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己畫的東西都很糊,沒有體積感是怎麼回事?

如題,感覺自己畫的東西都是又平又糊,看起來就像紙片一樣,只有拚命地在亮部暗部不斷提亮壓暗才有那麼一點點可憐的體積感,而這樣做往往會讓畫面過曝或者過焦,在黑白素描上這種問題更為明顯,為此我已經頭痛了很久卻一直不得要領....請問這主要是哪方面的知識不足造成的呢?應該如何解決?有沒有什麼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希望有經驗的前輩們能詳盡解答一下,不勝感激。 ---------------------------------------------------------------------------------------------------------------------- 還有一個問題:說實話畫成這樣黑黑的效果實在非我本意,我的目標是類似這種色彩亮麗明快,而體積感明顯要強於賽璐璐的韓式畫風,請問想變成這樣應該從哪方面著手比較好呢?


蟹妖!

本帖多圖預警!

其實你的畫還好吧,體積感沒有很糟糕,能看出體積基本意識還是達標的。除此之外,其實素描和造型和色彩的基本意識也是有的。你和樓里很多人認為是「體積問題」,其實恰恰不是。當你已經把全副精力都用在體積塑造上,卻仍然不能得到想要的體積感時,你就應該去考慮是不是別的方面出了問題。

畫畫出的問題很多都是這樣的,體積不好有可能是線條問題(剪影不準,邊緣模糊,再怎麼刻畫也無濟於事),色彩不好有時候又是體積問題(正確的顏色沒有畫到正確的位置上),同時,線條不好亦有可能是體積問題(對體積理解不夠所以線條無法圈出正確的形狀)。畫畫就是這樣一件事情,聲東有可能擊西,頭痛有可能醫腳。每一種能力和其他能力相互關聯,缺了一種都會造成整體能力上的障礙。
(很多畫畫沒到一定程度的人是理解不了這一點的,可能還認為我是胡扯,所以知乎其實是不太適合講這麼深入的繪畫問題的,自己的實踐不夠,光聽人說,很難理解這些東西。)

你的畫會比較糊,看上去沒有人家的畫那麼有精神,有缺乏重點光源的問題,這點我在後面結合了最後一張例圖講。

還有光源缺乏統籌問題:比如第一張小姑娘,臉、頭髮、衣服、盔甲,每一個部分拆開看都有自己的明暗面,也都不怎麼有錯,但拼裝在一起的時候,光源散亂,自相矛盾,而且缺乏輕重,各個部位的光都是各司其政,放到一起反而讓人感覺不到光到底是哪裡來的。
第二張女劍士這個問題稍好,頂部有光源的感覺還是有,在這個基礎上,其他部分的光照也應該跟上,比如金屬也可以進一步加入強光了,其他部位也可以和這個光源呼應,將整幅畫的體積感帶上來。因為每當你加入了一層光的時候,其實塑造都是可以跟著更進一步的,把握好這個感覺。

還有一點是因為你的畫「線條感」太弱,每一個體積的型和剪影的推敲不夠,每一個色塊的邊緣模稜兩可,收拾的不到位。有些部分的結構還在塑造過程中跑偏,出現了問題。所以整體看上去效果尚可,但細看顯得細節不到位,深入不下去。換句話說「大體積沒問題,小體積不到位」。一會你可以看一下下面劉遠老師在處理小體積時的功力。

建議在這個基礎上加強描線訓練,(如果你確實想學後面的畫風的話)並且推敲這種日韓風格都是怎麼對角色進行誇張變形,進行造型構成的(這些是硬寫實畫法里比較少的東西)。你可以保持現在的堆大色塊的畫法,但至少要在繼續深入時,將每一個細節都用線稿找准找精確後再上色和塑造。跟著線條走,不要瞎糊。
畢竟你想學習的這種風格其實都是以線條為基本的,他們本質上是一種「塞璐璐強化」型畫法,既在塞璐璐的線描平塗的基礎上強化體積感,質感和光感,比傳統的塞璐璐畫法更深入一層,但是本質上還是強調「線條感」的畫風,只不過完稿後,線條被藏在了重重疊疊的塑造之下,看不出來,但不代表它們不存在。所以不要看不起,忽視賽璐珞繪畫的基本功。畫這種畫風還是要以線條造型為主。不要放任自己瞎糊,務必要嚴格尊重線條最初打下的基礎,藉助線條的幫助把畫面的細節都推敲好,描繪出來。

貼幾張劉遠老師的作畫過程,你感受一下,他是怎麼在起稿初期就把物體的型刻畫得無比嚴謹,又是怎麼在鋪色時就規劃好了整張圖的光照效果。
務必看一下他線稿的精度和他上陰影時的那個思路,對你幫助會很大。

可以看出在最初線稿的完成度就是極其高的,隨後的塑造中緊緊抓住線條不放,絕不會出離線條亂糊。
劉遠老師的畫相比起一般意義上的日韓風對線條的隱藏更多,但你可以看到他初期的線稿到了什麼程度,先事無巨細地畫出線條,再隱藏線條,這是他的畫法。

再欣賞幾張劉遠老師的線稿

因為前期線稿賦予了每一個部分精準的外輪廓,所以他後期才能騰出全部精力進行深入的體積塑造
劉遠插畫的特點就是光照和陰影的部位和形狀十分精確,有時甚至精確到了刻板的程度,不像很多畫師會在這些部分上留下餘地。這也是因為起稿的嚴謹,也順便帶動了後面步驟的嚴謹吧。

線稿精準,簡單的鋪色和陰影,體積就已經呼之欲出了。
從這張圖你可以看出劉遠老師的「小體積意識」,腿部脂肪被腿甲勒出的形狀,武器裝備上每一個花紋的轉折,花邊皺褶的蜷曲,還有什麼細節是他沒想到的嗎?
在大體積問題解決了的情況下,讓你的畫精神、精緻、富有生趣,栩栩如生的,往往就是這些小細節。

因為你想學這種日韓系畫風,所以我想找找這種「韓式賽璐珞強化流」(又稱「油膩的師姐流」)的祖師爺金亨泰的過程,在他的畫集上有,無奈網上竟然沒有放出過,畫集又不在手邊。只好匯總一些別人的畫的過程。

畫師河CY的繪畫過程,可以看出在第二步線描的感覺和所有的細節就已經都奠定了

這張紅衣女郎,就算初期的線條沒那麼精確,大的剪影、節奏感也是經過仔細推敲的。第四步的時候作者還在已經堆好色塊的稿子上又添加了一些線條輔正。而且在後期的刻畫中始終沒有偏離自己的初衷。
說到重點光源我們就拿這張圖做例子,你的體積塑造拿上面這張紅衣女郎來比較的話,你只停留在了倒數第二到第三步的程度上。缺少像最後一步這樣,在視覺中心部位(這張圖裡是肩膀和大腿,一般來說是臉部和上半身)強化光照效果的步驟(女劍士那張能看出強化光照的意識,但做得不夠),所以畫面顯得灰暗溫吞,這也是原因之。這個步驟其實用不著提亮所有亮部(不然又會使你的畫面陷入過度曝光的狀態),只要在幾個重要地方提亮就可以。你也可以綜合參考這幾張圖作者都是在哪些地方強化光照的,思考一下。

色彩上,要注意一下不要只在同種顏色的明暗版本上取色,注意一下跨色相取色……具體我也說不太清楚……舉個例子,第一張小姑娘頭髮的黃色,暗部不要僅僅壓低黃色的明度,而是將色相往橙色部分稍稍偏移一下,皮膚也是,嘗試亮部偏黃,暗部偏紅或橙的用法,會讓膚色水靈很多,必要時還可以加上別的光源色的影響,讓皮膚顏色生動起來,而不是像石膏一樣生硬。(實在搞不懂怎麼搭配,也可以來這裡+++色板時間+++覆蓋人物、皮膚、頭髮...@丶Stranger採集到原畫教程(58圖)_花瓣 吸……)

==================================================================
※如需向Lea Liu諮詢私人問題,可以使用值乎私密諮詢→: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點擊【私密諮詢】提問即可)
負責解答遊戲原畫、繪畫學習、繪畫職業規劃、遊戲留學,NYU相關等問題。
值乎找我肯定回答,知乎私信找我看心情回答。


造型方向錯了,一個日漫臉配個戰錘式的大金屬拳套非常維和(論2次元如何畫寫實性金屬反射和高光的衝突性),還有質感非常差,好好練練這個。光源色調一下唄。


題主明暗關係已經有一個大體認識了。要出體積感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叫做「明暗分界線」最亮的地方和陰影的交界處顏色最深。其次遠處的東西飽和度明都均要降低,這是韓國遊戲cg的一大特點。

題主如果是想要練習體積感,請嘗試學習灰階上色,最好的練習方式是拿出一百張石膏,臨摹。


統一發光源,不是每個物體都有高光,都同一灰度,物體位置前後的明暗是不一樣的,,物體間的遮擋,畫的時候時刻注意整體。就這樣。

又看了一下,題主沒學過素描吧_(:з」∠)_
一個人的骨頭和肌肉都沒了。

先練你不喜歡的黑白吧_(:з」∠)_


你的畫不是缺乏體積感而是缺乏虛實對比。
我們說近實遠虛是繪畫的視覺規律,我們在看東西的時候眼鏡是有聚焦的,我們視線投射的地方我們看到的細節會比餘光看見的多很多,利用這個視覺規律我們就可以在畫面上表現出空間感層次感與體積。你仔細看你前兩張畫,你畫面的靠前部分與靠後部分的刻畫程度基本是一樣的,這樣整個畫面都處在同一個層次里就會讓人覺得畫面沒有前後區別,顯得特別平面,自然會覺得是體積感出了問題,實際上出問題的是畫面整體虛實對比。
建議題主可以將你的這些畫裡面你認為應該是吸引人視線的點以及你想著重表現的點去進行進一步刻畫,靠後的點可以進一步虛化處理,還可以嘗試加大明暗對比或者上背景之類的方式來加強虛實對比,這樣你的畫才耐看,才好看。至於其他一些細節處理方法,國內那麼多大觸的作品都可以借鑒學習,希望可以幫到你.共勉.
ps:還有建議題主閑暇時間可以加強一下傳統美術的學習尤其是油畫,既可以鍛煉畫面整體處理能力,還能研究一下畫面的色彩安排,儘早達到你所期望的自己擁有的畫風.


先結論,其實就是素描關係有問題。
獻醜,用第一張圖試一下。

先看一下題主圖的素描稿:

建議題主以後不要用純黑白背景,試試深灰。
有幾個問題:
1,材質刻畫不明確。比如左手小臂部分和拳套部分不是一個材質嗎,畫出兩種質感。
2,固有色不明確。不同固有色的東西,畫著畫著就揉到一起去了。比如小熊肩甲和相連的紅色手臂,完全分不出是兩種顏色。
3,光源不統一。手臂和肩甲感覺光源來自左右兩個方向...
4,光給的太平。衣服的白和絲襪的白咋能是一個色呢。
肯定沒說夠,但是就先說這幾個吧。

我做了一下簡單調整:

把光源統一到右上方,把相同固有色的東西統一起來,材質的刻畫區分開來,飽和度調一下。
左面打上輔光,再來暗處的自發光←這個不要學。大概就這麼個意思吧,最後看看一下對比圖


不敢評論題主的畫體積感怎麼樣,因為我自己畫得不怎麼樣,題主的水平在我眼裡已經是大神了


我覺得首先體積感就是亮暗對比要強 (廢話)。題主的提亮和壓重都是十分有道理的,但是我覺得這屬於後期調整階段才應該做的。

我覺得開始的畫法應該是亮暗的大色塊鋪好之後去刻畫細緻明暗交界線,這個真的太重要了,明暗交界線刻畫得厚重豐富的話體積感其實就出來了,然後再提提亮面,壓壓暗面,再統一一下畫面的色調,我感覺這樣其實體積感就差不多了。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明暗交界線的位置!明暗交界線的位置!明暗交界線的位置!重說三

明暗交界線的位置如果不合理沒畫對的話,體積感也是很難出來的。

然後就是暗部的顏色了,灰色或者說重色要畫得通透,體積感就容易出來一點(例如我的圖就是側背光的,暗面部分面積就非常大,所以如果暗部沒有變化那就完蛋了,所以我對暗部的刻畫會花挺多時間。其實是個人很喜歡畫這種重色里的豐富變化)

然後就是筆觸不要每個地方都太粗糙,該圓潤的還是要圓潤的,例如胸部~

顏色不要臟

還有就是空間感的問題了,這個太深奧,但是塑造空間感也是塑造體積感的一部分

然後最後再強調一下我自己覺得很對的觀念,畫畫就是畫質感,只要質感對了,體積感什麼的就不會有問題了。

最後那種畫法不會畫,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因為不知道自己畫的算不算。。算得話可以再說說


很糊,說明你對結構不是很了解,在做體積的時候多用幾何結構去表達,注意投影與閉塞陰影的關係,物與物的空間關係。


色暗,注意白線……怎麼,多畫影


畫畫是一個由大見小的過程,簡單來說,把握好大色塊,然後逐步分解,細緻刻畫


細節沒有深入刻畫,層次不夠豐富。

很多地方缺乏細節,就一個大色塊,體積感當然出不來。你說你強調了明暗,但你要是就兩個調子,過渡出不了,當然沒有體積感。


以下的回答都是基於我自己對於美術的理解,可能不對,不準確,不全面。答主只權當參考吧。

在我的理解當中,畫畫是一個對比的過程,明度的對比,飽和度的對比,色相的對比,色溫的對比等等。而一個物體出體感最核心的也是對比,看了下答主的畫,對於亮暗面的表現大部分只停留在明度的對比上(不指單色稿),也就是在ps的 HSB (不記得這玩意兒應該怎麼稱呼了)里,只拉動B(明度)的變化。我自己在電腦上畫畫的時候也常習慣用HSB來選擇第一步的顏色。

接著說,答主的畫的體積感想更進一步的話得多在其他對比里下功夫,例如:亮面的飽和度提高一些,暗面的就適當壓灰一點點。在進一步塑造的時候多找找豐富的環境色來製造色相,色溫的對比。答主的畫顏色都太單一蒼白了,暗部裡面加入一點有對比衝突的環境色,加強一下亮暗面的冷暖對比,可以很快出效果。 我自己在畫畫的過程里常常會在RGB和HSB里切換調顏色,多找對比,多嘗試顏色,體感就能很快出來。

最後再說點其他的,感覺答主的畫還有一些問題:光源不統一,這個也是導致體感不足的罪魁禍首,我建議答主在起稿的時候用大筆觸,把視圖拉小,先統一的確定大關係,如果實在怕自己後面控制不住的話,就保留一個副本圖層,時時隱藏打開來對比觀察,確保自己的關係明確,光源統一。

差不多就這些吧,我不知道答主是做哪個方向的原畫,(or插畫?)但這些畫看起來完成度都不夠,畫裡面的內容太少了(不指後面的單色練習稿,說前面兩張)。好了不說了,大半夜寫到四點我也是醉了。


體積感還好,感覺明暗層次稍稍有些欠缺,建議在黑白稿時最暗控制在百分之黑白進度條的70%,最亮在90%,當然寫不是規矩,只是覺得這樣在調整時就會比較有餘力。

模糊感的話,全畫完之後,銳化就好了。
或者用光劍老師的濕邊筆刷畫法。

光劍老師在一次公開課中有說過,他創的濕邊筆刷其實就是因為看到同事畫的東西都很清晰,筆觸硬朗又明快,他想學又不好意思問就自己研究創造出了濕邊筆刷畫法。

他說我處心積慮研究出了濕邊筆刷原來僅僅是銳化就可以實現的。

但其實我認為那個還蠻好用的。

濕邊筆刷就是19號筆刷加濕邊效果,透明度流量我的習慣是55"49,因人而異。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在中國,有些想當漫畫家的人成了插畫家,而有些當插畫家的人成了遊戲設計師?
擅長賽璐璐風格的?人想轉戰厚塗該從哪方面開始著手學習?
如何評價伊吹五月的插畫和條漫?
從臨摹到創作要經歷哪些過程?
當今畫師的出路如何?

TAG:繪畫 | 美術 | 插畫 | 素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