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中如何畫好分鏡?怎麼樣才能讓畫面,情節感覺很流暢?


沒錯,我是個臭不要臉畫漫畫的。
我在趕稿中被炸出來了……

因為我覺得第一的答案有點……隔靴搔癢,

一下所有漫畫都是我隨便拿的頁數,為的就是說,隨意一個漫畫家都要遵守的分鏡語言。
首先,我決定拿一個分鏡很奇怪的很特色的耽美漫說事。

草間榮的《色目》

你們發現什麼了沒有。
無論即使是對話還是鏡頭的閱讀順序都是這樣的:

沒錯,作為漫畫最基本的分鏡規則:流暢
你的目光要沒有間斷的流暢下來。

之後,我們再隨手拿一個少女漫看一下:

上面有名字我就不打了,之後你發現你的目光是這樣子的:

好。
沒錯,這就是分鏡最基本的要素,你可以直接拿他來檢測你的分鏡是否合格。
以及當做創作標準。
接下來要說真事了。
那麼我們一樣拿高橋老師的作品說事:

高橋留美子。人魚之森。
隨手拉的一頁,於是我們來看大師級別的分鏡到底如何:

首先我們拿基本規則檢測:
完全沒有問題。
重點是他是如何做到的:
你看他的對話、動作、目光都在引導你往流線處引導對吧,沒錯,流線就是分鏡的準則。

而這個意外是一個切入頁,而且是經典切入頁,我們可以先看左邊的改變場景的切入方式。
大場景:時間地點-——中景:縮小地點——局部:由窗戶引入——?:人物和環境的交代。——?:切入一個人物,並將目光引入重要人物——重要人物特寫——動作並引入下一頁
你以後可以看,不說所有,多數都是這麼做的,為什麼,這就是:
分鏡的語言
既然說到分鏡的語言,我們看右邊那一頁。

你有沒有發現男主角有幾格都屬於背、側、不是主體的感覺,沒錯,這也是分鏡的語言。
男主角是信息接收方。一般背側的、不太開臉的人物,就是信息(對話、情緒)接收方。
為什麼?
因為讀者也是信息接收方,這樣可以讓讀者同信息對象一起接收信息。
而為什麼下面給了男主角。
因為,他是主角要開臉啊!【喂
還有也是,這樣讓讀者最直觀的接收信息衝擊。
好,以上是鏡頭語言
鏡頭語言詳細說能說死。所以舉例就好。
強推趙佳漫畫家聖經?(不太記得名字)
簡單點說更多的鏡頭語言:三角構圖看不見地板表示危機、看見地板表示啥啥啥……
很多很多。
情緒與光影,參照:FRAME INK(不太記得名字+1)最近有人集體漢化了。大家可以去下載。
如何運用鏡頭語言是分鏡的又一重要問題。

好。
繼續
接下來我們把目光放在畫面上:
單個分鏡左邊的分鏡我大致寫了一下:
一般一個場景要分 近——中——遠(寫錯了)
三角構圖。

中心構圖主要用於聚焦。

局部用於切換、變換視角

俯視人物(人物在下1/3的分割線上)介紹大環境
ETC……
【有人來催稿了【哭

最後說一下對話:
首先:流線閱讀!!!!!!!!!
你看對話超過框,是為了流線閱讀和鏈接場景、
而框的間隔代表時間,有時也是說明這句話最先說。
而不超過則是免得導致閱讀錯誤之類的,更加體現框的間隔時間問題。

最後,說一下,為啥很多左下角的分鏡會壓頁:因為為了引發閱讀下一頁的慾望。屬於鏈接下一頁。

最後:大家請自由分析最早的那個耽美漫畫家是如何把青蛙作為焦點引導閱讀的:

最後的最後:

對不起!我不是畫漫畫的!
我是看漫畫的!!!!!!!!!!!!!


版權所有:黑白漫文化·編輯壬午

想要了解漫畫分鏡,漫畫最基礎的幾點屬性一定要明白:

1.漫畫是畫在紙上的;

2.漫畫(日漫)閱讀時一般是從上往下,從右向左看的;

3;漫畫一般是由圖片和文字組成的。

這三點聽起來貌似都是廢話,然而這都是漫畫必備的物理屬性——不論你技巧如何高超,漫畫的物理屬性你都是無法改變的。當然現在隨著網路條漫的誕生,這些物理屬性部分被打破,但目前還沒有哪個天才畫家突破以往的局限創造出完全不同形式的漫畫,基本上漫畫的表現方式換湯不換藥,所以研究漫畫時還是以以上三個前提來入手比較好。

那麼,重點來了,漫畫受這些物理因素的影響,或者是限制都有什麼呢?最重要的,漫畫既然畫在紙上,那麼理所當然,畫中的人物不能動,是無法直接表現出「時間」「聲音」的,理解這一點基本上就能掌握漫畫分鏡的本質了。所謂漫畫創作,最重要的就是讓人能看懂故事,掌握時間流逝的節奏,使故事流暢的進行下去。

以下我主要以石塚千尋的漫畫《飛翔的魔女》舉例,具體分析漫畫分鏡的幾個技巧。拿這部漫畫舉例的原因,首先《飛翔的魔女》是一部優秀的漫畫,明明充滿天馬行空的幻想表現出來卻是一種悠閑恬靜的日常感覺,再者漫畫中使用的全都是入門級漫畫技巧,簡單易懂。順便說一下,我一直不建議漫畫初學者通過更受大眾歡迎的少年漫畫來學習。首先很多這類漫畫家本身的繪畫基本功並不好,為了追求衝擊力的畫面很多分鏡布局上看都非常有違和感。再者如果是鳥山明或是井上雄彥這樣的大師,也不建議跟他們學習,這種漫畫家的畫都個性十足,很多我們覺得十分精彩的分鏡,如果不是特定的漫畫家以特定的畫風在特定的情景中展示出來的話,效果會十分慘。正如老師叫寫作文不會讓你去看知乎大v寫的帖子一樣。

1.怎麼讓畫面看著舒服。

前文提到過,漫畫閱讀時一般是從上到下看的,所以大致上人會以三個視角來看一張紙,看上半部分用仰視,中間部分用平視,下半部分用俯視。那麼利用這一點,很多漫畫就會將一頁漫畫分成三部分來畫,比如下圖:

香爐明明是在漫畫角色們的腳下,但最上一格偏偏畫了一個帶點仰角的特寫,順下視角不斷調低,最後停留在一個特別小的糖果特寫上,讓人很舒服的完成抬頭→低頭的姿勢。六個格子,正好把製藥這件事交代完成。

這是一個更為直接的分鏡,上部為三位角色的全身特寫,中間雖然是俯視角度,但格子特意把兩位角色的頭頂切掉,下部則是桌子裡面,並不是用來展示女主角的黑絲,而是有種將鏡頭平行緩速的往下拉的效果,也是方便讀者抬頭→低頭的姿勢。

這一頁最上方的屋頂也是毫無任何要傳達出來的信息,目的也是將讀者的視線提到畫面上方。

如何表達一個鋤地的動作呢?在一頁開始就要展示的話,最好是畫先上揚的動作,再畫將鋤頭揮向地面的動作。分成兩個格子,第二個格子才有人出現,可以展示出他是在用很慢的動作來鋤地,可以感受到主角們是很悠閑的在干農活。

在《我們大家的河合庄》中也有類似情景,右上男主明明是在向下看屏幕,但特意畫成抬頭的動作,左上和左下明明是同樣的場景,但左上男主仰視的頭部佔據絕大多數空間,給人仰視的感覺,左下則反之。中間特意擠進去一個格子,展示了一個平視視角,讓人平穩過渡。

2.前後頁轉折。

所謂的漫畫,其實跟寫文章很像。寫文章每交代完一件事的時候,會結束一個自然段,下一行空兩格開啟一個新的自然段。漫畫中最普遍的做法就是一頁當成一個自然段來畫。比如上面舉的幾個例子,都是在一頁中就交代清楚了一件事。還是那句話,漫畫是畫在紙上的,從這張紙看到下一張自然需要「翻頁」這個動作,所以翻頁本身就有將自然段掐斷產生轉折的作用。但如果一頁交代不完,需要另起一頁的時候呢?方法和上面一樣,也是控制視角。

在此頁中,到最後一格之前,視角都是從上到下的轉進,值得一提的是下半部分格子分割沒有對齊,讓人自然知道下面四個格子是從右上→右下→左上→左下這麼看,不是普通的從上到下從右到左。而最後一格鏡頭突然轉成仰角,就能讓讀者一下子本能上感受到不一樣的感覺,下一個有新角色要出場了。

還是慣常的從仰視到平視的轉移,最後一格鏡頭到了最下方突然拉上去,說明下一個這個貓要交代些事,讀者要注意了。

3.時間

之前說過,漫畫畫在紙上,每張紙都是一樣的大小,所以無法直接來表示時間的長短,劇情進展的快慢。很多人都知道漫畫中有「速度線」這種東西可以表示人物動作的快慢程度,但速度線就相當於開車時用到的油門,開車只會踩油門不會剎車明顯不是好的駕駛。

那麼什麼是「剎車」呢?這裡就要引入一個概念叫「間白」,既格子與格子之間的空隙。

第一頁與第二頁上半部分用到的是我們講過的運用視角進行轉折,但第二頁的特寫明顯只是拋一個小包袱,並不是需要佔一整頁的大特寫,所以在這頁下半部分就需要另起一段重新說另一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最上面的格子,與下面三個格子之間有一片完全沒用到的空白部分,這就是「間白」了,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在對話與出門之間,其實經歷了一段時間,這是另一段事情了。

如果表示在一段很短的時間內發生的故事,那麼就要控制漫畫里人物的動作和表情盡量不要發生太大的變化,比如此頁中間這段抓青蛙的動作,連續三個格子人物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動作微調,讓人感覺到這是在幾秒鐘之內發生的故事。

如果表示「同時」的感覺,最好中間插一格雙方都能看到的第三人稱視角,此圖就是春之精靈拿禮物的時候,屋內的兩人正在說話。

還有比較高端的手段。比如在《相聚一刻》中,五代向響子求婚的場景,最後一格中有一塊看起來不知道幹什麼的空白格子,這展示了兩個人面對面的時候同時展露出什麼樣的表情。如果分成兩個格子來畫呢?那麼讀者就會以為是五代聽到響子的告白後才做出反應,不是這種五代聽著響子的話,隨著每個字的吐露而表情不斷變化的感覺。雖然畫成兩個人的側臉也可以湊在一個格子裡面,但作為整部漫畫最為浪漫的一刻,高橋留美子還是希望在這個場面中同時展露出兩個人最美的正臉吧。由此可以知曉為什麼高橋留美子是日本最偉大的漫畫家之一,《相聚一刻》為什麼是流傳數十年不衰的經典。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控制時間的手段,比如說富堅義博最喜歡用的通過控制人物台詞的長度來影響讀者的主觀感受時間,由此增強劇情緊張感等等,這就是需要漫畫家自己探索的事情了。

4.所謂的「身臨其境」

經常有看到一些漫評中說到,那部那部漫畫分鏡畫的神乎其神,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但卻說不出來原理。其實這就是利用到漫畫的第三種物理屬性——「漫畫是由圖片和文字組成的」。文學以華麗的文筆來讓讀者感受到身臨其境,而漫畫不同於單純的文字,所謂的身臨其境,必須要讓讀者在畫面中找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才行。這麼說有點玄乎,還是用實例來解釋吧。

這一頁中,兩個女孩子從遠處走來,在橋上有兩張特寫,隨後向遠方走去。而在電腦屏幕前的你,其實在這一頁中也有自己的位置。雖然沒畫出來,但留意一下漫畫中兩個女孩子的臉,正面→側面→背面,明顯這是在橋上的人才會看到的情景,你就在這個橋上,看著兩個女孩子從遠處走來,在你身邊聊了兩句話,然後又走開了,如何?有沒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讓讀者在畫面中找到自己所處的位置」。

5.其他

諸如「聲音」「空間」等等元素,其實都是基本功的問題,初學者並不需要特別的思考,聲音用合適的擬聲詞,擺在合適的位置,「空間」照基本畫圖的方式去畫就可以,比如《旋風管家》里的這個場景:

下面兩個格子大小完全一致,卻能表現出「寬敞」與「狹窄」的感覺,這個應該在美術課上就有教過,基本功夠好就可以活用,此處不多談。

本篇回答到此為止,基本上都是很淺顯初級的漫畫知識,以及個人的思考,如果有不同的想法歡迎交流。更多漫畫相關信息請關注黑白漫文化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hbmanga。

http://weibo.com/u/3690962805 (二維碼自動識別)


ONE的神作《一拳超人(原作版)》就是用來練習分鏡的,那種草稿畫工能get到眾多擁躉就是因為ONE的分鏡很厲害,劇本打磨也很逗。畫好分鏡,多看,多琢磨,練習,練習,練習。


最好的辦法是把前期的工作做紮實。
寫好劇本,分好頁數,規劃好每一頁的內容,分好格子,再不斷地修改。

分鏡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分鏡是修改出來的。

想要劇情流暢,最好從整體上修改分鏡,不要拘泥於一頁的分格。

關於如何練習。最好的方法還是研究漫畫家們的分鏡,可以選擇一則你認為劇情流暢的短篇漫畫,畫出它每一頁的人物、對話框、場景基本規劃。多做研究和練習。潛移默化中你便會得到提高。


鳥山明不愧天才,他筆下的戰鬥場面分鏡速度感和力道十足,弗利薩和孫悟空之戰尤其經典。後期沙魯之戰也很不錯,但到了布歐之戰相比之下就略有遜色了,但仍然不愧是大師手筆。

一拳超人的戰鬥場面分鏡也十分出色,這也是這部漫畫大火的一個原因。

其實分鏡真的很看天分,一般人可能要構思很久,但有些天才就是信手拈來,不需要這個構思過程,腦海中直接就會出現最精彩的分鏡。


日漫多用線條達到畫面流暢的效果,速度線軌跡線巴拉巴拉一大堆線,然而真正大師也可以這樣,畫面的靈動感簡直讓人感動的想哭


分鏡嗎?分鏡最好的畫漫畫的叫高橋留美子。


感覺是多看多練多思考吧。看到有感覺的鏡頭就多看兩眼,揣摩一下它是通過什麼來表現的,有點像做語文的閱讀題。。


要思考如何把要表達的內容用分鏡畫出來,如何傳達給讀者。
我推薦愛歐的《血族》,他畫分鏡很不錯,我每次看這部漫畫的時候總能感覺到很真實的感情。


推薦閱讀:

三輪士郎的分鏡如何?
對比法應用在漫畫分鏡構圖時,如何判斷作為主題被強調的是大的一方還是小的一方?
漫畫分鏡有哪些高級手法?
為什麼有好多插畫師原畫師看不起漫畫?

TAG:漫畫 | 分鏡漫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