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小米,杜蕾斯,哪家話題營銷功力更強?


我到現在不知道uber成功製造了什麼話題。傳聞被查抄了,算一個嗎?


回復之前先嚴正聲明:凡需要轉載的請聯繫本人微信拿到授權,否則一律舉報,最近被侵權太多!

前段寫了兩篇關於UBER的網路熱文《UBER的運營策略牛逼在哪?》《UBER廣州被抄後應有怎樣的政府公關策略?》,微信閱讀數都是100000+,今天給大家帶來第三篇,講講「營銷策略」,我的微信專欄《聶帥說》的標題是《雷軍和UBER之間的話題營銷水平,差了99個杜蕾斯》。營銷其實是個大話題,細分內容太多,恐怕不是一篇文章能夠寫得完的。UBER從落地國內到目前來看,很少有硬廣告的投放,因為在他們看來,那還不算性價比最高的方式,用錢砸的事,傻子都會,完全沒技術含量啊。那麼天天上頭條的法寶是什麼呢?在網路營銷界有無冕之王之稱的「話題營銷」正是低成本高收益的降維打法。

在UBER沒有進入國內掀起輿論狂潮之前,在社交化媒體陣地,有兩個主角總不時的登台表演,他們就是雷布斯和杜蕾斯,兩個斯基。而現今,這兩個司機,加一塊也不如統治司機大佬的總司令UBER。是的,中間差了99個小杜杜。恩,估計可以用一年了,還是很勤快的那種。在講我們的主角UBER之前,先拿兩個斯基熱熱身,看看他們哥倆是怎麼做話題的。

杜蕾斯:

性用品本身就是話題之王,甚至是人類千百年來的話題之王,這點不用解釋。而在性用品的大類里,其實真正能夠開口在大庭廣眾之下講故事的也就是安全套了。除了安全套還有什麼嗎?情趣用品?也就是極小眾的「枕邊遊戲」之類的店,或是微信朋友圈賣一賣了,而且那得多能豁得出去啊,這種人一般都是兩個號,小號統統加的是不認識的微友。還有什麼?保健壯陽?以前是午夜電台的專利,現在是小電影網站帶來的流量,招搖撞騙可以,想做成大品牌名正言順的出話題讓大家來討論?還是省省吧。所以,安全套品類是唯一能夠拿得出手正兒八經做推廣,講故事,攢話題的品類了。這個登大雅之堂還是近些年隨著網路世界的年輕人口逐漸佔據主流,已經不再對此大驚小怪帶來的,在傳統媒體里,小杜杜一樣是沒法做廣告的,給多少錢人家傳統媒體都不敢收啊。因此,杜蕾斯佔了這個品類天生是話題之王的巨大優勢,就像葷段子永遠佔據著飯局的主要話題,或是網路上各種社交群的潤滑劑一樣。如果我們把杜蕾斯的杜杜換成岡本的本本,你會發現所有的段子,所有的素材,所有的槽點一樣成立。那麼我們對杜蕾斯的網路營銷團隊還需要有那麼大的推崇之心嗎?就我來看,我覺得算是正常發揮吧,換了任何一個文案功底還不錯的網推團隊,應該都是大差不離,大言不慚說一句,如果換了我的團隊來做,只會更好。當然,這支幫杜蕾斯做策劃的團隊,還是很優秀的,這點還是得客觀的看,要不然怎麼不見其他安全套品牌脫影而出呢?我的意思是,優秀歸優秀,但無需神話他們。他們的成功,一大半來自於這個品類的話題優勢,就比如,人家茅台千百年來的好故事在那擺著呢,你要是這樣都講不好,就忒渣了點吧。至於說,他們總是在網路熱點出現的第一時間就能做好素材發布出來,我只想說,別人一年砸那麼多費用給你,換了你,是不是也得把團隊分成三班倒,一刻不停的盯著屏幕,伺候好這個金主啊。。。換了誰都一樣啊,這就是他們應該完成的工作,要是不是第一時間反應,那就不夠專業了,甚至叫失職,就對不起金主給的這份報酬不是~~

以上分析的是,杜蕾斯為什麼能頻繁成為話題焦點?是佔了這個品類的大光,把任何熱門話題利用中國語言文字的複雜以及多義性,形成性暗示,這個並不難,民間的段子手,大把童鞋可以完成此任務。性,是永遠的話題,因此,性用品很容易跟隨成為話題。就如同賣老年人的保健品一定要跟著「孝順」話題走, 賣兒童的產品,一定要跟隨「智力開發」走。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屬性的話題王,具有很窄的發揮特性,總離不開下三路,關鍵詞永遠和「射」「進入」「薄」這類捆綁在一起。時間長了,容易形成審美疲勞。剛開始出來一些金句的時候,大家拍案驚奇,原來可以這麼含蓄的表達性愛,贊!現在呢,一個話題剛出來,網友們自己都能UGC出很好的文案了,用腳想,都知道杜蕾斯會怎麼發揮了。很難再有大的驚喜奉獻給大家,因為下三路永遠就是那些個調調,確實沒有延伸空間。建議杜杜團隊,如果能在性和愛之間,再把筆墨更多的升華到愛的層面,境界可能會有大的突破。男生之所以戴套套,是因為對女生身體深切的愛,不是嗎?

小米:
小米的代言人其實就是雷軍。如果說杜蕾斯還只是停留在借勢的話題營銷水平上,只不過是屬於善於借,借的比較好比較快的那種的話,那麼雷軍的幕後團隊,就明顯要上升了一個層次,因為他們已經有能力自己製造話題熱點了,換句話說,他們已經不需要借勢了,他們自己就是「勢」。雷軍的勢能的建立,來自於兩個方面。第一,是他們有一款令人尖叫的產品-小米手機。龐大的米粉軍團,就是他們勢能的源泉。(杜蕾斯的只能叫用戶,叫做粉絲恐怕還不夠格,誰也不會非杜蕾斯不用吧) 第二,雷軍自身的成就給他帶來的巨大聲譽,小米500億美金的估值(這還不算他個人的其他幾個上市公司的收益)讓他名利雙收。他有著自己的帝國,版圖在急劇擴張。雷布斯,以前只是有一個雷,現在後面兩個字也在逐漸顯現了。所以名人效應的背後,一定要有自己的一番拿得出手的宏圖偉業,否則很容易被人遺忘,被人質疑。 比如李開復,比如唐駿。賣煎餅的黃太吉,沒有業績的支撐,也無非是過眼雲煙了。成天出來給別人上課的90後馬佳佳,沒有實體項目的成功,早晚也就是淪為一個講師,而且會越來越沒有人氣。所以很多人問我,聶帥你文章寫得這麼好,為什麼不去學吳曉波,李善友,金錯刀去上課培訓帶學員呢? 我說,我會去的,但不是現在,我要等自己的企業做出了一片天,用真正的實踐經驗去譜寫我的教程,那個時候才會有更多的勢能,我,正在積蓄。我現在所有的文章,都是我在艱辛的創業期熬夜書寫的,因為我相信這個時期的記錄才是最真實,最接地氣,最能幫到大家的。

當別人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也倒騰不出一個熱門話題來,人家雷軍隨便說兩句chinglish就能刷屏,這就是個人影響力!你有了網路影響力,就成了渾身都是戲的老戲骨,而且不用演,那是本色演出,要啥有啥。此時的話題是什麼? 就是雷軍二字。 雷軍的勢能已經建立,加上幕後團隊的話題選擇,素材加工,推手渠道,這些他們都是深諳其道的。於是雷軍長期佔據社會化媒體的熱點,就成了一個必然。

UBER:
如果說杜蕾斯團隊是借勢營銷的高手,雷軍是自己團隊造勢的高手,那麼UBER就有點像根本不用自己出手,一個眼神,就有一堆優粉站出來為他搖旗吶喊寫文章的絕頂高手。小米團隊確實也有自己的米粉,但是因為資歷都尚欠,無法UGC出高質量的傳播熱文,於是只能走娛樂化路線,幕後團隊大多數時候還是得自己操刀或請人代刀。而UBER則不同,不停的挑起話題,就有無數的自媒體作者和無數的自媒體渠道免費的為他傳播。而且,雷軍的聲勢是幕後多少團隊成員一起努力的結果?而UBER一個城市總共才那麼幾個人,這樣的單人產出,確實令人瞠目。如上兩點一對比,機智的你一定看出來了,段位差距就出來了,所以如我標題所說 雷軍和UBER差了99個杜蕾斯。不僅文章有人免費寫,就連他們搞的那些玲琅滿目的線下活動,也是合作方主力承辦,他們只是給出客戶端的小做修改而已。一個城市才區區不到十個人的團隊,如果不是所有合作方的鼎力相助,把人累吐血也不可能達到目前的高度吧,所以你該問這麼一個問題了,憑什麼人家願意跟UBER免費一起玩,不僅出資源還出人力呢?如果非要我回答,我選擇兩個字:真愛。如果一定要給UBER市場部門點個具體的贊的話,我覺得是他們的互聯網BD思維,整合資源的能力,以及總部不批費用逼著團隊去談免費合作的內因,打開了整個團隊的腦洞。

UBER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和「」出行」相關的產品,這樣的定位,立刻把某滴,易某甩開了N條街。這裡面蘊含著一個具有極大豐富內涵的場景,如果每一次出行都是一幕戲的話,這其中涉及到至少9個元素可以編進劇情,成為話題,而這9個元素,每一個都可以說出9個不同的故事類型,這就形成了九九八十一的千變萬化。當年陌陌靠一個 -0.01的段子收穫大量用戶,今天UBER有無數好故事可以講,不成霸業實在說不過去。

1. 人物甲,司機
司機是人民優步的核心吸引力,TA可以是娛樂界明星,引起少女尖叫的佟大為,趙又廷,也可以是互聯網大咖,無數人想和他們吃頓飯聊會創業心路的CEO李彥宏們,更可以是令你大叫一聲「原來是你」的隔壁鄰居或同事或BOSS們。目前主流是男性司機,出於安全考慮,不建議女性司機參加人民優步。但是我相信,一定會有辦法解決女性司機安全的問題,(比如只進行女性乘客匹配,比如女性司機強制不允許晚上接單)。想到這,我就莫名衝動起來,閉上眼睛聳起鼻子想像那香艷的一幕吧:飄逸著女性香氛的車內,各種卡哇伊公仔,各種blingbling的掛飾,哦,對了,還有那雙因為要開車放在駕駛座一邊換下的高跟鞋!如果恰好女司機還有著志玲姐姐般的聲音,她問你是不是需要右拐的時候,你是否有種在使用高德導航的即視感?(高德請付我廣告費)這哪一條,不是讓你恨不得一直塞車到天亮,和姑娘來一個徹夜長談?這絕逼是政府治堵的大招啊,居然還有人叫囂去查抄?要是UBER新增打賞功能的話,我想,女司機開閘後這是要讓微信紅包嚇出一身冷汗的。

2. 人物乙,乘客
有男主就得有女主才是好故事,當然另一個版本是好基友。單身漂亮女孩,標配是高富帥司機,當然到底是先有高富帥的還是先有美麗姑娘的,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UBER已經順利完成早期的忽悠工作,形成正向循環互相拉動了。這就形成了新型社交的生態。您要說,男男相遇會怎樣呢?額,目前來看,也是會聊天的,聊的主要是UBER這個新型生態的主題,至於等新鮮勁過了會聊什麼呢?或者他們還會聊嗎?好吧,我覺得這取決於他們的星座。

3. 兩者的關係
有了兩大人物,就應該有人物關係啦,這裡面是我覺得是故事性最強,最容易腦洞大開的環節了。有暖男,有剩女,有霸道總裁,有女漢子,有大叔(話說吳秀波那部《北京遇上西雅圖》里醫生兼司機確定不是UBER的前瞻性植入?)有公主病,有心猿意馬的中產已婚男,有綠茶紅茶各種表,有直男,有掰彎的,有不知道自己已彎的,有想拯救他們的。。。

▲有偶遇當年夏雨荷的
▲有當場載到姦夫淫婦(這偷情的運氣得有多背啊~)的
▲又或者是互相虧欠的前男友,尤其是你還是領著他的孩子打他的UBER,你讓孩子是叫司機師傅好還是叫爸爸好呢?
▲當年窮學生一枚時怎麼都不搭理你的女神學妹,如今乖乖的坐在你的寶馬後排留下後悔的淚水,
▲偶遇你生意上的競爭對手在你車上居然電話里直接給你的客戶報價,你是不是會暗呼一聲「地獄無門你偏來!」,
▲遇到酒醉的姑娘吐你一車,你仍然耐心的把人家扶進家門,雖然人家只是住一樓完全可以自己回家。。。。

寫到這,你是不是突然覺得這他媽簡直就是一個狗血劇的案發現場有木有?簡直是煞不住車的感覺啊,相信每個有不死的編劇之心的你一定也是蠢蠢欲動了吧,聶帥我剛好有一家微電影的拍攝公司,做個&系列,會不會秒殺《愛情公寓》?

4. 地點和時間
很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司機,都會考慮接客時間和地點。CEO們會在科技園門口10點後接晚上加班回家的程序猿們,順便挖人,哦說錯了,是順便掙油費。單身狗們會在單身公寓樓下接需要用車的單身妹子們,順便相親,哦說錯了,是順便掙油費。擼多了想改善下伙食的通常會在酒吧街晚上12點後 去順便撿死魚,哦說錯了,是順便掙油費,聽說成功率秒殺 微信搖一搖和陌陌。 想找投資的創業者會在半夜在機場等投資人們拖著疲憊的身體載他們回家,順便拉點投資,哦說錯了,是順便掙油費。Timing和地點永遠很重要啊~~地點決定了你會遇到什麼樣的人,timing決定了你能成功的幾率。

5. 道具
既然UBER都把自己定位成出行問題解決專家,那這道具可就多了去了。各種富二代的豪車秀場可以做,賓利馬丁們躍躍欲發,車上的妹子們爭奇鬥豔,恩,沒錯,現實版的《速度與激情》。可以玩直升機,遊艇,人力車,熱氣球,這些海陸空都玩遍,可不可以騎馬騎驢?姑娘們可不可以坐轎子當新娘,悍馬裝甲車,要是能把坦克弄進城來,才是牛逼。反正是個玩嘛。以後車展,遊艇展,直升機展統統要有UBER的贊助身影,海天盛宴里的姑娘們通通由高富帥們駕駛直升機,遊艇,賓利送回家,不管是誰的家。既然你要成為「出行」界的霸主,鴻鵠之志,該有鯤鵬之翅。

6. 途中
出行這個場景不是瞬間藝術,是有一段途中的。如果遇到堵車,則會更長。一堂課是45分鐘,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一張音樂碟60分鐘,可以享受到動聽的天籟。一段談話半個小時,可以了解大家都在想什麼。就算認真讀完我這篇長文,也得十來分鐘鍾。每天上下班加在一起,一個月,一年。。。都算起來,UBER和你在一起的時間該有多長?除了睡覺,吃飯和玩手機,他能排第四--衣食住行嘛。如此看來,車上時間的打發就太重要了,可以幹些什麼呢?讀好書,於是他們組織了UBER LIBRARY。聽好的音樂,於是他們和唱片商合作做首發,聽好的談話節目,於是他們和電台合作。好的車輛配備,使得音響效果能更佳。高素質的司機,能做你最好的DJ,能知道現在情緒失落的你最希望聽到怎樣的背景音樂。那麼未來,UBER會做什麼呢? 能否把電影院搬到車裡?感覺豆瓣可以賣給UBER了,這也太文藝了把。。。

7. 車震
說到車,說到人人都愛八卦的,非車震莫屬了。這永遠是個熱門話題,逃不開,躲不掉。出行和車震之間隔著99個杜蕾斯還是一盒紙巾? 據說,有哥們拉到一個剛失戀的妹子,於是被妹子在車上當場用來填補空虛了。話說,做好乘客服務準備工作確實是應該的,配好紙巾和小杜,車膜記得帖成深色,減震功能要好,後排空間要大,客戶會給你五顆星好評哦~~

8.雙重身份
每個人既有可能是司機,又有可能是乘客的雙重身份帶來的是他們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因為他們其實是一類人,而非傳統的計程車司機和乘客之間的對立。剛才搭你上班的那個帥哥分分鐘就是你寫字樓樓上那層的,你們在電梯里打招呼,你們在餐廳里會點頭,所以你們只是駕駛和副駕駛的關係,而非司機和乘客的關係。UBER的偉大之處就是把甲方乙方變成了都是共享方。因為理解,所以,他接你的時候遲到了5分鐘你能理解,你不小心把他的車弄髒了他也不會介意,這正是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部分,相互諒解,相互包容,在UBER這裡,我們發現居然提前進入了烏托邦。

9.未知
在你按下那個按鈕之後,一切都是未知的,未知的司機,未知的車,未知的職業,未知的目的地,未知的性別。未知構成了你所有的幻想,未知讓你對每一天的故事充滿期待。這背後的未知,才是真正讓人願意去探究的。如同每次半個小時左右的約會,或面試,或是新朋友相識的簡短交流。因為將來未必能再遇見,所以頗有些戲劇性。

這以上9條,隨便一條都有大量的電影情節浮現眼前,頭條是不是可以做UBER系列了?

除了以上場景性的話題,UBER還具有很多商業倫理性概念性的話題。
1. 最核心的他是方興未艾的「共享經濟」的傑出代表,因此所有涉及到此話題的,必定會講到鼻祖UBER和 Airbnb。共享經濟講的不是錢的問題,是為了解決如何把這個地球以最高效率,最環保的方式運轉下去而倡導的人人都參與進來,人人都服務他人,又被他人服務的地球觀的問題。這是一張ph試紙,測出你是一個綠色環保的人,還是一個黃色陳舊的人,作用同特斯拉。
2. 同時這是一個非常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商業模式,所以你看,談「互聯網思維」的文章也會必定涉及到UBER .這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
3. 因為是新生事物,是來動別人蛋糕來的,必定會受到原有計程車市場的重重阻力,於是UBER是如何在全球各大城市和原有勢力做鬥爭的,這儼然又是一個很勵志的話題源泉。尤其是會把這種利用智慧和新的模式完成逆襲的過程投射到自己身上的年輕人,必定是該新生事物的全力支持者,因為他們已經把自己和UBER歸為了一類。
4. 安全性的問題,是UBER經常被競爭勢力拿出來詬病的主要攻擊點,因此關於搶劫,強姦,也一直是話題源之一。其實,這壓根不是事,計程車就不出事了?一時性起,見財眼開的事還少了?

關於話題營銷的總結: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產品如果能夠不斷的產生層出不窮的多角度的話題,講出各種天花亂墜的故事,是需要一定的承載條件的。豐富的場景使得故事有了開展的空間(車內)和時間(路途上),多人的人物關係使得故事有了主角,未知性使得故事有了期待,創新性使得大眾有新鮮感並津津樂道,鬥爭性使得贊成者與之有了共命運的連體感。。。。。。UBER擁有如此多的話題入口,想不成為話題之王,頭條霸主都難。很難有哪種其他產品如此集中的具備這些條件。比如一個賣水的, 能提煉出 「27層凈化」,已經很難能可貴了,要是再提出「我們不生產水,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就更牛逼了,但是繼續講呢。。。發現沒有故事可講了,就是因為題材受限,本身產品的故事承載性維度單一,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服務類產品會比實物產品容易有故事可講。比如一家把小區內的電梯海報私人定製化的新型服務,就可以講很多故事:「小夥子把應聘簡歷貼到老闆家的電梯里因此被錄用」,「某土豪情人節豪送三幅不同海報給三個不同小區的妹子險釀撞車」,「母親節特別定製的海報讓媽媽在電梯間熱淚盈眶」,「銷售員因為採用電梯海報給客戶的老爹送壽誕祝福而拿到了大額訂單。。。凡此種種,都是因為 有了某種使用場景而帶來的社會熱點話題。哦,對了,剛才說的這家定製電梯海報業務的公司叫愛特驚喜定製,正是鄙人的其中一家公司做的。廣告狗終於爽了,哇哈哈

所以說,話題營銷這個課題,不是所有的產品所有的品類都能寄予厚望的,如果哪個企業一定要找我幫做諮詢找話題點,我建議還不如做企業創始人的話題,故事點比產品就多多了,因為大眾對企業家個人生活的關注度遠遠大於對產品的關注。大眾對奶茶和強東緋聞的關注遠遠大於對京東的關注。八卦永遠是最有市場的。


如果只是這三家的話,我選Uber……

小米是先製造了產品積累了粉絲,然後引導粉絲來營銷;杜蕾斯傳統產品,進入網路後適應的不錯,但提不到話題營銷,只能算是一個個熱點的追隨者。而Uber產品好不好另說,硬是讓一段時間內所有人都以為中國租車APP只有所謂Uber了~~


???問號臉


首先,我先申明,話題營銷不是現在微博上隨便一搜就搜到N多的【借勢營銷】。
不是遇到一個熱點就必須往上靠,微博熱搜每天都是一些八卦,你說多人關注嗎?肯定多
但是,跟你的品牌有毛關係啊,你又不是娛樂公司,又不是唱片公司。
話題營銷應該是通過拋出一個有話題,給粉絲討論空間,且必須與品牌本身相關。


也就是說,粉絲說得越多,在這個話題中思考得越深入。

品牌滲透力越強。大家會牢牢記住品牌的形象和定位,並且是通過自主思考形成的。


其次,在做話題營銷之前先要找准品牌的定位,定位即目標市場、品牌形象。

舉個栗子,杜蕾斯定位為情趣用品,小米定位為發燒友的基礎配件,UBER定位為可以滿足即時需求的軟體。三個我都用過……在此談談體驗:杜蕾斯的潤滑效果不錯,小米的總是死機,UBER上的司機還蠻有意思的。我的UBER邀請碼是【uber煲仔飯】,輸入它,第一單行程免費~哈哈哈

這三個裡面,個人比較看好杜蕾斯和UBER的話題營銷。

畢竟,杜蕾斯和UBER所在的行業本身話題性就特彆強,他們有天然的優勢。
前者與性有關,這是一個即便放在歐美地區也不算【家常便飯】的話題。大家對此,既好奇,又有些默認的禁忌。更何況是在天朝。還存在相當一部分群體認為婚前是不能啪啪啪的。

後者在全球各地非常具有爭議,不間斷佔據新聞頭條,話題不斷。哪裡又有計程車司機砸車啦,那有又可以一鍵叫飛機啊小貓啊輪船啊~

那應該怎麼做呢?
找準定位後,應該把其滲透進一言一行。
所有的活動,文案,都要體現品牌自身的辨識度。

這是杜蕾斯最新一條微博。其實就是很簡單的,結合7.31這個時點,提醒大家夏天過了一半。但是杜蕾斯很聰明地引到自己身上。「不要只是跑來跑去,什麼都沒有做……」一語雙關,既可以讓人聯想到做事情的「做」,還可以聯想到「做X」的「做」。

UBER的話題營銷分為自身新聞,以及on demand活動誘導出來的話題。
最開始,最火的就是佟大為當UBER暖男司機,據說那是他為了宣傳電影【我的早更女友】去做的宣傳,UBER一分錢請他來一分錢都不花。
還有的就是UBER一鍵叫飛機,請了趙又廷來,同樣不用給錢,成功利用趙又廷型男形象塑造自身酷酷的品牌形象。

這些都是on demand活動帶來的話題營銷

UBER本身就是新聞頭條的寵兒,不需要公關輕鬆搶佔頭條。
例如,UBER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UBER在每個城市採用「鐵三角」人員構成,UBER在哪哪哪解禁,UBER在哪哪哪被封,UBER司機刷單月入萬元,UBER打到各種豪車,UBER擊敗陌陌成為約炮神器。。。
這些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新聞,有噱頭,聽起來很酷,很不可思議。
「wtf,這個公司是要瘋了嗎?總能看到它的新聞」
於是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下載了UBER。

每一天都會有很多人用UBER叫車,開車。必然就會發生很多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就是UBER本身用戶群體自身產出的營銷內容。因此,UBER不需要自己刻意地做什麼口碑營銷,只需要發優惠碼,辦活動,多讓乘客坐車,就可以製造出很多好玩兒的故事。

恩,好像跑偏了。
最後總結一句,好的話題營銷,必須要成功結合品牌自身的定位。
歸根結底,話題營銷不是命根子,品牌定位才是。

怎麼用話題營銷維繫好命根子?
需要發動粉絲的思考。
粉絲思考得越多,品牌形象植入越深。

歡迎下載UBER親身體驗話題營銷的製造,輸入【uber煲仔飯】,第一單免費哦


杜蕾斯不需要搶吧


妥妥的杜蕾斯


杜蕾斯的官微真的做的不錯,今天批量管理,都沒捨得取關


杜蕾斯吧 眾所周知 畢竟經常用


推薦閱讀:

TAG:小米科技 | 杜蕾斯 | 優步Uber | 話題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