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环境安定,适合生活,是什么让你离开?

在东京工作生活求学,便利,安全,稳定,回国方便,工资也不低,买房比一线容易很多,现在拿永驻条件也放低了,受到的种族歧视比起欧美是非常小的。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选择离开呢?


每天联系的重要朋友在日本,早稻田毕业,名古屋工作。经常和她探讨回不回国的问题,所以对这个话题也算是有点研究,奉上知乎首答

我的观念是没有完美的选择,只能说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优劣都有。一开始她是坚定留日并且拿永住的,后来了解和体会地越来越多以后不断动摇,前两天聊天时已经几乎确定回国,只不过是先工作几年的问题。翻了翻聊天记录总结了下面几个点

不回国的原因:

1、日本人素质高

这个没得说,估计大家每天在微博上看到的各种国内奇葩社会负面新闻都习以为常,感觉社会整体有很多病态。生活琐事就更不用说了,哪怕去旅游回来都有一堆案例分享和朋友圈的一堆软文;

2、环境好

空气质量好,街道干净;

3、稳定

贫富差距小,各个行业待遇差别不像国内那么悬殊;

4、房价

东京房价也不低,但是没那么“逆天”

5、有规则有纪律

对比国内的“找关系”、“看人情”。其实日本也有,但国内更为普遍一些。近些年互联网让这方面透明了些,猫腻还是有

回国的原因:

1、一个字,吃

火锅!川菜!冒菜!烧烤!串串香!麻辣烫!麻辣小龙虾!甚至是路边小摊的杂粮煎饼!(某人每天都被我放毒刺激到不行,随便点个外卖拍照发过去都可以达到核武器的杀伤力……);

#当然,如果你能吃得下日料并且觉得还不错,忽略第一条#

2、前景

正如上面知友说的,太过稳定。相信对于任何一个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来说,比前几年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不断积累的能力。而在日本,现在基本可以大概知道自己10年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拿着多高的薪资,公司论资排辈,努力不是最重要的,资历才是。近几年由于中国的崛起很多日本产业除了汽车以外都受到来自中国强有力的挤压和竞争,安倍经济学的不断刺激下经济依然没有什么起色。以往是“失去的10年”、“失去的20年”、以后还会有失去的30年、40年。引用一个日本52岁教授朋友的话:每年来上海都不一样,东京30年前就是现在这个样

3、新兴产业落后,有吃工业时代老本的嫌疑,生活远不如国内方便

出门不带现金,有急事打个滴滴,天冷叫个外卖,周末骑个小黄车,手机没电到处都是共享充电宝服务点,想买衣服拿出手机下单隔日到,试了不合身上门取件秒退款,不想买菜直接下单1小时送到家,聚餐前团个券,看电影特价选座…………在日本,可能在梦里才有吧。跟这些比起来,银行、医院神一样的下班时间,慢慢适应吧……

4、收入其实不那么高

这个可能让很多人不认同。日本一毕业就23万日元你告诉我不高?当然,如果你认为很高的话除非你可以做到在日本赚钱在中国消费,那么一毕业就拿到折合1.35万人民币的工资确实很高。如果做不到?那就别去管市场汇率了,老老实实乘以购买力平价汇率吧&<貌似是1:29&>,常住日本的可以算算,在国内沿海一二线城市的消费乘以30大概就是日元的价格了。西瓜、打车会更高,化妆品、买车会更低,其他大部分生活开支是符合这个规律的。所以自己拿计算器按一按真的没很多人想的那么高(甚至说有点低的)。还有个是,国内应届生廉价,但是随着能力的提高和跳槽,收入会有个跳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日本没有的;最近几年国内的收入水平一直在上涨的,日本几乎是停滞甚至有过倒退的,那么以后呢?

5、精神压力大的离谱

不想多分析了,自杀率和晚上地铁上弥漫的酒气更直观一些

6、作为外国人很孤独

背井离乡是其一,再就是日本人对谁都很客气,客气过了头。旅游回来的人可能会被各种暖到,但你想交一个像国内一样推心置腹的朋友真的是太难。除此之外,不论你的日语好不好,毕竟作为第二语言,很多时候想说的话想发表的看法用日语的话就不那么想说了,久而久之对性格也会有影响

7、女性地位不如中国,对外国人(尤其华人)歧视不亚于欧美

传统思想上的观念问题。还是那句话,不要再拿着表面上的客气去说日本人多友好了,那些都是虚的

8、收入来源单一

知乎上都说赚钱的方式千千万,别盯着死工资,在日本可能得反过来说吧。要搞副业?加完班有时间有精力再探讨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不是日本不好,而是中国近几年发展的太快,日本最大的优势大多就只剩票圈软文的分享的那些“小确幸”,实打实的干货越来越少。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人的很多习惯真的只有华人圈才能给予,不论是坏毛病还是各种品质,也不论吃的住的还是待人接物的方式。


我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
女,国内十八线二本,日本某国立水货文科硕士毕业,今年春天开始在日本找工作,几乎全挂。机缘巧合夏天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人才中介公司的社长,被邀请在东京实习了一阵子,渐渐从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找工作变成指导别人找工作。然后秋天顺利收到了两家还不错的公司的offer。可是我还是选择了回国。
至于我的专业水平,可以说是超级水了。我就是普通地上个课写个作业论文,打打工,剩下时间旅旅游。
日语水平自认为还可以,但是我日语其实只学了一年,剩下的都是打工还有和一些人瞎扯淡锻炼出来的,绝对不如整天去社团活动或者有日本人对象的。英文水平也远不如那些托业980口语特别溜的。
如果想留日本,像我这么水的人都可以留,其实不存在留不下的现象。
能生活在很舒适的地方,确实很好,而且日本人大多守规矩,服务行业的人更是亲切,空气好景色美,说不定努努力还能买套房子。这些都是我能“得到”的。
但是其实我在日本找工作的初期就没想过为什么要留在日本。只是觉得日本生活挺舒服的,留在这也挺好。就试着找工作。
只是我知道我没有勇气一辈子留在日本。
对我来说,你们说的人情冷漠并不是问题,我照样认识了一群很棒的日本人,和那种对你客客气气的人是不一样的。况且我也没想过非要融入日本社会,尽力做好自己就好。
问题是我找到的工作并不是我想做的事情,那两个offer待遇都很好,可是一听上去连想试试的欲望都没有。如果只有钱,我坚持不了呆在日本。
托人才中介公司实习的福,听过一些人在日本就职,受不了日本企业等级文化加班文化或者一直拿你当外人特别后悔想回国的故事。也听过因为外国人有天然天花板,没办法升职,工作5年后就想方设法跳槽但是很难的故事。当然,也看到过有人在日本生活开心工作受重视结婚生子家庭幸福。
不过,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做决定。因为这不管是对谁,都各有利弊,你根本不能什么都想要。只能选择一条你最想要的,然后无视别的诱惑。
所以后来,我想通了。我认为,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把想做的都尝试一下,不留遗憾地度过一生,而不是为了生活舒适就选择做不感兴趣的事。我想做的刚好在中国,所以我回来了。


我看到大部分都在说一点:没有希望。

我在日本读语言和大学五年,工作9年。我大学毕业刚进一家中型企业时,我也出现过这样的感觉。仿佛自己今后的人生都能看的很清楚。40岁在干嘛,50属于在干嘛,60岁在干嘛。

我想与其说没希望,不如说是没一个盼头。因为那时候我才20出头,还有那么一腔热血。那时我天天早上七点起床,到吉野家吃一份纳豆定食,然后搭着山手到公司,中午去罗森买点吃的,下班和同事去喝喝酒吹吹牛。

我那时候一直在想啊,接下来30年的人生,是不是都要这么过去了,内心挺矛盾的,这个矛盾的想法我持续了两三年。

直到后来,当我发现当年同期和我来日本留学的同学,关系特别好的那几个人,不是回国了,就是党导游了,所有人里就我还在公司里做,有些人回去是创业,有些人回去当补课机构的日语老师。那些去做导游的人是受不了日本公司的工作。等等等等。

我突然发现,如果让我去走他们的那些路,我也许更不愿意走,因为我本就是一个平庸的人,那些理想不过是我的三分钟热度,我并不否认,那些回国的人也许比我更有出息,我也不否认,那些做导游的活的比我更轻松,但起码我觉得我的生活有那么一个规律,知道以后的路是什么样的,那就足够了。

所以啊,你可以觉得日本没什么希望,我也那么觉得,但我正因为这样没什么希望的生活,活的安定,岁月静好,无人打扰。我想,这个世界上,也有不少像我这样,享受平庸的人吧。


为了女朋友。

女朋友考不上日本的学校,又不想家族签来日本做家庭主妇,只能在国内就业,那就只能我回国工作了。反正国内二次元市场也在慢慢发展,还怕找不到工作?实在找不到大不了去我妈的公司去做会计呗。

不过日本的银行卡积分卡西瓜卡啥的都打算留下,反正以后也要频繁去日本旅游出差,留着总没坏处。


花粉症


每个在日本的工作的华人都会经常思考回国还是定居。

基本上概括起来就是,日本社会可以提供一个下限,但限制了你的上限。而中国社会可以给你有更高的上限,但也无法保证下限。

在日本毕业后能随便进个大公司混一下的话,人生轨迹基本上就是从25岁到40岁,年薪从400万到800万。不追求奢侈品的话,可以算衣食无忧,能过上正常而体面的生活了。没有被解雇的压力,没有买不起房的压力,没有互相攀比的风气。非常适合在国内缺少资源,又甘于老实过一辈子的人生活。

但这种阶级固化的社会,又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的上限。职场的天花板,外国人管理层比例低下。生活的天花板,工作签证的束缚让你无法随意成立公司,外国人的身份无法涉足很多投资,固有的人脉圈子让你很难去接触到上一个阶级的人。

除此以就是父母和下一代的问题了。

毕竟这一代单身子女多,在中国父母怎么办? 在日本结婚生子以后是让他接受哪儿方的教育?

这些都是让人回去的原因。


在日本呆了9年的科研工作者飘过,在日本华人圈子里面应该很少很少有我这种在日本做科研的,跟大家讲讲日本科研の真実。

1.在日本当教授不是看你做了多少贡献而是熬了多少年头,一个研究室里普遍不能有两个教授,前一个教授不退休你就永远的当副教授吧,指导我博士的导师到了58岁还是一个助教。

2.发论文永远不讲究影响因子,而且做科研的效率极低,很多教授的科研都是年轻的时候做出了一点然后一辈子都在那个小圈子里打转,做科研的时候永远是领导的意见是第一,你不能有与领导相违背的任何试验计划和实验方法。

3.日本的学生做实验十分懒惰,不做空白试验,不讲究数据的重复性。这几年在日本读硕士读博士的人少了,导致日本的文章水平直线下降。如果有做有机化学合成发面的同志们会惊奇的发现日本人的论文里面产率永远是那么高,实验过程是那么的简单,但是重复性是那么的低。

4.经费僵化,帝国大学和私立大学稍微有钱,国立大学的实验室其实很穷。鸟取县所有的公立大学大学一年的科研经费才32亿日元,约合2亿人民币,而且公立大学规定了不能到外面跟企业连携,所以很多的公立大学例如茨城大学,里面的教授都是光杆司令,一个实验室除了教授一个人没有助教没有博士后没有博士,没钱的结果就是没有学生读书,没有学生读书就导致文章出不来。

5.帝国大学早就没有了以前的光鲜。多少年以来日本的大学例如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是多少中国留日学子的梦想,现在就我们学校今年招收助教的标准来看(理工科),优先欧美海归其次到新加坡和香港海归最后到日本海归。在日本读博第一没有好文章(前面已经提过),第二没有受过系统的英文写作练习,写出的英文论文跟欧美毕业的博士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第三受制于日本岛国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博士毕业生鼠目寸光跟不上现在中国的科技潮流,所以有志于去日本读博的孩子,劝你们一句要不就去能发高分的组里面深造,要不赶紧脱坑去欧美读博,在日本读博没有前途。


标准答案:日本是个没有希望的国家(没有希望上火星还是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而我是个能力强野心大的人(那你应该掉头去硅谷和华尔街啊,国内强人也往那跑),所以只有回中国才能一展宏图(虽然在日本也只是个日语都达不到小学生水平的毫无存在感的普通社员甚至是临时工多亏了日本少子化才能找到码农之类的不需要社交的工作)。


作为已经和日本人打了快十八年交道的人,身边同事朋友和日本多多少少也有关系,留日的,永住的,原装日本人……一抓一大把,日本的优缺点都懂,说实话我看到日吹PPT很不以为然。我们是做电子半导体的,十五年前和现在对比,只能感叹日本企业江河日下,不知今夕何夕。你们有兴趣可以问下在日企的老员工,福利待遇多久没变了?

最后简单粗暴下一个结论,我长期居住在江苏的苏州市无锡市,两地皆有房产有车代步,假如有一个机会让我置换到东京或大阪,我绝对不去,让我入籍也没兴趣,这和爱不爱国没关系,单纯和生活质量有关。当然你如果提民主人权,香甜空气啥的我就没辙了,我也没兴趣。


作为一个经常往返于东京与上海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来说,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离开的原因吧,有些人因为工作环境不适应而离开,有些人因为融不进去日本人的圈子而离开,也有认为国内更有机会去做更多事情的人。日本固然环境不错,但有些方面确实和国内依旧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在国内用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人在日本就可能习惯不了大把的硬币和用交通卡和信用卡支付;在国内习惯叫外卖吃早中晚饭的人可能习惯不了日本较少的外卖上门服务;在国内许多大片都已经保持和北美同步上映了,在日本要等到你都快忘了电影名字的时候它才上线;在国内随处都有垃圾桶可以扔各种垃圾的情况下在日本街上看不到一个垃圾桶,每天的垃圾还要严格分类否则会被人鄙视;在国内下个馆子都有各种不同菜系不同国别的菜馆让你选择困难时在日本你只能思考去街角还是街尾的居酒屋,亦或是楼下难吃又死贵的四川料理。

在你毕业决定独自留驻日本的时候,你想着法子去交些知心朋友,想让自己在异国不会那么孤单,才发现自己在日本人的眼里永远首先被当做是一个异国人的看待,日本人是较排外的,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子(当然也不乏一些与本地人打成一片的)。

最后是日复一日的规律的重复的生活,进入一个岗位你就仿佛已经看见了自己的一生,年轻人在日本是没有创业这一说的,看不到希望和机会的社会是会让人绝望的。生活平静的即使发生地震都掀不起一点点波澜。前一阵和一位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来日留驻的华人交谈,他感觉日本新一代的年轻人在慢慢丢失礼数的同时又死气沉沉,日本的一代代在慢慢垮掉。如果有机会重新选他一定会选择在十几年前回国,可惜现在时间都已经过去了。

不论是今年的神钢事件还是近来多发的国人留学生在日被杀害的事情,日本的社会各界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变化在未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不知道,但我不敢抱有积极的看法。

以上,一些个人拙见,有不同看法的小伙伴欢迎留言讨论哟。


更新

其实呢我知道,大多数人其实不关心日本好不好住,只是想看自己想看的答案而已。尤其是既不在日本住也没有来日本打算的人。社交网络(包括知乎)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并不能分享更多的观点或者知识,而且强化我们的固有观念(在算法的加持下)。

你如果问我日本舒不舒服,很舒服,世界上很少有这么好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宜,干湿合适)而且干净发达的国家(以前住的国家,极夜真的逼死人啊),不然国父,鲁迅啥的也不会在日本住这么久。但是会不会回去,可能性很大。原因就是以下几点。

来日本很简单,而且留下来比一般的欧美国家也要简单,喜欢日本大可以来看看。比争吵更有意义

不过呢,我姑且算分享自己所见所想罢了,并不是什么正确答案,这个世界本没有什么正确答案,都是小马过河(数学物理除外。这个世界有绝对真理)。你们同意也好反对也罢,我觉得都无所谓,能回复我也尽量回复,没啥好争论的,争论一个高低,自己是第一名,有意思吗?(其实挺有意思的),但是无论是对中国也好,日本也好,无论什么国家也好,或者别的什么观点也好,应该先去掉心中的光环,大多数你很看重的东西其实并没有这么重要,然后再来审视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先立一个观点,再来找论据支持它,这样会影响判断的(考过GRE的人应该知道申论应该怎么写吧,但是这样毫无意义)。你要是觉得我的观点侮辱了你心中神圣强大圣洁文明的日本,我也只能表示摊手了。我去了20来个国家,只觉得人性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有风俗习惯还有民族的性格罢了。

同大家的交流很愉快,所以大家继续,我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在逻辑和论据上对于我来说很强的论述出来。

=============================================

日本呆了5,6年了,一直在工作,可能最近一两年就会回国了,在一家500强公司工作过,现在公司也是其行业中老大。收入在我这个年纪比上不足,比平均还是可以的。也曾经在欧洲一个国家常住过。

  1. 日本没有希望,就目前日本的经济状况,如果日本不做出改变的话,日本优渥的生活迟早会完蛋,尤其是目前全世界的逆全球化趋势。而日本做出的改变目前能看见的就是安倍的三支箭,富了一帮子财阀,只见股票涨,普通老百姓真的是越来越苦了。而货币宽松化让日本政府债务暴涨,前两年,日本的税收已经不及债务的利息了。
  2. 阶级固化,日本国内通过教育,人脉来的阶级固化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没钱的话,只能上一般的公立学校,想爬上去很难。而且日本的阶级固化还很细分的,虽然90%以上都是被华族盘剥的社畜而已。而且从小形成的那种上下级关系,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可是王侯将相令有种乎。
  3. 老龄化,目前65岁以上的26.8%(2015年数据)以上,生产人口最近几年一直在下降,等我们退休的时候这个数字差不多来到36.1-39.9%(中国目前是7%,预计最严重的时候是25%),而且这个没有看见改善的趋势,我认同其中一个观点,少子化的根本原因是阶级固化,有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的。而日本目前来看上层对下层的盘剥愈发严重(货币宽松化),老龄化看不到头。你如果出了首都圈去看看, 到处都是空出来的村子。
  4. 日本舆论广泛的愚民,电视节目里的新闻报道极具倾向性,对政治和国际时事的冷感(中国除外),要不然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同时大量无脑的综艺节目占据着电视屏幕,各种偶像团体,把男男女女变成不过是资本主义机器上的榨汁机罢了(这个倒是哪儿都一样)。
  5. 东京的生活压力和淡漠的人情

除了第五条只是我个人的原因外。其余的几条让我在日本看不见啥希望。即便在我这一代日本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我的下一代一定要出问题。回国,即便出问题,毕竟是大陆,有这么大的土地呢。

日本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日本其实要改变现状的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状况其实也很简单,一句话:生产资料再分配。日本其实就是一个运行着资本主义商业的封建国家,而封建主就是这些大企业们,社畜就是佃农,连自由民都算不上。


在日本呆了两年多,在no.2的大学读完了硕士。不过一毕业就回国了…
其实并没有什么原因,不喜欢日本这个工作环境而已。
在日本旅游,读书,生活都是非常惬意非常棒的,唯独工作的话并不是很对我的胃口。


看行业,IT金融的话,回国可能有更好机会;汽车的话,两田日产等还是很强,需要斟酌一下;其他国内去产能的行业的话,别回国,工资可以比起日本低的吓人


泻药

并没有准备离开,进一步讲,有打算在日本定居。


刚来日本常住或者来旅游的朋友们,你们所有惊叹、艳羡、佩服、或者欣赏的对象,包括街道清洁民众素质食品卫生服务态度产品质量马桶盖电饭锅等等等等,和比如说十年前相比都已经是打了相当大的折扣。多年前刚来日本的我们,大多经历过和你们一样的过程,如果不是更加震撼的话,然后呢眼睁睁看着这美好一点点褪色和萧条。

所以有什么理由要长期留下来呢?


日本有的缺点中国都有,甚至比日本更为严重。
但,中国是中国人的国,对我而言,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虽说现在还没回国,不过几年后是肯定要回去的,即使东京给了我更加优渥的经济条件,只是这牵涉到一个人文环境的原因。


日本遍地都是文科生,旅游旅游玩一玩就行。
大家的思维就是我就是混混日子,所以都去选了文科。文科轻松啊,背一背连数学都不用学,再加上普遍生活水平下降有些高中生必须得打工才能够上学。学个理工科没时间打工,大学都上不起。可他们这么多人选文科,英语依旧那么烂。你说能不完?这已经不是理工为主,初中高中一个月上休息四五天的昭和时代了。
可笑的是,程序员,甚至做量化交易的跟那些文科生一个工资你说这国家能不完嘛。这二十年你听过日本有什么巨头产生嘛,都是在吃老本。他们还能保本十五年真的就不错了,最近造假案频频爆出我觉得估计难续。再过十年十五年中国人会羡慕日本人的生活?那时候就算中国小城市的明明可以去省会打工会羡慕日本?那时候讨论去东京就像讨论去武汉还是成都打工一样。
日吹吹日本的时候理由大多都是便利店收银一个小时1000日元,这说明日吹主要集中在什么人群。你也不看看必须的生活成本和实际的生活水平。日本比美国有些地方打工时薪都高,于是美国也不行也都得跑到你日本来打工了吗?如果日本的工资高实际的生活水平就真的高,那么国内以前给日本做电话服务外包(コールセンター)的就不能吸引到日本人来中国,一个月12万日元表示在大连青岛活得不要太滋润了,这也是日本的社会底层,他们的工作就是用日语接接电话,在日本一个月只能拿20多万日元,活得比在中国一个月拿12万日元惨多了。有日本人愿意从1000日元时薪,20万日元月新的日本跑到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去拿一半的工资,难道他们真的不是因为实际生活水平低,而是国际主义精神吗?
你听过日吹吹日本金融,IT的工资嘛?如果日本真的好,就不会那么多优秀工程师跑到韩国中国大陆台湾谋生了。你能相信2017年,日企还在搞个人崇拜派系斗争吗。

说这么多不是歧视文科生,只是觉得日本把很多真正的人才逼走了,对日本来说这很可惜。中国大使馆一直在举办各种招聘日籍高级工程师高级经理人的活动,150万人民币的年薪加广州一套房都快把这些日本精英吓死了。日本吸引中国普通人口,却对精英吸引力越来越差,你说日本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对于日本这种严重依赖技术的国家,国家的竞争力出了问题,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高端产业。说温水煮青蛙都是好听的,实际上日本就是在缓慢退步。下游的半导体败光了上游还会远吗?其他的产业还会远吗?中国人又不是猪。高端产业越来越不行,你觉得还能高收入高生活水平下去吗?

1990年代那会,我记得毕业生月薪16万日元,消费税3%,社保也没现在高。那时候日企情况好,奖金也不少。吃一碗拉面500多,上个国立大学一年学费20多万日元。
2017年,毕业生月薪20万日元,吃碗拉面1000日元,上个国立大学一年56万日元,消费税8%且马上要涨到10%,社保也交的多,奖金也少了,这不就是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吗?
你们难道没发现以前从随身听电视冰箱汽车电脑电视剧音乐动漫都是日本的,到现在常见的日本产品也就是汽车和动漫了吗。

以前中国美国的金融机构还在东证玩一玩,现在尼玛退市退到剩三个外资。谁还有兴趣在这孤岛上浪费精力。现在日本高档汽车,奢侈品,海外旅游消费一年不如一年,高档餐厅也不景气。要不是中国人来,我估计问题更大。
东京的很多普通家庭也就是买个k-car,住个70多平的公寓,让孩子去学学钢琴什么的,报个英语班,一周出去下一两次馆子,几年或许去一次海外旅行,要是想给孩子好的前途送他们去好的私立也得攒点钱,并不是人人都是住田园调布的医生明星。现在的日本也早已经不是LV当买菜包,去夏威夷跟去海南一样的十几年前了。就连我认识的东北大厨都说,下次都不想去入管局续签证了,现在回去也不差。
你觉得武汉成都之类的中国二线城市的普通家庭和他们有什么绝对差距?中国家庭普通小年轻还加价买思域呢,会看得上那小K-car?我见过觉得日本好的无非是一些大城市底层和小城市的。
别看日本车便宜,宝马三系这种宝马的入门车还是很大一部分人买不起,因为社会生活必须支出也太高了。在中国开BBA才能叫稍微有点钱的,在日本也一样。在中国开丰田卡罗拉这叫代步,在日本也一样,所以你说日本生活水平比我们能高到哪里去,真正的差距是在农村和小镇。可你们会去日本农村和小镇?
要福利,要美好的生活,还是推荐你加拿大澳大利亚这种卖卖矿卖卖石油也可以活得不错的资源国家。要不迟早还得跟中国老百姓比谁体力好。
我们家有人87年就有人跟日本做生意了,07年开始觉得日本也没啥希望了把一部分钱拿上海买了房子。当年判断日本要不行了的时候,周围都是嘲笑的,那时候流行中国崩溃论。
现在就在日本旅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在这地方生活?算了吧。我又不是超市收银的打工仔。
有些打工仔啊,你们爱在日本生活就生活,可别再给国内秀什么优越感了,在哪都是打工仔。我小时候日本还用吹?那是文化科技经济收入全方位的碾压。如果1990年代有个帖子讨论去日本还是回国,估计会被群嘲,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逐条对比中日,也有不少在日本待了20年以上的表示后悔但自己回去又没人脉。现在日本也就只能晒个蓝天白云了,连动漫音乐都不行了,过几年你们还能晒什么?说的你们有病就去的是顺天堂病院,圈子里都是著名医生律师国会议员大手企业管理人员,孩子上的开成这种私立一样。日语又不如牛津英语和一口京片儿有逼格,你们这些日吹还真以为从小让孩子在这里长大好像接受的是贵族教育一样,你们让孩子上那些公立,将来又是一条打工仔的命,可优越感只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少。
日本以前有个我认为唯一的优势是医疗保险,但自从打开支付宝后发现了一堆新推出的医保、可以配合国内的居民保险使用,包括进口药都可以承担后,我觉得日本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而且在日本看病去顺天堂之类的好医院,一般是没人使用国民健康保险的,而且还要给医生塞红包讲关系。

我还认识个东京出生的日本女孩在中国留完学后留在海南的。她觉得海南环境好生活简单。她男朋友是中国人很有钱,她自己就说在日本这样的毫无阶级流动的社会,她这种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认识到富二代的。
人各有各的选择,觉得日本好的中国人就待着呗,但请别觉得你生活就比很多中国人好很多很多。
十年前东京大学毕业的两个修士,不论学金融计算机还是机械的,是当年回上海现在生活水平高还是留在日本?在上海房贷没变工资翻了几番,在日本工资就那样房贷还是那么多。谁升的快谁社会地位高?


日吹说日本环境安定,适合生活,在我看来只能骗骗那些没去过日本的人。

那些所谓日本的环境安定,适合生活什么的都是日本人装出来的,都是假的,日本社会最虚伪了,一点都不真实,这就是日本为什么自杀率那么高的原因,因为绝大多数日本人平常都必须要假装素质高,一直憋着,憋出心理疾病了,最后只能选择自杀。

而反过来看看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人类文明的最高点,人们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美国人吃了一口中国菜就泪流满面,惊呼中国菜世界第一好吃。英国人看到中国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都感叹自己真是没见过世面的下等人。中国的魅力吸引全世界各国人民,几乎全世界人都想要移民到中国。

但口说无凭,中国和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相比,好在哪呢?

我们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

日本不够自由,没办法随地乱丢垃圾,随地大小便:

在日本住过的人都知道,日本除了一些大城市的闹区之外,基本上路上都看不到什么人影,马路感觉就像没人踩过一样。这种环境下随便丢个烟头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特别是在日本,即便是大城市的商业区域,街上都看不到几个垃圾桶,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国人,怎么可能憋得住不随地丢垃圾,不随地吐痰这种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自由呢?

在日本除了大城市的闹区之外,绝大多数时候你会看到的街道是这样的:

这样的:

或这样的:

这到底让我们这些喜欢随地丢垃圾,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的人怎么好意思呢?我就想随便丢个空瓶子,老子开奔驰,穿LV,有钱就可以随便往地上丢垃圾啊。而且看到环卫工人不爽也可以直接撞死,或者打几拳,把垃圾直接丢到环卫工人脸上,在日本没法做这些事情让我很不爽啊。

再来看看美丽的中国:

美丽的海滩:

彩票没中奖直接丢在地上,真自由:

看看这是多么自由,多么随性啊。

不仅是在大街上随便丢东西麻烦,在家也不能随便丢垃圾,真是太痛苦了啊。日本垃圾分类太严格了,装错了一样东西垃圾车都不收,这样不习惯垃圾回收的人怎么活啊?

这么复杂的垃圾分类,每天能丢的垃圾还是不同的,这让习惯把所有垃圾都丢到一起,随便把东西都往垃圾桶一丢的人怎么活啊?

再看看中国丢垃圾多么自由容易,这才是宜居国家的第一标准,生活自由!方便!快捷:

在日本连骑个自行车都特别麻烦,骑到目的地之后还必须找地方停车,例如这样的:

甚至还有地下自行车停车场,还要把车放到电梯里,移动到地下去停,麻不麻烦啊?日本人p事儿怎么那么多啊?东搞西搞,搞什么啊?

再来看看美丽的中国,共享单车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在停放方面,完全符合中国人的人情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完美性格,骑车骑到目的地,直接随便往街边一丢,真是自由啊:

作为特别喜欢乱丢垃圾,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的人,自行车随便停放,我觉得日本人都太会装了,明明日本人也想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但是因为他们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无法这样做。

不能自由自在,一直被绑手绑脚,这是日本社会的极大问题,也是离开日本的理由之一。

日本人没有人情味: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人特别冷血,没有人情味,做事情不够变通,不懂人情世故,不懂随心所欲,这样没有人情味的冰冷社会也让人觉得无法继续居住。

到日本的家具店逛街的时候,只能看到冰冷的家具:

而相比之下在中国逛家具店的时候会看到:

相比之下,在日本逛家具店,你永远只能看到冰冷的家具,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但是你在中国逛家具店的时候,迎面而来的都是大叔大妈在沙发上,床上睡觉,那绵绵不绝的打呼声,让你感觉就像在家一样,特别有归属感,即便在逛家具店,却感觉已经在家一样,这样的家具店真想让人一逛再逛,人情味十足。

日本老人只会在清晨去公园做做运动,最多就是逢场作戏,举办一场健身运动会,一起登山之类的,一点都不够亲切:

再来看看中国大妈的广场舞多么英姿飒爽,朝气蓬勃,人情味满满,每次看到在广场上热舞的大妈都想起故乡的美丽,中国大妈在全世界各地组团跳舞,霸占操场,篮球场,大马路,大妈们的热情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家的温暖:

另外,日本人因为都是冷血动物没有人性,在地铁上你给老人让座他们也不座,老人都觉得自己还没到让人让座的年纪,都不接受他人让座,一点都不亲切,一点都不慈祥,日本老人实在是冷血。

但相反,在中国,老人看到你年纪轻轻没什么毛病还在那占着坐,上来就是两巴掌,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中国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特别亲密,有事儿没事儿就上来给你几个大巴掌,这都是爱的教育。在中国坐一趟地铁还能被老人教育一顿,真是喜从天降的收获。

综上所述,日本人相比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人情味,不够自我,不够自由,这样的人形成的社会是冰冷无畏的,作为满腔热血,充满人情味,自由无束的中国人,在冰冷的日本社会,自然无法立足,所以离开日本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在日本随地乱丢垃圾,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自行车随便往路边一丢就走人都是比较不太可能的。在日本逛家具店的时候看不到在床上沙发上熟睡的大爷大妈,排队的时候没人插队,坐地铁不会被老人打,公共场合没办法大声喧哗,火车里不能接电话,这些问题都让人特别不自由,日本人自杀率那么高,就是因为日本人没办法像中国人这么自由开放。日本人的思想太老旧,太不开放了。这些冷血的日本人组成的社会,特别冰冷无情,让来自中国的热血人情中国人无法适应,最终只好离开日本,回归祖国的怀抱。


请看题目,提醒一下没长期留过在日本的这些人没资格回答,如果要回答,我就先替这些人回答:因为没签证。

然后长期留学过日本,选择离开的,一种是和上面那种人一样,毕业后找不到能下签证的正经工作,不回去中国等遣返?这种人也没资格来回答了,因为你不得不离开,你没得选。

还有另一种是在日本找个“搬砖”之类的苦工做的,人生那么艰难了,不回去干嘛?

有资格回答本题的人,是在日本能拿到的收入物价比,比回国高的人,请这些人来回答。


就去日本旅游过一次,答主邀错人了

为什么回国...15天签证到期了,总不能黑在日本吧2333


推薦閱讀:

是什麼原因讓你準備離開北京?
火星發現水,那麼有錢人移民後,房價會不會降呢?
石家莊房價這麼漲,加上霧霾,值得買房居住嗎?
香港的高房價有著怎樣的原因與歷史過程?

TAG:日本 | 生活 | 房价 | 薪酬待遇 | 日本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