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統的閱讀國內外各種文學作品?

想要博覽群書,準備開始系統的看書,有針對性根據一種題材開始看書。但是書分類眾多,國內文學和外多文學,國內又分開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等等,國外更不用提分類之多,那我應該怎麼開始看書?別回答那些說博覽群書是平時的積累,對我這毫無作用。


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文學的學習方法在「廣」不在「專」。因為閱讀文學作品靠的是領悟而不是掌握。廣泛涉獵能幫助你觸類旁通,專於一道反而容易讓人走火入魔,要麼視野狹隘,偏執一念,要麼尋章摘句,古板迂腐。從那天起我就有了和題主一樣的想法,希望廣泛而有系統的閱讀文學經典。


讀書這件事情,有的得靠你自己,有的得靠別人。


系統閱讀之初,你需要一個目錄。這件事情得靠別人,且只能靠別人。看樓上也推薦了不少「書單」,這都是目錄的一種。但是我認為在做目錄時還是要儘可能的「廣」。目前能收集到的最廣又最適宜普通人閱讀的經典文學作品目錄就是中文系學生的教材。我國高校現在還是在沿用前蘇聯的文學史教學法。一些歐美國家用的則是作品閱讀法。文學史教學法有許多弊端,這裡不說了。它的好處則在於給初學者建立了一個系統,使學習和閱讀更有邏輯。


國內中文系開設的主流文學課程如下:

  • 中國文學部分(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
  • 外國文學部分(歐美文學、亞非文學)
  • 其他(港台文學,有些學校的選修課可能有)

這些課程涵蓋了絕大部分經典文學作品。你需要做的就是各選擇一本教材進行閱讀。教材選擇可以隨意。比如古代文學就可以買最主流的袁行霈版,現代文學可以買名氣很大的錢理群的《現代文學三十年》。或者找一個中文系的學生,讓他給你抄一份他們的課本清單。你只是拿它作一個目錄而已。

閱讀時你也不需要和中文系學生一樣細嚼慢咽,甚至背誦默寫。最開始的時候你可以只閱讀這本書的目錄,適當的翻一翻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部分,了解大致有哪些文學作品即可。不要細讀精選,相信我,絕大多數中文系學生反而對文學喪失興趣就是從要細啃這幾大本無聊的目錄開始。無足夠多的內容積累時,空看理論一定會厭煩。


於是有人會說:如果我選的教材不好,它的內容有疏漏怎麼辦?其實國內教材一大抄。不同人編輯的教材最多在側重點和評價上略有不同,具體的作品不會有太多的差別。如果有,你可以在以後閱讀過程中「補缺」,把你認為不錯,但書本沒有提及的作品補充在相應的一塊上。這就是不能靠別人的事情。你開始用別人的目錄是因為你不可能親力親為去整理全部文學經典,但是你可以修改它,形成適合你閱讀的目錄。


目錄形成後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閱讀經歷填充進去。你一邊翻看教材,一邊把自己閱讀過的文學作品對應到每個目錄下邊。我用的方法是圈劃。比如我以前讀過《水滸傳》,我就在中國文學部分的古代文學教材明代小說目錄下邊提及的《水滸傳》上畫一個圈,表明我看過這部作品。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幫助你記錄自己閱讀的作品。二是幫助你找到自己的閱讀興趣。「興趣」是位非常重要的導師。當你發現某個目錄下邊你圈畫的作品特別多的時候,那一塊就有可能是你最感興趣的部分。你可以選擇:1.繼續讀這一部分里你還沒讀過的作品。2.把這一部分讀過的作品作一個小結。3.延展到與其相關的其它部分。比如同一個大標題下的其他小標題中提及的作品。


我們要邊走邊讀。讀書是一件不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閱讀文學作品。它跟我考公務員讀教材不同,不是我閉門幾日把它全都記住了就叫會讀了。貪多求快,囫圇吞棗對閱讀文學作品無益而有害。當你沒法理解這本書的內涵時你讀下去沒有任何意義。讀書跟修緣一樣,強求不來,要邊走邊遇,邊走邊讀。


比如說我去陝西旅行的途中,想起了「陝軍東征」,就在kindle里載了一本《白鹿原》。一路坐火車穿越秦漢大地,一路閱讀以其為背景的文學作品,這樣書更有意義了,旅行也更有意義。再比如說,我前段時間跟長輩一起參加了一個知青聚會,回來後就對當代文學裡的「傷痕文學」產生了興趣,我想看看那個年代的人和事到底是怎麼樣的。於是我找了《班主任》、《傷痕》這些小說來讀。讀後在那個名目上畫個圈。總而言之,我們要把閱讀文學經典融入到自己的生活里去,讓主觀的探索慾望導引自己去讀自己想讀的作品,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

先說到這裡。


在討論如何系統的閱讀國內外各種文學作品之前,要明確讀文學作品的目的。

舉個栗子:

《奇葩說》里有一期辯論就是取自我們知乎上的一個熱門問題:「舉報同學作弊導致對方被開除,我錯了嗎?

立場是「舉報同學,我沒錯」的反方團節節敗退,最終由團長蔡康永發言。

蔡康永從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里選取了一個例子:

納威·隆巴頓阻止哈利·波特三人組晚上偷出宿舍門,雖然不成功,但最後鄧布利多校長因為他勸阻朋友違規的勇氣,給格蘭芬多學院獎了一大筆分數。

這個精彩的例子讓全場各人都聽得很認真,正方也無力反駁,反方團最終因蔡康永的發言而反敗為勝,這個發言的核心也就是J.K.羅琳書里的那個情節。

我個人的觀點是,讀文學作品主要有兩個作用:
一是可以梳理、總結作品的情節,從中收集素材。
二是單純地享受讀書的樂趣,著迷於生動的情節。

兩點並不矛盾,是可共存的。第二點大家都易理解,我詳細說一下第一點。

我們在辯論、講課、作報告、寫文章,或只是日常聊天時,都需要講到某個道理,證明這個道理則需要素材,其中,文學作品就是很好的來源之一。

根據豆瓣記錄清點了一下自己讀過的嚴肅的文學作品。

莫泊桑《一生》的女主角讓娜因為溺愛兒子而晚年不幸,這是「父母不應溺愛子女」的明證。

《儒林外史》里過於樂善好施的杜少卿總被人坑騙錢財,這是「爛好人做不得」的明證。

《安琪拉的灰燼》里主人公弗蘭克在貧民窟成長與奮鬥的經歷,是經典的勵志故事。

《福爾摩斯探案集》里福爾摩斯用假火警試探出艾琳藏信的地方,是利用心理學的一妙招。

《伊索寓言》里有一個故事《磨坊主和兒子與驢子》,被人改編成了這張網上流傳甚廣的圖。

微微地歪個樓,除了文學作品外,任何有益的書,都應該充分地收集素材。

第十屆金鷹節有個環節是讓四個男主持人根據禮物盒裡的東西來說一番話,與金鷹節聯繫在一起。最後一個選禮物的汪涵打開禮物盒竟然沒有任何東西,他就引用老子的《道德經》里的「有,是萬物之所始;無,是萬物之所母」機智地作了一段精彩的發言,引來了台下觀眾的陣陣喝彩。

註:道德經原文是「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明確了讀文學作品主要是為了享受閱讀的樂趣,從中收集素材後,我的建議是這樣的:

1.有選擇性地閱讀

系統閱讀不意味著是全盤閱讀,不要為了完成任務而閱讀。不要因為哪個作家有名就讀誰的,哪部小說上了名校推薦書單就讀哪部。要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參考豆瓣書評等,挑選出一些文學作品來閱讀。

我之前也是迷茫於各種書單,各個暢銷書作家,甚至還想讀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後來果斷決定只挑感興趣的、最經典的來讀,書單再好也只從幾十本里挑幾本來讀。
現在我偏向於這幾類:豆瓣高分的、20世紀後的、溫情的、中國的、易讀的、短篇小說集。

目前計劃中要看的文學作品:
《檀香刑》、《紅樓夢》、《最初的愛情 最後的儀式》、《荊棘鳥》、《Fantastic Mr Fox》、《瓦爾登湖》、《麥田裡的守望者》、《平凡的世界》……


純屬我個人的幾點看法是:

四大名著里,首先讀《紅樓夢》,還要精讀。
中國當代的莫言、余華等人的作品非常好閱讀。
易讀的短篇小說照樣能反映作家的寫作水平,應優先讀。
由於文化差異,中國文學作品普遍比外國文學作品好閱讀。
《雙城記》和《基督山伯爵》等劇情性比《巴黎聖母院》等更豐富,應優先考慮。
《戰爭與和平》等宏偉巨作其實還不如《月亮與六便士》等小說更適合現代人看。
譯言網上這個書單不錯:《23部短到你沒有理由不去讀的精彩經典小說》。
非常適合收集素材的文學作品:《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增廣賢文》、《徒然草》(全是哲理小句的隨筆)。

2.系統地看長篇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

並不是每一部長篇文學作品都像《紅樓夢》那樣被讀者從方方面面來剖析,所以從收集素材的角度來看,只需要看過長篇文學作品改編過的電影,記住主線情節,再查查百科,記錄好就可以了。當然,像《神探夏洛克》這類改編過度的影視作品不在討論範圍內。

在看過電影后,我們也就知道哪一部小說是自己比較喜歡的,就可以考慮去找原著來看。

比如《基督山伯爵》等那一系列中學生都知道的外國名著,我看過它們的改編電影后,最後只決定看《雙城記》的原著,原因是喜歡那種愛恨情仇的劇情。

我近兩年所觀看過的名著改編的電影,用顏色標註的是我比較喜歡的。

1995年版《理智與情感》,李安導演,凱特·溫斯萊特、休·格蘭特等主演。

2012年版《悲慘世界》,這版不是基於原著而是音樂劇,休·傑克曼、羅素·克勞等主演。

我計劃中要看的改編電影:
《喧嘩與騷動》、《尼古拉斯·尼克爾貝》、《簡愛》、《亂》、《萌芽》、《白鯨記》、《荊棘鳥》《殺死一隻知更鳥》、《大衛·科波菲爾》……


3.堅持記筆記,寫讀後感。


我讀書一般是讀電子書或網頁版,以下的敘述都是在說電子書或網頁版。

對於短篇小說集,我就會簡單地在雲筆記軟體里寫下每個故事的主要情節或是關鍵詞,如果要引用素材,我就可以很快查到原來的故事。這一些筆記是從我的有道雲筆記里直接複製出來的,僅供參考。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
一個女長年的故事:女長年被幫工男友拋棄, 生下私生子,卻被園主看上結婚。六年後不能生育的園主欣納了繼子。
蠻子大媽:法國大媽對寄住在自家的四個普魯士少年兵相當好,但自己的兒子死在戰場後,就放火燒死了四個普兵。

[毛姆短篇小說集]:
螞蟻與蚱蜢:忠厚哥哥和無賴弟弟
人性的因素:備胎與墮落的女神
帶傷疤的人:死刑犯臨死前殺死愛人
信:一場防衛殺人案的真相

對於長篇小說,我就會適當複製一些有意義的句子仿效粘貼到有道雲筆記里,形成的筆記只有我看得懂。一看這些句子,我就會很快回想起小說的情節。

多寫一些讀後感或是書的介紹,寫的時候自然就會梳理全文,加深印象。
致艾略特先生 (評論: 刀鋒)
心情很差、渾身負能量的時候,你會推薦什麼書? - 凡爾禮的回答


4.建立好自己的素材庫

除了網上寫文,筆記軟體記筆記外,還應動手總結,在筆記本上總結一些素材。

例如我將《悲慘世界》總結了這些素材,非常適合高中生們寫作文,應對常見的主題:

1.米里哀主教原諒了偷銀器的冉·阿讓,讓他洗心革面奮發向上。
2.冉·阿讓儘管自身命運多舛,但是始終在幫助他人,照顧著孤女柯賽特,不計前嫌救下沙威,在死人堆里救走重傷的馬呂斯。
3.芳汀儘管最後淪為妓女,但她的心靈是美好的。
4.馬呂斯出身富有家庭,但是還是投入革命之路。
5.沙威錯誤地一直在追捕無辜的冉·阿讓,最後使自己信仰崩潰跳下塞納河。


首先允許我大笑三聲,你想博覽群書,壯志可嘉。

但是在沒有更具體的目標的情況下,你為什麼要選擇文學呢?

文學對人的影響,就是日積月累才能顯現的,因為文學的力量在於構建你的精神世界,這是文火慢熬的過程。

想快速漲姿勢,就得看學科導論,百科全書之類的。


當然,我是準備回答這個問題的。簡單粗暴地給你個書單吧,視野上去了,方法論的一些東西會自然出現的。

(機智的小夥伴應該已經看出來了,這就是 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全四冊) (豆瓣) 文化·藝術卷 的目錄。)


這個書單的優點是,書籍數量少,但涵蓋的範圍廣。


讀的時候,要量力而行,比如中國文學的部分,可以先讀明清白話,再啃古文。當然,外國文學,有現代文翻譯,可以先讀。


這些書不必讀完,但是廣泛涉獵之後,你就知道自己大概需要再讀些什麼了,就會給自己列書單了。


另外,所有「一生必讀的XX本書」之類的書單,都是耍流氓;


不搞研究沒必要系統地閱讀,閱讀就是一種興趣,隨性才好。


強烈反對最高票的答案。。。這明顯是只看了一點點文學作品而且讀書動機非常功利的騷年啊,而且讀的都是流行小說啊。。。「為了搜集素材」,那去背100個成語故事就行了啊。。。其中有些都不能算文學作品啊,《追風箏的人》是啟蒙讀物啊少年,完全做不到系統啊。。。。。。。。。。。但是,要想做到系統的讀文學,那恐怕只有文學專業或者大神才能做到的,文學浩如煙海,普通人根本沒有精力做到全面系統,最多做到對某一類型有所廣泛的閱讀。題主會有系統的這種想法,老夫估摸著你也應該是為了功利來讀書啊。後面的隨便的湊合看下吧。。。

簡單的方法是諾貝爾文學獎,挨著看那些作家的介紹,書的簡介,看到了自己對口味的作家,就把他的作品都拿來讀,然後他的書中必然有一些其他作家的介紹或者線索,繼續往下讀。

讀了馬爾克斯,你就會想把拉美的作家都往下讀啊,看了村上春樹的書,你就會繼續往下看日本的三島由紀夫,太宰治。

要是還不知道讀誰,你就讀毛姆的吧。。。簡直是老少咸宜,入門必備,又有一定的逼格。如果你性格陰鬱,那就讀太宰治,簡直是讀完覺得「呵呵,原來還有人比我更慘」。如果你熱愛陽剛暴烈之美,那就讀三島由紀夫,一定讓你情慾沸騰。如果你喜歡宿命玄妙的東西,那就讀馬爾克斯,一定讓你覺得「恩恩,生活的確是這樣沒辦法把握的」。

老夫比普通人稍微讀了多一點,但離系統還差得很遠,離對某一類型有這廣泛的閱讀都差著很遠,但仍然忍不住來反對一下現在第一名的答案,讀個書而已啊,喜歡就好,如果是為了功利的,想要博一個「系統的了解了文學,博覽群書」的浮名,那肯定是讀不下去的,最多只能算看過,不能算讀過啊騷年。

/*

//現在知乎什麼鬼,隨便一個人都能來回答問題了。

//就像健身那裡一樣,隨便一個人都可以放照片了。。。《健身前後對比》

//雙引號都不行的話,我就只有用/* */了!

*/


買個kindle吧,不然老拿著紙質書很重的


作為一個文學院的研究生,推薦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國文學史和北師大版的西方文學史,能有系統的有知識框架的學習,找到每個作家對應的書,讀起來頭腦更加清晰


按照你的需求,先買本文學史方面的書,推薦木心的文學回憶錄,照裡面慢慢讀下來。或者當你看一本書時,發現作者提到了哪本書,就去順便看,例如王小波在書中所提及的莫迪亞諾,卡爾維諾等等。你也可以看一些書評文章,作為參考去讀,推薦上海書評。但最後你會發現,閱讀是很個人的事情,沒必要去讀遍經典,讀自己喜歡的就行了。


分好類就行了


分享一下我最近的感悟吧。其實讀書有目的性的讀再正常不過了,並不是所有的讀書都是以興趣為開始,不過,讓你堅持下去一定是因為有意思。記得大三學習美國文學的時候,教材就是按照時間順序分出不同的流派的。加上我本身又是那種有分類強迫症的,於是在教材的基礎上自己又細分了。這樣學起來就十分的有目的性,學習的時候會帶入大背景,大框架,看書的時候也會更加宏觀,潛意識裡面還會歸類和比較不同的作家。我記得美國文學好像是從殖民時期,接著是一些獨立戰爭及其後的一段時期(代表作家有富蘭克林,美國清教思想代表人物之一),後面就是浪漫主義(其中高潮為愛默生的超驗主義,他的追隨者還有梭羅,惠特曼等),浪漫主義過後就是現實主義(詹姆斯,馬克吐溫等代表人物),以後就是自然主義(佳麗妹妹是典型自然主義小說),然後就是進入20世紀的現代主義,現代主義就很複雜了,得持續細分(就現代的文學,我們就學了一個學期)……。總之,我想說的就是讀書有目的性,系統地,歸類的讀,是很高效的,尤其是需要你在一定時間內掌握一定量的知識。當然在分好類後,再讀文本你可以讀出樂趣和自己的思考,產生共鳴,或是聯繫到當今社會(比如佳麗妹妹中的女主角就很像近些年中國社會說的女人靠男人上位,做小三提升社會地位啊什麼的,那個時候的美國也像當今的中國一樣,經濟booming,人們拜金啊blabla。

因此,同樣的,我想其他的文學或文化也可以如此吧,我就是這樣的,連文件夾什麼的我現在都會把它分的很有條理。有意識的分類加思考會讓你的閱讀變得更有效率和意義,長期以往,你頭腦中的知識將不再是零碎的,而是系統性的,這樣還有助於提高記憶力哦,哈哈。最終會豐富你的知識體系,讓你變得更knowledgabke!

那個中國的文學我不曉得咋個分類。不過英國和美國的,我倒是可以推薦,因為我們就是系統地學習的。美國文學就是美國文學選讀,南開大學出版的那一本,一定要配個美國文學簡史一起看更有用。英國文學就是英國文學選讀,這個沒必要配英國文學簡史一起看。不過這幾本書都是英文的哦,不曉得有沒有中文的。題主感興趣可以自己查一下哈。


小說月報合集 收穫合集 十月合集


對於剛開始閱讀的人來說,還是先確定自己的興趣比較好,先看一些感興趣的書,慢慢地你看得多了,有了廣泛閱讀的慾望,你自然而然地就會去系統地了解書籍種類,去為自己找適合的書。


首先,關鍵詞:系統

系統是指將零散的東西進行有序的整理、編排形成的具有整體性的整體。

根據定義,個人的理解是:先得有各種零散的東西,才能進行有序的整理。

所以說白了,還是得吸收零散的東西,然後才能排序嘛。

至於怎麼開始收集?

我把自己的方法獻上。

第一步,先把自己感興趣的人,事,物寫在一個本子里,或者存電腦上。(推薦電腦,本子比較難分類整理。)

第二步,開始用各種方式尋找關於他(它)們的書籍。

第三步,開始讀書。

(第二步和第三步需要同時進行。)

第四步,將自己讀過的書進行分類整理。

第五步:這樣下去,慢慢地就會形成自己讀書的方式。
(我也理解為自己讀書的系統,所以才這樣回答題主的問題。)

舉例:

第一步:我對余華這個作家很感興趣。

第二步:上網找他寫的東西,有關於他的文學作品等等。

第三步:開始讀。

第四步:該分類就分類,該排序就排序。
按時間,內容或者文體來分類排序。

第五步:你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系統?

希望有幫助吧~


推薦看金克木先生的書讀完了 (豆瓣)。


讀書就是隨心所欲,「系統」是什麼鬼?


火鉗劉明

但是這樣顯得太水了,寫點什麼吧。。。

不管要看什麼首先你得知道要怎麼看書吧?
亞馬遜 如何 閱讀一本書
蘇寧 《如何閱讀一本書》[美]莫提默·J.艾德勒,[美]查爾斯·范多倫
京東 《如何閱讀一本書》([美]莫提默?J.艾德勒,[美]查爾斯?范多倫)【摘要 書評 試讀】
豆瓣 如何閱讀一本書 (豆瓣)
-------------------------------------------------------
哦,對了,我認為要入一個坑,首先要了解一下這個坑的歷史。

所以建議讀讀文學史。
如何系統的閱讀國內外各種文學作品? - 譚香山推薦的書的就不錯。


最近在上選修課《英美經典文化賞析》,主要講的是美國文學。老師把美國文學從比較早的清教文學列到近代文學。因為小時候對國外名著很感興趣,像飄,嘉麗妹妹,海明威的等等,但是不是很系統,所以我在維基百科上搜美國文學,裡面非常詳細地按時間順序列出來了。我把大部分作品和作者抄下來,現在開始從清教思想的《紅字》看起,老師也在課上放了電影,這樣配著看很有意思。


推薦閱讀:

為什麼年輕人喜歡看韓寒而不去看魯迅?
目前比較好的單反入門攝影教材有哪些?
有哪些認可度較高、適合讀過數次《紅樓夢》的讀者看的紅學著作?
有什麼書能提高氣質嗎?
怎樣評價《資治通鑒》這本書,讀完它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文學 | 知識管理 | 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