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大魚海棠》與《千與千尋》這兩部電影?

看過這兩部電影的你,覺得他們之間有可比性嗎?或者說兩部電影各自的優劣都有哪些


還沒看啦


讓我套路套路。

這是《千與千尋》在知乎被黑最嚴重的一次


瀉藥,看了之後再來,據說口碑不錯


看過預告片的我,覺得除了畫風相似以外並沒有多大聯繫。


昨天看完《大魚海棠》,趁著餘熱,今天就迫不及待拿出《千與千尋》重溫一遍。相似點不少,比如都會有愛情、都有報恩、都有善惡勢力、都是一個完成使命的劇情……具體說說一些深入對比吧~

  • 關於文化

這個是我比較關注的一點,畢竟咱也要文化輸出嘛!
《大魚》里展現了很多中國元素,大部分都是國人知道的,表達的也挺好的。但就是覺得元素太多反而讓人記不住了。
它揉雜了:
1)佛教元素:生死輪迴(靈婆和鼠婆代表了好的歸屬和壞的歸屬);
2)中國神話元素:天神、祝融這一類的人物;還有孟婆湯;
3)中國哲學:莊子,雖然我覺得很強行裝逼,因為這跟莊子的思想沒有任何關係,只是摘了一句描寫魚的話;
3)傳統建築元素:福建土樓(跟現場一模一樣……這個3d建模水平服了);
4)其他硬體:燈籠、床、梳妝台等等都比較能體現傳統中國元素。

反觀《千尋》,同樣體現了本土建築文化(如湯館)和內部的硬體和小物件(像榻榻米、木地板、服裝(包括肚兜)等)。不知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日本除了羅列這些硬體之外,還會展示一個如何正確使用這些東西的「教程」。於是有了數次千尋脫鞋入室的場景,另外還展示了一個睡覺的場景,這讓人很清楚地知道了日本的一些文化習俗。雖然是小細節,但是很生動很真實。相比之下,中國的只有硬體,而缺少了一些血肉。
除此,《千尋》中還有泡澡文化(2015年已經在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文化(湯婆婆那每個人都必須工作)等,這些都是無形的文化。
總之,《大魚》里文化元素略多但缺少類似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樣的無形文化;相比之下《千尋》元素少了很多但是比較注重軟實力和細節。

  • 關於配角

看完《大魚》,感覺只有三個人在演,配角雖然很多,但是要麼沒有給足出場時間,要麼沒有做什麼讓人有記憶的事情(除了特別有奉獻精神的爺爺),另外,性格刻畫不是極好就是極壞,顯得有點假假的。總之沒有對配角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相比《千尋》中的配角,刻畫就比較豐滿了,雖然人不多,但性格鮮明,各有特色。像湯婆婆、鍋爐爺爺、無臉男、千尋爸媽,這五個就夠了吧。每一個配角會出場多次,且每次出場都是帶著性格的不同側面來的。沒有極好與極壞的人,即便是十惡的湯婆婆在面對自己baby的時候也會變得相當溫柔呢~這才是人啊。

  • 關於催淚程度

《大魚海棠》全程我多次落淚(==#),心裡壓抑的難受。很奇怪,從來沒有一部電影能有這麼多的催淚情節。後來我想了想這是為何,發現《大魚》有太多「生離死別」的愛情橋段了。「世上除了生死並無大事」,或許怕催淚程度不夠,大魚就是全程用「大事」來催淚的啊!1)起初椿被網纏住,鯤因救她而喪生,孽緣從此產生;2)椿國度里爺爺奶奶的愛情故事簡直是相親相愛的教科書版。後來爺爺掛了,奶奶守護在旁;3)椿因違反自然規律讓死人復活,讓族人受到懲罰,她為了救整個家族,自殺了,化成海棠樹填補了有多處漏洞的天;4)湫為了椿能夠和鯤回人間,用自己的命換了椿的命。看網上有這幾個人活了掛,掛了活的解析,但我還是暈暈的。。。不管怎麼說,凡是電影里的生離死別、堅貞愛情、溫暖親情、人性本善的宣傳等等都是催淚大彈啊!
反過來對比《千尋》,沒有哭一次,它不如《大魚》那麼跌宕起伏,卻給人另一種體驗,可能不是情緒體驗,而是思維體驗。總之就是,看完《千尋》不會情緒化,反而會很理性地思考一些東西。就像用配色,《千尋》里是高級灰,《大魚》里是很有衝擊力的色調,高級灰的視覺效果一般但是覺得很有逼格。

  • 關於劇情和主流價值觀

《大魚》整部劇情就是男一救女主死,女主把命給男一,但男二把命給女一,最終實現目標的過程。有點太過於爛俗,我真的不能理解這種劇情,或許這種劇情在我讀小學的時候還是比較喜歡的。
《千尋》是女一為救父母與男一相遇,同患難共幫助,經歷了若干人和事情之後實現一個願望的過程。相對簡單。
價值觀上我只說一點,中國子女與父母的關係。劇中椿為了愛情忽視族人、忽視對家人的報恩,而父母對子女的愛卻很多,但是也成為一種佔有性的愛。而《千尋》同樣是講女兒和父母的關係。不同的是通篇在講女兒如何救父母,千尋的父母是凡人,有著很多慾望和缺點。相反,千尋在劇中更像是小大人,有自己的主見。而且,父母與千尋的關係也比較獨立,或者說,很有界限感。這點或許從根本就的不同吧。
另外,《千尋》還加了人的貪婪和慾望的哲學命題,或許讓人有深刻的思考。《大魚》就是部愛情片好嗎。

  • 關於語言和台詞

有沒有人覺得《大魚》的台詞很瓊瑤?有沒有人覺得《大魚》的台詞很裝逼?

湫:「你以為你接受的是誰的愛?你接受的是一個天神的愛!」(艾瑪……)


湫:「你知道嗎,我從小沒有爸媽,奶奶一個人把我帶大,吃了很多苦,從小就沒人管我,天不怕地不怕,想幹什麼幹什麼,可在世上我最怕的,就是讓我愛的人受苦……」

湫你即便這麼露骨,人家椿依然沒反應啊。


椿:「湫,你對我就像我哥哥一樣~」(湫你受苦了,心疼你)

還有裝逼文藝句子,如下:

1)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出生的時候他們從海的此岸出發……他們的生命就像橫越大海,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2)有的魚是永遠都關不住的 因為他們屬於天空;

3)我一直在想,大海究竟是什麼?面對大海,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孤獨,大海是憧憬,我們就像一個海浪,湧起又落下。大海是一條地平線,它是軟的,大海是一面巨大的鏡子,我們在裡面看到自己的靈魂,大海,實際上是我們內心最柔軟與最堅硬的地方。

不是說文藝的語言不好,我很喜歡民國時期的散文啊這種優美的文字啊,但是請你告訴我上面的是在說什麼,怎麼看不懂?故意往文藝靠就不太好了吧。
千尋中的語言比較平淡吧,沒有俗和露骨。但也是看的翻譯過來的文字,沒有發言權。

  • 結語

雖然叨叨了這麼多,但是除了劇情,其他我還是挺欣賞的,畫面沒的說,人物外在形象沒的說,音樂沒的說,總之,一切硬體水平都ok。接下來是如何補內涵和細節的問題了。國產動畫到這一步已經有質的飛躍了。最後,有沒有人注意到,整部電影沒有英文字幕?


地位和作用不一樣
千與千尋是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大成者,代表了日本2d動畫在世界上的絕對高度
而大魚海棠是千萬人吾往矣的開拓者,代表了中國2D動畫電影藝術影響力的回歸
前者是水到渠成,後者是苦心孤詣,沒法比
這裡我不想過分強調大魚海棠的難,也不想誇大它有多好,實際水平甚至在知乎反倒已經被黑得十分厲害,我洗白也沒有用

我只想強調它對於讓整個中國大眾、小眾文藝市場(甚至不僅僅是電影市場)的作用,能讓整個市場開始變得關注和正視2D動畫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前景,讓明明自己生產破爛一大堆卻歧視動畫電影的市場、產業從業者能夠對這種藝術形式有足夠的【尊重】和投入熱情


很遺憾,千尋雖然是15年前的電影,但她早已超越了時間成為經典,至於大魚,只剩一聲嘆息。


還沒出來的就這麼黑,不太好吧。。。
雖然明知道沒法比,難道就不能做動畫了???
雖然我超喜歡宮崎駿(我家孩子直接起名叫:琪珺),喜歡久石讓。。。但《大魚海棠》出來還是會去看的。。。


沒有可比性


千與千尋:別這樣,我不要臉的么。


怎麼說呢,都誇畫面美,確實畫面不算差,但也算不上太好,比它好的也不少,說好的3D呢?技術不算太差,但比這好的太多,這也不太重要,
聲優不怎麼好,有幾個很齣戲,要說情有可原也確實有可以原諒的地方,中國聲優行業發展確實不夠好,但是這麼個大眾籌項目,做成這樣,也確實不值得稱讚,應該引以為戒,
但依然也不重要,借鑒山海經,就借鑒吧,四不像就四不像吧,畫風宮崎駿,就宮崎駿吧,這依然不重要,還有配樂不錯,貌似找的日本團隊?但這還是不重要,應為配樂也只是為了烘托劇情,
最終要的是劇情卻是硬傷,那就什麼也拉不回來了,畫面是為了表現劇情,技術是為了劇情,聲優,配樂,全是為了劇情,劇情好,其他都不太差,可以算是好電影,
劇情爛,其他再好都只是假包裝,然而這除了劇情其他也不算多好啊?所以這劇情是說了什麼?表達了什麼???
不要跟我吹國漫希望,要給國漫信心,無數支持國漫的口號沒有用, 做出良心作品才是真的,不然無數打著國漫崛起的撈錢作品只會毀了國漫。
人家動漫小國,也做出了凱爾經的秘密,做出了海洋之歌,難道是靠打著本國動漫崛起希望的口號的嗎?


比較是悲劇的源頭,只能說國產動畫尚有提升空間


大魚劇情生硬,角色性格刻畫不是很鮮明。不過畫面和配樂不錯。千與千尋忘記了,只記得女主父母因為貪吃變成了豬。


別這樣 大魚海棠連比的資格都沒有 不要往臉上貼金 謝謝!


推薦閱讀:

中國動畫目前最欠缺的是什麼?
中國的皮影戲和現代動畫有直接關係嗎?
為什麼配音演員工作時需要在不開燈的錄音室里?
《機動戰士高達 THE ORIGIN IV 命運前夜》中,4台MS為何能輕鬆全殲聯邦鋼加農12機小隊?

TAG:電影 | 動畫 | 千與千尋動畫電影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