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和英國人在思維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可能題主表達有些問題 不太清楚什麼的
不過總歸就是想了解一些關於美國英國之間的思維差異
經常看劇能感受到這些差異有趣的地方
-------------------
最近補看老友記,看到ROSS和英國女生結婚的時候
一群美國人去英國互相思考講話方式有很多不同
比如Joey和Chandler像Ross祝詞講美式笑話的時候 英國人都不笑等等
想知道美國人和英國人思考等方面有哪些差異
謝謝

相關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43908907


補充一些小區別:

1)美國人剛接觸陌生人,第一句話就是報名字,自我介紹。過不了多久就直接衝上來介紹自己具體是誰,包括職業、職位、籍貫、等等。目標就是快速獲得對方的認可及定位(甚至試圖獲得對方的敬佩)。他們也一樣期待對方趕緊表明身份等等。美國人之間的整個認識過程都比較快速吧。也許他們剛認識就能成為朋友了。美國人自己報名字一點都不覺得害羞慚愧。


然而這種溝通模式在英國社會根本行不通。在英國文化里呢,必須有其他人負責介紹,自己才有尊嚴。介紹自己一直是很丟臉的事情。或者說,有人故意報自己名字只能說明他很弱,因為沒人願意給他介紹。或者會認為這個人太急了,沒耐心。反過來,如果直接問對方叫什麼,有時候是一種侮辱。其實,這方面的文化差異實在很大。因此,英國人普遍熟悉得較慢。

2)美國人交流,經常把自己說得比現實更牛逼一點。自誇現象比較常見。美國人覺得如果把自己說得很厲害,是一種自信的象徵。英國人就不能這樣替自己說話了,更不能自己吹牛。吹牛也只能把自己吹得比現實更軟弱才行。英國人覺得把自己說得太厲害了,反而是超級不自信的象徵。可以比較一下美國人簡歷與英國人簡歷就知道了。。。


表面上這只不過是一種謙虛。但是也沒那麼簡單。英國人心裡也都很自豪,一直希望對方知道自己的厲害。只是文化規定了千萬不能自己說出來。如果真的做過什麼厲害的事,那都應該是別人去跟對方說的,或者對方自己去慢慢挖掘。這英式謙虛跟東亞式謙虛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果別人當著別人的面替你說話誇你;在東亞你必須來客氣否認兩句。在英國就不需要了。因為英國文化的核心在於永遠等待其他人這麼來替你說話。不能自己說而已。(如果在英國,別人來誇你,然後你拒絕了否認了,大家都覺得你有點奇怪)。不過,相比美國人,英國謙虛文化還是比較接近中國文化一些。

3)細想,上面兩點可以追溯到歐洲封建時期留下來的習俗。人人之間有層次之分,這才導致他們更注意麵子。古今英國人總喜歡同層或上層的人來介紹自己來替自己說話等等。


這樣說吧;在英國的某個社交活動中(比如party),所有人的目標就是觀察試探周圍其他人的社會層次。一邊幫其他認識的人介紹給陌生人,一邊給自己保持神秘。如果幫別人介紹,也沒關係,因為這影響不到自己在別人眼裡的層次,又能表示自己有素質。換到美國的社交活動中,大家都沒有這種封建意識,導致所有人只能靠自己把想要的地位明示或創造出來。所以根本不禁忌。在美國,只要搶到自己的立場,擴大自己的面子,就不用管誰跟你上下。

4)美國人在對話當中也很容易把自己的立場和目標說的很清楚。他想要的東西一想到就會不顧一切直接說出來。美國人一旦覺得沒必要再跟你溝通,也都會明確表示。這種方式也當然有好處,因為關係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確了,不太會有失望的後果。


可是英國人比較含蓄。對自己的想法更保守一些。很不喜歡自己的心裡核心目標被任何人知道。更別說剛認識的陌生人。英國人更喜歡長期慢慢建立關係,也更喜歡莫名其妙地討好別人。各種委婉試探別人,各種小心設謀。不得不說,這一點跟中國人也有些相似。


(舉個例子吧,前段時間在一個活動認識了三位美國人,剛認識一兩個小時,突然試圖挖我到他們公司;還直接說出來。但是總感覺他們這樣很奇怪也很二。感覺他們的思維太透明,也沒有試著理解我的現狀,所以才有極大反感。文化衝突。同時有位英國人一直想讓我加入他公司,或者加入我公司,一直不明顯看不出來,因為雙方從來沒有直接說。只是各種互相邀請參加活動,順便問對方公司如何如何。這種方式,作為英國人還更容易接受,更自然一些)

5)換個領域,美國人對「成功」的定義完全不一樣了。他們眼裡的成功就是誰掙錢掙得多。誰發財誰就是成功人士。誰未發財誰就是屌絲。也不能說所有美國人都這麼想。但是身邊許多美國人都會漏出這方面的觀點,甚至直接說出來。在英國,如果你把這種思維說出來,肯定會令人排斥。


英國人的成功標準到底是什麼。我覺得是社會層次上升。英國層次跳躍很難,因為除了錢多以外還有超多其他因素。英國人不窮啊,至少有兩三百萬個百萬美元的家庭。英國總共兩千萬家庭,那就是人口的10%左右,確實比美國的比例高很多。錢在英國也能決定很多。但是這三百萬家庭很多都在社會當中屬於中低層。因為背景啊,文化啊,好多因素。反過來有很多徹底破產的貴族家庭,在人家眼裡地位很高,仍然非常受到崇拜。英國社會挺複雜,外人可能難以想像。


或者說;英國人掙錢是為了促進關係(拉高自己的社會地位)。然後美國人搞關係終究都是為了掙錢。這差別很多人意識不到,但確實存在。在英國,對其他人評價不能提到他錢多少,一定要找其他理由。所以在這個看錢方面,美國文化和中國文化或許更接近一些。

6)英國人一般都認為一個人的等級是過去的天生因素所決定的。要麼家庭背景,要麼文化程度,要麼基因。他們很少認可一個人憑努力就能成功;或者覺得這樣是值得懷疑的。這也是很不好的現象。在美國根本不存在。美國人經常認為「誰努力誰就能成為富翁」,跟天生因素無關。


英國呢,層次性歧視嚴重。連大學裡面學生之間也都存在這種現象。每個層次都組成自己的小群體。層次高的人一進房間大家也都能感受到。也許整個歐洲都這樣。每個英國人口頭上反對這個現象,仍然存在至今。找工作,他們看背景和父母背景永遠在上,這些東西難以改變。個人覺得不好,很多英國人也覺得不好。美國人過來更加覺得不好又難以理解。

7)奇怪的是,英國人和歐洲人普遍更加認可「平等」思維。從政治許多方面都能看出來。在美國,到底要不要幫助窮的老百姓算是左右派之間的大矛盾。「社會主義者」在美國偏向於貶義詞。在英國,左右派都不得不認可這一點。英國的右派,比美國的左派還要左一些;按美國的標準,英國所有黨派都是社會主義。


這不僅出現在政治領域;在人家思維裡面也非常濃。為何有錢的人要補貼幫助窮人?在美國這是直接懷疑辯論的觀點。但是在英國根本不用辯論,不支持援助補貼窮人,不支持給窮人提供房子,不支持免費醫療,不支持免費教育,那都是一種歧視,一種違背政治正確。大家無論支持什麼黨派,完全不能接受這樣講話這些觀點。人家只討論幫助程度而已。在美國這還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他們在心裡還是很懷疑老百姓的價值。在美國說出來這種歧視窮人的觀點都沒關係,不會被排斥。


到底哪種思維更正確,這就不詳細分析了。但是個人害怕+嫌棄美國主要是因為這一點。這非常矛盾啊;英國這麼層次化的社會,居然更贊同層次之間的平等化。美國這是什麼鬼?只能說明美國內部矛盾更大,但是大多數美國人好像意識不到了。

8)雖然英國人往往覺得一個人的能力合成就是天生註定的,他們也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生特長。而且都認為培養一孩子的主要目標是發現其特長+努力支持孩子往這方向發展。孩子喜歡語文,那就不用學理科了。孩子喜歡+擅長音樂,那不用學其他的了。


這簡直不能再明顯了。英國的教育系統是什麼樣子的?13歲篩選7-10個科目,孩子自己選。畢業五個任一科目就能及格。16歲加入高中,也只需要選3-5科目。數學或英語(語文)都可以放棄了。18歲入大學,那隻能選一個科目了。大學期間,沒必要學任何與科目不相關的,基本沒有必修課。而且大學一年比一年篩選得更細了。到三年級,可能只在學該領域的很小一領域。從13歲開始,教育廣度一年一年縮小了,但是深度一年一年加深了。而且大家都覺得這一切很正常。對比美國中國等大多數國家,這都是不可能的了。


誰對誰錯,也不好評價。美國教育以及美國文化更注重孩子的整體全面發展。然後英國這邊只希望孩子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深度發展,越來越細。像我這樣更誇張,14歲只選三門數學和一門中文一門物理一門計算機。英語都不學了。16歲那就三門數學一門計算機。在其他國家好像都行不通吧。為什麼身邊英國人能接受,然後身邊美國人覺得很奇怪;這是一種根本思維的差別。英國這一點比較獨特。

9)美國人也更喜歡搞一些很全面規模很大的項目。只要外表看上去高大上,這就很厲害。然後英國人喜歡搞一些很狹窄(或者很細緻)的項目。或者說,美國人講究大小與數量,英國人講究細節與質量。在美國公司與英國公司工作過,總覺得差別很大。

10)比方說,與上面類似,美國一般人喜歡買一些大大的車,大大的房子,比誰大。英國人可能更在乎自己的屋內裝修與花園設計等等。很多英國人喜歡收集某種小小的東西,多種多樣。估計美國也有這樣的人,只是目前還沒遇到過。

11)美國人喜歡把小事情也鬧得很大,比現實更大更誇張。一出現小矛盾,就喜歡全面攻擊打壓別人,把各方面的事情都說得很糟糕。沒有一句和諧讓人下台階。英國人真的不太可能這樣。好吧,可以比較比較美國法庭場景與英國法庭場景。英國律師比較陰險,不會把什麼東西都找出來攻擊;可能會在表面跟你合作追求而和好,等發現什麼漏洞出現了再把你安靜秒殺掉。好吧,美國1%的人都是律師,英國才0.1-0.2%。這本來就是有區別的。只能說明英國人解決問題都是私底下的。不過重點在於英國律師像一個刺客,非常低調安靜。美國律師像一個極端暴力分子,到處把事情誇大,又很明顯。

12)哦,美國人對待所有事情都比較樂觀。不會把悲觀的想法說出來讓別人知道。算是美國的保守之處吧。英國人不僅會把悲觀的事情說出來,一切都還是很悲觀。如果發現一英國人說出樂觀觀點,只能說明他無敵自信肯定。這英國文化里,跟人接觸(不管在公司內還是朋友之間),都要把事情說得更糟糕一些。具體什麼原因我不清楚。但是結果就是英國人的表現總比本來預測的表現更強大一些。然後美國人的最後表現總比原來說得預測要弱一些。英國人喜歡暗改自己的優勢,美國人喜歡暗改自己的弱勢。文化差異。

核心理由大概也是給自己未來立場保留足夠空間。假如說一個事情只有50%的可能性能做到,或者50%確定是好的結果。美國人會強調好的結果。英國人會強調不好的結果。就是更悲觀更保守。對世界上各種事也類似,英國人經常懷疑自己國家自己政府自己公司等等。總往不好的結果去想。就是英國人比美國人更悲觀,更保持距離。

13)又出現了反例。美國人即使更容易贊同自己國家的政治,對自己的國內政策和對外政策更樂觀一些,他們呢還是那麼的害怕自己的政府?一邊覺得反對美國政府是Anti-American(美奸),超級愛國,一邊覺得自己的政府存在各種陰謀,怕自己政府暴政。所以自己每一戶老百姓每家庭,都得保留一支槍。wtf?英國人就算一直諷刺懷疑自己政府,也沒到達這種程度吧。有時候也真是理解不了美國的這種矛盾。

14)說到諷刺,那美國人和英國人也都喜歡。但是大家都知道英式幽默跟美式幽默是有區別的。


英國人可能更注重一個人的幽默感吧。所以每個人諷刺的壓力很大。諷刺的目標是在場的所有人,特別是熟人。最重要的是諷刺自己。然後對於美國人這是不行的,只允許諷刺不在場的。


說得更抽象一點,美式幽默是讓在場的所有人都能夠發現笑點。至少讓觀眾或對方都能發現(並贊同)笑點。樂趣在於所有人都在一起黑某個對象,很快樂都能大聲笑出來。然後英式幽默是針對某個在場的群體,包括觀眾內一部分還有自己。英國的每一個經典笑話都是針對一大批人才覺得好笑。大家有時候不容易真的笑不成聲,因為會顯得沒素質,但是樂趣在於有那麼一部分聽不懂,所以剩下的人才覺得更刺激。在英國最高端的笑話就是讓聽懂的人聽懂,但是聽不懂(或者被指的人)聽不懂;這樣才顯得高大上很聰明。一旦發現所有人都笑了,那這個笑話根本算不了高端層次。英國每一個人都要天天面臨這樣的壓力,因為這也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地位。美國沒這個標準,所以整體幽默稍微簡單一些。


換個說法,美國幽默,如果所有人都能get到,那就搞笑了。英國幽默,如果有人get不到了,那才搞笑。

15)美國同事很少在晚上一起玩或者一起喝酒。一起去某人家裡玩遊戲等等更不可能,除非本來是好朋友。晚上屬於他們自己的時間,然後同事在公司之外都比較保持距離。但是英國公司下班一起喝酒很正常,甚至是大家對同事的基本expectation。有時候中午下午也要一起去喝酒等等。美國同事會覺得這一點很奇怪,然後不參與。在英國,天天一起工作就必須追求交朋友,要不然不行了,人品有問題。美國好像沒有這個概念?也許這一點不準,算個人經歷吧。

16)美國人覺得什麼東西敏感什麼東西不敏感也有不同的標準。英國可以批評世界上任何事情,可以批評自己國家,可以批評任何宗教和政治,可以批評任何人物和社會群體(就是不能批評其他種族,除非在場)。這裡的批評也可以是一種諷刺。然後美國人好多都不允許講;特別是宗教和政治。他們認為這些都是個人隱私。所以在美國。還有蠻多辭彙和說法是禁忌的。好奇怪。其實這方面,美國實在太保守了。


美國也有諷刺宗教政治的不少名人,但是他們的笑話放在英國就不好笑了。因為英國人早就習慣這種說法,一點都不覺得刺激。或者說不能理解敏感何在。英國的關於社會層次的笑話,在美國人眼裡也一樣不好笑。到底有沒有什麼東西在英國敏感,在美國不敏感,我想了很久,好像還真沒有。美國人讓英國人不舒服主要是因為說話方式而不是說話內容。可能有時候他們講話太基督教令人反感,比如聖誕節時候默認以為所有人都在過。

17)英國人比美國人稍微更國際化一點。英國人一般都知道每個國家從何而來,理解自己國家與該國的關係以及該國不同黨派的實況。至少對歐洲各國都這樣熟悉。最起碼他們知道這些國家,因為有去過。對於亞洲非洲也一直感覺英國人比美國人更熟悉一些。這也不是百分之百。英國有好多政治盲地理盲歷史盲,美國也有好多人很熟悉世界各國狀態。但是比例有極大差距。

這也很好理解。美國只有10%的人辦過護照(出過國)。英國的持有護照的比例絕對在90%以上。一部分是因為英國面積小,想旅遊也只能出國。可是還有個原因就是好大一批美國人完全不care外面世界什麼樣子。怪不得碰到好多那麼無知的美國人。之前碰到一個美國中年人以為阿富汗和伊朗說阿拉伯語,我就無語啊。還碰到一個美國女孩認為「Germany」和「Europe」和「Bavaria」都是不同獨立國家。在英國,怎麼可能找得到這樣的人?一般英國人都最起碼知道美國各種州在哪裡,卻沒有多少美國人知道英國不同地區(比如蘇格蘭,威爾士)在哪裡。之前碰到一個波蘭裔在倫敦,可能從小在美國長大,他都不知道波蘭的基本地理。這個現象難道沒人意識到?


說個事實,有三四萬英國人在中國長期生活。美國人在中國多一點點,但是也三四萬左右(包括香港可能七八萬)。雖然都是很小的比例,我們不得不面臨一個事實;美國人口比英國多五倍,為什麼過去中國的人也不能多五倍?不僅在中國的人口比例這樣,在其它幾乎所有國家也都類似的情況。歐洲人更喜歡移民國外,也更喜歡旅遊探索國外。而美國那麼大一批人都對國外一無所知。

18)說個美國人極好的特徵;他們對一切事情都是「可以」的態度。對他們來說,沒有做不到的事。無論私人生活還是工作方面,還是國家趨勢,他們很少有絕望的節奏。英國人這是相反的,對一切都很質疑,很絕望,所以很多事情都無法做,也無法開始做。美國人是「can do attitude」,英國人是「can』t do attitude」。


~~~~


這裡說的也不能太當真。美國什麼樣的性格的人都有。英國也什麼樣的都有。哪裡都有。一種思維在任何國家都能找到。但是接觸久了,總有一些小文化差異能挖掘出來。不是絕對刻板印象,只是比例差異。美國跟英國(歐洲)分開了好幾百年,當然會有這些文化差異。


而且美國很大。各地區之間的文化也各種各樣。東北部文化(新英格蘭、紐約、華盛頓)跟西歐還很接近。西部中部南部等等也就跟歐洲更不一樣了。英國也是;各地區之間(比如英格蘭北部南部之間,更別說蘇格蘭什麼的)也會有許多差異。畢竟英國歷史比美國歷史長久兩千多年,雖然小,確實更多元化一些。英北人有哪些特徵,只能以後另外開一篇回答。


------新開公眾號分割線-----


1,參觀釀酒廠時,導遊告訴大家,在以前因為教會的戒律和國家對酒精飲料的專營控制,合法的釀酒廠在當時很少,所以很多今日馳名的老牌威士忌和葡萄酒廠在百年前其實都是非法的地下黑酒店。

一個美國遊客會這麼插話: 「哈哈,現在在我們田納西州的森林裡還有不少黑酒廠呢,我小時候和小夥伴去那裡偷酒喝,被酒廠主人抓住了暴打一頓,逃回家後爸爸發現我一嘴酒味又把我打了一頓,哈哈。」
周圍英國遊客表示,「天哪,你那時幾歲?一天被打兩頓太可怕了!」

一個英國遊客會這麼插話:「據我所知,百年前飲用水消毒技術幾乎是不可靠的,酒精飲料因為在釀造過程中殺除了微生物,在當時其實是最安全的飲用水源。當然,喝多酒了你腦子會酒精中毒變成一個獃子。所以當時人必須做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喝乾凈的酒水變成傻子,還是喝不幹凈的水天天拉肚子,哈哈,哈哈。」
周圍的美國人表示「天哪,沒有自來水你們歐洲人是怎麼活過來的?」

2,英國孩子12歲以後,每天晚飯就會喝點紅酒,15歲以上就可以看有xx露點情節的影視劇,16歲可以開車,17歲可以買大箱的啤酒。
在美國大多數地區,孩子要合法享有以上福利要等到18歲,甚至21歲。
美國父母看到英國父母給不到15歲的兒子倒酒會很吃驚。
然,英國父母看到美國爸爸教不到10歲的女兒如何用槍會很吃驚。


3,在美國看球賽,啤酒作為一種飲料在場內以杯賣; 英國看球賽,啤酒以瓶賣,作為一種肉搏武器。
在英國,不流血進醫院的,不叫鬥毆。
在美國,不鳴槍不爆炸的,不叫衝突。

4,英國有很多漂亮的女警,她們截停你車時會微笑問候,你不會想反抗。
美國有很多強壯的女警,她們截停你車時會拔槍問候,你不會敢反抗。

5,美國馬路交界口用紅綠燈控制交通,英國和很多西歐國家用環島。
很多美國人,如世界其他各國人一樣,第一次到歐洲開車,遇到環島會不知所措。而如果環島修得不是很大很高於路面,美國司機很可能會直接從上面碾過去。不過,環島不是最大的問題,美國人在英國開車會走反道,或者因為不會開手動擋而根本動不了。

英國人到美國開車,首先會嘲笑美國人全是只會開自動擋SUV的笨蛋,再來會驚訝在美國車上製冷空調是標配,接下來會嘲弄紅綠燈設計是如此低效完全是給沒有自制力的人設計的。
最後,在一個貌似沒車的紅燈路口,英國司機四下張望,確認沒有目擊者和攝像頭後,默默的加速。。。。闖!紅!燈!

6,看到一輛悍馬,美國人說「這是輛SUV」,英國人說「這是一輛4X4」。又看到一輛路虎攬勝,美國說「這也是一輛SUV」,英國人說「這也是一輛4X4」。
於是美國人明白了,英國人也明白了。
美國人去英國玩,要向租車公司租一輛4X4。英國人去美國玩,向租車公司租一輛SUV。
英國租車公司給了美國人一輛日產Juke,美國租車公司給了英國人一輛豐田RAV4。
美國人暴走了,「世界上怎麼有這麼小的SUV!」
英國人暴走了,「這車怎麼不是四輪驅動,怎麼不能越野!」

7,美國人向英國人吹噓說他去年去俄國玩,如何迅速約炮了一個俄國妞。
英國人默默聽著,突然問「你再說一遍那妞的名字?」
「安雅」美國人說道「她叫Anya 」
「哦,美國人,據我所知,這個名字用俄語發音應該念阿涅亞而不是安雅。或者你記錯她名字的拼寫,或者記錯了發音,或者她根本就不會說俄語,或者。。。。你在遍故事?」

美國人喜歡炫耀個人經歷和資歷
英國人靜靜聽著,等待著別人知識點和邏輯思維上出錯,然後開始窮追猛打反擊。。。。

8,
你和一個人講個有趣的事,
美國人的反應是「嗯,funny,嗯,that"s cool,嗯,so cool,wow,that"s the most lovely thing I heard。」
英國人的反應是「哦,interesting, 呃, wonderful, 呃,brilliant。」

入住海景房,
美國人的反應「wow, look at the magnificent view!好贊的海景哦!」
英國人的反應 「Wa , the view is good, better than I expected, not disappointing。哦,海景不錯,比我想像中好,不那麼令人失望」

吃到好吃的,
美國人的反應 " OMG, this s so tasty! I m in heaven now, OMG I can eat it the entire day! 哇哇!太好吃啦,我要上天堂啦,天哪,我一整天都想吃這個!"
英國人的反應" I must say it"s good. The flavor is bold and the balance is nicely controlled, well done, this chef knows cooking.我必須說燒的不錯,口味到家了,火候也掌控得好。幹得好,這個廚師會燒菜。"

吃到難吃的東西,
美國人:「這東西看起來是翔,聞起來是翔,吃起來更是翔翔翔!退錢!」

英國人:「嗯,很有意思,看起來像是用蛆煮的肉湯,聞起來像前年的馬糞,嘗一口嗎,嗯,更有意思了,像我奶奶去年聖誕節穿的襪子。雖然我全吃完了,但真很抱歉,這種體驗真是一場浩劫。」

討價還價時
美國人," sorry no deal, 5 $ or I walk away.5刀,不賣走人"
英國人,"don"t you really think that I can"t find the alternative who offers me a better deal, like, 5$?你覺的我找不到比你開出的價錢更好的?比如說只賣5刀?"

在餐廳坐下點菜
美國人:「嗨,夥計,過來點菜。啊,上次就是你,我推薦的那個地方你去面試了嗎?怎麼樣?oh,真抱歉我不知道我朋友這麼嚴厲。哦,對了,說說今天吃什麼,聽說新出的海鮮肉卷不錯。求求你們的廚子不要放太多辣椒好嗎?謝謝。幫我把飲料加滿。」

英國人:「嗯,對不起,嗯,我是想說,那個,怎麼說呢,倒點水可以嗎?我們點了酒,但是,怎麼說呢,有點干,所以,是的是的,水可能好一點。還有,還有就是,我們說的話比較私人,畢竟今天是個家庭聚餐,呵呵,不少家裡的八卦啥的,呵呵。。你可以站得離我們的桌子遠一點嗎?」

9,
美國老頭穿polo衫,短褲,涼皮鞋,在公園的人行道上遛金毛。英國老頭穿高筒靴,格子尼褲和格子西裝,在森林的泥地里溜拉布拉多。

美國農民的拖拉機好,可能還有噴農藥的飛機,房子又大又新,養殖場很現代,當然欠的貸款也不少。
英國農民穿的好,農場的風景好。。。

10, 還是說說我熟悉的交通吧。
英國人對安全是及其重視的,擴展到道路交通安全上就是及其嚴苛的駕照考試。按照英國路考的標準,我覺得高達 八成的美國司機都不可能第一次通過。
不過這倒不是因為美國人低能,如果把路上有照的英國司機馬上拉回駕校讓他們再考一次,高達七成也都會被掛。。。

英國路考最抓狂的是free driving部分: 考官告訴你一個目的地,然後你自己看路標一路開過去,艱辛之旅由此展開。。。

美國公路上的路標大都印的很大很顯眼; 英國很多路標又小又費解,你得開到路口才看清。。於是你到了路口一個急剎車,熄火,考官冷眼旁觀,掛!

美國城裡的主幹路又寬又直,一條大道由東向西幾十英里不斷。大路口紅綠燈,小路口讓行人,只要不在車流中突然變道,路考毫無難點。

在英國倫敦,曼徹斯特蜿蜒曲折的單行線上,能一次通過路考的肯定都是車神。。但最大的問題不是車流,而是,而是。。。。你不知道free driving時考官說的目的地在哪裡。想想看,一個曼徹斯特人不幸淪落在倫敦考駕照,考官和他說「你先開到oxford circle,再開到tower bridge。」然後他們就可以互相干瞪眼了。這麼說有點誇張,不過在英國考駕照盡量在常居地附近熟悉路況的考點,像美國那樣為了容易通過而跑到老遠的鄉下考點是很冒險的。

在美國,出了城市核心區,公交服務就很稀少了。主幹道上的公車最頻繁時可以十五分鐘一班,次級道路和近郊的公車班次至少相隔半小時,離城市50英里外的鄉鎮幾乎沒有公交服務,只通灰狗大巴。英國的公交還是很好的,很多偏僻的不到千人規模的小鎮也通公車,雖然一天兩三班每站間隔幾英里和灰狗也差不多了,但是因為不算長途車所以票價不高呀!

11, 紐約人坐7小時飛機到德克薩斯看親戚,回來後表示德州人口音挺重。倫敦人開車7小時到格拉斯哥看親戚,回來後表示那群蘇格蘭人說的鳥語他一句不懂。

歐洲人常譏笑美國有超過兩成的人沒有護照,美國人表示他們開一天車後可能還沒有出本州界。

12, 關於數字和語言
嗨,傑西,我們到機場拿到車以後,去你家農場該怎麼開?
如果傑西是美國人:「在你們的gps上輸入 10084號,Main Street,Big Pine Town(大松鎮)。90號公路過了四溪鎮( Four Creek)後向南再開20英里就到了。」

如果傑西是英國人,唉。。「你們出機場時上A329往西走,到了Dallencemor出口時下去轉B3008,大概開二十分鐘吧,右手邊有條指向Kinmoch Side的小路,轉進去順著開到底後遇到A35,往Ython Moss方向開,到了Huntlie下到B3239往Craigies Mouth開,開到Lumpha鎮時,注意教堂,看到後往左轉。。。」
「傑西,告訴我們你地址就好了,我們有導航」
「哎,我家在一條unnamed road上面,沒有地址哎!你可以輸我家的郵編,BD35 2ka,不過郵編覆蓋周圍4平方英里的地方,而且經常指到山谷另外一頭。。。」

如果美國人採用英國人的郵編系統,用英國味道很濃的村鎮名,他們會覺得自己每天都在繞口令。所以我覺得,從一個國家的行政系統名稱設置,就可以看出該國的文化和天賦指向。你看我們中國,地址郵編,機關編號,網站名稱,學校名稱,部隊駐地名稱,很多是用數字吧,比如第一醫院,3721網,202研究所,942廠,長江三橋,83401部隊,你讓丹麥人翻譯過去念一遍試試看?

順便,你說很多住鄉下的英國人不覺得很不方便嗎?不,他們覺得很好,因為他們不希望被人找到。。

13,攔下一個美國人,讓他唱國歌,隨便點的會哼幾段後哈哈問你「我沒走調吧?」,嚴肅點的會立正站好手扶胸口。
攔下一個英國人讓他唱國歌,他會覺得你是sb。

但你可以當美國人的面攻擊美國的一切,上到政治,下到他家的草坪,他要麼呵呵,要麼回家查資料準備一篇長篇大論來駁斥你; 只千萬別說「我操過你老婆/媽媽/女兒。」或者「你jj好短。」,人家可能會直接刀槍相見。

而英國人實際上可護短了,唯一容忍可以被攻擊的就是他們的政客。試試貶損女王,說說體育明星和科學家,說說他們的黑歷史,英國人臉色立馬會垂下來,於是你知道他們開始醞釀嘴炮模式全開了。

英國人覺得美國人愚昧,
美國人覺得英國人虛偽。

14,
在英國,一票明星和社會人物天天高喊女權,但大多數英國女孩都覺得結婚後做全職太太很好。
在美國,女權其實是略帶貶義的。但大多數美國女性比英國女性更加獨立。

15,
美國廣播電台特色節目: 搖滾楽傳教。轟隆的電吉他和貝斯中,一個狂爆的男低音嘶吼著:" Power in the name of Jesus, his grace makes me feel immortal!" "I hear Lord"s voice, I kiss his grace".音樂結束後一群主播在電音背景樂中講解聖經。。

英國特色電台,嗯,BBC Radio 4,無廣告,無音樂,正點播新聞,然後時評,然後廣播話劇,然後講聖經,偶有插播古典音樂。除話劇外,就一個老年男中音。。。實乃開車催眠大殺器

美國電視台周日三神器: 電視導購,傳教,科幻劇。
英國電視台周日三神器:競答節目,廚藝,莊園探案劇。

16,關於日常碳排放
一個天氣晴好的周六,英國人提議全家去野餐吧。於是一家老小騎著自行車,跨著精緻的野餐籃子,騎到十英里外的某個老城堡的廢墟,坐在濕潤的草地上,吹著英倫三島六月份十五度的微風,開心的吃著冷冷的金槍魚三明治。
好吧,其實大多數是開車到五十英里外的城堡,因為要帶狗一起去。

一個天氣晴好的周六,美國人表示可以出去野營。住農村的美國人發動了六輪大皮卡,拉起大房車出發了。住城市附近的美國人很悲催,他們發現附近公園的野營地竟然全特么被人家n月前定滿了,於是改議在後院燒烤吧。於是他們發動了SUV,開到一英里外的沃爾瑪買了十盒corn fed牛肉,外加一瓶煤氣罐。一家人其樂融融,吃了7盒剩下三盒,發現買的時候沒注意保質期,兩天後過期了。。。

又一個天晴的周末,英國人拿出各種不同尺寸的刷子和清潔劑開始洗後院,一百平米刷了一上午。美國人表示這太沒效率了,提出更簡便的方法是用高壓水槍,一個水柱下去,連噴一小時什麼水垢青苔都米有了,順便澆澆花草,還不用化學清潔劑,非常環保。。。至於水費電費嗎,美國人表示聞所未聞也。

當然,如果是俄國人可能會用更高效的方法:用硝酸洗地,一陣青煙後,水泥地亮白如新。至於污染地下水,毒死鄰居花草這種事,俄國人表示鄰居是什麼?


因為以前在美國住過不短的時間,還恰好是青春期的時候,所以現在來了英國一直被英國朋友們嘲笑"你就算再怎麼努力說英音,聊兩句話就能暴露出你是從美國來的。」
……好的。
所以有這麼幾個例子。

-在英國看Mistress America的時候感覺非常不對勁,不是全場只有我在笑,就是全場除了我都在笑。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英國人的笑點有多奇怪。

-有一次英國鄰居問我,說是他在地鐵上看到有兩個中國女孩子在喝一種很好喝的飲料,裡面有tapioca的那種。我說哦那是bubble tea。他說本來想問她們在哪裡買的,但最後還是沒問。我說為什麼不問要是我就回去問。結果我這位鄰居說: "I"m British and I"m on the tube. 這是地鐵禮節的問題。你太American了你不懂。」
大概算是明白了,「太American了」好像不是句讚揚的話。
以及第二天我就在地鐵上遇見了衝過來問我路的美國遊客。

-英國大學生喝酒比美國大學生可怕太多了,好幾個美國同學都說並不是很想和英國人一起party。「非要去夜店,去夜店就喝酒,喝酒就要喝醉,不醉他們不讓我回家啊?!大家喝喝雞尾酒聊聊天不好嗎?!溫暖的Home Party也好啊非要去夜店嗎?!」
然後英國大學生的drink game比美國大學生髮明的不知道無聊到哪裡去了。

-我接觸過的英國人都覺得美國政治很荒唐,「有些問題我覺得根本沒有必要討論。」 之前看過有人做的一個scale,英國保守派放到美國也是自由派。(當然法拉奇另說)

-以前每次入美國海關的時候,海關都問些常規性問題,比如你學校什麼名字。唯一遇到過一次比較奇怪的,是一個非要拽著我練中文的海關官員。但除此以外都很正常。
然而每次入英國海關的時候會出現類似這樣的對話。
「今天排隊過海關的人很多啊。你排隊一個多小時了吧很累了吧。」
「是的。」
「你什麼學校什麼專業的?」
我照實回答。
「有些學生啊英文太差了。發音也不好。我覺得他們有的人去的那些大學還不如不來呢……對了你這個專業我聽說過,很新啊,我認識的一個孩子在考慮要不要報考這個專業。」
……大姐您都問了「很累了吧」為什麼還不趕緊弄好還要跟我嘮叨這種問題啊??
沒想到還沒完。
「你現在讀本科嗎?」
「本科。」
「本科好啊,研究生來讀沒有意思,就來一年能幹嘛。」
……您說的太對了快讓我過關我想趕緊回家。
跟美國人比起來,英國人的辦事效率的確很低,因為買東西修東西過海關甚至去看急診醫生,他們都喜歡拉著你慢慢聊天,一邊聊一邊把事情辦好。好幾個美國朋友都很不適應他們這一點,覺得有些事情就是該有效率才對。

-最後,英國人的「interesting」。
英國人說「interesting」的時候代表他們完全不感興趣,這已經成為常識了。
有一次我跟英國朋友學完一件事情以後他說「interesting」,我心情本來就不好於是炸了:「interesting什麼你根本就不覺得interesting吧說實話行嗎。」
英國朋友立刻嚇得連連說「沒有沒有沒有對不起那我再聽一遍。」
然後接了一句:「and you were being too American.」


在英國待了7年,美國2年,最大感觸是:英國人的思維比美國人繞!

比如吐槽,英式吐槽好委婉~~
美式: 我靠,這包裝袋這麼大,裡面就一點點薯片啊??!!
英式:一直以為空氣是免費的,直至我買了這包薯片....

以及,在英美酒吧聽到過的搭訕(真人真事!)
美式:Nice shoes, wanna fuck?
英式:Will you just... get out of my dreams and get in my bed?
口味太重,就不翻譯了

------------------------------------------------------------------------------
突然想起一個段子。
英國人說什麼語言?
英語。
那美國人呢?
三年級水平的英語。

求不被噴。

這個一年前寫的答案,今天登知乎日報了!激動的同時,也有點小尷尬,因為登日報的居然是這個內涵調侃,而不是我其他嚴肅臉的認真回答。為這些收藏比贊多的回答默哀一分鐘~~

Emma:怎樣欣賞交響樂、歌劇、美聲這些古典音樂?

我們看不懂的名畫, 為什麼那麼貴?

Emma:有哪些很 cool 的公司文化?


聽過一個笑話,英國人炫耀一幅畫會自豪的說這是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傳給我的!美國人會說這特么花了老子好幾十萬美元!

我一直覺得這是個典型的英國笑話。。。


世界上最薄的兩本書,一本叫英國菜譜,一本叫美國歷史。


思維決定行為,幾年前有這麼一張圖,說的是為什麼英國人總是能一眼認出來美國人,美國人往往更自我,不知道「入鄉隨俗」,不會特意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和語言。早些年作為遊客被各國人民所討厭,被稱為「醜陋的美國人」:

http://weixin.qq.com/r/kEkwKCrEYHcfrW5L9xyC (二維碼自動識別)


美國人:football。
英國人:You mean soccer?
美國人:no, american football。
英國人:oh you mean rugby?
美國人:???


聽過一句話大意是說:美國人會覺得幾百年很長,歐洲人會覺得幾百英里很遠。

大天朝人表示呵呵噠。


僅僅說思維方式的區別:美國人自信樂觀,做事目標明確。英國人喜歡自嘲,對於過度樂觀和自信的論調總是持一種懷疑或者嘲笑的態度。美國人做事之前總是喜歡大聲說: Yeah, let"s do it! We"re gonna be great! 但卻很少聽英國人這麼說。英國人本身自我感覺良好,卻又把自嘲和自我懷疑標榜為一種精英式的自省行為,做起事來效率雖高,但總有一種略為被動的懷疑態度。美國人做事則不管三七二十一認定一條路就拚命往前沖絲毫不猶豫。


美國人:
簡潔明了,性格開朗,思想開放,提倡平等。

英國人:
禮節多多,有點腹黑,假裝開放,比較排外。


覺得在這裡舉《廣告狂人》S5E10裡面的一個片段可以很好的說明...

劇中的Roger是美國人,而有Jared Harris飾演的Lane是一個「典型」的英國大叔。

劇里公司因為資金短缺而準備延後年終獎,但Lane認為連續三年不發年終獎會有損軍心(他自己的小算盤打得噼啪響),所以Roger決定延後所有合伙人的年終獎,先立即發員工的那份。儘管Lane心裡有想法,但是決定已經做出來了不得不在會議室宣布此消息。

這裡Lane故意頓了頓,準備迎接雷鳴般的掌聲,然而會議室里的所有員工表示並沒有聽懂這個英國佬在逼逼啥,集體黑人問號。

(圖中Peggy的表情:WTF???

左邊的Roger在這尷尬的沉默中看了看Lane,表示嫌棄,無奈的對大家補充道:

員工表示:

———————————————
英國人習慣性地愛把一句話講得十分漂亮十分繞,而美國人面對很多問題更喜歡單刀直入乾淨利落,Roger花8個詞就解釋完了的事兒,Lane卻用上了selflessly、electe to、forego、in the interests of、a job well done等各種花里胡哨的表達方式,簡直四六級考試的閱讀題殺手有沒有。

非正經,僅供管中窺豹~
——————————————
PS.
最後Lane在散會後內心os:

真TM監介。(其實是因為拿不到工資而發愁哈哈)


永遠都傻傻分不清楚


收回之前說的這個話題沒有好回答。看了幾個高分答案,深有同感的。

還是占坑,回來慢慢寫
----------------------------------------------------------------------------------------------------------------
9月19日更新。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感覺是應該有很多可以寫,所以打算慢慢來寫。
在英國生活了5年左右,老婆大人生活了13年,可以說對英國生活有一定的發言權了。同時,在英國的時候,我們和友人茶餘飯後的一大談資就是英美差異。有很多有意思的思考。

先來一些總體的想法。
1. 美國人直接,英國人委婉;
2. 美國人積極主動,英國人比較被動;
3. 美國人保守,英國人開放;

想到再寫。後面是一些主要的發現:

感覺英美思維的差異與文化差異有很大關係,同時也與英國人美國人的從小教育有直接關係。話說美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很像中國人。中國家長一般會這麼說:「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去掃大街」。這句話其實有很大問題,既有嚴重的職業歧視,同時也從小給孩子打上階層的烙印。美國家長會換一種方式說:「你好好讀書,就一定會出人頭地」其實意思一樣,但多少沒有了那些所謂的職業歧視。造成的結果就是美國人在成長過程中,發生自然的分化,例如天生自由懶散的人,那很可能碌碌無為,打打工,喝喝酒的過完一生了。而有人就會拚命工作,拚命賺錢,削尖腦袋往上爬,最後甚至可能做上總統(呵呵)。同時,美國文化是鼓勵這種「拚命」的。只要你努力拚命了,社會會認可你,你有可能被賞識,有可能爬上位。後果我們稍後談。

英國人的教育截然不同!英國人從小就對自己有很明確的階級地位。自己不是皇室,不是貴族,不是精英律師或者銀行家家庭,那麼自己就是其他所有人……芸芸眾生。除了前面幾個特權階層,其他人在他們看來都一個樣。你一個掃大街的工資不必一個辦公室的文員少。你在BBC當主持人,工資可能也不及一個開Bus的。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更趨近於散養式的。有的孩子覺得還是回去養羊比較好,那就隨便讀讀書咯,有的孩子天生覺得物理很神奇,然後就變成了霍金。這些都是自然發生的,沒有家長的脅迫或者壓力。

上述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導致了英美思維模式的很大差異。

1. 美國人很直接,直接表現在「努力就會出人頭地」這個中心思想下,怎麼做事怎麼說話都可以不擇手段。事實上這種思路毒害很深。但是美國遍地都是這種想法。大到總統候選人的互相攻擊,小到辦公室里的互相攻擊。我們不止一次的可以看到美國同事在辦公室里可以互相指著鼻子對罵,為的就是壓過對方一頭。在這個思路前提下,人際關係都是shit,個人利益是至上的。而中國人在這方面似乎和美國人很像。不知道為什麼。事實上可能是因為從小看成長的煩惱,到後來看老友記或者Big Bang等美劇,很多單元的劇情都是朋友甚至家人可以吵架吵到六親不認,然後一句話又和好如初,WTF?!

英國人做不出這種事情。作為英國人來說,直接罵對方是說什麼也做不出的。當然首先是英國人沒有什麼「必須要贏」的觀念的。所以很多時候都是一句「it『s all right"。所以很多中國人在英國會很不適應,因為很多時候覺得英國人很有禮貌,說話很溫柔(當然喝酒以後不會),然後根本聽不出英國人其實已經在罵人了,夾槍夾棒的話很難聽出來的。如果英國人真的說」it is bad「的時候,那就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糟糕了。英國人是能夠非常委婉的表達他們的想法的,而且有時候已經到了病態的地步。人們以能夠委婉表達自己意見為榮。作為中國人,一開始在那邊生活真的很困撓的。經常性的自我懷疑,不知道對方是說yes還是說no,也不知道對方是表揚我還是在罵我。不過時間長了,我也慢慢習慣這種方式,結果回到國內了又不適應了。

在這裡,建議大家看幾部英美電影做個比較就可以,美劇可以看《好人寥寥》《阿甘正傳》,英劇看看《Love Actually》《四個婚禮一個葬禮》。會有很多文化上的明顯比較。
------------------------------------------------------------------------------------------------------------------------------------------

9月20日繼續

2. 說到美國人積極主動,很顯然也是收到從小被教育要努力向上,能夠出人頭地有關。甚至是往往是不擇手段。說一個自身的例子,老婆大人做的行業很奇葩 ,是醫療行業的諮詢方面。奇葩的地方在於她們主要關注的就只是如何搜集藥物使用和研發的情報。而他們的做法就是不停的去用各種辦法去探聽競爭對手目前在做的藥物研發進展到什麼程度,而對他們自己的客戶來說有什麼影響。我們無數次的討論過這種商業模式,事實上感覺就是一直遊走在商業間諜的邊緣。而這樣一項工作就是美國人發明的,而美國人為了把這個工作與商業間諜區分,就通過一系列的法律和規範來定義工作的很多範圍和邊界,使之合法化。可是這份工作幾乎是見不得光的,老美只是把他堂而皇之的包裝里一下而已,從而獲利。可見他們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另外一個例子當然就是《華爾街之狼》,可以看到主人公為了獲利真的是什麼都做得出。而這樣的人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收到華爾街推崇的。

這樣的事情英國人不會做。英國人在很多事情上是被動的。很少人會做命運的主宰,更多的是聽從命運。就好比在英國酒吧喝酒,隨便問一個人你是做啥的,他說他在Bank工作和他說他在開Bus,兩個人的語氣和自豪感可以是一樣的。而且他們幾乎對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很多的介意。當然這個和很好的社會福利以及從小的教育也有很大關係。但是為什麼說被動,因為英國人的經典名言吧:「keep calm and move on」。 Move on是英國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大體上的意思就是」日子還得過「……所以開Bus又怎樣,日子還得過啊,沒錢里又如何,日子還得過啊,被女朋友甩里,日子還得過啊,兒子出櫃了,日子還得過啊……

英國人很少嘗試要努力改變命運,也許因為大多數人覺得,再奮鬥又如何,你幾乎沒有可能做皇室吧,你做不了King或者Queen,那又何必奮鬥。你也幾乎沒可能做到prime minister或者貴族,因為他們幾乎都是世襲的,講的是投胎技術,而自己沒有生在一個皇族或者貴族,那麼在起跑線上已經輸了,也沒有什麼追趕的必要了,那麼就人生苦短,享受生活吧。

-------------------------------------------------------------------------------------------------------------------------------
最近忙公司的事情,繼續更新

3. 關於第三點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是美國人保守而英國人更開放,不應該是反過來的嘛。事實上,英國人的開放主要也是因為他們事事無所謂的觀念,所以當新生事物來臨之時,他們不是抗拒,而是覺得也沒啥大不了的,所以就擁抱新事物了。基本上近現代史里,英國幾乎都是最早擁抱新事物的國家。工業革命太早就不說了。音樂方面,搖滾樂就是在英國率先流行,現代藝術,抽象派或印象派藝術,英國比法國接收的都快。社會人文方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對於同性戀的看法,英國又是最早接受這一觀念的國家,同時英國又是最早開放同性戀婚姻的國家之一。反觀美國,直到這兩年才對同性戀有所接受。這方面推薦大家看去年英國一部很有名的電影叫《Pride》,大致描述英國當年如何慢慢接受同性戀的,那是1985年的事了,可見其開放程度。

最後講政治,美國那邊為了一個史上第一個女總統還在苦苦糾結的時候,英國的女皇都待機時間超過60年了,而且撒切爾夫人都早就是女首相了。我就不明白了,美國那邊還有啥好糾結的呢?老實承認自己有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吧。

如果進行比較,美國那還是真真保守啊。舉個例子,大家看老友記,覺得裡面幾個主角你睡我我睡他的關係好亂,這都純粹是在電視劇里YY的情節,真正到里生活中,所謂一夜情之類的事情在美國都要恪守一定的規範,比方說有固定的約炮酒吧,或者酒吧里只有固定的角落你有機會約炮。而在公開場合,你要是貿然向一個女生要求來一發,估計會被打一頓的。所以當約炮軟體和偷情軟體來臨時,他們如獲至寶,迅速使用,因為在外面,他們總體來說都要保證一定的得體。

回到英國,那可是無處不在了,在街頭你有可能被搭訕,喝個酒你會被搭訕無數次。而且英國人會直接詢問你沒有興趣,fancy a shag!呃,這裡要說明一點,英國人白天衣冠楚楚的時候,說的英文絕對的彎彎繞,一到酒吧就變得無比的單刀直入……酒壯慫人膽吧。可見英國人的開放程度。

這裡順便說說英國人的酒吧文化。據美國的領導說,美國雖然也有很多酒吧,但是貌似還是比較保守的,美國人大多數喝一杯或兩杯,晚上時間一到,肯定還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英國人可好,去酒吧不幹別的,但求一醉!這個給我的文化衝擊相當大……當初在公司里,和同事們聊天,大家都有禮有節,相處和睦。後來第一次和他們去酒吧玩,同事才抿了一口,就劈頭問,嘿,你知道嗎,AA和BB昨晚睡了……CC和DD是同性戀……節操碎一地啊。這個時候,變成里百無禁忌,啥都說。言語也是無下限了。在酒吧里,我和英國同事學會裡無數種英國罵人的方法,雖然英國人的最愛還是FXXK,但是不妨礙他們發明各種花哨的罵人方法啊。關於罵人詞兒的,也建議大家看英國一部電影,叫《海盜電台》。另外奉送一句極其牛逼的罵人話叫」See You Next Tuesday". 至於什麼意思,大家猜猜,我可以晚點解謎。

所謂但求一醉,只要你在半夜12點走上倫敦街頭,你看到的就是無數的酒鬼和嘔吐物。這個時候就沒有任何禮儀可循了,各種姿勢,各種半裸……警察很撓頭。事實上,經常在下班的時候,你會在地鐵上看到很多平日里的office Lady趕著回家,然後再出門的時候,必定是烈焰紅唇,踩著恨天高,一副求喝醉和求一發的姿態。

這方面,美國的同事看到,一般都是驚的不得了。

基本上系統性的講這些,之後再補充吧。可能在英國呆的時間長,會講講更多有英國特色的,然後大家可以比比美國有沒有(大多美國肯定沒有)。

-------------------------------------------------------------------------------------------------------------------------------
先把See You Next Tuesday的梗解決。事實上跟中文的藏頭詩很像,這句話的首字母連在一起就是: C--U--N--T. 具體啥意思可以自己查哈。反正這算文人罵人的方式吧,哈哈。至於酒過三巡,絕對不可能這麼文縐縐的罵的,絕對是FXXK,SXXT以及twat,torsa之類的滿天飛,而且比較直白的一般會直接罵人是Dickhead...

在罵髒字兒這方面,倒反而是英國人來的直接的多,美國人卻是好羞澀。看看美國的影視劇就是了,大概跟分級制也有關,反正甭管多激烈,最多來句Damn you...來個FXXK這電影就沒法看了。昆汀塔倫蒂諾在美國人心裡就是髒話大神啊。可是你看英國人,看四個婚禮一個葬禮,上來就FXXK了5-6遍,而且必須是發音一點都不含糊,絕對不玩虛的。當然,前提是這些都在生活中,但是在商場或Bank那些地方,說話就會小心一些了,經常有人想罵髒字兒,憋半天來了一句W--T---F....呵呵……

------------------------------------------------------------------------------------------------------------------------------------------
說些其他的。昨天正好和老婆在聊英劇和美劇,差別其實挺大的。

美劇往往開篇引人入勝,把人胃口先吊起來,然後就很多時候無以為繼,越來越差,但是美劇還特別喜歡在每集末尾留個鉤子,讓人不得不想法看下去。

英劇反而特別慢,開頭鋪墊無比長,往往都是鋪墊了好幾集以後,漸入佳境。或許是因為美劇更加商業化,所以如果一個劇開篇不行,很可能面臨被砍的厄運。而且美劇一直在看收視率的,往往一個好劇拍到最後不拍的原因不是無以為繼,就是成本收益不成比例了。代表作就像《越獄》《行屍走肉》等。而英劇絕對是不會管觀眾的想法的,該怎麼拍就怎麼拍的。所以英劇也不會有每集末尾的鉤子來吸引觀眾,愛看不看的。英劇的收尾也是沒有絕對的道理,而且很少搞狗尾續貂的事情。比如《IT狂人》《Hustle》等的,這些劇都是觀眾苦等續拍,人家就不再拍的。

-------------------------------------------------------------------------------------------------------------------------------------
說說英國人的慢吧。這個真的非常奇葩的,和老美對比鮮明。之前做過一個項目,母公司是美國,而英國應該是美國最大的海外分支公司,因此也非常重要。所以經常有母公司的領導過來指導工作。然後老美都非常吃不消英國人的工作方式。

推測老美的工作積極性相當的高的。有什麼事情基本趕在前面做,能早點做好就早點做好。又或者是顯得終日忙忙碌碌的,好像累的半死半活的最好。經常有老美的同事能夠半夜2-3點睡覺或者半夜3-4點起床接國際長途。好像從來不存在時差問題一般。表現的比誰都拼。在工作面前,美國人似乎可以放棄所有私人生活的。這點連我一個中國來的人都有點自嘆不如了。

然而,私人生活這幾個字在英國人眼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們的工作是非常懶散的。早上經常有遲到,10點多熬喝茶,下午也有下午茶,準時下班是必須的。如果加班的話,那必須會讓整個公司都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勞模了。如果超過10點,估計都要嚎叫了,整個是虐待的感覺了。

然而面對一個deadline,英國人的態度也總是……能拖就拖!經常是說哎喲,時間還早,我們還有幾個禮拜呢。或者時間還早,明天再說吧。經常是一個項目,到了最後1-2個星期的時候,才開始plan。這個時候,英國人的奇葩特質出現了!他們經常能夠Meet Deadline!卧槽這個迷思至今我還是無法理解的。在我們都急瘋,美國佬早已經急死的情況下,英國人開始幹活了!他們也加班了,最後三天,每天9點回家,最後一天不回家睡覺了,然後……報告就簽出來了!而且,質量還不差!真的是無語了啊。以至於我工作到後期也養成了高度的拖延症習慣,而且變得蜜汁自信,反正最後肯定能夠過關……這節奏……分分鐘逼死老美的哇。

-


英國人幽默,美國人樂觀;
英國人比較中庸,美國人比較個性;
英國人是懷疑主義者,美國人是實用主義者;
英國人相對更重平等,美國人相對更重自由。


英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是愛恨交加的。接觸了一些英國人,然後再和一個美國人一起遊覽了倫敦之後,我才稍稍緩過味兒,如果美國人在內心深處真有一個介意的,甚至介意到都不願說出口,悶騷到內傷的國家,這個國家必須是英國。


歷史神馬的,不多說,大家都知道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我只摘一些聽到過的有創意的對話。


(一)賓館篇

(St. Pancras International, 非常有趣的一個賓館,推薦大家去下榻)


我和親愛的美國朋友一同來到倫敦的St. Pancras International酒店。大堂經理帶我們參觀,之後她說:


「上一次有一位美國客人來,對我們酒店的建築嘆為觀止,然後問道Is it pre-war? (這是戰前的建築么? -此處應該指二戰)


「我回答說:It"s not pre-war, it"s pre-America. (這個不是戰前,這是美國誕生以前)」


以上這個笑話,可以讓你和大多數英國人的關係融洽,頓生他們民族自豪感。


自那以後,我親愛的美國朋友就不時口中呢喃,it"s not pre-war, it"s pre-America. 中病了。


(二)留守居民篇

一名美國朋友,原先工作的地方很多英國人,作為唯一的美國人,他一點也不示弱。


談到歷史,他說道:「英國人都是了不起的,他們當中最優秀的都來到了美國,剩下在國內的都是笨蛋。」


(三)通俗篇

美國人能扳回一城的就是二戰了。以前我公司裡面的頭牌是美國人,製作人是英國人,這個時候你就知道鬥嘴是不可避免的了。


美國大牌對製作人說:如果不是我們當年出手,你們今天就說德語了。


製作人一口氣沒憋上來,臉鐵青。


【源自微信平台巴別塔TheBabelTower】


美國人像剛抽完大麻沒多久的英國人。

我在美國待過六年。年初去英國,對英國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樣。只看臉,英美兩國差異很小。閉上眼,口音的差異也只是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然而表情上,英國人要內斂很多。我因為美國印象先入為主,覺得所有英國人都是故意hold住感情的美國人。幾天過後,感性上明白他們這是日常,才得出最上面的結論。

我的英美同事聽我說這個結論,都先笑,然後多少表示同意。不同的是,美國人仰頭哈哈大笑,英國人縮著呵呵的笑。

起初我以為英國人的情緒基礎是天氣導致的。

我在倫敦的幾天,都是這樣的要下不下的陰天。加上風大,所有人當然都要夾的很緊。後來覺得天氣或許是因素之一,但肯定有很多別的文化歷史地理因素。這些其ta答主都有回答。

說幾件趣事。

1. 去年開通的成都到倫敦的直航,英國航空會主動提供紅酒。趣點是,英航的空姐直接把紅酒塞到我懷裡,除在我遲疑時點了下頭外,全程無言無表情。(我在美航上遇到的從來都是一臉職業假笑的空媽空爺,問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我後來觀察,這個空姐服務還是很好,只不過像樸實的鄰家小妹,東西遞到你手上,不說話就走了。

這是英航的西班牙紅酒(16年初),口感比加拿大航空的法國紅酒(16年夏)好很多。但加航的紅酒你得主動要。美國航空我卻不記得有紅酒這回事。

2. 在倫敦登機,檢票口奶奶拿起我的票,沒什麼表情的表示歡迎,叫我Mr. Quan. 看到我的Dr. 頭銜後,馬上微笑改口叫Dr. Quan. 那個微笑中夾雜一種不好意思我搞錯了的神態。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得到了優待,博士沒有白念。在美國訂機票,根本就沒有Dr. 這個選項。(也可能是那時還不是Dr.)

3. 喊美國同事參加聚會,要麼說來,要麼說不來。英國同事來一句,"Definitely maybe. " 美國同事看到也呵呵了。

還有一些,想起來再加。


貼個好玩兒的 艾瑪·沃森在艾倫秀談過英美男生搭訕的區別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79141

「英國男生穿著講究,但是有點拘謹。追求的時候,一開始他們會先無視我兩個月,然後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或許對我還有點刻薄,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結果我在美國的時候,才去了學校幾趟,就有個男生對我說『嘿我喜歡你,跟我約會吧』…」
這樣。
(感覺英國人萌萌噠(^ω^)ノ)


因為工作原因認識不少英美人,但是當然樣本量太少,而且都是在中國的外國人…所以…你懂的…
但是從這些英美人身上還是看到了不少差異,總結下來是:
英國人悶騷。驕傲,保守,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
美國人外騷。開放,樂觀,不拘小節,對新事物接受程度高。
英國人和中國人一樣,對外有些悶悶的,給人第一感覺比較不好接觸。如果說國人的悶更多是因為自我認同低,害羞,那英國人就是反著的。我已經看了無數對大英國所有人事蜜汁自信的英國人了…(不想回憶…)
而美國人對中國人來說真的太好接觸了…外向,健談,熱衷於嘗試新事物,也沒太多城府。接觸的感覺就是自信不自大,很有親和力。舉例:公司趁清明放假組織看桃花。車程五小時,吃住全包,自願參與。景點就一鄉下,住宿條件肯定不太好,但是想著吃住全包我也就報名了。上車一看,一車十來個人頭,除了中國人清一色老美…要知道我們公司老美老英各佔半壁江山(再加零星幾個歐洲人)。
是不是把老美說得太好了?但是回到工作上,英國人對待工作普遍要比老美要認真。
基本就是小國和大國的觀感。

其實英國人可以類比日本人,美國人可以類比中國人…


說一個有意思的小區別。在另一帖子回答的時候產生了一些歧義,因為我用了oriental這個詞。很多人提醒我這不是好詞,在美國這是有歧視味道的。但在英國完全沒有歧視的意思,在分不清中日韓的時候都使用這個詞。拍賣行經常寫,甚至寫在封面上


推薦閱讀:

英國國菜炸魚薯條中的魚是什麼魚,龍利魚?
如何評價電影Mr. Holmes?
英國的date文化是怎樣的?有什麼禁忌或者小竅門?

TAG:美劇 | 思考 | 美國 | 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