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字這種說法有根據嗎,「周」字甲骨文是否從用從口?

這篇文章關於「周」字是這麼解釋的,現在古文字的研究是否支持這種說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95324/answer/82367848

周族自己沒有文字。甲骨文「周」字是商人所造。商人對殺人獻祭有一個專門的動詞:「用」。無數片關於祭祀的甲骨文都記載,商王「用」羌人男女和牛羊奉獻神靈。甲骨文中的「周」,是「用」和「口」兩個字的合寫;《說文解字》對「周」字的解釋也是「從用、從口」——在商人看來,「周」族特徵,就是繳納供「用」的人口。
商人的「周」字還有一種更可怕的寫法:「用」字的小方格中點滿了點。甲骨文這種點代表鮮血,它來自被殺的人牲,是神明最新鮮的飲食。甲骨文還有專門描繪用鮮血獻祭的字:一座凸起的祭台上,用點表示的血液正在淋漓滴瀝下來。


1.「周」既不是商人所造,也不是周人所造,只能說「周」字已見用於商代甲骨文。
「周族自己沒有文字。甲骨文「周」字是商人所造。」可能來自一個流傳很廣的誤解——「甲骨文是最早的漢字」。又因為甲骨文的主體是「殷墟甲骨」(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屬於西岐的周原甲骨),所以作者自作主張引申這樣一個推論——甲骨文「周」就是商人所造。
而「甲骨文是最早的漢字」這個誤解,應當修訂為「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漢字體系」,這幾個修飾的定語不能丟掉。實際上目前可以看到的商朝後期的甲骨文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了,必有所傳承。目前還沒發現可靠的夏代以及商代早期的出土文字,相信應與甲骨文有直接的傳承關係。
而一些原始社會時期遺物上的圖畫、符號,可能是最原始的漢字。但是很零碎,不成體系。

因此這種說法和「共產黨沒有自己的文字,繁體字的『黨』是國民黨所造」一樣可笑。

2.「周」甲骨文不從「用」。
「周」從「用」是《說文解字》根據小篆字形立說,實際上甲骨文中「周」從「田」形,而不是「用」形,中間一般帶有小點(極少數不帶)。
「田」形「周」兩側的豎筆若是慢慢下延,就形成了類似「用」的結構。直到西周晚期的《無叀鼎》中(下圖金文有收,第二排第三個字),才出現與《說文》小篆「用」寫法一樣的字形。(注意看下圖「周」字頭旁邊所附帶的《說文》小篆字形)

「周」的甲骨文金文字形構意不明,現在學界主要有三種意見:

  1. 認為「周」象界劃分明的田疇之形,小點象禾稼之形。魯實先、周法高、徐中舒、季旭昇等先生持這種意見。
  2. 認為「周」象方格縱橫、刻畫文采之形,為「彫」、「琱」初文(象有雕飾的玉器)。朱芳圃、張世超、何琳儀、黃德寬等先生持這種意見。
  3. 認為「周」象抽象的密緻周帀之形。林義光、李孝定等先生持這種意見。

今按,應當說「周」字的構意目前還未達成一致,屬於疑難字,待考。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答案一邊要利用甲骨文中的「周」字來闡述所謂的「大道理」,一邊又根據很後來的《說文》篆形來解釋「周」字。結果硬說「周」甲骨文從「用」,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


3. 「周」甲骨文沒有「口」。

張光裕先生明確說過:「契文(按:即甲骨文)作~,到了金文才添增口形。」(見上圖)
孫海波先生在《甲骨文編》中也明確說:「卜辭『周』不從『口』。」
「周」甲骨文均不帶「口」,加了「口」的字形要到西周金文才出現。
即便有「口」,「口」在古文字構字中也決計不能當「人口」理解。

瑾昀按:甲金文方國名用字往往加「口」作分化符號,帶口「周」就是在田形「周」初文基礎上加「口」形成的,是表示「姬周」之「周」的專用字。這類字據姚孝遂先生在《甲骨文字詁林》中的按語,有「魯」(「魯」甲骨文作「?魚口」)、「商」、「唐」、「吳」等字。

由此可見這個傢伙只是打著「甲骨文」這個唬人的幌子在招搖撞騙,實際上對「甲骨文」字形本身卻一無所知。這也是民科最常用的手段(拿公眾不太熟悉的概念胡扯一通)。

在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哥」這樣的民科往往集中在數學、物理學方面。
而在人文社科領域,「古文字學」也是民科泛濫的重災區。
這些學科門檻比較高,離人民群眾的生活比較遠,而且比較偏理論,比較適合各類民科們開腦洞。
民科寫幾個玄之又玄的公式、定理(在古文字圈子裡,就是試圖把古文字往外星人、宗教、生殖器等方面扯,擴大每個漢字所包含的實際上並不存在的文化信息),很容易唬住那些沒經過正規學術訓練的人民群眾。
民科最初的出發點和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落在披著現代科學的外衣、宣傳自己開腦洞想出來的並不符合客觀規律和真相的私貨上。這不是科學,這是玄學。

都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些用野路子研究歷史的怪蜀黍們,請高抬您的咸豬手,不要再來猥褻調戲「甲骨文」了。

另外推薦看看這篇微信文章:從諾貝爾哥到古文字等圈子的民科們


說文解字的周字已經是小篆了,用小篆釋甲骨文或者金文的意思可以嗎?甲骨文周(參看甲骨文合集2204)釋義有兩種,一種認為像田野,另一種認為周是彫,琱的初文,象形有雕飾的玉器。後借用作國名,所以金文的在原周字下加了口型(參看士上卣,保卣等)。到了西周晚期,上半部分慢慢和用字同形,小篆也誤用為用。


不是,是從田從口,因為田字裡面有麥苗,用字沒有。口就是方國的意思,比如土方就是吉,田方就是周,女方就是如。
周的這個家徽其實就是神農氏的家徽。祭天用圓壇,祭地用方壇,就是因為神農氏的叔均發明了方耕來均分耕地調和各部落。
這個家徽在日本叫割菱,武田吉田等很多古老家族都用這個家徽的變體。這是因為武田吉田征服的蝦夷人與小珠山文化有關係,而小珠山文化的一部分很可能是東嶽龍山文化灌兜被舜趕去南方時的殘部不願去南方而渡海去到朝鮮,當時已經有造船技術了,小珠山中層以紅陶為主,上層變為龍山文化那樣的黑陶為主,而灌兜也是黃帝後代,繼承神農氏家徽也很有可能。
這個家徽出現在中國各地新石器時代遺址。比如珠海博物館戰國時代的新石器遺址就有畫有這種家徽的巨大陶瓮。肇慶七星岩有個出米洞,裡面有個周姓米神,肇慶三面環水一面高山,對於原始人可以阻擋除鱷魚以外的絕大部分猛獸進入這片地區,還有大量溶洞可以居住,出米洞很可能就是16000年前冰河時代從北方逃到南方避難的神農氏周姓的居住地,所以把周米神的傳說一路傳承了16000年,珠海的則是神農氏周姓的某個分支。江西仙人洞遺址發現的陶片有兩萬年曆史,陶器的發明就是為了煮米,則食用糧食的歷史至少也有兩萬年。姬家只是神農氏分支中的分支,姬姓是黃帝後代,炎帝是神農氏後代,黃帝家族與炎帝家族世代同婚,姬性就是因此繼承了神農的周字家徽,並世代作為農官家族。


周是起源於原始農業的一個字,古人從點種發展到窩種,及產生了周這個字。
所謂窩種過程,是「襄」字,其從衣,從種粒,從墊肥,本意為:先陶土而穴之,然後投入種子(移栽幼苗等),再覆土(隆土培之)。算是比較先進的精耕細作了,在當時屬於了不起的技術了,也算是周人擁有的核心競爭力。所謂周,就是在田畝上進行窩種的象形,現在農村種植土豆、花生、水稻等都是這個樣子。
窩種後的田畝,想像一下插滿秧的水稻田,密密麻麻是不?所以,「密」就是窩種技術的特徵;所以周,密也,布也,細也。
所謂周人,就是掌握先進窩種農業技能的民族。。。。。。。


哈哈哈。這腦洞開的蠻6的。
民科解字唯一的「優點」就是用莫名其妙的方法記住古文字字形。
說到「用」字,我記得有個民科說,古代沒手紙,拉屎用棍刮——甲骨文「用」就表示用帶叉的小木棍擦屁股。我就立馬把這個字的字形記住了。
(根據於省吾說法,用像甲骨文象有柄之桶。字之本義為筒、桶,「施用」當為假借。小學堂字形演變)
就像學英語,救護車ambulance,諧音「俺不能死」,大猩猩chimpanzee,諧音「清盤子」,雜誌magazine,諧音「賣個凈」,
但你千萬別真用漢語發音念英語,也千萬別說,英語ambulance的詞源來自於「俺不能死」,(ambul =walk,表示"行走,走路"),那樣就要壞菜了。


首先,在漢字中,周是一個很簡單的字。

周是一個指事字。

周者,甲骨文從田。田者,象田地阡陌縱橫之形。耕地也。田中四點,指田地作物密植之事。周者,謂田地作物密植也。故,周者,密也。

從周字,如:稠、綢、惆、調、凋、雕、倜、碉等,皆取密義。

周字從口,應當是商人對周方國的稱謂。按照徐中舒的說法,口在這裡是發號施令的意思。


第二,如果遇到一個漢字,不知道其本義,怎麼辦?

如果是單體字,例如,甲。就把用周造的字都找出來。用同一個造字義解釋出來所有從甲的字。那麼,這個造字義即使不是其本義,離其本義也不會太遠了。

如果是復合字,例如,打。先將其分成兩個部分,手和丁。丁字,用訓詁單體字的方法找到其本義,再用手和丁會意,就可以知道打的本義了。

我稱這種方法爲返訓。

返訓者,訓詁字根/字素之法也。字根/字素之義未明,乃返其所造之字而訓之。故曰返訓。由一義或至多二義,訓出全部字根/字素所造之字,則字根/字素之造字義乃幾可明矣。一義者,字根/字素之本義與造字義相同者也;二義者,字根/字素之本義與造字義相異者也。字根/字素之造字義或非其本義,然離其本義必不遠矣。

這種方法源於胡適。只是胡適之打開了這扇門,卻並沒有深入研究。


第三,關於你提到的周字血腥的說法,應該是來自於郭逆沫若的徒子徒孫。

郭逆沫若,如是稱謂,在於其人不僅政治人格低劣,其學術水平,也幾一無是處。

只舉一例。

民者,甲骨文字形從目從甲。會意。目者,象眼形。眼也。甲者,甲骨文寫作十。象目標形。目標也。民者,謂以目視目標也。然此目者,非一人之目也,乃眾人之目也。眾人之目皆視目標,則眾人之目標一也。眾人之目標惟一,乃眾心同也。故,民者,同心之眾也。

今天我們說的民眾、人民,用的都是民字的本義。

郭逆在其《奴隸制時代》里解釋民字:橫目的象形字,橫目帶刺,蓋盲其一目以爲奴征。

郭逆在《甲骨文研究》里說: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

郭逆,才是一個真正的奴才,一個真正的學術奴才。

他身上的奴征,不管是面對中正公,還是毛太祖,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郭逆想要論證商代是奴隸社會,就把民字解釋成奴隸。

把人民變成瞎子,郭逆才能爲所慾爲,這才是郭逆真實的目的吧。

如此行徑,比焚百家之書,以愚黔首,還要可怕。


第四,周人是一個農耕民族,周人之所以能夠戰勝商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通過密植的技術,能夠大量生產糧食。有了大量的糧食,才能養活大量的人口。在冷兵器時代,大量的人口已經基本可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了。

我寫了一系列關於先周史的文章,《中國古史》,可作參考。


周,吉也。
周原的核心就是堯台,周姓是堯賜的。周中大者帝丹朱。論語,堯曰,周人雖親,不若仁人。


「周」不從「用」,亦不從「口」。這些都對,但「周」從「用口」卻沒有一人指出,乃「順遞為義」之「會意字」,但以義為重,故有「密」意,因「卜之而中」乃可用,但其實「卜不中亦可用」,皆因有「口」,是曰「占」,卜口也。


推薦閱讀:

TAG:甲骨文 | 漢字 | 漢字字源 | 古文字古漢字 | 古文字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