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知乎的「友善度」功能設計?

「友善度」似乎是知乎最近(201503)上線的一個新功能,個人頁面僅自己可見。
針對不同等級的友善度,知乎有一系列的許可權限制:友善度規範(試行)
這種設計真的能讓社區友善度顯著提高嗎?會不會催生一部分人噴完人後換小號繼續噴的現象?


看到這個問題的描述「這種設計真的能讓社區友善度顯著提高嗎?會不會催生一部分人噴完人後換小號繼續噴的現象?」讓我對該問題產生了興趣,然後點開回答區看到了第一個高贊回答,剛讀完前兩段內容就覺得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思考內容。同時看完回答內容後也比較同意裡面的一些觀點:知乎里用戶灌水的成本低,對於很多耗費精力回答問題的大牛們來說這是一種不公平。試想大牛用心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然後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整理碼字排版然後展示出來,任何一個用戶都可以隨意在評論區說出任何觀點,或支持或噴,然而本身隨著知乎內用戶急劇增多,普通平民用戶佔比增大,出現更多的是一種「噴子」行為。這類用戶做出此種行為後,即使是被舉報刪除評論內容,對於作者本身來說是一種無形傷害。更甚的是私信騷擾。

經常看見所謂「劣幣驅逐良幣」的說法,個人認為這不是簡單的偏執而是事實存在。我是去年年底才註冊來到知乎,當時已經有很多曾經的大牛由於各種原因離開知乎。問了一些朋友和翻看大牛的專欄才知其一二。不止是我為此感到遺憾,相信作為知乎官方更是因為深度用戶的離開而惋惜。記得 CEO 周源曾說過希望知乎是一間咖啡館,每個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都可以進來談天說地。其實以我來看如果知乎是一間大的咖啡館,它沒有任何約束任大家交流,那麼每一個問題對應的是每一張咖啡桌。試想如果是你,費盡心力打造一間沒有任何門檻的低成本的咖啡館,供大家進來隨便找到自己喜歡的一張桌坐下,讓心靈放鬆,或抒發自己跋涉的經驗和經歷,或傾聽他人的講說。這時,不知道是哪個聽眾以粗鄙的語言大肆攻擊這個並無任何惡意的講者,打破了一切平和的氣氛。惡意滿滿的聽眾越來越多,作為身心疲憊的演講者最終收起了話語,作出最後的告別,甚至連之前的分享內容都一併帶走,留下的只是最後空空的一張桌。不多久的時間,一張空桌變成兩張,最終變成很多張,以前的繁華景象已不復存在,作為咖啡館店長的你又作何感想?

也許說的有些雞湯了,但是知乎的整體質量的確隨著劇增的用戶變得更低。社區內不乏用戶打趣道「知乎看黃指日可待」,「成為百度搜索第一大廣告門戶」,笑過之後心中剩下的只有無奈。

其實作為任何一個社區來說,友善這一塊兒是通病,也是比較棘手的項目。就此問題從作者以及普通的聽眾用戶兩個方面有一些思考和看法。

從回答問題的作者角度出發需要思考的幾點初衷(不考慮以營銷為目的的用戶):
1.看見一個好的問題,作者本身希望能夠將自己的經驗經歷整理出來展現給大家。
2.看見一個經驗不夠足的問題,希望能夠通過自己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自我學習過程,分享通過整理和學習的內容來與更有經驗的用戶交流。(是自我檢驗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
3.回答的內容是否真的希望能夠被普通的思維不在一個層級的用戶「口水」。
4.如果一個問題是咖啡館裡的一張桌,作者是這裡的講師,評論區用戶是聽眾,聽完後是否所有人都應該有發言權。
5.遇到惡劣用戶對作者的質疑,作者出於禮貌的回復,或是惡劣到不想再溝通,不想再繼續分享自己的觀點。最終刪除所有分享過的內容離開。(離開的最終原因是否也是因為自我認識到,不值得自己在這樣的平台分享內容,好的分享卻無法得到應有的尊重,看似平等的制度實際是對優質回答的不平等)
6.如果優質的回答內容已經得到了很多用戶的認同和支持,那麼可以認為該作者的觀點是大眾普遍接受和同意的,即使有可以找到的部分錯誤,也需要專業性的相關人士進行學術交流。

從僅僅只能瀏覽優質回答內容的普通用戶角度考慮:
1.一個好的回答,如果我喜歡可以點贊同可以點感謝;一個觀點不同或錯誤的回答,可以點反對可以點沒有幫助。
2.評論區的初衷是什麼?為了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而存在?如果是作者與用戶的交流,那麼思維層級不一樣的用戶之間的交流是否間接給作者帶來無形壓力。
3.每個領域的大牛有自己對該領域的觀點和看法,同領域下的學術交流應該推崇,不擅長該領域的看客需要的是多汲取和積累,而不應該以自己錯誤的認知去強加給優質回答的作者。
4.是否應該設立一個評論的門檻,就目前無成本的評論給作者帶來了什麼有價值或值得存在的東西?
5.自己熟悉的話題下不同觀點,以評論的方式去呈現基於什麼樣原因?不同觀點以大篇幅內容出現在評論區的情況不少見,為何不去另寫一個答案來獲得看客們的認同。
6.普通用戶是否有區分回答內容里輸出的觀點對與錯的能力?這是一個問題,同時也是部分用戶希望知乎能夠作出正確引導。就目前來看,好的內容會以知乎日報的方式推出,但知乎內的內容比知乎日報呈現的內容多的不止一點點。現有機制是通過所有用戶的贊同與反對的方式來進行區別,知乎不對大家的認同與否作出過多的干涉,保持中立的態度。

以上是暫時可以想到的,歡迎更多的回答共同探討,去發現更大的世界。


剛看了新聞,提到友善度系統,過來知乎一下發現相關問題只有一個也沒人回答,我就隨便說兩句。歡迎大家積極討論。

以前曾想過知乎為什麼要讓大家灌水的成本這麼低?很多大牛回答問題都是耗費精力的,甚至普通用戶用心回答一個問題都是用心用力的,但是其他用戶評論的成本卻低的幾乎沒有。口出妄言最多也就是被舉報刪除,但是對答主本身的傷害還是造成了。看看一大堆大V的出走、刪答案就知道那些低素質用戶所造成的影響是多麼的惡劣了。現在大家回復問題基本都要前面樹一個flag:我是友善的,觀點有不相符,請不要噴,大家和氣討論云云。而往往最後在評論里還是看到一大堆在亂噴的人。

由於知乎開放註冊,用戶數量幾年內暴增幾十倍,達到1700萬之多,幾乎意味著每100個國人中就有一個是知乎用戶,知乎已經不等於小眾了。這麼多的用戶難免出現一些素質低下的用戶,看到別人的回答和自己意見相左就污言穢語相向,或者抓住別人整篇回答中一兩個漏洞就冷嘲熱諷。不管是專業類問題還是人文感情類問題,出現意見相左是很正常的,大家和和氣氣討論為何不可?通過人身攻擊或者問候親族,不僅對話題本身沒有任何助益,還降低了自己的格調。

我原來設想過知乎應該推出一個友善度系統,一個ID如果經常被舉報,或者發表過激言論,就自動屏蔽他評論的許可權一段時間,這樣他只能通過點擊:反對+沒有幫助來溫和的表達自己反對的觀點。如果答題過激,大家會讓他摺疊的。應該要增加評論發言的成本,才會讓人學會謙遜。而這個系統無疑是需要有大量人力參與其中的,因為純電腦自動審批的話,一個容易誤判,一個也容易被人故意用海量小號黑掉。

我在網上看到關於知乎友善度積分系統比較詳細的描述如下:

知乎還將上線一套「友善度積分系統」,鼓勵和引導社區用戶自治。知乎將通過系統判定輔助+人工審核方式進行核實處理,友善度被降低的用戶可以通過做題恢復、舉報恢復和自然恢復(每年 11 月 13 日)
1700萬註冊用戶的「知乎」終於開始商業化,但並未透露細節

這套系統的設計基本和我當初設想的方式比較類似,但是正如題主說的:如果這個人友善度降低被禁止發言,他有沒有可能換個小號繼續來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所以為了維護社區用戶的質量,對註冊賬戶的限制應該也要相應的提高,比如限制同IP一段時間內的註冊數量(當然對高手這個就不是個事,但是對大部分低素質網民來說,這招還是很有效的),比如強制手機驗證(這個又涉及到某些個人隱私的問題,可能會引起爭議),比如新賬戶一段時間內只能點贊不能評論(增加新賬戶的初期使用成本)等等。用這些方式提高換ID的成本,雙管齊下應該能有效的減少知乎的不良之風。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系統管理人員的個人傾向性,只要涉及到審批的地方,沒有硬性標準而需要審批人員的主觀判斷,那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個人傾向性。一個回復可能言語略激烈,但是內容有理有據,可是審批人員個人不喜歡,就給他刪掉了。這樣也可能會殃及池魚,傷害那些用戶的發言積極性。

總的來說,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友善度系統的設計的,而知乎商業化的步伐已經不可阻擋,怎麼樣更好的利用好這個社區才是我們這些普通用戶所需要考慮的東西。多學多看,不懂就問(先百度一下)。大家共勉~


知乎的友善度功能上線近一年來,最直接的後果是:
指出一個答案是錯誤的成為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注意:我這裡說的都是指有明確的對錯評判標準的專業問題,而非主觀性較強的問題。

人犯錯誤是難免的。但是就我觀察來看,被指出錯誤後會及時更正或刪除答案的用戶很少;而且這些用戶相對也很少出錯。而被指出錯誤後拒不改正者居多,偏偏這些用戶往往還比較高產。

針對錯誤答案寫一個反駁的答案,不僅難以逃避被刪除、扣除友善度的命運;而且即使反覆修改,達到「友善」的標準以後,也會被很多不懂的人視為「反駁並沒有正面回答問題」而摺疊。

知乎官方錯誤地以為,錯誤的答案一定是可以通過投票的方式投下去的。實際上,一些頻繁製造錯誤答案的用戶最擅長的,恰恰就是把握大部分知乎用戶的「贊點」。

知乎的運營管理團隊沒有分辨對錯的能力,這是致命的,可以說遠遠比不上一些百度賣吧之前一些貼吧的管理團隊。


啊哈哈,沒有作過死的朋友就不要談體驗啦!

我剛剛作死了一次,事發經過如下:

為了作死,找了夜貓子 @青葭老師來配合測試。大致流程就是,我跑去她答案評論串里罵她,然後讓她舉報我……

(私信按時間順序是要從下往上看的)

然後被管理員秒刪!

真的是秒刪!

於是成功進入到實驗的第二階段:做題恢復友善度:

其實,做題恢復友善度並沒有部分知友所說的那麼無價值;顯然這是吸收了 Google reCAPTCHA 的思想而設計的。做題的本質,是判斷題目中的發言是否友善。

初步猜測,題目來源於站內一些已被判斷為不友善發言的內容,和另外一些正常的發言。當用戶正確回答完前面的題目時,系統會默認答題者提供的答案是真實可信的。於是會在題中夾雜有一些被舉報,但未經管理員判定是否友善的內容,借用答題者的判斷來幫助系統識別該內容是否友善。

這樣做將讓每個答題者都加入到審核答案的工作當中去,大大減少了管理員的工作量,提升不友善內容的處理效率。

不過以上僅限於我腦洞大亂開的猜測啦,具體情況只能靠你們去套套 @知乎小管家 的話啦……

反正給人感覺挺高大上的。


所以,我懷著緊張而又激動的心情點開了做題恢複選項;

結果是:

(全文完。)

-
在評論中 @Softwind Tang提到了友善度一半的時候就已經各種不能評論不能私信了,那一顆星的友善度是怎麼出來的?

粗看起來,這簡直是個bug式的設定。但實際上,這個設定非常有意思呢!

在官方說明中提及到,用戶只要有一次不友善評論被處理就會被扣除半顆星的友善度。所以如果某一天被連續舉報多次,就會掉星掉到一顆星甚至以下,最嚴重的情況可以達到封號。所以大家如果看誰不順眼要剛正面的時候,記得提前把對方之前所有違規情況都記在小本本上,某一天再一次性舉報。把傷害積攢起來,一波打出去,不要留對面任何回血的機會!

另外作為一個初中生,我也覺得五顆星的設計太幼齒了,每次打開個人主頁看的時候,都覺得怪怪的。既然SC2都支持不顯示滿血單位血槽,那友善度正常的時候,能否設置成默認不顯示呢……

最後,此題必須匿!


友善度設計我理解,但你們的用意便是不好理解呀……
憑什麼讓一群不知道哪兒來的人來評價我友不友善?你誰啊?中組部還是統戰口兒的?
合著我一年敲幾百萬字的就活該被幾個三零用戶一晚上舉報光了抄光了封號?
是,我答題純屬自願,純屬嘴賤,純屬死宅無處發泄,誰讓我不會當面大大噠背後罵大街轉身再捅你一刀呢。
Secret都倒了,你司這系統不要玩得這麼牛逼。沒要求你一部分人比其他人更平等,但好歹別一邊吃著用戶燒的飯一邊給人剃陰陽頭啊。當然你想這麼做也不是不行,中國十五億人口呢是吧,總有幾個受虐狂,但別找我,姐姐我不伺候。

舉幾個例子,給大家感受一下現在的界定……

這個是我被反覆扣了累計兩點友善度的不友善評論。
「地主擁有的土地就我知道的大多是成片的,東一塊西一塊之說何來?
其次這個階級落後就是罪惡的論調……呵呵。
北方的土地集約化程度不高,應該直接說是華北地區、山東一帶不高,大地主很少;而不是全國性的。起碼就我所知,西北、江浙、兩湖、四川的大地主都不少,二十年代開始也普遍向工業化伸手。」

下邊這個我舉報了有十幾次吧,現在還躺著呢。
「xxx(我爸名字)勾結教育局跨市招生罪該萬死,我管你是什麼大V我爸是河大博導人大畢業的博士,你爸呢?洋奸養的狗鍍金鍍的,我也是河北考可我還是作業都不寫就考上了河大,智商高沒辦法~
我和河大華電的許多子弟從小受的教育都是很先進的,到了高中被迫和你們村裡的過一樣的日子,該殺該殺xxx(我爹名字)操你媽全家都該殺!」

所以,是機器過濾關鍵詞來判定的嘛……
是的我可以自己把這評論刪了
是的我可以私信罵一頓然後拉黑
是的我可以找出他是誰完了現實給他下絆子
這都不難……
但作為一個比較忠實的用戶我還是想問問,為什麼你們會把普通的討論(只是帶了呵呵二字)果決的刪除,反而容忍這樣的內容一而再再而三的留在站內,甚至在反覆舉報後都只是修改內容而不是刪除,告訴我,why。

哦,好吧,我服氣了,不得不服。
為了大家跟我一起服氣,我摘抄一點個人私信內容好了。

---------------------------15.05.21

評論我手賤刪了,內容是「天水女人逼臉盤子都乾巴巴的銅鑼大一看就是缺水。」

----------------------------15.05.17

-----------------------------15.05.10

誹謗拿出點證據來謝謝。

------------------------15.05.09

這要不叫惡意叫什麼?熊孩子欠操?
---------------------------14.12.04
最後插播一種叼叼的拿贊法,一種新的趨勢:


作為一隻舉報小能手,從不友善被列為可舉報項目以來,我就一直在舉報。
我的舉報成功率一開始很低,經過跟管理員反覆溝通(為什麼這個不算!那如果這樣這樣說呢!?),現在我的舉報成功率好多了………
我看到友善度相關的幾個問題下,大家的疑問很多都是我曾經問過的……等了很久,似乎官方沒有寫個回答的意思(這倒是很「知乎作風」),所以我決定獻個丑,談談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一、為什麼我們在知乎要友善

1、知乎的口號是「發現更大的世界」,
而不是「找到讓我爽的世界」。

既然是「更大」,那麼就是「以前沒見過」。
不僅是知識上可能是以前未見,觀點上也同樣。

所謂的「不友善」,謾罵也好諷刺也罷,都是針對「異己」,完全不打算嘗試理解的「異己」。
從決定不友善的那一刻起,就是在拒絕已經擺在眼前的這個「更大的世界」。

有不同,有爭論,都是在「發現更大的世界」的旅程中的必經之路。這不是不友善的理由。
記得@陳浩先生以前說過,「你可以說我說的不對,但你不能說我胡扯。」
(大意。先生關於友善行為的討論的文字,我記憶中事後都刪除了。如果哪位能找到這句話的原文,煩請告知)
提出不同意見,指出疏漏之處,這是可以使得雙方,以及圍觀讀者都有所獲益的事。
但僅僅散發反對情緒,就只是散播戾氣而已。

2、斥諸暴力是無能的表現。
當「情感上無法接受,理性上卻又不知如何反駁」時,人最容易選擇斥諸暴力。
於現實就是打人,於網路就是辱罵。

典型的例子,就像兔子與熊那個笑話,「讓你不戴帽子!」。

於是網路罵戰的常見形態,是罵得痛快的一方贏了場面,輸了路人。

而知乎恰恰是我見過的,最重視「路人」的平台。
雙方都來擺道理,先擺不出道理只好破口大罵的一方,是輸家。

3、戾氣會產生戾氣
寫下不友善內容,點擊發布。這個散發戾氣的過程是非常「爽」的。
但接收到戾氣的心情會很糟糕。
即便作出了「犀利的回擊」,即便有許多隊友幫忙,「遇到了噁心的人」這種不快的感覺還是會產生。
所以一個攻擊,帶來一個還擊,再帶來更多還擊。
雙方都遭遇著不爽,然後想用爽快的回擊來沖淡,但卻又遭到再一次的不爽。
直到其中一方沒有更多精力,不爽地停手。

這種惡性循環中,停手的是輸家,所以常常誰都不肯停。

而不友善舉報,是破除這一惡性循環的策略之一:
當對方攻擊我,我不爽,於是我舉報,然後收到回應,他得到懲罰。我心情得到平復,所以我不必繼續;他收到懲罰雖然不爽,但被限制無法繼續。

於是大家都可以不被這種事拖累,把精力花在更值得的事上。

二、對此次發布的新功能的看法

1、做題
建議大家查看這個問題的評論中,帥帥的說法。

做題機制,是「引導重於懲罰」導向的產物。
無論規則寫得多詳細多具體,人也總是傾向於望文生義。
在知乎官方的概念里,究竟什麼樣的是「不友善」,其實是我們用戶需要學習的。

有時,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反省自身,有很多時候,自身的戾氣被人指出之前,自己是意識不到的。
(可以看到歷次相關討論中,都不乏一邊覺得被人說很煩,一邊覺得自己不能說很煩的……)
有時,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了解官方的限度。了解並不一定意味著認同,只不過這是知乎的地盤,了解規則更利於隨心所欲而已。

後一種情況我舉個例子……知乎並不接受「對非知乎用戶的攻擊」的舉報……
比如我發個回答,說某個明星是**,這是不會被判定為不友善的………
我就此事跟管理員溝通過很多輪,對方給出了諸如「知乎只有權利保護自己的用戶」之類的理由,但是我始終並不認同…
可這種「不認同」,不影響我停止舉報這類回答,以及知道可以利用這個特點規避懲罰……


扯遠了,總之,做題,是讓人了解什麼是「知乎官方會懲罰的不友善」的很好的途徑。

額外的,我懷疑知乎會利用這個機會,加入機器學習功能,讓做題的大家一起來幫助完善「不友善」的判定。
這種「建立好機制,然後一切交給用戶這個集體」的理念,是我很喜歡的「知乎作風」。
但這個猜測我尚未求證。
以及,我略微有點擔心,會參與做題的都是有過不友善行為的人,不知道會不會使得機器學習的結果更趨向於寬鬆。

2、舉報
不友善違規是「不舉報不處理」的。
我見過很多次質問「我們兩人吵架,為什麼刪我不刪他!?」的情況。
雖然也有「對方規避不友善的技巧高超」的情況,但「你沒舉報他啊……」的情況要更多一些……

有人打你,正確的做法不是打回去,而是報警。
看到有人打人,該做的不是衝上去打他,而是報警。

只有希望自己也可以作弊的人,才討厭舉報作弊行為;
只有希望自己也可以違法的人,才討厭叫警察來的行為;
只有希望自己可以繼續不友善的人,才討厭舉報的行為。

我很高興看到,有更多人開始舉報不友善。

3、分級懲罰
和之前相比,這次的懲罰分了更細的階梯。
而懲罰的力度實際上有所減輕。
比如之前的規則是兩次封一天,三次封七天,而這在現在的規則中,也就是不能評論而已。

這跟上述鼓勵舉報的措施是相關聯的。
舉報量變大,收到懲罰的人群變多,之前的懲罰就顯得過於嚴苛了。

大量人群收到少量懲罰,意味著可以讓更多人開始關注不友善問題,而又不會傷害太深,達到「引導」效果。
(無論發多少專欄、把規則在眼前晃多少遍,不在乎的人還是不會看。只有當懲罰來臨,才會重視這個問題。)

雖然這使得「將討厭的人徹底趕出知乎」的難度變大了,但我覺得,畢竟「小惡」的人比「大惡」的人多得多。能夠減少「小惡」,我很高興。

三、其他常見疑問

1、大V特權?
「yo叔都捨得,沒有什麼人捨不得。」

不友善公約的發布,導火索是yo叔多篇帶粗口和人身攻擊的專欄。
和不友善公約同時公布的懲罰規則,之所以兩三次就封禁幾天,也跟當時要平眾怒不無關係。
不友善公約發布後,yo叔的多篇專欄被刪除,賬號按照新發布的規則被封禁。
沒記錯的話,這是目前為止最後一次他出走的緣由。

所以如果你覺得對方是大V,知乎會偏袒,請記住,
「yo叔都捨得,沒有什麼人捨不得。」
該往大鬧就往大鬧,注意用詞,不要被抓到新的不友善的把柄。


2、憋著我難受………
嗯,憋著我也難受……所以Q群微信群私聊單敲的時候,我一向不介意散發惡意^m^~
既然我是要找個地方發泄,我就不希望受到回擊,否則多不爽啊……所以我會找到在要發泄的問題上跟我立場非常一致的人,跟他一起瘋狂地散發惡意~
這樣很快心情就恢復了^_^~而且沒有後顧之憂~

當沒有明確的怒氣指向對象時……我會打開首場秀,舉報小廣告玩兒……
收到一大片「**已被刪除」「**已被封禁」的時候,心情可明朗了呢^_^~

最後,如果你非要對知乎上的某個話題散發惡意……來,注意一下發言技巧……
首先,「指出對方的錯誤」,並不是不友善行為。可參見「打擊題主」收藏夾。相反的,只留言「反對」但不說明理由,是有風險的。
然後,請務必規避「你這個**」、「你真是**」這類語句(**處請自行帶入侮辱性名詞)。「針對知乎用戶的人身攻擊」是最容易被判定為不友善的。
最後,「嘲諷」雖然也被列做不友善……但是按我的經驗,如果長文列了很多理由但語帶嘲諷,舉報可能會不通過……(作為對比,長文列了很多理由但中間夾雜一句人身攻擊,舉報很容易成功……)

3、我們打情罵俏被誤傷了!
這就是為什麼不友善行為「不舉不糾」啊……
咳,認真的說,這種情況對方妥妥不會舉報,所以只要注意不要被路人誤會就好了。
日常交流中,表情和動作會傳達很多信息。所以笑著打朋友一拳,不會有路人打110。但是拿掉表情只看文字,不完整的表達引來誤會是很正常的……
有句話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多加一兩個表示親昵的字眼就好了。比如「你這傻冒!」或許會被誤傷,但「二蛋你這傻冒!」被誤傷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了對不……
真被誤傷的話申訴一下吧……反正不管多強大的系統,多少都會有幾個誤傷的……可以藉機調戲小管家來調節心情,他可好欺負了,嗯=3=

另外……其實我想說……
秀恩愛,那個啥……
(頂鍋蓋跑)

4、我就是喜歡用感嘆詞!
那接著用就行……因為當作感嘆詞來使用的詞語,知乎不管……你直接用C開頭的那個字都沒事……
我舉報過很多次死活不通過……

5、我為什麼要好好跟噴子說話?!
為什麼要耗費精力跟噴子說話?有人理他,他可高興了好么……為什麼要做這種讓討厭的人高興的事捏~
直接不搭理他一個舉報送他去扣分就好了呀=w=~
(我不推薦自己刪除評論,因為僅僅是刪除不能讓賬號受到懲罰~)

6、用這個詞我已經很克制了!
哦但是我非常怒的時候會用的詞可能你使用的時候都還沒憤怒呢……
這種事兒吵不明白,官方給規矩「這個可以那個不行」就完了。
比如根據我的經驗,「五毛」、「美分」、「聖母」這種詞舉報都不過……但是「道德婊」這個詞舉報成功了……

在這兒玩兒就按規矩走,我不唧唧歪歪規則太松,你也別糾結規則太緊。

不過我略微有點糾結判定標準不明確……雖然我可以理解無法具體到詞,但是總得大概齊給個方向吧……

(順便,目前正在努力的一波兒規則討論在@陳浩先生的專欄中進行:
http://zhuanlan.zhihu.com/haochen/20019081
希望有更多人能來關注)

7、我突然收到通知一個月前的評論被不友善了……
不友善是「不舉不糾」的,所以「是否不友善」只在被舉報之後才開始判定。沒人舉報不代表這段話就友善了……


8、你說的我都懂,可是我就喜歡這麼爽快地說話
啊啦~只要沒有誤會就好了呀~
剩下來的就是無法改變的「觀念不同」了呢~
那麼就是「多說無益,動手吧」的階段了呢^_^
我的武器是 舉報 。

最後,題外話一下:

知乎讓我很喜歡的一點,是「讓沉默的人也可以發揮力量」。
上網時間越久,越有體會:情緒濃烈的看法,在網路上總比在生活中更顯得佔優勢。
因為選擇不說話的人,不會被看到。

某種程度來說,站出來講「你們這樣說話是不對的」,本身也有可能激發戾氣。
所以我很不喜歡這樣站出來說話。

但這樣就把所有的發言讓給了我討厭的觀點。
所以今天,我要說話。

相關閱讀:

知乎《良性討論公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033923

什麼是知乎的戾氣?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259962

知乎為什麼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諷刺題主且並沒有實際解決問題的答題者?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796047

在知乎遇到不友善的人怎麼辦?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601995

請把那個娘炮知乎網站還給我
http://zhuanlan.zhihu.com/cbling/19610045


我的問題是,知乎又憑什麼來決定友善與否?

我在很多關於信仰、科學、偽科學、民俗等等的回答和討論中,看不到知乎的立場,那麼舉個例子,駁斥中醫理論的回答者對於中醫堅信者來說,他們的回答是否是友善的?基督徒駁斥無神論者的言論是否友善?

那麼最終知乎的友善不友善,無非也就是說不說髒話而已,不如學別人論壇直接髒話不能打出來不就行了?搞幾個機器人每天查查不就行了?

知乎覺得自己是幼兒園大媽,開始照顧小朋友?


我只是覺得,像我這麼友善的知乎用戶(當然還有很多像我一樣友善甚至比我還友善的知乎用戶們),撐死了也只能拿五顆星星,太沒有成就感了。

起碼也應該有點什麼月亮太陽之類的。以後要是知乎開啟收費模式了,還應該弄得更炫目一點。比如各種顏色的鑽,姨媽紅帽子綠基佬紫之類的。你說那該有多開心。


對於知乎這種設計,已然……
就他媽不跪


五顆星星好開心耶!我還以為我這裡會顯示猴子!
話說,如果我變成聖母,會升級為月亮嗎?


作為一個剛剛被「扣除友善度+禁言一天的奧義·螺旋擊」打中的用戶,解禁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回答這個題。

首先,在這裡做個自省。由於自己做事欠考慮,違反了知乎條例,而被禁言,我並無什麼怨言。給知乎帶來了麻煩,在此誠懇地道歉,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我之前在知乎上說過,我儘力迴避會造成爭論的問題,並且儘可能地就事論事。下次遇到故意挑釁的言論我會第一時間拉黑並且舉報,不再逞口舌之爭。

這次由於被扣除了友善度,我仔細研究了一下友善度這個功能,發現這個設定很黑色幽默。

比方說被扣除友善度到一定程度以後,將無法使用一些功能。而如何恢復友善度呢?知乎給出了三條途徑:

1通過回答知乎給的判斷題。例如「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這句話算友善還是不友善。一共三題,答錯就算不及格,改日再答。(這個設定好像原來在學校,老師訓話:知道錯了吧?說吧,自己錯哪了?)
2通過舉報。每天舉報成功兩次,就可以恢復友善度。(全民網管!)
3每年國際友善日恢復友善度初始值。(大赦天下。)

如大家所見,這個恢復體制相當的具有個性……由於我剛從小黑屋出來,就不多說了。

最後要重申一個觀點,既用於告誡亦用於自勉:所有問題我同意觀點上的不同,儘力保持良性討論,有問題我改,出錯我改,觀點分歧,我討論。我們都是來學習和分享知識的,並不是為了博取贊同而無視事實。亦無需分出個高下。


最近被友善度這個設計噁心的不行,各種被禁言被舉報。我也還算比較早玩知乎的一批人,我剛來的時候,知乎就算是撕逼那也是高超而充滿乾貨的撕逼,現在呢,都是一群看不懂漢字的小學生,根本不看你文章就來評論,哪怕你在文章里已經強調再強調了,他們還是看不到,在評論區質疑的問題,明明是文章里已經回答了的問題,還是要接著跟你死纏拉打。我懷疑他們就是來找茬的,你只要敢回他們一句,他們就敢跟你沒完沒了,眼睛就盯著你,你一犯錯就等著舉報你。真是練修養的好地方啊呵呵呵,但是我真要是表現的不友善也就算了,可是我這樣的評論都能被舉報,我就不得不懷疑知乎的水平了。

這個評論就是個吐槽而已都能被舉報。。。

而這個評論是和一個認識的人開玩笑,都能被舉報。。。。

我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我不知道這個友善度設計的初衷是什麼,於我來說,最後的結果就是,我以後會儘力不在評論區作任何討論,因為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被舉報,即使如上面這樣的話,都能被舉報,我不知道還能說什麼不被舉報。而我以後見到煞筆的評論也會第一時間直接舉報,舉報不成功就直接刪除,不會再回復這些評論。

總而言之,這個友善度的設計,就是周厲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最終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說話了。知乎現在作為一個社交網站,政策導向卻是不讓人說話,不讓人交流。真搞不懂他們是怎麼想的。

加上知乎的網站做得各種渣,三天兩頭各種崩潰,登不上。政治敏感度也越來越高。

只有一句話好說:貴乎藥丸。


讓人擔心會隨之追加一個政治正確度……


關於友善度系統,臨時想到一個建議,參考法律的不追溯原則,能否考慮在處理舉報的時候,友善度系統上線之前的被舉報評論將被刪除,但是不會處罰(不扣除友善度),以避免這種翻舊賬式的惡意舉報的行為。系統上線後的「不友善評論」,經過人工審核確認後(如果做得到的話)將被刪除並且扣除友善度。同時發布一個指南,告訴用戶哪些行為會被認定為是不友善的,哪些關鍵詞一經發現一定會被刪除並懲罰等等,幫助正常使用知乎的用戶合理避免觸犯規定。望採納。

友善度系統最大的幾個問題就在於:

0. 首先一點,我個人認為知乎作為一個平台並沒有權利隨意地強制地判斷我的言論是否友善,這是嚴重的而且非常離譜的侵犯言論自由的行為。離譜之處在於,這個系統對於被舉報的言論,有以下幾種可能的處理方式(只是猜測,我並不知道真實的演算法是怎樣的):

  • 直接判定被舉報的評論就是惡意的;
  • 把該條評論單獨作為一道題目,讓那些違反規則來做題的人判斷是否惡意;
  • 簡單地套用關鍵詞,只要含有相關敏感詞的系統就直接被判斷為惡意;
  • 簡單無腦的人工審查,只要含有相關敏感詞的就直接被判斷為惡意;

那麼問題來了:

  1. 沒有明確的審查規則,到底什麼樣的評論會被判斷成惡意?怎麼樣的行為算是不友善的行為?我和朋友之間的打鬧玩笑,能被判斷成不友善嗎?一個不針對任何人的語氣詞,比如「卧槽我今天 blabla」能認為是不友善嗎?一句自嘲的話能被判斷為對他人不友善嗎?沒有明確可見的規則。這就好比整個知乎只有一條法律,「不準做壞事,不準不友善」,那麼這條法律有可執行性嗎?
  2. 究竟誰來定義,怎麼定義「不友善」?比如,我和朋友開玩笑,用了一些含有敏感詞但正常人都不會認為是不友善的句子,或者從陌生人角度來看可能覺得不太雅觀但是當事人雙方都覺得沒問題的對話,或者一個我覺得沒什麼聽的人覺得不太友善的言論,這些該如何判定?換個角度說,我說的話,解釋權在我這呢還是在聽的人那呢?無所謂,但是不管怎樣,我覺得這都輪不到一個無關的第三人或者平台管理員來判斷並且懲罰我們吧?
  3. 處理舉報並沒有經過真正有效的人工審查。現在的人工智慧還沒發展到能夠讓機器正確理解人的意思的程度。我上面舉的例子,連人工審查可能都不一定能很好地分辨,你讓機器簡單粗暴地用關鍵詞就判定我是壞人並且實施懲罰???
  4. 斷章取義的人工審查,你們只看一條評論而不考慮上下文語境?參考第2條。
  5. 通過舉報他人和審判他人這樣一種方式來管理言論。這樣的規定簡直匪夷所思,縱容了惡意舉報之風。以後沒人敢說話了,人人自危啊。
  6. 處理舉報過程極其魯莽。憑一句模稜兩可的言論就判定我是壞人,然後第一時間直接處罰!?當事人在被處罰前有申訴辯解的機會嗎?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這麼一個情況,A 因為不知道說了一句什麼話,被一個路過的報了警,警察局二話不說直接把 A 關了起來,本人不得申訴。你說什麼?誤會?好的,比較快的就是我們給你個保釋,你上街幫我們抓幾個說錯話的人回來,或者等大赦日。或者麻煩請你的家人寫一個申訴,送到省公安廳,我們將在一星期內儘快處理並答覆。~么么噠,愛你的知乎,知乎因你變得更好~

利益相關:我本人妥妥良民,五顆星零舉報,看多說少所以沒得罪過什麼人。但是我一個朋友被惡意舉報到他媽都不認識了。他自己已經刪了一整天的評論,現在還要忙別的事沒時間弄所以委託我幫忙刪。我刪了一晚上敏感評論,早上起來還是有各種舉報,現在他的決定是要把我幫他把他自己名下800多條回答下的自己的評論全部刪完,平均下來每個回答的所有評論應該都在50以上。我不知道做完這件事以後要用怎樣的心情來面對知乎。我只想說這次絕壁是對自己生活負面影響最大的一次。真心對知乎失望了。


簡直是反人類設計,我一天背扣到不能評論!

問題在於這個東西還是向前追溯的,也就是說我一兩年前的評論,我自己都記不起來說了啥,被莫名其妙的舉報了,比方周杰倫和昆凌下頭,我想了半天聯繫上下文,就是吐槽了一下羅志祥,結果就被亞洲舞王的粉絲舉報,這算什麼?

還有我在別人的回答下面,也沒有針對任何人,就是口氣比較狠,說了類似"這他媽的"之類的助詞,也被舉報了?

這樣也認了,可是恢復友善度的方法是舉報他人,我想了半天,我從來沒有舉報過別人,因為我覺得這是一種很無恥的行為,看不慣你不關注他或者拉黑他就是了,憑啥一堆莫名其妙的水軍瞎坑別人大V?


綜合作死測試,這個系統如下
1.如果匿名用戶都能被扣友善度,那知乎其實掌握了互聯網上一個超大的黑數據,一旦被拖庫,任何人都可能被暴露。
2.管理員很多不能理解的主觀判定,容易引起無限撕逼
3.舉報其它案件可以獲得立功,減少刑期,提前出獄,這不是現實中的監獄體制么?


整天標榜著友善度的社區,對於這種不友善的回答,管理員不理不問,我也真是服了。

你不理不問也行,反而我被人惡意舉報,你摺疊的到挺快,可問題是,你知不知道什麼叫答非所問?

我早就說知乎的管理員智商不夠,現在看來不進智商不夠,情商和人品都有問題。

@周源 不是號稱可以向他投訴管理員么,我投訴了也沒有半點回應。

罷了罷了,這地方,不來也罷。


我十分討厭這個設計:評價標準不僅模糊,而且執行時標準不統一。

比如,我舉報了下面這個答案:

可是知乎私信我:

我想知道,如果上面這種答案都是友善的,
反倒是如「你有沒有被知乎管理員扣除友善度?為何?這個方法可靠嗎? - 知乎運營」這個問題中,很多人僅僅評論別人「 玻璃心」就會被人扣除友善度的話……
知乎也真是蠻橫呢~


作為剛剛用小號復出的人,我必須得抱怨一句,這系統是什麼鬼?

《復仇者聯盟 2》的翻譯風波是否有人在背後炒作? - 復仇者聯盟 2:奧創紀元

以上是一次「不友善」的現場(原答案和我的答案的評論區)。

我的答案已經寫得很清楚了,而匿名的提問者還來死纏爛打地留言。要是一般情況下,我認個慫,把留言的人拉黑也就完了,可惜按照現有的規則,匿名用戶是不能被拉黑的。於是我跟匿名用戶聊了幾個回合,而我這個人脾氣比較暴躁,換句話說就是不太能忍腦子不好使還一本正經地說話的人,就挖苦了他一句。然後我就因為被舉報「不友善」而被扣除友善度了。

總體來說「友善度系統」給我的感覺像是2006年FIFA世界盃的決賽現場。馬特拉齊一直用小動作挑釁齊達內,齊達內用頭一撞馬特拉齊。「齊達內不友善!紅牌!」

看起來是出自好心,實際上絕對不可能達到原本的目的。


我想這個設計,給一些朋友說話的勇氣。

比如沉寂4年的雷總:
如何評價 5 月 6 號的小米 Note 頂配版鑒賞會? - 雷軍的回答
而復出之後的這個長回答,下面評論中,沒有一個不友善的。


這在除了知乎以外的中文平台,是不可想像的。

具體可以參考雷總的微博下相關評論。


推薦閱讀:

問題已刪除 謝謝大家?
以知乎大V為主要角色可以寫出怎樣的故事?
為什麼很多知友都推崇亞馬遜商城?
知乎上有哪些氣質超群的男性用戶?
鏘鏘三人行停了,知乎還會遠嗎?

TAG:知乎 | 人生 | 心理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