1萬
  • 賓士C級 2015款C 200 運動版 4MATIC38.98萬
  • 奧迪A4L 2016款45 TFSI 典藏版 quattro個性運動型36.3萬
  • 奧迪A6L 2016款30 FSI 舒適型46.85萬
  • 英菲尼迪 2014款3.5L Hybrid 旗艦版54.98萬
  • 凱迪拉克 2015款3.6L 旗艦型59.8萬

(報價是網上找的官方指導價,懂車的朋友歡迎指正)
現在請大家看看你的身體,是的,你現在正在使用的就是一輛寶馬/賓士/奧迪/英菲尼迪/凱迪拉克這樣的中高檔車。
每天你在街上走,在路上跑,你隨時隨地都在開著這樣一輛高檔車。

那大家知道這樣一輛好車現在的維修費是多少嗎?
我沒開過好車,我只開過10多萬的買菜車,以我的經歷,每半年保養一次的價格是600元左右,這只是幫你檢查一下車況,換個機油和濾芯,其中維修工的工時費是150元。有一次我的車被刮花了點油漆,我去4s店重新噴漆,一幅是400元,總共噴了5幅,2000元。如果出了車禍,撞爛了什麼,估計修車得好幾萬。
這還只是10多萬的車,換成寶馬,對,就是你身體這麼值錢的車,保養一次都要2000多元,別的就更不用說,更是上萬的價格了。

怎麼樣,覺得修車很貴吧,再對比一下醫院的收費,你還覺得貴嗎?如果按照真的市場價格,如果你摔跤擦破點皮,來醫院包紮一下,最少也是要掏個上千元的。現在你去醫院可能也就花個百來塊吧。如果你病得厲害一點,都沒法正常工作了,相當於車子拋錨,出車禍撞了,你去修車最少要花好幾萬呢,在市一級醫院你一般的病住院也就幾千塊吧。貴嗎?

是,修車很貴,可是我每次修車都不心疼,都不還價的,4S店說多少就多少,為什麼?因為是保險出錢,我不用掏一分錢。我每年要花4000元左右給我那輛10來萬的車買保險。

那我請問在座的各位,你們每年最少也要在車險上花4000左右買保險吧?那請問你們每年在自己身體這輛寶馬車上花了多少錢買保險?

現在一年4000元左右的商業健康醫療險,可以做到門診住院不限病種不限藥物報銷80%以上,如果你自己買了國家醫保(相當於汽車的交強險),在醫保報銷50-60%之後,商業險可以將剩餘的全部費用全部報銷,你看病不用花一分錢,是的,不用花一分錢,請問這種時候,你住院花了10萬,自己不出一分錢,你們還會說看病貴嗎?我估計你在住院時會說:"醫生,別擔心錢,藥物檢查都給老子上最好的!"

所以關鍵的問題是,你們花了多少錢給你們身體這輛寶馬買保險?有的病人每年掏4000元給自己10來萬的車買保險這麼爽快,卻捨不得給自己價值30-60萬的身體花錢買保險,這是多麼愚不可及。有的人平時連國家醫保都不買,等到病了錢全部自己出,當然是心疼喊貴。這就像你們每天開輛寶馬上街,連交強險都不買,出車禍撞車了,一修好幾萬,怎麼可能不貴?

好,你說我收入低,商業保險我買不起,那你有工作的話,每個月交70元的國家醫保買的起吧?好,你說我沒工作,沒資格買國家醫保,那你一年交160元的農村合作醫療買的起吧?
每個月交70元或者每年交160元影響你生活質量了?
這些醫保都是能在關鍵時候幫你報銷很大一部分醫療費用的。

來來來,大家都來說說,每年給自己的身體花了多少買保險?
如果你每次看病,醫保都全部或大部分報銷,你還會覺得看病貴嗎?
所以說喊看病貴的很多都是不買醫保的人,捨不得給自己健康掏錢的人。

幾十年前,沒有CT,胃鏡,PET-CT這些先進的醫療技術的時候,醫療成本是很低啊,看病就是用個聽診器,最多也就拍個胸片,抽個血常規,但是誤診率也高啊,誤診死的人多了去了(那時也基本沒有人向醫院索賠的),那時也沒有什麼好葯,很多病治不好,很多現在能治好的病放以前都是等死的病,很多病大家都是回家養病該吃吃該喝喝各安天命,沒有什麼檢查做也沒什麼好葯吃,當然不用花什麼錢。現在科技發展了,有了這麼多新的檢查和治療設備,醫療技術發展了,誤診率下降了,疾病治癒率上升了,很多以前等死的病都可以治好了,但隨之帶來的是背後高昂的科技成本啊,因此全世界的現代醫療都是成本很高,價格很貴的,你不可能又想享受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又不願為這些技術的成本而掏錢吧?你不掏錢誰給你掏錢?

那些說中國人收入低的,那美國人民有錢吧,但是美國人民也要自己一年掏4000美金左右買保險啊,不買醫療保險也看不起病啊,也是看一次病就傾家蕩產啊,你沒看到那麼多美國窮人因為買不起醫療保險,看一次小病就宣告破產嗎?美國中產有錢吧,得了大病也照樣要傾家蕩產啊。

所以說看病貴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問題關鍵是醫療保障是否到位,有沒有醫保為你的治療費掏錢。這方面國家當然也是有一定的責任,就是醫保制度現在不夠完善的問題,以及醫療體制的問題。有朋友拿窮人看不起病來舉例說看病貴,實話告訴你,窮人在哪個國家他都看不起病,現代醫療成本之高,根本不是窮人能支付得起的。窮人要想看得起病,本質就是誰幫他掏錢的問題!你願意為窮人掏錢看病嗎?如果你是真心關心窮人,那就掏出錢來,而不是打著窮人看不起病的幌子為自己謀私利,想占免費醫療的便宜。

所以說看病貴雖然是一種主觀感受,但靠主觀來判斷是沒有用的,有的人覺得便宜,有的人覺得貴,就算收費再低,赤貧的人也會覺得貴,無法得出統一結論。因此要客觀評價是否看病貴,最好就是拿中國醫療價格和其他國家的醫療價格來比較,才能得出客觀結論。

關於中國醫療價格的問題,有很多答案都已經說了,中國的醫療價格低的離譜。
比如同樣做一個胃鏡。不管中國,香港,美國,一般都是用的一樣的機器,日本的奧林巴斯系統,這套內鏡系統差不多要300萬人民幣哦。
中國大陸收費:300多元。
中國香港收費:6000港幣。
美國收費:2000美金。

中國大陸的胃鏡檢查收費差不多是香港和美國的20~30分之一。設備是一模一樣的,做的程序也是一樣的,費用還不及別人的零頭?你說這叫貴?
你們用1/20的價格享受著相當於國外同等水平的醫療,你們每個人相當於在用0.5折的VIP卡看病,你他么還好意思說中國醫療貴?

好,你說中國人收入低,沒有美國人高,那我們把價格再跟平均收入比較一下,這樣可以看出各國的醫療負擔大小。

中國大陸:現在普通人打個工都有3000多元一月吧?占月收入十分之一。
中國香港:香港普通老百姓人均月收入也就20000港幣左右。占月收入三分之一。
美國:美國普通老百姓人均月收入也就4000美元左右。占月收入二分之一。

你們說,中國的醫療收費是不是白菜價?貴不貴?你美國人民醫療負擔比中國大5倍好嗎!你香港人民醫療負擔比中國大陸人民大3倍好嗎?

好,有的知友說要比疾病,好,我們看下同一個病同一種治療方式,中國和外國的差距。
急性闌尾炎這個病常見吧?我們都選擇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作為治療方式。我們算總的住院費用。
中國:費用約10000人民幣。相當於普通中國人月收入3倍。
美國:費用約40000美金。相當於普通美國人月收入10倍。(美國的醫療體制存在怎樣的問題? - 美國醫療保險。這裡有知友的親身經歷,有圖有真相)
要注意,中國的腹腔鏡手術設備用的都是進口的,也是和美國一樣的,設備及耗材成本都是一樣的。實際上應該比較實際價格,這樣算起來價格美國是中國的20倍。那跟各國人民的月收入比,美國也是中國的3倍以上)

大家說說,中國的醫療貴不貴?中國的很多醫療設備,藥物都是跟國際接軌的,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在設備成本上是一樣甚至更貴的(老外的進口設備賣給你比賣過他們自己更貴),同樣的項目中國人只要花1/20的價格就可以享受,你也好意思喊貴,你再喊貴你就是耍流氓,照你的要求那就是只有免費不收錢才不貴了。

好,我們不跟香港美國比,我們跟國內其他行業比。

現在一個主治醫師的診療費是4元,主任醫師是9元,花4元就可以請一個工作5年以上的醫生幫你先判斷一下有沒有什麼問題,花9元就可以請個工作15年以上的醫生幫你看。現在請你去隨便一家4S店或者維修廠,你去找一個剛進廠不久的年輕維修工,你拿4元給他,說:「幫我看下這輛車有沒什麼問題」,你覺得他會怎麼樣,他會呼一巴掌打你臉上說你侮辱他,人家的工時費最少是150元!

是的,我們醫生現在坐門診就是每天被病人用4元,9元的診療費打臉著,我們這些碩士、博士畢業工作多年的醫生的勞動價值還不如那些中專大專畢業的年輕維修工的1/30,即使這樣,還有很多人抱怨看病貴。上次我們主任說了一件讓人氣憤的事情,有個門診病人在門診諮詢病情,主任耐心的回答了她很多問題,用時差不多20分鐘,告訴她這種情況不用吃藥,定期隨訪即可。收了她9元門診費。結果這個病人就因為這9元挂號費就投訴主任,說她亂收費,只是問一下病情就要收錢,他么的在病人眼裡醫生幫你判斷有沒問題,這些知識不值錢嗎?一個工作20多年的老主任,用她幾十年所學的知識(這些知識經驗的積累需要大量的金錢、時間成本投入)為你判斷病情,還為你省錢為你好,不亂開藥,才收你9元錢,已經相當於不要錢,結果換來的是患者對她的侮辱和投訴啊!你說讓人氣憤不氣憤!這個患者如果去香港看病,首先診費就是200港幣。

不管是跟其他的國家和地區比較,還是和其他行業比,中國的醫療價格都是白菜價,是遠低於其他國家地區的市場定價的,這是由於國家將醫療價格強制壓價導致的,說白了是剝削醫生群體利益來滿足大眾的醫療需求,你們占著醫生的便宜享受著性價比極高的醫療,還好意思說看病貴,說醫院醫生賺黑心錢?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好嗎?真該讓那些喊看病貴的人去國外享受下國外的醫療,讓資本主義好好給他上一課什麼才叫真正的看病貴。
------------------------------------------------------------------------------------------------------------------------
或許有很多人會說,人家英國,香港,都是有免費醫療的啊,看病不要錢。
別這麼幼稚好嗎,天上沒有掉餡餅的。
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免費醫療的國家,都是通過高稅收來把你們這筆看病的錢先收上來,然後相當於給你買保險。可能光醫療就最少要收你年收入10%來讓你加入到這個全民醫保之中,你自己先算算,你的年收入百分之十大致是多少?當然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就是均貧富,窮人少出錢,富人多出錢,有利於社會公平,但這種全民免費醫療,往往代表著低效率,是的,在英國,香港,你想看個病是很難的,你需要預約好幾天才能見到你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要你做檢查,然後你又等幾天預約抽血,檢查,等你把整個流程看下來,可能一兩個月都過去了。所以很多富人寧肯選擇高昂的私人醫療。
舉個例子,我一香港親戚,大學教授,也算是香港高收入人士,胃不舒服,想去做個胃鏡檢查,結果一排隊,要等半年後才能排上,後來每天難受又擔心啦,後來直接去私人醫院花6000元把胃鏡做了。
假如你是我那位親戚,也是想做胃鏡,你有如下選擇:1.排隊半年做免費胃鏡(冒著有可能是胃癌半年後都已經擴散的威脅) 2.花6000去私人醫院做(高端大氣上檔次); 3.花300多元等一兩天就可以做(人多,服務態度較差)。
請問你選哪一個?
所以說,大家看那些出過國的人的回答就知道,在中國看病是有多麼便宜,多麼方便,現在的醫療價格,簡直就是白菜價,很多香港澳門的病人,都跑過來大陸看病,算上來旅遊、住宿、吃飯、住院總的消費一起,都比在香港澳門私立醫院看病便宜,比公立醫院快捷。這些都是建立在國家對中國醫生進行壓榨剝削的制度下的。所以大家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還在抱怨看病難看病貴,現在的價格已經是谷底,以後只會更難,更貴(醫療系統即將崩潰,兒科已經開始崩潰),目前對醫療體制最不滿意的,不是病人,是我們醫生。

其實現在國家搞的醫保,基本算是福利性質,比如職工醫保,一般個人每個月只要交70多元(單位還會幫你交一部分),最後算下來在本地醫院住院可以報銷7成,算是很便宜了,有國家補貼在裡面。農村醫保就更便宜了,一年只要交一百來塊吧,在縣級醫院看病報銷也差不多有60-70%,這基本等於國家送的保險,是一種福利。這東西就相當於交強險,各位最後請注意,一定要最少買個國家醫保,這是你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再提醒下大家,國家醫保是國家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給工人買的,所以說只要你有個工作,你都是可以以很便宜的價格買到國家醫保的,這是你的權利,如果沒有一定要要求用人單位幫你買。如果你沒有用人單位,那你可以買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這個也是國家性質的,一年只要交百來元,只要你在縣醫院看,報銷也蠻多的,這個幾乎相當於國家白送的保險,你也可以自己去買國家醫保(沒有單位幫你出的那部分,自己全出,更貴一點),更有錢也可以買商業保險,覆蓋掉這份風險。但是買商業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買消費型而不是分紅型的,像那種多少年後返還多少錢給你的保險就是分紅型,我看過其中很多條例都是坑啊,到用的時候也是這不能報那不能報。消費型的就相當於車險那種,一年多少錢,出問題全保,沒限制。

另外為什麼說國家醫保是福利,因為國家醫保是不管你有什麼病,多少歲,你都可以買,而商業醫療險是要看你身體是否健康,如果已經得了重病,人家是不會賣給你的,上了60歲才買人家也不會賣給你,如果年輕時就開始買,可以最高買到80歲,但60歲以後保費是開始上漲的,就跟給舊車買車險費用也會升高一樣。
-----------------------------------------------------以下是答知友問--------------------------------------------------
很多知友說,不能拿身體和汽車來做比較。我得反覆強調一下,我這樣比喻,是為了讓你理解身體的價值,我用身體和汽車來比較的是他們的維修費,而不是他們本身。
那我請問,如何去衡量一個維修/治療的收費?
收費首先以維修的成本來衡量的,沒意見吧。
那我們看看修車和治病的成本哪個更高:
1.修車:
人力成本: 修理人員一般中專,大專畢業,少部分本科畢業。一般維修1-3人即可
設備成本:車吊床,扳手,各種機械設備(具體不懂,請專業人士回答)。
耗材成本:螺絲釘等等(具體不懂,請汽車專業人士回答)
2.治病:
人力成本:最少本科以上的醫生,大部分是碩士、博士。而且你看病需要主治醫師,影像醫師,檢驗醫師,護士等等諸多,如果手術,還要加上麻醉醫生、多個手術助手等等,往往需要非常多的人力。
設備成本:動輒300萬的B超,2000萬的CT,手術層流間造價幾千萬,各種ICU設備幾千萬,胃腸鏡系統300萬,腹腔鏡系統幾百萬,核磁共振1000多萬,各種抽血化驗的機器幾百萬一套。
耗材成本:各種藥品,各種手術耗材,動輒幾千上萬。

來來來,請你告訴我,修車和看病,哪個成本更高,哪個的價格應該更高?
醫療的成本是比修車的成本更高,所以醫療也應該比修車更貴。但事實上現在中國的醫療價格是低於修車的價格的。中國醫療收費相對來說已經很便宜了。
現代醫療的成本是非常之高的,這就是為何國外的醫療收費這麼高了。實話告訴你,全世界的醫療收費都高,就沒有便宜的地方。看病難看病貴是世界難題,沒有一個國家的醫療制度能讓所有人滿意的。

有知友說,是醫療體制腐敗,藥品價格虛高引起的看病貴。
真的只是這麼簡單嗎?假設所有藥物耗材都降價一半,難道就所有的中國人都看得起病了嗎?上面我寫了醫療的三大成本,人力成本,設備成本,耗材成本。藥品只是三大成本里的一個而已。我支持消滅醫療腐敗,改善醫療體制,我們醫生都想靠技術光明正大的吃飯,而不是靠賣葯吃飯。但回到我們的問題我們會發現,消滅醫療腐敗只能降低成本,並不能完全消滅成本,現代醫療的高成本依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起的,依舊會有窮人喊醫療貴。因此真正的主要問題並不是醫療腐敗問題,而是醫療保障的問題。我國現在的醫療矛盾主要是快速發展的醫療技術帶來的高成本與中國老百姓的低收入低保障之間的矛盾。現在中國醫療成本的不合理是人力成本過低,耗材成本過高,糾正這兩種不合理現象,對緩解看病難有幫助,但還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案。關鍵還是提高廣大人民的收入,並建立合適的醫療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老百姓也需要對醫療有正確的認識和一定的風險控制意識。疾病的預防遠遠勝於治療。

有知友說,窮人可以不買汽車,所以不能拿身體來對比。
我反覆強調,只是打個比方讓你明白身體的價值。不是說身體就跟汽車對等,只是讓你明白維修費的比較。讓你明白醫療的成本有多高。你沒車不代表修車不需要花錢。
而且問題是,每個人生下來就帶著這麼一個身體,一個這麼貴的「汽車」啊,這怪誰?怪醫生嗎?請怪你爸媽把你生下來好嗎?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啊!你就生下來就有這麼值錢的身體啊,你「維修」你的身體就是需要花錢啊。你賣個腎都5-10萬呢,你敢說你身體不值錢?

有知友說:何不食肉糜。
好,你沒工作,收入低,你可以買農村合作醫療,每年交160元,每月約14元,看病住院報銷60%,你說這是不是肉糜?你買不買的起?
好,你有工作,每月2000元,你可以買國家職工醫保,每個月個人交70元,看病住院報銷70%,你說這是不是肉糜?你買不買的起?
如果你這點錢都捨不得花,要留著抽煙喝酒吃肉,那是你自己不把身體當回事好嗎?你自己都不把自己當回事你還指望別人來把你當回事?

有知友說,窮人的身體是五菱榮光。
我想說的是,在索要醫療賠償的時候很多窮人要求的可不是五菱榮光,一張口就是上百萬,那是瑪莎拉蒂啊。憑什麼,維修費要按五菱榮光的等級來收,賠償就要按寶馬、瑪莎拉蒂來算,醫院這麼好欺負。你現在開輛寶馬去維修廠,給人家修五菱榮光的錢,人家給你修嗎?人家還不把你轟出去?
有知友說,難道農民沒錢,就要在家等死嗎?
有知友說,很多人收入低,每個月才1000元,還是看不起。
首先我要說的是,醫療都是有成本的,要花錢的,錢從哪裡來?難道你窮就是你有理?醫生就要一分錢不收甚至自己掏錢幫你看好?沒錢就可以躺地上撒潑打滾?去富士康打工每月都不止3000好嗎?好,你不願意打工,或其他原因不能打工,請你好好愛護你的身體,平時多鍛煉,少抽煙喝酒,少生病,買好農村合作醫療,選擇合適的醫療手段,還是看的起病的,不要每年一百六十元都捨不得出,到最後治病了一分錢沒得報銷,再來抱怨看病貴。眼光不要只盯著目前,要考慮到未來的風險。
其次,看病,有貴的看法,有便宜的看法。
比如,一個家境貧窮的農民得了腫瘤,便宜的看法是在縣醫院看,打打止痛針,吃吃中藥碰碰運氣,能活多久活多久。有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在縣醫院看病還是報銷挺多的,負擔不太大。如果這個農民要去省級甚至北京的大醫院看病,吃幾萬塊錢一個月的抗腫瘤葯以求多活兩年,這就是貴的看法,這就屬於腦子也有病了。
估計有人會說,農民也是人,大家是平等的,為啥不讓他享受最好的醫療?我要說的是,在幾十年前,沒有這些抗腫瘤葯的時候,大家都是便宜的看法,當年大醫院的水平比現在的縣醫院高不了太多,那時候大家都是生死有命,各安天命,現在醫療技術發展了,但成本也是很高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負擔的起的,而且醫療的需求是沒有止境的,誰都想長命百歲,不死最好,但是可能嗎?不管是誰最後都是要死的。如果你傾家蕩產治病,就為了自己多活一年兩年,把家產花光,那你說理智嗎?而且就算錢再多也買不來長命百歲,對吧,要不喬布斯這麼有錢,他也不會死了。

我還發現很多知友有這樣的思維,說,醫療是基本權利,你看好多人看病看得傾家蕩產,好可憐哦。好,首先,你要搞清楚,醫療是基本權利的意思是每個人都能看到醫生得到治療,但這看的醫生是有三甲醫院醫生和村醫的區別,這治療是有貴的最先進的治療,也有便宜的比較落後的治療的區別。醫療是基本權利的這句話的意思不代表著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當下最新最先進的醫生和治療手段。因為越是先進的醫療手段,成本是越高的,必然有一部分人是支付不起的。你們光提問題不提解決方案那是耍流氓。那請問這些知友,他們這些窮人如果都去看最先進最好的醫療,這些高昂的看病的成本誰出?請你告訴我。

好,你覺得每個人都應該看得起病,如果你指的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最新最好的治療,那我給你支個招,那我們國家就只好走英國的路子,高稅收,廣覆蓋,低效率,好,從現在開始,國家每年多收你10-20%的年收入作為稅收,讓大家都看得起病,然後大家都在醫院排隊看病,看一個病等幾個月,你們自己捫心自問一下,同意嗎?你們每年要多交多少錢?說白了還不就是等於你交錢給國家,讓國家給你買保險嗎?說白了就是你多出點錢讓那些看不起病的窮人都看得起病嗎。我想看看,有多少人同意走英國的路子。

然而說到這,某些人到要輪到他自己出錢了,他就不樂意了,看評論中很多人的觀點就是,我的命很值錢,我就是不願意為此花錢!看病出了問題我還會要醫院賠很多錢!別人看病好可憐哦,傾家蕩產,有的人連病都看不起,你們醫生同情一下好嗎。那我說,好,我同情,我國醫療收費已經便宜成這樣,相當於國外1/20,但再便宜也有個成本不是嗎?也請你出一點力,出點錢給他看病好嗎?他肯定會說,我才不呢,我又不認識他,憑什麼給他掏錢?

哦,你說醫療是基本權利,好多人看不起病,但我是不會給他們出錢的,這是他么的慷他人之慨的聖母婊邏輯好嗎。你看病總有個醫療成本吧,那這錢總得有的人來出吧?你告訴我這錢由誰來出?

美國奧巴馬的醫改政策為什麼通不過?還不就是上面的原因。

還有聖母婊罵我沒人性,好,你有人性,請問你這麼有人性你自己掏錢來給那些窮人看病好嗎?你這麼有人性你捐過多少錢給別人看病。醫療問題光靠人性就能解決問題嗎?你站在道德高地不冷嗎?

所以如果聖母婊這麼有愛心,請帶頭把自己的收入拿出來給農民伯伯看病,用行動來支持而不是打嘴炮。言語的同情是廉價的,好話誰都會說,我這麼沒人性的人都好幾次自己掏錢給病人看病了,你這麼高尚的人也請掏出錢來。否則你只是打著窮人看不起病的旗號為自己謀求免費醫療的私利而已。

總之,看了我的回答,很多人可能覺得不爽,但這就是生活的真相,其實在中國看病貴是個偽命題,真正的問題是很多人沒有醫保,或者說是大家對健康的風險控制投入太少,所以請大家明白,健康不是免費的,是有成本的,請把健康成本也歸納入你的生活開支,並且做好必要的風險控制。如果沒錢,就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小心使用,別每天抽煙喝酒打架,弄壞了又來抱怨醫療貴。你的命很金貴,請小心愛護。
————————————————————————————————————
下一步我準備找合適的機會和主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於一些思維誤區的發現,特別是醫療方面問題的思考心得,如果大家感興趣,歡迎大家關注我。

評論里有知友說要打賞我,那我就厚著臉皮放支付寶賬號了,cainiao17@163.com ,名字是樂泉,如果大家覺得我的答案幫你發現和解決了一些問題,有一定的價值,對你有所幫助,可以打賞我,多少隨意,不打賞也無所謂,你的點贊就是對我的最大的支持。如果公眾號要轉載我的答案請私信告知我一聲,尊重下知識版權。謝謝大家捧場!

另外大家不要在評論里找保險名字了,沒有的,也不要在評論里求私信了,真的需要的話你私信我好了。評論里求私信的太多,發不過來,也看不過來這麼多評論,說聲抱歉啊。另外也可以值乎上向我提問:

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二維碼自動識別)


首先,中國窮且落後。太祖爺家沒有要過飯、挨過餓的,不過是世子將軍和他兒女這兩代人。中國的多數人接觸現代醫療的歷史也就是三代人的時間,很多人就像對現代社會的規矩和運轉、現代生產的流程和規章缺少認識一樣,對現代醫療缺乏認識,願意用自己的主觀經驗和長期經濟高速成長下形成的小確幸,把問題簡單化、樂觀化。

很多人不知道醫療就是給人一個機會和預期,站在分母還是站在分子那邊是命;不知道支撐醫療的專業技能需要較高的勞動報酬;不知道高度技術密集的醫療就是高度資金密集,一個不到一千塊錢的MRI檢查項目背後的諾貝爾獎得主比發明原子彈的都多。

另外,人在遭遇重大變故的時候會經歷5個心理階段:否定、憤怒、妥協、抑鬱、容納。否定既可以是「我沒得這病!」也可以是「什麼坑貨治療根本不值這個錢!」然後就是憤怒。

以上都讓人不能理解、不願理解、不願接受醫療服務的價格。內科不就是開藥嘛!外科不就是切塊肉嘛!檢驗科驗不出毛病那得退錢啊!本來抽我的血還要我的錢就不合理!

作為高技術密集的行業,醫療投入的邊際效用非常的低。要是能降低標準,醫療其實是可以便宜不少的。

50年代中國最傑出的醫院建築設計之一,建築大師馮紀忠設計的武漢醫學院附屬醫院。通過內景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廣廳式的病房設計。這種設計可以讓護理人員方便的關注整個病房大約40名左右的病人,迅速的來到需要幫助的病人面前。廣廳式病房是南丁格爾女士發明的。她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根據護理性別、年齡、傷病情況同質性強的傷兵的經驗,設計了這種病房。因為南丁格爾女士在護理界的影響,這種病房設計在世界範圍內使用了上百年,至今還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流行,比如說英國。照片中,對外開窗的手術間顯然沒有層流凈化一說,所以術後的抗感染壓力比較大。武漢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手術間佔據了這座建築的一層樓,學生和參觀者可以從更高一個樓層的參觀通道俯瞰手術。先進的設備、龐大的規模,年輕的女醫生熟練的操作,讓見過洋月亮的美國友人埃德加斯諾先生在1964年的參觀中嘆為觀止。

1,安全餘量標準

之前吵得昏天黑地的濟村疫苗案,觸動了步入父母行列的城市白領的心。這事能發散思維到許多領域,說白了是事件激發了他們對生活和養娃的諸多焦慮。濟村疫苗案說白了,就是疫苗在運輸過程中,冷鏈保障沒有百分之百,可能導致疫苗失效。其實在廣大農村,別說濟村疫苗案的二類苗了,一類苗也有冷鏈失控的。我發表了拙作鄧鉑鋆:樓都歪到「殤不殤」了,我們還是談談疫苗本身之後,接著有人曝料,說某地的冷鏈車是疾控部門的,但是接種疫苗的是醫療機構,條塊分割讓個別接種機構的疫苗享受不到財政撥款的冷鏈條件。但是為什麼沒有大規模的不良反應事件?疫苗是皮實的,在37度高溫條件下放置1-4周仍然有效,是疫苗出廠的穩定性標準。食葯監總局發布疫苗科普知識 我偶像方舟子的微博上有更詳細疫苗穩定性的資料,證實冷鏈缺失其實也沒啥。要是比爛,2004年有報告,加拿大安大略省醫療機構有20%沒有達到疫苗冷藏儲存要求。我偶像方舟子掌握大宇宙真理!但不掌握安保基金。

現在要求嚴苛的藥品保質期。在二三十年前、藥品生產沒有採取GMP流程,質控不如今日的時候,很多藥品的質保要求就是藥品的顏色、外觀不變,包裝完好無破損無霉變,標籤字跡清晰。很多現在生產工藝標準較高的情況下保質期3年的藥品,當年放了七八年也敢賣。一些那個年代的過來的老醫生,家裡人要用非常昂貴的特效藥,會拜託藥商搞些過期的召回葯。哪怕藥品的化學性質不穩定,但是他們根據經驗,只要包裝完整就敢用。

現在醫療成本的居高不下,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出於安全考慮的巨大餘量設計和安全性保證的情況下的。

2,服務內容標準

過去沒支架,現在大概率可以一周內出院的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當年能不能保住命、住院要住多久,都是未知數。雖然保守治療的花費至今也是比支架介入手術要便宜。

80年代以前,天朝有大量的療養機構,就是因為許多慢性病病人根本恢復不到正常生活的水平,需要長期療養。現在醫療技術進步,花錢更多的診療項目可以讓病人好轉到不用長期住院。看老專家回憶錄,他說某位老泰斗為什麼能跟他共事?因為科室里的老醫生患了高血壓,成天頭暈目眩無法工作,只得長期病假,科室缺人手,所以引進了日後的泰斗。當年的一些高幹療養院甚至要為六七十歲的病人創造辦公條件,而這些在職的病人不過是患了高血壓之類的病,放到現在一天吃幾片葯就能出去跳舞、打小白球,根本不用長期病休或是頑強的在療養院的病房裡主持常委會議。

80年代末,本地一個有名的心血管專家開展先心病介入手術,讓不耐受大手術的小朋友免除開胸之苦。老專家的介入封堵器,是自己用海棉頭自製的。老專家沒有術中透視的設備,封堵器在血管里運行到哪個位置,手術有沒有成功,全憑經驗從術中心電圖上判斷。這樣一台介入手術,成本並不高,因為現在構成成本大頭的封堵設備是老專家業餘自製的,材料就是浸了甘油的海棉頭。但是有機會接受手術的小朋友數量卻非常少,因為對心臟了解到這樣程度的老專家合省也沒幾個,其他幾位還要顧及成年病人。現在的技術支持手段,讓有機會學習的醫生都能在40歲上熟練掌握介入手術。

現在醫療成本的居高不下,相當因素是動用了大量的高科技力量。技術含金量越高,價格越貴,邊際效用越差。

現在經常活到七老八十的病人,在《赤腳醫生手冊》的那個年代中,可以採取的養生措施。


為什麼要回答一個已經有將近700個答案的問題呢?
沒人看我一會就刪了,吼不吼啊?

請回答這道選擇題:

甲:你造嗎?我們辦公室的老丙最近花了90萬買了一輛奧迪Q7誒(窮人表示不了解行情,價格說錯表怪我)
乙:( )

甲:你造嗎?我們辦公室的老丙最近花了90萬做了幹細胞移植手術誒!
乙:( )

A.哇,老丙好有錢哦!
B:唉,老丙好可憐吶!

請將A、B兩個選項填入上述空格。


我不猜你選的答案,以下內容,我按照我自己選的答案來寫。
為什麼同樣花了90萬,買了一輛Q7會為眾人艷羨,拿去做了手術會讓人覺得可憐呢?

再來看:
丙:因為我收入高,年薪80萬,所以我買了這輛奧迪Q7,如果我年薪只有8萬,我就得考慮考慮大眾捷達了。
丁:( )

丙:因為我收入高,年薪80萬,所以我選擇作這個90萬的手術,如果我年薪只有8萬,就只能買點葯吃吃,聽天由命了。
丁:( )

C.嗯,你的選擇是對的,量力而為嘛。
D.天哪!這個世界怎麼會這樣?
請將C、D兩個選項填入上述空格。

為什麼同樣因為收入低選擇次一些的選擇,買車會讓人覺得情有可原,治病會讓人拷問世界的不公平?
(從評論區來看,那些評論買車不能和看病相比的人是兩個空都選的C吧?看病當然是必需的了,所以我第二空選D呀)

下一題:
戊: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升職了!今晚我請客,下班後我們去吃飯和唱歌吧!
己:( )

戊: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升職了!今天我請客,我們去XX醫院看內科吧!
己:( )

E.你精神有問題是不是?
F.哇!恭喜你了!
請將E、F選項填入上述空格

為什麼同樣是請客,請人吃飯是常見的公關交際方式,而請人看病會被認為精神不正常呢?

===============================
看病,代表著人最基本的權利--生命權。我們入職的第一堂培訓,老師就講到,人生的價值有很多方面,健康、金錢、地位、家庭、愛情、事業、成就等等等等,如果以數字來表示,健康是1,後面的金錢、地位、家庭等等,全部都是0。0不代表他們不重要,如果有了1,每多一個0,數字就增大了10倍,但如果沒有這個1,後面的0,就都沒了意義。
而健康權作為人最基本,也可能最重要的權利,在它之上的消費卻不被人們認可,有錢買豪車可以彰顯身份,有錢做手術只會得到人們的同情。現代人們的消費觀已經明顯受到了商業的影響,認為花錢應該買來快樂,應該買來面子,應該買來地位,殊不知,其實那些東西都是0,如果我們有了1,再追求那些0,是理所應當,但我們唯有保住1,那些0才是有意義的。

至於看病到底貴不貴,其他人討論的夠多了,引來的口水也夠多了,我不想再引戰了。
======================
老規矩,反對是你們的權利,噴人的一律舉報。

看來不加個極其通俗的一句話總結,你們真的看不懂

總結就是,看病這件事,有了病不得不看,又不能選價格,而且這錢花了還沒快感,所以大家「覺得」貴。


我已經發現了,有些人只是逮著一切答案吐他們想吐的槽,根本不看答案寫的是什麼,你們玩得開心,我就不陪了。


禁止轉載。

簡明地說:反智。

===============以下內容建議高中語文及格水平閱讀====================

1:

實際上何止醫院,所有涉及知識產出、人文產業化的產品。經常被(很多上一輩人)打上了「不值」、「我自己在家xxx,也就幾塊錢」、「手機就那麼塊鐵就這麼貴」、「書就這麼幾張紙就那麼貴?」的標籤。

事實上還有更輕的手機呢,更貴。

還有更好喝的咖啡呢,不也99%都是一百來毫升水?

你聽說過因為有人因為便宜海淘書或者唱片的嗎?

上一輩,甚至是上上一輩、幾輩苦得太久了,以至於他們只認得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的東西,不去奢求其內在價值。

然而在我們這個年代,文化、知識、體驗、風險控制等等,都是可以創造和大米與饅頭一樣的實實在在的價值的,這在他們套用當初的價值觀的時候發現是不可理喻的。


醫療就像景點門票、彩票、或者保險,買一種體驗、一個機會和去除一定程度的風險因素,這個「東西」是由很多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服務,一系列的質控體系和更深層次的研究來指導、保障的,來創造更多康復的可能、更好的生活質量的機會。

信息化普及的現在,更多的人知道了更多「醫學名詞」,給了他們一種「醫學不就是抽血,拍片子,看了結果開藥」的錯覺。甚至有人說,何不用研發AI代替,解決醫生的短缺問題。

但事實上很多人質疑的時候,總是忽略掉別人的專業性,專業之所以成為專業的複雜性。

綁止血帶扎針抽血,操作機器擺體位拍片子這些單純行為看似隨便培訓一下很多人都能會,但查什麼、用且只用什麼葯、怎麼處理檢查檢驗中的混雜因素(如根據患處需要對拍照位置/體位調整),降低出現的風險和質控,才是臨床醫生、檢驗/影像醫生、護士等職業的本質工作。

另一方面作為治療和檢查手段時的操作的標準化,是另一部分醫生和護士的重要工作。

不只是過家家一樣地按流程想到什麼做什麼,而是實踐中的每個細節有理有據地應對各種常見不常見的情況。


生物體就是一個計算機很難處理的混沌系統,環境習慣個體差異這些因素也是混沌的。我們醫生把處理這個龐大混沌事件的一種重要能力,叫做經驗。


上面所說,即為有關醫療的「智」的價值。


而我們每次說中國的醫療便宜,是指的當前每次檢查,診療,處方,治療的費用里,所包含的醫生的「勞務費」低得令人髮指。

那你說勞務費在哪裡?你們人類喜歡騙自己,但市場不會啊。


你把每次看醫生的九塊錢挂號費,腦補成一次500塊的診療費。

你每次看主任門診,主任就幫你省下了491塊錢。

當然讀片的醫生也要個300塊吧?我們現在是不收錢。

抽血的萌妹子不給個300塊能忍?我們應該是五塊錢。

藥師/護士靚女幫你三查八對你說收多少?我們還是不收錢。

把診費控制在那個水平,在我看來是在教唆醫生開「提成藥」。
這個鍋你猜是誰的。

去除掉這種「葯」。
大眾對葯價的看法,真的就只能用反智兩個字解釋了。


所以我每次去看門診都會給主任帶杯檸檬茶。。。


所謂的「大處方」,是當今醫療界的一個很嚴重的醫療資源浪費的問題。
但又完全不能把我國現今的某些過度醫療,與美國是在法制體系高度發達的情況下,能滿足法律和醫療的程序正義的情況下,追求進一步「以人為本」所致的「過度」而相提並論。
簡單片面地說,我們已經卡在了醫患關係和診療謹慎的一個死循環深處,姑且算是平衡了下來。

然後,就要從醫療談到法治,從認知程度談到經濟基礎,從遵章談到程序正義;

再然後,就談不下去了。

(因為都沒有)

(真是冷)

2;
感覺上的貴也體現在,一次性自付的絕對數額。
從某種程度上和上一點一樣,是一種落後的思維所致。

很多人覺得別國的醫療便宜的時候,選擇性忽略掉了很多國家的所謂免費醫療的醫保:大概需要你總收入的10%左右來支持。

不知道那些中國看病覺得貴的人對自己醫療保險投入的強度如何。

此處,反智更體現在對自己健康的關照重視程度。
而病卻從來不會因為你不想、不相信而不發生。

和保險類似,又有多少人每年體檢?

諱疾忌醫、「抗抗就過去了」,結果最後花了幾十萬還只能不顧生存質量地勉強保命,又能怪誰呢?這些人在骨子裡就不相信你們的「科學」,認為你說他身體有問題是在害他,騙錢。不論是我們醫學的科學,或者是經濟人文的科學。

有人提到大病。

存在這麼一批可治療、甚至治癒的疾病,但它的治療成本本身卻已經超過了大多數人一生所能創造的價值。和另一批可以治療,改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但成本類似的疾病。

與以前很多病人沒有治療的辦法、不知道患了什麼疾病,或者活不到現在一些常見病的好發年齡就去世不同,現在我們可以查出什麼病,改善生存質量;並能給1%的人提供一個「錢」能夠買到機會。

這是一個很多國人不願接受的事實。很多可行的治療並不是為大多數人準備的。而求生欲讓很多人強行覺得這明明可以治好為什麼就只因為我沒錢就讓我死。很遺憾在這個層面這是個經濟問題,不是道德問題。也很遺憾這個問題和醫生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甚至和看病貴也沒有關係。


討論宏觀層面的問題時,簡單地舉有限個例是沒什麼意義的,畢竟愛不能發電。
ps,很多地區,特別是農村有兒童的大病醫保可以自行了解。
pps,醫療支出最高效的用法是預防!請養成每年/半年體檢的習慣,求您們為自己為國家省點錢!

ppps, @樂泉 的量化非常有意思,可以自行參考。


3;
說爛了的,
一個人均GDP8000美元的國家用自己GDP的5%的投入,想要比一個人均GDP5萬美元的國家花了15%的錢的醫療系統還要便宜還要質量好還要不用等,
憑什麼啊?美國人是不是傻?
(對評論里說美國醫療系統並不好的人,我只能說:上面這幾句的關係叫做遞進,不是對比)


是的沒錯,就算醫療支出/收入,我們中國也是便宜到令人髮指。

為什麼?參照「1」.

我國最近幾年才開始實施的很火的(雖然外行都不知道只是學醫的在自high)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就是在仿效美國的醫學教育模式。意思是醫學院畢業以後,需要進行三年的全科培訓(無論你原本要從事哪個科),然後(或者在這期間)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然後才有可能晉陞中級職稱(即真正具有獨立行醫資格)。

所有醫生的通識水平想必上升了一個檔次,看起來很美好是吧?

不好意思沒有錢。

下一步會是什麼?

更多成績好而家庭條件並不好的學生不能做醫生,或者不能通過做醫生來儘早的養家糊口。更廣一點地說,我國現有的醫療教育資源和醫療投入並不能支撐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

通俗地說,我們想學好的培養模式,但沒錢。

就更不要說花在患者身上的錢這個無底洞了。

相信我隨著法制的健全和醫療分級的完善 (雖然我不知道我活不活得到那一天),其他各行各業市場化的介入,醫療費用,從上到下地,只會更貴,而且要貴得多。

當然也會更難~

這些發生著的變革很多人不關心也不想知道吧。

沒事,以後會知道的。

因為會花錢。


致評論里可能我已經刪除了的答案的人:我查了資料還是不如你一句「我覺得」,回去看分割線中間的字吧。對,就高中語文那句。
我不是搞教育的,不負責掃盲,也不教邏輯。

只是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學的語文是:不說的,就是否定的。世界真的不是那麼簡單啊同學們。


真的也恰如其分地,很多人身體力行地自證著「反智」,口口聲聲說著喵喵喵喵喵喵。

總體上,
1不願承認知識的價值,

2隻看所得,忽略投入,

3不懂,不思而究其原因,卻還自以為是。

======================護眼萌與吐槽=======================

上網時看到奇怪的人也不要奇怪:

寫一次這類東西就覺得有生之年看不到光明一樣, 所以想通了原理與結果,決定了要做什麼,就忘記了思考的過程吧。


就像活著一樣。


感謝仔細閱讀與思考的人。

to那些諷刺的陰陽怪氣的、反對又只會狡辯和轉移話而說不出乾貨的:

我當然只說我想說的部分,我不是你家長,寫一大推為了幫你完善世界觀。
這是我的思路我的字,500贊招你惹你要你錢了,還整個平台怎麼樣了你站那麼高不冷嗎,我編輯答案,寫適合我的字,回復我想回的評論,刪我想刪的,關評論,開評論,

我爺爺90歲了呢。

我最喜歡別人看不慣我又干不掉我的樣子。

Routinely cheers


「覺得貴」這事兒,非常主觀。反正只要是花錢的,我都覺得貴,一分錢都不花我覺得才好呢。貴賤是一個比較的概念,所以要說國內診療費是不是真的貴,得有個比較。
我們先找一個對照標準。大家都知道美國醫療費用高,所以我們不比美國。我們和近鄰日本比較,一方面因為日本的醫療制度是世界公認的比較好的(之所以說比較好,因為畢竟醫療是個世界難題,沒有哪個國家敢說自己的醫療制度就是理想的,只能是一個比較的概念);另一方面,日本的醫療價格網上可以查到。

日本的醫療價格也是政府制定,由
《醫科診療報酬點數表》、《老醫科診療報酬點數表》和《口腔科診療報酬點數表》三部分組成。這個「點數」,是根據醫護人員勞動強度、技術含量、使用數量等的不同,把所有醫療服務項目根據一定的比價關係賦值,以區分不同醫療服務的複雜程度。具體每點多少日元,根據每年實際醫療服務總點數和當年醫療保險可以支付的總額來計算。近年來基本保持在每點10日元的水平。
再說一下匯率換算。因為各國價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不同,所以不能簡單的以直接匯率作為轉換,這裡用了購買力平價。相當於在國外1塊錢的購買力,相當於中國花多少錢。雖然不能保證購買力平價絕對公正,但至少是最不差的換算方法。
直接匯率按1美元=110日元=6.5人民幣,購買力平價中國是0.6,日本1.0(世界銀行數據),這樣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出來的人民幣和日元「匯率」,大約1人民幣=28日元(而不是直接匯率的1人民幣=17日元)。
有人提到收入差距太大,我覺得有道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各國購買力平價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日本是37389.79國際元,中國是12879.85國際元,差不多日本是中國的三倍。所以,之前日本價格數據我再除以3。

好了,現在我們來看下各自的醫療費用,這裡只比較生孩子的。這裡的數據來源都是2014年的,日本《醫科診療報酬點數表》和北京市醫療服務項目收費。

日本簡單剖宮產是20140點,相當於201400日元,相當於7192元人民幣。再強調下這個換算不是直接匯率,如果按照直接匯率,相當於11847元人民幣,按購買力平價換算已經便宜很多了)。再扣除收入影響,2397元人民幣,而中國剖宮產手術的定價是350元人民幣。
日本分娩側切是1530點,相當於15300日元,相當於546元人民幣,扣除收入影響,相當於182元人民幣;中國側切定價是35元人民幣。
日本低位產鉗助產是2700點,相當於27000日元,相當於964元人民幣,扣除收入影響,相當於321元人民幣;中國低位產鉗助產定價是47元人民幣。
住院費用,日本住院費用最低的每天是568點,相當於202元人民幣/天,扣除收入影響,相當於67元人民幣;中國住院費用最低16元人民幣/天。

這已經不是按照簡單的匯率計算了,而是按照購買力水平,而且扣除收入差距,日本的醫療費用是中國的5-10倍。
就是說,如果你的醫療服務花費,比現在增加5-10倍,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所以,首先要說清楚的是,國內的醫療服務定價,其實並不高;恰恰相反,是低得離譜!


然後要說的是,為什麼老百姓看病的時候,還感覺會很貴呢?

當然,被提到最多的,就是因為中國醫保支付比例太低。就是說雖然日本醫療費用比中國的高,但是有醫保報銷,老百姓自己掏腰包的比例低,看病感覺就沒那麼貴;雖然中國醫療費用很低,但是老百姓自己掏腰包的比例很高,當然就覺得看病貴了。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但還不是全部。比如我們的醫療費用連日本的20%都不到,就相當於天然打了2折優惠了,日本醫保支付比例再高,總要有百分之幾的自負比例,花費其實比中國人的花費絕對值少不了多少,為什麼我們覺得更貴呢?

我認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百姓已經被培養起了一種不願花錢看病的消費習慣,所以才會感覺很貴。


就好像一個手機定價500塊,你會覺得真便宜,1000-2000塊,你覺得這個定價是「合理」的。因為從一開始你就被培養起了這麼一種消費習慣,就願意為手機支付這些錢。也就是說,在你心裡有一個手機價格的「錨定點」,你判斷貴賤的時候,不是考慮手機成本,而是和心裡的錨定點作比較,高於錨定點的就是貴,低於錨定點的就是便宜。商場里標價牌上先寫一個很貴的定價,然後劃掉,在下面寫一個便宜的價格,就是這個道理。其實下面那個價格才是真正價格,但是因為你的心理被上面劃掉的價格 「錨定」了,所以你會覺得那個實際價格倒是便宜了。

中國人看病向來不愛花錢。過去農村有赤腳醫生,城市有單位的醫務室,大家可以很容易的在那裡獲得醫療服務,而且價格很低。於是,大家對於醫療的消費習慣就被錨定了,就是說我看病就應該花這麼多錢,如果再多,那就太貴了。

政府一直以來刻意壓低醫療服務定價的行為,就是在鞏固這種扭曲的消費習慣,就是在強化「專業性不值錢」的觀念。再加上多數國人被文革培養起來的反智思維,從來不覺得專業性有什麼值錢的,不願意為專業性支付。我花15塊錢吃碗牛肉麵,我看到了麵條和牛肉,於是我覺得值這個價;但是花15塊錢掛一個專家門診,諮詢和我健康相關的問題,我看不到摸不著,於是,在很多人看來,確實太貴了。

有人提到了藥費。這裡簡單解釋一下。
國內的藥費貴嗎?要看怎麼比較。西藥原研葯全世界都貴,這裡面是藥品研發人員的專業性和勞動,他們花了3年5年甚至10年時間就為了這一種葯,你需要為他們這麼長的時間支付,所以不可能便宜。如果覺得貴,那還是前面說的不尊重專業性。國內仿製葯比原研葯便宜得多,就是研發成本低了很多,但也不是零成本。
其實更多的問題不是藥品成本,而是藥品加價。就是說本來成本7塊,公司賣10塊,賺3塊錢利潤,這個價格很公道。但是政府說,醫院裡的藥品,可以增加15%,就是說你可以賣11.5元,多的這1塊5,補貼給醫院。這就是所謂的藥品差價補貼,或者叫以葯養醫。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政府也知道,醫療服務定價定低了,需要靠藥物補貼!
現在,政府發現以葯養醫有問題,而且因為流通環節各種權力尋租干預,葯價越來越高,所以,政府叫停藥品補貼差價了,也就是說要破除以葯養醫。但是藥費降下來,醫療服務費肯定要升上去,以目前國內消費者被培養起來的消費習慣,只會覺得更貴。

所以,並不是價格絕對值低,消費者就會感覺便宜,這是心裡錨定點的問題。如果中國老百姓的消費習慣被重新塑造,可能醫療費用絕對值提高了,大家也不見得會像現在這樣覺得看病這麼貴了呢。


直接原因有兩個:

1.國內許多人對於腦力勞動的報酬估價太低

這種情況不僅僅存在於醫療中,比如說生活中學計算機的人經常會遇到「幫我修個電腦」吧,學外語的人經常遇到「幫我翻譯兩頁紙」吧……許多人沒有形成一種腦力勞動是一種巨大付出,需要相應回報的概念。相應的,人們的回報觀往往停留在「器具」上,比如說,一般不會有人到別人家說:「你家這個板凳送我吧。」但是,他不知道,修個電腦、翻譯幾頁紙在市場上的價值很可能遠高於那個板凳的。

這種情況具體在醫療中,就是大家忽略了醫護人員的智力付出值多少錢。在涉及看病問題時候,會認為「就用那點儀器、試劑、藥物該值多少錢」、「就問診幾分鐘值多少錢」……更多時候,沒有人在乎這簡單的檢驗、治療背後的知識積累到底有多少,也不會把這些勞動價值計算到應有花費中去。

2.國內許多人認為完全到位的醫療保障是必需品。

即所有人有了病都應該得到完全一致且足夠好的醫療。這是我國對於「人人平等」的理解之一。所以,一旦因為缺少錢得不到足夠好的治療,就會觸犯到中國這一政治正確,醫院和政府就成為貪婪和不作為的攻擊對象。媒體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十幾年如一日煽風點火,就是把握人們這種心理;公知隨便編各國如何醫療保障好的例子大家都會盲目信,也是基於這種心理。

深層次原因:


以上兩個是直接原因,但深層次原因依然在於極左流毒在思想上清理不足

中國不是自古就不尊重知識的,在漫長歷史環境中,對於包括醫生在內的知識分子有足夠尊重。但是,在曾經三十年中,知識和知識分子被徹底貶低,腦力勞動地位被降低,以至於腦力勞動的價值被極大程度的低估。這種低估延續到今,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不尊重,對知識分子的不尊重,對知識付出的不尊重。具體到醫療上,就是對醫護人員勞動的大幅低估甚至不承認。
同樣,某個時期內的極端民粹行為,也導致了對絕對平權的追求,無原則仇富的嚴重,以及「我窮我有理」的泛濫。所以,對任何疾病得到不需要自己太多付出就能治好的要求,深入很多人心中。這種情況下,對於醫院的治療就會提出各種異議,甚至對醫院目的的懷疑,甚至由此導致醫鬧橫行。

以上,是國內老百姓普遍覺得看病貴的原因,也是國內醫療問題、醫患問題的根本思想問題。


1. 醫療本來就該很貴。不貴才會導致中國當前的兒科醫生短缺,才導致諸多矛盾,在任何國家都如此,只是我國的矛盾彷彿突出。醫生是學歷和知識水平最高的職業之一,所需的薪水也自然要高。 藥品和醫療器械等很大部分是高科技產品,研發成本高,和蘋果手機、汽車、飛機一樣,醫藥公司也不是慈善機構,也當然都需要高價。 醫藥產品需要嚴格的監管,除了一點差錯就要銷毀,嚴格到讓人感覺很浪費,還需要一流的設施和管理, 需要GMP、GSP、GAP等等,需要大量的試驗、驗證和檢測,同樣的材料做出來的產品,醫藥產品的價格就要比食品、日用品等高出許多倍。
2. 窮人保障低。 目前的情況是,窮人得大病即是等死,中產得大病,就是傾家蕩產。我以前寫過巴西的情況,中國醫改最核心的問題在哪裡? - 溫興兵的回答 。 首先,窮人要有一分錢不花的保障,但是低質且需要排隊,能得到不那麼及時和優越的救助,但總還是比等死強不少,窮人拿時間換金錢,中產和富人拿金錢換時間和質量,也是社會的正常現象。如今我們窮人沒有保障,大病這個妖魔懸在每個人的頭上,而且解決的辦法幾乎都是籌錢,當然感覺貴。
3. 中產和富人應該花更多的錢。 讓中產花收入的 5~10%用於醫療,歐洲是用大量的稅用於醫療,美國是逼迫人買醫療保險,總要把這個錢花出去,有了這個錢,才能讓醫生獲得合理合法的收入,政府的救助或醫療保險才能有足夠的錢應付個別人的不幸。中產有病沒病每月固定花一定的錢(稅收或買保險),政府或者醫療保險公司能覆蓋大小各種疾病,有了大病才不會讓中產一日破產。
4. 醫生行為更規範。 讓醫生的診費升上去,20~60分鐘的診斷 收費50~300,讓病人、醫生和社會,把這個水平看作一個合理的事情。 目前的情況是,醫生診費幾乎等於零,靠過度的收費,開不必要的藥物,即使和上面所說的最終花費一樣,合法的事情非得用不合法的方式,給人的心理感受當然是花費更多,更不合理。
5. 打擊/規範莆田系。 社會上的諸多亂象,在莆田系醫院尤為突出,小病大治,沒病也造出疾病來。 三甲醫院雖然問題也嚴重,比起莆田系來還是小巫見大巫。哪些民營醫院(包括被承包的公立醫院)屬於「莆田系」? - 莆田系醫院
6. 消滅中國特色。 洗洗更健康、退熱貼、宮頸糜爛、舊醫藥、獨在中國上市的新葯等等等等,都是中國特色的發明創造,賺了人民的錢,加重了負擔,鼓了資本家的腰包,卻沒有帶來治療效果,或者有更便宜更好好治療效果的東西存在,沒有在日本/美國/歐盟上市的醫藥產品,一律禁止在中國上市,肯定會有冤枉的,但寧可錯殺一兩個,也要滅絕千萬個幺蛾子。


先佔坑發表結論:當前國內看病難、看病貴是客觀存在的

畢業論文的事情總算是告一段路,結合我若干年的專業學習和實踐,淺顯的談一談看病貴的問題,先聲明,以下純粹為個人觀點。

當我們談到貴的問題,一般而言是針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價格的。看了很多答案,大家之所以對貴的問題存在分歧,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你站在醫療服務的提供方思考還是站在醫療服務的需求方思考,從供方角度講,人力成本被價格管制嚴重壓低,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發明都帶來物料成本的不斷上漲,很多醫院提供一項服務的成本是1000元,價格可能僅僅1010元,從這個角度講,當然覺得不貴。但是如果從需方角度看,患者是無法獲得服務的成本信息的,如果服務的價格超出了其支付能力,不論成本高低,都會有貴的主觀感覺,哪怕成本1000的服務,價格只有900,患者仍然覺得貴。

醫院的服務成本核算以及服務價格數據我手裡沒有,無法提供實證的依據,但中國每五年進行一次衛生服務調查,裡面有一些需方的數據,可以說明一些問題。根據第四次服務調查數據顯示(第五次調查已經完成,但結果未公開):經濟困難依然是阻礙居民利用醫療服務的重要原因。兩周未就診患者中,24.4%是因為經濟困難;而應住院未住院者中70.3%的人是因為經濟困難,住院病人中有36.8%的人自己要求出院,而其中又有35.3%的人是因為經濟困難。

那麼2008年時應就診未就診患者和應住院未住院者又有多少呢?城鄉居民兩周患者未就診比例為37.6%,其中:城市37.3%,農村37.8%,兩者很接近。城市地區中,以小城市較高為46.4%,農村地區中以一類和四類相對較高分別為42.2%和40.8%。應住院而未住院比例(調查人口有醫生診斷需要住院但由於各種原因未住院的人次數占所有醫生診斷需要住院人次數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調查地區應住院而未住院比例為25.1%,城市26.0%,農村24.7%。

直觀一點說,根據2008年調查數據,每10名應該就診的患者中,約有1名因為看病貴而放棄治療(指放棄從醫生處獲得服務),而每10名應該住院的患者,約有2名因為看病貴而放棄住院治療。

即便是住了院,情況也依舊不太理想。在出院原因構成中,調查出院病人中52.1%的出院者是疾病痊癒經醫生要求出院,7.2%是病未痊癒醫生要求出院,36.8%的出院者是自己要求出院。自己要求出院的患者中,54.5%是由於經濟困難或花費太多(經濟原因),城市農村分別為52.4 %和55.1%。城市地區,按大、中、小城市由於經濟原因而自己要求出院的比例依次增加。

當然,有一些嚴謹的同志可能會提出調查方法的問題,以及一些患者慢性病和自感病輕的問題,這裡一併作答了。第四次調查由於目前慢性病較多,未去醫療機構就診的例數不包括兩周前已就診延續至兩周內仍在治療的例數(前三次調查由於是急性病為主未考慮此情況)。

兩周患者未就診原因調查:主要原因為自感病輕,佔36.4%,其次為經濟困難和就診太貴(合稱「經濟原因」),兩者佔24.4%。城市和農村地區自感病輕的比例分別為33.7%和37.6%,經濟原因的比例相近分別為23.3%和24.9%。不同城市類型地區中,未就診原因構成中以小城市的經濟原因最高為31.3%,大、中城市分別為20.5%和17.6%。不同農村類型地區中,以第四類農村地區經濟經原因的比例最高為28.1%,其次三類為27.6%,二類為23.5%,一類為21.3%,有隨著地區經濟水平提高而因經濟原因未就診比例下降的趨勢。(詳見表4-1-15)

應住院而未住院原因。調查人群中應住院而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構成中,經濟困難原因佔70.3%,自己認為沒有必要的佔10.7%,沒有時間佔7.7%,無效措施佔4.1%,其他原因佔7.2%。城市地區應住院而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原因和自認沒有必要,分別佔67.5%和13.9%,農村地區此兩者比例分別為71.4%和9.5%。不同類型城市中,以小城市因經濟原因未住院的比例最高,佔80.1%,大城市相對較低也達到了57.7%。不同類型農村地區,因經濟困難而不能住院的比例以四類農村最高,佔78.0%,以二類農村相對較低,佔66.9%。

同樣,大家可能對比例不太感冒,而對具體的費用有興趣。2008 年城市家庭人均年收入為11193 元,農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為4932 元,城市家庭人均年支出為8177 元,農村為3728 元,調查顯示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在城鄉均為第一位:城市佔43.7%、農村佔35.6%,農村用於教育的支出居佔14.3%,衣著日用品佔10.0%。而2008年城鄉居民次均住院醫療費用為5058 元,其中:城市8958 元、農村3685 元,居民每次住院的間接費用(主要包括交通、陪護等費用)平均為571 元,其中:城市706 元,農村523 元。當年新農合報銷比例大概在50%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某人生在了農村,而且不幸患病住院,他的平均花費將是3685*50%+523=2366元,他全家整年的收入除去衣食住行只有1973元,填不滿這個窟窿。

如果一個家庭全年收入都不能支付一個家庭成員一次住院的需求,這就是看病貴!而且這種貴不是個別現象,我們計算的是平均水平。

好了,數據說完了,那麼如果此時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到衛生服務調查的報告,會考慮醫療服務成本的上升,而進一步調高價格,讓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進一步體現么?絕無可能。如果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趕不上來,醫保的保障水平又不能進一步提高,那麼壓低價格是保障全體居民能夠看上病的唯一路徑了。左邊是短期犧牲醫生的利益,右邊是犧牲自己政權的穩定性,如果你是趙家人,你會怎麼選呢?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圈內很出名的小故事,網傳是廖老師寫的,侵刪。

瓷器村有一家飯店,每頓飯只收1分錢的飯費。我在這家飯店工作多年,目睹了許多離奇的故事,今天要講給你聽。你一定會感興趣的。


  一、公益食堂


  這家飯店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是生產隊的食堂,主要靠生產隊撥款維持運轉。村民們每頓飯只要交1分錢的飯費就可以隨便吃。當然飯菜也很簡單,就是蘿蔔白菜饅頭。


  生產隊領導曾經教導我們:「食堂是公益機構,要體現公益性。食堂職工要履行『救飢扶餓』的神聖職責。」我們一直把這些教誨銘記在心。有的村民連1分錢的飯費都交不起,我們就讓他進來白吃;食堂門口經常有乞討者,我們就從後廚給他們拿飯吃。反正這些都會由生產隊給買單。就這樣,我們食堂的口碑一直很好。由於我們工作時都穿著白大褂,甚至有人稱我們為「白衣天使」。


  到了八十年代,食堂歸村委會管理。雖然每頓飯的成本已經漲到了5角,但村委會給食堂足額補貼,所以村民們一直享受著「1分錢吃飽」的優惠價,食堂職工也一直在履行著「救飢扶餓」的神聖職責。


  二、聰明絕頂的村長


  九十年代初,村長說,村委會的平房太寒酸了,要蓋一座辦公大樓。村幹部們異口同聲地表示支持,負責基建的村長小舅子和負責後勤的村長表弟更是熱烈歡呼。村委會的分支機構很多,有犁地部、播種部、澆水部、收割部、打場部、拾荒部、養豬部、餵豬部、殺豬部、賣豬部……等等,按照每人4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計算,至少要蓋80層大樓。可是錢從哪裡來呢?


  村裡開會研究了三天三夜,最後,聰明絕頂的村長想出了一個聰明絕頂的辦法:把食堂改名為「瓷器飯店」,也就是「市場化」;村委會只給食堂撥款40%,讓食堂自籌60%。所謂「自籌」,就是讓食堂向吃飯的村民收錢。這樣,就可以減輕村裡的財政負擔,省出蓋大樓的錢。


  村委會的會計算了算帳,說道:「現在每頓飯的平均成本是3元,村裡補貼1.2元,食堂只要把飯費從1分漲到1.8元就可以了。我散會之後就去安排。」


  村長瞪了會計一眼,喝斥道:「你腦子有毛病嗎?現在村民們本來就對物價敏感,村委會要是宣布把飯費漲到原來的180倍,村民們還不把村委會砸了?」


  會計說:「那咋辦?不漲飯費,食堂靠啥自籌資金?」


  村長笑了笑,說道:「我自有辦法!」


  三、以餐具養食堂


  第二天,瓷器村村委會發布了一份名為《以餐具養食堂》的紅頭文件。文件規定,為解決公立食堂經費不足的問題,現允許食堂向顧客收取「餐具費」。餐具費的收入,將用於彌補飯費收入的不足。


  從此以後,村民們到食堂吃飯,除了支付1分錢的飯費以外,還要支付1至5元的「餐具費」。「1分錢吃飽」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村民們紛紛議論:「村委會控制了飯費的上漲,真是親民愛民!食堂加收了餐具費,真是貪得無厭!」


  九十年代,瓷器村的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是大好,不是小好。村委會陸續購買了18輛賓士、18輛廣本、18輛帕薩特,村長包養了兩個小媳婦,還把兒子送到河對岸的阿麥瑞克村上學。其他村子受了災,村委會慷慨捐款。村幹部的工資,也一次又一次地上漲。


  當然,村民們不知道,村委會對食堂的撥款比例卻是逐年減少的。到了1998年,撥款比例下降到了10%。這10%的撥款,還經常無法按時到位,有時還會被村委會賴帳不給。這時的「瓷器飯店」,雖然對外還宣稱是「公立食堂」,但實際上已經跟自負盈虧的私營飯店相差無幾了。


  這期間,村委會也覺得1分錢的飯費實在是低得可笑,於是也給上調了幾次。1998年,飯費調到了2元。但是,這時的飯菜檔次也提高了很多,物價也漲了很多,每頓飯的成本已經漲到了5元至20元,飯費加上餐具費收入仍然不足以收回成本。食堂沒辦法,只好採購了一些中高檔餐具,以便提高「餐具費」收入,用於彌補飯菜的虧損。此外,食堂還引進了南非鮑、澳洲龍蝦、神戶牛肉等高檔菜,這些菜可以在2元飯費之外單獨定價,賣到上百元,既可以滿足高端顧客的需求,也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四、四個難題


  2000年,村委會的會計奉命對食堂進行調查,發現了幾個問題,彙報給了村長。


  第一個問題:隨著物價的上漲和食譜的更新,每頓飯的成本已經漲到了10至30元。但是,按村委會的定價,飯費仍然只能收2元錢。即使加上餐具費和少量高檔菜的收入,食堂仍然是虧損的。照這樣下去,食堂就會倒閉。如果食堂倒閉了,村民們沒處吃飯,就會來找村委會算帳。如何避免食堂倒閉?


  第二個問題:隨著村民的餐飲需求的增長,食堂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好幾倍。但是,食堂的職工編製沒有增加。因此,食堂現有職工不得不長期、常態超負荷工作。他們每天凌晨3點就要上班,晚上23點才能下班。遇到吃夜宵吃到後半夜的顧客,他們只能強打精神,加班奉陪。增加了的這部分工作量,不是靠增加人員來完成的,而是靠現有職工無償加班、放棄節假日、犧牲個人.權益來完成的。食堂職工對此有意見,如何平息?


  第三個問題:在這二十多年中,餐飲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餐飲已經變成了一門高技術含量的行業。一個人要想當廚師、服務員,先要以高分考入大學,讀5年本科,其中大部分人又讀了3年碩士,廚師長、廚師、領班等職位甚至只錄用博士。新職工在正式工作前,要經過漫長、艱苦、低薪的見習期和輪轉期,從摘菜、刷碗、拖地、端盤子做起。正式步入工作崗位後,終生都要進修、學習、鑽研,緊追餐飲行業前沿,才能勝任工作、保住飯碗。顧客對飯菜的口味、色澤、形態、火候、營養、衛生、充饑能力、刀工精度、數量精度等方面以及配套服務的要求非常高,食堂職工必須遵循複雜而嚴格的技術標準,精工細作,精心服務;一旦出現疏漏,就可能被告上法庭、定罪判刑。因此,食堂職工的工作難度、工作量、心理壓力和從業風險都比較大。食堂職工的付出顯著超過了其他大部分職業,但是,食堂職工的工資標準卻並不高。食堂職工對此有意見,如何平息?


  第四個問題:村民們繳納了沉重的稅賦,卻不能享受「1分錢吃飽」的福利待遇,每頓飯除了要花2元飯費以外,還要花幾元、幾十元的餐具費。如果想吃鮑魚、龍蝦,還要花成百上千元。因此村民們紛紛抱怨「吃飯貴」。食堂的職工、灶位、桌位、餐具等資源都比較緊張。在高峰時段,前來吃飯的村民甚至會找不到桌位,上菜速度也會變慢。因此村民們紛紛抱怨「吃飯難」。如果村民們發現「吃飯貴」和「吃飯難」是由村委會縮減食堂撥款引起的,就會責怪村委會。如何避免村民們發現?


  村長聽完這四個問題,一言不發,只顧眯著眼睛抽煙。會計不敢多嘴,也只是一言不發地看著村長。等到一袋煙抽完了,村長才轉過頭來,問會計:「你說,食堂的職工是人還是神?」會計弄不清村長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只好老老實實地回答道:「當……當然是人,不是神。怎麼啦?」村長點了點頭,說道:「這就好!只要他們是人,不是神,就好辦了。」


  村長顯然已經有了一個好辦法!


五、一箭四雕


  第二天下午,被村長派去食堂查賬的會計興沖沖地跑回來,向村長報告:「查到了!我查到了!」


  村長說:「別著急,坐下慢慢說。」


  會計坐下,喘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我仔細審查了食堂的餐具帳目,終於發現,他們在採購鮑魚的時候收取了供應商的1000元回扣。其中500元用於購買消毒櫃,100元用於維修灶具,100元用於更換燈泡、水龍頭;給幾名幹部和廚師長每人發了30元的獎金;最後給廚師和服務員補發了上月拖欠的工資,每人5至10元不等。」


  聽完彙報,村長狡黠地笑了:「好啊!我就知道,他們是人,不是神!」


  會計不明白,就問村長:「您這是什麼意思?」


  村長說:「他們不是神仙,所以他們不可能憑空變出米面肉菜、水電煤氣、桌椅碗筷。如果沒有撥款,他們就只能靠歪門邪道來維持食堂運轉。他們不是神仙,所以他們忍不住疾苦清貧、高付出、低回報,他們會自己設法用歪門邪道來彌補收入。」


  會計訕訕地問:「那,咱們村裡是不是要嚴查一下,剎剎他們的歪門邪道?」


  村長斬釘截鐵地說道:「不!我就是要讓他們搞歪門邪道!」
  會計納悶了,問村長:「為什麼?」


  村長嘆了一口氣,說道:「虧你跟了我這麼多年,怎麼還是不開竅啊?你昨天說的四個問題,第一是食堂入不敷出,第二是職工又苦又累,第三是職工收入微薄,第四是村民吃飯貴、吃飯難。你說,這四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會計不假思索地答道:「這個我知道!食堂入不敷出是因為村裡給食堂的撥款少,又不允許食堂漲價;食堂職工又苦又累是因為村裡給食堂的編製太少,食堂又沒錢雇臨時工;食堂職工收入微薄是因為村裡給食堂定的工資標準太低;村民吃飯貴,是因為村裡給食堂撥款少,食堂只能向村民收錢,村民跟以前的『1分錢吃飽』比較,覺得現在吃飯貴;村民吃飯難,是因為村裡給食堂的撥款和編製少,食堂建設和人員不足。」


  村長說:「不錯,你這個會計還算沒白當。那你說,這四個問題,歸根結底是誰的責任?」


  會計張口剛想說,又給咽回去了。


  村長厲聲問道:「你說,是誰的責任?」


  會計誠惶誠恐地看著村長,結結巴巴地答道:「是、是、是村委會的責任……」


  村長冷笑了兩聲,乾笑了兩聲,又大笑了兩聲,最後和顏悅色地對會計說:「你答對了。但是,我要讓全村人都相信,這是食堂職工的責任!」


  會計納悶地問:「怎麼讓他們相信呢?」


  村長說:「就是要讓食堂搞歪門邪道!村委會表面上要打擊回扣,但實際上要縱容甚至鼓勵食堂從供應商手裡拿回扣!」


  村長接著講道:「回扣可是個好東西。第一,回扣給食堂提供了資金來源,彌補了飯費價格過低和撥款不足造成的虧損,維持了食堂運轉,掩蓋了村裡撥款不足的事實。第二,回扣可以用來給職工發工資獎金,安撫職工隊伍,讓他們忘記辛苦勞累,甘心做牛做馬,賣命加班勞動。第三,按照村民們的一般觀念,「回扣」肯定是非正義的。村民們一聽說食堂收了回扣,肯定會非常痛恨食堂,於是就把眼光全都盯在食堂職工身上,向他們發泄怨恨,就不會找咱們村委會的麻煩了;同時,村委會隔三差五地假裝打擊一下回扣,還會贏得村民的擁護和愛戴。這樣,你昨天所說的四個問題就全都解決了,村委會還不用花一分錢!」


  會計的嘴巴張得老大,半天才回過神來,讚歎道:「村長,您真是太高明了!這是一箭四雕啊!」


六、發動村民斗食堂


  晴空萬里,陽光明媚。瓷器村辦公大樓的第44層,4444房間,正在召開「瓷器村宣傳工作動員大會」。會議由村長親自主持,廣播站站長、板報組組長、標語隊隊長、治保會主任等人參加了會議。


  村長指示,在今後針對食堂的宣傳報道中,要掌握幾個「混淆」。


  第一,要混淆「被動避害」和「主動趨利」。食堂如果沒有供應商回扣、高檔餐具的餐具費、高檔飯菜的飯費等收入,只靠撥款和2元飯費,根本不可能維持運轉。食堂的廚師、服務員如果不向顧客推薦高檔餐具和高檔飯菜,就拿不到工資,久之則被辭退。食堂不可能坐等倒閉,職工不可能坐等辭退,因此他們主要是在執行政策、被動避害、維持生計。但必須通過宣傳教育,讓村民們認為他們是在主動趨利、利用專業技術進行斂財致富,以激發村民們對他們的仇恨。


  第二,要混淆「合理收入」和「暴利收入」。從行業的技術含量、難度、風險、工作量、付出代價等方面來衡量,食堂職工的合理收入水平應在1000元左右,但現在大多數職工即使加上回扣工資也只能拿到600元。必須通過宣傳教育,抹殺這個行業的特殊性,用低學歷、低技術、低難度、低風險、低勞動強度的職業的低微收入水平與之做比較,充分利用村民們「患不均」的心理,讓村民們認為食堂職工拿600元就是暴利,以激發村民們對食堂職工的仇恨。


  第三,要混淆「府敗領導」和「普通職工」。在食堂里,確實有些領導,依靠回扣拿到了每月數千元的暴利收入,但這部分人的比例在1%以下。實際上,99%的普通職工拿著偏低的工資,卻在加班加點、受苦受累、犧牲奉獻。必須通過宣傳教育,讓村民們認為,所有食堂職工都依靠回扣拿到了暴利收入,都富得流油,都有八套房、十輛車、一百個小老婆,以激發村民們對他們的仇恨。


  第四,要混淆「正當的高價賬單」和「不正當的高價賬單」。有些高檔飯菜本來就應該是高價,但在宣傳報道時,必須淡化飯菜本身的檔次和價值,而要強調賬單上的高額數字,讓村民們認為食堂在宰人,以激發村民們對食堂的仇恨。


  村長最後總結道:「食堂職工都是普通人,必然會帶有普通人的各種缺點。你們要細心挖掘,將小事擴大化,將個案普遍化,將雞毛蒜皮上綱上線,讓村民們認為食堂職工都是十惡不赦的大貪屋犯、大殺人犯、大瀆職犯。顧客與食堂發生糾紛時,你們要大篇幅報道顧客的聲音,尤其要用濃墨重彩渲染顧客多麼悲慘、痛苦、無助,同時,要少報道或者不報道食堂的聲音,不給食堂任何辯解的機會。要搶在事實查清之前,先行認定食堂職工一定有罪,先行認定顧客一定有冤。要通過「一言堂」式的報道,把食堂徹底批倒、斗臭。等到食堂的負面形象樹立起來之後,他們的正當做法也會被懷疑為營私牟利,他們的好心好意也會被懷疑為驢肝肺,村民們將再也聽不進他們的澄清辯解,他們一張嘴就會被村民們視為狡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加班加點、吃苦受累、犧牲奉獻更是會被完全忽略。村民們會認為,「吃飯貴」「吃飯難」是食堂職工造成的!」


  從此以後,揭批食堂和食堂職工的新聞報道就沒有停歇過,每隔一兩年還會掀起一次高潮。


  七、兩千元的饅頭


  2008年的某一天,村民張三到食堂吃饅頭,咬了一口,就抱怨道:「一點味都沒有!來個水煮魚!」服務員端上水煮魚,張三吃了一口,又說道:「太辣了,沒法吃!拿菜譜來!」服務員拿來菜譜,張三點了一隻1200元的龍蝦和一瓶1000元的茅台。酒足飯飽之後,張三叫服務員結帳。服務員拿來賬單,一共是2235元。張三跳了起來:「什麼?這麼貴?你們想錢想瘋了?」


  第二天,瓷器村村頭的黑板報上登出了一條新聞,標題用醒目的特大號黑體字寫道:「吃個饅頭竟花2200元」。正文里說:「村民張某,來到食堂,僅僅是想吃個饅頭。最後結帳的時候,他卻要面對2200多元的天價賬單!當張某質詢食堂收費的時候,食堂經理竟然理直氣壯地說,收費合理,計費無誤!」看了這條新聞之後,村民們都氣憤無比,異口同聲地指責食堂黑心宰人。


  八、吃飯餓死


  2009年的一天,村民李四在食堂里吃飯,吃著吃著,忽然想起了前幾天跟鄰居因宅基地打架的事。他越想越氣,竟然氣得心臟病發作,倒地身亡。李四的老婆孩子、三姑六舅、街坊鄰居聽說李四死在了食堂,趕忙扛著鋤頭鍬鎬,跑到食堂,讓食堂賠錢。他們說:「在你們食堂吃飯時死了,所以就是被你們給活活餓死的!是你們沒有盡到救飢扶餓的義務!」


  瓷器村板報組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採訪了李四的家屬,連夜趕寫了一篇催人淚下的板報文章。文章說:「李某,一個身板硬朗的漢子,談笑風生地走著進了食堂,一個小時後,卻身軀冰冷地蒙著白被單,被抬了出來。他只是想來吃一碗白米飯,他的老婆孩子還在家裡等著他。他的兒子明天就要滿6周歲了,李某早就答應兒子,要在家裡陪他過6周歲生日,要送給他一本漫畫書作禮物。然而,誰能想到,僅僅一頓飯的功夫,父親與兒子,陰陽兩隔。剛買來的漫畫書還在李某的衣兜里,還帶著他的體溫,但他再也不能親手送給兒子了。他還有個12歲的女兒,正在上小學。李某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他死後,誰來負擔女兒的學費?恐怕女兒只能輟學,去城裡打工,用她那雙稚嫩的小手去賺錢養家……」最後,文章義正詞嚴地說道:「食堂,本來是救飢扶餓的神聖殿堂,現在卻變成了要命的鬼門關,把顧客活活餓死。廚師的道德何在?服務員的良心何在?嗚呼哀哉!呀買代!」


  板報發表幾個小時後,黑板周圍的牆面上就寫滿了村民們義憤填膺的跟帖。村民們說:「把廚師捆起來,也讓他活活餓死!」「把服務員千刀萬剮,以告慰冤死的顧客!」「所謂食堂,就是榨乾你的錢再把你活活餓死的地方!」


  九、天價蘆筍


  2010年初,村廣播站的記者小劉為了搜集新聞素材,開始調查食堂飯菜的原料價格。終於,在一個偏僻的深山林區,他發現農民出售鮮蘆筍的價格只要0.1元一斤,而一盤燒蘆筍在瓷器村食堂里卻要賣到10元。他敏感地意識到,這可能是個絕好的新聞素材!經過調查,他發現,農民以0.1元的價格把蘆筍出售給本村蔬菜商,蔬菜商以0.2元的價格出售給鄉蔬菜站,蔬菜站以0.4元的價格出售給蔬菜商貿公司,蔬菜商貿公司以0.8元的價格發往各地的蔬菜商貿公司;食堂本地的商貿公司以0.8元的價格購進後,以1.6元的價格出售給蔬菜批發站,蔬菜批發站以3.2元的價格出售給食堂;食堂製作燒蘆筍這道菜時,還用到了肉和蘑菇,除去肉和蘑菇之後,蘆筍摺合6.4元。


  看著這些數據,小劉有些失望,因為每個環節的毛利率都是50%,食堂環節並不比其他環節的利潤更大。而且,食堂還提供了高技術含量的烹飪和配套服務,燒蘆筍的利潤還要用於補貼廉價飯菜的虧損。小劉又了解到,一個蔬菜推銷員,收入相當於一個博士學歷的廚師的幾倍、十幾倍,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食堂應該不是獲利最多的環節。最後他還發現,食堂大多數飯菜的加價率沒有蘆筍這麼高,蘆筍只是少數特例。小劉不禁發起愁來,這稿子該怎麼寫呢?廣播站站長聽了小劉的彙報之後,哈哈大笑:「這很容易寫嘛!來,我教你。」


  幾天以後,題為《天價蘆筍,百倍利潤》的文章在村廣播站播出了:「一斤蘆筍的出廠價只要1角錢,但食堂賣給村民的價格卻是100角!蘆筍的價格暴漲了100倍!這天價的蘆筍,簡直比黃金還要暴利,比販毒還要暴利啊!看到如此確鑿的鐵證,我們終於知道『吃飯貴』的原因是什麼了!食堂本是公益機構,應以『救飢扶餓』為天職,但如今卻成了廚師、服務員、洗菜工們斂財致富的暴利機構,吃飯焉能不貴!」


  這正義的聲音,從村廣播站的大喇叭里播出來,傳到瓷器村的家家戶戶。村民們聽到這「百倍利潤」的蘆筍,氣得肺都要炸了,恨不能立刻把食堂砸了,把廚師、服務員、洗菜工們碎屍萬段。


  十、女工喝水330公斤


  2011年,為了讓村民們「明白消費」,村委會規定,食堂必須給顧客列印「收費明細」,要細到每種原料、每項服務。比如說,洗菜所用的水,不能直接攤到菜價中,而必須單獨列在「水費」一欄中。菠菜、油菜等綠葉蔬菜,按村委會規定,需要多次浸泡清洗,以便除去農藥、化肥,因此用的水比較多,平均每盤菜要用5升水。


  村裡有個女工,在食堂吃了一個月的飯,每天都要點兩盤炒菠菜,因此每天都會用10升左右的洗菜水。再加上炒菜做飯過程中用到的水,每天的「收費明細」上總共會列出11升水。一個月下來,就是330升。


  村板報組的組長聽說了這件事,趕忙責令板報員小張寫一篇文章,報道一下。


  小張犯了難,對組長說:「每天用11升水,其中10升是洗菜的,很正常的嘛,有什麼可報道的?」


  組長啟發道:「洗菜用10升水很正常,但如果喝10升水呢?還正常嗎?每天總共11升水,聽起來不多,但一個月的加起來就是330升,就是330公斤!聽起來多不多?一個女工的肚子里能裝下330公斤水嗎?」


  小張聽完之後,豁然開朗,趕忙跑回去奮筆疾書。不多時,一篇義正詞嚴、文采飛揚的文章誕生了。村頭板報刊載了這篇文章,標題叫做《女工在食堂「被喝水」330公斤》。文章寫道:某女工,僅僅是想吃一盤炒菠菜,但在最後結帳但時候,卻看到收費明細清單上赫然寫著「自來水330公斤」!一個女工的肚子里能裝下330公斤自來水嗎?食堂的亂收費已經到了不顧常識、不知廉恥的地步!


  正巧,村裡的「老大媽合唱團」正在村頭排練紅歌。團長張大媽看到板報標題後,都沒看正文,就把嘴一撇,評論道:「不用問,肯定是食堂亂收費!」旁邊的李大媽、劉大媽、趙大媽、王大媽紛紛附和:「對!肯定是亂收費!」


  孫大爺、錢大爺遛早,路過板報牆,看了板報之後,用拐棍指著食堂方向,氣呼呼地說道:「食堂太不象話了!人怎麼能喝下330公斤自來水?拿我們當傻子呢?我們的眼光可是雪亮的!」


  十一、結局


  村委會的大樓依然矗立著,村幹部的生活依然滋潤著。村民們依然自費掏錢吃飯,怨氣衝天。食堂職工依然加班加點、累死累活、忍氣挨罵。廚藝比較好的廚師,大都辭職改行,或者去別的村子當廚師了。年輕人看到食堂里的工作狀況和廚師的社會地位,也都不願意學廚師專業。食堂里剩下的職工,因為待遇差、身體疲勞、心情憋悶,工作積極性也不高。因此,食堂的服務水平越來越差,飯菜越來越難吃。由於工作太繁忙、太勞累,後廚和前堂都經常出錯,比如把鹽當成白糖、把醋當成醬油、把菜上錯桌、給顧客算錯賬。村民們當然因此更加痛恨食堂的廚師和服務員們。


  村長的兒子在阿麥瑞克村讀書畢業了,把戶口留在了阿麥瑞克村。村長和媳婦帶著金銀細軟,投奔兒子去了。跟村長有關係的人,諸如村長的小舅子、表弟、外甥,村長老婆的「相好的」,以及村長老婆的「相好的」的「相好的」,都在村裡的歷次「民心工程」中發了大財,蓋起了別墅,開上了豪車。


  村民們依然覺得「吃飯難」「吃飯貴」。每次覺得心裡堵得慌的時候,就跑到村頭的板報牆前面,虔誠地拜讀每天晚上準時更新的板報。讀完板報,頓時覺得瓷器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村子,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村民。當然,村民們依然不能忘記那個可恨的食堂。在茶餘飯後,村民們經常會罵上幾句:「他娘的!砸爛這個黑心食堂!打死這群黑心廚師!」


醫療是服務業,主要消耗的成本是人力,而人力價格——工資必定會隨著經濟增長同步提高。你的工資漲了,醫生的報酬也得有相近幅度的上漲。所以除非經濟增長提高了服務業的自動化程度,否則服務業絕不會越來越便宜。既然機器還沒法取代醫生做診斷,也沒法替代研發藥物的生化工程師,就不要指望醫療服務會像家電、自行車那樣迅速地成為廉價消費品。許多人覺得醫療服務貴,其實只是其他商品便宜了而已。

從另一個方面說,醫療網路的普及意味著更多的人也有資格「購買」醫療,這反而增加了醫療的稀缺性。即經濟發展的確可能意味著醫療越來越貴。對於過去就有資格享受醫療服務的人來說,覺得花錢多了也正常。

我舉個例子,50年代的時候,許多中層幹部乃至技術工人家庭也會僱傭保姆、保育員,孩子多的家庭甚至會僱傭不止一個保姆。這是因為當時進入工業化社會的人很少,大多數人拿的是農業社會的低收入,很多保姆只要包吃包住拿點零花錢就行。所以保姆這種服務供給多,需求少,當然會讓進入工業化社會的人感覺很便宜。

到了70年代就不一樣了,一方面中國工業人口已經以億計算,拿工資的人增加了近十倍;另一方面農村也消滅了饑荒,「包吃住」已經不是很有誘惑力的條件。所以,中層幹部和普通工程師反而雇不起保姆了,大多要靠親戚幫忙帶孩子。對於那些停留在社會中層的人來說,保姆的價格當然在變「貴」。

80-90年代問題更「嚴重」,必須是城鄉差異加上巨大的地域差異,才能雇得起保姆。過去普通城市的「中產」都用郊區的保姆,這時北京上海的白領也得用四川乃至甘肅的保姆了。到了21世紀的今天,普通的工程師、幹部根本就不會有長期雇保姆的心思,最多是生育時雇臨時的月嫂,或是忙不過來時請幾個小時的家政工,還會到朋友圈裡拚命喊「太貴了」。這顯然不能說明社會在倒退。

醫生和保姆相比,技術含量更高,工作的質量更難以監測,很難精確判斷事故責任。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收入,你甚至無法對醫療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管。我之前在另一個答案里說到過這個問題:

為什麼沒有對醫院的大眾點評網? - 馬前卒的回答

如果患者和醫生都以自私為準則,在現有條件下進行博弈,雖然醫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但也佔有壓倒性的優勢,違規後被查處的概率是非常低的。為了保證醫療質量、控制醫療成本,患者不能光採取對抗的策略。

實際上,「懲罰」醫生的最好手段……是加工資。

……極端一點,我們可以判處所有違規操作的醫生死刑。但正如前面所說,想準確區分醫生採取特殊的治療手段、昂貴的藥物究竟是出於醫學判斷還是個人利益是很困難的,哪怕是醫學權威也只能在一定的概率內給出結論,說這個醫生「很可能」在這次醫療過程中過分考慮了自己的利益或「很可能」玩忽職守。這樣,如果對所有被判定為違規操作的醫生都施加重刑,必然會導致許多醫生僅僅是因為學術分歧、判斷失誤、技術不夠精湛而受重刑,還會導致醫生們為了避嫌而在可能應當使用昂貴藥物的情況下使用不恰當的藥物,這都不利於社會效率的提高,也和正常社會的立法精神相違背,所以,這並不可取。相對而言,給醫生高收入是一個更好的辦法

當然現在的制度有缺陷,給醫療這種技術服務業的合法收入的確不足,於是市場就會自動調節,用醫療代表給回扣的方式提高了醫生收入。北京的大醫院,一般來說全醫院的總回扣數額會超出工資數量五倍到十倍。每到月底,醫院的地下車庫裡滿是醫藥代表的轎車乃至越野車——後備箱里塞滿了裝現金的袋子。弱勢的醫藥代表像貓一樣溜進醫生的診室,強勢的醫藥代表可以讓專家們像狗一樣來領自己的報酬。

但這種黑市調節其實是有很大問題的,因為醫藥代表的高回扣會導致醫生多開藥,開無效的輔助藥物,浪費社會財富。另外,醫藥代表的回扣在醫院內部分配非常不均,科主任、藥劑科拿走了絕大多數收入,普通醫生拿到的比例很低。這既增強了學閥的霸權,也讓人事鬥爭壓倒了學術競爭,把醫生變成野蠻的鬥犬和無下限的官僚。在最終只有少數人能當科主任的前提下,許多年輕醫生護士「熬」幾年就乾脆轉行了,去當醫藥代表,回頭和自己的前同事分贓。所以最終的解決方案是正視醫護人員的收入問題,不要和市場規律作對。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對「正常」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人均壽命60出頭,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只能用「癆病」、「疼死」等泛泛的說法去形容。要是一輩子能去一兩趟醫院,延壽幾年就覺得上輩子積德了。現在人均壽命增加了,70多歲要是手術效果不佳,也覺得是醫院有責任,八九十歲發了急病,到醫院也總覺得「正常」結果應該是治好出院,當然是對醫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面說了,即便醫療標準不變,經濟增長也不應該讓看病這種人工服務更便宜、更輕鬆;現在你提出了更高的醫療要求,當然要花更多的錢。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問題,不能因為立場就否認邏輯。不信你把自己對壽命的預期降到60歲左右,保證你不會覺得醫療服務越來越貴。屍體解剖證明,大多數老人體內有癌症先兆,只是尚未發作而已。如果你60歲就肯安然去世,體內所有的癌症隱患都是你「省下來」的錢。

你看諸葛亮為了延壽下了多大的本錢無論如何,人的自然壽命只有30多歲啊!逆天而行,還不肯掏越來越多的錢,怎麼可能呢?連能夠返老還童的天山童姥都知道每次恢復青春的代價是越來越大的:

我自六歲起練這功夫,三十六歲返老還童,花了三十天時光。六十六歲返老還童,那一次用了六十天。今年九十六歲,再次返老還童,便得有九十天時光,方能回復功力。

還有,從需求曲線來說,醫療服務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別的商品只要買到家裡,你對這個商品的需求就被滿足了一部分,就會下降。但每一次成功的醫療,從長期來看都意味著醫療服務需求反而還會增加——只要人活下來,一定還會來醫院的,而且由於舊病容易複發和併發症因素,過些年要用更複雜的方式來搶救這個人。無論從個人和全社會來看,醫療服務應該定義為一種「上癮品」。

既然是上癮品,就有特殊的市場規律。大多數人雖然立場上反對毒品,但邏輯上是承認毒品消費會越來越多的。實際上,正是因為毒品消費會增加自身的需求,會讓人傾家蕩產,大家才覺得毒品可怕。現在醫療是合法的上癮品,我們為什麼不能在邏輯上承認它天生就該越來越貴呢?

最後一個問題是階級問題。自從有貨幣那天起,醫療服務就是可以用錢買的商品,即少數人可以用錢買生命和健康,沒錢的只能不買。現在的問題是,社會進步了,平等成為一種政治正確,所以大多數人都用中上階層的生活方式重新定義了「活得像人」,覺得別人能活到90歲,能做高檔治療,憑什麼我不可以?

既然認為自己可以,那就要掏錢和富人爭奪醫生的服務,就要佔用其他方面的消費,當然覺得貴。但壽命和健康的確也是一種普通商品。活的比別人短,質量比別人差,本來應該和家裡沒有大房子豪車一樣正常。你如果沒有抱怨豪華轎車貴,就得承認高齡醫療的價格也還算合理。

當然,我不反對批判整個階級社會的畸形規則。但如果迴避階級矛盾和生產力藝術,不思考社會整體方案,還一定要批判醫療體制問題,要求醫院為自己降價,那就像每天混日子還指責美女看不上自己,這種哀鳴甚至連激發同情心的效果都沒有。

總而言之,醫療價格既包含了不合理的部分,也包含許多合理的漲價。考慮醫療問題,首先要把醫生當人,其次要把其他和你競爭醫療資源的患者當人,然後才能談論價格的「合理」性。迴避這些問題,單純要求所有醫療價格降到自己能承受的水平,就算成功了,結果也必然是大家沒有醫療資源可用。

實際上,按照d總—— @鄧鉑鋆同學的看法,現有的醫療制度已經為「政治正確」犧牲了太多效率和發展機會。之所還以沒崩潰,只是大多數人還不懂現有的醫保體制意味著多麼豐厚的福利而已。只要一小部分人民懂得「合理」利用醫保制度,我們的醫療系統就要崩潰了。

希望在那之前,技術進步能替代足夠多的醫護人員勞動,填補潛在的醫療黑洞。

相關回答:

醫保個人繳費比重將適當提高? 為什麼?利弊? - 馬前卒的回答

怎麼平衡「候了 5 個小時的診,換來卻是不到 1 分鐘的問診」的落差? - 馬前卒的回答

中國工商銀行根據什麼規定把沒錢的排隊放到最後? - 馬前卒的回答

有哪些你以前不以為然現在卻深信不疑的話? - 馬前卒的回答


如果你現在光著身子,到了一家嘈雜擁擠的國營商店,服務員總是急急忙忙、多搭理你兩句的功夫都沒有,問多了可能挨白眼,預約、量尺寸、裁布料、做成衣服每個環節都要你花半小時排不短的隊(期間當然你還光著身子,還可能像沒頭蒼蠅一樣在標識不明的商店裡到處碰壁),一身衣服做下來500塊。

另一家私營商店環境優雅如同星級酒店,你一進門迎賓小姐就給你披上毯子禦寒遮羞,用志玲姐姐的嗓音耐心詢問你的需求,全程都是工作人員過來為你提供私密服務,最後索價2000元。

圖:東京的pony pediatric dental clinic,圖片來源:KINO architects + kamitopen: pony pediatric dentistry clinic

在假設你都消費得起,兩家衣服質量相仿的情況下,上述兩家你會選擇哪一家?在第一家衣服質量明顯比第二家有保障的情況下,你又會選擇哪一家?

我相信在後一種情況下,很多朋友會咬牙選擇第一家(前一種情況下選第一家的肯定也不少),但是他們出來多半會說:「NND,這鳥商店買衣服真麻煩,服務員態度真不好,體驗真差!」

沒錯,關鍵詞就是「體驗」,我知道很多知友看到這裡要說我跑題了,題目不是問「貴不貴」么?可是各位想一想,我們對買一件東西「值不值」的認識,其實很少有脫離體驗只看價格的(題目實際上也是「覺得貴不貴」)。一杯白開水,五星級酒店大堂咖啡吧收你30塊,單就水的品質而言和路邊小店2塊錢一瓶的沒有任何區別,但你購買時不會過多質疑它的收費,不就是因為這裡優雅的環境和良好的服務態度給了你很好的體驗么?去菜市場買菜,即使知道那個每次熱情招呼你、一邊稱重一邊和你拉家常的大姐賣的菜不比別人家好,可你總是更經常光顧她家不是么?

說到這裡,我知道很多同行又要開始反駁我了,大醫院的醫療水平是私人醫院能比的么?醫生的培養含金量不是高得多嗎?健康這種最基本的需求能和舒適性、奢侈性消費比嗎?能把醫生和普通服務業比嗎?

我的回答是:沒錯,你說得對,但是你我認為對都沒用,病人覺得對才行。而除非你有能力讓每一個在公立醫院有過糟糕就診體驗的人都認同你的觀點,不然總會有人覺得看病貴,這種主觀感受的問題,並不是能用數據和道理就能說服每個人的(你能因為鑽石就是碳晶體而說服你女朋友不買結婚鑽戒嗎)。而在不久的將來,多點執業放開、互聯網醫療、先進診療設備價格的降低等因素,可能使就醫體驗和服務水平在患者進行選擇時的權重上升到我們現在難以想像的地步,畢竟,醫療機構和醫生提供的「產品」是技術和服務的結合,過度強調前者就是公立醫院和知乎上許多同道的態度,而用後者來掩蓋前者的缺乏規範、以坑錢為目的就是莆田系乾的事,可為什麼我們不能同時提供高水平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呢?

最近在看國外醫療機構設計方面的書,茲摘錄幾條他們的設計理念,與大家分享:

  • 接診台正對入口,患者在進入醫療設施時即可以得到工作人員的問候(而不是機械合成的聲音)
  • 候診室應該用綠色植物等進行分隔,使候診患者最大限度保有隱私
  • 診療室可以通過親切、個性化的色調、陳設減少患者在進入診室後產生的疏離感
  • 出入的通道分開,方便患者離開,減少他們再次經過候診室時暴露隱私不適感

——Jain Malkin《Medical and Dental Space Planing》
沒錯,人家對人的尊重就細化到了這種地步,而且是從設計階段就開始了。當然,不是每個國外醫療機構都落實了所有這些理念,有的理念暫時也還不太適應中國的國情,不過誰能說我們將來一定做不到呢?

我相信,先注意到這個問題並能做出回應的醫生,會在未來的競爭中多一些優勢。
——————————————————————————————————————————
答案發表以後的評論讓我很難過,難過的是即使在知乎這麼一個標榜理性的地方,即使是我們醫生這樣一個平均學歷較高的群體,還有這麼多朋友不善於換位思考,思維方式還是「醫療絕對價格不貴,所以病人不能覺得看病貴」,沒有任何思考這背後原因的嘗試。
我知道一提到質量與體驗並重,一些同行就只會拿美國醫療來作為反例,拜託,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學發達國家中醫療投入轉化率最低的美國呢?為什麼不能思考它的哪些地方值得學習、哪些地方可以結合國情改造呢?
我知道很多朋友覺得我這是吃著地溝油操中南海的心,然而在我看來,醫生這個行業,大概是最有能力做自己主人的行業之一了。
總之,希望大家不要囿於思維定式,如果實在想吐槽,希望你們也能像 @高帥這位知友一樣,有理有據的反駁。


整形美容行業收費才是真貴,求美者也覺得貴,但是卻基本沒人抱怨做整形收費貴。

我記得有位知友私信問我:王醫生,我查到衛生部門規定的雙眼皮手術、隆鼻手術才幾百塊,這些指導價格對你整形機構有用嗎?

答案自然是沒用。

美容類的手術,屬於醫學上不必要的手術,基本上所有國家的醫保(社保)都不覆蓋這一塊,基本上所有國家醫美行業收費都是完全市場化的,所以我以為從醫學美容可以一窺醫學服務本身的市場價值。

在中國現有醫療體系下,類似重瞼術(雙眼皮成形術)這種級別的外科手術,實際上是被衛生部門限定了只收幾百的費用,而不是外科醫生的勞動只值這個價,醫院實際收費和真實的市場價值之間往往是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差距的。重瞼術,我記得那位知友發給我的衛生部門指導收費是100多,但實際上行業內收費3000-8000屬於一般,收費幾萬、十幾萬都有。

從專家號上也能反映出來。在國內你掛知名專家的號一般也才十幾塊錢,但是如果真的按著市場價值,患者購買專家的面診時間要付出多少錢?廣州這邊有醫生同行和私人醫院合作提供這種詳盡細緻諮詢服務,患者購買醫生30-60分鐘的時間,需要花費500-2000元不等,這才是知名醫生時間的應有價值。當然,在這30-60分鐘內,醫生也真是全面且耐心地解答問題,據說這結果是患者滿意,醫生也滿意,醫患關係和諧。

就我所知,目前在中國只有醫美收的是市場價,普通醫療服務收的都是衛生部位限定的低於市場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指導價。

當然,不論中外,社會制度如何,醫療行業不可能醫美行業一樣市場化,如果真市場化了,還有多少人能看得起病?須知道醫學美容行業也被視為奢侈品(服務)行業,奢侈品肯定不是普通人能購買的。

啰里啰嗦寫的亂,我只想說,和整形醫生的收費相比,其它科醫生的收費是真不貴,所以很多科的醫生轉行做整形醫生,卻不見整形醫生轉行做其它科醫生。至於老百姓覺得看病難看病貴,這實際上就是醫療保障體系的問題了,這個大問題就不是我能說的了。


我個人的感覺是,醫生的時間便宜,葯貴。
——————————————————————————————

1、國外的牙科醫生一般來說屬於高收入群體,這個大家都知道。
我有一次去看牙齒,順便跟醫生聊了聊天。
杭州口腔醫院牙周科的那位年輕醫生顯然並不覺得自己在中國也屬於高收入群體。
洗一次牙,每顆牙齒只需要4塊錢,32顆牙齒算下來才128元。為了這個128元,他需要全心全意為我服務1個多小時,這還沒算旁邊護士的幫忙,還沒算上主治醫師提前問診花的幾分鐘。
人家還是浙江大學醫學院的博士,讀書的時間就超過了20年,投入的成本也是相當高昂的。
這樣的豪華陣容,2個人,工作時間加起來一個多小時,才收128元。另外挂號費10元,10塊錢就能得到主治醫師的5分鐘,算下來主治醫師一個小時也就120塊而已。
貴嗎?真心不貴。這個時薪實在太低了,畢竟這些錢只屬於營業額而已,裡面還包含了各項成本,稍微想想就知道純利潤實在堪憂,相比起他們學歷上的投入和工作經驗的積累,更是差別巨大。

但是我洗完以後一看病曆本,怎麼要200多了?
原來洗牙前後都塗了什麼藥劑,具體名稱記不清了,就是一點點藥膏,就花了100多塊錢。
然後洗牙的治療費就翻了一番。
然後年輕醫生就跟我抱怨說很多群眾覺得200多塊洗牙都嫌貴,他表示呵呵,因為他知道國外洗牙都是什麼價格。
——————————————————————————————————————
2、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個浙江省最好的醫院(綜合來看)
我帶朋友去看病,一個很普通的小毛病,手指脫皮。
挂號費12元,上去見了醫生。醫生看了一下就說,這是汗皰症,小問題而已,隨手就開始開藥方。
我們哪有那麼容易放心,又問了好幾句,確認了病情之後還問了半天怎樣預防啊,葯怎麼用啊,有什麼禁忌之類的。
然後去拿葯,花了130元。
這就讓我不得不惱火了,不是說小毛病而已嗎?怎麼這麼貴?
拿起來一看,醫生開了整整3盒葯,每盒40多。粗略算了一下使用量,尼瑪,夠塗一年了。

浙江省最好的醫院的醫生,看個病花了3分鐘左右,收了12元。算下來也說不上很貴。
但是這個小毛病開個葯就花了這麼多,那群眾沒意見才怪了。
——————————————————————————————————
同樣的經歷實在太多了。
據我所知,一個醫生,他首先要讀完大學,一般來說至少要碩士讀完才能去稍微好一點三甲醫院。
然後在醫院工作好幾年才能開始給病人看病,之前的時間都是各種打下手。
到這個時候的醫生,一般說來都30多歲了。讀了20多年書,前幾年收入也很低,一直到30歲才能享受到時薪120,還得扣除醫院的成本,還得任勞任怨,經常加班,承擔各種風險。
高嗎?120就算是純利潤,年薪也就30多萬而已,何況根本沒這麼高。
30歲,對於一個稍微好一點學校的大學生來說,都已經積累了8年的工作經驗了,怎麼著也應該是工作進入正軌並且收入快速增長了。
這個時候才能拿時薪100,還得戰戰兢兢工作,稍有不慎就要出事情。
你覺得這個待遇高嗎?幹什麼也比干這個好吧?
這就是為什麼年輕醫生總是抱怨了。
當然這個沒考慮到醫生開藥的提成。但這個提成屬於灰色收入,未來情況是很不明朗的。
————————————————————————————————————
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看病難是因為醫生不多,看病貴是因為葯貴,醫生收入並不高。醫生抱怨多,那麼新的年輕醫生就會越來越少,導致惡性循環。
所以,將來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挂號費一定會變貴。即使沒變,那也是其他方面補貼的緣故。醫生的收入一定會提高。

葯價能不能降低就難說了。


明明鄉鎮衛生所就能看的病,非要去大醫院看。看完了,還他媽抱怨貴。為什麼看病貴?因為不要臉的人太多。

總是拿病大小說事,卻不拿地方說事。同樣是睡覺,快捷酒店和五星級酒店,能一個價嗎?

以前我們這裡的廠辦醫院,我記得非常紅火熱鬧,我每次去都人流匆匆。後來吧,工資提高了,交通發達了,去市裡面的車多了,買私家車的人多了。這裡的醫院就門可羅雀了。

難道現在人們生的病和以前生的不一樣?現在一得就是要命的病?為什麼同樣的地方,現在就給你看不了病了?

同樣的病,我有次在大醫院看,開藥要了我300,在我們這裡醫院,2塊。我當時傻逼,看我們這裡醫院沒人,以為倒閉了。

另外,我周圍很多人是這樣的,吃頓飯三五百從不覺得貴,看個病三五百就覺得要命了。更有甚者,檢查了一圈,發現沒事,是自己嚇自己,然後就抱怨,白花錢了。非得有病才叫不白花錢。命太賤,沒辦法。

所以為什麼看病貴?因為傻逼太多。


這種逆天改命的事能便宜嗎?憑什麼!


窮是一方面,僥倖是一方面,不理解疾病的發展規律又是一方面。

本來一周前就看到這題了,本能的覺得這應該是一個撕逼題,本人不好嘴炮。
今天在 @小倉鼠的頁面看到了 @Miss賈斯緹的答案有感,隨便說兩句。
——————
的確,得了病,硬挺著肯定都能挺一段。但是會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大便帶血的時候覺得沒事,挺著。

過了一段時間。

下腹部隱痛的時候覺得沒事,忍忍就過去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

不行了大便不暢帶血下肢水腫腹痛難忍。
去醫院一查,直腸癌晚期伴轉移,沒救了。

要是回到大便帶血的時候及時就醫呢?說不定只是一個普通的小瘤子。此時治療又高效又省錢。
——————
但是轉念一想。
大便帶血的時候就去檢查,一套下來幾百塊,最後發現沒事,就是破了個內痔。
窮人哪有那麼多錢每次有點事都去醫院呢。
剛得病的時候,為了省錢,故意心存僥倖。
沒救了的時候,又怕死,又變得想治了。
結果花了之前故意僥倖省下來的錢,卻發現病已經不能完全治好的時候。
錢也花了,人也沒了,那種心情可想而知。
很能理解這種情況下,家屬像找醫院把錢拿回來,或者頭腦一熱想找點東西砍一砍的心情。(只是能理解)。
——————
完整的醫療一定是從預防和體檢開始的,這一步,在國內不發達地區、或是下層窮人身上,基本就是沒有。
我不知道國家有沒有「能挪得動」的錢給這部分人完善體檢,這是相當大的一筆錢。
如果沒有,那可能,能夠化解這種戾氣的,只有宗教(洗腦)了吧。

當然還可以剝削醫生啦,這法子效果立竿見影,就是不太能夠持久……


可以很貴,貴到傾家蕩產也治不好,不管是喬布斯還是誰,治不好就是治不好。
也可以很便宜,普通感冒吧,回去多休息多喝水,下一個。
普通感冒不花錢也能好!那去醫院幹嘛?進一步明確診斷,排查風險。運氣好可以確診,運氣不好只能在可承受的風險內邊觀察邊治療。

「看個普通感冒為什麼要一千多塊錢?」
「你現在知道是普通感冒,來醫院前呢?」
「我也知道啊,就是吃藥沒好而已嘛!」
「不,吃藥吃多了,藥物性肝損害了!」
「那治個普通感冒也不用那麼貴啊,我要投訴!」
「因為那個便宜但風險高的方案被你搞砸了,我們用貴但低風險的方案治。」
「你工號多少,我要投訴!」
「請」

「醫生,我喉嚨不舒服,好像有東西握住喉嚨,是不是感冒了。」
做心電圖…
「你不是感冒,感冒不會有頻發室早的,要抽血,最好留觀。可能最後也沒事,但這樣更穩妥。」
「不留」
「簽個字吧」

———————————————————————
急診看病的成本主要是降低醫療風險,更多的檢查可以降低誤診風險,大包圍的治療可以提高治療的命中率。目前形勢下,醫生誤診或者治療效果差的代價可能要賠上職業生涯,於是醫療中傾向於過度檢查和大包圍治療,起碼這樣對於醫生對於病人來說風險較低。醫生沒有義務幫病人承擔過多的風險。
另外,親戚看病或者熟人看病,想著省點檢查省點錢,反而更容易出現誤診,該怎麼看就該怎麼看,按照規範,按照經驗,冷血一點看病更安全。


現在看病為什麼貴?是醫院交稅嗎? - 方可的回答

作者:方可
鏈接:現在看病為什麼貴?是醫院交稅嗎? - 方可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現實告訴我們,拋開實際花費不談,國內許多人確實主觀感覺看病貴,這個心理現象是真實存在的。至於社會在醫療衛生上的總花費,也是存在上漲的(學術一點可以參考《2015年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和國家每年的衛生統計年鑒)。這些現象是有真實成因的。如果我們抱有充分的同情心的話,就應該知道,不能拿自己的心理體驗去代替別人的心理體驗。哪怕大部分人都覺得看病不貴,個別人依然叫苦不迭,我們也應該傾聽少數人的聲音,看看能不能試著幫他們做什麼,雖然可能也做不了什麼。
不過一些收入較高、健康習慣較好、居住於大城市、醫保覆蓋水平高、會合理就醫、從來不碰莆田系的人,在報銷比例有所提高的情況下,不會發現就診的成本有太明顯的升高,這當然再好不過。
我們什麼情況下評價一個東西貴,參照物是什麼?而且全國各地上知乎的人都能看到本文,各地的醫療系統和經濟政治狀況差異又很大,所以不同層面可以想的解釋實在是太多了。如果簡單隨便有重複有遺漏地舉一些可能性的話,有以下一些解釋角度。

1.我們對這個產品或服務的估價(或者效用的估計)遠低於這個東西的售價。
2.雖然這個東西很好用,但是它的售價遠大於我們的財富總量。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窮人買不起。
3.特殊的消費情境:計劃外的額外支出、花錢買罪受、修理東西止損,心理層面很容易覺得貴。
4.醫療費用的分攤和衛生系統籌資中存在問題,保險覆蓋率低,報銷比例低。
5.不恰當的消費習慣乃至生活習慣造成大量的浪費和疾病風險,佔用了本來用於正規醫療的經費。
6.需求增加,供給跟不上,存在漲價的機制,服務也確實漲價了,和消費者以前的觀念發生衝突。

0.國外看病貴嗎?
國內外的醫療價格是很難直接比較的。從居民消費的情況來看,也許他們看病貴,但他們房子便宜,預防保健條件好,環境優美食品安全,人們文化程度高,對醫療期望沒那麼高,醫患關係和諧,總的生活體驗可能很好。即便看病貴,可能對他們並不是個那麼嚴重的問題。

1.我們低估了目前醫療服務的真實價值
覺得東西貴,常見的一種可能是我們本身信息不足,並不識貨。
現代醫療機構是工業化、信息化社會產物,醫院的服務能力,不只取決於醫療人員的人力資本,還取決於醫院用到的藥物、器械和其他相關技術產品。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和醫療技術共同提高了醫療水平和人們的健康狀況,沒有它們,很多疾病就很難得到有效診斷和治療。然而這些技術產品生產成本是極其高昂的。我們面向大眾推廣的醫療技術產品,很多都是全世界最頂級的科技成果,凝聚著多個行業成千上萬優秀人才的智慧。比如使用各種新式的檢查儀器,可能是許多普通人一輩子里最接近世界科技前沿的機會了一台一間屋子即可容納的核磁機,價錢可以比得上北京任何黃金地段的住宅。一種新葯,研發檢驗審核上市過程中的投入,都是以十億美元為單位計算的。這並不是專利壁壘和廠家黑心的結果,而是技術進步的必要成本。醫療衛生服務是相對容易容易跟隨國際前沿的,政治因素影響小。國外有的東西,國內只要審批通過,就能用到,比如達芬奇機器人。中國如果想直接買一艘美國航母,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買全球最新的HPV疫苗(這是目前全人類醫學的頂級成果),葯企通常是不會攔著不賣給你的。因此,即便是國內外醫療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有些前沿技術無法使用,但國內頂級醫院的水平最起碼和全球頂級醫院在同一數量級。沒有技術投入,人們的健康就沒法提高,而且投入的邊際產出遞減,精準醫學很花錢,醫學在技術進步的同時,可能犧牲一部分費用控制。
我們在醫院中用到的很多產品,並不是醫院土產的小玩意,而是經過社會分工協作大量流通環節最終運到醫院來的,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環節的價格波動,都會影響醫院提供服務的最終價格。石油價格、糧食價格……諸如此類,都會影響醫療產品的價格。一旦再加上管理上的疏漏和滯後,價格就更高了。
除此之外,當然不能避而不談的是人力成本。中國曾經是一個勞動力大國,有大量的中等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像過去一樣雇一個赤腳醫生自然花不了太多錢,但是現在醫生中高學歷人群越來越多(雖然中國醫生中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仍然只有三分之一,而且多數集中在大城市),培養周期越來越長。人力成本按理說也該漲價了。此外,現在老齡化時代到來了,勞動力數量並不一定有以前多,而原來的勞動者們年齡大了,也到了養老的時候,醫療相關的護理方面的人力成本上漲了。
然而,我國提供醫療服務的標杆:公立醫院,尤其是大型三甲公立醫院,它提供的各類服務價格是受到管制的。除此之外,院內的收入分配也是有問題的。青年醫生繼規培之後又來了個專培,這得培養到猴年馬月。培訓期間收入不高,租房吃飯之後所剩無幾。而醫生們要成家立業買房子,真實的花銷又很大,收支存在一個缺口。高職稱醫生們同樣有麻煩的情況要面對,多年來人力操作費用增長是低於物價上漲水平的。專家號除了特需號之外,普通號的價格比一頓外賣或者一次理髮還低,包括手術操作的價格也遠低於器械藥品的總和,這本身是算不上貴的。
我們很多時候是用過去對物價的觀念考察新的服務價格,覺得它很貴罷了。我們的物價、我們的收入、我們的GDP都是在增長的,醫療服務存在一定的票麵價格上漲非常正常,問題在於增長幅度是不是符合我們預期。從理論上講,一個正常合理的醫療市場中,許多高端醫療服務的正常價格應該比現在還高才對。一個發達國家的醫生收入應該比工程師高,一個護士的收入應該比教師高,這是西方國家的普遍情況。

對醫療技術,人們也有許多不理解之處。比如醫院開出的輔助檢查,人們常常覺得這些東西純屬浪費錢。但是對三甲醫院,這個問題可能沒那麼嚴重,因為看病的人太多,該做檢查的人都可能排不上隊,醫院的機器都在飽和運轉,其實是沒必要讓不必檢查的人過度檢查的。這對醫院的收入並無幫助。醫院越大,患者越多,水平越高,過度檢查的激勵越小。
而對於大型醫院,由於疑難雜症見得多了,小癥狀大病的情況並不罕見,所以醫生傾向於不放過任何可能存在危險的患者,都會積極檢查,這是符合醫療規範的。典型例子就是,胸痛絕大部分都要查胸片心電圖,因為說不準就是心梗,哪怕是年輕人。胃不舒服總是不好都要查胃鏡,因為弄不好就是個早期胃癌。醫生在不藉助檢查的情況下,可能憑病史查體猜出許多常見病,但是萬一漏了一個沒看出來怎麼辦?司法風險怎麼辦?醫療事故怎麼辦?這不只損害醫生的利益,這也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按理說,小醫院對不嚴重的患者可以不開檢查憑臨床經驗診斷一些疾病,但是作為醫療系統最後防線的大醫院是不能這樣運作的,需要進一步鑒別診斷和找證據確認診斷避免誤診。人們對此往往不理解。
至於藥品,雖然患者常常不按療程服藥,醫生開的葯也常常剩下。但是對於許多病種,醫生不能不按療程開足葯,除了醫學診療常規原因之外,醫生還無法預知患者的依從性如何,而開藥一旦開少了,患者可能要反覆跑醫院,這也會增加就醫成本,對患者自己也不利。醫學是個有不確定性的學科,只要是符合診療規定,開藥剩下一點沒吃完也很正常。而患者往往期望醫生開的葯不多不少,這可很難實現。比如兒童發熱的退燒藥,是有最大限量的,但是低於限量之下,給葯次數是醫生和家長酌情處理的,本來就沒有一刀切的劑量,這怎麼可能不多不少開到正好呢?

2.多數居民收入增長緩慢
經濟增長模式方面。眾所周知,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絕對數量和相對比例依然很多。比如這些近期的資料:
【中國究竟有多少貧窮人口?官方並沒有公開完整的統計數據。民政部公開的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9月,中國城市低保對象2282.4萬人,農村低保對象5237.2萬人,農村五保對象553.2萬人,國家優撫對象623.3萬人。這四類國家保障對象將近9000萬人,加之1000多萬的城鎮失業者,低收入群體已接近上億人,佔全國人口近8%,這是民政部官方的統計數據。】
根據統計局數字顯示,中國還有7017萬貧困人口,距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不到六年的時間,意味著需要用不到六年的時間解決7000多萬貧困人口的問題
李克強:中國有近2億貧困人口 是發展中國家
不論標準高低,中國的貧困人口數量總是極為龐大的。在大城市居住的人,最低工資高,但是在生活環境里的購買力並不強,其實也不是富裕人口。如果是要買進口醫療設備,即便是中等收入者的錢,換算成美元也沒多少了。


此外,在經濟增長模式問題上,雖然中國之前GDP高速增長,但是主要的模式是投資拉動增長,消費拉動增長的比例不高,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趕不上經濟增長速度。相當於政府替人民把錢花了。這個方法用於搞基礎設施建設修鐵路蓋大樓是非常好的,不過確實會犧牲一部分居民可支配收入。即便如此,在投資領域,政府財政在醫療方面投入依然可謂不足。除了用於提高醫療保險覆蓋率(給新農合投了很多錢)、給基層醫院大量撥款之外,對大型醫院的直接投資是極少的。大型三甲醫院裡醫生收入里,固定工資比例依然極低,主要靠醫院自己的績效工資。效益不好的小醫院的醫生們才靠財政發工資謀生。

分配結構方面,中國近年來基尼係數一直在增長,貧富差距在加大。財產的基尼係數已經到了0.7,要不是社會彼此分割,小圈子裡沒那麼大的收入差距,早就不穩定得離譜了。

【《中國民生髮展報告2015》顯示,中國目前的收入和財產不平等狀況正在日趨嚴重。近30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從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現在的0.45以上。而據CFPS2012資料估算,2012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約為0.49,大大超出0.4的警戒線。財產不平等的程度更加嚴重。估算結果顯示,中國家庭財產基尼係數從1995年的0.45擴大到2012年的0.73。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約三分之一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

因為看病並不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很多時候我們就是拿存款儲蓄看病,所以用財產基尼係數比收入基尼係數更直觀。雖然工資差距沒那麼大,但是萬一生大病,富人可以賣一套房子看病,窮人沒得賣,這時財產的基尼係數表現就很明顯了。有人說,其他發達國家財產基尼係數也很高,然而我們一旦比較下各國的醫保的覆蓋水平和報銷比例,就發現中國和發達國家的距離了。
我們說,階層固化、階層上升渠道減少,是目前國內真實存在的問題(當然按皮凱蒂的說法,這可能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問題)。中國有一批用正義或不正義手段先富起來的人,但是多數人還是沒多少財產的。低收入者希望自己成為中產,然而我們看到,中國的中產都不一定很有錢。像天津港爆炸那樣,許多所謂中產只不過有一套大房子而已,只要自己的房子被炸掉,就又變得幾乎一貧如洗了。大部分人的財產並算不多,而現代高技術的醫療服務本身又很貴,還得考慮匯率和關稅問題,看病貴的問題就更嚴重了。
更悲劇的是,窮人更容易生病,這是社會醫學的鐵律。因為生活條件不好,健康保護不到位,文化程度也往往不高,越窮越生病。由於延誤檢查能拖就拖、居住地醫療資源不豐富、醫療服務水平不夠高,可能還會把小病變成大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惡性循環,這個漩渦吞噬了許多人。不用說一個專家特需號幾百塊錢,他們十幾塊錢的號都付不起,因為他們可能一年都掙不到10000元,更不用說上哪拿錢複查了。
醫療衛生本身是調節社會財富再分配的一種手段。比較合理的模式是富人多交錢,窮人少交錢,調節貧富差距。有富人表示不服,但是我們有兩個辯護:第一是政治不正確的價值問題的辯護。富人的健康,交換價值比窮人大,綁架一個富人可以索要很多贖金,綁架窮人則不能。第二是目的層面的辯護。不從富人那裡多收錢,我們上哪拿錢給窮人墊付醫療費?窮人看不起病會不會造反?
一旦貧富差距大,而且富人有高級保險多報銷,窮人用低級保險少報銷,窮人本身又多病,這樣貧富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吃棗藥丸。比如目前新農合就比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公費醫療報銷比例低,但是農村人口本身健康水平是明顯低於城市居民的,不論是預期壽命、還是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程度,數據都很明顯(當然他們期望也不高,自己有病硬扛著,可能短期內未必需求很大)。此外還有一部分人,享有高幹病房,和超高報銷比例的醫保,佔用的大量的經費。這種局面越來越呈現出不合理之處,所以目前國內才要搞三保合一,統一三種保險。
至於其他方法,包括讓窮人脫貧致富,或者逼急了還要打土豪分田地,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些可能方法,涉及到學術理論和意識形態的衝突。經濟增長、脫貧致富、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由發展中國家變成發達國家,本來就都是經濟學裡的熱點問題。世界上有那麼多貧困人口,他們並不都是因為自己不努力才陷入貧窮的。人為什麼貧窮,人如何變得富有,窮人為什麼努力工作卻依然很窮,為什麼慈善捐款不能幫助窮人脫貧致富?這些問題本來就是很難解決的。這些問題不解決,貧困人口的看病貴又如何解決呢?

3.醫療消費行為的特殊心理
這裡可能涉及許多行為經濟學問題,值得研究。醫療市場的各種特殊性毋庸置疑是存在的。
醫療消費和花錢看電影吃大餐享樂不同,人不出去度假最多只會無聊,但是不去看病很可能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看病是剛性需求,而且是一種修理行為,不是錦上添花的享樂消費,而是及時止損。更可怕的是,如果不及早消費,病情惡化後果更慘。不消費的話,人的財富也不會停止減少,而是會自動縮減,表現為健康的進一步損失和耽誤工作。很多人面對這種災難的考驗左右為難,看病時猶豫不決,就診後開始嫌貴。還有些人看病時花錢毫不猶豫,但是之後就會反悔。
很多疾病是突發事件,猝不及防。對這種飛來橫禍和無妄之災,人們在上面多花一分錢都會心疼。但是事實上,從統計意義上講,人有旦夕禍福,人群里總有些倒霉的人,所以花錢買保險其實是應該的。但是,由於一些疾病是不可預測的,許多人在健康時心存僥倖,在心理上很難進行明智的跨期決策,提前做好抗風險的準備,所以並不樂意在沒病的時候買額外的醫療保險。
醫療過程存在誘導需求,很多時候治療方案的選擇上,患者沒有多少發言權,推薦的治療方案可能只有一種,患者沒法挑一個便宜的。不論貧富,人都是要死的,不論窮人還是富人,很多時候有效的首選治療方法僅有一種。由於選擇權被剝奪,患者自然也會覺得貴。醫療的直接控費的責任主要在醫生,然而醫生可能也沒得選。因為醫學的治療規範主要考慮的首先是治病,有些時候治療成本很高,但是醫學規範仍然會建議治療。比如骨髓移植,是治療許多血液病的唯一的首選方法,其他替代方法都沒有這個有效,患者不選就沒辦法治了。這樣一來,患者就感覺自己被強迫消費了,也會覺得貴。
此外,一人生病,全家折騰,健康問題有外部性。一個人得病,全家都要緊張焦慮,在應激的心理狀態下花錢,人們感覺也不好受。由於心理脆弱,感覺自己處於弱勢地位,在陌生的醫院環境里,把信任叫付給不熟悉的專業人士,這時會對消費金額異常敏感,甚至生怕被騙。這和平時的一般消費是不一樣的。醫生有時候在患者眼裡的身份就變成了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的人。稍有不慎就成了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病人不好當,醫生也難當。

費用比較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參照點的選擇,如果我們參照過去20年前的標準,或者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觀念,很容易覺得現在的醫療貴,卻沒有考慮到現在醫療技術的進步(上呼吸道感染依然是自限性疾病,但是我們有更多的辦法篩查那些看起來很像感冒癥狀的其他疾病了)。
媒體渲染與人云亦云,可能讓問題擴大化。很多人不存在看病貴的問題,但是人畢竟都喜歡貪便宜,巴不得看病有人賠付能倒貼錢。對看病貴觀念的反覆強調,除了會引起神經過敏,還會引起概念誤用。我們還可以用看病貴的說法去代指很多現象,比如把醫療領域行賄受賄這些問題直接和看病掛鉤。一傳十十傳百,影響了人們對醫療費用的預期。一些人在自己看病不貴的情況下也要跟著附議兩句,希望跟著佔便宜,可能會誇大問題的嚴重性。

醫療產業最典型的特點是各種層面的信息不對稱,所以醫患之間信任很重要。患者很多時候沒法鑒定醫生是否靠譜。這個信息不對稱在其他許多產業也可以通過競爭和管制消除,但是國內目前的情況下,醫療領域糾正這個缺陷有點困難。於是,人們想的辦法就是湧向大的設備先進人員學歷高的大型醫院(令人欣慰的是,雖然這些醫院也不一定就多麼可靠,總得來說還算不負眾望。改革開放後經營良好成長起的一批三甲醫院也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是現在中國醫療系統的主要支柱)。然而大型三甲醫院未必覺得忙得喘不上氣是件壞事,因為這些醫院也是自負盈虧的,把下級醫院的患者直接吸引到上級醫院,說不定還能增加自己的經營額,直到醫療設備充分利用,達到飽和為止。
由於大醫院的價格總是高於基層醫院,而且即便是價格管制,也比下級醫院漲價快,所以可能出現看病貴的問題。此外,由於大量的患者向上級醫院集中,排隊時間也會延長,萬一再遇上醫療行業高級資源稀缺的問題,就會同時出現看病又貴又難的問題。相比之下,全科醫學和基層醫療投入不足,人們很難獲得全方位的全科醫學初步診治,沒有健康的守門人能給人初步的指導,分級轉診制度也形同虛設,所以人們需要在大醫院花費很多成本輾轉於各個科室之間,自己找該去的科室,造成金錢和時間的浪費。當然,精神醫學不受重視,心理疾病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被當成軀體疾病反覆檢查,也會增加浪費。

4.國內醫療費用的分攤和衛生籌資問題
醫療系統運轉是需要錢的。財政收入、社會保險、集體經濟和個人消費都可以給醫療系統提供一些經濟支持。比如有的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主要靠稅收財政收入支持醫療系統,醫生工資都是來自財政收入,而不是直接從找他看病的患者手裡要的。這樣醫生就沒興趣過度醫療了,但是似乎也可能懶得加班了。當然,不僅是醫院要錢,疾控中心、藥廠、醫院管理機構、醫學院、檢驗檢疫機構等等等等,也是要錢的。必須有人掏這部分錢。

自改革開放後,長期以來,國內的醫療費用主要都是患者自己掏,社保、單位、商業保險付費佔比不高。伴隨這一現象的,還有許多經濟的變革,比如打破鐵飯碗、企業辦社會的附屬醫院關閉、三級轉診體系的瓦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分田單幹,大家都單打獨鬥。城市裡企業附屬醫院不好使了,單位不頂事,員工甚至下崗了。農村合作醫療乾脆沒了,農村醫生看病不能頂工分,也不幹了。當然,國家對醫療機構撥款也減少了,醫生的工資要自己掙,國家撥款不夠發工資。國家說,挂號費不能漲,可以用藥品加成抽頭,醫院自己養活自己。這就是以葯養醫。
市場經濟後,人們對單位和集體的依附減小,各種問題都要自己扛著。有錢看病,沒錢也借不到錢,要麼犯罪,要麼乞討,要麼等死。這是市場競爭的殘酷。這個社會轉型過程有個好處是,患者有錢就可以隨便挑好醫院。缺點是,好醫生都集中在好醫院,水平低的醫院沒人去了,連自我提升的機會都沒有了。通貨膨脹,大型醫院的醫療總費用也水漲船高。在農村,居民長期以來主要靠親戚朋友互相借錢抗風險,不然就只能等死,實在不行就找巫醫看病。這種現象近些年來才有所改善,國家開始重視社會保險,推廣全民醫保。雖然很多人的醫保報銷比例不算很高,無法令很多人人滿意,但是好歹終於有一定的覆蓋率了,聊勝於無。
至於商業保險,國人的使用率總體來看不算很高。商業保險並不是萬能的。它的優點是個人選擇空間大,缺點是參保人數少,保險池小,抗風險能力不夠強,保費高,而且保險公司會篩選病投保人,真正生病的人常常沒法買到保險,得不到保護。美國就是在這個問題上很吃虧。

5.消費習慣、生活習慣和健康觀念問題

每個人對自己的健康是負有責任的,正如醫療行業自己有問題,不能把自己撇乾淨一樣,普通人自己也沒法推卸掉自己對自己健康的責任。

許多人平日花錢如流水,有錢就買手機買包包,然而卻不願有一些基本的抗風險的存款,也不願買保險。這種人不用說突然生病,估計有個小事突然急用幾千塊錢都拿不出來,就不要埋怨看病貴了。儲蓄率高,消費就難以拉動經濟增長。但它的優點是,人們抗風險能力總比花得一分不剩要好。另外,銀行貸款利率低了,借出錢來投資比較容易。這不一定是壞事。

至於生活習慣和健康觀念問題,就無力吐槽了。許多人健康觀念淡薄,健康知識極度缺乏,健康習慣極差,自己惡習難改,終日作死,終於不作不死。實在是讓人愛莫能助。

一個典型例子是中國近幾年的吸煙率,不降反升,年輕人以吸煙為時尚,這些人老了統統都可能變成COPD患者,過著生活質量不高的晚年。
抽煙喝酒肥胖,是慢性病患者的三宗罪。每次我在心血管病房看到抽煙喝酒肥胖的病人,就非常困擾,因為他們長期健康習慣不良,身體的損害已經積累到相當程度,很難逆轉,只能延緩疾病進展了,可謂是折壽。而且他們的習慣常常改不了,出院後又開始沉醉於聲色犬馬之中,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高尿酸血症之類的問題,都會找上門來,增加他們的花銷。也許哪一天他們幡然醒悟,就會悔不當初。
還有許多荒唐可笑的行為,比如看電視報紙廣告,大價錢給自己買保健品,卻不肯改善健康習慣,給自己買保險。或者選擇補充和替代醫學作為自己的醫療手段,相信那些騙人的巫醫,延誤正規治療,這自然會造成許多醫療浪費,損害健康和財產。

由於健康具有外部性,自己生病花錢多,也會間接影響其他人的財富和生活質量。此外,個人花銷和社會總開支是緊密聯繫的,在社保充分覆蓋的情況下,全社會醫療支出增長,別人看病花錢多了,自己能報銷的比例就少了。醫院的接診能力也是有限的,病人多了,排隊時間自然長,非貨幣成本就增加了。這樣人們也會覺得看病貴。


6.若干需求上漲、供給不足和價格上漲的可能因素
醫療服務的價格,乃至各類無形成本,不是個別醫療行業的人員隨意制定的,而是受到全社會醫療服務市場的供求關係影響的。此外,健康習慣和預防方面的問題並不是個人的問題,政府常常沒有盡到責任,或者把醫療衛生工作放在其他工作之後。因此政府管理疏漏造成的責任並不小。

前些年,中國在疾病預防方面的投入是極低的,不用說健康宣教和慢病管理,來一場瘟疫也能把人折騰得夠嗆。典型例子是非典給中國公衛系統造成的巨大衝擊,暴露了當時預防和疾病控制方面的若干嚴重問題。細節已經被挖得夠多了,這裡不用細說。非典之後國家才開始重視CDC這樣的預防機構。之前國家長期重視臨床,輕視預防,在公共衛生方面投入有限,也吸引不到足夠的人才。一個表現就是醫學院里預防醫學的分數從來就趕不上臨床醫學的分數線。從事預防醫學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有政府編製的公務員,待遇當然也常常趕不上臨床醫生。

在社會管理方面,表現為衛生監管的許多管理漏洞。莆田系醫院大行其道(本文討論的情況主要是說正規的公立醫院系統,根本不涉及這類所謂的披著醫療外衣的詐騙機構),騙人的保健品廣告鋪天蓋地,全球最頂級的HPV疫苗卻長期難以進入國門。這類的管理問題,不知是管理者水平有限還是有意為之,但不能不說是一種恥辱。類似地,無痛人流的廣告到處都是,我們的課本卻從來沒法把生理衛生問題講清楚,有的女性懷孕幾個月都不知道自己懷孕,避孕藥具的廣告還受到限制,這些問題給人們平添了許多健康困擾。

類似的,我們雖然勸人們健康飲食,煙酒行業卻是納稅大戶,從來沒有受到足夠的限制,垃圾食品從來沒有被課以重稅。這無異於是製造病人,浪費人們的金錢和生命。如果有人打定主意選擇不健康,我們即便不能剝奪他們的選擇權,也該試著阻攔一下,或者讓他們支付必要的成本,因為健康有外部性,自己生病,別人也得遭殃。

此外,慢性應激和競爭壓力是當代人健康的殺手,這是新時代的職業病,所謂感覺身體被掏空。它們可以造成大批的心腦血管病患者。然而我們的勞動保護,我們的社會氛圍,我們的勞動法卻常常沒有肩負起保護人們的責任。人們依然在沒完沒了地被強制加班,過著惶惶不可終日的生活,肩負巨大的重擔,這無異於是拿生命換錢,真的能給人幸福嗎?更不用說傳統的職業病領域,在血汗工廠和黑磚窯里,外傷和塵肺折磨了許多普通的工人,不過他們絕大部分可能每天忙於為生計而奔波,並沒有機會上知乎。中國的職業病科由於經濟方面的問題,一直發展不好。因為一旦要花錢保護勞工基本權益,可能會造成經營額下降,公司納稅減少,老闆們和地方政府就沒錢了。

鍛煉和飲食的重要性自不必說,但是現實卻又許多問題。我們的體育教育並沒有教給我們運動的意義,並沒有充分揭示體育鍛煉的價值,我們的社會文化還常常主張生命在於靜止,許多人不愛運動。而熱愛運動的人們也常常得不到足夠的正規指導,運動損傷的問題非常常見,許多是本可避免的。飲食方面,我們的飲食習慣是高鹽高糖,尤其是主食吃面菜吃得少的人。這種大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和鹽,同時攝入蔬菜不足的人,整體營養結構都是不合理的。在這種飲食文化中,糖耐量受損的人佔到總人口百分之好幾十,糖尿病患者有一億,就不足為奇了。另一方面,這年頭居然還有許多人信奉節食減肥,甚至把自己搞成神經性厭食、重度營養不良、多器官衰竭,這是社會審美問題製造的患者。這些問題本來都是可以避免的,卻很少有正規可靠的權威機構主動站出來告訴我們去避免。

其他至於心理疾病、空氣污染、性傳播疾病之類的,存在的一部分可以糾正但是還沒糾正的不忍直視的問題,就不展開說了。

這當然也是事出有因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甚至和一些產業的經濟利益發生明顯衝突。在國家政府機關的各個部門裡,衛生部門,和教育部門一樣,都屬於話語權較小的部門。衛計委能讓醫生加班,能決定給不給醫生髮執照,卻要不來醫院建設的經費。這樣的機構在人力財力問題上干預能力有限,自然趕不上財政部或者發改委。一個不夠強力的機構,很難整合各個領域的力量,統籌全局,充分進行預防工作方面的改革。

此外,還有許多不可抗力會增加醫療方面的開支,這是沒辦法的。比如老齡化,即便中國壓根不計劃生育,隨著人群文化程度的提升和城市化的發展,這個問題遲早也是會出現的。人老了就容易生病,而且老年的慢性病治療效果有限,這是自然規律。疾病譜改變了,老人多了,病人多了,醫保經費就不夠了,報銷份額就少了。而且老人的病還常常很難治。比如由於自然規律,老人容易得腫瘤,壽命越高得腫瘤幾率越大。但是惡性腫瘤顯然很難痊癒,許多時候治療只能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治療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早期干預效果尚可,腫瘤晚期治療收效明顯減少。一些人過度醫療,花錢不討好,人財兩空。至於心腦血管病,隨著壽命的增加,即便預防措施得當,發生率本來就會升高,也不完全是可以人為控制的。

還有一些過去不認為是疾病的東西,現在可能發現它們對健康的影響,這樣治療費用會增加。典型例子是口腔醫療過去人們不懂要洗牙,牙醫的常見工作是拔牙。但是現在注意口腔衛生預防疾病的人就多了,相關費用也不少(但是能預防其他口腔疾病,很可能可以省下以後拔牙、種牙或者治療全身疾病的錢)。還有治療規範的改進、治療技術的升級,也會引起治療費用的增加,當然療效也變好了。比如許多骨折的治療,在過去條件有限,是小夾板或者石膏固定,但是很多人可能治療效果不佳,抱憾終生。現在有了各種內固定外固定方法,雖然價格高,但是恢復效果非常好。患者在醫院很可能是被強制消費無法選擇各類治療方案的,所以覺得貴,殊不知若是貪便宜,損害很可能是不可逆的。比如周恩來總理的右臂就是如此,在當時有限的條件下無法得到充分醫治,雖然也癒合了,但是功能出現了永久的損害。

以上是需求增大的可能原因。在供給不足方面,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醫療系統的價格管制。許多醫生的正常勞動報酬被嚴重低估。這會引起嚴重的職業倦怠。一批醫生感覺自己收入和付出不匹配,為了養家糊口,轉行了,或者從公立醫院轉到私營醫院。這樣提供的服務量就少了,服務價格和無形成本就高了。即便存在價格管制,由於醫生不夠用,排隊的隊伍就長了,無形成本還是增加了。典型例子是兒科的危機。

當然,其中一部分情況下,醫療人員也會利用信息不對稱,把自己的實際收入抬到正常市場的水平,甚至報復性漲價。這些手段存在程序不正義或者結果不正義的問題,有些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但有些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對於許多灰色地帶,人們說不清楚,卻早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但是稍有不慎,這種事情就會授人以柄,釀成大禍。這些也會造成醫療服務整體價格的上漲。
眾所周知,公眾常常對收紅包嗤之以鼻。但是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法律法規不健全,很多事情沒有成文的可以落實的規定。如果這時候把醫生合情合理合法收禮的問題進行道德和法律審判,那麼按同樣標準,全中國所有的技術崗管理崗稍微有點權力的崗位都難逃道德和法律審判。醫生收受患者財物有很多種形式,有的合情合理合法(熟人有私交的人在其他社交場合送禮,而且不妨礙其他排隊的患者),有的合情合理不合法(在醫療場所收受財物,患者主要是自願的),有的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妨礙醫療公平、吃卡拿要等等),各地各醫院各人情況不一,很難一概而論。醫療水平越高、診療越規範、患者越多、正當收入越高的醫療機構,眾人所不齒的行賄受賄以權謀私吃卡拿要的問題就越罕見。收紅包不是坐地起價的無本生意,拋開內部的道德約束,醫生吃卡拿要或者亂開藥也是要付出代價的。經濟發達和政治治理水平高的地方,醫生受到更多人的約束,不可能為所欲為,比如醫保管理機構、醫務處、藥劑科、新聞媒體、公眾監督,等等等等。若是真是對某些醫療領域不正之風很不滿,並且自身利益受損的人,大可在現實世界裡憑藉真憑實據投訴試試,不必只在網上含沙射影,污人清白。投訴都沒用的話,再想辦法。我還聽說有的地方當權者為所欲為無所顧忌,當地人自黑除了去洗手間不用送禮,其他找人辦事不論幹什麼都得送禮。這種治理水平低下政治生態很原始的地方,片面要求醫生的醫德也起不到什麼實際效果。況且即便是這種地方,如果不送禮,醫生就損害患者生命安全的話,這也是嚴重違反職業道德和違反法律的,只要有辦法舉報他,他的職業生涯很可能也就到此為止了。患者遇到問題大可先走正規途徑投訴舉報試試。
值得一提的是葯養醫,這可能是一個不合理不道德的行為,但是拋開商業賄賂和回扣之類的行為,藥品加成是國家長期以來明確允許的,每個醫院都可以把院內藥品器械銷售價格增加一部分,留給自己用於各種用途,當然也包括醫生的績效工資。所以醫院裡賣葯總比外面貴。在某些情況下,為了創收,一部分醫生的醫療也會因此變得不規範。還有些情況下,醫生的正當收入無法保證,需要醫生用多開藥的方法提高收入。便宜的葯會退出市場,昂貴的葯可以在市場流通,新的又好又貴的葯會不斷進入市場,這樣舊的藥物被市場淘汰了。
器械也是同理,並不是醫生並不想用便宜器械。很多時候,可能市面上便宜器械就不再流通了(當然一大原因也是新器械更好用),因為醫生要吃飯,廠家和銷售人員也要吃飯。醫療服務定價一旦畸形,就會有一些人會設法讓自己的勞動報酬回到正常,這樣,價格管制就被一些人設法繞開了。
而那些沒有繞開價格管制的人,要麼受窮,靠情懷吃飯,要麼轉行。
在一個不良的行業生態中,一些行不義之事的人會活得更好,這會導致行業生態惡化,加重醫療系統和社會的對立。

7.我國近5-20年的醫院經營模式概述
簡單補充說明我了解的近年來的國內醫院的經營模式,由於這段歷史時期國內醫療系統政策存在許多變動,我個人見識有限,並不是醫院管理和公共衛生專業人士,國內各地差異大,改革試點多,情況複雜,只談一些粗淺的個人的感性印象(也可能是刻板印象)。

國內的大型公立醫院大部分時候受政府的價格管制,醫療服務費用定價大部分是政府規定的(除了一些允許私營自行定價的不太基本的項目,比如整形美容等)。藥品的醫保目錄是政府定的,藥品採購和銷售環節很大一部分責任都在於管理機構和藥廠,經過大量協商和競標,最終會產生一個相對確定的統一價格。
藥廠並不是隨便定價的,如果生命的價值是無限的,那麼藥品就可以隨便開價了,現實顯然不是如此,藥品也是有供求曲線的,藥品之間存在競爭和相互替代,定得太貴藥廠反而虧本。此外,政府採購由於訂單量大,有時候可能會按更低的價格銷售,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壓低葯價。甚至在某些時候,藥廠也是特別重視社會責任感的,有些時候由於社會責任的問題,藥廠會刻意把價錢定低一點,或者在不同經濟水平的國家採用不同的價格。為了長遠利益和社會和諧,為了醫療行業服務全人類的價值追求,多數規範的大型藥廠也是受到多方面的約束的,起碼是有底線的。
在招標採購環節,可能存在一些政府和藥廠之間程序不正義的幕後交易,這是醫藥領域腐敗的一個可能環節。這部分對醫院影響很大,但是並不歸醫院管。公立醫院的藥物使用並不是完全自己說了算,醫院的用藥目錄是受制約的,典型例子是抗生素種類的限制,下級醫院的抗生素種類限制很嚴格。此外,由於經營管理各個環節的問題,有時候醫生想用廉價葯都未必買得到,比如優甲樂時常存在斷貨的問題。
藥品進入醫院之後,同樣需要銷售人員向醫生進行推薦。藥廠也是有競爭的,便宜好用的藥物不一定會輸掉市場競爭,但是不注重推廣的藥物一定會輸掉市場競爭,營銷過程也是醫生們了解藥物挑選藥物的過程,這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是藥品回扣。然而,回扣是非法的,也是可以避免的。藥廠有許多合法合理的宣傳營銷方式,雖然提高了藥品售價,但也是很有必要的。沒有葯代的宣講,醫生們可能會缺少許多了解藥物的機會。藥廠在許多方面比醫生更懂葯,宣講是幫助醫生正確用藥的過程,本質上和印刷說明書的成本頗為相似。
對於正規藥廠,營銷行為是受到嚴格管理的。尤其是藥物巨頭的國際大企業,這些企業市場遍布全球,歷史悠久,經營規模大,經濟體量相當於一個小國家,有著嚴密的組織安排和管理規範,以及較高的公信度。他們即便是宣講和打廣告,也是嚴格按照診療規範去推薦藥物的。每個新葯都可能有自身的特色和賣點,必須有優於舊產品之處,而且是大量研究證實的,經得廣大患者的考驗(所以新葯研發成本不低),並不是誰的營銷做得到位就醫生用誰的葯。這種情況下不容易出現程序不正義的問題。
醫生開藥也並不是肆意妄為的,醫生用藥受到以下機制的限制:診療規範(課本指南)、患者經濟條件、藥劑科的監管、上游的醫保目錄和經濟政策、本院本科室的醫療常規,最後,還有自身的道德感。藥品在銷售流通全環節的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到患者頭上。雖然這部分看上去占葯價比例可能不低,但是如前所述,它們並不是非專業人士看上去認為的那樣不正義和不必要。

藥品管理和藥物經濟學問題是一個目前在中國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國內醫藥不分的方式本身容易滋生腐敗,損害醫生醫療行為的規範性,並不一定是不能改進的。然而,在目前的醫療制度下,沒有藥品和器械,醫院的正常籌資、醫生的正當收入,或者醫療服務正常的市場價格就無法保證。這很多時候是靠醫院的合法的藥品加成實現的,並非是葯企的直接給醫生的回扣。相比醫生的勞動強度和培訓時間,即便是有一些可能名不正言不順的收入,一些醫生們也不一定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因為一個自由定價的醫療市場里,他們的收入可能比他們在這種以葯養醫模式的定價還高。況且,這類灰色收入在其他行業也存在,以至於其他行業的從業者們都並不一定有醫生那麼問心無愧,雙重標準有時候是不合理的。
此外,葯企甚至還贊助了許多醫療領域的研究項目和學術會議,沒有藥廠的支持,就沒有醫學的進步,雖然這個營銷成本是要患者承擔的,這種經營模式也讓一些人感覺彆扭,但並不一定對患者不利。對於這個問題,鍾南山院士曾經說過這樣一些話:
【中國很多三甲醫院的水平都接近國際水平,沒有與國外同行相互交流提高這個重要環節是不可能的,參加這種國際學術交流靠自己不可能有足夠的經費,參會與藥廠資助是分不開的。」】
【「藥廠的資助應看成是他們對社會的回饋,當然他們也要對自己的藥物進行推廣。支持國內學術會議,資助醫師出外學習,從主流上應該看作是正面的,正能量的。前不久,在寧夏召開的學術會議上我說到,感謝藥廠對會議的支持,雖然那個會他們資助的錢並不多。」】
【他們把葯企銷售的鏈條等同於賄賂的鏈條,把醫藥研討會說成是藥品推薦會,這麼報道,無形中把葯價虛高的原因推給廣大的醫務人員,實際上醫務人員怎麼可能去給藥品定價呢,能夠定價的是「發改委」,他們才是關鍵!普通的醫務人員再怎麼樣,怎麼可能定價?簡直是邏輯混亂!」】
【最後,記者問鍾院士還有什麼話要對全國的醫生說,鍾院士旗幟鮮明地說:「告訴全國的醫生,理直氣壯地開好學術會議,我們是來學習的,只要葯企是按照RDPAC的規範來資助學術活動,我們就理直氣壯地接受,這是葯企的社會責任,也是提高醫學學術水平的重要環節。」】
鍾南山:葯企資助學術會議天經地義

這番話從學理上和現實層面都是正確的。在目前條件下,醫療人員應該理直氣壯地接受正規藥廠的資助,參加學術活動,這個行為從程序上和結果正義上都沒有問題。

醫院作為一個自負盈虧的機構,存在增加收入的激勵(毋庸置疑,自負盈虧會損害患者的信任,因為患者總會多個心眼,考慮一下醫生是不是在坑自己錢。這是制度必然會導致的戒備心理)。但是,醫院並不是穩賺不賠的,如果吃官司,也是動用自己醫院和科室的經費賠錢(如果醫院是完全用政府經費運行,那麼醫療糾紛的官司中,司法系統和醫院都靠財政吃飯,形成利益共同體,司法機構可能也會偏向醫院,這樣即便醫院有過錯,患者也比較難討回公道)。醫院下科室財務也獨立,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掙自己花,醫院從中抽走一部分再分配。
然而,醫院也不是個純粹追求經濟利益的企業。公立醫院是事業單位,但也要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醫院和醫生常常不得不倒貼錢給一些患者看病,進行一些人道主義救助。此外,醫保拒付患者診療費時,這部分錢是扣到醫院和醫生頭上的。醫院的收入並不是拿來都發工資的,很多錢要用來交水電費列印紙費、蓋樓買設備做科研開會教學生等等,政府在這些工作中的撥款是不多的。
所謂公立醫院,主要的「公立」的表現,是價格管制和某些特殊的授權經營,比如特別的治療技術,只能在這些醫院使用。對於輔助檢查,那些檢驗檢查的設備的購進,並不是醫院完全自行安排的,需要受政府管制,以防止醫院之間的軍備競賽。然而,費用可能是醫院自行籌集的,這是醫院經營的籌資難題。
有人說,為什麼政府財政不把這些錢全包了呢?政府可能財力不足,或者沒有意願做這種雖然可能有益但不易出政績的工作。由於中國的慣例是,各級醫院很多錢由地方政府籌資,這就和地方的經濟水平關係很大了。貧困地區的政府更沒有興趣也沒有錢給當地醫院投資。政府投資醫院也要花錢並不一定是好事。稅收也是取之於民的,多撥款就要多收稅,或者挪用其他領域的這還可能會造成稅率增加,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減少。都交了稅買了醫保我們還怎麼自由支配自己的收入享受生活?
大部分基層醫院,乃至一些縣醫院或者更高級的醫院,常常成為改革試點,有些醫院嘗試取消了藥品加成。然而,如果他們自負盈虧,在價格管制的情況下(而且下級醫院的規定價格還不如三甲醫院,同工不同酬)就很容易倒閉。所以這些醫院的運作主要靠政府財政撥款。但是撥款可謂是不足,人員待遇不高,高水平的醫生不樂意去這類機構工作。一旦水平下降,人們也不太信任。患者減少,經營狀況變差,導致醫院服務能力降低,更不利於醫院發展。這樣,即使人們選擇這些醫院,也容易因接診能力不足被推薦上級醫院就診。到頭來,人們對這些醫院的服務能力越來越不信任,最後就直奔上級醫院了,造成費用上漲。

這裡需要再次強調的是一個價值觀問題。市場化競爭並不一定損害醫院的所謂公益性。醫院間也是存在差異化競爭的,比如患者中的口碑、服務的價格都是存在競爭的。雖然個別患者不能根據一次的診療經過評價醫院的水平,但是在大批患者長期的就診經歷中,差評積累較多的醫院容易被淘汰。收費低廉、水平高、周轉快的醫院可以贏得更多患者的信賴,經營狀況更好。此外,在這個競爭中,政府可以進行醫院的評比,比如DRGs評比,對醫院的性價比作出判斷,並且向公眾公開,也可以以此調整給各個醫院的政策和資源
有些人對藥品營銷、醫生忙著掙錢的行為嗤之以鼻。但是如果醫藥行業沒有合理的讓人滿意的待遇,投身於這個行業的人自然也會減少,人們的長遠利益同樣得不到維護,健康會受損。有人視市場化、醫院逐利為洪水猛獸,而廉價的醫療,雖然吸引更多人去看病,但是會造成設備的簡陋、醫療人員人員積極性的下降、排隊時間的延長,並不一定改善就診體驗。便宜並不是評價醫療水平唯一的指標。對於醫療行業這種專業化的領域,讓從業者們堂堂正正地獲得恰如其分的報酬和尊重,制定合理的為社會全體成員盡量接受的價格,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合理的價格、成本和秩序,不但要在會計層面的分析上可行,市場運作的角度看合理,還要在情感上讓儘可能多的人接受,凝聚社會共識而不是製造分裂。政府合理的選擇是權衡利弊,正確引導,而不是強行壓低醫療行業從業者的待遇,加重市場的扭曲。如果醫生靠固定工資活著,一些沒有追求的醫生就可能消極怠工,壓低周轉速度,人們即便看病不貴,也會遇到看病難的問題。類似的原則也適用於公務員工資,如果照章辦事的官員只能吃土啃老,那貪污腐敗發生率就必然增加了。

公立醫院經營的收入通常不用給政府機構上稅,醫院員工倒是要交個人所得稅。
也不排除某些地區的地方政府欠債太多,強行把醫院的經營額收走的情況,但這不常見。多數時候是醫院向政府要錢,但政府常常不會給醫院期望的那麼多錢。財政不給撥款,社保醫保機構拒絕付款,都是常見的事。
-------------------------------------------------------------------
政策建議:醫療體制改革還涉及意識形態的爭論,很多基本問題都不清楚。至於利益分配結構的問題更是比較難治,所謂的市場化和政府主導都只是大方向的改革,設計了若干套美好藍圖,但都不足以理清複雜的醫療系統的結構問題,並不是什麼靈丹妙藥。比如說,破除以葯養醫、提高挂號費,這樣的政策可以改進收費制度,理清利益關係,卻很難有效充分降低患者就診的總體醫療費用(藥費都變成挂號費手術費了,總費用差不多),如果醫生的溝通時間不變,患者的就診體驗可能不會明顯改善。
改革措施牽一髮而動全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歷史告訴我們,良好的設想常常不敵殘酷的現實。未來可能情況依然不太樂觀,因為大的制度改革需要強大的權力、財力、智力和執行力支持,要處理的利益關係非常複雜,沒有短平快的辦法。即便人力能改變的因素都得到糾正,老齡化這個大問題依然是很難應付的。沒有社會各界的共識,這個體制的效率很難進一步提高。健康產業是個關乎人類未來的重要行業,應該吸納更多優秀的人才,共商大計。

舉幾個例子:破除以葯養醫,藥廠不高興。開放自由執業,公立醫院領導不高興。讓醫生們免費看病,下鄉扶貧支援落後地區,只要激勵不夠,絕大部分醫生都不樂意。提高挂號費,患者不樂意。建立分級診療,大醫院的患者可能被搶走一部分,醫院上層可能不高興。增加衛生投資,財政部財力有限不高興。提高報銷比例,人社部財務吃緊不高興。政府主導改革,走穴的多點執業的醫生不高興。有錢科室補貼兒科,外科系統不高興,內科系統抓人去支援兒科,內科系統不高興,兒科晚上停診,患者不高興,讓兒科醫生加班,兒科醫生自己不高興。不得罪人把事辦了太難了。

可行的、不太得罪人的容易操作的措施包括面向大眾的健康宣教、教育普及。如果全中國每個人都能比較理解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可能問題就好辦一點了。這可能是我接觸過的當前官方面向大眾的科學文化知識宣教材料里質量最高的一類。
還可以開發新型的金融產品,比如面對醫療的緊急情況小額貸款(病治好慢慢還)。新的保險產品等。
診療技術的進步和管理手段的進步可以節省一些成本,比如醫療管理的信息化和信息互通、規範可靠的互聯網醫療產業等。

對普通人的建議:預防為主,生病及時正確治療。鍛煉身體,保護自己。在健康的情況下多攢錢多掙錢省著點花錢。注意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尊重科學,改進健康觀念,比如了解一下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生病後使用正規療法,找正規醫院,不要相信任何旁門左道邪門歪道。衣食住行要把錢花在刀刃上。了解自己社保方面的基本情況,確保自己有大病保險,有錢的話額外買高級的靠譜的商業保險。設法提高自己在社會的階層地位,自求多福。和親朋好友搞好關係,拓寬信息渠道,發生意外還可以互相借錢。有權力的話要努力進行一些社會改良活動,至少要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周圍的人。


推薦閱讀:

嘉慶抄了和珅之後當時社會反應如何?
如何看待 21 世紀網涉嫌新聞詐騙一事?此事會對中國目前的「財經公關」行業帶來怎樣的改變?
到底是在一個大公司做鳳尾好,還是在一個小公司做雞頭好?
李世民以逼父退位,殺死兄弟的方式得到皇權,是否影響了其歷史地位?
如果趙雲生活在現代,會是哪種人?

TAG:醫藥 | 醫院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