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之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司馬懿的「黑化」?

從上部《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一路看過來,覺得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眼神戲演的非常的精準,第一部第一集和華佗對話,都是帶著一臉純真的說「要春華不要孩子」,扶植曹丕當太子,司馬懿的眼神里是堅定,到下部《虎嘯龍吟》,他的眼神里是貪婪。大家怎麼看?聊聊


再不黑化乾死曹爽,姜維北伐成功了怎麼辦?知道曹爽主持的伐蜀死了多少人不?真要是北伐成功弔民伐罪,研究一下當年誰給曹丕寫的禪位詔書和勸進表,不好意思,勸進表上第一個就是司馬懿,怎麼辦呀?說說看。

黑化乾死曹爽後,然後洗白自己說一句我也不是謙虛?我一個河內將種,怎麼就加了九錫了呢?這不科學吧,那隻好繼續把不成器的諸位大人往死里幹了。王凌諸葛誕母丘儉這都是失敗的將種,司馬懿司馬師不打死這些人可以嗎?說說看。

現在把諸位潛在的競爭對手都打死了,拿出當年的勸進表和老爸給曹操寫的東西,對照董昭的狗屁文章一看,我去,當年給曹操說的話,原來是給自己準備的——周公之志不明,成王之心安在?

這個時候司馬懿司馬師應該仰天長嘆造化弄人,歷史上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傳,這隻好在藥丸和乙烷中間選一個了。

所以還是重溫那句話,省略若干動作。。。。。。幼稚!站著指責古人,提問題比誰都快。。。。。還是要學習一個。


後期黑化是正常想像,不如說不黑化,依舊偉光正才是毀三觀

歷史上司馬懿前期表現還是沒有越界的,但是曹睿病死,被曹爽架空後,開始聚集力量謀劃政變,最終高平陵之變成功後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開始有所不臣之舉。

大概是因為軍師聯盟第一部播出的關係吧,在那之後我見到許多給司馬懿道德洗地的水軍,今天也想順便說說。

觀點1:曹爽和司馬懿政治鬥爭,如果司馬懿不殺曹爽,曹爽就會殺了他。

對此,我只想說……三國志哪裡記載曹爽要殺司馬懿了?

相關記載最明顯的也不過是晉書記載曹爽的僚屬懷疑司馬懿,叫曹爽防備司馬懿。到底哪裡有記載曹爽有殺司馬懿之心或行為了?

曹爽真要根除司馬家,還會傻傻得讓司馬師、司馬昭擔任要職好好當官?在得知司馬懿病了後,沒有趁他病要他命,反而放心去郊遊?

哎……腦補出來的東西,很容易就會出現邏輯硬傷的。

觀點2:司馬懿背棄誓言誅殺曹爽三族,屬於無奈,因為不殺曹爽,就會被曹爽反殺

哈……司馬懿被曹爽反殺?

曹爽要人望沒人望,要兵權沒兵權,要能力沒能力,要膽量沒膽量,就是個豬狗不如的人。

而司馬懿是名門望族,士族領袖,通曉軍政,深謀遠慮。

你告訴我曹爽能反殺司馬懿?還不如說李嚴能反殺諸葛亮給勁呢

對於司馬懿在出爾反爾,使得當年支持司馬懿的蔣濟,最後竟羞愧而死。

【世語曰:初,濟隨司馬宣王屯洛水浮橋,濟書與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爽遂誅滅。濟病其言之失信,發病卒。】

再者司馬懿殺得可不止曹爽三族

【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范、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一下子洛陽名士減半,這不赤裸裸的清除異己嗎?

對此費禕也點評過:【若爽信有謀主之心,大逆已構,而發兵之日,更以芳委爽兄弟。懿父子從後閉門舉兵,蹙而向芳,必無悉寧,忠臣為君深慮之謂乎?以此推之,爽無大惡明矣。若懿以爽奢僣,廢之刑之可也,滅其尺口,被以不義,絕子丹血食,及何晏子魏之親甥,亦與同戮,為僣濫不當矣。】

雖然費禕是蜀漢臣子,但他的話說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觀點3:後面毌丘儉文欽造反的時候,頒布檄文誇讚司馬懿,看,連造反的人都說司馬懿是忠臣,司馬懿能不是忠臣嗎?

這要麼是斷章取義,要麼就是沒完那篇檄文……

那篇檄文還有這種的內容【弟昭,忠肅寬明,樂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誠為國,不與師同。臣等碎首所保,可以代師輔導聖躬。

這……你們信嗎?司馬昭可也是參與了高平陵之變,並且一直和他哥一條心,現在在檄文裡面就變成高世君子了。甚至毌丘儉謀反的目的原來是為了擁立司馬昭取代司馬師……

其實通篇檄文,毌丘儉文欽就罵了司馬師,對於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孚都是稱讚,甚至還說在擊敗司馬師後,依舊後重用司馬家。

這是因為什麼還不明顯嗎?因為當時司馬家在曹魏根深蒂固,如果高喊要把司馬一黨全部幹掉,那很多與司馬家有關係的人都會誓死反抗毌丘儉等人,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們只把批判的矛盾對準司馬師,其餘人大多誇獎,而這並不是他們的真心話。

檄文是昭告天下的自然要說些違心話,可是私下裡面,他們又是如何評價司馬家的呢?

夏侯霸投奔蜀漢後,不用擔心以上問題,在姜維問他的時候,他是這麼回答的

【初,夏侯霸降蜀,姜維問之曰:"司馬懿既得彼政,當復有征伐之志不?"霸曰:"彼方營立家門未遑外事。有鍾士季者,其人雖少,終為吳、蜀之憂,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

夏侯霸已經說得很直白了,高平陵之變後的司馬懿就一直專心「營立家門」,至於怎麼營立下文再說。而夏侯霸也一語道破了所謂【懿欲討滅二虜以安宇內,始分軍糧,克時同舉,未成而薨。】,這段檄文中的話純粹是編造的。(同樣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也都沒有記載司馬懿當時有同時出兵孫劉的軍事行動或想法)

同時文欽再給郭淮的私信中也有這樣的記載:

【(司馬懿)後以勢利,乃絕其祀,及其親黨,皆一時之俊,可為痛心,奈何奈何!公侯恃與大司馬公恩親分著,義貫金石,當此之時,想益毒痛,有不可堪也。王太尉嫌其專朝,潛欲舉兵,事竟不捷,復受誅夷,害及楚王,想甚追恨。】

所以在毌丘儉文欽心中,司馬懿到底如何,我想不言自明。

觀點4:司馬懿拒絕加九錫,做丞相,所以是大大的忠臣、

確實司馬懿沒有加九錫,也推辭了丞相,虛名對於司馬懿來說沒什麼用處,而實惠,司馬懿可是並沒有拒絕。

【二月,天子以帝為丞相,增封潁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並前八縣,邑二萬戶,奏事不名。固讓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固讓九錫。】

丞相、九錫是沒要,但是封邑可是都要了。

【天子又使兼大鴻臚、太僕庾嶷持節,策命帝為相國,封安平郡公,孫及兄子各一人為列侯,前後食邑五萬戶,侯者十九人。固讓相國、郡公不受。】

相國、郡公不要不要,什麼封邑?子孫封侯?當然要要要。

而司馬懿的兒子們也是撈了不少實惠

【(司馬師)事平,以功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戶,尋加衛將軍。】

【封子肜平樂亭侯,倫安樂亭侯。】

【(司馬昭)及誅曹爽,帥眾衛二宮,以功增邑千戶。】

所以說雖然司馬懿推辭了一堆虛名,但實惠是一個都沒落下,他盡心竭力的增加司馬家的勢力,

甚至他還做了以下三件事。

(1)、在曹魏的首都洛陽修建祖廟

【二年春正月,天子命帝立廟於洛陽,置左右長史,增掾屬、舍人滿十人,歲舉掾屬任御史、秀才各一人,增官騎百人,鼓吹十四人】

(2)、自己不上朝了,有大事反而讓皇帝到他府邸辦公。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王凌才會「曹芳擁虛器而已,凌每切齒,且謂芳昏弱,故受制於懿。」

【帝以久疾不任朝請,每有大事,天子親幸第以諮訪焉。】

(3)、把曹魏宗室軟禁在鄴城,並派人監視。

【悉錄魏諸王公置於鄴,命有司監察,不得交關。】

這就是所謂的「營立家門」,後來司馬師能上位就是是因為【議者咸雲"伊尹既卒,伊陟嗣事」】這裡的議者顯然就是司馬家族的人以及門生故吏,而他們異口同聲的要求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位置,莫非真有人以為是他們腦迴路瞬間通電不約而同想一起去了?

當代學者也早有在論著中指出了這一點,比如柳春新先生在《漢末晉初之際政治研究》這麼寫道:「司馬懿立祖廟與蜀漢為諸葛亮立廟還有所不同,其事類似於古代諸侯立廟,有象徵家族基業的意味,但古代諸侯都是立宗廟於自己的封邑,然則司馬懿立祖廟於京師洛陽,其逼宗廟之嫌豈非更甚?司馬氏代魏之心,信然昭著矣。」

而晉書寫的更直白了【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既而竟遷魏鼎雲。明帝時,王導侍坐。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創業之始,用文帝末高貴鄉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司馬懿能力出眾,但最後自己野心暴露,也是事實。

所以第二部黑化才正常,不黑化繼續偉光正那絕對雷劇。


他在不黑化就沒法拍了。按第一部拿白蓮花的模樣,高平陵怎麼拍?曹爽當年只是以高官虛職把司馬懿架空出朝廷,並沒有要司馬懿性命的意思。你一個大魏「忠臣」,第一部中心懷天下百姓的白蓮花,怎麼就悍然發動政變了?還有,當初指洛水為誓,保曹爽性命,等曹爽投降。轉頭夷了曹爽三族的鍋怎麼甩?


八字還沒一撇呢,請讓子彈飛一會兒。

就算是黑化,屆時按照瑪麗蘇抑或傑克蘇劇的通例,壞人千般迫害,萬般算計,各種霸王硬上弓,末了白蓮花主角便秘一般的黑化,這過程之尷尬,只怕不下於白蓮花盛開到底。

嗯,丕仔,真仔,還有欽定的背鍋俠【宗親】,不但江山被司馬氏篡了,鬧不好還得努力給人家提供篡位的合法性,辛苦你們了。

當然,倘若末了搞出黑鍋雖然背在身,我心依舊是白蓮心的橋段,那更是令人無法評價。

總之,且看他演。


連後代都覺得得國不正 羞恥感爆棚,宣王的高平陵也真沒啥好洗的。目的只有一個,剪掉宗親羽翼,獨攬朝政。畢竟連前期的革命同志蔣濟也被宣王的狐媚之姿給欺騙了,以為當真只是推翻曹爽的腐朽統治而已,我宣的演技也確實可以,真正配的上以狐媚以取天下的評語。(連現代人都有不少人把他翻案成大忠臣)

對電視劇的設定我是能接受的,就目前預告片來看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把一場見不得人的勾當(政治很多時候是見不得人的)描繪的光輝偉岸。這是我比較欣慰的地方。歷史自會給人物以公平的評判,有些時候當真不需要好事之人來橫叉一腳,忠臣的位置雖然不擁擠,但可千萬別想著當婊子又立牌坊兩頭討好,野心家終歸就是野心家。


這才真實啊老鐵。
二十多歲白蓮花不諳世事,七十多歲還不忘初心,一身正派?
傑克蘇都不敢這樣寫。
何況那個時代是三國,三國里有名有姓的人那個不是人精似的人,在這個時代活到最後,並且成功,能有多乾淨?
這家族中的每一個人心計與城府可能都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
司馬懿裝病裝到那種程度是一般人能想像的?你看到門外一個下象棋的七十歲老漢有一天步履蹣跚,吃不下飯,聽力有問題,神志不清,你第一反應是這人是裝病?代入一下,就把那個隔壁吳老二代入到司馬懿身上,你倘若能想到他可能是裝瘋只能證明你的心計也不是一般的深。畢竟那麼老的一個人了。或許看史書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曹爽太大意,但真的你就當場見到司馬懿,你第一反應也只能是唏噓而不是懷疑。———這就是司馬懿比很多很多人都要令人害怕的地方。
還有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這是什麼魄力;在戰區,眼睛都疼得要死了,還能鎮定下來,保持一種正常的指揮水平,這是一般人能比的?為了政治鬥爭能不帶猶豫地幹掉自己的好朋友這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
這點點滴滴真的透露出來這個家族在這個時間的可怕,但是,又何嘗不是這個時代的可怕呢?
前三國時期還好,但曹操年輕的時候正直到敢拿棒子打死權貴的親戚,後來呢?濫殺無辜的事曹操做的恐怕不少
(但曹操是我最喜歡的政治家)
曹操早年自己說
「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
後來呢?屠城的事也沒少干。
曹操早年就說想幹個征西將軍足矣,後來為什麼一步步向更高權力靠攏?
他說的很明白——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
倘若沒有軍權,他這個位置可能皇上一念之間就可以將曹家滅門,甚至幾個反對派就可能把他拉下馬。
曹操很誠實,但很多搞政治的都不誠實。
明明是渴望權力,明明是自己騎虎難下,偏要掌了權還立牌坊。怎麼洗白?說自己為了黎明蒼生不得不掌權?不過貌似除了曹操,其他政治層頂端的人都愛拿這一套說辭。
司馬家說白了就只有篡權,不然霍光他們家族就是他們家族的下場。
所以司馬懿這個家族領導,他不黑化怎麼辦?
另外,不要因為司馬懿後來篡權了就說他從二十多歲就一直心懷不軌,我覺得這樣不妥。
沒有人天生就想當一個篡權的人。
司馬懿也許人品和才華和能力都比曹操低得多,但他們的經歷的確很像。

金庸原來寫《鹿鼎記》有一個觀點說,小說就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有的主角和別人通姦這不代表作者鼓勵這種行為,像李逵濫殺無辜,也不代表作者認為這樣是對的。
人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無奈,有優點,有缺點,有殘忍的一面,有善良的一面。我覺得這樣很好,為什麼一個人晚年令人作嘔就要否定他的早年?為什麼一個人早年正直晚年就不能變的邪惡?屠龍少年也會成為惡龍
(當然即使是早年,司馬懿離屠龍少年也差的很遠)
就像祁同偉這個角色我認為很成功一樣,我也不覺得司馬懿黑化有何不妥。


因為這就是一部命題作文啊!

上部命題:一世魏臣。

下部命題:終入晉書。

橫批:閉門造車。


一直對」洗白」」黑化」這樣的角色定義感到詫異。人物不能臉譜化,要立體豐滿,難道不是一直以來的藝術創作規律嗎?

司馬懿年輕時只是想學以致用,實現崇高的理想。經過了幾十年的政治歷練,站到了人生巔峰,靈魂交給了權欲,背叛了自己的初心,但是,他沒有回頭,沒有停步。

這是真實的人生。雖然是古裝劇,卻是現實主義。」人生有明處必有暗,歡樂多時愁亦濃」。這部戲的司馬懿不是小丑,不是瘋子,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司馬懿在歷史上本來就不是啥白蓮花,高平陵事變就可以看出其心狠狡詐,謀劃已久,深藏不漏,背信棄義。

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聰明的政治手段,有人認為這是卑劣的奪人江山。不管哪種觀點,司馬懿都不是天真可愛的白蓮花啊~


回答這個問題,我只想說,上下部並不是分開拍的!是全部拍完了,分開播出而已!
所以,所謂黑化,劇本就是這麼寫的,就是描述司馬懿的一生,怎麼樣一步步走到最後的,怎麼樣從還略有理想主義的學子一步步走到權力頂峰,一路上有貴人相識也罷,踩著別人肩膀也罷,只是這麼走出來的……


影視劇市場近來有兩件大事:

一是《芳華》回來了,一刀未剪,一景未刪

真的是長舒一口氣。

還有一件事章子怡和張震的《無問西東》也「失而復得」了。

《無問西東》從2011年宣布拍攝計劃,2012年冬季開機,直到宣傳發行,已經延期了5年了。

但隨著此次「深情版」預告片的發布,上映時間也終於定了,2018年1月12日

毋庸置疑,都是好事。

但最讓我驚喜的還是,今天晚上《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開播

雖然還沒有開始看劇,但是看完兩版預告,真的是燃到飛起。

可以說今年下半年,好劇扎堆兒上,《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再近點兒的《傻柱》以及現在正在熱映的《生逢燦爛的日子》、《海上牧雲記》。

所以,有了這麼多的競爭對手,《虎嘯龍吟》是今年最後一部好劇么?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

虎嘯龍吟,好大的口氣。

看海報和標題不難看出「虎嘯」指的是冢虎司馬仲達,「龍吟」指的是卧龍諸葛琴魔

至於幼麒和鳳雛,估計片中提到的不會多。

演員陣容就像一萬響的大掛鞭。

吳秀波、李晨、王洛勇、劉濤、張鈞甯、唐藝昕

這種搞大事的陣容,就已經給你看什麼叫做大口氣了。

顔值、演技、人氣,樣樣高配。

如果真要說的話,王洛勇老師可能因為小眾的原因,僅被喜歡音樂劇的人熟知。

王洛勇老師是百老匯華裔第一人,並且是美國麻省藝術學院教授,上戲音樂劇中心主任。

被《紐約時報》等媒體贊為「百老匯的百年奇蹟」「填補了百老匯歷史上沒有亞洲人演主角的空白」

還是吳秀波。

還是那具有標誌性的狼顧鷹視。

一眼就能讓人想到《軍師聯盟》中,司馬懿的那一跪。

不僅如此,在詳細的演員名單中,我也看到幾個太熟悉的名字。

劉歡光把臉往那一放,那就是腹黑多謀的魏明帝曹睿。

特別是杜奕衡出演的大將軍曹爽,神形具備,將曹爽的專權亂政一意孤行,神還原。

光看演員名單,《虎嘯龍吟》絕對湊齊了一把七小對兒

那七小對兒在手,剩下看怎麼聽牌,就看打牌人的玩法了。

我將《虎嘯龍吟》的預告片反反覆復看了好幾次。

服化道看的出細緻還原。

導演張永新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

我們核心主創團隊在服裝搭配上,從一開始就追求了一個目標,我們試圖去尋找一種相對從影像構成上,讓觀眾產生一種新的視覺感受,它不再是一種艷俗的或爛俗的無原則無節制的使用顏色。我們的光影效果都是奔著能夠傳達出具有東方神韻的,東方古典氣質的一種表達。

這段話的中心思想就是,我們用

那他們有多用心?我們拿第一部中的楊修舉例。

楊修的服裝有點接近於青花瓷的使用,這一使用是關聯楊修這一人物性格的張揚,包括楊修戴的冠,都比常人的要更長一些。

楊修是弘農楊氏,也就是華陰楊氏,是所謂的「四世三公」

父親楊彪歷官「司空、司徒、太尉」,祖上更是能人輩出,像他這樣的一個家庭背景,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名(士)N代。

像他這樣的一個地位,他肯定不會穿所謂的等同於一般士子的衣服

所以他出場的時候,穿的就是一身藍白相間的衣服,他戴的冠也明顯比士子還要更誇張的冠。

等他進入了曹植的幕府以後,他變成了公務員,他整個的環境使服裝有所內斂。

隨著他的進度條要挺不住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他進入了「雞肋事件」

那個時候的楊修更為成熟,不再有當年那種輕浮,那種草率,所以他的服裝色彩漸漸走向了色彩偏重的一種邏輯

你看,導演並沒有拘泥於固執的完全克隆或者復原,他其實帶有一種現在意識的整合與提煉,卻又不無節制的亂尬,一種適當的誇張。

那這種誇張,為什麼團隊沒有放在司馬懿身上,因為這不符合司馬懿的性格,司馬懿就是以隱忍著稱。

那這些諸種的藝術實踐,其實都要服務於人物性格的塑造,這是一種統一的辯證關係。

誠然,一個人的性格發展和命運轉變,不可能簡單的用三段體結構來給他切成前中後三段,但是從戲劇結構上,大體還是能夠成立的。

精工製造我們見的也不少,更讓人好奇的則是本劇的敘事。

看的出預告片中時間的跨度,帶有截然不同的「司馬懿」的烙印。

都有哪些狀態呢?

文帝末期。

有著曹丕的壓制,中年的司馬懿依舊有著常人所未有的隱忍。

隱忍不發,避其鋒芒。

明帝初期。

已無文帝壓制,卻依然有一大批曹家的老臣,儘管有司馬懿有外放的趨勢,但也竭力剋制。

我曾經壓斷過我自己的雙腿,那天我跟自己說,我要是再站起來,我要跑過所有的人。我跑過了武帝,我也跑過了文帝,但我總是跑不過,跑不過我自己心裡的恐懼。

時間到了正始中期

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司馬懿清除了以曹爽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勢力,所牽連者達五千餘人。

滅曹爽,夷三族,殺了七千人。

做了半輩子別人的手中刀,此後終於變成了執刀人。

此時的司馬懿好似瘋魔一般。

孔明,你告訴我,人這一輩子,依依東望什麼?依依東望,望的,是畢其一生的抱負;望的,是畢其一生的榮耀;望的,是畢其一生最大的成就。

最終瘋魔已過。

經過了張春華、柏靈筠兩位夫人之死,兄弟鬩牆,連最忠於自己的家僕候吉都對自己破口大罵。

眾叛親離但軍政大權盡收己手的司馬懿的內心也產生了自我疑問

依依東望,望的不是成就,望的就是畢其一生,是時間。依依東望,是人心。

你們可能會糊塗,這四種時期單拎任何一樣,都會獨立成為一部劇,四種融合到一起真的能講好么?

我不知道,我也很期待。

不同時期,不同故事,導演卻肯定會尋求一種共通的聯繫。

這種聯繫,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恐懼

你看吳秀波演的司馬懿。

預告片中,他有兩個形態:一個是還算年輕的他,努力剋制,恐懼中踽踽獨行,但也有心中的理想、抱負和追求。

另一個是鬚髮皆白,看似意氣風發,卻頭髮亂飛不整齊,手拿一把沾滿鮮血的劍,在惶恐中大肆屠殺。

突然想到了魯迅的《狂人日記》,感覺和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有些匹配。

照我自己想,雖然不是惡人,他們似乎別有心思,我全猜不出。況且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我還記得大哥教我做論,無論怎樣好人,翻他幾句,他便打上幾個圈;原諒壞人幾句,他便說「翻天妙手,與眾不同」。我那裡猜得到他們的心思,究竟怎樣。

司馬懿兩種形象的轉變,已經暗示了,那一場壓的他抬不起頭的災難,已經從他身上碾過去了,他曾是恐懼者,現在卻依然恐懼。

你能看到前後眼神的變化,從小心翼翼到色厲內荏,儘管做事方式變了,恐懼卻依然存在。

全劇給了他兩個字:恐懼

他不僅把恐懼帶給自己,也帶給別人。

什麼是恐懼?

我理解的恐懼是,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有無事情發生,時刻都感覺有一把利刃懸掛在頭頂。

就像被蛇咬過的孩子,哪怕長大之後身強力壯,見到繩子時還是會產生強烈的恐懼。

說到這,我們可以來拆題了。

虎嘯龍吟

虎在嘯,龍在吟,兩位驚世大才相互感應。

,不承擔切實的內容,不遵守既定的格式,只隨心所欲地吐露出一派風致。

司馬懿一腔心曲,猶如無數根風針同時穿過針孔。

,抑揚頓挫的念與嘆息,白頭兩遺編,吟唱心自嘆。

諸葛琴魔內心抱負,但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只好以宣郁而寫哀。

這種恐懼要比懲罰更壞,因為懲罰可謂多少有了定論,總要比可怕的未知的東西強,比這種恐懼得沒完沒了的緊張強。

說到這,你是不是有點兒隱隱的小觸動。

三國,陣容大、故事大、題材大,人物線複雜......這一切讓人擔心。

但通過《軍師聯盟》,我卻又有些放心,導演在第一部成功,那麼第二部或許也可以抓住司馬懿「畢其一生恐懼」的小內核,能給我們一個漂亮的故事。

龍虎攻心空城計、運籌帷幄上方谷、生死激將五丈原。

如果說《虎嘯龍吟》講的究竟是什麼故事,更像是:

1800多年前,一個姓司馬叫懿的男人,打了一輩子五禽戲的故事

《虎嘯龍吟》終極預告


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身處天下至嫌疑之地,想不黑化只能如履薄冰,而黑化卻很簡單,換你,你不想試試?都能做到初心不變,我家丞相哪裡會成為千古完人萬世楷模。

講道理,作為季漢粉,司馬懿大概是我三國最噁心的人里保三爭二的,但他黑化完全是時代的必然性。東漢以降,皇權和地方豪強之爭便是時代主流,我漢有大義名分尚且打出各種腦漿,待到曹魏已經是無可挽回的零和遊戲,要麼依賴皇族迎接七國之亂,要麼依靠豪族等著出王莽曹操,沒有別的玩法。

皇族且不論,對豪族而言,自己掌兵權,則身處嫌疑之地,禍及子孫,董昭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而權力盡在皇族手中的,豪族又不可避免的成為皇帝本人和擋箭牌,站在對抗實權皇族的第一線充當炮灰。指望用複雜人事架構玩平衡的全都玩脫了,因為越尖銳的矛盾越需要複雜的設計,而越複雜的設計越容易被打破。不等到我大唐開科舉,不等到我大黃巢殺大戶,這種二元政治結構是無解的。


那麼站在司馬懿的角度,作為曾手握我大魏三分之二兵權的豪族,作為先帝拿來平衡皇族勢力的皇帝輔政,首先就要捫心自問:我姓曹嗎?我怎麼會姓曹?我不姓曹怎麼辦?

那就只好去姓趙了不是嗎?

七十歲的老大爺奮起造反,這份古往今來獨一份的烈士壯心,其實還是很有我大漢遺風的,確實配得上親手埋葬我大漢四百年的天下。


我很看好吳秀波版的司馬懿,這一版有希望超過魏宗萬那版。魏宗萬版的司馬懿總體形象還是非常正面的,是一個很有抱負的大政治家形象,司馬家的壞事好像都是司馬昭一個人乾的。這不能怪魏老爺子的演技,主要是羅貫中筆下的司馬懿就是這麼個形象。這就具有極大的不連貫性。

看《虎嘯龍吟》的預告片,司馬家的謀反計劃從曹睿在世的時候就開始了,這才是比較符合歷史發展邏輯的設定。可見導演和編劇,包括吳秀波自己,對於三國這段歷史是有獨特的思考的,沒有人云亦云,努力跳出了《三國演義》的思維定勢。

還有,我覺得不要動不動就說「洗白」,司馬懿不是好人這誰都知道,但是也不是一出生就是壞人,要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這才符合辯證法。


在《軍師聯盟》播完包括播出前後吳秀波和導演的採訪中都在強調這個戲他們要做的就是絕不仰視也絕不俯視一個歷史人物,儘可能把每一個角色都當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去看待,不把任何一個人神仙話妖魔化
貼一個新的導演闡述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5NjI4MTcyMA==.html?xsharefrom=androidsharekey=d8f8dfe936e5ea24acf7bce87ade12266


正好剛看過柏靈筠版的片花,來答一下吧

我比較喜歡看歷史劇,尤其對三國題材有著特別的情懷。

初中時,只能周末回家,著急忙火地趕回去,還能看上一星半點的《三國演義》,感觸最大的是,上一回三兄弟還在古城意氣風發的聚義,這周回來,關公已經兩鬢斑白,在陣前和徐公明互道「別來無恙」。

歷史劇大開大合,將歲月濃縮,在青絲華髮的變幻中,給人以極深沉的況味。

然而,在戲說,胡說充斥的國劇中,好的歷史品不多,三國題材的影視劇也乏善可陳。

《軍師聯盟》又讓我有了當初看《三國演義》時的那種感受。

我片面的認為:普通的作品,講事;稍好作品,立人。但凡能講好一個故事,已然不易,若還能讓觀眾記住幾個人物,便是好的作品了。但真正上乘的作品,則把功夫用在蓄勢,造勢,創造氣氛,營造情緒上。

《軍師聯盟》這部劇,上部極力描寫司馬懿的白,下部虎嘯龍吟則極力描寫其政治鬥爭中的黑,正是在這前後對比中,出氛圍,出情緒。

我想,編劇肯定沒心思去洗白或者抹黑古人,不過是借特定歷史的片斷,生髮了一些靈感,雜揉進了自己的人生況味,打磨出這麼一部作品出來。

沒有白,哪來的黑,白可觀,黑亦可觀,白與黑是主創們綉出的鴛鴦,而本劇的「度人金針」則是由白到黑的轉化…


屠龍少年終成惡龍,大魏孤狼難掩野心


高票回答真的辣眼睛,彷彿黑司馬懿黑國產劇在知乎現在就是政治正確...不想長篇大論,說兩個點

第一這是電視劇,電視劇不是正史,不用追求真實,相反追求的是邏輯自洽,八百里外一槍爆鬼子頭問題不是出在不真實,而是邏輯不自洽!超人那可比八百里的狙擊手牛逼多了,也沒人說超人爛劇,所以劇裡面的邏輯只要自己說圓了即可。司馬懿同理,只要他的成長,改變在劇里是合乎邏輯的,能說服人的,別管他最後變成了蓮花還是啥別的,這就是部好劇。

第二,即便史官寫史也有主觀想法在裡面的,真正絕對客觀的春秋筆法,反而會失真。太史公記史記又何嘗沒有他的主觀判斷在裡面了?更何況是電視劇,誰也不知道歷史上的司馬懿真正怎麼想的了,只要拍的不辣眼睛,合乎邏輯,又有哪裡好指責的了?


只是還觀眾一個真實的司馬懿。
人能改變環境,環境能改變人。司馬懿逐漸變狠是他所處的位置太樹大招風了,三朝元老,拖孤重臣。能夠守住諸葛亮進犯的良將,平定公孫淵,斬孟達。這些功績註定了他在魏國的地位。政壇本就是血雨腥風,李世民骨肉之間尚且兵戎相見,何況司馬懿呢。
他不奪權,就只能任人擺布,如果當時一統,或許司馬懿告成歸老,待罪舞陽。但事實很殘酷,吳蜀未平,戰火未息。難道魏國的江山沒有司馬懿的心血嗎?他也不願意自己努力的功績,打下的天下,糟踐在曹氏的紈絝子弟手裡。奪權時候他老了,精力不多了,年紀那麼大還要權柄做什麼。所以他並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而奪權,不像陳勝,舉大計只是為了苟富貴,為了王侯將相的待遇。由此可見,司馬懿不是為了所謂的虛榮,而他是實幹家,他是想做好自己的一個夢想,眼看曹氏宗親都是無能之輩,自己又是遲暮之年,如果不採取行動,自己死了就死了,自己的兒子就會被人宰割,到時候,吳蜀聯軍北伐,自己的心血就這樣被人掠奪,到時候,史書上留下一筆,那才是司馬懿真正擔心的。
我們可以看到,司馬懿奪權是奪權了,沒有弒君,沒有廢帝,沒有稱王,沒有僭越。至死勤勤懇懇,沒有謀反的跡象。
要怪只能怪司馬師和司馬昭壞了司馬懿的聲譽,況且。在歷史潮流推動下,士族本就應該發展上升為統治階級,司馬懿奪權是順乎歷史潮流的。歷史就該那個趨勢發展。沒有什麼可以爭辯的,正如每個朝代以後都有農民起義一樣。所以,司馬懿黑化,只是一個人客觀的表述。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


司馬懿本來就是個充滿心機的人,

要不然司馬家何以得天下,

相較而言,我非常喜歡翟天臨演的楊修,有文人的才氣與傲骨

「在修看來,司空便是那個蕩平天下的執棋者,若他真的能夠還百姓以太平,修,願精衛填海,以肉身投餒虎。」


從放出的片花看 司馬懿黑化的轉折點可能是張春華之死。

張死之前 司馬懿也就只是想自保。 張死之後司馬懿開始徹底黑化。

推測的劇情是,司馬懿為了對抗曹爽自保偷養私兵,結果被夏侯徽發現(架空劇情讓夏侯徽在曹芳時代才死),然後被司馬昭毒死了。

但夏侯徽之死導致司馬師被抓,司馬懿也受到牽連。張春華受刺激太大一病不起。最後司馬懿給曹爽磕頭流血才保住司馬家。 這個可以看片花里張春華臨終這段。

張春華死後,司馬懿黑化開始裝瘋賣傻麻痹曹爽,最後高平陵翻盤。

我估計劇情大體就是這樣。


推薦閱讀:

吳秀波是誰?有哪些關於他的信息和趣事?

TAG:三國 | 吳秀波 | 司馬懿 |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