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看《爱乐之城》看到流泪?

这部片获得了14項奥斯卡提名,网上也是赞誉一片,加上男神推荐说是看哭了,很期待的看了《爱乐之城》。结果并没有强大的震撼和共鸣,看影评很多人都说看哭了,想知道点在哪?是我没有看懂这部片吗?求赐教。


小时候,总以为感情会是一场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约定。
长大了,才知道每一段旅行的同路人,都只能走一小段,也只有多年之后回头,相视一笑,点点头。

大时代的动荡,每个人的生命都在寻找,总要乘风飞翔,无论风去往那里,如果不放手,怎么飞得起来,可是,如果飞得起来,又怎么会不改变航道。

一站又一站,一程又一程,我曾成就过你,你也曾成就过我。我们也都曾幻想平行世界里,走到最后的是彼此,我们都曾在大风起兮的时候没有放手。看到现在的你,看到现在的我,都渐渐成长为自己的样子,你身边那个人,是不是我,也许,也没那么重要了。

感动和泪水,不是因为命运的残酷和分离的注定,而是我们最终接受了人生是一场缘起缘灭,含着泪,也能带着笑,从容地放手。


我的泪点在于他们分手前在公园里的一段对话。
mia:我们在哪?
seb:格里菲思公园。
mia:我是指我们,进展到哪 ?
seb:我也不知道。
mia:我们该做什么?
seb:我不觉得我们能做什么,因为当你真的得到这个角色。
mia:如果我能得到它。
seb:当你得到它,你将要把你的一切给它,这是你的梦想。
mia:那你打算做什么?
seb:我可以继续我的计划,你知道的。留在这里,开始我自己的路。你会去巴黎,那有好的爵士乐。你现在喜欢爵士乐了,对吗?
mia:是的。
seb:我们大概只能静观其变了。
mia:我会一直爱着你。
seb:我也会一直爱着你。


“如果让我选,我还会跳那条河”


刚刚高中毕业哈哈哈,开心。要上大学啦,我是大学生了哈哈,谢谢这么多人给我点赞呐。距离写这篇影评已经过去快半年啦,那天晚上写到凌晨三点依旧历历在目。


因为《爱乐之城》而热泪盈眶的人或许在他们经久的生命中曾经有过那么一场盛大但是破碎的爱情或是曾经为之疯狂但最终遗憾未竟疾疾而终如今风平浪静的梦想。
《爱乐之城》就是一道多了黑色的彩虹,是一壶加了砒霜的美酒;是心底的跳蚤,是脑中的刻刀。
左手爱情,右手梦想,音符诉情,光影造梦,一挥一就,一声一画,皆是人生。春秋四季走过,太阳照常升起。
故事发生在当代的洛杉矶,寂寥的小演员米娅的志向是女演员兼剧作家,她沉迷老电影明星。她在华纳兄弟的片场当咖啡师,经常翘班去试镜,如果真的接到戏,哪怕再小的角色也会让她欣喜若狂。塞巴斯蒂安是一名系丝绸领带的爵士钢琴师,对艺术有着近乎洁癖的追求。他想开间俱乐部,但他所痴迷的音 乐更适合 博物馆,几乎没有人会愿意花钱去听。为了生存,他违心加入了一支流行爵士乐队,在尖叫的观众面前摆弄音乐合成器。同样追求梦想的两人在这座城市里遇见彼此,在唱唱跳跳中坠入了爱河,相互慰藉扶持,一起追求毕生梦想。但在逐渐达成梦想的同时,艺术与商业、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朦胧博弈,令两人的情感也面临抉择和考验,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分歧后,他们彼此鼓励对方不要放弃梦想。

本片在舞美音乐摄影等技术上接近满分,对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迷影致敬还有对白是揉进了私人情怀在里面的。目不暇接的迷影梗:《雨中曲》、《西区故事》、《无因的反叛》、《卡萨布兰卡》、《瑟堡的雨伞》、《午夜巴黎》。Mia工作的咖啡馆对面,就是《卡萨布兰卡》的取景地;Sebastian在山顶跳舞致敬了《雨中曲》的经典动作;两人约会去看《无因的反抗》;巴黎的场景致敬了《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这些好莱坞黄金时期的金色碎片都被导演小心收拢起来,为影片带来更多光芒。与其说是对歌舞片的致敬,不如说是沙泽勒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用一种对艺术黄金时代的模仿完成对它的怀念与坚守。而男女主也就是彼此的黄金时代,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另一方面,不是全然模仿,本片的价值观是“以爱情为名将梦想屈服其下必将互相折磨”,就超越了“用爱情当做追逐梦想的奖励”的黄金时代电影。

我最喜欢的,是Mia试演时讲述的关于姑妈年轻时候来到巴黎,纵身跳入塞纳河还为此感冒了整个月的那一小段。艾玛·斯通就站在那里由紧张的讲述变为轻松的吟唱,光束打在她身上。这是全篇精心编织的浪漫光影梦中,唯一不费吹灰之力就腾空出窍美妙到所有镜头都不可比拟的部分。

就像圣诞节《真爱至上》总是最佳的观影选择一样,今后的情人节,我可能会一遍一遍的重复看《爱乐之城》。如果五年后Mia走进爵士酒吧,跟Sebastian重归于好,它可能只是一部还不错的爱情片。但是没有,一曲终了,回到现实,谁也没有奋不顾身,谁也没有离不开谁,两人回到各自的生活,一切不过幻想。

这是最让大家唏嘘流泪的一段。在我看来这也是最好的感情结束方式。我可能和你再没有以后,即使幻想里很美,即使依然爱你,我依然接受不完美的结局。但是,和你在一起的每个现在,都是最美好的。电影里的春夏秋冬又一冬,爱情来来去去,从没有减少过。

情人节的浪漫也是如此吧,我们见证了一段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却开始学会珍惜所有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们都不知道这段感情的终点在哪里,但记住,我的梦想里有你,此刻的你,永远的你。

每个纪念日都对是曾经的见证,但是情人节,是要带着一种不问过去与将来的决绝的爱意。

导演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却不无聊,结尾段是全片佳句,也是点睛之笔,色彩是最大加分项,完全是炫技一般的使用光影与镜头,电影明快大胆的画面配色明亮到像是跌入了一场现实梦境。开篇的伪长镜头十分惊艳,然后的每一个片段你都能看到长短镜头的巧妙使用,短的镜头具有爆发力,记得很清楚的就是石头姐把高司令推开的那一个镜头的骤然后撤,真的是况味十足。而长镜头的跟拍,有的时候突出了心醉神迷的情感,有时候则是让人目眩的欢乐。行云流水的娴熟技法,浪漫梦幻的LA包装,雅克德米般的华丽精巧,生活的甜蜜以及不完美,章章无以言表,声声难以忘却。

有一个非常棒的镜头可能被大多数人忽略了:女主倍感乏味地和男主一家在餐厅吃饭,听到广播里正放着男主最爱的爵士乐,给餐厅喇叭逐渐拉近的大特写。
而本片的用光,大家记忆最深刻的一定是多次大胆的强调人物主体的用光,四周的一切都黯淡下来,只剩下主角一个人被灯光所照射,阴影处拖曳出长长的,无法驱散的阴影。真的是大胆而又巧妙。
冲破一切的感染力,让人有忘却一切随之共舞的魔力。音乐几乎是开头燃到最后。画面也是浓得化不开的怀旧滤镜。石头姐每一套连衣裙色彩饱和度都超高,但是白到反光就是可以那么美。

高司令颤抖的手,斯通颤抖的肩膀,男主给女主介绍爵士乐那一段男主眼神里真挚的热诚都是迷人的细节。
好想做高司令额前那一缕乱发,时时亲吻他的额头,轻轻一跃就可以触到他的眼睛。

在最后一眼里,有梵高的星月夜,有莫奈、加雷诺阿色调温柔又梦幻的花团锦簇。他弹奏的爵士乐里,微微颤抖的手指没有按下终结的音符。剥除了“春夏秋冬”和复古色调,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打动人心往往无关复杂。双人舞里高司令流畅里的倜傥,和艾玛石踢踏间的笨拙,舞步就是他们的写照。
感情戏想到的是《阿黛尔的生活》,更猛的是那段“回忆杀”,直接串到《泰坦尼克号》片尾重逢,《艺术家》式对经典的致敬天衣无缝。用音乐和歌舞串起所有往事,假如…或许…可能…梦想与现实冲突的拉扯,却让心灵相契的人拥有最美的回忆。2016年度最佳!

全片的主题就是爱与克制。他们被对方身上的不同所吸引,又有互相共鸣。然而冷酷的现实将他们推到分离的边缘。即使依然存有爱意,也无法反抗互相依偎已经沦为曾经。再见只有唏嘘,但轨道不同只能走向分别。

春夏秋冬,遇见并爱上喜欢爵士的你,一个个摄人心魄的长镜头,一首首让灵魂沸腾的歌曲,一支支动情撩人的舞蹈,一阵阵使心灵平静的钢琴曲,只为谱写一场究其错过的爱情,最后把最美好的事都换成有所爱的你,沉迷于光影变幻的独角戏里,离开时的眼神魂牵梦萦。

旧梦失去有新侣做伴,电影改变了我的生活没有改变我和你的结局,希望故事停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之前,他们相吻的时候画幅越缩越小跳出The End字样,好的爱情成就彼此然后挥手再见。

没能在正确的时间与你长久地在一起真的很遗憾。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潦倒却仍坚持梦想的时候,充满音律和爱意地生活过,慰藉过,鼓励过。我们悄悄走进彼此的生活,听过的爵士乐,路过的咖啡屋,与你牵手如今关门的电影院,一起在辉夜星辰间共舞的科技馆,跳过的不太协调的双人舞,眼中闪烁的爱火,还有不知去向的未来都是梦一场。

最美的爱情模样之一:和你一起让冬变成春,因为你想起梦想,因为你变得无所畏惧,因为你努力坚持。和你一起让春变成夏,因为你心脏砰跃不止,因为你双眼暖暖内含光,因为你连发丝都在闪闪发光。如果有一天夏变成了秋,秋变成冬,希望我们依然可以在最初梦想面前相见,一起做场最美的梦,可以在时光尽头相视一笑,与你相遇已是生命赋我最好的馈赠。

人生是一段一段过的,你爱与被爱过许多人,这些人会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成为你人生的过客,虽有遗憾,但彼此也曾相互照亮过对方的生命......无常是常态

假若他日相逢
If I should see you,after long year

若我会见到你,事隔经年。

How should I greet, with tears, with silence

我如何贺你,以眼泪,以沉默。

以眼泪?


不,以微笑——

大概爱情“最难得的是遇见懂得”
“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年轻人一直用热情在现实世界里试错和坚持,哪怕是普世价值观里落没且无用的东西,这种对于梦想的专注和苦守才是真的打动人心。

梦想和爱情到底该坚持哪个呢?梦想与生活未必有恰如其分的抉择,毕竟不是每个幸运儿都能得到命运的宠幸。最好的莫过一同实现梦想继续相爱,若不能也希望因为逐梦分开也最终实现梦想。可怕的是以追梦名义分开却也迷失在途中放弃了梦想。
逐梦之路如赤脚潜行在冰冷的水域,哪怕旁人视你愚笨,哪怕你的心几经破碎,都不要失去再次奋不顾身的勇气。

Admit it,but undefeated.To the ones who dream,the hearts that ache,the mess we make.And to jazz.

热闹华丽的歌舞片,浪漫感性的爱情故事,励志激情的追梦历程,带着遗憾的现实向结局。
故事的最终用倒叙告诉人们生活是怎样拔了你们梦想的船帆,卸了桅杆,让彼此丢了灵魂,即使再如何坚强,终将向生活屈服...终究回不到过去...
你可以无限接近电影,当演员,写剧本,挨着英格丽·褒曼的照片睡觉,在《卡萨布兰卡》的阳台外上班,但生活永远不会成为电影。梦醒时分你看着与你共浴亦真亦幻的泡影中人,转头,微笑,离开,这或许是人生最像电影的一刻。

《爱乐之城》就是一道多了黑色的彩虹,是一壶加了砒霜的美酒;是心底的跳蚤,是脑中的刻刀。
左手爱情,右手梦想,音符诉情,光影造梦,一挥一就,一声一画,皆是人生。春秋四季走过,太阳照常升起。

这么多回答也不知道我的能不能被人看见,今天上映第一天看了《爱乐之城》深有感触于是深夜万分认真写了这篇回答,从凌晨一点码字到三点半,然而我六点钟就要去上学了。。高三苦逼党。。因为太困了一直坚持写完头脑混乱并没有仔细排版可能看起来会有点不连贯,抱歉了,有空来改。我的回答被人看见的几率很渺茫吧,如果你看到的话就点个赞呗。


这部电影让人难受之处,不止在于理想,也不止在于爱情。

一个人在理想之路上前行时,所面临的困难,来自外界的压力有,更多还是因一次次打击而产生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才是最要命的。

而这时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写出了全世界」(大意),「 你必须要付出一切,全力以赴,这是你的梦想」,有人对你说,「因为你,我现在喜欢(爵士)了」……有那么一个人,他/她理解你的理想,欣赏你的才华,支持你的坚持,在你想放弃的时候拉你一把,或者踹你屁股让你爬起来继续努力,这种精神上的伴侣,是多么可贵啊。

这种感情,早已经远远超越爱情了。这是同伴,是战友,是同行者,是知己。在我看来,没有比这种互相欣赏、彼此支持更加美好的感情了。

可是,可是,即便是这样也很可能会分开。分开似乎是人生的一种常态。

当理想最终实现的那一天,你用了当初她取的那个名字,用了她设计的图案,当年嬉闹争执的画面历历如新,可那人再也不能与你分享这份喜悦,你不能去告诉她,「哎,你说得对,我决定用你的名字了!」你也不能告诉她,「我的爵士酒吧终于开张了!」世界上最懂你此刻喜悦的那个人,她不在。无人能理解你的心情,这种寂寞,真是难以言表。

而女主出演电影、受到追捧和赞誉时,会不会偶尔有一次,想起有一个人曾对她说,「你演出了全世界」,想起「他们不懂?那就去他妈的」?

真是想想都要令人觉得世界空洞乏味人生寂寞无奈的吧……

而当两人在重逢一刻,四目相对,音乐声于无形无觉中响起,当年那一切的一切在二人眼中被改写成最最美好的结局。这种幻想会让人无憾吗?不,只会让人更加遗憾啊,真的,真的太遗憾了。

最操蛋的是生而为人,就必须接受各种无端而来的遗憾。必须接受相爱的人无法在一起。必须接受可共患难而不可共顺遂。必须接受同伴们一个一个离开。还有很多人连理想都无法实现,只好被迫放弃。你以为这算惨了吗?不不。放弃还不是最惨的。最惨是为了接受自己必须放弃,反而向曾经的理想踩上几脚,骂自己是个大傻子……

凡此种种,挣扎与坚持,遗憾与错失,骄傲与破灭,在看电影时一幕幕浮现于脑海,真的架不住飙泪的冲动,为我认识的那些,曾经有过理想的人们。

该说什么好呢?

珍惜理想,珍惜眼前人吧。

最后,

「敬那些做梦的人,哪怕他们有点傻。」


概括说:是对逝去感的上瘾。

爱乐之城激怒了什么?

情人节当天二刷爱乐之城,左手边的男生带着母亲来看,结尾时带头鼓掌,用蹩脚的语言不停地和母亲炫耀自己对歌舞片的怀旧情感,以及这部电影是如何运用胶片和长镜头,右手边的情侣一直在吃三明治和爆米花,那些呲呲拉拉的声音穿过了整部电影,但电影结束之时,他们两人久久没有离场。

问题

11号上映以来,在朋友圈发一个“我喜欢爱乐之城”,都会影响整个朋友圈的“政治正确”。甚至对自己该不该喜欢这部电影产生怀疑。

我想理清楚几个问题。这部电影作为电影本身到底怎么样?即使当下我们谈论任何事情的“本身”都是一种奢望。我们如何对待怀旧歌舞片,它的旧到底是什么?我们需不需要像一个当代美国人一样看待这部电影里的白人政治?中国的观众对爱乐之城极大的喜爱和仇恨来自哪里?电影还能不能只是梦?梦可不可以破碎

力量来自前现代撞上后现代

倒是没有看到什么电影方面的评论人发表对爱乐之城价值观的评判,大家忙于对画面、舞蹈、音乐、长镜头大嘉赞赏,对于中国电影良莠不齐的制作来讲,我们像小学生无法抵抗心理变态的班主任一样,抄写和分享着留下的作业。爱乐之城是一部漂亮的歌舞片,但感人不感人,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爱乐之城到底是不是一部怀旧主义的电影。如果我们从米娅和塞巴这两位截然不同的角色上分析,这是一部关于过去和现代对撞的故事

看有评论说米娅和塞巴都是两个怀旧角色,这其实是对故事线非常大的忽视,虽然女主角米娅是通过在剧团工作的姑妈认识到老式的歌舞片,但米娅自己追求的并不是这些,她写的是十分当代戏剧,就连她最后接到的电影,也是基于个体的故事,没有剧本的电影,而不是在两种力量的冲突矛盾中继续的。而我们也还能记起,当塞巴刚刚提到爵士乐的时候,米娅的态度和任何一个现代人都是一样的,“哦,电梯里的音乐”(这是对爵士乐的一个非常基本的偏见),所以这部电影的治愈力量其实和米娅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来自于米娅、塞巴这一对儿的过去、现在的对比力量


她是一个在现在这个分崩离析的世界里追寻梦想的非常微不足道的一个女孩子,而现实的米娅,现在在好莱坞追梦的少男少女们,都不会梦想成真。米娅的态度其实和他们没有任何区别,她累了,她想要放弃,她觉得做个律师可能更好。因为现在不是一个艺术具有什么独特性的时代,就连演员本身也极具复制的可能,她生活在演员和律师没有本质区别的时代。在这个时候她遇到的塞巴,塞巴是一个活在过去时代无法走出来的爵士乐手,他活在一个梦想尚且还是梦想的时代,他活在一个每个人的生活不被无情的偶然性所伤害的时代。因而他可以不断地激励米娅“fuck them”(不要在意观众)。

米娅是一个非常现代的姑娘,除了她和塞巴的爱情之外,她的身上其实没有任何前现代的疯狂痕迹,她能体察到非常细腻的琐碎,比如她在一哭一笑之间身后敲门进来的助理,比如排队上人和人关系的冷漠,还有喋喋不休的讨论自己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这一切在塞巴身上都没有,塞巴是一个专注的、疯狂的、精神洁癖的人,长年累月的做着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事情,就像他在电影里,打开黑胶唱片机,一点一点的扒歌、练习、耗费一天又一天去听即兴音乐。


是这样一个携带着黄金时代气质的男人激励了她,她才继续做了坚持,而她的坚持不过就是在试镜的时候,讲了关于她姑妈的一个故事,当时相信很多人都期待她在试镜的时候说她和塞巴的爱情故事,但实际上,她表面上讲的是光脚跳进塞纳河的故事,但她讲的就是塞巴这样的人,一个坚持某种独立审美,毫无自我保护的被整个资本世界侵吞的故事,而那段独白的唱段感动人的地方——正是那种超越了现实的热枕。

讽刺可复制的成功,以及再现梦破碎的方式

五年后,米娅成功了,但她的成功是十分具有复制性的。如电影镜头几乎用一模一样的动作、对白来表现她成名之后,再次进入咖啡馆的情景。和之前她所迷恋的那个女星一模一样。导演表现了这个女演员的成功后的姿态和生活,却没有表现她仍有创造力,她甚至上演着和过去一样的独角戏,只是有了更多观众(这些观众很可能只是来看明星)。家中漂亮的装潢、成功人士老公、少数族裔保姆、漂亮贴心的孩子。米娅用她从姑妈和塞巴身上借来的疯狂换得了荣耀而枯燥的优越生活。如同每一个中产的梦终于实现了那样。

然后再次遇到堵车,这次堵车也和全局开头的堵车一样,颠倒着她的生活,从琐碎的现代的转入复古的疯狂的梦幻的。唯一不同的是这次的色调不是整座高架桥上的欢腾雀跃,而是那些需要经营的关系和生活。很多人觉得五年后的米娅多了一份世故,这是她本身即有的世故,而她做的只是找到了比当时的前男友格雷更优秀的男人而已。

当她走进SEB’S,走进塞巴的梦想之地的时候,她第一反应并不是寻觅,而是尴尬和不知所措(有趣的是,这恰恰也是一部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反应)。当塞巴又弹了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那首曲子,她再次进入梦境,过去的所有细节都得到了篡改,塞巴没有因为坚持弹即兴爵士而被辞退,没有因此推搡开她,而是直接亲吻她,塞巴也没有和他的电子爵士朋友“同流合污”,没有去巡演,他跟随着米娅去了法国,他们重新携手走在所有怀旧的浪漫场景里,相爱、结婚、甜蜜生活。当所有观众都想让这个蒙太奇永远不要停下的时候,镜头抬起,我们又看到塞巴孤独的弹着最后几个音,米娅如梦初醒,只想离开这首曲子、这个男人、这个梦。而最后她还是转头回去,看着塞巴爱意的眼神,心里想着塞巴说过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


最后这十分钟模拟了一切梦破碎的方式,那种渴望之痛,那种宛如隔世的面对过去的自己的感觉,但也模拟了一切将梦留住的方式,以一种恒久的爱。


生活本身就是极乐。它不可能是别的,因为生活就是爱,

生活的全部形式和力量都在于爱,产生于爱。

——费希特,《极乐生活指南》,1806

中/美中产阶层的相悖幻想,对逝去感的成瘾

我们当然可以从整部电影里看到美国的中产阶级们纷纷去电影院疗伤的画面,可以看到他们如何编织过去的自己,编制过去自己的热情,然后将自己现在的不得志尘封在黄金时代,让过去的自己在过去的梦里唱歌,来应对当下分崩离析的现实。我们知道的首先是,那种可以和观众分离的“作者”本身已经不存在了,传播着的现代是从开口前就接触观众的,如果作者和作品只是隐喻,这部电影是表达人的意志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关系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也粘稠到无法由任何个体掌控。而这种无法掌控感,从美国的现实来说,确实是属于白人独有的,因为少数族裔一直生活在这种无法掌控的状态里,试想爱乐之城的男女主角可能有一个是黑人么,那将整体的破坏角色的功能性,那将无法塑造两个用来造梦的角色,因为黑人角色直接意味着梦的破碎。


但我们退一步到中国的现实中看,这些享受和喜爱就显得更加复杂了。没有人不能说“我喜欢爱乐之城”,这并不能防止人们想分辨这种喜爱到底是什么。我们抛开单纯认为其为浪漫爱情电影的人不谈,如果观众有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现实的基本把握——即个人无法实现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的喜欢和厌恶就都可以得到解释。


关于喜爱,我认为是一种基于逝去感的成瘾。就像看到自己在牢笼里一次次接近太阳,人会因此受到鼓舞。当然也有人只是喜欢沉浸在这种逝去感里,这也就是比较危险的,逃避主义和失去行动的可能。而关于中国观众对爱乐之城的厌恶,我们抛开一些观众纯粹觉得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很尴尬以外,我所听闻的差评,关键词大概是“鸡汤”和“虚伪”。我们之前提到了米娅走进SERB’S时的不知所措和尴尬,我认为这个举动模拟了具有后现代敏感和悲观的观众会对复古梦产生的一种反应。


爱乐之城没有使用任何现代的表述、词汇甚至形式。但它仍然描述了过去的消亡,以及未来的不可知,以及我们仅仅所知的——不可实现之痛。因为这部电影清晰的划清了过去和现在的界限,并且清楚地描述了“审美”的消亡和“复制”的兴盛,表达了隐性的悲观的立场,这对于中国的中产阶级是不可接受的。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羞辱,更不愿意相信,自己可以一边过着优越生活一边拥有突破和独立的意志。


因为老式的歌舞片里,在黄金时代里,与纯粹梦想相悖的都叫做妥协、懦弱、放弃和浅薄,而今天,我们称之为:获取资源、承担责任、节约时间和通俗化的涨粉力量。


这是爱乐之城对我们当下生活方式的激怒,你当然可以说过去时代的政治正确很无聊,但你无法阻止现在的自己被过去的“理想”羞辱。


最后,如果说爱乐之城的大热在表述美国正经历艰难,中国的观众可能对自己将面临的艰难,连指认和体会都存在基本困难。


(原创文章,授权于公众号“二刷”和“破土”,转载需联系本人,公众号:不是白鱼)


http://weixin.qq.com/r/yUybg03EPBBDrQng9xnb (二维码自动识别)


看《爱乐之城》之前,我带齐了纸巾,我可不想到时候情绪崩塌了还要跟旁边的陌生人借纸巾,挺狼狈的。
看到后面,我果然收不住眼泪,但公众场合还是没敢大哭。
为什么这部电影让那么多人都哭了呢?
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人,在与他相处的时间里,你们都成为了更好的人?
一开始的时候,歌里唱,大概是“茫茫人海你会看见那个人”。情节上,Seb的姐姐要帮他介绍对象,Seb 说自己不需要,如果两个人没有共同话题那谈什么恋爱?所以,电影里早就预示了我们的女主角Mia和我们的男主角Seb 的爱情会是某种相知般的遇见。
他们很快相爱,聊梦想,鼓励对方。看着对方的时候都充满了赞许。
在Seb 为了获得Mia 的家人认可的时候,选择了稳定的工作,在某种程度对自己喜欢的爵士乐做了妥协。Mia 看着他有了丰沃的收入,看他可以被更多人喜欢去做音乐,却问他,你是真的喜欢你现在的音乐吗?这里男主角有点恼羞成怒,问她,不是你要我在做现在的事情吗?而且他说了一句非常令人心酸的赌气话“你以前喜欢我不过是喜欢我潦倒的样子”。Mia 在那一瞬间露出了非常失望的难过。事实刚好相反,如果Mia 不是真正的爱他,不是知道梦想对一个人的重量,她看到他能红,有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这能让他更能被自己的家人认可,高兴还来不及呢,何必大动干戈,提醒他,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这里的对话也很有意思。他说,我喜欢的事情人们不喜欢。现在我好不容易找到人们喜欢的事情了。她问他,被人喜欢有那么重要吗?
很多人可能一开始都想做喜欢的自己,后来随波逐流,向生活缴械,竟没发现自己已经丢失真正的喜欢。
对我来说,这段情节是哭点一。
之后,Mia 演着自己的独角戏,台下只有几个好友的捧场和零星几人,幕后她听到对她的嘲笑和讽刺。她孤立无援地坐在黑暗中,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她回到家,打算放下演员梦。
Seb 在接到选角导演的电话时不顾一切跑到她家,叫她记得去面试。她说,我已经放弃了。他问她你怕什么,她说我怕事情还是这样,我还是会被拒绝。她说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可以成为演员,其实好多人都不可以。是啊,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以为我们能成为作家,画家,音乐家,最后我们发现我们早就没有了雄心壮志,屈服了自己的平庸。
Seb 极力劝说,第二天准时带她去面试,并坐在屋子外面静候她。后来他们在第一次跳舞的地方坐下聊天。她问他,我们要怎么办?他说,如果面试过了,你就去巴黎,那里的爵士乐更好听。
他们感激地看着彼此,说,我会永远爱你。
这是整个片子里,我最大的泪点。
我希望你实现你的梦想,做你想做的事情,即便我们分开,我仍爱你。
因为对我来说你是很重要的人,即便将来我们没能在一起,但我会永远记得你。
后来,两个人都过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她的电影被做成巨幅海报挂在城市的街道,有了温柔的丈夫,可爱的孩子,她看上去充满幸福。他终于买下了他想要的那个店面,做自己喜欢的爵士乐,而且被很多人喜欢。
他站在舞台上,欣喜地介绍自己的爵士乐队,却在看见她的那一瞬间,顿住,然后只说出“欢迎来到小塞”,对,她给他起的“小塞”,不是他那会儿执着的“棒棒鸡”。
他弹起他们在店里相遇时他弹的那首曲子,记忆以一种更为美好理想的方式重塑:他们一见钟情,他们一同追逐梦想,他没有迷失,她更快被认可被看到,他们没有离散,他们携手礼堂,他们幸福圆满。
一曲终,他们被拉回现实,他久久,久久没有抬头。她起身离开,最后回眸,他好像受到感应那般,抬头,看向她。那一眼,看尽了彼此的成全和遗憾。最终,微笑,是释然吗?是祝福吗?
我想,是我爱你,也谢谢你吧。
这是最后的泪点。
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人,在与他相处的时间里,你们都成为了更好的人?最后,你们并没有在一起。可是想起对方,还是觉得是很美好的存在。
而我,我会永远爱你。

Ps:如果对我的文字感兴趣,可移步新浪微博关注我@窗前伞,欢迎交流。


那么多一镜到底的片段,这么多演员要排练多少遍才能呈现出这么完美的一面啊!

反观我们的鲜肉们还只会1234567……

我真的是气哭了!


《爱乐之城》打动我的点不在于没有一个happy ending,而在它于勾勒出爱情最本质也最动人的一面——我真心希望你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样子,哪怕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很多影视作品里的爱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两个孤单的人联手对抗孤单的过程。而《爱乐之城》里的爱情,才展现出爱情该有的样子。

我不认为电影的结局是个欧亨利式的悲剧,不因为影片之前的诸多伏笔和暗示,也不因为贴近现实的结局本就该如此,而是因为真正的悲剧不该是这个样子的。

那真正悲剧应该什么样子的呢?

是Mia在看见自己设计的酒吧logo的一刹那,冷漠地转身离去,只因觉得眼不见为净;

或是Seb在台上深情地弹奏着与Mia初见时弹的曲子,而台下的Mia却暗自庆幸着“还好我没跟他在一起,居然为了爵士乐这么个过时的东西放弃做明星,也就只有酒吧老板这点出息;”

又或是Mia在见到Seb的那一瞬间泪眼朦胧,而Seb只是朝她轻蔑地一笑,仿佛在说“你当初抛弃我说是为了什么表演的梦想,实际上还不是因为虚荣和拜金。”

真正的悲剧,

是我们曾在洛杉矶最美的日落和最浪漫的天文馆里并肩共舞,

是我曾穿着高跟鞋一路狂奔出约会现场只想立刻陪你看一场电影,

是你曾在对我唱起那首《繁星之城》时我看见你眼里闪烁的点点繁星,

而在经历这一切之后,彼此却仍是:你不知我,我不知你。

真正的悲剧,

是我从头到尾没有真的喜欢过爵士,也不理解开一家爵士酒吧如何能成为你的人生目标;

或是你从头到尾从没有真的相信我能成为一名演员,也不理解独角戏到底有什么意义;

是我们其实只是一直假装支持着对方,却从来没有真的理解过彼此的梦想。

真正的悲剧,

是我在偶然记起你时,只能记起你的冲动与幼稚,觉得和你在一起只是浪费了我的青春年华;

或是你在偶然记起我时,只能记起我的浮躁与虚荣,觉得当初怎么会瞎了眼跟我在一起;

是我们中一人或两人否认了这段感情的美好意义,宁愿从未相遇,也从未有过这段曾经。

…………

这些,才是真正的悲剧。

可是电影的结尾不是这样的。

结尾处的闪回,有人认为是Mia的幻想,有人认为是Seb的。而我更倾向于那是他们共同的幻想——哪怕我们分开的时间比在一起还长,我仍然那么那么想与你共度一生,可惜却只能在脑海里进行了。但即便如此,我从未后悔纵身跳进那条以你为名的河流。如果时光重来,我会选择再跳一次,哪怕还是逃不开分离的结局。

是啊,真心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怎么会想与他分离呢?我是那么那么想和你一起探索这世界的美丽与神奇,一起收集屋檐下的点点滴滴,一起沐浴人间的阳光和风雨——“伴随我这样好吗,别说不搭。”

可倘若我对你的感情不止喜欢而已呢?

Seb当然知道告诉Mia试镜的消息,其实是把她推到离自己更远的地方。如果他只想和Mia继续在一起,可以等Mia消气以后开车去她家门口挽回道歉,然后只字不提选角的消息。可是因为爱情,传达这个信息成了比“把你留在我身边”更重要的事情。

因为爱你,所以你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

他们像是夜空里两颗孤独的星星,因为拥有梦想而发光而相互吸引,却终究要回到自己的轨道上去——我宁愿你在我看不见的地方闪闪发亮,也不愿你留在我身边黯淡无光。这短暂而美好的交集,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可是这场相遇真的就没有意义吗?不是的。因为经历了这个你,我才活成了这个我。

如果Seb没有遇见Mia,Seb也许不会有动力加入乐队挣到后来开酒吧的钱;如果Mia没有遇见Seb,Mia也许就不会有动力自导自演一出独角戏吸引到导演的注意。他们彼此成就,也彼此成全。

最终,他成全了她的潇洒冒险,她也成全了他的碧海蓝天。虽不能相濡以沫,却也从未相忘于江湖。

电影的结尾,Seb和Mia在最后的相视一笑中互相确定,“我会永远爱你”不是成年人分手时客套台词,而是最真切也最深情的告白与祝福。

他们终于都活都成了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亦在脑海里弥补了过去的一切遗憾,续写了拥有彼此的一生。纵然此生动如参商永不复见,也将在这繁星之城里永远交相辉映。

回到开头,电影打动人多是因为引起了共鸣,我也在Seb和Mia的故事中看见了我自己。可惜我似乎没有他们的那份幸运,能够在四目相投中肯定过往一切的意义。分离固然痛苦,但更痛苦的是发现自己在他的记忆里似乎仅仅代表着嫌恶和戾气。可无论怎样,都真的希望他可以活成自己最想看到的自己,哪怕我再也没有机会亲口去道一声恭喜,哪怕他永远看不到我在这里写下的一字一句。


原来你们都是因为爱情本身哭的啊……

我还以为和我一样是因为找工作碰壁


看了这个评论笑死了,侵删


朋友问我为什么一直没把你拉黑,分手了为什么还一直留着对方的微信?
我说,我很好奇你未来的妻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我只能通过你的朋友圈动态知道了。
电影的尾声,我想象着你穿着整齐的西装,牵着穿白纱的另一个她。
你们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你们有了新家,养了一只金毛,生了可爱的宝宝。你们去踏青去旅行…
这些都是我们一起幻想规划过的婚姻生活。
我真的想看看是谁来陪你完成这些事情,也真的真的真的希望你幸福。
但这幸福没有我的份,总是让人感到有点凄凉的。

(分割线)

感谢各位的谬赞,也心疼有相同感受的大家。
评论里很多朋友劝我删除他,
我总说真正的放下是即使看到这个人的消息也不再有任何情绪波动。
而实际上,是真的舍不得。
如果狠心斩断最后这一丝联系,就是真的飘散在人海中,此生再也不相见。
我对他的感情没有任何不甘心,我知道他心中的Mia是另一个人,我真心希望他早日解脱迈向新生活。


祝福我,也祝福大家。


因为真实。也真诚。


看电影之前很多朋友就推荐,期待很大,加上自己本来专业会学一些关于电影分析的课。

所以看开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拍的场景技巧感染力都很不错,但也就是不错而已。

看到中间的时候甚至觉得有些无聊,想着无非是电影情节巧合般的认识,加上一些琐碎的生活情节。音乐部分是很有意思,舞蹈感染力也不错,但还是缺少点什么。


但是到看完结尾的15分钟的时候,才真正被震撼了。

当时的感觉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坐在电影院看着一幕幕放过去,眼泪就不自觉的流出来,从开始的一点点到汹涌,就哑口无言坐在那里盯着屏幕,直到演员表放完才平静下来恍惚的走出去。


一直想写点什么来表达或者描述自己为什么会哭成傻逼。

但当时就是被震撼了,没有任何心思去分析它的拍摄手法 场景渲染 或者音乐,就是单纯的看着一幕幕走过。


一定要说的话,大概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吧。


可能我是一个习惯性想很多的人,看到一个人爱上一个人就忍不住在心里跟他走过了一生。

而具体的爱和真实的生活更多的就是琐碎的很多细节。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也很少有机会表达出到底有多爱一个人。

所以,爱是什么?

与我而言,一定要量化来说的话,是回忆,是细节,是与你一起拥有的小秘密。

我一直相信别人说的,很多时候我们爱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造成那个人特别的原因,则是因为你们一起生活,共同成长,有了陪伴的经历和相同的回忆。


在电影里,这个细节的表现就变成了结尾那家club的名字,那个图标,那首曲子。

“因为你,我喜欢上了爵士乐。”

爱你的时候,就会顺带着爱你所爱的东西。因为那是你喜欢的,所以我也会努力去了解去理解然后认真地跟你一样去感受去喜欢。

因为爱你,所以会记得你说过的话,会记得你的梦想,会想尽办法帮你一起实现它。

因为了解,所以知道你到底喜欢什么。尽管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传统爵士乐听起来很理想主义,但我一个丝毫不喜欢不了解的爵士乐的人都能因为你而喜欢爵士乐,所以固执单纯的相信你的理想是有意义的,是应该坚持下去的。你就应该做你自己,做你喜欢的事情。

因为在意,所以会看到跟你的梦想有关的东西都会格外上心,你的复试我比你更有信心,因为我知道你真的很棒也值得变成一个好的演员,所以我想尽办法找到你逼你去试一试。


最近有个人跟我说,两个人能不能走到最后,是看命的。

我不是一个信命的人,这太过玄学。但我相信真正的爱是不强求。

每个人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都有他的原因和意义。

在可以爱的时候好好爱,一心一意不出轨;在不合适的时候好好告别,让他去更好的远方。

这才是对的。


电影里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他们的爱情没有什么第三者或者神奇的事件。

两个人就是成年人的做法,有很爱的时候,也有意见不同的争吵,也有分离以后的痛苦惋惜。

但更多的是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真正的爱不是我说,我爱你到世界的尽头,我可以为你去死。

而是,谢谢你陪我走过一段路,接下来的日子可能我要一个人走了,不要哭,怎么可以哭呢。虽然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再渺小不过的一个人,但我们也是这个世界上怀揣着梦想的人啊。要一直往前走,别回头啊。我会变成很好的人,会实现我跟你说过的关于我的理想。希望你也是。


好好爱过的人,没办法说不爱就不爱了。

但成年人的做法是,知道没办法走下去,就会把这份爱放在心底。

我会给这家club起你说的名字,用你设计的图标,不是因为我想告诉你,我忘不了你。而是我想告诉你,我在成长的路上一往无前,我在努力变成我跟你描述的我爱的样子,愿你放心,祝你幸福。

那首曲子,和两个人在曲子里面想象的生活,则是理想主义的一种完美的呈现。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没有选择分开。

我们在一起实现了我们的理想,有着最美满的家庭,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会有的吧。在某个平行时空里,或许我们过着这样完美的生活。


但,最让我欣赏的地方在于,男主看到女主的时候没有语无伦次,而是继续他的演出。

而一曲终了,女主也没有太大的波动,两个人只是相互点头致敬,然后就像看过一场在普通不过的演出一样离开。


我懂你的遗憾。

我知道你想说的每一句话。

我欣喜于我们各自变成了我们想要变成的样子。

谢谢你,出现过,给过我最美好的一场表演。


就让彼此停在各自的理想主义里。

然后认真生活吧。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别哭。


电影最后脑子里闪过的都是马男波杰克第一季倒数第二集的画面,眼泪就下来了。

遭遇中年危机的马男波杰克,嗑药嗑嗨产生了幻觉,和初恋女友鹿小姐生活在四季分明的缅因州。那天下着小雪,鹿小姐告诉波杰克,她怀孕了。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孩子一瞬间就长大了。他们笑着看孩子打闹,波杰克问鹿小姐在想什么,她说:“要是你选择了这种生活,一切该多么美好。”

然后梦就醒了。


因为,它太detailed了。

其实这是一个挺普通的片子,前面一百多分钟中规中矩,一对恋人相遇相爱,又因为现实而分手。

男女主角说, I"m always gonna love you.

这是否让你想起,某一段你的感情呢?没有劈腿,没有渐渐不爱,没有谁受不了谁,没有任何狗血,真的就只是,我想有我的事业,你也有你想做的事情。但是你我的恋情与它们可能不太兼容。我们努力了,但是我们可能就是没那么优秀,没办法兼顾。

就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我还爱你,你也还爱我,但是我们不在一起了。

你的朋友们,或者是很多很多“情感专家”说,这就是不够爱啊,他就是没那么爱你。

你知道不是的。你知道,如果用双方都没有那么爱对方这样的理由来解释,是对这段感情的侮辱。

画风一转,男女主角事业有成,女主角身边又有了爱人,有了家庭,看起来很幸福啊,好像整部电影都没有存在过一样。

直到她听懂了男主角,用jazz对她说的话。

我想过的,如果我们没分手的话,如果我们当时能多沟通, 如果我们当时做了不一样的选择,如果我少一些别扭,你少一些不理解,如果我们多表达一些爱意。我们也会很幸福的走下去吧。

不过之前,我也只想这里而已,只想到“嗯应该会挺幸福的”,而已。

但是这部电影的最后五分钟告诉我,那种幸福具体会是怎样的。

原来如果和你在一起,我与你建立起一个家是有着阳光一样的色调的,我们望向孩子的眼神是发自内心的欣喜的,晚上溜出去开心,我不会像现在这样沉稳,我会情不自禁的雀跃。

太细节了,导演用jazz告诉我,“你也知道你错过了幸福吗?你知道你错过的另一段幸福的人生到底会是怎样的吗?”

当这一切毫无保留的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哭了,就好像我真的经历过之后的事情,而我又失去了他们一样。

====================================================================
我哭的原因就是这样。其实跟舍不得无关,跟想要回头也无关,因为未来的事就交给未来吧~~


遇到美好的爱情 与实现心中的梦想 总有一个时间差 这一差就差一个不同的人生 而这是大多数人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的 何其悲哀


对于一个男人而言,最让人欲哭无泪的事情是:

在最无力的年纪,遇上了最想守护一生的姑娘。


可能是那个时候我们心智不够成熟,抑或是事业上刚刚起步或处于低谷,在情绪上,在经济上,都没来得及给出最好的的自己。

最后,一次争执之后,曲终人也散。

事隔多年后,我们开始拥有,也开始有勇气去追逐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然后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发现:现在这个更好的自己,是来自于那段感情的赐予。

只是那个人早已散在人海里


演到一半我就跟旁邊同學講:現在他倆這麼好最後肯定成不了
只因為能找到真愛的人太少,大多數都是相忘於江湖,尋找the one的路實在很長又偏僻,現實讓人感同身受而已

另外我從開頭那首歌就想哭了


如果再次出发,你还会不会像第一次那样?

最近要是说自己没看过《爱乐之城》,都没法继续混迹朋友圈了。

为此,专门拉上小伙伴忍受着情人节的暴击,欣赏了这部奥斯卡提名追平《泰坦尼克号》的年度佳片。

电影上映已经四天了,在各个层面的影评汹涌来袭后,我也蹭一波热度,跟大家谈谈我的观后感。

特此预警,本文涉嫌大量剧透,若有不适,来抓我呀。

  • La La Land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这部电影,那这个词不是爱情,不是前任,也不是梦想。

而是它的片名,英文片名:《La La Land》。

它有双关之意,第一层意思是指发生在洛杉矶(Los Angeles)的追梦故事。洛杉矶简称LA,La就指洛杉矶。

第二层意思是La La Land的本身含义,它是英语里的一个常用语,指一种白日梦状态,无视残酷现实,一心沉醉于梦想的美好,从而处于一种极乐状态。

而这正是电影里男女主角色身上,最闪光、最令人动容的地方。


男主高司令(瑞恩·高斯林)饰演赛巴斯汀,一位痴迷于爵士乐,一心想要开一家爵士酒吧,把即将消失的爵士乐带给更多人听的钢琴乐手。可他爱的音乐没人喜欢,他对爵士乐的执拗无人理解,迫于生计只能游走在各餐厅、宴会上弹琴打零工。

女主石头姐(艾玛·斯通)饰演米娅,一位有着演员梦,一心想在好莱坞闯出一片天的普通女孩。为了实现梦想,她读了两年大学就选择了辍学,然后一边在华纳片场咖啡馆打工,一边参与大大小小的各种试镜,可收到的结果永远是拒绝。

赛巴斯汀生活压力重重,似乎每一个人,都要来狠狠踩一脚他视如珍宝的梦想。

可他坐在琴凳上,指尖走过,美妙的爵士乐飘出时,整个人都在发光。

米娅孤注一掷,但眼前的生活看不到一丝希望,面试官会仅仅因为一个三明治,将哭到脸部扭曲的她打断。

可再一次出发时,她如海般的眼睛里,仍然有熊熊的热情。

那因为热爱而闪光的模样,真好看。

就像米娅在她最重要的一场试镜中,讲述她阿姨的故事时唱的歌词:

She smiled, Leapt, without looking

她笑着,轻轻一跃,看也没看

And tumble into the Seine

跌倒在塞纳河的波浪里

The water was freezing

水冷极了

she spent a month sneezing

之后的一月她都在打喷嚏

but said

可她说

she would do it, again

如果重来,她还会这样做

不能获得物质,没关系。不能获得认可,也没关系。

河水再冷,感冒再重,只要有梦想,心就不死。

还会再次出发,就如第一次那样。

拥有这样勇气的人,真是美好地让人艳羡。

希望你也能拥有让你内心热气腾腾的事物,在无数艰难的时刻,你都想要再次投身,义无反顾,如La La Land。

  • 我会永远爱

当同样美好的两个人相遇时,那些外人看不到的光芒,在对方眼里却是要闪到晕厥。

你路过正在拍摄的电影片场,凝望良久时,眼里放出的火光,

你谈起美妙刺激的爵士乐时,自信飞扬到令人炫目的神采,

爱情自然无法抵挡得要来临。

导演无需多加台词的赘述,用一支舞,自然又动人的就让爱情发生了。


《爱乐之城》里,赛巴斯汀看到了米娅身上无人问津的才华,米娅理解支持赛巴斯汀执拗疯狂的爵士世界。

这样美好的爱情,应该拥有怎样的结局呢?

只有31岁的鬼才导演,毫不手软的告诉你,应该是五年以后嫁作他人带娃相见式的结局。


赛巴斯汀为了可观的薪水,接受了原本不愿意的流行歌曲钢琴手工作,长久在外巡回演出。

米娅自创独幕剧观众稀少,且负面评价连连,心灰意冷时,意外收到了圈内大牛的赏识,邀请她前往巴黎参与七个月的拍摄。

距离的限制,梦想的招手,该怎么选择?

赛巴斯汀想给米娅更好的生活,接受了不喜欢的工作,开始为五斗米折腰;

米娅想让赛巴斯汀的爵士俱乐部梦想成功实现,为赛巴斯汀设计店名logo;

米娅发现赛巴斯汀做的音乐与他梦想相悖,她要做那个叫醒赛巴斯汀的人;

赛巴斯汀得知米娅获取试镜机会,想方设法也要找到她,鼓励她,带她去。

你懂我的努力,我懂你的坚持。我知道该给你怎样的爱。

所以当梦想向你招手时,你去吧!

要与我分开的话,那就带着我的爱去吧。

要知道,“我会永远爱你。”

在可以陪伴的时候,我尽一切可能在你身边。

在你可以飞更远的时候,我会带着爱对你挥手。

这真是浪漫至极的分手,谁说分手一定要狗血?

若不是彼此惺惺相惜,真心相爱,怎么会有这么浪漫的分手呢?

有人说,看了这部电影想起的人,大概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是啊,日后去了哪里,那些相伴的日子不会忘,那些真心的珍惜不会忘,

那个曾深爱过、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人,更不会忘。

看到最好的一句影评这样说:La La Land想说的是高级的快乐来自于彼此成就,而不仅是和爱人在围城中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尤其是对于那些内心有热爱的事物的人。

这样的高级快乐,曾拥有过一次,就足以让人从心底里开出勇敢的花儿来吧。

  • 如果当时

当梦想碰撞爱情时,总是会伴随很多遗憾的故事。

每一次的选择,都让人纠结万分。

每一步的结果再苦,都无法回头。

人生会有百种滋味,可好像再没有哪一种比遗憾让人更难以释怀。

正是因为这样,关于错过,关于如果当时,这样的故事在如今的影视剧里频繁上演。

看过这么多,唯有两部让我印象深刻。

一部就是今天说的《爱乐之城》,一部是前段时间很火的迷你台剧《荼蘼》。

《荼蘼》里,女主得到公司派去上海发展的机会,可男友却因父亲生病不得不留在台湾。要梦想还是要爱情?两难选择中,导演用Plan A 和Plan B 双轨创意给我们呈现了不同选择后的结果。

Plan A 里的女主选择留下陪伴男友,为男友放弃事业,过上相夫教子家庭主妇生活的她,时常望着衣着光鲜的事业型女人幻想,如果当时我选择Plan B,我是不是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Plan B里的女主选择远赴上海发展,与男友分手,又经历了两段无结果的恋情后,她也时常发呆心想,如果当时我选择Plan A,我是不是已经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原来,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没有完美的结局。

人生总是如此艰难啊,这不会改变。

《爱乐之城》里展现的如果当时更是让人泪目。

五年后米娅功成名就,携着丈夫,无意间走进赛巴斯汀生意火爆的爵士俱乐部时,两人隔台向往,就如第一次约会时,眼神里只有彼此。


赛巴斯汀坐在台上弹起了两人当时的定情曲,在这十分钟里,导演用蒙太奇手法,展现了男女主的如果当时。

如果第一次见面时,我就吻了你?

如果我从未妥协于生活,从未背弃过梦想?

如果那天你的独幕剧观众爆满,而我也未错过?

如果我们没有吵那场架?

如果我陪你一起去了巴黎实现梦想?

会不会和你结婚的人是我?

会不会和你一起装饰家的人是我?

会不会和你拥有一个可爱宝宝的人是我?

会不会是你挽着我的手,来我们一起开的俱乐部里,听别人弹我们的定情曲?

会不会此刻是我坐在你身边,吻着你?


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以眼泪,以沉默。

曲子结束,赛巴斯汀微笑颔首,米娅回头浅笑,两人眼中都含着盈盈泪花,却终是以一笑画了句号。


人生没有完美的选择,你在,抑或是你不在,

那段时光带给我的勇气,我都会好好珍藏。


对于电影故事的感受就说这么多啦,欢迎看过的小伙伴来留言区交流~

如果你还没看电影,不如就在这个周末,去看看吧~

无关前任,无关现任,就坐在荧幕前,重新完整一次自己的爱情观,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我知道我废话多之话说:

导演真是个天才啊,看似一言不合的歌舞占去了大量,其实动人的点都埋在细节里,一不留心就会错过。


塞巴斯汀的姐姐说要给他介绍对象时,赛巴因为担心对方不喜欢爵士乐就拒绝见面,可当米娅明确告诉他,“我讨厌爵士乐”时,塞巴的反应却是拉着米娅向他介绍爵士的美好。

认识你之前,什么都是条件。

遇见你之后,什么都能解决。

米娅因为独幕剧挫败,心灰意冷回到老家准备放弃,塞巴突然找到她,告诉她获得试镜机会的好消息时,她惊讶地问:“你怎么找到我家的?”塞巴只是指了一下米娅家门口的图书馆。

如果你倒回去看一下,会发现在两人第二次见面时,米娅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随意说了这样一句:

戳到心底啊有没有!

你说过的每一句话,我都记得。


还有每一次米娅对自己不自信时,一遍遍说着“也许我不够好”,塞巴永远是坚定又炙热的眼神一遍又一遍的反驳她:“不,你足够好”,直到米娅平静下来,再次找到力量。

在分手场景时,米娅对自己能不能得到角色很不确定,可塞巴说:

“你会得到这个角色,我知道,我知道这些事情。”

你可以的,我知道。

我只是知道这件事。

怎么办,爱情这么美好的话,好像闲了谈个恋爱……也不错。

往前走吧,说不定,一抬头,看见的那个人,就是呢。

2017,要加油哟。

文章首发于攻号 太阳底下无心事 欢迎关注~
比心。


(多图)

相识

五年后,又是一个冬天。

Seb眼神恍惚看着Mia, “Welcome to SEB"s.”

La La Land theme

有一个人,你是忘不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晚梦见你

还有一个男人

一想到

他会牵着你的手

亲吻你的额头

陪你逛街

陪你无聊

陪你看电影

陪你...

我快要疯掉

可我又想到

他会做到我做不到的事

他会照顾你

他会给你穿上婚纱

你会给他生个娃娃

你会看着他长大

你会和他一起老去

你会成为最幸福的女人

想到你开怀大笑的样子

我便释然


推薦閱讀:

有哪些被過分解讀的電影?
看完《七月與安生》,我想不顧一切只為自由自己活一次?
從客觀公正的角度討論《純潔心靈 逐夢演藝圈》得金馬獎的可能性?
為什麼叫《菊次郎的夏天》不叫《正男的夏天》?
文革時期的電影美學有哪些特徵?

TAG:电影 | 爱情 | 影视评论 | 歌舞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