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術館在城市職能中的定位是什麼?


作為城市文化中心職能的空間載體,聚集城市周邊美術文化、吸引城市周邊美術愛好者。


美術館,首先是作為一種城市文化生產和形成機制之下的公共文化設施,這一點是作為物理空間存在的。

公共文化設施不僅是作品的容器,在當代文化和藝術的發展中,它更需要在一種新的、最廣泛聯繫的框架內重新思考它的作用和目標,那就是:公共文化設施不僅應當作為文化多元性的保護者為公眾服務,而且應當作為增強文化理解和交流、融合的工具,同時還應當在新文化構建中起到催化作用。從它原本的屬性出發,公共文化設施成為城市文化的生產機制。而這要求我們把握一個原則,即在詮釋舊的文化的同時詮釋新的文化,以寬容的觀點使人們獲得信息,尊重自身文化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時,對其他的文化保持好奇的心態和尊重的態度,在推動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中,主動進行城市文化構建。同時,如要真正實現公共文化設施「作為城市文化生產的機制」的願景,還必須從原本已經包含的屬性和功能中跳脫出來,不斷實現新的探索和追求。


其次,美術館作為城市的公共文化設施,它以精神影像和美學熏陶的方式介入市民的生活。

比如,英國政府的《創意經濟計劃》(the
Creative Economy Programmer)顯示,在12歲以前開藝術課與成年後參與到公共文化設施有很強的相關性。讓市民儘可能早地接受文化和藝術熏陶,有助於公共文化消費作為生活方式的文化傳承更好地展開和加強。

再次,美術館是作為國家文化戰略發展要素的公共文化設施存在的,這是美術館作為國家價值而存在的。

國家的形象與身份,不僅關乎國家在國際政治、文化和藝術交往中的地位,關乎經濟、文化、旅遊的集群效應,同時關乎國民對於國家的信心、自豪感與建設熱情。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作為國家、民族和地區文化積澱的載體和標誌,負擔著保存、傳承、弘揚、傳播文化知識與文化精神的重任。它通過發揮其基本功能,將人類文化成果全方位、多層次、多視角地呈現給大眾,增長了民識,啟迪了民智,激發了民意,增進了文化認同感與凝聚力,在國家的文化建設和價值推廣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最後,美術館是一種公共文化與城市品牌競爭。當今國家間的競爭,主要表現在城市之間的競爭,而城市競爭的中心是城市品牌的競爭,而城市品牌的核心問題,則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和藝術。公共文化之於城市文化的價值和在發展城市文化中的戰略作用,以及關於公共文化設施在城市品牌競爭中的意義在哪裡?我們有理由認為,一個與城市和當代文化生態形成良好互動的美術館——不局限在傳統功能與工作體制的公共文化設施,將可以形成城市品牌競爭的核心價值、吸引力、創造力、轉化力、融合力、革新力。

核心價值:公共文化設施是城市的標誌和城市品牌的核心價值。在城市中,公共文化設施可以通過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地標性的建築、通過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作為標記、通過頻繁高質量的文化活動組織等等,並且持續發揮城市品牌核心價值傳達的功能。20世紀的最後10年,是一個文化設施繁榮發展的時期,各種美術館、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劇院、公眾集會場所、節日慶典公園等城市文化設施的興建在世界範圍內出現了一個建設高潮,成為政府和企業投資大規模興建城市夢想的一個旗艦項目。

創造力:公共文化的藝術研究推廣平台作為核心的文化動能是創造力的孵化器,能協助發展城市的文化,並在這個過程中賦予政治以力量,商業以靈感,人民以創意……它為各行各業的人們不斷提供新的思想。它的「乘數效應」或「第二輪效應」很難估量,但毫無疑問,由於它的創造力,它是區域經濟價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塑造一個區域,發現、創造並豐富城市的品牌。而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地區,將為地區的發展帶來財富和更大的穩定性。

轉化力:公共文化在對自身體制的突破式發展中,還具備直接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的能力。這種轉化有望形成文化企業品牌,並與城市品牌互動。我們都知道,文化產業以及創意產業的動力,同時都來自於藝術家的創造力。問題是,如何優化我們的資源配置從而讓藝術家發揮最大的創造力,並把這些創造力,真正轉換成為一些比較有意義的表現形式,讓觀眾能夠理解。對於創造力而言,無論是以商品的形式,還是以其他形式推廣,只有被最廣泛地理解、接受、使用並進而形成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才具有現實的意義。

融合力:創意大師理查德·佛羅里達關於創意城市最重要的觀點,是認為地區經濟的增長是建立在創意3T基礎上,即技術、人才和寬容度(Technology, Talent and Tolerance)。他通過城市提供的多樣性的評價來確立城市的創意等級,從而來判斷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競爭中最核心的品牌價值。作為美術館的公共文化設施,可以形成一個特殊的人際網路和關係紐帶,它可以是一個具有高度質量與舒適便利性社交的場所,也可以是人際溝通的實體發展與空間營造,以及一個既非住家也非工作場所,是將人們融合、歡聚、碰撞的「多維空間」。

更新力:一個好的產品品牌是一個不斷生長的品牌,其意義、故事、價值被不斷延展和加深加寬。城市是一個相對一般產品而言更為複雜的系統,不僅促使她形成的「流」是相互影響且經常變化,她本身也是動態的而非靜止的。城市要能快速應對瞬息萬變的來自外在與內在的發展和需求,才能適應城市相互間的競爭。不斷發展中的公共文化,有著與城市一樣的處境,在不斷變化、進步,以及吸收不同獨特的事物的過程中相互融合。它是利用文化的形式與力量從城市的功能作用著手,將使城市一次又一次的更新與再生。

吸引力:城市需要將自身變得更加有吸引力,需要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需要吸引政界、投資界、企業界、房產開發界等各界精英以及創意精英投身城市建設,也需要吸引遊客、顧客支持城市的觀光業與商業。藉由此吸引力帶來的結果,可以轉化成一座城市能夠具備的無與倫比的競爭力。我們每去一座城市,並不是為了去看那座城市本身,而是在那座城市的各個角落裡有吸引我們的東西,形成我們對它在內心深處的一種嚮往與激情。


此文是節選了張子康先生未出的新書書稿。


很多地方已經有「泡美術館」這樣的風氣,培養藝術家發現藝術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公共教育,應該是像圖書館那樣的。


我希望那裡是一個可以分享藝術觀點的地方。而不是陳設東西的大盒子。


養活和培養藝術家的地方


藝術家必須在不同檔次的美術館辦展,他的價格才會被市場認可。比如一個地級市的某NO1或NO2的藝術家,他都會爭取到中國美術館辦個展。這樣他回來價位就可以喊高一倍以上。
至於藝術層面的東西,我真心覺得不多。這年頭RMB才是硬道理。


推薦閱讀:

建築師面對任務書設計的時候一般的思考過程是怎樣的?
清晰梳理西方建築文化在美學風格上從古典到現代及後現代的變遷的書籍、學者、紀錄片、講座或論文有哪些推薦?
建築設計工作室和事務所有哪些區別?
建築設計,老師不讓做造型,不讓做網架,不重功能,只重規範,這是好老師嗎?
外國是如何做到遺迹保護和地方經濟發展的平衡的?

TAG:生活 | 城市 | 城市規劃 | 建築設計 | 美術館 | 城市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