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轉行嗎?怎麼才能提升收入?

手機碼字,排版比較粗暴,請原諒。
----------------------------------------------
題主今年25,本三建築專業畢業,畢業之後依靠家裡的關係進入了本市(二線省會城市)的一家民營設計院工作,到目前為止工作了一年半,本身個人能力就算不上強,現在雖然可以跟上院里的節奏,但是苦於建築行業本身的寒冬,因此活兒很少,很多時候都在打醬油。
因此對於未來感到非常迷茫,現在一年的收入最多也只有8萬多,在所在省會屬於低了,只能勉強維持普通生活。
所以想請問對於我來說,最好的提升收入的方案是轉行嗎?題主男,身體很好,略懂攝影和汽車,有點想往汽車編輯,或者汽車銷售行業轉。現在的生活雖然自己會去努力填滿,但還是苦於無法提升收入,覺得在最年富力強的時候,目前的工作量和成長速度還是太慢了。
剛剛開始理財,對於我來說,最好的提升收入的方案是什麼?對於建築設計自己是不討厭,但也談不上特別喜歡。
題主比較迷茫,也在努力學習本專業的技巧,但還是覺得前途漫漫,我該何去何從?

分割線——————————————————
距離這個提問已經好幾個月了,謝謝所有人的意見。題主有幸通過一個好友轉行進入了一家互聯網+教育公司,現在的月薪比從前多一點。(因為建築主要是靠年底獎金的)目前轉行已經4個月,感受還不錯,遇到了貴人,也算自己運氣好吧。
也希望留在建築行業里的都能熬過冬天,找到自己所愛吧。
PS:題主所在城市杭州,消費真的不低。之前說的8W也是稅前,所以還是狠下心放棄了。
祝好!


實名反對最高票邢可的答案,以及所有說讓題主提高能力,題主自己不行不要怪行業的。

所有勸題主提高能力埋頭苦幹的,我只能不憚以惡意來猜測,要麼是自己都沒有畢業未進入社會,要麼是已經在行業里有一席之地,說難聽了:站著說話不腰疼!最高票就是這種,清華建築畢業,並且趕在房地產黃金時代進入行業,一路走來太順風順水了!

然而我更傾向於大部分讓題主提高自身的是前者。

鄙人曾從事建築施工,雖然不是干設計的,本科讀的也是土木,但工作原因,對這個行業里各環節有過接觸,大學同學也都還在行業里從事各種工作。深知這一行業近來的艱辛,而且個人對建築業前景也不看好。

簡單點說,單看發達國家每年修建的體量,與中國相去甚遠,就能知道這行業的發展趨勢,必然是越來越走向衰落,精英水平會越來越高,然而大量的普通建築需求量越來越少了,即使在建築這樣一個極其依賴規範的行業,我敢說最終存活下來的,仍然是那些技術和理念精益求精並且求新求變的企業和設計師,大多數普通從業者前景是十分堪憂的。並且猶豫在這個過程中人才的供過於求,勞動力買方市場,我想精英設計師比其他熱門行業的頂尖人才收入方面應該也會有差距,就比如知乎上熱門的金融和互聯網吧。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想凡是能爬到一個相對高層次的行業前輩,作為一個長者,他應該對這些行業艱辛見得多了,在傳授人生經驗時,是應當考慮到歷史的進程的,盲目強調自我奮鬥,是naive的。

所以更大的可能是,這些回答者都還是學生,甚至都不是剛入社會被入職洗腦的新人,你看新人都在抱怨自己掙得比題主少多了,表示羨慕題主在二線城市的收入,嗯,我也羨慕,我本科也就是個十幾名的985,在知乎上不敢說自己學歷的那種,當然主要是自己不行,怕給母校蒙羞,畢業兩年,我的同學能在2線拿到題主收入的,不多。只有沒經歷過討生活殘酷的人,才會覺得題主想的太多,才會覺得題主不想提高自己想靠轉行逃避。然而經歷過的人,都會有過類似的想法,原因無他,因為他媽的就該轉行,只是有時候外部內部各種原因限制,很多人其實沒法選。

當你身背房貸拖家帶口時候你敢說走就走去看看世界有多大么,當你女朋友催著你結婚你還在攢首付甚至首付的一部分的時候你能毅然決然的轉行么?

知乎上風氣越來約不好了,一方面是越來越貼吧化,嚴謹有乾貨的問題和回答都越來越少了。另一方面就是在強調理性客觀的背景下反而讓很多大學生產生了自己知識多,高考牛,讀書多,上了幾天知乎竟然高人一等的錯覺,覺得什麼事都有資格說了。其實啊,畢竟too young too simple。

扯遠了,回歸正題,這些人在自己製造出來的理中客的幻境中把題主批判一番,並且以高人一等的姿態教育題主時候,其實並沒有給出一點有建設性的意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公園裡跳廣場舞的大媽都會說,並且比你們說的語重心長,不知高到哪裡去了,然而沒有一點點卵用。周總理還接見過掏糞工呢。當然,建築設計還沒到那個地步,但是確實是個下行行業了。所以能轉行,對題主來說再好不過了。

為啥呢,首先,我這裡也要不客氣的拿題主學歷說下事,畢竟三本出身,大概率情況下,題主在行業是做不到頂尖的。關係足夠走管理崗也可以,但以我了解,沒兩把刷子,還真上不到多高的位置。題主在行業下行的背景下,能維持現在的收入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第二條,想實現題主大幅提高收入的目標,轉是唯一的途徑。

那轉還是不轉呢,我想說,是我的話不會轉,但題主可以試,道理很簡單,王思聰有五個億拿來練手投資,因為對王思聰來說,五億沒了也不是啥大事,但賺了就是實打實賺了,我有五億,肯定按比例配置資產,然後吃喝玩樂培養點愛好求個一生平安了,說到底,風險承受能力不同,需求也不在一個層面上,也許我真有了五個億,想法跟現在就完全不同了。題主有試錯的資本。

題主覺得這個收入在二線城市偏低,只能說題主的圈子裡,接觸的人收入都不低,題主能在這種行業氣候下,靠關係在建築設計院找到80000一年的工作,題主家庭絕對不是普通家庭了,至少題主出去折騰個幾年,家裡養的起,畢竟過的都是80000一年維持的「普通生活」,相必這點錢完全在承受範圍內,就當拿點錢出去炒股了。這是題主的核心優勢。題主有選擇的機會,有的選,大多數人是沒的選的。

再來就題主提供的信息分析,題主應該不是那種大富大貴的,否則不會來問轉不轉行,辭不辭一個八萬一年的工作。家裡應該是就在建築行業本行的,可能是企業相對高層,或者也可能是政府中級領導這種,否則不可能憑藉三本畢業到如此待遇的工作,也不會來建築行業找。如果轉行的話,家庭的助力可能就沒多少了。

然而我還是建議題主轉,守著一個下行行業沒前途,沒硬本領硬關係在這種行業這種氣候里也很難混,但轉到什麼行業,需要深思熟慮,而不是拍腦袋決定。

題主這個姿勢水平,還是需要學習一個,什麼汽車銷售,說來說去的轉行意向,我都不想用low來形容了,君不見多少4s店倒閉,新車賣一輛虧一輛么?所以說,這就是為啥知乎上學歷優越狗為何這麼多,是因為有些低學歷的確實還要學習一個,銷售這種工作,不是你說懂一點就能做好了。首先要市場好,你去賣車還不如去賣房呢,建築業就算不行了,賣房還是比賣車容易多了,賣車的銷售有多少能有你現在收入的?提問也要按照基本法,想轉行也要先了解了解意向行業的前景吧。

如果題主非要問我轉什麼,我只能說無可奉告。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反正我是轉行寫代碼了,我只是覺得寫代碼比搞施工強,沒奢望過賺大錢,只是希望能過得比以前好而已,至於題主適合不適合,我怎麼知道。但有個指導思想是一定的,那就是格局需要大一點,調查工作要做全面一點,別再頭腦發熱說什麼要去干汽車銷售這種話了,我還沒聽說過哪個建築工程師要去轉行賣車。

題主要都是這種想法,還是想辦法保住現在的工作更實際些。


最好的提升收入的辦法並不是轉行,而是想辦法讓自己在本行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看題主也是個實在人,那我也實在一點,直接告訴你,做為一個在設計院工作的建築師,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收入吧。你面前一共有四條路可以選擇。

1.在設計院里努力爬升到更高的職位。
2.自己創業開一個建築設計公司。
3.多接點性價比高的建築設計私活。
4.在建築相關行業想辦法進行創收。

下面我會一條一條的來告訴你該怎麼做。(長文預警)

第一部分:在設計院里努力爬升到更高的職位。

從題主對自身的描述來判斷,我認為在設計院里,題主比較適合走施工圖這條發展道路。

我先給大家普及一下大型國有設計院的一個設計所里,做建築施工圖的人,能升到各個級別的職位(我以我之前所在的院為參考。其它設計院可能略有不同,但大同小異)。以下職位由高到低排名。

一.設計所所長(1名)
做為一個設計所的負責人,簡單的說要負責兩件事:1.給所里拉來項目。2.管理好這個所。

二.設計所副所長(1名~2名)
做為所長的主要幫手,簡單的說要負責兩件事:1.協助所長拉項目。2.協助所長管理好這個所。
一般來說所長和副所長會有分工。所長主要負責拉項目,副所長主要負責所內的管理工作。這兩個人至少要有一個是建築專業的,因為拉項目的時候如果沒有建築專業的人,很難和業主溝通。

三.施工圖項目總負責人(3~5人)
負責整個項目的技術工作,簡單的說就是,這個項目拉到之後,或者方案做完之後,就交給總負責了。項目在技術方面的事務由總負責全權處理。
1.如果是本院做方案的項目,總負責要跟業主、方案總建築師溝通,然後組織本設計所各專業人員完成施工圖設計。
2.如果是外院做方案的項目,總負責要跟業主、外院的方案負責人溝通,然後組織本設計所各專業人員完成施工圖設計。

四.建築專業負責人(5~7人)
在總負責的領導下,帶領建築專業的人員完成本項目建築專業的施工圖設計。

五.建築專業設計人(8~15人)
在總負責和建築專業負責人的領導下,完成本項目建築專業自己負責的子項的施工圖設計。

六.建築專業繪圖員(不定)
不是所有的院都有繪圖員。很多院由於招的都是一本學校建築學本科的人,基本上工作半年後都能成為建築專業的設計人裡面的新手。也有的院會招一些專科剛畢業的做為繪圖員,輔助建築專業設計人進行繪圖工作。

根據我在設計院這麼多年的經驗判斷,題主今年25歲,工作了一年半的話,現在的工作很有可能是建築專業設計人。很顯然,題主應該往建築專業負責人、施工圖項目總負責人,以及副所長、所長的方向發展。我認為你現在應該開始嘗試做以下這些努力了。

1.培養與業主的溝通能力。(項目經理能力)
在工作的過程中,要開始注意與業主的溝通技巧,並努力在與業主的溝通工作中,做到最好,給業主和本單位的領導留下好的印象。建築專業負責人有時候也會有一些與業主溝通的機會,不要放過這些機會,這是對你最好的鍛煉的機會。溝通過程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發言,你都要想著你是代表你們院的形象,你要努力做到不卑不亢,該強硬時懂得強硬,該服從時懂得服從,要用自己的專業性來獲得業主的尊重。要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讓業主滿意,也讓同事和領導滿意。

2.積累各專業相關知識,培養自己協調管理各專業設計工作的能力。(技術管理能力)
要多了解各專業的知識,學會在與各專業負責人的溝通中的技巧,提前進入總負責人的角色。眼界要高,要站在整個項目的高度看問題,不要只是站在建築專業的角度,要統籌各專業的工作,要做到讓各專業的同事都滿意。

3.培養自己接項目的能力。(銷售營銷能力)
嘗試著自己去接一些項目。接項目的難度要比管項目困難得多,要做到這一步,很難。接項目對自己的人脈資源、情商、個人影響力等能力要求很高,但是做為一個建築師,要想在事業上有進一步的發展,學會自己接項目很有必要。有時候可以先從一些私活開始,學著自己怎麼跟業主溝通,展示自己的專業能力,了解業主的需要,與業主就設計費進行談判。當你發現自己有能力給院里接到項目的時候,也許就是你職業生涯出現大的井噴式發展的時候。

總的來說,如果要走這條路,題主在職業上的突破方嚮應該是:在努力學習專業技術方面能力的同時,往項目經理、技術管理和銷售營銷這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第二部分:自己創業開一個建築設計公司。

關於創業,我想先說一下我身邊的一些創辦設計公司的朋友的故事。

朋友A:結構專業出身,三十多歲,前幾年從設計院出來和另外兩個人合夥成立了一個小的設計公司,二十人這樣吧。由於自身沒有資質,項目都掛靠在一家甲級設計院。自己有關係能拿到一些地產項目。前幾年行情比較好,也算賺了不少錢吧,反正是比他在設計院做賺得多,有時候項目太多也會找我幫忙做私活。今年說是不行了,原來的項目收不到錢,沒有什麼新的大項目,另外一個建築專業的合伙人也走了,日子很不好過,未來會怎麼樣,他很迷茫。

朋友B:結構專業出身,四十歲,六七年前自己在某甲級私營設計院下面成立了一個所,十來個人,其實也是掛靠性質的。找了一個建築專業的合伙人來負責技術方面的事務。他和該甲級院的院長關係很好,院長有些項目會直接放在所里做,他自己也在外面拉項目。前幾年賺了不少錢,今年也不行了,接不到項目。去年為了維持這個團隊自己只能借錢來給員工發獎金。未來會怎麼樣,他也很迷茫。

朋友C:非科班的建築專業出身,三十多歲,原來在某四級城市的設計院工作,曾經也和另一個據說在當地關係很硬的人合夥做過一個小的設計公司,還曾經拉我去當合伙人,我沒去。租了個大的辦公室裝修得很氣派,打算大幹一場。結果公司基本沒接到什麼大活,全是小項目,做來做去發現根本不賺錢。現在公司也辦不下去了,他又回到了原來的設計院工作。

其實我想說的是,設計行業那段瘋狂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09~11年那會兒,真的是項目多得都做不完。那個時候出來單幹的設計師很多,各種小設計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那段瘋狂的日子裡也確實賺到了錢。這些小設計公司的水平,真的參差不齊,有一些甚至就沒幾個技術人員,接到活就甩出去給人做私活的也有。很多甲級院為了錢,也不管那些公司有沒有設計能力,你有活我就讓你掛靠,反正有錢不賺白不賺。

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

這兩三年來,建築市場恢復了正常。終於有一些小公司發現,日子維持不下去了。我身邊很多小的,沒什麼實力的設計公司的老闆說:設計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其實不是現在生意難做了,而是以前的生意太TM好做了,現在只是恢復正常而已。原來那些允許人隨便掛靠的甲級院也嘗到了苦果,由於對來掛靠的公司的設計質量沒有把控,太多錯漏百出的圖紙以本院的名義給了出去,這些院的名聲也是大不如前,很多已經成為業主眼中公認的廉價設計院。

但是,現在所有的設計公司的都不行了嗎?不,有一些設計公司依然運營得很好。

朋友D:其實不算是朋友了,一面之緣。五十歲,建築專業出身,大約十二年前自己開了一個設計公司,剛開始也是掛靠,後來做大了,做到自己獨自擁有了甲級資質。幾年前就已經成為了當地非常有名的設計公司,收的設計費比當地平均水平高50%。現在公司有六十人左右,今年還在繼續招人,儼然要逆勢做大的感覺。我第一眼見到D就感受到了他強大的氣場,短短十分鐘的交流,他表現出的專業能力和個人素質讓人折服。我認為他是屬於一見面就能讓甲方放心地把項目交給他的那種建築師。

朋友E:兩面之緣。四十歲多一點,建築專業出身,大約十三四年前開的公司,從掛靠開始做到乙級資質,之所以不做甲級是為了節省成本。現在三十來人,項目量還可以。他是屬於很有個人魅力的建築師,年青有為。E和D其實很像,都是氣場很足,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具有極強的專業能力和個人素質。

與D和E相比,之前的A、B、C三個人,給我的感覺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才不配位。A和B是結構出身,自己沒有和業主溝通方案的能力,拉項目的時候都需要帶上建築專業的合伙人。但是A和B的個人素質、管理能力、拉項目的能力都很一般,因此,他們吸引不了特別高水平的建築專業合伙人來跟隨他們。因此他們公司既不能在業主面前展現出讓人認可的專業水平,又不能保證拿出高質量的設計成果。C具有一定的方案能力,但C的氣場不足,語言表達的說服力不夠。總之,A、B、C都不具備足夠的能力來領導一個好的設計公司。這也是他們創業失敗或前景暗淡的主要原因。

回到題主身上來。我要對題主說的是:創業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也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以後的設計行業,一定會對設計公司的管理者和公司的設計質量有非常高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設計公司肯定會被市場淘汰。

你可以選擇以後成立自己的一個設計院,不過不是現在,也不是3~5年後,而是至少10年後。你應該從在設計院踏踏實實做起,做好本職的設計工作,給同事和領導和接觸過的業主留一個好的印象,讓他們認可你的專業能力。這關係到你個人的聲望,而這也是你以後創業最重要的資源。然後你要在工作中注意發展自己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培養與業主的溝通能力。(項目經理能力)
2.積累各專業相關知識,培養自己協調管理各專業設計工作的能力。(技術管理能力)
3.培養自己接項目的能力。(銷售營銷能力)

以上各項具體詳見第一部分的最後幾段內容。

當你做到以上幾項的時候,對你來說,創辦設計公司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多接點性價比高的建築設計私活。

想要接私活,首先你要明白,為什麼會產生私活這種資源。

之所以會產生私活,歸根結底是為了兩個字:省錢。

最常見的兩種產生私活的情況是:

一、正常情況下,如果有業主要建造建築,他會找設計公司來做建築設計。設計公司與業主簽訂了合同,然後就幹活,幹完活,拿完錢,交易就完成了。

但是如果業主想省錢,又對設計質量要求不高呢?

這個時候業主就會想找一個建築師來做私活。畢竟設計公司運營的成本擺在那裡,維持設計資質的費用,辦公室租金,計算機、打圖儀、設計圖集規範等設備和資料的成本,各種稅費,還有員工薪資等等。而私人建築師則幾乎沒有成本。一般在城市的項目都需要走正規報建和審圖程序,所以建築師還需要再找一個有資質的設計公司來「掛靠」。但即使是算上掛靠的費用,私活的成本還是很低。有些鄉鎮和農村的私人項目不需要報建,這種項目甚至不需要找掛靠,建築師自己就可以搞定,成本可以更低。所以給建築師做私活,會比找正規的設計公司做設計的設計費要低很多。這個時候,私活就出現了。

二、還有一種情況,設計公司忽然接到了很多活,但是人手不夠了。這個時候,如果臨時招人,一是來不及,二是招完人做完項目之後如果後續項目跟不上,就只能白白養著太多過剩的勞動力。這個時候,找別的公司的建築師做私活,也是一種更省錢省事的方法。

明白了私活產生的兩個原因,我們再來說一下私活的幾個等級。以下排名分先後順序,根據接私活的難度和收入排名。(難度和收入一般成正比,排名越靠前難度和收入越高。)

一、直接從業主手裡接到的需要找設計公司掛靠的私活。
二、從人手不夠的設計公司手裡接到的私活。
三、直接從業主手裡接到的不需要掛靠的私活。
四、從有私活的建築師手裡接到的私活。(俗稱二手私活、三手私活甚至是N手私活。。。)

做為一個有追求的建築師,我們要爭取接到更高等級的私活,以我的經驗,私活等級越高,接活難度越大,但收益也越高。

想要接到私活,我們平時應該怎麼做呢?

一、做好自己平時在公司的本職設計工作,給同事和領導一個好的印象。
這是接第四等級的私活的主要方法。只有當你在平時的工作中表現好了之後,有私活的同事和領導需要人幫忙的時候,才會第一個想到你。

二、找機會結識其它設計公司的朋友,平時和他們多聯繫,沒事就一起吃吃飯,打打球,多交流一下專業方面的信息,在交流的過程中,展示你在專業方面的能力。
這也是接第四等級私活的一個途徑。如果你朋友是設計公司的老闆或者領導,你可能可以接到第二等級的私活,這要看你自身的專業能力是否能讓對方認可,是否有獨立負責項目的能力。

三、在平時與親戚朋友的交流中,多多展示自己的專業能力,告訴他們你又做了什麼好的項目,帶他們去看你做過的已經建成的比較好的項目,在和他們聊到建築方面的內容時,要多發言,好好展示自己的專業水平。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自己或者朋友有需要,都可以直接找你。
這是接第三等級私活的一個途徑。當然如果你的親戚朋友里有實力比較強的,而你的專業能力又得到了他的認可,可能可以接到第一等級的私話。

做到了以上幾點,再加上自身過硬的專業能力,我相信你就不需要找私活了,私活會自動找上你的。

第四部分:在建築相關行業想辦法進行創收。

關於這一條,我還是先說一下我的故事吧。這是關於我在業餘時間,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建築相關行業所進行的一些創收的嘗試。然後我會提供給你一個思路,這也是我在實踐中得出的想法,供你參考。

這幾年我接觸過很多自建房的業主,也做了不少自建房的方案和施工圖,以私活的名義。現在的房地產市場處於低潮,但是自建房的人卻很多,尤其是你這種非一線城市。建築師,是業主在自建房過程中第一個要尋找的專業人員。

做自建房設計久了我發現,如果我們僅僅把自己局限於自建房的建築設計上,利潤是比較低的。於是我就開始思考,如何能夠為業主進行更多相關服務,從而獲取更多的報酬呢?既然我們是業主在建房過程中第一個接觸的專業人員,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這個信息上的優勢?

我開始有意識的去結識一些自建房的施工隊。當我手中有了一些施工隊的資源之後,我開始嘗試向業主推薦一些我覺得不錯的施工隊。因為我是一名建築師,也設計過自建房,接觸過一些施工隊,也知道這些施工隊的施工水平和最後完成的建築效果如何,所以我對施工隊的了解要比業主更多。只要在建築設計階段向業主展示出了我足夠多的專業知識,和業主建立了足夠的信任感 ,一般的業主是很歡迎我向他推薦施工隊的。

簡單一點的私宅,業主會直接和包工頭聊,聊了之後覺得合適了,就直接談價格,價格也滿意了,就委託給施工隊做。但也有些比較講究的別墅的業主,會找幾家施工隊分別根據施工圖進行報價,然後他會根據價格和他對施工隊的印象最終確定施工隊。不管如何,如果推薦成功了施工隊,我是可以從施工隊手中拿到介紹費的。

然後我開始思考,既然我可以通過為業主介紹施工隊來獲得報酬,那我為什麼不能介紹裝修公司呢?對於有講究的業主來說,裝修費用往往要比土建費用更高。裝修公司一般是設計和施工一體化,於是我在設計階段就向業主引入裝修公司進行裝修設計。

我有充分的理由這麼做:現在大多數業主是在土建施工完成後才找裝修公司介入裝修設計,而裝修設計往往有很多地方會對原有的很多牆體進行改造。與其把牆體建好之後再拆除重建,從而造成建造費用的上升,我們為什麼不能在建築設計階段就引入裝修設計,讓雙方進行協商設計,使得建築施工圖和裝修施工圖是一致的,從而避免建了拆,拆了建的情況呢?另外土建施工完成之後,建築的承重牆已經不能動了,裝修設計的施展空間已經比較小。而在建築設計階段,裝修設計如果有更好的想法,可以與建築師協商調整承重牆,從而創造更好的室內空間體驗。

一般業主都會很容易接受讓裝修公司提前介入這個建議。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業主都會接受我推薦的裝修公司,業主也知道我心裡的算盤,他們有時候也會比較幾家不同的裝修公司。但是同樣道理,因為我身為一個建築師,也設計過自建房,接觸過也配合過一些施工公司,也知道這些裝修公司的設計水平、施工水平和最後完成的室內效果如何,所以我對裝修公司的了解要比業主更多。只要在建築設計階段向業主展示出了我足夠多的專業知識,和業主建立了足夠的信任感 ,一般的業主是很歡迎我向他推薦裝修公司的。反正不管如何,如果推薦成功了裝修公司,我是可以從裝修公司手中拿到介紹費的。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了:你賺的這些介紹費,實際上是在坑業主吧?其實並非如此。我向業主推薦施工隊和裝修公司的時候,所有的業主對我心裡打的算盤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由於我的專業水平和項目經驗,我對於施工隊和裝修公司的了解要比業主多,業主需要我的推薦。我的推薦其實是在用我的專業水平來為業主創造價值。就算我不推薦,業主也要自己找,這時候他同樣需要別人的推薦,而別人就更信不過了。與其這樣,那為什麼不相信專業的建築師的推薦呢?

以上就是我在業餘時間,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建築相關行業所進行的一些創收的嘗試。由於我還是想在建築設計方面發展的,並不想轉行,所以這些嘗試也僅僅停留在以上階段了。事實上如果題主真有創業的決心和執行力,以上嘗試可以遠遠不止於此。題主,想像一下:

你成立了一個「自建房全過程總承包公司」,該公司致力於為自建房業主提供包括建築設計、裝修設計、景觀設計、風水諮詢服務、土建施工、裝修施工、景觀施工等自建房全過程所有相關的服務。你是公司的CEO兼首席設計師,公司手下有建築、裝修、景觀等專業的設計人員和施工團隊以及合作的風水師。從業主開始計劃建房,你們公司就開始介入進行全程服務,直到房屋竣工,業主拎包入住為止。

業主把項目交給你們總承包的好處是什麼呢?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控制項目總價。比如業主手裡只有一百萬,他希望總價控制在一百萬以內,那你們在建築、裝修和景觀設計的時候就可以按這個預算來做。這就要求你做為一個首席設計師,有足夠豐富的經驗,能夠把控各專業的設計,對土建,裝修,景觀的相關知識和造價均有一定的了解。另外你要能夠把控各個專業的施工隊,所以一個施工總負責人很重要,這個人將是你公司最重要的合伙人之一。項目來源的話,前期可以是親朋好友的介紹,公司步入正軌之後可以在你們城市進行一定的廣告宣傳,這方面你可以找營銷方面的專業人士進行諮詢。

四條路都已經指給你了。稍改一下無間道里韓琛的一句話做為本文的結局吧。

賺錢的辦法很多,路怎麼走,讓你們自已挑。好了,祝你們,在設計院,一帆風順!乾杯各位建築師!


個人認為要提高收入不一定要轉行,可以試著開闢第二職業。最近在看《斜杠創業家》這本書,很受啟迪。這裡分享下,希望可以幫到你。

所謂第二職業,就是除了目前正在做的工作,還有另外一份可以給自己帶來相應收入或回報的工作,也可以稱之為副業。

不得不承認,擁有副業的人越來越多了。

看特立獨行的貓的文章,知道她從幾年前就已經在做副業了。白天上班,下班後寫作,然後工作收入全部存起來,只花自己的副業所帶來的收入,現在已經在首都買了房安了家落了戶。

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有幾個同事,他們的工資收入基本不動,也只靠額外的副業收入來貼補日常開支。

這些人都從副業中得到了實惠,所以幹勁滿滿,生活的幸福指數也跟著飆升。

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想開闢副業,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處著手,更不知道自己能開闢什麼副業。這確實是一個心有餘而力不足、讓人比較頭疼的事情。

美國國民網紅級斜杠創業家金伯莉·帕爾默,她是自由撰稿人/諮詢顧問/規劃師/公共演講者/CEO。在她的作品《斜杠創業家》一書中,她用自己的「斜杠」經歷,以及數百份實地採訪和考察,揭秘了美國「斜杠」創業家的微創業成功之路。

她還列出了可以選擇的副業類別和工具,幫助你發掘自己的天賦、興趣和優勢,找到自己的「斜杠」道路。

1.你為什麼要開闢第二職業?

你要對自己的動機和目標非常清楚。也許有人會說:「當然是為了賺錢,要不然就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控制權。」那麼更進一步考慮呢,為什麼你需要賺這個錢?對我來說,是為了保護我的家人免受貧窮帶來的巨大痛苦。對於其他人,可能是為了給家人支付醫療費用,或者緩解他們丈夫養家糊口的壓力……

明白這些非常重要,因為奮鬥的過程是艱辛的,將來的某些時刻,也許你會問自己:「能不能做一些其他更輕鬆的事情呢?」但是當你明確了為什麼要如此奮鬥,奮鬥是為了什麼時,就會感受到一種動力,它會一直激勵著你前進。

2.如何確定第二職業的方向?

如果你仍在尋找最初的靈感,那麼下面幾個全局性的問題能幫助你激發一些潛在的副業想法:

1.你在空閑時間一般閱讀什麼或者在網頁上瀏覽什麼?

2.你跟朋友最常討論什麼?或通過郵件聯繫的主題是什麼?

3.朋友和家人最可能在哪些事情上徵詢你的意見?

4.什麼事能讓你心生嫉妒並渴望自己也能從事這件事,是朋友的某些成就還是臉譜網的某些文章?

5.你最喜歡怎樣幫助他人?

6.只有你能做成的事情有哪些?

7.你樂意免費提供哪些服務?

8.你認為的榜樣人物是怎樣找到新的收入來源的?

9. 對你來說很簡單,但其他人會覺得難的事情有什麼?

10.你最喜歡自己的全職工作中的哪一部分,並希望在這一部分上分配更多的時間?

找朋友回答這些問題還能讓你弄清楚別人是怎樣看待你的,無意間也許你會從中發現自己的副業優勢。

堅實的副業想法能讓你的財務水平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它們往往具有以下特徵:

1.它們具有較低的啟動成本。

2.它們有很大的潛在上升空間,並易於擴展。

3.它們能很好地適應你的全職工作(或者至少不產生衝突),讓你能自由安排工作的時間。

4.它們發揮了你獨特的創造性和技能優勢。

5.它們做起來很有趣。

3.付諸行動之前要做哪些準備?

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們必須在全職工作之外尋找新的方式獲取收入,即開闢副業。在行動之前,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①有些創業成本是必要的,但仍有辦法可以使這些成本最小化。

②在推出自己的副業之前,要確保自己的財務狀況秩序井然,包括償還債務和積累儲蓄,這有助於增加你成功的概率。

③即使現在每個月只能獲得很少的收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終將積累成―筆巨大的財富。這些財富可以用作你的退休基金,也可以用來實現你短期的夢想。

④副業所創造的新的身份認同,跟它所帶來的現金收益一樣強大且重要。

⑤建立副業最大的挑戰是時間。成功的副業者往往需要依靠具體的戰略,例如利用午休時間或者黎明前就起床。

⑥找一份能夠發揮全職工作的經驗和技巧的兼職,並且保證全職和兼職工作沒有衝突,可以大大提高時間利用效率。

⑦當副業和全職工作的性質並不完全相同時,副業者可以找尋一些方式讓擁有兼職成為全職工作的一種優勢。

⑧如果自己的本職和兼職完全沒有關聯,制定嚴格的計劃表將兩份工作完全區分開來完成將會是最好的方案。

⑨對一些與你自身目標無關的活動和請求說「不」,是騰出時間的必備技能。

4.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在追求副業的途中,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學習如何從失敗中站起來是成功的要條件。每個人適用的提高適應能力的策略是不同的——你可以休息,換個角度,嘗試一種新的方法,或僅僅是堅持下去。

下面這七個策略,有助於副業者們在失望沮喪中找到前進的動力:

①去在線社區尋找支持。

②最成功的人也曾失敗。

③做兩手準備(制定B計劃)。

④找到讓你愉悅的東西。

⑤忽略討厭的人。

⑥要堅信自己有無限的潛力。

⑦保持前進。

作者金伯莉·帕爾默是一位斜杠創業家,她說,你不一定要斜杠,但一定要擁有斜杠的思維。因為你的未來,不能指望任何一家公司。

願《斜杠創業家》這本書,教你找到自己的天賦,並將它發展成你的事業,幫助你學會自我投資,找到另一個身份,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很多人都在說:
題主!你夠了!一個三本畢業的,年薪八萬元,二線省會城市,你丫的就知足吧!

但我覺得:
你們這些人才是夠了,是不是一個985畢業的在二線省會還沒有題主拿的多,自己甘願安逸也要拉一個心裡更加安逸??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我的同事,河南一個普通一本畢業學電子信息工程的!這周三辭職了!坐標二線省會城市鄭州他每個月可以拿到12K,但他的確辭職回去準備二戰跨專業考研經濟學專業(具體不知道哪個專業,時間也確實有點緊。)!這裡想表明的是每個人都有去追求自己更好生活的權利!

不要覺得自己拿不到的薪水,別人還不如自己學歷的都已經拿到就改知足!或許別人讀書真的不如我們,但題主的志向是你我所沒有的!

在校讀書那會迷茫,現在工作認清自己今後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必會全力以赴的!每個人都會這樣不是嗎??

對……你們眼中的聖母表就是這麼回答的!

圖片侵刪!


選好行業和公司!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問題超簡單,就是我現在想轉行,或者我在找工作,我找什麼行業更有發展呢,再具體到找什麼規模的公司會更有發展呢,再再具體到,我找到了一家公司,這個公司到底靠不靠譜呢。這些問題和我們每一個個人非常相關。換句話說,如果你能知道一家公司是靠譜的,那你也就是淺淺的對這個行業有了基礎的了解。那今天就聊聊這三個問題:

1.什麼行業更有發展
2.找什麼規模的公司會更有發展
3.找到了一家公司,怎麼評估這個公司到底靠不靠譜
——————————————————————————
第一個問題:什麼行業更有發展
先說行業,再說發展。直接到36kr看看行業的分類。截圖字小,我給大家打字出來36kr裡面的行業分類:電子商務、社交網路、智能硬體、媒體門戶、工具軟體、消費生活、金融、醫療健康、企業服務、旅遊戶外、房產家居、數字娛樂、在線教育、汽車交通,主要就這些。

這麼多行業分類,怎麼來判斷哪個行業有發展。很簡單道理:看需求是否剛性。
什麼叫剛性需求,就是必須得用,不用你過不下去。不吃飯你就掛了,吃飯你很剛性;北京的學區房很剛性,教育資源稀缺,好學校就那麼多,一個戶型裝修差到極點的80年的老房子,40平米要賣幾百萬;人都會得病,去醫院看病對你來說很剛性;這裡說需求剛性,那既然需求很剛性,往往資源就會越來越稀缺,北京的房價一直在上漲,因為大城市資源好發展機會多,錢跟著人氣走,所以北上廣房價高完全不奇怪。

那好了,我們按照剛性的程度,對剛剛提到的行業做一個排序
最剛性的需求,必須要用的資源:在線教育;房產家居;醫療健康;社交網路;汽車交通;企業服務

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人民軍隊獲得偉大勝利,就是瞄準了40年代、50年代中國社會的核心需求,那就是:活下去,吃飯。那麼在今天,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口眾多,核心矛盾不再是吃飯問題,而是:競爭。中國人從來都捨得為教育付費,學習意味著在競爭中有更多機會,所以教育行業需求很剛性。有家,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太重要了。特別是中國發展並不均衡,意味著好的資源,好的教育,好的發展機會都在少數的大城市,所以房產是很剛性的需求。關於醫療健康,更加不用多說,你得了心臟病,沒醫院你就瘋了。最後,社交網路,人活著就需要融進一個組織,就會有社交,就需要溝通,社交網路是必不可少的,很顯然,這個領域已經被騰訊QQ、微信所佔領。汽車交通,也屬於衣食住行四大需求之一。在今天你要去外地要坐飛機,出遠門要開車,上班要坐地鐵要擠公車,你必須得有一個出行方式,總不能去哪都跑著去吧。這裡還把企業服務列了進去,企業服務顧名思義,不是針對一般消費者的。用踏浪100舉例,企業需要一個和用戶對話的窗口,那就是一個諮詢工具,這個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剛性需求,然後我們沒精力自己開發這個工具,那麼我們就選擇服務。所以我把企業服務也列在剛性需求的第一梯隊。

次剛性的需求,就是說可以不用,但是很難受:電子商務、媒體門戶、消費生活、金融
每一個人,特別是40歲以下的人,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感受,就是自己的消費習慣在改變,以前買東西去商場,現在去逛淘寶京東,一起買家電第一反應是去大中國美,現在第一反應是去天貓店,電子商務無處不在,快遞送貨小哥也無處不在,當然媽媽級人物還沒有完全通過電子商務、通過網路來消費,我們至少現在沒有電子商務,不是活不下去,但是電子商務化不可阻擋。關於媒體門戶,我們需要知道新聞,我們需要了解周圍世界發生的事物,但是沒有媒體門戶我們能不能活下去,沒問題,所以媒體門戶也在第二梯隊。關於消費生活,和電子商務類似,這裡不贅述。關於金融,我們知道存在通過膨脹這個事實,簡單說就是錢一年比一年不值錢,這時候我們需要管理我們的資產,我們會去買理財,我們會去投資,我們把錢借給別人來換取高利息,同樣,沒有金融我們還是能活下去,所以金融第二梯隊。

次次級剛性需求,可以理解為為了讓我們過的更好的需求:智能硬體、工具軟體、旅遊戶外、數字娛樂

智能硬體,讓生活更方便,工具軟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旅遊戶外是為了玩,但是你不玩也行,數字娛樂,也是娛樂需求。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剛性和不剛性的區別。為了嚴謹還是要補充一嘴,不同的行業是否剛性,和個人性格個人需求也很相關,有的人就是認為旅行對自己超級重要,這件事情對這個個人非常剛性,會有這種情況。以上是我淺薄的篩選方法,就是按照一個人需求的剛性程度來對行業進行分類,我會短淺的認為,用戶需求剛性的行業,發展的機會會相對更大、更多一些。

第二個問題:找什麼規模的公司會更有發展
我們繼續對公司的規模進行篩選。BAT華為聯想這些公司不用多說,都是規模很大的公司,目前百度的員工在3w人左右。那到底選擇什麼規模的公司呢,是不是去大公司就意味著巨牛叉呢巨穩定呢?開心網這個名字大家都忘了吧,在2009年這個網站火的不能再火了,連大媽都知道開電腦去「搶車位」,人人網也早不如從前,這些都是很大的公司,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中,存在什麼金飯碗嗎?有一個道理白話的不能再白話了,有本事才是你的金飯碗,甭跟我提你在什麼大公司。

再說就跑偏了。我們說回來找什麼規模的公司會更有發展。
簡單分個類:1000人以上的公司,500人以上的公司,50人以上的公司,20人以上和20人以下的公司,這麼一份把公司分成了5類。好,我們分別來聊不同規模公司的優劣勢。

1.500人以上的公司
不管是500人,還是1000人,人都夠多的,我把他們放在一起說。毋庸置疑的是,在這個公司規模下,你作為一個員工,極大可能是,你認識CEO,CEO不認識你。如果這個CEO每天給每一個員工做5分鐘工作指導,用500人算,5分鐘*500=2500分鐘,這是41個小時,不吃不喝不睡覺還不夠用,這不可能!這種規模的公司一定有自己的公司架構,簡而言之你到了這種規模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會必可避免的做一個螺絲釘,負責一個具體的環節,公司一大,做任何動作都需要領導的批複,上一級領導的批複,做什麼事情都有規範,即使這個具體的職位工資不低,也意味著你能學到的東西會相對有限,因為每個環節的工作都有專門的人在負責。

2.20人以上的公司
這種規模的公司你能接觸到CEO了,但是仍然,他不會對你有直接的指導。公司有20人,說明公司已經活下來了。這裡要插一嘴,上面那句話說的有點絕對,如果這家公司還沒有驗證生意模式,沒法賺錢,只是拿到了一筆融資,這可不意味著這家公司已經活下來了,只能說這家公司有1年半或2年的生命周期,在這個時間段內,找到生意模型,賺錢,沒問題,找不到生意模式,倒閉。

我們往好了說,這家公司剛好是一家發展迅速的公司。那麼在20個人的階段,是公司非常重要的篩選人才的階段。誰能力強誰上,誰能力強誰做主管做經理做總監。20人的公司還沒有那麼多的規矩,你會有空間去學習去證明自己的能力。當然,一定會有初始員工,已經陪公司走過了第一階段,就是活下來的階段,這些人比你做過更多的嘗試。你只能更加努力後來居上。這是你的機會。

3.20人以下的公司
5個人公司,是一個創業公司。公司小、錢少、工資少。但是許可權大,能做的嘗試多,為了生存壓力大,學習速度也更快。阿里在成立的時候公司有18人,現在這些人掙多少錢?不能光看見賊吃肉,看不見賊挨打,人家受苦創業的時候,一樣經歷了公司小、錢少、工資少的階段。股票也是這麼回事,一隻股票2塊錢的時候你嫌他小,過了幾年這隻股票一股300塊,你都瘋了,你再想2塊錢買,那可沒戲了。所以這是一個博弈,你到底是想去一個大公司過著穩定但是機會有限的生活呢,還是在年輕的時候去奮鬥一把呢,你奮鬥一把,你會損失什麼呢?

這就又要提到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錢是錢,這聽上去好像一句神經病說的話。但是在我眼裡你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有價值都值錢,你完全可以統一度量衡。你覺得你的學習速度值多少錢?你覺得你獲得更多許可權、獲得更多嘗試的機會值多少錢?這些太值錢了,你到底是想公司給你加薪1000塊,月薪總數區區5000塊,還是想儘快學到個人本領,有能力掙到月薪3w塊呢?

第三個問題:找到了一家公司,怎麼評估這個公司到底靠不靠譜
我們第一點已經講過了,怎麼來看行業,然而有一個問題是:行業好就意味著一家具體的公司業務也很好嗎,顯然不。很多互聯網營銷工作者的誤區,就是一窩蜂的說微博好,就去開企業官微,說微信好,就去做微信公眾號,這些流量平台流量大,和你的具體業務不一定有直接關係。我們當然需要去觀察這個具體業務到底運營的怎麼樣。

從幾點去觀察:產品模式、用戶模式、市場模式、收入模式
1.產品模式和用戶模式
這兩件事情需要放在一起說,因為一個產品就會對應著使用的人群。你需要看這個產品是否聚焦,是否是一個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麼人在使用。有一些人動不動就說,我們的產品面向18-35歲的人群,要知道18歲的人是剛剛上大學一年級的人,沒有經濟能力,35歲的人已經是職場老炮,已經有經濟能力,這些人的產品需求和購買目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你的目標人群怎麼會如此寬泛。如果你所有人都能服務,那這個產品就沒有解決一個具體的需求。

2.市場模式
你可以理解為市場模式就是這個公司有沒有獲取目標用戶的能力,他們能不能持續的獲得目標用戶,他們獲取目標用戶的成本是什麼樣子。你可以馬上用百度搜一下這家公司,出來的答案,會有這家公司的微博,微信,新聞報道,以及任何他們做過的推廣,去看他們做了哪些事情。看他們的市場手段,是不是多渠道的,還是僅僅靠著SEM這種花錢買流量的方式在支撐。

3.收入模式
這裡要看這個產品是立刻賺錢,還是以後賺錢,看這個產品能不能賺錢,如果是靠融資,那這個產品能不能持續融資。做一個能賺錢的產品沒什麼可害臊的,天經地義。有很多產品的創始人會說,我們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做流量,等流量起來了之後會有很多變現方式,那請問很多變現方式是什麼方式,有沒有一個清晰的變現辦法,開公司員工工資都靠融資來維持,那融的錢花完了怎麼辦,你把錢都花完了還沒找到盈利模式,也沒有未來盈利的具體辦法,還會有人繼續投這個產品嗎。

好了,寫了一大大坨話。研究一個行業不是目的,目的是怎麼才能找到一個靠譜的行業和公司,並且讓這個公司跟自己有關係。今天這篇文章整理自選擇什麼類型的公司對你來說最有前途,希望在思路上對你多少有一些啟發。


作為一個轉行成功的人,內心的感覺心潮澎湃。我想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家講一講,故事有點長,希望對正在迷茫中的人有一點啟發。

90後,16年畢業於某985(top20)農學專業,偏化學方向,準確的說就是天天和農藥,化肥打交道(農藥毒性有多大,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所以可見我的專業苦逼程度。)

目前就職於某o2o公司做運營,坐標某國家級軟體園。

本碩均來自同一個學校,專業也很冷門兒,讀研的時候一心覺得這個專業挺好的,畢竟是一門技術活,農業在國內也非常受國家的重視,有各種各樣的政策扶持,掌握一門關乎吃飯行業的技術,我覺得在社會上無論如何都不會被淘汰掉的,哪怕實驗再苦再累我也都忍了。碩士論文做了3年實驗,沒日沒夜的干,真的是歷盡了千辛萬苦,也被導師逼過,想過要退學,好在歷經了重重艱難,拿到了碩士文憑。

畢業後簽了一家國內五百強某大型的控股集團,就像恆大那種,以石化地產,物流能源,農化為主的幾萬人的一個大集團,對於我這種不求上進的學渣來說,進到這樣的公司還是蠻自豪,因為聽說公司的待遇很高,碩士進去大概能有4000到5000這樣。

公司雖然是大型的控股集團,可是總部卻在一個某省的三線城市的化學工業園,有多偏僻呢就是你在百度地圖上搜這個地點,周圍什麼都沒有,只看到一個紅點,這個地方就是你光著屁股跑上半小時都看不到一個人。就這麼偏僻。因為集團是以石油化工為主,所以它整個工業園大概能有近千畝地,四周都是荒無人煙的地方,連個村落都沒有

我來報到的第一天離著幾公里的地方,我就聞到了一股刺鼻的化工廠原料的味道,特別難聞。新員工在報道要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培訓,去了都要住在公司自己的學校,類似於阿里巴巴的淘寶大學,這樣子差不多。因為集團非常大,每年新招來的應屆生大概能有五六百,所以培訓時間就拉的很長,各種戶外拓展,團隊拓展,高層授課,企業文化訓導各種各樣的,當時我覺得還ok啊,大集團對新人這麼重視,說明培訓機制很到位啊,能學很多東西。

這個學校也就是在工業園旁邊挖了一塊地,蓋了三層樓,有個操場而已,旁邊就是大型的煉化裝置(學化工的同學一定知道煉化裝置),味道特別難聞,每天早上一起床,空氣中就會有一種淡淡的硫化物的味道。報道將近六百人來,持續了2天。很多人來了,看到這個場景馬上就走了,經過一星期之後,走了50多個人。

作為一個研究生可能不會說心氣兒多麼,哪個學校畢業的,多麼多麼牛逼怎樣。但是真的你看到這樣的工作環境,真的是心如死灰,地方偏僻就算了,關鍵是刺鼻的氣味,尤其是女生的一天都待不下去,對身體傷害真的太大。我當時給父母說,我說我先看一下情況吧,堅持一下看看是什麼,對吧我說集團裡面是幾萬人的,人家天天都這樣子過,對不對?

堅持了三個月,你們知道我第一個月培訓期發了多少工資嗎?

整整1400塊大洋?你敢信?!

我不說我學歷多麼高學校多麼好,我好歹一個研究生,培訓期,你給我發1400,作為你這麼大一個集團你好意思拿的出手嗎?我還不如在大街上貼膜擺攤掙的多勒。這直接超出了我的心理底線。那幾天心情特別糟糕。

後來我爸說你在培訓期又沒給公司創造多少價值,能給你開工資就不錯了,你還抱怨啥?我聽了以後好像他媽的有點道理,我就繼續忍吧,培訓期第二個月下車間實習,我不知道你們對化工廠的車間是什麼感覺,反正我進到化工廠的車間,第一反應就是,我一定要離開這裡,這裡的環境了真的是特別惡劣,首先車間不是全密封的,就是兩三層的裝置,然後反應釜插在中間,你冬天進去要被凍死,夏天進去要被熱死。任何人任何時候進都是長褲長袖,戴上眼鏡,橡皮手套,安全帽,呼吸面具,反正就跟你看到那個核泄漏那種防生化的那種人員一樣,而且袖口領口要紮緊,哪怕是夏天40度你也要穿成這樣子。

我們去實習的時候就圍著裝置轉了一圈兒,卧槽那個味道他媽的是人受的嗎?能把一頭牛給熏死,車間裡面每隔十米都放一個鳥籠,鳥籠裡面放一隻鸚鵡,這是幹啥的?就是如果鸚鵡突然大叫,要死掉了,那人馬上就跑了。因為化學品泄漏了。

我分在了合成車間,那個車間有氯氣,丙酮,甲烷,硫化氫,基本上最毒的氣體都在我們這兒,就在反應釜下面,我最想著哪天誰一不注意卧槽,我們這瞬間就沒命了。

然後在二層閣樓裡面有一個值班室,那個就是員工休息門的地方我們在車間實習,這一個月大部分都呆在那裡,因為我們沒有上崗證,最多是圍著裝置參觀一下,然後在這個值班室跟很多員工聊了一下,就是三班倒,一班八小時,一共有三個班來回倒,無論春夏秋冬十二個月都是這樣子過來的。化工廠的車間裡面,員工清一色的都是附近的村民,大部分都只有小學初中文化。在值班室呆了幾天,因為那時候是7月,天氣很熱,我就發現,所有車間工人不愛說話,進屋就直奔飲水機,水杯灌滿,一口氣直接幹掉。因為穿的很多,那真是汗流浹背。看的都讓你覺得這個工人身上毫無朝氣,很頹廢的感覺。後來交接班的時候,班組之間開會,我發現這個現象更是如此。工人們來開會,滿屋子都是汗臭味,夾雜著從車間帶來的怪異味道。

我們大概有十個大學生,6個碩士,4個本科分到這個車間了。我們進去第一天就有一個女生說,明天我就辭職,這地方我也呆不下去了。當時我們都特別難受,因為這樣的工作環境真的是太惡劣了,直接就超出你的底線。

先不說它多苦多累,苦點累點我能忍受啊,關鍵是你每天聞著這些刺鼻的味道,你早晚有一天得癌症的!很多老員工說,車間經常出事,死人殘疾每個月都有,只不過公司封鎖了消息,你們不知道而已。這種氣味他們也受不了,但是他們沒學歷沒文化,除了這個其他也沒啥能幹的。

因為我們集團是先培訓三個月之後再分下各產業公司,所以來車間雖然只是一個月時間,也是會根據你的表現去往下面去分配的,就有很多女生是學文科的,就把他分到車間裡面。他對這東西完全沒有概念,一看到這種情況馬上就跑了,所以說我問了去年來的師兄,就是這個集團,每年招六百個人,我到第二年只剩下不到兩百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惡劣的工作環境。

當時一心想辭職,真TM不想在這受這個罪,但是第一父母認為這只是暫時的,這麼大的集團它又不傻,把一堆高學歷的人丟在車間,人才不都跑了?在一個是公司平台大,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而且當時辭職也沒地方可去。所以只能忍耐了。

在車間一個月,唯一的照片,還是用安全員的防爆手機拍的(車間禁止帶手機進入,只能用防爆手機。),你們看我很臃腫,7月份的天我穿了3層衣服,因為沒有正式進裝置,所以沒有按照裝置工人那種要求著裝,就這後來還被車間主任罵了一頓,寫了檢討,被通報批評,原因是,私自進裝置不按規定穿戴防護品。

3個月結束了。把我分到了技術部,算是天天做實驗好吧,跟這我學校的實驗室差不多的環境。你們看到那張照片那個藍色的罐嘛,那就是反應釜。上面有一個小窗口,就是反應的時候方便觀察取樣的。我每次取樣的時候,我半個身體要探進去釜裡面取東西。那個味道簡直了!

我每天都要穿著白大褂,戴著護目眼鏡,戴著呼吸面罩,戴著雙層皮手套,做實驗,一站就站一天先不說多麼累,每天要接觸農藥原葯,對身體的傷害很大,有些時候要取葯或者做反應的時候一口氣兒沒上來,就覺得胸口難受。那段時間,我沉默寡言,有時候一天也不人說一句話。因為工作需要帶呼吸面具,說話特費勁。所以就不想說,同時那個時候我有個怪癖,就是每天洗手十幾次,做一次實驗洗一次,因為太尼瑪噁心了,帶著雙層手套,下班了取下手套手上照樣一股味道。那時候每天用洗衣服,汽油洗。真是洗的我都快得皮炎了!

我們技術部加上我大概有十二個人吧,我看了看這些人,年齡都比我大,70後80後居多,雖然也是正規大學的科班生,但是在這個部門幹了很長時間了,還是一個基層的技術員。當時我就想,這些人為啥不會被提拔呀?是不是沒有能力,還是怎麼回事兒?

隨著幾個月的接觸,我就慢慢知道了,不是他們能力的問題,是這個大環境把你給限制死了,你長期處在這樣封閉的環境中,接觸的就是這樣一些人層次不高,等級不高,你對外界的事物一無所知,而且傳統行業你兩三年不學習,你也不會被淘汰掉,因為他技術革新是很慢的。我們技術部這些人,就是這樣被環境給封死了,35歲還是基層員工,每天做做實驗,不和外人接觸。

當時我也是想我到底要不要辭職啊,辭職往哪去呀?我不想這麼年紀輕輕的天天待在這麼偏僻的化工廠,跟著一幫老傢伙們在一起,完全沒有共同語言,我不希望我到三十多的時候還拿個三四千的工資干一輩子這種技術員,太苦逼了。可是天下之大又哪有我去的地方?學的這麼個垃圾專業,你有啥資格勸你跳槽呀?

也是偶然的機會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大概題目是年薪百萬的,你現在過的什麼樣的生活這個帖子對我觸動很大,當時就想這輩子能不能做到年薪百萬。真是沮喪。

也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吧,我在網上看到了一些關於就是轉行去做it技術的這些,後來我想了想,我說我的英語跟數學也不行啊,學這些技術沒有半年時間,出不了師,而且這玩意自學沒有效率,必須得找到培訓機構去教你,但是培訓機構的學費太貴了,好幾萬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那時候真的要瘋了。

那時候我就想到了之前在學校認識信息學院的一個師兄,他是在美團(沒合併前)做運營,一次很偶然的機會,他就給我說你可以去做運營呀,學歷要求不高,也不需要什麼技術條件,很多轉行的都是做這個的。我給你點資料你可以了解下。

他這麼一話我才恍然大悟,然後趕緊著手去看,在網易雲課堂看一些關於運營的一些事情,當時對這玩意兒也是一頭霧水,發現這裡面水好深,然後白天上班,晚上就偷偷的學習,大概七點鐘回到宿舍,抱起電腦就在這刷公開課,記筆記,大概聽到三四個小時。然後白天上班了,就偷偷的把筆記本拿出來,我們這種實驗室是不允許帶手機的,所以每天就這樣打游擊,這樣的狀態大概持續了2個月。基本上每天都會保持3到4個小時的學習,後來更是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個付費的公開課,一步一步教我怎麼去做,中間把自己的微信微博都慢慢的做了起來,也有了一些成績,按照人家講的方法,一步一步學習,去修改簡歷。

一晃到了17年的元月份,當時我覺得時機成熟了,可以去投一投簡歷去試一試了,就在網上海投了一下。結果肯定是石沉大海呀,沒人搭理你,一個在化工廠工作的人來說,你的這點兒課程對人家沒有任何意義,後來只有一個創業公司的老闆,跟我聯繫了,他的團隊只有二十多個人,當時我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給父母說,我一定要去嘗試,哪怕這次公司乾的幾天能把我開除了,我也認了,我一定要離開這種偏僻的化工廠,父母也沒辦法無奈只能支持我,然後我一個人從一個A省跑到B省。就為了一場面試,好在老闆也很支持我,認可我。老闆說你可以來試一試哦,一個月的考核期,干好了就干,干不好你再走也來得及。那是我想都沒想,直接就答應然後,這個公司是在軟體園。

這是一個國家級的軟體園,裡面有微軟,甲骨文,360,百度的分公司,當時被老闆認可,給我offer那一瞬間。真的,眼淚都想流出來了。可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坐在辦公室裡面朝九晚五,寫字樓裡面工作這是一種常態。可是對於我來說,我之前的工作是在荒無人煙偏僻的化工廠,毒性超大的車間,一群毫無共同語言層次很低的村民。現在讓我跟這些360,百度的碼農,坐在一棟樓裡面辦公,這種寬敞的辦公室還有整潔的環境,還有一種年輕的氛圍,對我來說真的是,超級大的鼓舞,你們可能真的很難體會和理解,覺得我誇張了。但事實上,這絕對是我內心的真實寫照。

說了這麼多,就是告訴那些和我一樣迷茫,想轉行的同學,一定要想好自己想從事什麼行業,不是光想想自己的境況不如意,然後就想想又沒事了,一定要真切的付出實際行動,往前走,敢想敢做才可以,當環境真的把你逼到那一步的時候,你不得不去面對這些事情。

這次轉行也讓我深知,選擇的重要性,我們年輕人,找工作,選行業,一定要順應社會大趨勢,順勢而為。在風口浪尖上,豬也飛的起來!

選工作其實就是選行業選趨勢!

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努力,而是選擇!很多時候選擇大於努力!

如果你呆著錯誤的行業(煤炭、鋼鐵等傳統重工業),你做的一切努力都是錯誤的。可能有點極端,有點個人主觀。但這個觀念我現在深信不疑。首先,傳統重工業年薪10萬算是一個主觀甚至是中層了,可是10萬放在現在的大趨勢行業,如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金融等。這只是一個初級薪水。其次,傳統行業更新慢,迭代慢,你好幾年不學習也不會被淘汰。可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你會發現一切都太快了,3天不學習你就被踢出局了!大環境不斷逼著你去學習去挑戰自我!

所以,想轉行的同學們,你們要考慮清楚!

你是要安逸的呆在舒適區,還是勇敢的跳出來趁著自己年輕出來闖一闖!

你是要錯過後悔?還是要做了後悔?等到35歲平平庸庸的拿著幾千塊的時候,你會不會後悔當初自己明明可以離開這裡,轉行出去闖蕩,僅僅是因為瞻前顧後的浪費了機會。

如果你對現狀不滿,工作不喜歡!就一定要去改變,轉行,不要猶豫!

這一切,都取決於你們內心,取決於你們到底敢不敢成功的賣出第一步

故事講完了,或者包含了我很多一家之言,但畢竟是我的親身經歷,感悟很深。自從來到互聯網行業,覺得自我認知能力提升了很多,開拓了思維,也真正明白了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如何走下去。

我是分割線

2017.8.23

這篇文章是我今年月份寫的,現在已經過了半年,這半年來收到了很多小夥伴的私信,再過幾天,就是我27歲的生日了。我想和大家來說說轉行半年來的感受!

先說我的研究生同學,大部分還是在一線做銷售,做研發,每天不是下地指導農民種地,就是在實驗室幹活。有個別幸運的去了陶氏,杜邦,拜耳(學化工的同學都知道這3個外企有多牛逼),他們進去了以後我也才明白,原來外企也不是那麼好混的。MIT,北大的博士滿天飛。

大部分同學混的還是非常慘,倒不是他們能力不行,而是行業天花板太低。發展太受限!

現在時不時有同學在和我抱怨,不想幹了,要轉行,可是又不知道做什麼。我說,有想法那就先跳出來再說。別拖著了。

我的前半生一直活在願望里,一直認為農業是中國的命根,吃飯問題關乎民生大計,掌握一門農業技術永不會錯的。轉行以後發現自己真是太天真了。不過也很慶幸自己很早的認識到這些。

我最好的兄弟在杜邦,杜邦市場部掌管亞太每年十幾億的銷售額,整個部門居然沒有一個學農業的(除了我兄弟之外),你敢信?!清一色的市場,營銷,財務專業!

諾普信,田園,史丹利(國內農化巨頭)在一些管理層職位上,幾乎也是傾向於市場類專業,農學的都不會優先考慮!這就是現實!!

最後送給想轉行,或者化工類迷茫的研究生們幾段話,共勉!

1.認知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 在現在互聯網時代,認知成為唯一的競爭壁壘。如果你是根據自己的願望而做出對世界直覺的判斷,那對不起你永遠只能是普通人。啥叫聰明人?不是智商比人高多少,而是通過他能夠認清楚事實,接受事實。

2.離開學校以前,就應該清楚地意識到,世界很大,變化很快。你在大學裡學到的知識,絕對不足以幫助你建立一個廣闊的視野。你必須養成隨時隨地跨界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不斷探索那些與自己的專業貌似無關的知識新邊疆。

3.當有兩件事擺在你面前,一件你輕鬆可以上手,一件需要你從頭學習摸索,別猶豫,選那件難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每次都是那件更難的事情成就了更大的成果。我所認識的所有高手,都有一種「舍易求難」的本能。

刻意練習。就是持續做你不會做的事情,就是持續做你不會做的事情,就是持續做你不會做的事情。

今天就先更到這裡,以後閑了繼續更新。


究竟是什麼給了你們別的行業都好做的錯覺


現在知乎上的轉行大軍越來越多了,各種轉行經歷經驗文章+live層出不窮,都是想幫助大家儘可能快速高效的達成轉行目的。

當然了,也包括之前的我。

轉行成功後我的確感受到了生活整體的蛻變和精彩,所以我恨不得把我的經驗分享給所有當初和我一樣遇到舒適圈困擾的朋友們,幫助他們一起轉行成功。於是我開始在知乎、在公眾號、在各類文字平台積極分享我的轉行經驗。

但是最近我停下來了,因為我開始想,這些文字雖然有用,但會不會讓一些還沒想清楚適不適合轉行的同學瞬間頭腦一熱,打了雞血般地做出了衝動的決定?

這個太太太太不負責任了。

所以今天我要寫這麼一篇文章,結合我自身以及我幫助過的上千位朋友們的普遍經歷,來勸告大家,決定轉行前,你必須要想清楚這3件事。

1.轉行為了什麼
2.正視轉行過程中你需要承擔的壓力
3.接受美好結果背後的弊端

這是一條雪氏分割線

1.轉行為了什麼?

①逃離當前的生活
②選擇嚮往的生活

這兩者看起來似乎是一回事,但其實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先說第一種——①逃離當前的生活

有很多朋友在我的公眾號後台和我聊天說他們轉行的原因:自己當前的生活多麼無聊、工資多麼低、前景多麼暗淡、生活多麼不如意,好想逃離這樣的生活啊。

於是他們恰巧看到了姚雪轉行後的生活:互聯網公司,工作時間彈性,許可權自由,雙休,有詩有遠方

於是他們決定了!要過上和姚雪一樣的生活!那就和姚雪一樣,轉行吧!

但是他們並沒有想過,轉行過程中需要做的除了努力以外,還需要熱愛和認可。

於是,在轉行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問題——學習枯燥、實際操作好難、簡歷面試好煩,這群孩子就不小心從一個圍城跳入了另一個圍城。前也不得,退也不得。

整個畫面悲壯甚至有點凄美。

再說第二種——②選擇嚮往的生活

回想我當初選擇轉行時,我也是對互聯網一竅不通,甚至不懂運營是個什麼鬼。但是我腦海中是有一個影子的。我知道我特別喜歡做創意,喜歡每天都有不同挑戰的生活、喜歡策劃一些事情從而達到某個目的、喜歡寫一些功能性的文章……我當時跟著一些都市電視劇的引導,把這個工作簡單粗暴地稱之為廣告策劃哈哈哈哈,想起來也是好笑~

但是後來我把我喜歡的這些事通過不斷網上搜索和整理,我才發現,有一個叫做互聯網運營的東西正好涵蓋了我所有的興趣點——

我可以每天面對不同挑戰,不用一成不變;

我可以通過自己的歸納和思考去策劃一個方案達成我的工作績效;

我可以在工作中科學地輸出文章、並且讓文章對公司有所價值,不再是以前QQ空間里那些從誕生開始就意味著被世界遺忘的文章。

你看,這是我真正想要的樣子,我既想逃離當前的生活,又找到了嚮往生活的方向,這一刻我才算是真正明確我轉行是為了什麼。

所以,光有①很容易衝動,有①並且有②才是理智轉行的前提。

2.正視轉行過程中你需要承擔的壓力

①捨棄沉沒成本

轉行意味著完全背離之前的專業和工作,不管你的專業學了四年還是七年,不管你上一份工作做了三年還是五年。接下來的轉行道路上,除了之前工作學習中積累的做事方式和邏輯思維可以延續,其它經驗都不再能給接下來的互聯網運營道路任何基礎。

比如——

「我用了7年時間學醫學,雖然不想做這個,但是之前的7年太可惜了。」

「我已經做了三年的公務員了,在這行里年頭越久越吃香,儘管食之無味,但是也覺得棄之可惜。」

「我當初為了聽家人的話做會計,花了好幾萬報班學習考證,現在想轉行互聯網,但是覺得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

以上的擔心其實都沒錯,轉行的人們目標一致,但是背地裡卻各有各的苦衷。我遇到過的,學土木的、學工程的、學電氣的、學獸醫的(我自己啦)等等各行各業。大家因為自己不得已的原因選擇了自己並不熱愛的行業深鑽,卻在中途發現了更嚮往的互聯網行業。想要跑過去,卻糾結著之前的過往。

這裡,我不能直接勸各位大手一揮,不念過往。我只能說,轉行,面對捨棄和重生是必然的。你需要想好你究竟到底想要什麼?十年後你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身邊站著什麼樣的愛人、你可以為你的下一代帶來什麼?那麼因此五年後、三年後你需要做到什麼水平?那麼今天你究竟選擇哪一條路才可以到達這個目標?

讓你駛向未來的不是過往,是此刻。

所以,如果你此刻選擇了,就請你正視這一切。

②經濟壓力

這個部分分為在校生和已經工作的人兩個情況。

在校生:

生活費不受影響,但是學習成本也不是個小數目。在網上碎片化的學習是可以長些知識,但是想要達到可以成功入職的系統水平,遠遠不夠。所以報班買課程是必然的選擇。面對超出生活費的額外費用部分,學生們也是要頭疼的了。所以這個部分,儘力而為,直視現實情況。家裡同意自然ok,不同意的話,做個一學期兼職攢攢錢也是好的,弄個低利息分期也是好的,千萬別偷別搶……

已經工作的人:

經濟壓力大的人千萬別學我裸辭啊啊啊,我是積攢了一些積蓄、並且下定決心往一個月拚命學習高效轉行才敢裸辭的。儘管如此,在家裡也是壓力蠻大的。畢竟已經畢業了,已經不是孩子,而是社會裡的「大人」了,卻整天在家裡沒有收入,面對父母難免有些許慚愧,心理壓力也是不小……

③家人朋友的懷疑

當初我從寵物醫院裸辭選擇轉行,抱著個筆記本窩在家裡開始學習互聯網運營。我的父母雖然不會極力阻止,但是也是抱著「你就嘚瑟吧,到時候你還得回寵物醫院去」的態度看著我折騰。

唉,我也憋屈得狠啊!

你設想一下,你獨自一人下定決心捨棄所有沉沒成本,回到家裡毫無經濟來源啃著自己手裡那點少得可憐的積蓄,選擇一條未知的道路,已經用光了幾乎99%的勇氣了。這時候還得拿著最後1%的勇氣來面對家人的懷疑和打趣,甚至是冷嘲熱諷。嘖嘖嘖,要是玻璃心簡直活不下去啊。

但是我是怎麼挺過來的呢?每當父母表示懷疑的時候,我心裡的腹黑姚雪小人就登場了,在心裡冷笑:「哼哼哼,等我轉行成功薪資翻倍的時候,你們的表情最好不要變太多,作為爸爸媽媽怪沒面子的,哼哼哼。」

幼稚不?但是真的好解氣……

3.接受美好結果背後的弊端

①互聯網公司也有加班的

我之前在我的文章中說,我每周上四天半,早十晚六,工作彈性自由,特別happy。於是就有好多好多小夥伴在知乎私信和公眾號後台問我——你真的不加班嗎?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是這樣嗎?

答案是,當然不是啦!!

首先,我們公司在我入職初期是每周三休,但是兩個多月後就改成每周雙休了,不過還是早十晚六,也沒有加班文化。我們公司是嚴格追求互聯網公司氣氛的,大家不會推崇加班,但是遇到自己想嘗試的部分或者想達成的目標,都會自主去加班做這件事。換句話說,我們幾乎就是不把工作和生活嚴格分別開,都是很輕鬆很喜歡的事情,什麼時候想做,就做咯。什麼叫「加班」,我還「加生活」呢~

但是如果碰到傳統企業轉行互聯網轉的不徹底的,或者強度任務超大的BAT類的,加班這個事情可能也不可避免。這個就涉及到篩選公司的問題啦,如果大家有需求,後期我可以好好寫寫,怎麼去篩選一家工作時間足夠彈性的公司。

一句話,加班這件事本不可惡,讓人可惡的是加班做的那些沒有必要的事。

②入職之後也一定是需要繼續學習的

大家都知道我轉行前集中學了一個月文案、數據分析、微信公眾號操作等各類技能,緊接著就轉行成功入職了。但是進來之後,才剛剛開始啊。互聯網人才太多啦,你不持續進步,就會掉隊。所以別想著學一下技能入職了就可以一勞永逸的。既然我們選擇了跳出舒適圈,就要面對每天都需要跳躍進步的環境。

所以,回歸第一個問題,你真的想轉行嗎,為什麼想轉行?

③再活躍的環境也會因為心態而出現舒適區

曾經有一個朋友知乎上問我,「你現在跳出舒適區,不知道會不會是跳進了下一個圍城。」這個問題我印象十分深刻,因為我發現大多數人可能誤會了舒適區這個概念。

這位朋友的意思是,我跳出了所謂的舒適圈,去嘗試了新事物,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再次厭倦了這個新事物,又一次面臨對生活感到乏味不甘、並且不得不轉行的狀態。

然而在我心裡,舒適圈從來就不是和一個行業或者一份工作劃等號的。我所跳出和逃離的是一個固定的生活狀態,而不僅僅是寵物醫生這個職業。

那是一個很舒適安逸的狀態:按時上下班,技術會逐年變強,工資會逐年增高,不用操心吃飯單位包了,不用擔心穿基本就是工作服,不用擔心人際關係大家都是搞技術的心思很簡單,不用擔心攢錢攢不下因為根本沒時間沒地方花錢。

然後十年後如此,二十年後如此,三十年後亦如此。

一句話概括就是,你可以推算出來你五十歲的時候百分之八十的樣子。

那我怎麼能甘心呢。

我想要的是那種今天都不知道明天的自己會是什麼樣的生活呀。我甚至想不出來明年這個時候的我會做著什麼樣的事情,會拿著什麼樣的工資,甚至旁邊站著哪一個人。我的未來彷彿有無數種可能,這些未知的事情我真的光是想想就無比興奮。

至於工作,這個工作內容本身就是要求人不斷嘗試未知事情的工作,也是符合了我的性子。所以圍城這個東西,在想我現在的生活中基本不可能出現了。

很多朋友對我說不敢嘗試新事物,因為怕失去現有的一切。我不能評論這句話對錯,因為每個人追求本就不同。

但是對我來說,如果我本就沒能擁有我所喜愛的生活,我又有什麼可害怕失去的呢?

所以你也是,好好想一想,你的舒適區到底是什麼呢?

這是一條雪氏分割線

好啦!我默默叨叨地說完啦,這一次不是給大家直接講我轉行過程中的各種經驗,而是給各位轉行朋友們做了三顆安定藥丸。別急,別衝動,別熱血呀親們,轉行這件事,往小了說就是換個工作,往大了說是會改變整個人生軌跡的。

你真的想好了么?

真的想好了,並且確定轉行要做運營的,我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到你:姚雪:跳槽轉行做運營,需要準備什麼?

以上,收藏不點贊,不是好朋友哦~


千萬別聽高票答案的,建築行業是夕陽行業,下一輪洗牌就會很悲慘的出局,除非你已經是領導了,不然建議轉行。比如金融呀,醫藥呀等朝陽行業。


題主你好,你的困擾我剛工作的時候也有。

我大學畢業以後為了戶口就直接去了市裡面的設計院,大院仗著能解決戶口,自然薪資上沒有什麼吸引力的,第一年每個月6000多,加上年終獎一年不到十萬吧,這個工資在設計院裡面其實已經不算低的了。但我就一直在想著怎麼掙錢。

進入設計院之後我感到最奇怪的不是新來的人的工資低,而是設計院中層高層的薪資更低。雖然他們的工資當然比我們高很多,可是這些人他們有房貸啊,有小孩啊,還有父母啊,說實話一年30萬的工資真的不夠花。而年薪30萬在大院里至少也已經是室主任級別的中層領導了。

按理說他們應該比我們更著急的,因為他們的壓力比我們大得多啊。但事實上,在設計院流動性最大的反倒不是這一群人。設計院明面上的工資這麼點兒,他們一個個每天還笑呵呵的,很多人住的都很好的,他們的錢是怎麼掙得呢?

隨著我在大院待的時間越來越久,我才慢慢摸清了裡面的門道。他們都是靠私活掙的錢。這句話大家聽了可能覺得是廢話,但是當你理解到他們如何做私活時,你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在大院里蹲著。

首先,這些私活的老闆,也就是甲方,絕大多數都是他們通過公活認識的,一兩個項目合作下來,如果合作順利,大家自然成了熟人,這些甲方會在介紹新的項目過來。這時候這些中層們就蠢蠢欲動了,這些未來的項目就會成為他們的私活。肯定會有的人說,甲方可以找設計院為什麼要做私活呢?私活雖然便宜一些但畢竟不靠譜啊,未來真的有問題怎麼辦。

這裡就出現在操作這種私活最重要的手段,私活公做。

事實上大院的收費都是彈性的,並沒有一個明碼標價的價格,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項目負責人去和甲方談的,當然設計院有一個成本的底線,但是最終能夠談多少錢基本上都是項目負責人的本事。這個時候設計院的中層就會給甲方提供一個選擇,就是這個項目還是跟大院簽協議,但是價錢有優惠,同時甲方要給他一筆錢,這兩筆錢加起來肯定比純粹的私活貴,但是又比單位標準價便宜。這種交易甲方很樂意的,在省了錢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合同還是公活的形式,非常的安全,非常的有保證。
另一方面,設計院的中層也非常喜歡這種模式,因為私活公做,你拿著單位的工資卻乾的是自己的私活,不用像真的做私活一樣要同時兼顧單位和個人兩攤事兒,同時這個項目最終掙錢了還是虧了,出問題了還是黃了,一系列的風險都是院裡面承擔,這種錢爭起來多輕鬆。

很多人就會說了,這種事情不就是吃回扣么,被開除了不就sb了。這裡就必須說大院的問題了。大院這種國企制度極其的僵化,效率出了名的低。只要你的吃相不要太難看,大家相安無事又有誰會找你麻煩。反過來想,這些中層的工資這麼低,他們中的大多數沒辦法拒絕不吸大院的血。如果大院把這些人一巴掌打死,又有誰能來真的幹活,那些在社會上混的風生水起的人有誰又願意來這裡。

發現我跑題了,其實我就是想揭露一下大院的惡性循環,我是覺得這樣的大院早晚完蛋,如果不想做一個吸血鬼趁早走。

說點大而虛的吧,建築這個行業想掙錢就必須能夠接項目,因為項目就是資源,掙錢的人永遠是掌握資源的人。想有『活』這個資源,你就要數數你手裡有什麼資源能去跟甲方交換。無論是爹,還是名校背景,名企背景,亦或是朋友,甚至是初出茅廬的一腔熱血都是你的資源。多大的資源去交換多大的活。好好掂量一下手裡的資源,一步一步的做,太多人總想一口吃個大胖子,那是不可能的。你看看這些設計院的中層們,有多少是從幫他們原來的領導干私活開始的!

永遠腳踏實地,但也要同時永遠知道你的目標:接項目。


反對高票邢可的回答。


就題主本身來說,邢可的第一句話是成立的,作為本三的應屆生在二線城市能拿八萬絕對已經很高了,至少說明題主所在的院效益還行。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提升收入的辦法確實不是轉行。

但是在北上廣深的高學歷的土建人,趁早轉行吧。有很多師兄師姐top2本碩畢業三年以內的,在北上廣深最好的設計院里收入有多低,工作第三年到手一萬多一點。更別提近兩年設計院活兒多少,應屆生找工作就業形勢多差,應屆生收入五六千的有多少。

行業的差異目前來看是個鴻溝。最好的提升收入的辦法就是轉行。


最好的提升收入的方案是轉行嗎?
-- 不是,是提高自己的能力。

覺得前途漫漫,我該何去何從?
-- 繼續小廣告(可摺疊),呵呵:你是如何轉行的?轉行容易嗎? - 自由飛的回答


兼職寫汽車的評論和文章。寫的好了,寫的多了。跟汽車媒體聯繫,然後靠軟文掙點外塊。


@Frank Zhou 實名支持這位答主。我是今年的土木應屆生,去一線城市一家中型設計院實習了一年,發現無論公司老小都混得極其差。老總都轉去開飯店了,所有人的年終獎全部都被扣,不然發不出基本工資。專業負責人一家老小靠著基本工資6000,還要還房貸。有人勸年輕人在設計行業待著的話我真的很想爆粗口,這簡直就是坑了別人,少則幾年多則半輩子啊。我現在轉去敲代碼,同事都是年輕人,老老實實學夠一年,技術還可以的均價都一萬啦親,還去啃那5 6k的基本工資嗎?我真是無力吐槽了。


本科土木,研究生跨考經管。
雖然被調劑,研究生學校還不如本科學校,但是一點也不後悔。
本科專業是家人給選的,研究生專業是複試結束收到錄取通知書後家人才知道的。
不知道這條路以後會怎樣,但是最起碼是自己的選擇。


三本二線醬油八萬夫復何求!


為什麼堅決同意?因為從個人主觀意識上講,一個人想到轉行了。說明已經對目前的行業沒有興趣了或者覺得行業前景不好為了前程。

借用曾經可能是馬雲的話:轉行兩個原因,一個做的不開心,一個沒賺到錢。

首先分析興趣這一個方面,一個人喜歡什麼行業他不一定知道。但是一個人討厭什麼行業他一定知道。你要一個20多的青年在一個不喜歡的崗位上堅持一輩子?如前面兄弟說的勸人堅持的一般是兩種人,一種是毫無經驗的人可能還在讀書,一種是老一輩的人。

第一種人,毫無經驗。所以一味秉著聖母心,勸人要堅持。因為自己天天看雞湯,自己本身已經雞湯中毒了所以逮住誰都灌雞湯打雞血。

第二種人,老一輩的人。因為在以前信息不發達,做一份工作真的可以做一輩子。因為不了解外面的情況所以安心工作一輩子倒也是情理之中。所以在他們已經生活了幾十年的生活環境下覺得就是堅持就好了,但是現在還能和以前比?而且現在普遍人群文化素質,要比以前高了。思想境界也不會像當初一樣了。

轉行要麼去一個賺到錢的行業,要麼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如果兩個能糅合到一起,當然最好的了。興趣每個人不一樣所以不多說了。就說目前行業前景比較好的,適合年輕人的。

廢話不多說,我們看數據:

這是2016年,BOSS直聘的數據統計表。從2016年BOSS直聘的報告看,應屆生從薪資分布上看,起薪在3000-3500元區間的應屆生最多,佔到總數的14.1% ,有70.3%的應屆生薪水不足5000元。有3.1%的精英剛踏出校門便能獲得1萬元以上的可觀月薪。比較於2015年的薪資水平較去年回落5.6%

所以如果因為薪資不滿意,或者行業天花板。擔心入行工資的,務必要先了解一下應屆生的薪資因為相對於轉行來說,在工作經驗上面並比應屆生強多少。

再來看行業薪資的對比

從事互聯網行業的應屆生平均薪酬最高,廣告傳媒行業應屆生起薪低於整體均值。

在雙創大潮推動下,2016年從事互聯網行業的應屆生平均薪酬最高,達到5143元。金融(4761元)、電子通信(4672元)、專業服務(4590元)位列二至四位。處於重新洗牌階段的廣告傳媒行業應屆生平均起薪僅為3884元,低於整體均值。


再來看了薪資看行業前景

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6.9%,較2013年底提升了1.1個百分點。2014年上半年,隨著智能手機對功能手機的替代已經基本完成,智能手機用戶已形成龐大規模,市場佔有率已趨於飽和,增速呈減緩趨勢,智能手機對網民普及率增長的拉動效果減弱。預計2015年年底,中國網民的滲透率將接近50%。2013年全球網民數為26億,2013年比2012年的增長率為9%,但儘管如此,中國網民數穩居全球第一。2013年中國的網民數是第二名美國網民數的2.9倍,但中國的網民滲透率為46%,美國為83%,從滲透率來看,中國的網民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013年中國中小企業B2B電子商務市場營收規模為210.2億元,增長率為25.8%。未來幾年增速仍保持在20.0%以上,預計2017年營收規模將達到489.7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未來3-4年內,中小企業B2B電子商務運營商將在平台交易、增值服務、平台大數據等領域繼續深化發展,促進整體市場平穩發展。


從薪資待遇到行業前景來說,互聯網行業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再細如果要轉行到互聯網行業中的具體崗位,前面說了門檻較低的是互聯網營銷崗位的職業例如:文案、策劃、運營、新媒體、BD等非技術類的崗位。

題主很幸福有人帶他進入了互聯網行業。所以我覺得題主做了一個很明智的選擇。

最快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當然是像題主一樣有個朋友帶進去了!!
如果沒有人帶入行業該怎麼辦?

當然是去快速的學習入職需要的技能和知識了!

互聯網崗位分為:技術類(IT崗位)、非技術類(市場營銷、運營、文案等)。對於沒有經驗的人群技術類的崗位門檻太高,就算學習也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相對於想轉行的人群非技術崗位的門檻會友好很多。所以這裡就不講技術類的崗位了。

第一步:了解市場上對於應聘者的要求!

隨便找了一個互聯網崗位職責要求。基本上有需要,文案、微信公眾號運營、數據分析、行業競品分析、策劃這些技能。

了解互聯網崗位需要的技能之後,就是快速的學習這些技能!那麼最快速的方法肯定是找個大神來教自己咯。不認識這些大神沒關係,我們可以找個專業的老師來教我們!

簡單的方法找個培訓學校學習。具體講一下培訓學校的選擇問題上!三個原則!

第一點 選擇專精的培訓學校,這個很重點。一個培訓學習什麼都教的話,那麼他本身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在各類的培訓課程。他不是專註於這個方面的,有些效果好有些效果差你不知道你選擇到底是他教的好的那一方面還是差的那一方面。


第二點 選擇你能接受的價格範圍。一個培訓班動輒上萬的培訓費,你進去學到了轉行成功好說,要是轉行失敗了你會恨死自己也恨死他了。而且對於很多轉行的人員在動輒上萬的培訓費上很是傷腦筋。


第三點 能解決你最難的問題。簡單的說,他能讓你順利轉行。有說包就業,這點我不評價,清華都不會說這句話。


轉行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1、一套系統具體的行業知識。例如:互聯網營銷要有一套自己的營銷思維。

2、具體的技能。例如互聯網營銷需要:數據回收、SEO、SEM等具體的技能。

3、一份讓面試官滿意的簡歷,以及面試過程中的完美表現。


所以在選擇培訓學校,盡量按照上面的方法去找。這裡也給大家推薦一個專註於互聯網營銷教學的網站:專註學習互聯網營銷知識 只有自己去試試才知道行不行!


有個詞叫眼高手低,你掙多少錢多半與行業與公司無關,於你產出的價值有關。
提高收入不等於轉行,不等於看什麼賺錢去幹什麼(搶銀行還賺錢呢。。。)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徵求家裡支持,做你最感興趣,也能做好的事情,錢自然會來
如果家庭條件不允許,做你能做好的事情,使勁做,找活做
不在於工作,在於你自身


題主能夠居安思危誠屬可貴,大部分設計人員活多的時候埋頭畫圖,活少的尋求跳槽或者坐以待斃.因為圖畫多了思維也就局限了,改行也就難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般的住宅或者商業設計本身就沒有技術含量可言,不怎麼要動腦子,只要願意加班不停重複勞動就會有20+一年的收入,這錢來的太容易了。所以千軍萬馬都往這個行業靠,是個所謂學校就開設建築土木等專業。各種培訓機構也如雨後春筍,因為他們知道,大部分院校培養不出合格的人才,必須要填鴨式培訓一下才能上一線畫圖。仔細想想,以前的建築業跟現在的it業一樣走在風口浪尖。
然而現在行業逐漸冷靜下來,平均薪酬逐漸理性化,也勢必淘汰掉一大批從業人員。與其說收入低,不如說你就值這個價,這個行業本身就沒有技術含量,不匹配以前的薪酬。如果你只有畫圖這個技能,拿這麼點也理所當然。
現在講講你該何去何從,簡單概括,如果你只有畫圖一項技能,果斷轉行,找下一個風口或者下下個風口,因為你拿到的將會是行業平均薪資.如果你熱愛這行,並且能夠在行業內做精,而且情商好,回來事,能夠發現其他的賺錢路子,比如接活分包抽成,介紹材料拿傭金,忽悠徒弟幹活創造價值,那就果斷留下,因為縱使行業理性回歸市場壓縮,建築業的需求還是源源不斷的。弱者淘汰完畢,收入必然提升。


樓主覺得薪金帶給你的挫敗感就那麼強嗎?或者說挫敗感全部來源於薪金嗎?
既然不是很喜歡建築這一行,那努力挖掘一下自己的潛力,看看到底適合什麼啊。
本三八萬,我很多重本的大學同學,研究生畢業工作兩年也還沒到這個數,樓主已經憑家裡有了這麼好的起點,難道不應該是成功感爆棚嗎?
我理解樓主的心情,迷茫不知所從以及對現狀的不滿和對未來的焦慮,但是,腳踏實地才是真的出路。我始終覺得畢業前三年不是講錢的時候,是培養做事態度強化專業技能的黃金時期,樓主珍惜,祝好。


推薦閱讀:

字寫得好如何在生活中帶來收入?
在中國大陸,年薪 20 萬元,少嗎?
月入3000,信用卡欠了10萬,怎麼辦?

TAG:建築 | 職業規劃 | 轉行 | 收入 | 建築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