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肯德基總請人氣明星代言而麥當勞幾乎從來不請?

一直想問的問題,kfc之前請李宇春、薛之謙、現在請鹿晗代言炸雞桶,基本上都是一線人氣最火的巨星,而麥當勞的廣告基本都是請的群演。是原本在廣告投放上沒有kfc財大氣粗?還是把這部分錢花在別的地方?或是另有原因?


現在是編輯段落:

手機當時隨便碼了一下,沒想到激起大家對麥肯的各種議論,直到有人提出「答非所問」的時候我決定是時候好好編輯一下這個回答了。

這個回答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是題主的問題,第二部分是關於麥當奴和肯德黑的,第三部分便是原回答內容。

-------------------先說第一部分---------------------

題主問的是

為什麼肯德基總請人氣明星代言而麥當勞幾乎從來不請?

答:差異化經營。

我們反著來推這個問題。

請明星代言=增加成本=產品售價增加

從網上訂餐的APP可以查證,以辣雞腿堡為例

M記¥29,K記¥34

儘管兩家都有自己特別的促銷技巧,但是平均價格來看,M記更便宜一些,但是,K記的產品更加豐富。

麥當勞的漢堡菜單有11款,其中7款從進入中國以來就一直存在了。

而肯德基的菜單簡直令人難以想像KFC的全名是肯塔基炸雞的意思了。


1994年,麥當勞和肯德基同時進駐我所在的城市——天津,幾乎就像死對頭一樣隔街/隔壁的杵在一起,宛若一對好CP。

早期的菜單方面,M和K重疊方向很多——至少在當時的眼中是這樣,漢堡+薯條+可樂=洋快餐,甜筒+聖代/新地+雞翅=小吃,兒童餐,以及風格一致的店面。

不過這個對立的場面大約持續到2003-2004年,期間KFC遭遇蘇丹紅事件,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KFC開始了和McD的差異化經營。

十幾年過來了,McD儘管也在象徵性的做創新,但是其產品始終沒離開雞腿排,牛肉餅,雞肉餅,鱈魚塊,一直都是換湯不換藥——在我眼中,這就屬於沒有創新。

KFC則不然,從很早的時候就有「寒稻香蘑飯」這樣有趣的主食(當時¥4一碗超好吃)早餐中開始嘗試豆漿,油條這樣的本土化產品,以至於後來老北京,川香嫩牛五方,以及各種蓋飯,儼然成了一個中餐館。而且這種更新每年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創新的動作很複雜但是代價很簡單,

創新=成本增加=產品售價增加

於是這樣一來,就和前面的情況呼應起來了。

所以正確的順序是這樣的

KFC預見危機——嘗試與麥當勞進行差異化經營——本土化與創新——成本增加價格提高——銷量下降——請明星代言——提高銷量

對麥當勞而言,情況則更加簡單。

既然KFC主動變化,如果自己跟風,那麼差異化又會消失,同樣進入惡性的競爭當中,所以麥當勞最好的手段則是以不變應萬變。

KFC差異化經營——麥當勞按兵不動——減少誇張的創新舉動——規避明星代言和廣告投放——更加謹慎的開店——維持供應鏈的健康——控制成本——維持低價——保持高銷量

所以出現了我們現在觀察到的一些表象。

1、肯德基東西貴了一些

2、麥當勞的店少了一些

3、雙方的裝修風格也開始出現差異

以上是針對題主的問題進行的回答,到這裡可以告一段落了。

---------------第二部分-----------------

我是麥當奴,而且同時是肯德黑。

這裡單純根據我這約20年的親身經歷來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它們未必發生在各位觀眾身上,諸君也不必試圖把我掰直了,畢竟這是個沒有結果的爭論。

作為麥當奴,我喜歡的地方:

1、品質如一,回想94年第一次吃麥當勞的時候,買了幾乎最便宜的麥香雞和巧克力新地,回望今天,居然還是那個味。除了尺寸方面一次次變小,好像真的沒太大變化了。

2、氣氛放鬆,因為菜單簡單,所選無外乎牛肉雞肉,於是買了就吃,不必浪費頭腦。

3、態度友善,我們很多時候聚會或者線下活動都選擇麥當勞,服務人員相當友善,即便是在最繁華的街區,也並沒出現任何不愉快的經歷。且我親眼見過麥當勞收留非消費人員,記得哪年的新聞還報道日本麥當勞主動接納那些因為加班難以回家的公司職員。

4、新出的自助點餐非常省心,修整過的取餐區讓高峰期前台爆炸的事成了歷史。

不喜歡的地方:

1、坑爹坑爺爺的創新,變了一百個樣子,還是牛肉餅,雞肉餅,炸雞腿排,就算換成雙層了換個名字,還是麥香魚啊。

2、店少,在天津,麥當勞主動關店不是一次兩次了,相比肯德基的瘋狂擴張,有時候難以讓腦殘粉追捧。

3、口味太單一了,就算是真腦殘粉,也難以招架一天三頓都吃麥當勞,到晚上那一頓還吃麥當勞的話,單是回想一下早晨麥滿分的口感,就覺得胃裡反酸了。


作為肯德黑,我也有喜歡的地方:

1、曾經的勁脆/香辣雞腿堡,用嘴唇都能剝下面殼的時候,真叫鮮嫩多汁。

2、創新的各種中式快餐,真的可以俘獲很多人的胃,即便三餐都去KFC,也不會覺得膩。

3、想吃炸雞過癮,除了KFC真的沒地方再選了。

不喜歡的地方:

1、經典產品越來越糟,雞腿堡炸的乾澀的時候不在少數,奧爾良把人咸成蝙蝠,雞米花竟然從鱗屑脆殼變成了麵包渣,骨肉相連已經爛大街。

2、很不友善,高三畢業的時候,我們到KFC吃飯,有人外露了撲克牌,服務員就過來告訴我們「別在這玩牌」,桌遊興起的時候,幾乎一局還沒玩完就已經遭遇驅趕,組織線下活動選擇KFC,即便消費了,只要餐盤撤下,小廣播就會溫馨提示「請給需要用餐的顧客讓座位」,最後的遭遇便是2013年間,組織面基,佔了一張大桌子,剛坐下掏出工具,便被驅趕出來,此時還有小夥伴正在前台點餐……

3、品控糟糕,我在麥當勞吃出過一次包裝紙,喝過三次無氣可樂。在肯德基則吃到過咸過頭的奧爾良,乾癟的薯條,乾澀的雞米花,自來水味的可樂,還有炸糊了的雞腿堡。

4、非經典款非高峰時間不供應!!!這個最讓我生氣,近幾年來至少5次,我在下午4點前後區肯德基點當季新品,告訴我:」沒有!!」其中一次被告知「要等30分鐘」。

其他方面,至於人家的上餐速度慢,衛生不好什麼的,我倒是沒體驗過。


再有就是,我沒有一竿子打死肯德基,我只是闡述了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及發表了自己的立場和看法。至於你喜不喜歡肯德基,恨不恨麥當勞那是你的事。就像我做過狡詐的聯盟狗,也當過愚蠢的部落豬,但是非讓我二選一,我還是願意高呼Lok"Tar

但我確實覺得肯德基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肯塔基炸雞了,就經營策略上來看我認為肯德基是成功的,儘管他沒有把我圈粉。

各種起了洋名字的中餐燒餅煎餅蓋飯的也抓不住我的胃,反倒不如我心血來潮想吃麥當勞時候能確信用它來校正一下我的味蕾。

--------------第三部分是原回答,有興趣的看看就好,別上頭----------------

隨便聊兩句。
從90年代開始,幾乎麥當勞和肯德基就成了死對頭,它們之間那條馬路就像是漢界楚河。但是從大約十年前,印象中是肯德基的蘇丹紅事件開始,它們就出現了差異。

先說麥當勞,產品線仍一直比較單一,這十年來的創新都是換湯不換藥,始終是圍繞牛肉餅,雞腿肉,雞肉餅,魚肉塊這幾個核心去變,偶爾嘗試蝦堡,幾乎沒啥新意。
即便如此,作為麥當奴,我幾乎都去上一次新品當。
較之開創較多的,反而是經營策略方面。
比如早餐時段,24小時店,爆款低價,第二個半價,以及最近兩年出現的限時特價和超值工作餐。

再看肯德基,產品逐漸本土化多元化,除了經典的炸雞堡和奧爾良以外,出現了老北京雞肉卷,以前的嫩牛五方,各種蓋飯,這十年來,菜單更新的速度令人震精(作為快餐店來說),各種中國菜口味幾乎都登錄過肯德基菜單,如果出了披薩,估計都趕超必勝客了。
我是肯德黑。
較之經營方面,肯德基吝嗇得多,現在(2017),肯德基的人均價大概35-45的樣子,已經逼近漢堡王了。特供早餐也是沒辦法的跟風,早餐菜單也很感人,除了一款所謂6元起的東西之後,接下來的主食都在10元以上了。第二個半價應該也是在商圈內和麥當勞競爭不得不拿出的手段。除了全家桶這樣的東西領先於麥當勞,印象中似乎沒有什麼更前衛的銷售手段了。

扯了這麼多該回答正題了。
麥當勞還是那個麥當勞,產品單一,品質穩定,近些年擴張速度很慢,甚至還會主動關店,於是麥當勞的運營成本可以說是壓縮到了極致。
再看肯德基,山得士上校如果還健在,他一定後悔為什麼沒生在中國。產品線超級豐富且更新快,擴張速度快(很多地方有肯德基的地方不會有麥當勞)。
因此肯德基的運營成本比麥當勞高得多!尤其是新品研發這塊,把一個新品帶進中央廚房,是撼動整個供應鏈的事情。那麼產品研發出來了,成本提高了,接下來的事情只有一件了——多賣。
所以在國人心目中,肯德基麥當勞還是無差異的快餐品牌時,肯德基貴了,還想賣的更多,那渠道只有一個吧——請明星。

這招是好使的,一次兩次很難奏效,但是堅持下來就有奇效了。請明星天天刷屏新品,總會吸引一大批嘗鮮者,等到嘗鮮風過去了,換新品,換明星。你不喜歡這個明星,總不能個個明星都不喜歡吧?久而久之,人民就會發現肯德基和麥當勞不一樣了。而頻繁的更換產品和明星,也會讓肯德基的手段越發成熟,進而降低運營成本。做出差異化競爭策略,創造自己的蛋糕,遠比和麥當勞在一條街上爭狗食要強多了。
——
最後說一下麥當奴和肯德黑。
我心目中的麥當勞始終如一,到任何一個城市,都會覺得飲食方面再差也有麥當勞,雖然平淡,卻放鬆和友好。
相對肯德基,所謂創新和變化都很無厘頭,KFC本來是肯塔基炸雞的縮寫,而今又是老北京又是川香藤椒的,同價位下,漢堡王的品質更好,同產品下,真功夫,吉野家,甚至是吉祥餛飩,哪個又比肯德基差呢?而過去的十幾年中,因為不消費或者消費完畢沒有撤離已經被肯德基攆出來過很多次了,所以不是萬不得已,真的不會再踏入KFC一步。

麥當勞出新品,我還會去嘗,即便知道是上當,可能我還會給他寫測評!

肯德基變出花來,我也懶得去,淘寶一搜有同款而且更便宜,我為啥要去上當!


抖個機靈

難道是因為肯德基用百事可樂而麥當勞用可口可樂?

最後表達一下態度:麥當勞的忠實粉絲,比肯德基好吃便宜配餐還快,所以不需要廣告,沒毛病~


雖然從中國看,肯德基和麥當勞差不多是齊名的,但在整個世界範圍里,麥當勞的量級要比肯德基的大

因此肯德基更需要宣傳


微博上剛看到的 更新一發

文章里寫了麥噹噹也已經找了凡凡老師代言 上午看個新聞歐舒丹自從請鹿晗代言後中國區的銷量也上去了。感慨一下 都不是笨蛋 粉絲經濟好賺錢 誰傻?大概還是覺得消費者最傻吧。
回到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問題上來 我其實真的不怎麼介意他們採取什麼樣的營銷手段 東西好吃 質量過關 價格合適 就行了。沖這一點 我還是站麥當勞 我覺得ok的。

以下為原答案:
我是麥當勞粉 肯德基黑。
巨無霸吃了那麼多年都吃不膩 雖然肯德基天天推陳出新 但對我來講真沒什麼吸引力 因為並不好吃。看看人家麥當勞 快餐都做出了匠人精神好嗎!【笑】
還有 麥當勞的甜品站真是做的不錯的 已經做成了一個附屬品牌了 反觀肯德基 我並想不起來它有什麼有記憶點的飲品或是冰淇淋。
而且講真 肯德基現在真的越來越貴了 想來也是因為明星請太多了吧 羊毛出在羊身上 最後還不是食客為代言費買單咯?
所以我覺得 麥當勞的戰略就是穩紮穩打 做好主線產品 不搞花里胡哨的噱頭和明星效應 這樣能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保持價格優勢和盈利空間。肯德基可能也知道自己搞不過麥當勞 就開始走粉絲效應的路子 代言費那麼高 所以產品價格也上去了 但是東西並沒有那麼好吃 或者說在消費者眼中不如麥當勞性價比高。

………………………我是分界線…………………………

回答了這個問題後 整整一天我腦子裡都是巨無霸麥旋風還有薯條 尤其是改了一天論文後簡直迫切需要粗暴地填滿自己的胃啊 明天去吃麥當勞!點兩個套餐!就醬!


麥當勞比一般的館子都好吃,何況肯德基?多年習慣,麥當勞新品必吃,有點追星的勁頭。奶昔和珍寶三角下架讓我痛徹心扉!


德克士腦殘粉,麥當勞忠實粉。
德克士,麥當勞,肯德基這三家最不喜歡的當屬肯德基。東西最貴就不說了了,並且缺少招牌系列。論炸雞肯德基不如德克士,論漢堡不如麥當勞,論飯類不如德克士,論甜品不如麥當勞。他家拿的出手的在我看來只有新奧爾良系列還算可以,但也是多吃幾次就會膩的那類,不像德克士的脆皮炸雞魔法雞塊以及麥當勞巨無霸不素之霸麥旋風一般有些百吃不厭的感覺。
肯德基找當紅偶像來代言,這隻能說一種宣傳手段,這讓我想到了某國產手機品牌,有人戲稱是買偶像送手機,那肯德基也有一種買偶像送食物的意思。
最近肯德基把他旗下最好吃的產品嫩牛五方重新上架了,看來肯德基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我一直不明白肯德基的產品線到底是怎麼定位的,好吃的東西總是限期發售,而特別難吃的總是一直存在,這裡必須點名那什麼半雞半蝦堡,肯德基的漢堡不行主演問題是麵包以及醬汁,麵包口感差,而漢堡幾乎醬汁少的可憐,而唯一能掩蓋這問題的漢堡只有新奧爾良堡以及那什麼手撕豬肉堡了。我搞不懂的是半雞半蝦堡到底為什麼能上架那麼久還不消失,而當年為什麼要把嫩牛五方下架,我記憶里嫩牛五方是有兩種味道的,一種是川辣,另一種是無辣的,我不吃辣以前只點無辣的,可是無辣的消失後只能被迫接受川辣的,但依舊好吃,可是居然被下架了,簡直不能忍,這之後幾乎很少吃肯德基,只有出新品時會去嘗一嘗,但都缺少能讓人記住的味道。
肯德基長點心吧。
PS:5月17日,我還認為只有我家附近的肯德基嫩牛五方斷貨了,誰知道到市中心的肯德基一問,下架了,下架了,下架了。肯德基你確定還想經營下去么?沒有嫩牛五方果斷附近的漢堡王安撫安撫心靈。


因為肯德基一直在嘗試迎合年輕人的需求,而麥當勞則在嘗試引導年輕人。

在我之前的回答里也大概提及了這一點。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516747/answer/78243571

肯德基在中國一直以自己的本地化為自豪,而在我前面的答案分析中所說,隨著速食店目標群體的變化,兩家在大陸的運營也隨之升級,而在宣傳方面,兩家選擇了大相徑庭的兩條路子。

幾年前,應該是從EXO開始,肯德基就開始了選擇各種明星做代言的宣傳手段,到今年也可以看出,肯德基選的明星受眾範圍基本都是十多歲至二十多歲的青少年,這也符合肯德基一直想年輕化品牌形象的想法。

當然按照很多人的想法,肯德基請的EXO,鹿晗,李易峰等可能「讓自己看到了就不想進這家店」的念頭,但不可否認的是,肯德基請的明星在絕大多數青少年中都有極強的號召力,可以說肯德基眼裡是把青少年跟上述明星的粉絲群體所大致重合起來。

事實上觀察最近新開或重新裝修的肯德基門店,你會發現肯德基早已捨棄了肯德基爺爺這個萬年不變的宣傳門面,門店裝修以輕快簡潔替代了以前溫馨家庭風,店內也開始銷售現磨咖啡,這也是肯德基在速食店消費群體轉型中所做的努力,它妄圖洗刷掉自己多年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去擁抱新生代的年輕人。

而麥當勞在這方面則選擇了另一條路。

首先麥當勞不是沒請過大牌明星來代言的,04年推珍寶三角的時候請的郭晶晶和王力宏,08年請了一眾體育明星,不過在廢除了麥當勞叔叔這一品牌形象後,麥當勞義無反顧地走向了「無代言人」的道路,它選擇的最大類型的宣傳方式就是辦主題。

麥當勞的主題主要是奧運會世界盃等各種知名活動外就是聯合電影,前一項已經是傳統了在此不說,後一項便是這裡要闡述的重點。

首先麥當勞聯合電影辦的主題一般是兩種,一種常見的就是出個相應的兒童樂園套餐小範圍宣傳,另一個少見但是單位規模都特別大,就是聯合電影進行整體的設計宣傳,這幾年著名的有小黃人,史努比。

麥當勞在選擇電影主題, 特別是大規模大範圍宣傳的電影主題都十分謹慎,選擇的電影多半是熱門的動漫類電影,美式居多,當然今年也聯合了全職高手出了套麥樂卡,其實通過總結可以發現,拿來做兒童套餐類的電影針對的群體多半是兒童,而能大規模宣傳的電影針對的群體多半是全年齡段但偏年輕化的人。這也正好符合麥當勞的風格,他們既希望能牢牢抓緊年輕人的心,也不想放棄其他人。

簡單的對比下,肯德基採用的明星效應首先牢牢抓住的是死忠粉,其次一般的人可能無感,黑粉可能就不會去了。而麥當勞選擇的電影不一定能牢牢抓住多少人,但搭配上精心的設計,最起碼很討喜,接受度都挺不錯,不至於趕掉一批人走。

還有一點,麥當勞更喜歡用自己的產品去給自己代言,比起肯德基宣傳海報上明星拖著炸雞,麥當勞的宣傳上更喜歡以食品為中心,當然肯德基最近回歸嫩牛五方我也是很歡迎的,麥當勞也回歸下珍寶三角吧。

手機碼的,有電腦再詳細補充插圖。


感覺KFC請那麼多所謂明星還不如嫩牛五方回歸有效果~新嫩牛五方真的好好次!然而麥當勞薯條漢堡可樂啥啥都好次!


對比一下耐克和阿迪達斯也是,耐克請的都是運動員,而阿迪達斯最近喜歡請藝人,每次看size 1626 yoho這種雜誌全是阿迪達斯旗下三葉草和NEO毫無營養的廣告,配上天使拉寶貝的假臉,噁心死我了。


最近改策略也請了嘛,我在點單台看到葉修和黃少天了


利益相關:前麥當勞員工
因為麥當勞好吃啊。
而且麥當勞其實有種很強的產品自信,就是對於中國人口味的迎合的力度比肯德基小很多,比如很多麥當勞的食物都有很強的西方特點,加很多芥末醬,酸黃瓜,芝士(但是都可以特製),但是肯德基的漢堡就很適合中國人口味了,肯德基有很多不辣的肉製品小吃,但是麥當勞幾乎沒有。另外很多相似的產品肯德基還比麥當勞貴,辣翅啊小包薯條啊新地(聖代)啊都貴0.5元-1元左右,肯德基推薦套餐都在35元左右,麥當勞推薦套餐在18-28元左右。
綜上所述,肯德基又貴又不好吃,更需要宣傳。
另外麥當勞服務是真的好啊,投訴機制很及時,可樂稍微少了一點點就有人投訴,扣經理錢,所以基本上顧客所有要求我們都儘力滿足
,而且如果沒有微笑或者只是在接待顧客的時候揉了一下眼睛都會被經理提醒(害怕被投訴)


鹿晗 薛之謙 李宇春 都是誰~
(⊙o⊙)
相比麥當勞這種

不是更好更有內涵嗎~d(???d)點贊!


從品牌及產品定位與市場定位的角度出發就能很好理解這個行為。

麥當勞的品牌定位是"經典",它比肯德基要更老更有資歷,那麼作為相同類型的快餐類企業,肯德基必須找准自己的品牌定位,才能搶到相應的市場份額。可以發現麥當勞的菜單是基本沒有變動的,最受歡迎的永遠是那幾款我們第一次吃麥當勞會吃的,在麥當勞最常變動的無非就是兒童套餐的玩具,而這本身也是麥當勞很早前就擁有的產品。

反觀肯德基,從專註於炸雞(相比於麥當勞),到開發早餐,到開發雞以外的肉類(沒有魚,因為麥當勞有麥香魚),到開發飯類產品,到回到炸雞本身(黃金+脆皮)並開始注重明星代言與廣告,肯德基一直致力於創新產品,這與麥當勞是相反的,所以肯德基才能與麥當勞並肩,坐穩行業內二哥位置,把其他的甩在後邊。因為創新代表著有活力,而年輕人往往願意嘗試新的東西,且往往吃這類快餐食品的都是年輕人。當某行業有行業巨頭壟斷市場時,若你想進入市場並立足,必須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來填補該行業巨頭的疏漏。

事實證明肯德基做的非常成功。我們會因為純粹的想吃炸雞,所以選擇去肯德基吃全家桶而不是去麥當勞
;會因為想吃點新的東西,但又不想吃巨無霸板燒麥香雞這種"經典款"而走進肯德基(最近的嫩牛五方就是很好的例子);甚至有些小迷妹就會因為鹿晗所以去吃黃金脆皮雞…肯德基的市場定位導致它很難取代麥當勞做一哥,但一定可以在行業中穩穩的有一席之地。

而且有一點是非常好玩的…可口可樂的品牌定位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品牌和產品。而百事可樂的定位:年輕人的產品。百事可樂無論從品牌及產品定位與市場定位都與肯德基十分相似。百事旗下的品牌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有七喜,美年達,立頓茶,激浪,樂事薯片等等。可口與百事於可樂市場的地位,就如同麥當勞與肯德基於"垃圾食品"行業的地位。有趣的是,麥當勞用的可樂就是可口可樂的,肯德基用的就是百事的。好玩吧?

byw,肯德基的嫩牛五方這個飢餓營銷做得很好…首先它不難吃,這是重點,其次它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吃到的,這也是肯德基聰明的地方:首先,敢於把自信的產品不當頭牌賣,而是拿來限時銷售做飢餓營銷;同時也解決了肯德基本身的銷售問題,即產品過多導致店裡無法每天上架所有類型的產品。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解決了這個問題的同時,還能時不時就把那些有著小部分狂熱粉絲的產品放出來限時銷售刺激你的g點,同時做好輿論風向的引導讓更多的人願意去嘗試這款產品。起碼我一個之前沒有吃過嫩牛五方的人,經過這段時間的微博朋友圈知乎,我都想去吃一個了。肯德基又有這麼多的產品,一年四個季度挑著來,可以保持著一個良好的輿論循環,非常厲害。

不過肯德基的薯條是真的難吃。突然好想吃麥當勞的薯條和雞塊+肯德基的鮮蝦堡+德克士的大雞腿。德克士的大雞腿是真的好吃,強推。


麥當勞真的好吃!就那個板燒雞腿堡!那一層超嫩的微微有點焦的皮!好吃的我要死了(:з」∠)_
還有那個派,每一種都好吃……麥旋風也……我好餓喔(。-`ω′-)


麥當勞好吃啊,薯條外酥里綿,鹹淡正好,我這種不喜歡蘸醬的人也覺得特好吃,而且漢堡也還行,不喜歡肯德基的麵包。。。。肯德基又是飯又是卷,天天推新品,可是我也沒覺著新品好吃啊。。。。要是想吃米飯我直接去蘇客這種賣飯的不就得了。。感覺肯德基就像一味地吸引眼球,表面上照顧中國式的口味,但是並沒有真的用心去研發好吃的東西,銷量不好就明星來湊。。。。

可是,肯德基終歸到底還是一家快餐店啊。。。。這樣整除了高價和眼花繚亂的新品,實在是想不出別的印象了。


大概是題外話,麥當勞和暴雪爸爸合作了2次了吧……只是沒請某些明星而已嘛(注意是某些,麥當勞經常請體育明星打廣告,姚明就是其中之一)廣告還是有的而且不少,效果也不差啊那麼多為了黑門爐石特效買麥趣雞盒的不是嗎
再吧啦幾句,麥當勞的新品確實不錯,然而肯德基的新品其實已經過渡成他的主流商品了(比如新奧爾良系列,還有葡式蛋撻,都是很用心的好吧)兩家研發新品走的不是同一個路線吧。不過這幾年變化挺快的肯德基新品真的是越來越辣雞了到了去那裡興緻全無的地步,而麥當勞的新品也不是能比肯德基高到哪裡去,奇葩貨也有,前一陣子不還有什麼紅豆雙皮奶派荔枝泡泡茶朕好蝦堡那一期新品嗎,快餐中的黑暗料理,和肯德基用藤椒油佐味的筍絲加入勁脆雞腿堡美其名曰藤椒雞腿堡的新品簡直不分伯仲。


一個偏重於消費者自己的感覺,一個偏重於加大自己的市場份額。行銷組合策略存在明顯不同。

麥當勞側重於依消費者對消費價值感的知覺來感受價值,加以訂價。
而肯德基則側重於參考競爭者所訂的價格加以訂價,目的在於市場競爭。

關於兩者的區別附一些其他的方面,我想大家從中可見端倪。

麥當勞和肯德基都是來自於美國的 在美國,麥當勞的規模遠遠超過肯德基,麥當勞在全球擁有超過3萬家店,營業額超過400億美元;而肯德基在全世界擁有的店只有麥當勞的1/3,約為1.1萬家.

但在中國,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早於麥當勞,且規模也遠超過麥當勞的規模,肯德基的餐廳總數是1500家,而麥當勞卻只有700家.
一、 市場競爭態勢分析
西式快餐是由國外引進的經營方式,麥當勞是國外漢堡代表的快餐連鎖店,而肯德基由於在炸雞方面獨具特色,佔有一定的市場。
二、 市場定位
A. 麥當勞的市場優勢在於清潔(clean)、快速(fast)、品質(quality)、服務(service)、價值感(value)。
B.肯德基的市場優勢為商品的獨特口味。 在中國做適合中國消費的品種;如雞肉卷、玉米湯、全家桶等

三、 行銷定位策略
市場定位:
A.麥當勞:以自由、活潑作訴求,希望提供一個輕快的用餐環境
B.肯德基:定位在「家庭成員的消費」,提供一家庭式溫馨團圓的用餐氣氛。
四、 行銷組合策略
麥當勞:依消費者對消費價值感的知覺來感受價值,加以訂價。
肯德基:參考競爭者所訂的價格加以訂價,目的在於市場競爭。
五企業代表人物

為連鎖店之POP造型,例如麥當勞為麥當勞叔叔造型,肯德基為肯德基上校造型。其主要目的是藉此增加企業對顧客的親和力。


因為肯德基難吃。最近吃了很多次KFC,除了蛋撻,真的都好難吃 漢堡難吃,炸雞難吃,薯條特別難吃,特別是上校雞塊,吃了一塊就吃不下去了,都不知道怎麼活下去的。當然難吃也是相對的,主要是McDonald"s味道太合我口味了。麥當勞的各種漢堡,薯條,麥樂雞塊,香辣雞翅,派…都相當好吃,而且價格還不算貴。(當然淋醬的薯條,大雞排,檸檬什麼烤翅好黑暗料理)總的來說,感覺在快餐連鎖店,麥當勞真的無敵了吧,嘻嘻


這就是我選擇M的原因


麥當勞好吃吧,而且比肯德基要便宜很多。麥當勞也不是完全不請啊這次贊助全職高手我不僅買卡還把動漫里出現的所有麥當勞產品都吃了好幾遍←_←


推薦閱讀:

為什麼長輩們不愛吃肯德基麥當勞?
關於麥當勞和肯德基,有什麼是大部分顧客都不知道的?
為什麼肯德基、麥當勞在國內屢屢出現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但人們還是會趨之若鶩?
麥當勞、肯德基的飲料中,默認要加大量的冰塊,是為了省成本么?
為什麼肯德基/麥當勞在食品安全下的新聞多,漢堡王的食品安全報道很少見?

TAG:美食 | 餐飲 | 麥當勞 | 肯德基KFC | 快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