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書寫傳統中國尺牘?

接受黨現代化高等教育,卻發現自己連有涵養的書信都寫不出。

帖子、情書、家書、商信、朋友往來。
主要想了解格式、問候用語,如商祺之類。


推薦幾本書:
1、《文言尺牘入門》譚正璧
2、《尺牘十講》胡傳海
3、《明三百家尺牘》周亮工
4、《尺牘叢話》鄭逸梅
5、《尺牘新鈔》周亮工
6、《文言尺牘示範》程顯生、王葆華
7、《秋水軒尺牘》蕭屏東


這個帖子非常全面地涵蓋了中國傳統書信禮儀規範,我們的書信語言原來如此優美過,我看完了想提筆給你寫信,我想你看完了也會的。

http://www.douban.com/note/296088477/

周教授向學生介紹了書信的格式和方法。他說,書信的成分有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正文、祝願語和署名六個部分。
  據周教授介紹,書信中敬稱稱呼對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稱,君、公等,也可在稱謂前加敬字,或者稱字和號。對於一些我們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學術地位的長者,比如社科院的龐朴先生,學術界一般都稱他為龐公。夫人這個詞是專用來稱對方或他人妻子的,絕對不能稱呼自己的妻子為我夫人。稱呼對方的兒子為令公子,也稱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稱對方為賢兄、仁兄、台甫、台鑒。一般來說稱對方的字型大小比稱名字尊重。他還舉例說,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昀和紀曉嵐混稱是錯的。

  周教授還特彆強調了書信中絕對不能出現我你他字樣,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詞代替。比如「你」可以稱為某某仁兄,某某硯兄或稱閣下。他舉例說,他有一位同學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魚雁傳書,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稱他為某某硯兄。在信中稱自己應該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應該用「渠」來代替。

  周教授說,古人「自謙而敬人」的做人原則在書信中表現為對別人用敬稱的同時自己用謙稱。比如古代皇帝都稱孤道寡,這就是謙稱。稱自己的妻子為內子、內人、拙荊,絕對不能說夫人。稱自己給別人的東西應該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獻。請人家吃飯叫做略具菲酌。

  常用書信套語

  提稱語,用在對方稱呼後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鑒

  長輩:幾前、尊前、尊鑒、賜鑒、道鑒

  師長:函文、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

  平輩:足下、閣下、台鑒、大鑒、惠鑒

  同學:硯右、文幾、台鑒

  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

  女性:慧鑒、妝鑒、芳鑒、淑覽

  -祝願語——

  父母:恭請福安 叩請金安

  長輩:恭請崇安 敬請福祉 敬頌頤安

  師長:敬請教安 敬請教祺 敬頌海安

  平輩:順祝

  署名——

  對長輩:叩稟 敬叩 拜上

  對平輩:謹啟 鞠啟 手書

  對晚輩:字示 白諭

  -禮儀作用

  E-mail該有傳統書信禮儀

  學習中國傳統書信禮儀,可以使我們在不能見面的時候,從字裡行間體現出揖讓進退。此外,雖然現在很多人都不注重書信禮儀,但在我國港台、韓國日本以及華僑地區依然保留著最傳統的書信禮儀,掌握基本的書信禮儀不僅有助於提高個人文化禮儀素養,而且還有助於增進交流。

  周教授收到過很多韓國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國港台學者的來信,他們都非常講究書信禮儀。比如一位韓國朋友寫信中有「將命考」的字樣,周教授問他的學生,他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一種自謙,不敢給您寫信只好給傳命的人,「將命」是指傳命的人,「考」是副手,這句話的意思是給您傳達室的人的副手,可謂謙而又謙。周教授珍藏一封錢穆先生夫人給他的信,除了抬和闕以外,還有很多傳統的書信格式。她寫道,匆匆不及所言,並候雙安,又稱他們夫妻為儷,這封信充分體現了傳統書信禮儀。此外我們還可以看看魯迅寫給母親的信和毛澤東寫給老師的信,可以體會出中國傳統禮儀的魅力所在。

  現在人寫信的機會越來越少,大多數人都用E-mail,但其實一些基本的原則比如書信的結構敬語稱呼等還是應該和傳統書信一樣的。學會寫信是一種文化素質和個人涵養的最基本體現。

  原來我不會寫信

  人藝術院一位女生:我學了這麼多年中文,現在才發現其實我連一封信還都不會寫,也不知道寫信原來有這麼多講究。我平時很少寫信,最多不過就是發個EMAIL,也不講求格式。不過現在覺得書信禮儀還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好好學習一下,有的時候我讀到名人書信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沒有注意,其實這些細枝末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另外,一封措詞得體恰當的信也反映出個人修養。連一封信也寫不好,會讓人笑話我這個學中文出身的人。u0013

  -不用完全照搬

  經管學院一位男生:我覺得很長知識,書信是一種禮儀和文化,學習書信禮儀可以增加個人修養和文雅氣質。我覺得了解書信禮儀是很重要的,但並不說明我們就要完全照搬,因為真的完全寫舊式書信會有掉書袋的嫌疑。有一些過於復古的東西不太適用了就應該被改進或者拋棄,只要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和認可的書信禮儀就可以了。在書信禮儀這個問題上,我們保持尊敬別人和謙虛的傳統是最重要的

  -去信別讓人「跪啟」

  周老師舉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個學生給父母寫信:「敬愛的爸爸媽媽我錢不夠用了。」一點拐彎都沒有,應該先委婉問候一下,說,「敬愛的爸爸媽媽天氣暖和了,可是有的時候還很涼,一定要注意增減衣服,保重身體」等等,然後再說「我的錢不夠用了」。

  一個男孩收到一封女孩來信,很激動,但一看提稱語,上面寫某某跪啟,本來還想說一句有文彩的話,可是讓別人跪著看信,實在是欺人太甚。

  -名人書信

  魯迅致母親:

  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日前寄上海嬰照片一張,想已收到。小包一個,今天收到了。醬鴨、醬肉,昨起白花,蒸過之後,味仍不壞;只有雞腰是不能吃了。其餘的東西,都好的。下午已分了一份給老三去。但其中的一種粉,無人認識,亦不知吃法,下次信中,乞示知。上海一向很暖,昨天發風,才冷了起來,但房中亦尚有五十餘度。寓內大小俱安,請勿念為要。海嬰有幾句話,寫在另一張紙上,今附呈。

  專此布達,恭請

  金安。

  男樹叩上廣平及海嬰同叩

  一月十六日

  毛澤東致老師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人道席:

  既接光儀,又獲手示,誨諭勤勤,感且不盡。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納。世局多故,至希為國自珍。

  肅此。敬頌

  教安。

  不具。

  書信是人們生活中最為普通、最為古老的一種溝通方式。

  書信和格式:信文由稱謂、正文、敬語、落款及時間四部分組成。

  稱謂:應在第一行頂格寫,後加冒號,以示尊敬。稱謂應尊循長幼有序、禮貌待人的原則,選擇得體的稱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體。可以根據對象和所述內容的不同,靈活地採用不同的文筆和風格。

  1、問候語:問候語要單獨成行,以示禮貌。有「你好」、「近好」、「節日好」等。

  2、先詢問對方近況和談與對方有關的情況,以表示對對方的重視和關切。

  3、回答對方的問題或談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簡短地寫出自己的希望、意願或再聯繫之事。

  敬語:寫信人在書信結束時身對方表達祝願、勉慰之情的短語。多用「此致、即頌、順祝」等詞緊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項格處,用「敬禮、X安、安康」等詞與前面呼應。

  落款及時間:在信文的最後,寫上寫信人的姓名和寫信日期。署名應寫在敬語後另起一行靠右位置。一般寫給領導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莊重、嚴肅;如果寫給親朋好友,可只寫名而不寫姓;署名後面可酌情加啟稟詞,對長輩用「奉、拜上」,對同輩用「謹啟、上」

  信封:信封上應依次寫上收信人的郵政編碼、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郵政編碼。

  郵政編碼要填寫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內,收信人的地址要寫得詳細無誤,字跡工整清晰。收信人的姓名應寫在信封的中間,字體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後空二、三字處寫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稱呼,後加「收、啟、鑒」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寫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並盡量寫得詳細周全一些。最後填寫好寄信人的郵政編碼。

  稱謂後附提稱語,用於文言書信,如,

  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

  虹生十四兄親家年大人情右(龔自珍《與吳虹生書》);

  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現將常見提稱語列表如下:

  這裡再對較常見的提稱語約略作些解釋。

  足下 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後來書信中多用於同輩之間。

  膝下 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時常依於父母膝旁,家書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對父母的親愛、眷依之情。

  垂鑒 賜鑒 鈞鑒 尊鑒 台鑒 鑒,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垂,含居高臨下之義。賜,上給予下叫做賜。鉤,古以鉤陶喻國政,後稱宦官多冠以鉤宇。

  垂鑒、賜鑒、鈞鑒,多用於對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鑒,可用於尊長,也可用乎輩。

  台鑒適用較廣,「台」有「高」義,對熟識或不熟識的尊長、平輩,皆可使用。

  勛鑒 道鑒 大鑒 英鑒 偉鑒 雅鑒 惠鑒

  對身居高佼、有功勛業績者,可用「 勛鑒」。

  對道德君子、望重學者,可稱「道鑒」。

  大、英、偉、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於友朋往來書信。「惠鑒」,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分量較「賜鑒」為輕,適用於一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後輩學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鑒 愛鑒 雙鑒 芳鑒

  致母親,可稱「慈鑒」。

  夫妻,或情意親密的男女之間,可用「愛鑒」。

  給友朋夫婦二人之信,可用「雙鑒」。

  女子間往來書信,可用「芳鑒」。

  禮鑒 給居喪者信,用「禮鑒」。如,愛國之士李公撲遇害後,周恩來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稱「張曼筠女士禮鑒」。

  公鑒 共鑒 同鑒

  用於致團體或多人的信函,可於所列人名之後,書「諸先生共鑒」等。

  道席 講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

  道席,多用為學生對師長的尊稱。

  講席、教席,也是對從事教育、講學者的敬稱,但用於平輩間,寫信人與受信人不必有師生關係。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對文士的敬稱,文人間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傳世垂史。

  覽 閱 知 悉 一般用於長對幼、前輩對晚輩的稱呼之後。

  啟辭

  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啟辭理應屬於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於舊時尺牘中,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語,在現時書

  信中還常可以看到,所以將此單獨提出,分兩類舉例以供參考: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如:

  敬稟者 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於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跪稟者 義同「敬稟者」,用於子孫對尊長。

  即稟者 同上。

  敬啟者 寫信者自謙為恭敬地陳述事情的人,表示請對方允許自己告訴下面所寫的內容。既可用於同輩,也可用於下對上。

  謹啟者 謹,是謹慎、鄭重的意思。用於同輩。

  徑啟者 徑,這裡是直截了當的意思,一般公私書函通用。

  拜啟者 拜,表敬詞。用於友朋往來書信。

  敬呈者 與「謹呈者」,皆用於下對上的公私書函。

  懇啟者 用於平輩,表示下面信文將寫求助於對方的內容。

  茲啟者 茲,這裡,現在。茲啟,意即今在此陳述。態度客觀平和,不含明顯敬意。

  哀啟者 向親友報喪的書信用此。

  復稟者 用於對尊親或上級的回信復稟。對平輩可用「再啟者」。

  專啟者 用於專談某實事的書信。

  (2)根據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如:

  頃誦華箋,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獲悉一是。

  奉誦鈞諭,嚮往尤深。

  頃獲大示,井所賜物。

  惠書奉悉,如見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頓開。

  披誦尺素,謹表葵私。

  數獲手書,至感厚愛。

  展讀琅函,甚感盛意。

  接閱華簡,幸叨莫逆。

  捧讀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詞意深美,一啟蓬心。

  正切馳思,頃奉華翰,快慰莫名。

  頃得手示,欣悉康泰,至為寬慰。

  蒙惠書並賜大著,燦若河漢,拜服之至。

  迭接來示,因羈瑣務,未及奉復,深以為歉。

  台函奉讀多日,未即修復,萬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復乞諒。

  欣奉惠書,敬聆喜訊,不勝忭賀。

  接讀手書,知君抱恙欠安,甚為懸念。

  久慕鴻才,今冒昧致書,以求教誨。

  別來無恙 久不晤見,甚念賢勞。

  暌違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問,時在念中。

  一別經年,彌添懷思。

  日前曾奉一函,諒已先塵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達覽。

  其實,寫信也是寫文章,此類啟辭套語,雖可採用,卻不必拘泥,盡可以千變萬化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啟辭套語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現在不少人寫信,習慣於一開頭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這封信就沒法往下寫似的。先向收信者問候致意,原是不錯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則未免呆板單調了。

  正文

  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

  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

  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為原則。一般說來,應先談談有關對方的事情,表示關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後再談自己的事情。

  正文寫好後,如發現內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尾後面;或寫在信右下方空白處,並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後面寫上「又及」或

  「再啟」字樣。

  結語

  結語,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的一部分。但與「啟辭」相仿,舊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這裡不妨臚列若干,供參考。

  書短意長,不一一細說。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備。

  不贅。

  書不盡意。

  不盡欲言。

  臨穎不盡。

  余客後敘。

  余容續陳。

  客後更譚。

  請對方回信:

  盼即賜復。

  翹企示復。

  佇候明教。

  時候教言。

  盼禱拔冗見告。

  萬望不吝賜教。

  敬祈不時指政(正)。

  敢請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見告。

  如何之處,恭候卓裁。

  至盼及時示下,以匡不逮,無任感禱。

  告訴對方不用勞神回信:

  謹此奉聞,勿煩惠答。

  敬申寸悃,勿勞賜復。

  答覆對方詢問:

  辱蒙垂詢,略陳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遠承下問,粗述鄙見,尚希進而教之。

  上述陋見,難稱雅意,亟祈諒宥。

  姑道一二,未必為是,僅供參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見笑。

  請人應允:

  所請之事,務祈垂許。

  以上請託,懇盼慨允。

  諸事費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關切:

  伏惟珍攝。

  不勝禱企。

  海天在望,不盡依遲(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禱。

  節勞為盼。

  節哀順變(用於唁函)。

  表示感謝之情:

  諸荷優通,再表謝忱。

  多勞費心,至紉公誼。

  高誼厚愛,銘感不已。

  祝辭

  祝辭,就是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願、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即頌近安」、「此致敬禮」、「祝你進步」之類。

  其中,「即頌」、「此致」、「祝你」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近安」、「敬禮」、「進步」等詞,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如果祝頌語的文字較多,也可獨立占行,空兩字寫起,不必分拆成兩部分。如果信箋下方餘地充分,或者為了突出祝辭,也可將「祝」、「頒」、「此致」

  等宇樣獨佔一行,空四格書寫,而將「安」、「好」、「敬禮」等另行頂格書寫。頂格書寫的祝辭後一般不加標點符號。

  祝辭應根據具體情況恰當擇用。

  以下為常見祝辭:

  書信內容主要是談一件事的,可用:

  專此,致 專此,祝 專此即請 專此布達,即頌 專此奉復,並祝(複信用)

  一般書信,用於平輩、友朋之間:

  即頌 即請 順效 順祝

  或為:

  此候 此請 順致 順頌 即候

  或為:

  祝頌請 問致候

  對尊長,可選用:

  恭叩 恭淆 恭頌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請 敬頌

  平輩間,為強調敬意,也可用:

  恭頌 恭請 恭候

  為強調鄭重其事:

  謹祝 謹賀

  對晚輩:

  此詢 順祝 即問 祝(你)願(你)盼 望

  對祖父,頌祝;

  起居永福

  對父母輩,頌祝:

  金安 福安

  對尊長:

  康安 鈞安 崇安 履福 頤安

  對女長輩: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輩友朋間,可按四時頌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餒

  逢年尾歲首,可賀:

  新禧(元旦)春禧(春節)年禧 歲祺 節禧(節日通用)新年快樂新春愉快

  常時可頌:

  近祺 日祉 時吉 時綏 起居安吉 行止佳勝 工作順利 台安 大安

  當日可達之信,頌: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對女性可頌:

  淑安 妝安 閫安

  對未婚女子,頌:

  閨安

  對父母健在而承歡膝下的平輩,可頌:

  侍安 侍祉

  對晚輩後生,祝願:

  學業銳進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進步 侍棋 課祉

  祝收信人全家:

  闊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婦:

  雙安 儷安 儷祉

  賀有喜慶事者,道:

  喜安 慶祺

  賀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賀生子者:

  麟安

  對家居者,頌:

  潭安 潭祺 潭祉

  對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風順 旅居康樂

  唁喪,請候:

  禮安 孝履

  問病,祝頌:

  早日康復 痊安

  對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禱:

  否極泰來

  對知識界,可泛頌: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對編輯:

  編祺 編安

  對寫作者:

  著祺 撰安 筆健

  對教師:

  教祺 教安 誨安

  對軍界:

  勛扯 戎安

  對政界

  政安 勛安 升安 公祺 鈞祺 崇祺

  對工商實業界:

  籌祉 財安 吉利 贏祺 盈祺 發祺 運祉 事業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順 萬事順遂 百事稱心 諸事如意 盛利久發 財源茂盛 日進斗金

  古時書信,頌祝語大都融貫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漸形成祝辭獨立一欄。所以,書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內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賀信函,那麼視辭一項便可省去。還有,信一開頭就稱「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寫祝好之類,便顯得累贅了,應注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結尾的右下方簽署寫信人姓名。如果是寫給熟識的親屬友人的,可只寫名字,不必寫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稱呼,如:弟、侄、晚等。稱呼與名字之間,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將稱呼用小字寫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後面,可加寫啟稟詞,也可不加。常用啟稟詞如下:

  對尊長:

  叩 叩上 叩稟 敬稟

  對平輩:

  上 敬上 謹啟 鞠啟 頓首 親筆 手肅

  對晚輩: 字 示 白 諭 手白 手諭

  在署名或啟稟詞後面,寫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寫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還可以在日期之後,寫上撰信時的處所、氛圍、心境等,如「舟中」、「燈下」、「萬籟俱寂」之類。

  附候或致意 如寫信人的家屬、近處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後一行或加上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囑筆問候」。如應向收信人的家屬、近鄰親友問候的,可加上「請向某某致意」,倘是長輩,可作「請在某某前四名問安」之類。

轉自:中國書信開頭與結尾的客氣用詞中國經典網—中國當代作家協會官方網

中國書信開頭與結尾的客氣用詞中國經典網――中國當代作家協會主辦


石濤:「筆墨當隨時代」,所以只要你把簡訊上的內容抄到紙上,不管硬筆毛筆,就是中國尺牘。。。。。。。。。。。。。。。。。。。。。。。。。。。。。。。。。。。。。。。。。。。。。。。。。。。。。。。。。。。。。。。。。。。。。。。。。。。。。。。。。。。。。。。。。。。。。。。。。。請摺疊我。


簡單的,可以看看清華彭林教授講的課,網上能搜到。
再深的,顯得裝逼,而且你寫出來對方也未必能看懂。
GOOGLE一下 「傳統書信」 可以找到很詳細的。

傳統書信是一個整體,既包括格式,更包括其中的語言。
裡面要還是白話文,甚至於 「要…還要…」 這樣的黨八股,空有個傳統書信的格式也實在沒多大意思,還顯得不倫不類。
根本處還得從古文修養上下功夫。


尺牘和傳統書信還是不一樣的吧,去知網上搜一搜,基本格式都有。
但從宋朝以後,尤其是蘇東坡以後,尺牘的文學性越來越強,那種非常講究的格式,過於典雅的語言反而很少能用到了。
尺牘分兩種,一種給上級的官員,長輩寫的,要求可能會比較嚴,而且古人大多會寫駢文,所以讀起來不是很好理解的。
一種是給朋友寫的,那就隨意很多,像蘇軾、黃庭堅再到明末的袁宏道尺牘小品,已經很口語化了,然而事實上是這些人寫的尺牘更好一些。
不知道題主事說的哪一類呢?


推薦閱讀:

如何優雅地在進食時聊天?
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正面回答問題?
當別人(陌生人)見面就說「你好高啊」的時候,應該怎樣回答比較合適?
上丈母娘家吃飯有哪些禁忌?

TAG:中國文化 | 文化 | 漢語 | 禮儀 | 寫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