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六小齡童(章金萊)對於西遊記改編的看法?

六小齡童老師主演的86西遊記經典程度無需多言,老師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對西遊記改編作品的痛心,其中包括了評價很高的大話西遊等,如果從章老師的觀點來看什麼悟空傳、大聖歸來、TVB西遊記通通都是不尊重原著的垃圾但個人到覺得這也算是一種解讀,從他微博來看也偶對西遊記的衍生影視劇小說進行口誅筆伐,我能理解他對西遊記的熱愛,和章老師這種老一輩的藝術家的追求,不過說實話,86版西遊記對原著的改編也是很大的,淡化了西遊里很多黑暗面,主要弘揚了不畏艱難的取經精神,個人認為在不是刻意進行醜化惡俗惡搞並且如果能保留西遊原有的部分內核的情況下是可以接受對的,更何況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西遊記本身就可能有多種解讀,個人感覺熱門評論里說的那兩條很在理西遊記何嘗不是一種對佛道文化的改編,甚至戲說。請問各位知友怎麼看。


10.18更新,在最下面。
一句話回答:
請看章老師的《吳承恩與西遊記》。
(刪了一些回答,因為不想靠抨擊別人而獲贊)

其實《西遊記》原著,本就是改編作品。西遊故事的源頭,是玄奘取經。此後直到《西遊記》百回本成書的近千年中,西遊取經的故事被改編過無數次,直到明朝,不知是哪位大神(我就不說是吳承恩)大筆一揮,一部大成之作《西遊記》就橫空出世了,此後數百年間,高居神壇,但凡西遊之故事,一定要先向西邊打個稽首,以表敬意。
在百回本《西遊記》之前,有……(說實話我忘了)……之類的許多版本的故事,而在百回本之後,還有好多續集、補子之類,尤其是到了現在,各種小說、影視層出不窮,怎麼改的都有。
孫悟空該不該有女朋友?孫悟空到底該不該有女朋友? - 岸然子的回答
孫悟空有沒有女朋友我不知道,但老婆他曾經是有的。元雜劇《西遊記》里他就搶了一個金鼎國的公主受用,不知道是母猴子看膩了還是金鼎國公主比其他的母猴子都好看……
但是這個設定在百回本里就沒再用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兩部作品裡的「孫悟空」的形象變了。
我們討論一個人物形象時,是不能脫離故事的。套用木心的一句話就是,

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你看雜劇里的師徒四人,哪個是好鳥?尤其是孫悟空,比豬八戒還色。所以他應該搶公主當壓寨夫人,這才符合這裡的人物性格。
然而到了百回本里,孫悟空是什麼?天生地長,單純無性,猿心馳騁,在蟠桃園把七仙女都定住了都沒幹什麼,怎麼會搶別國的公主呢?
《大話西遊》和86《西遊記》大概就是這樣,雖然都叫做「孫悟空」,但是大話里的不僅僅是「孫悟空」,更多的其實是「至尊寶」,《大話西遊》里大部分的篇幅里,都是至尊寶,而非孫悟空。而最後那個身披黃金戰甲,腳踩七彩祥雲的孫悟空,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齊天大聖,而是至尊寶。這樣的孫悟空,談一場戀愛又有什麼問題呢?
當年張紀中拍《西遊記》,說要把唐僧塑造成一個「硬漢」,然後全國人民坐不住了,開始編段子,以表達對這一改動的擔憂和嘲諷。
雖然最後電視劇拍的的確槽點無數,但是聶遠的唐僧,也沒有被改成網友段子里那麼「硬」。如果單說一句唐僧被改成「硬漢」,那麼你肯定無法想像該怎麼個「硬」法。於是就會有「悟空你回來,看為師滅了那隻妖精」這種段子。但是二張版里的唐僧,的確硬氣了很多。想想也是,不硬一點,怎麼能走過十萬八千里路?誰規定唐僧就得是個軟蛋?或者是個嘮叨鬼?

所以說,評價一株水草好不好看,要先把它放進水裡,然後再看。

(更新)其實章老師的這種觀點並不奇怪,他的年齡、經歷,都不可能是支持給孫悟空配女友的。如果我問我爸,他可能也會說:「給孫悟空配女朋友?胡編亂造!」其實呢,至尊寶有女朋友這沒問題,卡卡羅特娶老婆也沒問題,因為他們的主要形象都不是我們熟知的那個大鬧天宮的毛臉猴子。還是那句話,要看整體故事。
雜劇的西遊故事,很黃很暴力。所以孫悟空有老婆,還是搶來的。一路上也沒少暴露色相。
百回本很正派,以文載道,成了一部「悟」書。孫悟空更是比唐僧還童的童……猴子,女妖精都摸他「躁根」了,他還是定力十足。這裡的孫悟空,怎麼可能有女友?
到了動畫片《大鬧天宮》的時候,由於……的需要,孫悟空已經被塑造成一個反帝反封建的自由鬥士,其犯下的種種惡行(就原著而言)被徹底洗白,甚至於連那座極具象徵主義的大山也不要了,孫悟空帶領著花果山的一眾無產階級戰士,打敗了封建帝國軍隊,建立了共產主義社會。然後你問我,這樣的孫悟空有沒有女朋友?
86版電視劇可以說說繼承了這一精神,但是卻又不得不做了一點妥協。因為如果如來不出場的話,後面取經的故事就沒辦法拍了。但是,單憑玉帝鑽桌子那一幕,就足以看出這版的中心思想。而章老師作為主演,成長在那個時代,生活在那個時代,你說他贊不贊成孫悟空有女朋友?
之後就是《大話西遊》了吧,香港人那時候走在我們前面,是他們把愛情帶進了《西遊記》里,從此以後,不僅孫悟空有了愛情,豬八戒也有,唐僧也有,一干大小神佛妖怪都有了愛情。
這時候你再拍一部電影,寫本小說,還扯反帝反封建那一套,誰理你?肯定撲街啊。因為男的都想做孫悟空,然後抱得美人歸。妹子都恨男票不如孫悟空,一心只想生猴子。當然,這都是章老師的那部戲,給年輕人從小到大洗腦的結果。但是孩子總會長大,新千年總不能還走老路。新世紀不再流行包辦婚姻了,所以年輕人渴望愛情,所以這時候的孫悟空就有了女朋友。
而到了一零年代,或許是看膩了愛情,或許也是人都喜歡刺激的東西,這時候火起來的,就是各種陰謀論。女朋友什麼的畢竟是杜撰的,你YY一個他YY一個,玩多了也沒意思。但是陰謀論就因吹斯汀了,觀點新奇爆炸,而且看完之後還能跟人吹牛逼。
「西遊記你知道吧?你知道孫悟空的師父到底是誰嗎?你知道紅孩兒到底是誰的兒子嗎?」
越是那些喜歡裝逼,喜歡語出驚人,沒有真才實學卻又不肯了解真相的人,就越喜歡這種論點。而這種人實在太多了,我從高中看到現在,一點消停的跡象都沒有。
這時候你再問:「孫悟空到底有沒有女朋友?」
那些人八成會回你:「孫悟空我不知道,但是太上老君啊,你知不知道他有一個私生子?」


章老師的孫悟空非常經典,在影視版本里對戲曲風格悟空的塑造是無人可超越的,個人也很喜歡他的悟空。但他在認知上似乎出了點小問題,就是和很多人一樣認為自己理解的孫悟空才是唯一的、正統的,也不尊重他人的理解。犯這毛病的人太多了,可章老師特殊,不知是不是受別有用心的人影響,他很巧妙地藏在老藝術家的外衣下,利用曾演過悟空的身份引導心智不成熟的粉絲去替他戰鬥,而很多人也在有意無意地製造一個全世界都喜歡86孫悟空的假象,促使章老師認為自己的做法無誤且討喜。要說不承認他人的孫悟空可以勉強解釋為太過熱愛導致佔有慾爆棚,那雙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一邊挑釁,一邊叫慘;一邊斥責別人瞎改,一邊縱容自己瞎改。真心喜愛的東西,怎麼捨得親自用自己認為是「傷害」、是「扭曲」的那種方式去對待?章老師給我的感覺很像龜兔賽跑里的兔子,起點高,跑得快,也認真,可瞧不上其他賽跑者,十分自滿地陶醉在路上。除了惋惜,再說不出什麼來。好像對他而言,孫悟空是怎樣的並不重要,承認他才是唯一的孫悟空才重要。「孫悟空」,似乎只不過是滿足他虛榮心的工具。可章老師不是不愛這個角色啊,可以看出他非常為之驕傲,但同時也在因無法徹底擁有「孫悟空」、無法對「孫悟空」進行控制而惶恐,更因惶恐生出了許多雜亂的心思,因此常常前言不搭後語。我覺得他畢竟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對現代文化有些不接受還是可以理解的。但那種起鬨的人更可怕,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就拿春晚的事情來說,那麼多人都跟風為他說話,他肯定會覺得「啊原來這麼多人支持我我更要堅持這麼做了,你看我把反對意見掛出來這麼多人替我說他」,但刷屏的、罵仗的人里有多少是打心眼喜歡他、為他想的?熱度過了,各干各的去,留下他自己一條道走到黑。要是看著《西遊記》被改編就痛心,那為了文化發展,老先生還請忍痛吧。但為了身體健康,還是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比較好。


其實現在對《西遊記》熱愛的人群已經有明顯的分派,每一群人都很難說誰代表了對這部著作的正確看法,畢竟現在連吳承恩是否《西遊記》作者就攪渾不清,為什麼人們輕易就認為自己對《西遊記》的看法就是對的呢?

目前西遊粉絲的分類有幾種:神話文學黨、原著黨、86版電視黨、泛西遊黨

先說泛西遊黨就是純粹喜歡這個題材,對西遊記的基礎認識多是86版電視但不限於此,還有《大話西遊》、TVB版乃甚至《七龍珠》、《大聖歸來》,認為西遊題材是一種流行娛樂文化,對各種再生創作接受度高,但深究度少,這種群是《大聖歸來》自來水主力軍,同時也是吳閑雲受眾群重災區。曾經有位朋友當面跟我說紅孩兒是太上老君兒子,我當面就怒叱住口,休要胡說八道。目前有很多西遊題材的創作但大多全憑腦洞發揮,對中國文學神話甚至是西遊記原著沒有基礎認識。除了借用角色,對中國神話背景認識貧乏,我接觸到的一些編劇連四大天王源自佛教也不知道,天蓬原是星辰也不知道,最典型就是把《封神演義》和《西遊記》設定混攪亂套,動不動就用鴻均老祖來黑《西遊記》的如來佛祖。當然,像《大話西遊》這樣也能創作出好作品,可看得到當時的創作是用心情去自我發揮,再看看現在的《大話西遊3》,就是現在過度解讀後生產出的怪胎,一旦染上現在那種陰謀論和宿命論風氣,彷彿就只是幹了一碗又一碗的雞湯。
不過我認可南極仙翁和聖誕老人可能是同一人物的說法。

86版電視黨其實就是現在的懷舊黨,前兩天有一條回憶《春光燦爛豬八戒》的微博引起廣泛關注,回憶往往是美好的,但又往往是保守而不思進取的。我仔細回憶當年長輩看《春光燦爛豬八戒》的態度,他們對這部電視劇是嗤之以鼻的,認為這個豬八戒是在毀經典。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長輩看94版《射鵰英雄傳》,長輩對94版不符合83版一直在吐槽,實際上83版才是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一作。本季《南方公園》就黑了這種回憶黨,美國的回憶當對80、90年代的流行文化是無盡的懷念,但是對現代流行文化就很排斥,認為新改編新創造就是不好。比如張紀中版《西遊記》其實有很多地方比86版更符合原著,結果遭到86版亂噴一通,當然張紀中版在創新和遵循原著中顧此失彼,造成兩面不討好,但絕不是完全不能跟86版相比,就這樣成為某些人眼中一文不值的東西。六小齡童就是86版西遊粉的領袖,86版《西遊記》影響力太大,大到很多人認為這才是原著,即便在看過電視劇後再讀原著,他們也脫離不了這部電視劇留下的刻板印象。還是說起我認識那些編劇,他們寫劇本時考慮的都是86版受眾群體,就是想著如何塑造一個像六小齡童而又有突破性的孫悟空。我大多數吐槽都是為什麼他們就不能好好塑造一下九靈元聖、金角、銀角、蠍子精、小鑽風、南山大王、黃風怪、熊羆怪這些有趣的角色呢?

原著黨,無論什麼系列作品,原著黨往往優越感最高,這種原教主義跟基督教、伊斯蘭教很像,唯有追尋本源才是真理。可原著黨往往忽略掉明代小說《西遊記》也源頭來自戲劇,現今還有元代雜劇《西遊記》、《二郎神鎖齊天大聖》這類劇本流傳,而齊天大聖與通天大聖合葬墓的時間可考證最晚是宋朝,就是說《西遊記》成書前就已有雛形和版本,現在盛行的這本西遊記也算不得什麼原教,更像是新教。不管,不管,我們不管,我們就是要抱著「吳承恩」的原著進行研究,這是中國代表文學四大名著之一,你憑什麼貶低它?我們要在裡面研究佛法,我們要研究中國神話,你個沒文化的,你懂中國神話嗎?也許有些原著黨應該了解了解佛教普遍對《西遊記》都是什麼態度,中國明代以前的神話脈絡又是怎麼樣?《西遊記》是一部經典的神話文學著作,但絕不代表中國神話........

神話文學黨,毫無疑問的最強者,這類《西遊記》的讀者,看過大量神話影視劇,能夠比較出各版本不同差異,不會為黑而黑。他們把《西遊記》、《封神演義》、《聊齋》、《山海經》讀的爛熟都算基本功了。還有什麼《搜神記》、《鏡花緣》、《廣異記》、《柳毅傳》、《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八仙得道傳》甚至是《史記》和《竹書紀年》的五帝紀都翻個遍。他們大多數對中國神話文學有深入認識,也不排斥現代流行文化。有些影視劇明顯就是拍給泛西遊迷看,神話文學黨不會抱著某部原著就對這些作品指指點點,要挑毛病也不會用自己刻板印象去挑,肯定是根據中國文學神話背景有理有據的指出什麼地方不對。不客氣的說大國師王威對中國神話的了解程度已經高於很多人,如果他不是想混入歷史領域,他的補腦就是大量神話文學題材。

真要說起神話文學的本源就是人類自己的幻想,神仙本來就沒有翅膀,都是人編的,故事只有好看與不好看之分。

有一位半仙說得好,不是熟悉了某一套理論就無往不利啦,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對神話故事的知識水平,《大荒西經》記載的國家,那個我沒去過?偷吃蟠桃的東方朔,比你們不知道高到那裡去,嗯,我和他談論不死之葯。

註:按漢代尺寸,東方朔身高兩米,且以談笑風生著名。《漢書·東方朔傳》:久之,朔紿騶朱儒,曰:「上以若曹無益於縣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臨眾處官不能治民,從軍擊虜不任兵事,無益於國用,徒索衣食,今欲盡殺若曹。」朱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過,叩頭請罪。」居有頃,聞上過,朱儒皆號泣頓首。上問:「何為?」對曰:「東方朔言上欲盡誅臣等。」上知朔多端,召問朔:「何恐朱儒為?」對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儒長三尺余,奉一囊粟,錢二百四十。臣朔長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錢二百四十。朱儒飽欲死,臣朔飢欲死。臣言可用,幸異其禮;不可用,罷之,無令但索長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詔金馬門,稍得親近。


西遊記什麼時候由孫悟空的扮演者代表了?而且真要代表,堺正章先生都不說話,章先生就算了


這麼說,要是有一本以解放戰爭為題材的小說,把毛或者朱寫成膽小懦弱、手無縛雞之力的酸文人,全靠了幾個學過法術的徒弟保護,才打贏了蔣介石。你覺得這算不算對毛和朱的惡搞?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西遊記》對玄奘的惡搞跟這個沒什麼區別。
要是哪一天佛教界發聲明說「要求吳承恩向玄奘法師道歉」或者「要求章金萊向玄奘法師及全國的佛教信徒道歉」,我也雙手支持。


為什麼網友認為六小齡童的86版西遊記是最好,且沒有之一?
對於那些胡說亂編《西遊記》的,我用魯迅先生的話說,「一個都不寬恕!」赤膊上陣跟他們干!有人說,「孫悟空又不姓章,你管得著嗎?」這是什麼話?我還就管定了!
------------------------------------------------------分割線------------------------------------------------------
原答案

貼吧上此類言論實在太多了。
看的時間長了已經吐槽無力~~~~~~~~~


以孫悟空為例,這個人物身上有著很多的側面。

章老師習慣的角度是央視86版《西遊記》所推出的孫悟空,那是孫悟空的佛性。他塑造的人物,直接稱為斗戰勝佛更合適。這個孫悟空是偉光正的,偶爾做點小惡也是無傷大雅的。大鬧天宮展示的是「斗」,降妖除魔是「戰」,成功取經是「勝」,榮封金身是「佛」。

章老師展示的是斗戰勝佛,但是他太偏執於這個側面了。

孫悟空有人性。他有喜怒哀樂,他有憂愁煩惱。如果有機會,他也會有情愛。《大話西遊》是孫悟空的人性。

孫悟空有妖性。能成為統帥大批妖怪的齊天大聖,必定有著和妖共通的地方,他該有他的狡詐殘忍。《西遊降魔篇》是孫悟空的妖性。

孫悟空有成長。這個成長不是如來決定讓你來取經,你就得念個詩什麼的(實際上孫悟空一路上給唐僧沒少念詩)。而是他在歷險途中情感的變化。《大聖歸來》雖然衍生的元素多了一些,但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體現孫悟空人物弧光的最佳教科書。

孫悟空有犧牲精神,那是斗戰勝佛的最高奧義。可惜《西遊記》的取經隊伍是欽定的,並不能給孫悟空這個犧牲的機會。沒關係,《西遊記後傳》給了這個機會。我們見到了佛性的升華。

孫悟空是個擁有多個側面的人物,只抱住一面忽視了其他面,未免失於偏頗了。


要說章金萊是單純出於藝術追求而反對後續對西遊記改編,完全不出於名利考慮的話,你們誰信?
大聖歸來非常符合章金萊對西遊記的標準吧?你聽他說過這部片子一句好話么?

只要不是他演的,在他眼裡統統不會是好的西遊記改編作品。
《吳承恩與西遊記》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說實話那片子,就算是西遊記的部分,也很辣眼睛


當我知道這件事,還是從《讀者》言論板塊看到的。
「我不希望下一次再有小朋友問我,孫悟空到底交了幾個妖精女朋友」
我嘗試著解讀這句話的含義,首先可以確定矛頭直指《大話西遊》,而且語氣充滿了強烈權威,很像原著作者的口吻。
且不說措辭好壞,章老師這種觀念本身就非常偏激和守舊。
孫悟空在他的認知形象里就只能在固定的範圍里活動,改編;不能擅自僭越他規劃的標準。
具體標準是什麼,他已經講的很清楚,大致為:不能談戀愛或者不能和妖精談戀愛,要剛正不阿,直率勇敢。
就在我以為他僅代表孫悟空取消了放學去網吧排位的計劃之時,他卻用行動證明我錯了,八戒由於成績下降也要好好學習,唐僧因為打架鬥毆被罰閉門思過。
豬八戒會生孩子,而唐僧比孫悟空武功還要高,章老師說出這樣的話無外乎兩點因素:
一、過分重視老版西遊記的成功,過分強調孫悟空的形象。
二、沒有認真觀看《大話西遊》。
再有小朋友問我,孫悟空到底交了幾個女朋友這句話便是鐵證,嚴格意義上《大話西遊》里和孫悟空發生感情的異性只有白晶晶是妖怪,鐵扇公主可是實實在在的仙班出身,暗中搞點婚外情對抗牛魔王明目張胆的包養二奶又何罪之有,紫霞仙子更不用說,這部戲要帶點現代思維才能完全明白,遙想五百年前,孫悟空還是只大鬧天宮的妖猴呢。
單身五百年的寂寞又誰人了解,哪怕用猴子的身份看孫悟空也於心不忍,成佛之前,戀愛合理。
孫悟空語言粗俗,舉止狂暴卻是真性情,有缺陷才算是完美,他同樣也不可避免。
英國改編的《神探夏洛克》享譽全球,但夏洛克是個癮君子該怎麼評判,為了案情玩弄女人的感情又是否罪不容誅。
話說章老師這麼關心悟空,難道沒考慮過八戒委身蜘蛛精的感受嗎?

豬八戒會生孩子,在我看來創意滿滿的改編卻讓章老師給定了大罪,為什麼會如此,因為他在偏見中忘記了《西遊記》原著情節,忘記了女兒國拍攝的豬八戒懷孕的場面,《大話西遊》只是在此基礎上用怪誕詼諧的方式延伸了結果而已,不存在篡改的行為。
章老師之所以會有「唐僧武功勝悟空」的錯覺很可能是把至尊寶認成了悟空,唐僧身為一塊移動不老肉,身手矯健靈活一些便於逃命難道也欠妥?,弱如黛玉,笨拙不堪才是原汁原味唐僧?,善於偽裝,也理應是正常人的反應,把希望全寄託給徒弟顯然不夠充足的信任,通篇兩部,唐僧從來沒有技震全場憑藉一己之力脫逃的體現,該被抓還是被抓,面對小小的黑山老妖還是得裝睡。
這部戲的主要觀眾也並非小朋友,是章老師不假思索扣上的罪名,何況《西遊記》這部經典只為兒童開放豈不是顯得太狹隘,合理的顛覆也是一種創新,像日本《七龍珠》不就是成功的典範。
固步自封的結果只能是眼睜睜看著別國用你的文化創新,而你只能守著過去的輝煌自勉。


童年的猴子


誠如樓主所言,86版西遊記對原著改編相當之大,已改編成符合當時時政要求的童話。當前改編的西遊記基本上也沒有尊重原著反對壓迫、諷刺權力的主旨,或者神魔鬼怪混戰,或者無厘頭式搞笑,格調完全達不到指環王那樣的高度


86版西遊記,本身也是一部改變西遊原著的作品。雖然在記憶里是不可磨滅的,但是完全沒有表現出原著的偉大。或許在那個年代,只能戲劇化去表達。

如果認認真真讀過原著的話,你會覺得86電視劇版真的一般,真希望不要改編的那麼戲劇化,娛樂化,有些地方甚至妖魔化了。

如果西遊記電視劇可以重拍,請記得尊重原著一些。


六小齡童章老師看待其他競爭者(影,視,劇,小說),就像當年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看待剛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孫猴子,怎麼也看不順眼。竟然無法招安,那就派遣十萬天兵天將前去擒拿!

以前:

現在:


你都已經表達了觀點,那還提問幹啥呢?其實你不是來提問的,你是來尋找認同感的。所以,對於你的看法我只需要說:嗯,你說的很有道理~


其實從猴年春晚這個事我就感覺他心機挺深的,不喜勿噴。


六小齡童演過孫悟空,但是他不一定看過吳承恩的西遊記,他演的是劇本里的孫悟空,而不是吳承恩書裡面的孫悟空。然而,他演的孫悟空太家喻戶曉。
蘇軾一篇文章寫得好: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文中人物,也是如此,行文人物,也是如此,不是嗎……


要是演過誰就拿自己當做誰在人間的化身,那唐國強老師怎麼辦?當然,比較實惠的是張嘉譯老師,就怕有人不願意。


章老師在戲內是孫悟空,在戲外卻是玉皇大帝。


看他動不動出來blahblah就煩,孫悟空是孫悟空,章金萊是章金萊,拜託不要入戲太深


最近看網路小說,很輕鬆,脈絡把握的很清晰。剛好買了本《李鴻章傳》,沒事也翻著看,很不輕鬆,甚至,有些艱難,閱讀速度很慢。

為什麼?因為水平不一樣,你沒到那個層次,你就不能去欣賞那個東西。你說惡搞不算真正的西遊記,那你是什麼視角呢?為什麼你有決定作品正或者不正的權利呢?

當初劉鎮偉說,大夥歇一歇,大話西遊被你們過度解讀啦!
有個人評論的好啊,說一個作品,當他產生了,它的解釋權就在受眾身上,我說它是什麼,關你劉鎮偉啥事?

所以,惡搞,那也是人家對作品自己的理解,自己對作品的詮釋,想當年那部《唐伯虎點秋香》不是也被痛罵,今天我們再來看這部作品,又有什麼感想?

那麼,這些認為作品不該惡搞的人,我們是不是應該痛罵?
答案是,不該!

前兩天看見這句話:「程氏又評袁督師之為人曰,舉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漢也。」
當時我是笑的哈哈哈哈哈哈,旁邊人都嚇到,這娃讀書傻了吧! 其實我就是沒事看看日本片,對「痴漢」這個詞,額,有點誤解……………

這就是不同人看待同個東西時候不同的看法!

為什麼我支持有底線的惡搞。這說來就話長了,小時候天天就是補課看教科書,只有我讀名著的時候才能休息,那時候,捧著一本兒童版的西遊記是看的不亦樂乎。電視版的西遊記,給我的也是這種感覺,都是大團圓結局,一句樂樂呵呵。

這不好嗎,這很好,你要讓一個人對一個東西感興趣,你首先要讓他知道這個世界有這個東西。

支持惡搞,一是尊重個人創作,二是有利於普及大眾。

所以啊,尊重別人,也放過自己。你看我恨那些青春片恨的牙痒痒,可是人家送票還送爆米花,我就無恥的把爆米花帶出影院,把票丟進垃圾桶。

該抵制的你抵制,該反對的你反對,可是,請記住,生氣傷身!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國產首部3D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
六小齡童本人為什麼沒有孫悟空好看呢?
為什麼猴年大家都會很自然地想到大聖,豬年怎麼不會想到二師兄呢?
六小齡童老師的猴戲能否稱為業界內的泰山北斗?

TAG:小說 | 文學 | 西遊記書籍 | 如何看待評價X | 六小齡童章金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