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 (USC School of Cinematic Arts) 的就讀體驗?

可以的話也可分享申請經歷

&> The USC School of Cinematic Arts (formerly the USC School of Cinema-Television, or CNTV) is a film school within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in Los Angeles, in the U.S. state of California. It is the oldest and largest such school in the country, established in 1929 as a joint venture with 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nd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film programs in the world.

Source: USC School of Cinematic Arts


沒有在SCA讀本科但是在暑假去了它的filmmaking summer course也實在是三生有幸~
某天早晨爬起來看到錄取信中從congratulations的那一刻心都飛起來了&> &<

雖然只是夏校但是USC的SCA一點都不含糊,一直保持著自己「全美電影學院第一」的一貫作風。從orientation開始就感覺自己提前進入了大學.

我上的filmmaking分兩個課:directing和cinematography
directing就是教你怎麼寫劇本編故事 從想法到現實的過程。上課教授會放一些電影片段和各種各樣的小短片帶我們討論其中故事的思想 結構,會和大家一起開腦洞編出一個小scene,當然也會隨時放下「教授」嚴肅的架子並且冷不丁地拋出各種小段子~

cinematography課的畫風就完全不一樣了,講的全都是攝影的技巧、鏡頭的銜接等技術問題。第一次上課就把我這個沒怎麼扛過攝像機甚至不那麼懂專業攝影的嚇了一跳,尤其是那些英文的術語真的是聽不懂。所以後來就開始惡補再加上課程的深入我發現這些其實還挺容易掌握的~教這門課的教授是個六十多歲的義大利老頭,深情姿態儼然一副站在奧斯卡領獎台上的最佳導演得主的風範。但是他模仿大導演庫伯利克的樣子已經被同學們腦補成了一套表情包

filmmaking的課程時常一個月,所有人都要製作四個小項目:攝影練習(mudpie)、abstract piece、storyboard練習和最終的final project也就是一個5分鐘的短片。每一個項目做完都會有面對全體師生的screening。第一次的mudpie公映我特別特別緊張,但是所有人即使提意見也是會抱著欣賞的心態,有的問題和意見真的是那種「咦我怎麼沒想到!」的類型。所以screening多了就都習慣了,大家互相評價一切都很自然。

最後的final project是完全按照專業電影的形式,從前期的簽訂協議版權合同甄選演員計劃拍攝場地考察,到中期的拍攝,再到後期的剪輯製作,一切都有序且專業。

這一個月所有人都成長了很多,從沒有什麼基礎上課會面面相覷的孩子們變成了專業的導演。南加州大學的電影學院被譽為世界第一真的一點都不誇張。

以上只是SCA面對高中學生的夏季課程的內容,想必本科和研究生一定會更加驚艷。一個月結束離開USC我告訴自己以後一定要再回來,再上USC的電影課。

PS. 我在被USC SCA本科錄取之前已經拿到了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filmtv專業的提前錄取offer!(捂臉~沒錯我就是裝了個b


謝邀。我先佔著座,這個題太大了,一點一點說吧。

我會在知乎這個平台找機會向大家分享一些在南加大學習電影的經驗和故事以及儘可能地回答一切我覺得有趣的與電影相關的問題,諸位如感興趣的話不妨關注我,謝謝了。

先說一句,USC沒有導演系。電影學院的專業劃分是film production,animation,interactive media,screen writing和critical study(好像今年又多設了一個專業我不太確定),分別對應的大概是電影製作,動畫,遊戲,劇本創作和電影分析。

一二年的時候同時拿到Tisch School of Arts 和 USC School of Cinematic Arts下面簡稱SCA)電影製作的錄取通知,當時鐵了心要去Tisch的,思考了幾天後,最終選擇了去南加州。

當時的思考相對比較膚淺幼稚,單純覺得雖然自己多年中二,但是在現實面前不得不低頭。聽聞說,Tisch偏重獨立,藝術電影而USC更商業,自覺沒有身家背景無法在Tisch畢業後解決溫飽問題,於是,沉默而莊重的對NYU眾多美女們揮揮手道了永別 再後來每年看到新生相冊的時候都會後悔繼而抱著室友哭……好像扯遠了。。。

當然了,在進學院之前,所有對電影學院的認知都是猜測與臆想,雖然這樣粗暴的想像讓我在開始的時候對SCA產生了一定的反感(主要是落差感),但是在兩年的學習後,我真心為自己能成為SCA的一員而感到驕傲。
———————————————我叫分割線你來打我呀——————————————————

首先說一下在SCA的具體學習和生活
在課改之前(現在經歷了新的課改,可能新入校的同學會發現和我說的對不上),SCA在大二下學期之前是不會允許學生修正宗的電影製作課程的。當然,你可以選擇修一些零散的課程,但是沒有必要,因為在綜合課程里都會覆蓋到(之後會詳細說明)。

那麼在剛開始的三個學期里,我們學什麼?很簡單,我們像其他學生一樣學習USC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在國外,基本上每一所綜合大學都有GE,但是分類不同。USC的GE分為六大類,兩門歷史,兩門科學,一門Arts and Letters(應該可以翻譯成文學,因為基本上都是讀書+書評的課),還有一門Social Issues(社會問題)。其中,Social Issues還會帶上一門寫作課(Writing 140),基本上是每個大學同學的噩夢。那麼,為什麼不讓我們一開始就電影課和GE一塊兒來呢?的確,SCA以前是這麼做的,然後大家在修電影課的時候,GE基本上全部都冒紅燈了。。。。所以足以看出SCA電影課的節奏的緊張和課業的繁重。

簡而言之,在南加大,一個電影學院的新生在大一做的事情和一個同齡學商的同學差不多。該寫paper寫paper,該考數學考數學。

補充:其實作為SCA的一員,享受的優惠還是很多的。比如各種電影都會在學校高大上的Norris Theater 進行提前放映,而且還允許帶一個guest,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泡……啊不,學習的機會。另外,各種大牛的講座,導演的見面會,我們也會第一時間得到通知。當然我相信這樣的機會,每個電影學院或多或少都會有,可是我們身處好萊塢腳下,資源上還是相對比較豐厚一些的。兩年後,最常聽到的話就是:「啥,斯皮爾伯格又來了?怎麼老來啊。。。」

那這是不是說明你在大二下學期之前對電影就一無所知?也不是。從你成為SCA的學子開始,就有很多ON(搬) SET(磚)的機會,這些機會大多來源於比你高几屆的本科或者是研究生,他們的片場往往很缺GRIP和PA(搬磚和管飯)的。On Set次數多了,你就對片場很多東西都比較熟練,也不至於到了大二開始拍片的時候手忙腳亂。同時,這也給你建立起了一定的人脈基礎,電影學院本身人就不多,指不定以後誰有了作為,如果你在片場的表現良好(甚至你曾經和他/她有過某種方式的正式合作),那麼還有後續也說不定。

所以,教授在開學初教導我們兩句話:
1. Make friends with Everyone. You might work for your peer some time in the future.
2. One on set equals ten lessons. Move your ass.

大一一開始的生活是絕對新鮮刺激的。你從來也不會想過,在大家都想著法子出去玩兒的周末,你戴上Grip Gloves,別著晾衣架子在學生Set里東奔西竄的,逼格別提有多高了。趁著中午大家吃披薩的時候,拿出手機對著片場果斷來一張自拍」瞧,我也開始做電影了!「你端詳著SONY EX1(好吧我們學校給的器材實在是他大爺的很爛啊)或者F5,你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或者使用場記板,你聽到一聲聲「Quiet On Set! Camera Rolling! Sound Speeding! Action!」 似乎覺得,自己曾經夢想的生活如今被握在手中了。

這樣靠腎上腺素支撐的日子維持不了多久,一個字兒就會慢慢跑上來,而只要它跑上來,它便會成為SCA接下來幾年學習的主旋律,鶯鶯繞繞永遠都脫不開身。

累。


當你結束周五的作業想睡個懶覺卻被通知第二天早上7:00準時到達片場,當你看見許多自己好朋友在朋友圈人人微博曬中國城韓國稱日本城泰國城越南城的美食照,而自己在片場啃著冷的三明治和永遠一個味兒的披薩(這還算好的,傳說中的終極料理是餅乾籃子,相比之下中國片場有的還願意發個盒飯簡直是夢寐以求的珍饈),當你得知周六有個party大家都可以去可是你第二天一定要早起今晚必須早睡,失落,是難免的。


當然,On Set都是自我選擇,你完全可以選擇不去,可是你的擔心,你的自尊,你的多慮又會讓自己不甘落後,於是你又一次次選擇更遠的,更大的Set。

大一的時候接了一個組,同樣grip打雜。call time早上六點在Simi Valley的一塊沙漠地里拍攝。開車一小時,所以要四點多起床。到達片場的時候,雜草上結的霜還沒化開,腦子還有些迷糊,這時候嗓子里有些怪味兒胃也不舒服,車輪軋在上面聲音特別惱人。作為Grip,要經常把東西搬上搬下,而拍攝地點有兩個,一個在小山丘上,一個在下面,路上荊棘叢生。一天下來,手上平添了幾道傷。開車回家的時候大概快六點,實在有點累,基本上開5分鐘車就要打個激靈,好幾次腦門砸到方向盤上才沒睡著。

然後一個轉彎,那天運氣好,高速上車不多,速度開得很快。我記得黃昏的陽光特別好看,車裡放的歌也很應景

All the leaves are brown
And the sky is grey
I"ve been for a walk
on a winter"s day

晚上約人去吃了碗拉麵,好像也就沒那麼累了。

其實累的不止是身體,在電影學院呆上一段時間,你便會發現,你的電影夢原來是這樣,這樣的遠。

於是,你開始迷茫。


你不知道原來行業里的潛規則比你想像的要複雜骯髒得多,你不知道原來作為一個」沒有身份「的中國人,在好萊塢想留下是這麼這麼難,你不知道原來自己可以這樣無力,你不知道原來之前所謂夢想現在看上去變得愚蠢可笑。


你逃避,你猶豫,你質疑。


好像SCA早就看穿了這一點,於是在production core一開始,繁重的課業就壓得你喘不過氣兒來,這樣,你也沒有閑暇的時間去思考這樣凌亂的問題。

下面介紹下SCA慘無人道的三大Core production class:294,(課改前是290)310,480.
個人只上過294,寫學期上310,故對後兩節課只能粗略回答。

1. 294

一般大二下半學期開始,把production全部學生分為三大組(其實就是三個班),上三大類別:電視,電影,紀錄片,由三個教授輪流強,啊不,教大家。

每一個班上的類別都是錯開的。
每一個大組裡,三人組成一個小隊(trio),每個人負責DIRECT一個類別,其餘的人負責製片攝影,剪輯錄音。

以我為例,我上半年是DIRECT FILM,然後我幫電視做了攝影製片,幫紀錄片做了剪輯錄音。以此類推,其他人亦然。

什麼,你問怎麼決定誰導什麼?SCA這個系統非常的古老神秘,龐大複雜,一時半會兒也說不大清楚,如果你真的想讓我說呢其實吧我還可以考慮一下但是真的很費功夫啊那個什麼……

好吧,抽籤決定的。

除294本課之外,還輔以295(Cinematic Labs)以增益。說白了294學的是導演,295學的是Producing,Cinematography,Editing,Sound。它們的特點是,每節課,都很長。。。。

這樣看上去是不是課也不算多啊?說實話,要上的課的確不多,可是,每一部片子,每一份作業的相關任務都能讓人抓狂。例如製片,要搞定各種各樣奇怪的表格(location Confirm,Insurance,Hazard Condition等等),而很多不懂的問題要去問學校的SPO(Student Production Office),它們九點開門,你如果是十點上課的話,不好意思,乖乖早點起床在門前守著吧。除此之外,還要校方來回交涉各種問題。。。。我在PRODUCE電視的時候,為了那要一個校外宿舍的location,足足在manager的辦公室門口等了兩個小時她才出來見我,當時差點炸了那棟樓。。。。

有剪輯作業或者片子要剪輯的時候,基本上也就是呆在剪輯室寸步不離了。剪輯室在地下,所以早上看一眼太陽鑽進去晚上出來時天已經黑不溜秋這種事兒太常見。

2. 310
310大概是SCA本科生四年中最重要的一節production課,它的準備周期從294時就開始了。可以簡單地說,294就是給310拿來練手的。310的課程模板和294一樣,不過在每一個Cinematic Lab里都會有更少深入的學習。和294最大的不同時,310的故事是自己想的,自己寫的。這給學生保證了最大的自由度去拍攝一個自己的作品。


當然了,自由都是相對的。相對294更自由,相對北電拍片就不自由。片子只能有五分鐘,預算最高1000美金,其中紛繁複雜的規定不便多少,只提一句:我們每天拍攝多少素材都是有限定的。。。。。。。。。。。。。

當然了,因為更正式,310比起294也會更忙碌。
學期結束時,學校會組織在校內的電影院里進行展映,到時候終於能見到自己的作品在電影院里放啦!想想還有些小激動呢。。。

3. 480


因為480還離我比較遙遠,我只做最簡單的概述。如果有不對的地方。。。。你打我啊

480說白了就是更牛逼的一部短片——組更大,設備更好,錢更多。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拍的。
首先會在編劇系裡選出十多部劇本,然後如果你要pitch導演你得先和編劇搞好關係,還得找一個自己信得過的製片,然後你們三個人去學院里pitch,就是說自己這個故事怎麼怎麼牛逼……經過篩選後應該會出4部(我真不記得是幾部了),由相對應的導演組建自己的團隊去完成。上480課的人,可以選擇以下職位:導演,攝影,製片,美術,剪輯。這些任意的職位,都是可以在課上拿分的。

如果你在480里當了導演,恭喜你,你肯定會 累 成 狗!話說已經不知道多少學長勸我不要去pitch導演了。。。。而其他職位,相對地,壓力都會小一些。

同樣,在學期末,會有一個更加高大上的展映,應該是有走小紅毯子的感覺吧,其實挺爽的。苦盡甘來嘛,都這樣。


剩餘的電影理論,劇本寫作,基本表演的這些課程,我在此都不多做贅述。
順帶提一句,我自己本人選了一些戲劇學院的課,因為覺得電影學院的表演教學是一個弱項,結果真的發現非常 非常 非常有幫助。


不過,這個蟬聯全美第一電影學院的地方是不是肯定藏龍卧虎?
答案是,龍有,虎有(比如我遇到過地心引力攝影的侄子,蜘蛛俠三部導演的兒子等等),不過雞鴨鵝大傻X也是有的。他們,不一定比你更優秀。


因為本人親身經歷過幾次,也聽朋友斷續提起過,具體內容關係到學院榮譽,不便多說。
說這段的原因更多是想告訴各位申請者,請相信你自己。

——————————————————猜猜我是啥————————————————————


申請經歷:

在被我滔滔不絕的廢話折磨以後,大家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一定又打起精神來了!在我拿到offer以後,找我最多的人就是問我這個。

說實話,其實沒有特殊的技巧。我簡單地講一下自己的故事,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啟發作用。

我從小是在溫州瑞安念的小學和初中,後來轉去了上海,在上海的初中里成績一直不錯,高中上的是復旦附中。到高中為止,一切都按照父母給我安排的路線。接下來,我應該順利地考進復旦大學,順利地讀法律或者金融,當一個律師或者投資者又或者公務員,然後完滿地過完一生。

我到了高中開始偏科比較嚴重,重文輕理,後來因為班級里出國氛圍濃,弄得自己也想出國。當時也不知道想去念什麼,去什麼學校,只是一心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想跳出原來的地方,想走一條自己的路,或者說,單純地,不想走父母為我搭好的那一條。(復旦大學離復旦附中走路十幾分鐘就到了吧。。。。)

當時父母很反對,只是拗不過我,就答應了。然後就一心想讓我去國外讀金融或者國際法,繼續我的人生路,走上巔峰贏娶白癜風,成為導演遭遇潛規則等等的。。。

媽媽在十八歲生日的時候送給我第一台單反相機,當時什麼也不懂,就是簡單地喜歡拍照,於是瞎拍了一些東西。後來因為巧合去了一趟三番,在斯坦福呆了一會兒,當時認識了一個教紀錄片的教授,幫著做了一些事兒。那個時候,也只是簡單地想著,要不,申請電影試試看吧。

於是也就申了。本來以為不可能被錄取的,但是後來在12年三月的時候接到了SCA的面試通知,面完試就大概有感覺,自己是被相中了。

SCA和TISCH的錄取通知書分別在第一天晚上和第二天凌晨發過來,我記得自己在地板上抱著通知書滾了好幾圈。

個人認為,就本科來說,雖說招的是電影學院學生,SCA依然看的是一個學生的潛質,綜合素質,這一點,和綜合大學的錄取標準區別不大。這也許也是為什麼我一個對電影一竅不通的人會被錄取的原因吧。當然了,在portfolio和分數之間,portfolio的比重肯定要更大一些。

真正對電影的熱愛,說實話,是來自於這兩年在電影學院的學習和生活。慢慢地做進去了,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對電影之外事業的興趣。

所以說,如果你還不確定的話,就去嘗試嘗試吧,試試看,才知道自己的執念有多強。

對了,關於申請步驟,分數要求,到底portfolio是什麼之類的問題,我統一回復:
請去官網……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一位中國前輩在set上和我聊起來的時候順口說的,我印象很深。
她說:「咱們這些人,要不是秉著對電影瘋狂的熱愛,恐怕都是撐不下去的吧。」
送給大家,以上。


體驗就是天天一起上課的同學說不定就是未來大導 趁現在就要搞好關係抱緊大腿XD


最近剛剛拿到16 Fall Film Production MFA,沒找中介,除了個人陳述找英語母語使用者修改外全部DIY。先分享一下申請過程,去讀書之後再補充搬磚經歷。

我語言成績和績點都是一般水平,略過不表。
本科中文系,所以算是跨學科申請。大四哥大交換一年,個人陳述里有寫,作品集全部來源於哥大交換期間所拍作業。

申請過程中用到的攻略:
豆瓣NeoCon
http://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doulist/1789029/
虐老師這一系列有英語學習,托福雅思,PS寫作等等,豆瓣留學第一男神。

豆瓣潘萌SoPhia
http://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doulist/1999072/
她現在似乎不用豆瓣了,但是這個「美國學電影小實話」對於獨自申請又沒什麼經驗的新手也算是個101課程。從選校到入校實習都有涉及,個人認為PS寫作的部分很值得學習。

Film School Confidential
http://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book/2368858/
美國電影系選校這一本書就夠了。可以查閱具體學校具體項目,課程設置,學制學費,每個學校項目的優缺點。寫ps回答為什麼要申請某學校某項目時參考一下,很有用,申請時翻過最多的一本書。

申請第一步,官網看要求。
語言成績一定要達標,分數不夠申請材料有些校方是直接不看的。
電子申請表沒什麼好說的,填就對了。
建議申請開始前把Resume,Creative Portfolio List這種基礎文件先做好,後期申請的時候再弄會有點煩人QAQ


個人陳述:看清楚官網的要求,官網問到的一定要寫。要注意PS和SOP的區別,後者切忌長篇累牘地敘述自己的心路歷程或者熱愛電影的心情,重點要放在學業規劃,藝術風格,職業規劃方面。(其實PS也不要因為熱情而大篇幅地講故事或者過多著筆於自己有多麼熱愛電影,PS一定要Personal,寫出你的特點你的想法)文書最重要的一點是翔實,說自己的風格最好結合作品集實例來講,就像寫論文一樣,所有的結論、總結,最好都有細節做支撐。

推薦信:建議提前找老師準備三份推薦信。可以自己擬好大綱後發給老師修改,畢竟老師們還是比較忙的。我的推薦人第一位是本科專業課老師兼畢業論文導師,我的恩師,打個廣告,姜飛老師。剩下兩位是在哥大讀書時拍片課的兩位老師,雖然都不算業界大拿,但是他們了解我的風格,熟悉我的作品,我認為推薦信真誠和真實是最重要的,找名氣大卻跟自己沒什麼聯繫的教授寫推薦信一是沒什麼說服力,二是寫不詳細。

作品集就談談writing sample吧……短片什麼的各人有各人的風格特點,實在沒什麼能說的。申導演編劇方向的建議一定要有至少一個作品是很具有自己特色的,能體現自己藝術審美的。

關於writing sample:我有一位學長每當自己有靈感或者有想拍的主題時都會記下來,我就學來了這個習慣。
能在申請時靈感奔涌而出,連寫10個故事不重樣的,我相信你一定可以錄到喜歡的學校。
像我等凡人,申個5、6個學校,至少也要寫5個不同的情節,這時候如果自己有存貨,當然是再好不過的。
Writing Sample最重要的是故事結構和情節設置,我即便是寫個5分鐘的小短片,也喜歡把這個故事背後的背景世界架構嚴實。我的主人公在什麼環境下成長,是什麼性格,喜歡什麼,當自己的腦子裡有一個真實的人物和世界時,架在它上面的故事才邏輯順暢,才更細緻真實。
自己的故事寫完後,可以和身邊的朋友親人(不懂電影結構和敘事手段的最好)多講幾遍,就跟白居易找老婆婆念詩一樣,這樣有助於理順思路,故事邏輯細節都不混亂,而且往往多說兩遍會有新的想法。

寄材料小貼士:中國郵政EMS留學速遞,便宜好使。

然後就是面試啦。
USC的面試是1月底,29號的樣子,沒有提前預約直接打電話過來,請大家不要像我一樣以為是詐騙電話拚命拒接(都怪搜叉號碼通)。電話面試還是比較日常的:喜歡的電影、導演,其他藝術形式對自己電影審美的影響,夠不夠錢交學費,這些。(我只記得住這兩個主要問題了,一大早起來突然接到電話真是一臉懵比.jpg)面試不用太緊張,大可日常一些跟老師聊聊天,我當時和面試老師互相寒暄了一下,他誇香港好地方,我誇LA天氣好,然後因為都是PTA同好進而進行了「他超棒的」「對呀我也好愛他」的迷妹交流。(面試老師人真的好可愛,叮囑了我好幾次要記住他的名字,錄取了的話入學找他玩,結果我這個腦袋啊面完就忘了他叫啥TwT)

後面也沒什麼好交代的了,就是正常走程序吧。
因為Film Production這個方向的經驗攻略太少了,所以寫在這個回答下,希望對以後的申請小夥伴有所幫助:)

最後感謝一下可能根本看不到這句話的虐老師和潘萌,以及蔡康永,多謝他們我才能夠進入電影學院。(背叛了UCLA的我覺得自己彷彿一個拋棄了初戀情人還跟她的宿敵白富美跑了的渣男)


不論你在這裡學電影,動畫,還是遊戲,以上三種都不是arts,而是手段。電影學院所有專業都源於一種藝術,是戲劇,通俗而言,就是故事。

來了USC電影學院不一定就讓你大紅大紫,成了怎麼樣的某某某,但他一定會讓你成為一個有故事的,會講故事的人。

僅此而已


請問大家,有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的不同專業的課表嗎??


!莫得人1的@寒冰掌小貓


推薦閱讀:

在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TU Delft)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南京大學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在包九中就讀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遊戲 | 遊戲設計 | 南加州大學USC | 名校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