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覺得一部電影還可以可是豆瓣上卻百分之八十的人在罵?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豆瓣上的影評人,除了裝逼犯和水軍以外,客觀來說,涉獵的的確要廣一些,所以對電影要苛刻一些。尤其粉絲類電影,基本上分分鐘被噴成狗。
我是覺得樓上那幾位沒必要把豆瓣罵成這樣,普通的電影消費者可能被電影的某一個閃光點所吸引,比如變形金剛為首的靠特效吃飯的,甚至如小時代這樣的片子,也有剪輯和畫面這樣的閃光點(話說這三部的每一幀都挺精緻,如果當成移動寫真集和唯美mv來說,還是挺合格的),甚至是個帥氣的演技派男主角,可能對這些群體來說,這點已經能滿足他們的胃口了,更別說粉絲電影龐大的受眾了。
豆瓣上很多比較負責的影評人口味更刁,粉絲電影基本上都是被噴死的命(包括通過聚集高人氣英雄的某聯盟),對於一些導演玩花的如特技(邁克爾貝的很多電影),音效,濫煽情(如各類青春電影),或者熱血(如敢死隊),濫主義(如堅不可摧)來彌補劇情硬傷(拖沓,不合理甚至無腦)的行為,而前面提到的種種缺點,往往是很多賣座的商業電影容易犯的通病。
最後,說一點,要是為了黑豆瓣而黑,這個問題就沒有討論的價值了,這裡面討論的是除了跟風,盲從者外的良心影評人。要是撇開電影,直接給人家扣定裝x的帽子,只能說interesting了。
再加一句,像「intouchable」(觸不可及),like crazy這樣的自己喜歡的獨立小眾電影,還真就是被大家諷刺逼格太高的豆瓣帶給我的


有一種逼格叫 i am 1%


1.評判標準不一樣,並不一定是什麼高下優劣之分。只是可能大家看過的電影更多,更能識別什麼是好片什麼是壞片;
2.大眾文青的審美嘛,就那樣,豆瓣也是個小社會,也是有噴子和鍵盤俠的,有時一個人叫喊的越猛並不一定代表沉默的大多數都同意啊,所以除傾聽外,還是要相信自己的口味,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啊。


我認識的一個小夥子告訴我霸王別姬沒有小時代好看。這世界不是所有人都跟你的品味一致。


一步之遙我就覺得很好,結果全世界都在罵


我能說一句我覺得小時代看起來不錯嗎~~~
感覺比什麼分手大師啦,心花路放啦有一個地方啦都好看好多


其實看評論跟評分還是可以參考一下的。
7分以上可以一看,8分以上基本是好片,經典類,小清新,愛情片,動畫片可以減減分,驚悚類恐怖類適當加點分,是你喜歡的類型有你喜歡的演員適當加點分。
刷刷短評十幾條看看大部分都在罵的就不用看了。


「高分信媒體,低分信自己」
遊戲界的名句用到這裡我也覺得蠻合適的。


相對於豆瓣音樂那慘不忍睹的排名,豆瓣電影的評分大部分還是比較客觀的,不信你看看豆瓣音樂排名靠前的專輯分數,你一張一張去耐心聽完,肯定會跟我一樣的心理OS:「這TM都是什麼JB品味」

電影方面,文藝片在豆瓣確實能獲得比較高的分數,比較人家就是文青聚居地嘛,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我看來電影的文藝和音樂作品的文藝不是同一個概念,電影的文藝是主題比較文藝、有深度,這類電影即使分數稍微偏高一點也不會離譜到哪裡去的,而音樂作品則不然,音樂作品的文藝就是歌詞穩一點、矯情一些,可是音樂的本質在我看來是旋律、編曲、演唱,歌詞是排最後的,因為歌詞的文藝就給高分,太本末倒置了。

為什麼一部電影你覺得還可以,但百分之八十都在罵,我覺得可能真是你品味有問題吧,這個幾率大點,畢竟在豆瓣上一部電影能因為腦殘粉的無腦刷分和無腦黑而分數偏高或者偏低的影片非常少,因為有大量死忠腦殘粉的演員或者導演很少很少,你一個手指都能數完。


個人審美不同。我還遇到過99%都說好我卻覺得超爛的片子,非常火的那種。


《就算變成甲殼蟲也進不去卡夫卡的城堡》


1.現在有很多人,都是電影沒出來之前就去刷評分,抱著我就不看,我就嗶嗶的心態評一句【沖著演員,差評】,跟沒看就刷高分的粉絲一樣腦殘。
2.豆瓣文藝青年氣息還是挺嚴重的,沒有思想沒有深度的片子,差評。反正我是覺得只要能講好故事的片子都不算太差,商業狗血愛情片也有它的價值所在。
3.相當一部分7分左右的片子都是評論兩極化的,側重點跟喜好不同結論也不同,最終還是要看自己怎麼想。
4.水軍。
5.題主跟風。
總之,我覺得豆瓣沒有淪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9分一般經典,8分值得一看,7分有亮點,6分有缺點,5分及以下最好別碰。


我最愛看豆瓣評分2~3星的,無腦突突突的大片都是這個分


有人逼格太高,覺得所有東西都要先損上一遍,才能讓自己顯得更高大上一些


看了甄子丹版的《大鬧天宮》之後就有題主這樣的感覺了。
從服裝、特效、情節、孫悟空的扮相形態來講,都是近年來看過新上映不可多得的好片子。
但是豆瓣評分超低,網路口碑也很差。

我有想過可能是這麼幾種原因:
1、國外的月亮圓。單從豆瓣電影來看,國外進口電影,只要不過low,至少都會評個3星送做人情保底。但是國內電影除非精彩程度超過一般電影水準,否則很難得到3星或3星以上評分。於是有可能出現不錯的國產片評分卻比較低。
2、對類型片的喜好不同。類似第1點點,大製作大場面的片子只要能湊合講完個故事,大多數人還是會給個高分,那相對的另外一部分場面不那麼大的電影評分就比較嚴苛了……
3、少數派是存在的。人多少少總會有一些偏好或者對事務的認知是和大眾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書籍電影等比較私人化的事情方面。

只是個偶爾看看電影的普通人,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豆瓣上的大部分影評人對電影的評價只考慮故事新奇與否,他們連什麼叫做劇情都不懂,更別說鏡頭語言,節奏控制等內容了,所以看電影,自己覺得好看就行,想多研究電影就自己購買教材來看,遠離豆瓣這類低水平影評網。


眾口難調


以下是:
蘿蔔
白菜
請問你愛吃啥?
額,俺最喜歡吃生菜,嘿嘿!


建議樓主去看一看一些國產動畫底下的評論,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看那些言論,你就知道了。
時光網還好一些,豆瓣上簡直是沒法看。
建議對比的影片:《魁拔》和《喜羊羊》。
我真的無法忍受一部部國產熱血動漫能讓騷年們上前去跪舔。
我說這話倒不是評價那些動畫怎樣怎樣,而是那些動畫使得騷年們進入一個非常怪異的慣性思維。
我對任何一部熱血動漫沒有任何興趣,《魁拔2》在我看的時候都快睡著了。那些熱血動漫,描述的都是那些騷年們非常嚮往的事情。比如,不上學,想著去拯救世界、想成為一個勇士,等等。
就是這些能讓那些騷年爽一把的片子,他們覺得是好片子。
就好比認為「看了A片之後很爽,所以A片是好東西」,一樣的道理。
但是,這些觀眾評價《喜羊羊》的時候……我不說了。
客觀地講,一部敘述故事的片子,講究的是藝術性。一部打雞血的片子,講究的是如何能讓觀眾有一種代入感。
去看看《魁拔》的評論,多數評論都是「好」「好」「好」;再去看看《喜羊羊》的評論……不忍心寫了,豆瓣上的很多評論都是「閉著眼睛說瞎話」的無腦噴。
他們眼中的國產動畫,非常希望能像日本熱血動畫一樣那樣「爽」。
但我覺得,如果國產動畫全是照搬日本熱血動畫的樣子發展的話,國產動畫就會變成毫無特色的東西。

我相信,如果有一天,這些觀眾不再對熱血動畫有任何興趣,再回過頭去看看那些言論,或許會覺得比較中二吧。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
1、觀眾的心智不成熟,審美級別不夠,是造成對電影評價的差異的重要因素。只懂看爽片,或者某一種類型的片子,不主動去欣賞其他的片子,只會讓自己的認知顯得狹小,造成審美的不足,自然就不懂得如何欣賞。
2、評論者的素質問題。比如跟風黑以及噴子,他們連自己要噴的對象是什麼情況都沒有搞清楚,也沒有合理的反對理由,純屬為了噴而噴。這是一種從眾心理,從而認為自己是在跟隨潮流(或者可以解釋為接受「政治正確」),卻沒有自己的一點思考。

以上。
希望能夠解答樓主的疑問。


——————————————
20150323更新。

看這樣子,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沒看懂我在說什麼,這一部分人真的應該提高一下自己的修養與水平,特別是思考能力。
我只是拿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樓主的這個問題,評論區里居然有人跟我扯「喜羊羊是我眼中的特色」。
瞬間醉了好么。
難道知乎上湧入了一群看熱血動畫外加不思考的騷年,頭腦充滿了熱血?
難道就沒有一個人理解我的觀點?
我真的不信。
關於什麼是「有特色的東西」,我在「國漫的發展阻力除了廣電總局還有什麼?」這個問題的回答里提到過。

所謂有特色的東西,就是指,原創的,符合大眾口味的,具有藝術性的,老少皆宜的,跟國外動畫不一樣的東西。

最後我想說一句話。這句話原先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原話是怎麼說的,我倒是忘了。
「你所希望的真相,往往不是真相;有事實依據的真相,才是真相。」


豆瓣從創立之初就這樣,差點讓我錯過不少好電影,後來我就改上時光網了,能好一點。或者豆瓣上一堆人罵的,我反而去看。


推薦閱讀:

求推薦幾部深刻高層次電影,類似香水,超脫,穆赫蘭道,這個殺手不太冷,洛麗塔之流?
《逐夢演藝圈》會不會是故意拍成爛片的?
時光網和豆瓣的電影資料庫是如何建立的?
電影里經典的晚安有哪些?

TAG:電影 | 豆瓣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