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 狼圖騰?


宣傳海報說19日上映,13日長沙的電影院就排片了。我看的3D版本。
先說結論:
風景高分,狼群表演高分,敘事節奏低分,台詞低分,綜上:影片59分,不及格。估計收不回3億成本。

聲明:作者並無任何種族主義傾向。對文中涉及的所有民族保有敬畏。文中涉及的「種族問題」,一概是過去時,歷史上的。


一、《狼圖騰》原著:狼,圖騰,草原文化

這樣一部電影,必須了解原著,再行解讀。《狼圖騰》絕不僅是一段人與狼的軼事,一段知青上山下鄉回憶錄如此簡單。我們從故事的核心向外延,看它究竟說了些什麼。


核心,是陳陣與狼。簡單地說,小狼與其背後的狼群,象徵著大自然的尊嚴。你可以殺死它,囚禁它,飼餵它,滅絕它。甚至在某些時候,它表現出屈服的模樣。但骨子裡,它永遠是驕傲的,無法被馴服的。


人類無法令有尊嚴的生命真正低頭。你必須懂得敬畏它。

向外一層,是兩段關係:狼與蒙古人,狼與大草原。


蒙古人將狼視為騰格里的使者,敬畏它。但他們也與它為敵,驅逐它,殺死它。這種複雜的情緒,源自對於敵人的尊重。敵人比親人更了解你。而只有曾擊敗過對手,才能真正贏得尊重。


蒙古這個民族,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曾深入中原腹地統治漢人的民族。這是我們對其衍生而來草原文化感興趣的原因。《狼圖騰》是一次對草原文化的深入解讀,通過解讀狼,來解讀由之衍生的蒙古文化。(所以蒙古人對待狼的態度,正是歷史上作為戰敗者的漢人對待蒙古人的態度——尊敬,憎恨,警惕,學習,好奇。)


狼與大草原的關係,則是書本關於自然的樸素思辨。按理說,狼吃肉,殺生靈,是惡的象徵。可它偏成為騰格里的代表。這正是草原文化的樸素之處——草是大命,其他生物是依附於大命的小命。狼群捕食吃草的生物,以維持大命的而平衡,從而保住生態循環。


所以狼群是騰格里的代表。狼群昌盛,說明生態循環健康。狼群絕跡,生態崩壞。故事中的幾個橋段:狼群捕獵的黃羊被人類全部取走,於是人類放養的軍馬被捕獵;狼被殺得少了,旱獺就多了,次年蚊蟲肆虐;包順貴們趕走了狼,於是草原也隨之環境惡劣。


這是對自然、生態圈的樸素思辨:任何一環都是重要的,哪一環被破壞,整個生態圈都隨之崩壞。


最外層,是故事的走向、情節的衝突。外來的,無知的,缺乏敬畏的汗文化;與舊有的,傳統的,真正懂得草原興衰規律的蒙文化的衝突。前者最終戰勝後者,卻導致草原的毀滅。


「頭狼」 畢利格阿爸的死去,象徵舊文明的結束,外來文明對草原帶來不可逆的毀壞。這是人類永恆的自我反思:我們愚蠢的,缺乏敬畏的族類,如何犯下無法彌補的錯誤。


如果要對《狼圖騰》做一番綜述,它是這樣的:以陳陣為代表的知青,見證了草原文化的衰亡,它以畢利格阿爸的死亡為象徵;書本控訴的,是人類對草原生態的毀壞,它以狼群滅絕為代表;書中反思的,是人類因無知與缺乏敬畏,對不同文化、不同環境的毀滅性損傷;最後小狼的死去,代表著以狼為圖騰的草原、草原文化的尊嚴——可以死亡,但絕不被馴服。


草原文明的時代就此終結。漢人的「文明」,殺進來了。

二、關於導演和編劇

雖然曾拍攝過《熊的故事》,可顯然讓·雅克·阿諾並不真正懂得狼圖騰。要成為電影的《狼圖騰》,比紀實片更複雜,它所討論的是由狼引申而來的,對草原文化,人與自然關係的思索。

看過電影后,我個人所理解的電影故事是「一個人與一條狼的軼事」。與原著思想深度的偏差,是電影最失色的地方。


可見,文化之間的隔閡並不容易消弭。


當然,想要在不足2小時的時間裡,將原著如此宏大的核心內容盡數囊括,是巨大的困難。但這並不能夠成為本片導演、編劇對劇本以及最後成片表達內容出現偏差的借口。


編劇名單中有姜戎的名字,可這真的是他想要的電影《狼圖騰》么?


至於片子里為什麼出現了該死的愛情。難道是西方導演對東方文化潛意識裡的浪漫嚮往?敗筆!


三、關於語言與敘事節奏

記得在某個橋段,畢利格阿爸說話時用了成語騎虎難下。在那個時代,那個地區,以當時民眾的文化水準,當地漢語普及程度來考慮,一個蒙古族老人使用「騎虎難下」是不合理的。


以粗豪著稱的蒙古同胞,說著一口文縐縐的台詞腔,總令人齣戲。負責台詞部分的編劇該扣99%的績效!

而影片最大的硬傷,在於敘事節奏的錯誤。


以開頭為例,知青上山下鄉並沒有必要花篇幅介紹。直接可以將電影開頭放在包順貴帶領陳陣(馮紹峰飾)、楊克(竇驍飾)見到畢利格阿爸的場景。


而陳陣對狼的愛來得太突兀。一群遭遇戰,靠著馬鐙驚走狼群,陳陣對於狼群的喜愛就轟然爆發。鋪墊的不到位,令這番喜愛顯得太突兀,太沒有說服力。


而電影兩處最能展現狼群魅力的圍獵。第一次,捕殺黃羊;第二次,偷襲軍馬,對地形的交代都太遲了。不了解地形的情況下,觀眾無法在狼群圍獵的過程中,深切了解它們的智慧。


我認為合適的敘事節奏是這樣的:

開場,在營地見到畢力格阿爸。知青陳陣、楊克被帶領熟悉牧場,其中包括穿山越嶺地展示風景,畢力格阿爸講述狼群的故事,中間穿插地形講解,對包括騰格里、長生天、白毛風等辭彙的科普,以及陳陣與狼群的遭遇戰。

情緒鋪墊到位的情況下,陳陣被畢力格阿爸帶領著,多頻次地觀察狼群,目睹圍獵黃羊的震撼,由此宣告正式迷上狼群。影片第一波小高潮到位,全篇的鋪墊也基本完成。


更多例子就不一一列舉了。影片中太多這樣的場景:沒有進行前情交代呢,事情突然就發生了。就像公車上,身旁座位的人突然蹭地站起,表白說「我愛你」。不論語調如何情真意切,總歸是突兀。


三、關於風景與配樂

取景是本片最大亮點之一。

我曾旅居雲南三年,離開之後,對那兒的風景念念不忘。不必說別的,只是高天長雲,無處不在的令心底陰影消融的陽光,就足以令人夢牽魂繞。


這正是造物者的神妙。只有在雲南、內蒙,那些還未被文明過度侵蝕的地方,才有如此純真的草木、雲朵、陽光。


影片里萬物自在地生長運行,譬如潺潺流動的清溪,譬如隨風如波浪般次第起伏的長草,沃野之上舒展的白雲,其下黃綠草原的明暗變化,都令人目眩神迷。


相形之下,配樂就略令人失望。


時光網《狼圖騰》的介紹中,原創配樂為:詹姆斯·霍納。再無他人。什麼,你們居然沒有找一個蒙古人參加配樂?


韓磊在《我是歌手》第二季某期介紹胡笳朝爾這個蒙古樂器時,說過大意如此的一番話:這個聲音一出來,年歲就倒退千年百年,所有的高樓水泥都給你推走,耳邊就是草原。


雖然片子里出現了馬頭琴,蒙古民歌,還有呼麥,但總地來說有蒙古元素的配樂過少。管弦樂能營造出宏大敘事的氣氛,與狼群捕獵時的節奏也還算貼切。在其他時候,就顯得齣戲了。


蒙古樂器無法營造出宏大氣氛么?顯然不是。聽聽杭蓋樂隊就知道了。(《中國好歌曲第二季》第七期 杭蓋樂隊《輪迴》,杭蓋在中國好歌曲24小時極限創作的歌曲《輪迴》,如果《狼圖騰》能找到這樣的配樂…)


影片中後段,畢利格阿爸帶領組人遷往最後的水草富饒之地途中,配樂短暫換成了蒙古風格。於是一瞬間,風開始吹,叢草次第低頭,牛車緩緩駛過草原,一切如此寧靜祥和,彷彿悠遠蒙古長調。

草原的東西,就該是馬頭琴,薩滿鼓,胡笳朝爾,伴著狼嚎馬嘶,人聲粗豪與馬奶酒。

四、狼群演出

客觀地說,在狼群演出方面,影片的表現是傑出的。偷襲軍馬場、夜襲羊圈兩場戲,尤見馴獸師和鏡頭的功力。


畢竟,如何調教狼群,讓它們按照劇本所示行動;如何通過鏡頭語言,講述狼群奔跑、圍獵的智慧,並誤導觀眾讓他們將撕咬當真,都是極其需要技術含量的。


狼群偷襲軍馬場一役,更是亮點中的亮點。等到白毛風鋪天蓋地而來,狼群伺機發動進攻。鋪天蓋地的風雪裡,人類的渺小無助,馬群的驚恐絕望,群狼的智慧狠戾,三者的糾纏、奔跑、廝殺,淋漓盡致。這一幕,過癮。


還想說另外一事:電影放映前還在杞人憂天影片如何處理善待動物與真實演出之間的矛盾。片子里黃羊和馬群的死亡,觸目驚心。不知道是特效還是真實場景拍攝。血淋淋的鏡頭令我一方面滿意影片的真實度,一方面也惴惴於動物的死亡。(玻璃心啊玻璃心)


令人略為遺憾的是掏狼崽拋向騰格里的場景。黃羊和馬群的死亡場景,表達了影片追求真實而不避諱殘酷的態度。既然如此,讓道具師做幾個小狼的屍體並不是難事。事實上原著中被拋上騰格里的,除了狼崽還有狗仔。這對草原人來說,是一件充滿儀式感的事。


可掏狼崽的場景中,導演並沒有讓小狼屍體出鏡。這,算是我個人的吹毛求疵吧,總覺得要殘酷你就從頭殘酷到尾。


五、關於選角和小狼

這就是很個人的看法了。


飾演楊克的竇驍,基本上是合格的。他身上有那種「土氣」——還停留在青春期的直愣愣的,掩飾不住身上不世故不圓滑的青澀味道。不管是與生俱來的,還是表演出來的,只要有這種土氣,飾演個知青就合格了。

問題在於馮紹峰(陳陣)。或許因為過於用力,或許因為敘事節奏的不合理,或許因為個人氣質的不吻合,整個片子中馮紹峰的演出總給人齣戲感。莫名其妙地喜歡上狼,莫名其妙地喜歡上噶斯邁,莫名其妙地和楊克屢屢置氣,莫名其妙地被小狼咬了一口又莫名其妙地原諒了它。


其實這種影片,更該找兩個素麵朝天的年輕人,本色演出。說到底,它終究是一部商業電影,要向票房低頭。(雖然我認為這片子肯定不能回本)


小狼的演出基本到位。倆問題:

1、骨子裡永遠有隨時發作的兇狠狼性,這一點刻畫略單薄。

2、原作中小狼的死,不僅是悲劇這麼簡單。前面說了,它昭示生物的尊嚴無法踐踏,以及草原不可避免的衰亡。影片中小狼被放歸自然,檔次低了一級。


六、關於愛情

大私貨大私貨。


我曾愛過一個蒙古姑娘。(在這裡也要感謝她,被我多次提及而從未表達反感。並不是每個姑娘都能忍受這種消費)儘管養尊處優,從小受到文明的教育,但骨子裡的勇敢,有的時候是兇狠,果決,有的時候是莽撞,總而言之一看就是蒙古人的天性的東西,不曾磨滅。


蒙古姑娘高考時,放棄了南開北航,跑來我們一所二本學校,只為了和男朋友在一起。這不是每個人都在愛情里如此有種。我只認識這樣一個蒙古姑娘,卻因此認為,所有蒙古姑娘都像趙敏,要愛,就敢背棄一切,不管不顧地跟著眼前的小賊走。


影片里的噶斯邁,卻如此不勇敢,情願「現實」地嫁給包順貴的弟弟。啊喂,最後陳陣嘎斯邁只吻了個嘴是幾個意思?像楊克那樣天當被地當床今朝有酒今朝醉一炮解千愁才是符合角色氣質的演出!阿摔!

最後只吻個嘴,那麼當初深夜狼口奪羊的戲,還用得著玩「噶斯邁只穿貼身衣褲不經意間春光乍泄展示了女性肉體的美與誘惑順帶撩動陳陣隱秘的慾望」這齣戲么?


最關鍵的是,將愛情戲刪掉,完!全!不!影!響!情!節!

請問強插愛情橋段,是西邊來的導演同志對東方文化的慣性YY么?


你們問我影片的3D效果?

忘了這事吧。


前方高能預警:有劇透!!!!!
  另外此討論只針對電影《狼圖騰》中的男主角形象和劇情發展。
  兩星給導演攝影馴獸師。

  關於背叛的花樣作死試驗

   一般來說,我在看完電影之後,無論拍得如何我都會給點好評,比如故事有趣啊,情節緊湊啊,笑點密集之類的。我是一個願意看好的地方的人,更何況每次看電影總得拽上家裡領導,何必沒事找堵呢。但是大年初四我將電影《狼圖騰》看完,雖然被其出色的導演、攝影、配樂所震撼,但是劇情的問題或者說主角的個人形象之爛之討厭實在無法抵消其他方面的優點,讓我這種萬年潛水員也不得不冒出來說兩句了。對於這部影片的故事線,我將其概括為兩點:一,一個偽文藝青年的花樣作死;二,一場關於背叛且只關於背叛的青春期故事。


   先說說什麼叫花樣作死。從電影開頭,男主角莫名其妙冒出來一句「我對狼著迷了」開始,主角就一直在花樣作死。

   首先,我得聲明一句,我覺得養狼可以,別在部落里養,住山溝溝里遠離人群羊群養,隨便。你周圍全是淳樸的牧人兄弟,還有各種牛羊馬,還非要養狼,這簡直不是人。人是住在環境里的,別老以為可以改變環境。再說一次,要是有高牆大院,弄個狼崽從小養著,配種什麼的搞科研不是不行,但是你在牧民部落里養狼就是缺德。就這樣還想保護環境呢,男主角首先就是環境的破壞者。

   然後,就開始弄狼,還借上了上級讓掏狼窩的東風。首先:可以學學女主角,覺得領導說了算,可以,掏。掏出來眼含熱淚念叨半天,將狼崽摔死了事。
   或者:實在下不去狠手,假裝找不到狼窩也是條路,劇情里憑空冒出來那個要買狼崽「出口」的哥們不也說了嗎,知道城裡來的人找狼窩不行。說白了,人家zf的那眼鏡根本就沒把希望放在知青這。
   再次,學學知青哥們的行為,自己下不去手,要麼賣了要麼心軟讓別人摔死不就行了么,非得自己在那掏!
   哦,不是自個,還得拉上自己哥們,人家用盡千辛萬苦幫著拽著,把男主角弄上來,上來之後還說人家怎麼不管掏上來的狼!廢話那時候人家知道你要幹什麼嗎?!還一把把自己的哥們推開,那哥們沒就地找個鐵鍬把男主角埋了也算是好人了。

   然後劇情一路發展,男主角的語言就是「我非要養我就要養這是我自己的狼」,別人誰勸也不管用。知青哥們勸,不行;住鄰居的哥們勸,不行;心裡愛慕的女人勸,不行;老爺爺勸,不行。眼鏡說你養著吧,你就養著了,你知道這叫什麼嗎?還狼圖騰呢,你這就叫狗仗人勢你知道嗎?!眼鏡說把小狼當成陷阱的時候,有個鏡頭,一個牧民把槍抄起來了,我心說對!趕緊把把小狼弄死就全ok了,要不狼群一衝鋒肯定損失慘重啊!結果失望了。後來母狼衝進來,各種搏鬥,我們花樣美男的男主角生死一線的時候還有功夫看看女主角的大腿,我小嶽嶽附體我真忍不了了!看到2/3處狼把男主角咬了,男主角還說「對不起,我真為你驕傲」。說實話看到這我也為狼驕傲了一下。到了最後要不是女主角趁他不在把狼給放了我估計男主角還在那墨跡呢,「我就是下不了決心……」,那你當初怎麼答應老爺爺的?是不是男子漢有沒有一扣扣責任感?!墨跡來墨跡去,狼長大了把他咬死,劇情要是這麼寫,我就痛快了,不過也就沒有這影評了。

   最後算算,為了這狼,1,男主角自己沒吃上肉(我想說這是你活該)。2,男主角自己被咬傷了(更活該)。3,女主角的兒子為了一塊大白兔糖被咬得不輕,還被男主角之前用掉了最後的疫苗和青黴素,在床上躺了至少40小時(他跟人家大夫說騎馬過來單程20小時)。4,讓眼鏡對狼產生了興趣,在男主角的指引下給草原狼帶來了被捕殺的悲慘命運。


   下面談談為什麼說背叛並且只有背叛。電影里有幾組關係,男主角幾乎就背叛了幾組。

   1,男主角和城市與草原。「再也不想回去了」。我想說那個時代產生這樣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中間男主角還管人家要在湖邊種地的人叫外來戶,可見心意之堅。但是影片最後男主角待了兩年又舔著臉回北京了這是在逗我們嗎?!這是男主角對城市的雙重背叛,也是對草原的背叛。

   2,男主角和知青哥們。前面說了掏狼窩的片段,後面還有把倆人公用的牛糞倒了裝狼的片段。我想說男二號雖然很二但是男主角你也不能這麼對他啊!要是開始就想好要帶狼走,先準備個筐不麻煩啊!非要現上轎現扎耳朵眼,知青哥們沒東西燒火了你知道嗎!

   3,男主角和草原上的人們。老爺爺不讓養狼,非要養。大傢伙不讓養狼,你非要養(我擦這段我感覺我說過了)。最後老爺爺讓男主角把狼放了,他還非得墨跡,這就是個嘴炮選手啊。女主角喜歡男主,這是叫主角光環嗎?但男主你不能始亂終棄啊!求人家跟自己好,什麼承諾都有,「不離開草原」,「我跟他們不一樣」,「你死了的老公夢裡讓你選擇我」,原話我記不得了反正意思肯定沒錯。影片快結束時候,男主角終於得償所願親啊啃啊。最後按照影片一開始就交代了的,就待了兩年就滾回了北京,男主角能不能要點碧蓮?!現在網路上怎麼說的?渣男!

   4,男主角和狼。老爺爺告訴你了,狼不願意被飼養,人家要自己廝殺。不聽,非要餵養。狼回不去家了,因為身上有人味。誰的錯?!哪個孫子給人家掏出來的?牽著鐵鏈子,拿個杆子弄陷阱、逼著狼游泳,這是精神病不是?怎麼稱呼?抖s?!

   5,男主角和眼鏡。這是唯一從一開始到結束,男主角都歸順得屁滾尿流的關係。從眼鏡帶他來到農場,他就知道誰官大。眾人不讓養狼,男主角機智地找來眼鏡給自己背書,兩次過關。最後基本都被老爺爺感化了,明白了環境保護的道理,結果眼鏡一招呼還是上車打狼去了。別說在車上怎麼矜持怎麼不願意指點,之前要是男主不往這邊領根本就撞不見狼。眼瞅著眼鏡拿槍打,拿火燒,最後腦殘了還要追死一匹狼,男主角就說了一句不讓燒草,草原人會生氣的,根本就沒提別打狼的事。最後把狼追疲了,男主下車做聖潔狀,掩護狼跑,可是為什麼狼不跑了?要是能跑狼根本就不會停下來好嗎?!此處我要說,在那個時代或者現在也算上,權力是大是牛逼,你一介草民干不過有權力這大家全都能理解,我們看個電視劇還能讓總菊剪成大頭貼呢么不是,大家認慫或者當狗腿子都是為了求生,雖然不支持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問題是就這樣的人還是非說自己愛狼喜歡狼「迷上狼了」……要我說,男主角你真不配。

   寫到這裡我要總結一下,你說是不是作者是個高級黑呢?(我看過原著但時間太久遠我已經忘光)是不是他就要舉著狼圖騰的大旗寫一個狗雜種的故事呢?我不敢妄言。現在已經是大年初五了……哦,我浪費的2個小時都幹了些什麼?!


只說一下畢力格老人這個角色,因為幾乎所有答案在提到這一部分時都覺得老人太過說教以及台詞文謅謅總令人齣戲。
事實上,巴森扎布塑造的畢力格可能是本片除了狼之外少數值得一提的角色。
影片中那些老人「說教」的時機在我看來是合理的。蒙古族的長輩有教導後輩的習慣(據我所知藏族的婚禮上也有長輩講一些道理的環節),《蒙古族哲學思想史》這本書里有提到這一現象,以及一部電影《小黃狗的窩》里的奶奶也是「會講道理」的,暫時想不到更好的栗子。
而被稱為「字正腔圓的台詞腔」,我更覺得那是生硬的普通話,說不好漢語的他們會用很多書面語,你從小就學這門語言很多詞你不會像他們那麼用,如果你有機會和他們面對面交談,你會覺得他們可愛。熒幕上的那個人,讓我想起一些和我說過話的人,有的人已經不在世了。
畢力格和他的台詞 其實並有沒那麼糟。


我沒看過《狼圖騰》小說,當我想看的時候,得知要拍成電影,導演是以拍攝動物主題見長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還說全部用真狼絕對不用哈士奇啥的,這讓我對電影有了很大的期待。

對於小說改編電影,我從來不認為要忠實原著,電影就應該在小說基礎上大膽改編,就像姜文的電影。我也反對用電影之外的東西來解釋腦補電影,電影必須有獨立性和良好的完成度。所以,我就刻意的不去看小說了,就想排除小說的影響單純看看電影怎麼樣。

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來執導,保證了本片起碼會有個合格的完成度,不會爛。不過,法國導演對這本小說中涉及到很深層次中國文化的部分,到底能理解多少能表現多少,都是讓人擔心的。

看完影片,這種擔心就很沒必要了,因為法國導演的確是理解不了多少。既然理解不了,那就別瞎搞了。所以,本片的劇作主題很簡單,就是關於人與大自然的相處方式的。就「狼圖騰」三個字來說,主要是說「狼」,「圖騰」部分淺嘗輒止,或許只有片尾天空中那個疑似七匹狼植入廣告的雲朵圖案來升華了一下「圖騰」的概念。

影片中呈現了兩種差異明顯的人與大自然的相處方式,一種當然就是以畢力格阿爸為代表的傳統的蒙族人的方式,認為「草原是大命,其他都是小命」,要敬畏要和諧不能破壞食物鏈。另一種就是以包順貴為代表的漢族人和部分「東邊來的蒙人」的方式,認為人定勝天,因為「東邊都餓死人了」,所以要跟草原索取更多。

現在環保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觀眾也很容易給上述的兩種方式貼上或好或壞的標籤。但是影片並沒有簡單到批這個捧那個,而是通過表現兩種方式背後的兩種文明的接觸和碰撞(主要是陳陣養狼和找青黴素兩個梗)來展現大家都有的無奈,也通過兩場狼群圍獵,頭狼的死、畢力格阿爸的死和小狼孤獨的背影來闡述了一個曾經牛逼爆表現在卻已經逐漸消亡的文明最後的餘輝。這是我對影片最滿意的地方!

本片另外的看點其實是奇觀部分,大草原的遼闊壯美非常適合在3D大銀幕上呈現(說到這裡腦子裡忽然亂入姜文用IMAX攝影機在草原上拍夕陽來...)。電影最大的主角是狼,關於狼的奇觀展示非常多,群狼遵照嚴格的戰術圍獵黃羊,群狼報復攻擊軍馬,餓急眼的狼爬過高高的羊圈圍牆(關於「飛狼」的傳說)。其次是關於我們不太了解的傳統蒙族人的文化、生活生產方式的奇觀展示,諸如游牧民族追隨水草的遷徙,為了生態平衡每年春天打狼,蒙族摔跤/呼麥等。

我去呼倫貝爾玩過一個星期,可以印證一點,影片中關於草原上的蚊子的描述非常準確。當時興奮著奔跑著衝進草原,一下子就被蚊子包圍了,我從小對草原的印象瞬間變了。

說到表演部分,當然還是狼演的最好,其次是兩位配角包順貴和畢力格。至於我們的兩位男神,馮紹峰感覺很擰巴,表演的痕迹太重了。至於竇驍,除了為增進蒙漢人民友誼在草原上羊群中打野炮之外,其他地方都過於醬油,反而感覺演的還行呢,一個傻不拉幾渾渾噩噩的小知青形象。

總體來說,《狼圖騰》是部主題淺顯易懂完成度比較高很值得看的電影。

我甚至感覺如果這片子早點的話,可以替代《夜鶯》代表中國「申奧」了。


想起來一句話:狼沒有獅子威武雄壯,沒有豹子敏捷矯健,但你從來沒有在動物園裡見過它們。
我對狼充滿了敬畏。

雖然據說投資好幾億,但是不得不說全片略顯小氣和幼稚,但是導演對於狼的生活習性的捕捉和呈現還是讓人眼前一亮,看得出來拍攝難度相當高。
導演還是吃了不懂異域文化的虧,即便他懂了他也未曾準確地表達。
導演的優勢在於拍動物的戲,但他偏偏又多側重拍了不少人與人、人與狼的情感戲,這樣的戲份一多導演就露怯了。這些「文戲」的表現力相當糟糕。
除去原作者姜戎外,編劇就有四個,三個外國人加上我們熟知的蘆葦老師。我猜測《狼圖騰》的劇本應該是由四個編劇分別完成自己擅長的一部分,但最後由導演或者製片人整合而成。但很明顯,做這個整合的人能力不足取捨不當,弱化了導演的優勢,顯露了導演的劣勢。這是文本上的一大致命傷,不過也可能是為了迎合普通觀眾的審美所做出的妥協,不得而知;我唯一能夠肯定的是這樣做的確削弱了故事的衝擊力和節奏感。
原本是一個探討「狼性」與「蒙古民族精神內核」的故事,到頭來卻只能淪為一部宣揚環保和人與自然要和平共處的科教片,真是可惜。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James Hornor的配樂。能跟James Cameron長期合作的的確不是一般人。
攝影也很漂亮,主要勝在取景地的旖旎風光。感覺畫面的層次還是比較豐富的,這樣的攝影做出來3D效果還算湊合。如今能找到一部還湊合的3D電影真是如同海底撈針呀。只可惜字幕疊影看上去實在令人難受,大概還是因為製作團隊急於求成。

我倒是覺得這部電影的定位有問題,投資過高了。如此高預算的偏「藝術電影」恐怕是不會符合觀眾們的期待的。我擔心片方收不回成本,畢竟我是喜歡這部片子的。
我們這裡的金逸和橫店兩家電影院今天居然都只安排了一場,雖然上座率還不算低,但是要知道今天可是首映日呀。看得出來,院線對這部片子的票房表現完全沒有信心。

全片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故事實在單薄,不過主要原因或許還是在於篇幅上的限制。不管怎麼說,編劇在情節的編排上顯得實在是平庸之極。此外,台詞要不是粗糙簡單、過於口語化,要不就是故作深沉、粗暴說教。
而主演馮紹峰的表演同樣稚嫩浮誇,毫無層次可言。故事在發展,人物應有的轉變他卻表現不出來。我的感覺是:他只是陪著小狼從頭玩到尾而已。

總之在這個大陸爛片率最高(沒有之一)的所謂「春節檔」能看到這樣一部在攝影、配樂、取景、動作場面上還尚可的作品實屬難得。


《狼圖騰》不適合改編成電影

首先,需要更正的是原著《狼圖騰》,嚴格來講,並不能算一本比較優質的小說,只是新穎的內容激發了讀者的獵奇心理,加上原著中一些對狼的崇拜情結,使狼更為神化,並解讀為一種狼文化。這當然很棒,但歸根結底,還是一本暢銷小說。小說的好處在於讀者的二次創作,使原著中狼的多面性沒有那麼突兀,放到影片中,過於流於表面且浮誇:當峰紹馮說出:「我被狼迷住了~」時,不覺突兀。且最令人期待也是本片最應該著力的地方——人與狼的相愛相殺,也沒有得到體現。

機智的販子用一台收音機,就換到了這麼多的黃羊。除了感謝聰明的狼,還得感謝愚蠢的人啊~

人類的貪婪之下,狼的反撲並沒有多餘的意味在那裡,僅僅依靠訓狼師使狼發出應景的哀嚎或者怒哼之外,導演的不參與,削弱了影片的故事性。倘若再無趣一些,真不如拍一部狼的紀錄片《人與自然之機智小達狼》

似乎騰格里都偏愛著狼,於是在狼都要餓肚子的時候,一場暴風雪如期而至,這一場的狼馬人大戰堪稱本片最精彩的地方,也是瞬間值回票價的所在。黨的馬子們被狼一步步往湖裡趕,兩旁的人雖然拼了老命,也只是徒然。除了喟嘆一句大自然的力量,不得不說狼群的潛力之強,一步兩步,一步兩步,一步一步往上爬,我非要吃到羊羔不肯罷!一群狼酣吃的同時,小夥伴不忘牆頭放哨,連走的時候都能急中生智發揮團隊協作能力,乃至看到被我黨愚蠢的馬子踢到的時候,都不覺為狼心疼。誰敢說第二天看到冰湖裡的一湖的蠢馬時,沒有為狼的智慧趕到震驚!偷羊還馬!羊債馬償!震驚程度不亞於《盧安達飯店》里屍橫遍野的人啊~

阿爸也說狼最能忍,這一品質是多麼可貴!放到現在這個浮躁的電影市場,這部《狼圖騰》無疑在打同期的所有電影的臉,啪啪啪!讓你撈快錢,讓你大熒幕上放綜藝,讓你販賣青春!啪啪啪,響亮而餘音繞梁~

當然,歸根結底,狼還是動物,這不,開頭群狼跟陳陣的遭遇戰就被馬鐙給唬住了,所以,本片對狼的解讀似乎留在了原著的劇情之上,不知道是否文化的差異,原著關於靈魂的東西在本片沒有被抓住,也是本片略為令人失望的地方。如果本片換一個國人導演,對原著的理解更為深入,拍出來會不會好看呢?答案基本是肯定的!可問題在於:目前大部分的國產導演,誰肯花讓雅克阿諾那麼長的時間去拍一部電影呢?答案基本是否定的!

大部分的人還是追求短頻快的東西,如片中愚昧至極的領導:首先是掏狼窩,哪怕不是愛狗人士,看到這一段,都會心疼的吧?然後是陳陣掏狼窩,狼媽媽走了,於是掏出來的一窩活活被摔死了,剩下的一隻陳陣養了,可問題來了——狼媽媽怎麼辦?!

陳陣養狼的目的在本片看來極為單薄,更像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看到花就得摘,看到狼就得養,直到看到女人就得愛一樣。

陳陣的愛情筆墨較少,除了白花花的大腿之外,沒有對蒙古族的嫁娶習俗深入挖掘一下,只是老公死了,於是嫁隔壁部落的老王,跟陳陣的愛情顯得更像是在草原上一兩年見不到妹子的生理衝動,不信?請看竇驍在羊群里跟妹子滾草地!

不僅男女之情是本片的一條弱線,漢族與蒙古族的矛盾衝突也被沖淡到了一個令人乏味的地步。全片的衝突淪為噶斯邁一句不痛不癢的——你是漢人,come on!導演也知道觀眾想看的不僅是這些,但是在這個民族問題日益激烈的中國,這個東東確實不大好提,提了基本意味喪失了本片的中國市場,可本片就是根據中國暢銷小書改編的電影啊!所以,歸根到底,這樣不尷不尬的問題所在,光腚總菊恐怕又得躺槍了~

陳陣養的狼咬傷了自己喜歡女人的兒子,這可了得!於是陳陣騎了20多個小時到衛生所拿青黴素,連醫生都提出要用狼器官交換,看來這群人覬覦草原狼已久,從狼牙到狼皮,貪婪和蠅頭小利使我國的草原狼已死!

因為人都是自私的,包括噶斯邁,掏狼窩的時候,她捨不得摔死狼去見騰格里,到陳陣養狼,她也暗中指示羊狼小貼士,可當狼咬了自己的兒子,要殺狼的是她,最後放狼的也是她,這種情緒雖然複雜,但並沒有使人物形象豐滿,也可能是本片的演員在表演上都較為克制以至於本片的情感總是不痛不癢地擊打著你,雖然無數次狼的特寫一出來,影廳里都有人驚呼:碉堡了!

被追趕到精疲力盡的狼,在跟陳陣的對視中死去,這一段陳陣的語言簡直蒼白,如果可以,就讓他們安靜地互相凝視也許會更棒。如同《少年派》的那頭老虎沒有回頭再看派一眼一樣,有時候缺憾比起蹩腳的畫蛇添足更能震撼人心。

本片的大反派包順貴,原本罔顧死去的巴圖,叫囂大家沒盡責的時候,已經成功挑起民族仇恨,加上助紂為虐在草原上農耕的無知行為,刻畫也十分出色,在成功炸傷阿爸後更是將醜陋的嘴臉360度無死角呈現。那麼,就讓他停留在無知的領導不通狼性更不通狼性的層面就好,最後的喪屍覺醒還真是畫蛇添足,且理論上說不過去,好歹開著車燒著油追著跑了這麼久,就因為陳陣的一句話,說放就放?任性嗎?

雖然整部電影看到最後有點拖沓且略顯乏味。但是本片真心是一部良心作品,最難拍的動物都能搞定得這麼好,讓雅克阿諾真心屌炸天了!同檔期的國產電影,請問怎麼有臉還恬不知恥地在電影院里撈錢的?

本片無疑是我目前看過最好的動物電影,沒有之一!

ps,為什麼找汪峰唱主題曲?導演不刷微博的嗎?


07年夏天睡在宿舍上鋪看完的小說,昨天看的電影。
對小說印象很深,取材、情節都是沒有接觸過的,加上據說我老爸當兵那會養了只醜醜的大狼狗解悶,複員沒帶走一直念念不忘,後來在家又養了一隻結果長大了被人偷去吃了傷心了好久,我對狼狗(不是普通的寵物狗)始終有種說不清楚的情節,覺得那就是老爸的青春圖騰
果然,帶父母去看狼圖騰太正確了,無論是文革、上山下鄉還是狼,都在刺激著他們的神經,何況馮紹峰長得還有點像禿頂前的老爸,竇驍可能也長得像老媽啥年代的初戀吧(他身上那種復古長相與愣頭青氣質,真的很適合演繹老三或者楊,神奇),反正合她心意就對了,可惜我還沒有找到這麼帥的男朋友,或者說都沒遇到過這麼帥的,額。
**********************
走題了,樓上親們從各個角度評論電影都有道理,認真看過來,褒貶都很中肯,學習到了。作為影迷,始終也有個自己信仰:排除各種表現手法不說,能夠讓人哭讓人笑,讓人由於各種原因記住這個觀影時刻的,就是好故事好電影。
我是原著粉絲、狼題材(好的我知道狼狗不是狼)、老爸的經歷、老媽的青春、我和老媽老爸聚少離多平均一年看一次電影……以上種種形成了我對於昨天的美好回憶,我記得我提醒他們趕緊帶上3D眼鏡,記得老媽笑呵呵的看著竇驍,記得幾個狼特寫把老媽嚇一跳,記得側眼看過去老爸很投入,記得出來討論中午吃啥。
所以,這是一部對於我來說的好電影。
祝大家新年快樂,願天下父母安康。


馮紹峰演技還不如狼


周四晚上在上海大光明看的映前見面會,瞎扯幾句。
特效還可以,故事也比較完整。裡面講到的生態和尊嚴的主題感觸挺多的。
不是原著黨,對於有些人說到原著三觀不正的問題,個人覺得只要汲取其中有益的部分就好了。不能因此而否定全部,畢竟當年原著流行總是有原因的,那是時代的烙印。
總之,推薦去影院看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沒有對錯,不能過於相信別人說的,你要去自己經歷去判斷。


2月13日看了提前場,片子節奏有點慢,關於狼的幾場戲神片,一旦進入人的情節,就很一般了。
2點缺點
1、3D效果不是特別好
2、影片背景基本比較亮,還有不少蒙古語,字幕做的那麼小,還是白色,字幕看起來很不清晰


這不是狼圖騰,這是屬於馮紹峰的小時代


就電影論電影, 不談小說的事。

先說優點:
1. 畫面感很好,草原拍出來很美。整個場景上導演下了很大功夫。據說雪都是專門從長白山拉來的,而不用人造雪。這個必須給贊。
2. 為了拍真實的狼,影片專門有馴狼師從小開始陪著狼,因此我們看到了空前細緻的狼。導演的用心和最後驚艷的效果,必須給贊。
3. 就電影本身傳達給我的意思,主要有三點:敬畏自然的平衡,敬畏生存的殘酷,敬畏自由的可貴。看出這三點,我也就覺得這是部不錯的影片了。很多人說的狼性不狼性的我倒不關注,畢竟人就是人,不可能把別的什麼動物的一舉一動奉為圭臬,但學習些優點總是沒錯的。

再說缺點:
1. 情節確實不夠連貫,情感鋪墊不夠,也許是刪減導致的吧。所以我們不知道男主到底是怎麼被狼迷住的,也不知道男主和嘎斯邁之間到底啥感情。
2. 個人以為,影片的最高潮出現在一半處,即狼馬大戰,而後半段整體略顯平淡。這個結構安排使得我在後半段多次看錶,想知道後面還有多長時間.....
3. 馮紹峰演技一般,公子哥的形象和其要塑造的陳陣這一人物間差距較大。無論是那張不經風雨的臉,還是那腔綿柔的聲音,都是電影的減分項。

最後多說兩句。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狼圖騰,導演所謂的狼圖騰是什麼不重要,只要你內心認可自己心裡的那個就好。很多人批判小說錯誤的刻畫了草原狼,錯誤的闡釋了草原人和草原狼的關係。但我們應該注意到,《狼圖騰》是故事,不是生物或歷史教科書。所以我對很多的苛刻批判不敢認同。


電影沒看過,記憶最深的是一個德國批判家說這書就是法西斯主義。


咱們有今生沒來世,一切來的太突然——《狼圖騰》

和我媽一起去看的,作為一個沒看過原著的人,她抱怨說故事太亂了,作為一個看過原著的人,我只能說:嗯……還好。身為一個原著黨,在踏進放映廳的那一刻,其實我已經投降了,畢竟理智告訴我,尊重原著的話,得120個小時吧!
總的來說,這部片子絕對是值得觀看的!你看,那草原多美……哦不,其實我想說,狼群的鏡頭都是非常對得起眼球的,居高臨下,傲視群雄(玉樹臨風,英姿颯爽)~
但是可但是啊,還是先吐個槽:

狼小狼一個鏡頭就變大狼了。狼馬大戰里一個俯拍,一個巴圖的特寫,一個馬群的特寫,奔向湖,死了,狼呢,在前幾秒里,被馬踏死,踩死,踢死了。畢力格阿爸
在片頭幾次乾巴巴的說教後,還沒來得及牽扯牧區和農區的矛盾,就因為被炸傷,躺在床上含蓄而又擰巴得死掉了。還有加進去的那兩條蒼白的愛情線,首先楊克還
好理解,出鏡率不高得增加存在感嘛,陳陣和嘎斯邁照理來說也順理成章,但是根本沒有下文啊,有意思嗎?做朋友不好嗎?還交代了嘎斯邁的新丈夫是那個放火燒
草原,趕盡殺絕,吃天鵝的牧場主任包順貴的兄弟,這劇情,看來畢力格阿爸是被自己活活氣死的。不知不覺,就快到最後了,對呀,我也覺得怎麼這麼快啊。陳陣
被包順貴等人叫去引路,他們要去打狼,為什麼又打狼,怎麼突然想到要打狼,主任們都沒事幹的嗎?我嘗試讓自己從一個看過原著的角度去理解,不對啊,還是你
們太草率了,怎麼可以這麼草率呢?而此時距電影的上一個高潮已經過去很久了,我有預感下一個就要來了。於是,有一個人說山坡上有兩頭狼,緊接著「砰」
「砰」兩聲槍聲,兩頭狼死了,我以為會有個特寫什麼的表示表示狼的體形之壯碩,丫的一筆帶過啊,沒事,有詳有略啊,這一定是略的,靜待下一隻,果然立馬又
有一隻,行動太靈活,鑽進山洞,"轟"的一聲,又死了,這一定也是略的,略的好啊,靜待下一隻,這隻絕對是個大卡司,他在鏡頭裡奔跑了好一會兒呢,鏡頭一
點點近了,我在心裡吼著,鏡頭拉慢,拉慢,遠景遠景,車跟狼慢慢拉近,近景近景,給狼特寫,馴獸師,讓它轉身,眼神眼神,特寫!好吧,我承認,這種殺胚的
心理真看不了文藝片……而事實上呢,影片對這最後一條狼確實是詳寫來著,只是有一大部分分給了陳陣,他下車朝狼走了過去,說:」你快走吧,這裡石子多,他
們趕不上你。「同時,畫面右側是一桿桿不懷好意的槍,距離之近,讓我懷疑這一段開始就要進入魔幻現實主義了,這都能逃,得會遁地吧。對於這一段真的有些遺
憾,既然決定放進電影里,就應該有所表現。而陳陣說完之後,鏡頭切換到狼的時候它乾淨利落的倒下了,這對一般觀眾來說,要理解到它是跑死的,是英雄(我當
時要是吼出來)會不會讓他們覺得有點扯。還有,嘎斯邁進陳陣蒙古包看到他在切肉說要喂狗崽的時候說的話,我總覺得那說的是她知道他養狼,我是不是強迫症犯
了?
不過最大的槽點其實是 」在外國電影能講什麼?「」政治和性。「」在中國呢?「」除了這兩樣都能講。「為了能過審,我相信這片子也挺拼的,把狼圖騰都改沒了。
但是這不是問題,一個擅長拍動物的導演,可以只專註動物就好,但是回憶下來,這片子要是改名《草原上的北京青年》,都不用重剪,分分鐘的事兒。
至於小狼,第一男主的位子沒了,一下子就長大了,這也就算了,每回出現,還都跟個小狗崽一樣,蠢萌蠢萌的,尤其是被包順貴拴在木樁上的時候,圓圓的腦袋左一拽右一拽,啊,我的天,你們這群人,太殘忍了!不忍吐槽,只能說人真的養不了狼。
既然是推薦,必須得誇一下了。
馮紹峰,雖然演了不少爛片,但是陳陣這個角色,很走心啊,年少輕狂,年輕氣盛,固執己見,額,辭彙太蒼白,大家還是自己感受吧。
再有就是影片的前四分之三(總覺得還是後勁不足)。
狼馬大戰,夜進羊群兩場更不用說了。
回想一下人物細節,覺得導演的手法真是賣的一手好萌,所有小狼的鏡頭已經說過了,淪陷。巴雅爾答應幫陳陣看著小狼,坐在石頭上吃大白兔奶糖,淪陷。陳陣……和小狼在白毛風的天氣里在蒙古包里玩耍,徹底淪陷……
不但如此,我相信導演一定也有一顆拍喜劇的心,比如,陳陣衝進醫院要青黴素那段,畫面我就不劇透了。
雖然到現在都覺得影片總體有些失控,沒有找準點,刪減了很多原著中的故事還是沒有做到像海報那樣精簡,但是,印象深刻的片段絕對有:
1.巴圖家掏狼崽的畫面,這本來應該是很殘忍,很揪心的,可是小狼崽被拋上天后,鏡頭切換到巴雅爾——一個小孩子,他難過的哭了。可見導演是有意去避免這些血腥的,因而小狼的弱化,也情有可原,畢竟原著太殘酷,有太多血肉模糊。
2.陳陣在搬家的時候非要帶上小狼,可是小狼不肯走(對小狼狼性的弱化,讓這以及之後的情節都變成了小狼的自作孽)陳陣說:」你不懂,小狼是我的,是我一口一口喂大的。(讓我更堅定了這片子應該改名叫《草原上的北京青年》)
3.陳陣和楊克掏狼崽,那鏡頭之流暢到一氣呵成啊,看著真爽,好像自己也跟著爬進洞去了,不負我經過了一個粗糙的前奏,等來一段驚喜。陳陣第一次這麼近看著小狼崽,那個興奮啊。
回想最後,這真是
人生若只如初見
呀~

Lullaby


非常糟糕的電影

我不得不又一次吐槽男主角的自私自利,由於喜歡狼這種動物而強加在牧民與觀眾的一種強姦行為。任何狼的事情都是對的,任何狼的錯都是男主角的不對。一部片子半部紀錄片,另外半部就是男主角慢慢餵養他的那隻沒有綽號,愛稱,昵稱的小狼,當主線劇情小狼長大後,竟然放了。影片在男主角呼喚小狼後,小狼返身跑掉後,匆匆落幕。一連串問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就這麼走了?不認識男主角了?高潮呢?養好了就放?

要是來個男主角最後遇害,放出去的小狼帶兄弟來救,我倒立刻給予電影一般的評價。可惜這點都沒有。

哎。強烈呼喚電影試看業務或者是電影增值業務。這樣的一次性買單造就了各種垃圾電影泛濫。


說好的特效國外做……可是至少我就知道北京兩家公司在做…………
讓我如何相信你……中國的特效……


昨晚情人節去看的。
1、首先說明的是,原著小說《狼圖騰》爭議很大,虛構的故事,虛構的文化。
《狼圖騰》作者姜戎叫呂嘉民,小說中的很多情節都是虛構出來的。
草原文化的核心也不是狼,不應該神化狼和製造信仰。
感興趣的可以訪問:《狼圖騰》裡面講的關於蒙古草原的狼性格、行為的內容是真的?還是只是小說虛構? - 知乎用戶的回答
PS:據說,那個小狼是被呂嘉民親自打死的。
2、原著小說雖然說真實性有待考據,但是文藝性還是比較高的,也還值得一看。
3、電影中的說教太多了。
進入影片,聽到那個「阿爸」說的那些話,我就覺得很假。
可以想像一下,一個鄉村耕田的老頭子,字正腔圓的給你說無比正確的人生道理。這不是很假嗎?
4、沒有忠於現實和生活。
沒有忠於現實,忠於生活。
陳陣都已經會當地語言了,他們部落之間還說普通話(影片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就說當地語言),難道說陳陣兩人的介入,連當地的語言習慣都改過來了?
此外,陳陣去鎮醫院的路上真的需要24小時嗎?
5、情節不連貫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噶斯邁是怎麼就嫁給了包順貴的弟弟的,好像還在和陳陣打情罵俏的後一秒,突然之間,女角就是別人的女人了。
6、此片不宜拍得荒誕
陳陣去鎮醫院,看到醫生在給別人拔火罐,而事實上,當時天氣很冷,並且那邊的人應該都沒有拔火罐的習慣吧。外面在等著的病人也很多。
醫生在這種場合給別人拔火罐,這種幾率應該很小。


我原以為,這片子可以拍得像《戰馬》那樣恢弘大氣,沒想到失望了。浪費了一個好題材。


首先,本人沒有看過原著,所以基本是從電影本身的角度來發表觀點。然後,母上大人早在十年前就把原著給看了個三遍,而且在得知電影上映時表現出了如某boys粉絲班的狂熱,直言連跟我爸約會都沒這麼激動過...所以,就開始說說感受了
因為母上大人的原因,對《狼圖騰》的電影也就有了些期待(順便說一下這段時間上映的電影都真的是慘不忍睹...),然後也去看了下原著的大致情節。總體來說,相比於原著(在對原著大致了解的基礎上),還是偏向於喜歡電影一些,理由也無非以下幾點:


畫面和拍攝:草原一望無際和壯闊寂寥,狼魔性般的眼神以及對狼群、馬匹、雲朵的鏡頭表述直接讓絕大多說情況下嘈雜的電影院直接安靜了下來(吐槽一下,過年回老家,五線城市...影院里大聲講電話的,各種手機鈴聲和情侶、熊孩子的嬉笑聲嚴重影響心情,以至於電影剛開始放的時候相對後排大吼一句shut up ,碧池,不過我還是沒那麼彪悍的)尤其是中間對狼老大在山巔兇狠一瞪的眼神的特寫,直接讓我有了種我是不是有戀獸的傾向...然後就是全篇最能值回票價的那段馬群追逐了,簡直high翻了,整個影院連手機屏幕的光都木有了,都收起手機好好看屏幕了有木有!!!順便說一下,看電影兒的時候就在內心裡暗自佩服,這導演,這馴狼指導真牛逼,這得花多大的功夫才能拍出這麼讓人震撼的動物的畫面啊~電影裡面大量的廣角,航拍,真真是展現出了草原的風光和壯闊,直接讓母上嚷嚷著趕緊去內蒙


配樂:真心的,交響樂真的很能烘托那種悲壯的史詩氛圍好嗎(雖然感覺肯定還能再碉堡一點,但真心已是天地良心了)!!!不過覺得有遺憾的就是竟然沒有出現蒙古族的民族樂器什麼的!!!這麼能表現氣質的樂器都沒用上...真的是老外對此無感???
對原著情節的取捨:說句真心的,看完原著梗概的時候真心有種這片子能過審的驚訝感。文革、民族衝突什麼的光腚總局不得審的連我媽都認不出來啊,結果看完電影才明白為啥這電影能上映,而且還在大過年的時候....導演TMD根本就是輕輕摸了一下啊!!!就這搞不好剛開始因為犯困就沒注意到這中間的一些暗示了!!!(注意...前方劇透!!!!!)生產隊因為沒有保護好部隊的馬匹而被那個戴眼鏡的撒比的還bibi自己教過生物進化的主任罵的時候,衝突啊!!!導演你假裝高潮你不累嗎??!!然後就是後面那位嘎斯麥姐姐一句「因為你是漢人」,知道點兒的也就只能在這電影里做到點個頭,不知道的完全就當沒發生過一樣就過去了...不過說真的,或許這也是這個電影讓我比較喜歡的地方,對於這些政治敏感部分的迴避,而選擇更多地去表達一些人與自然,一個民族的自身信仰這樣的觀點上,當然這最後不可避免的被母上大人等原著的擁躉給批一頓...

最後說一些自己的想法....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寫長評,看了那麼多的長評,自己大半夜的因為晚上吃飽了出去溜達消消食結果又喝了杯咖啡,結果開始敲鍵盤,覺得把自己的一些觀點寫出來還真的是很有必要的(之前真的是太懶了,連寫下自己觀點的習慣都不願意去養成)。

所以對這部電影的一些感受,無非主要集中在自然環境和民族文化的方面上。真心是體會到生態系統的精巧,電影里一次又一次提到的騰格里草原其實在高中時更多的提到的是騰格里沙漠以及它的治理,然後大一的時候數學建模課上講到的種群增長的logistics模型還有常微分裡面講的生態系統模型,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以及傻不拉幾自以為是的盲目開發帶來的嚴重後果。
還有就是電影里阿爸無時無刻不展現出來的對自然的敬畏,這一方面是人與自然,另一方面這也已經是融入到他們骨子裡面了的東西。中間阿爸講草原上的人都是吃肉長大的,死了也就要把肉還給草原,這種游牧民族的理解直接讓我腦子裡想起一堆歷史上關於民族文化的各種形成、解釋什麼的....不過知道自己這點兒家底兒太薄了,也就不去瞎bibi了,只是這些東西讓我覺得地理環境的影響(這觀點高中時老師一直批地理決定論,然後把那套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階級鬥爭什麼的一遍又一遍的強化...至於今天我為啥覺得地理那套是很有道理的,中間過程bibi出來我覺得我可以轉到歷史系了)確實是一種巨大的潛在力量。草原、平原、島嶼、海洋,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文明體系,so 神奇!!!

最後....第一篇長評,不求有贊,但求別被噴了....滾去睡覺!!!(又要發出幾顆痘痘了....)


我沒看過原著,就電影論電影吧,拿電影和去小說比,我覺得也不公平。
電影很好看,我很喜歡,尤其是馬群一段,電影不足明顯,台詞之類的,大家說的很多就不提了(其實是我想忽略掉……)但我想人們是否接受它,已經不完全取決於電影本身的質量。

首先電影的趣味開始脫離城市文明,我現在還只能用「城市文明」來概括,想想今年去年前年的能叫得上的電影,那些大片,無論故事發生在中世紀還是太陽系外,都能劃歸到城市文明裡,城市文明的邏輯容易讓多數人接受,畢竟這是消費主體的生活環境,其中的感情,無論是男女之小情或是戰爭之大義,因為熟悉,是不用太多交代其產生過程的。而電影狼圖騰里的那種對死亡的切身恐懼和自覺的人的渺小,對沒有經歷或是嚮往的人,我想是不太容易消化。

比如因為我夢見過幾次被狼群襲擊,次次都是被嚇醒啊,所以當看見陳陣被狼群圍了,我也是很緊張,獨狼不可怕,死亡的壓迫才可怕,不能預先理解這種情感,那陳陣從遇狼到愛狼這一段可能就顯得交代不足了。

另外城市中多的是命運、勁敵、成長,這種向人內部展開的表現,少有因為人類對自然的弱勢位置而形成的迫切和周邊環境協調的意識,從不同的兩種角度看草原,看電影,得到的感覺也是完全不一樣。

其次對自然、「遼闊」的愛是一種小眾的愛,這又是一個所有人都能接受,卻有程度、速度之別的事。

一夜未眠,手機碼字辛苦,犯懶就先到這裡吧……………


今天看了狼圖騰,個人說點看法。第一次回答,小緊張~
首先說不足
主要是出現在男主女主身上
1 愛情這條線路讓我…,原著裡面給我的感覺陳陣對噶斯邁更多的是敬重。嘎斯邁讓陳陣第一次見到一個野性,勇敢,如狼一般的女人。他對嘎斯邁的感情小說裡面更多的是像大嫂一樣的尊敬,看到電影裡面嘎斯邁莫名其妙地與陳陣相愛也是醉。。。
2畢力格老人感覺形象不是很鮮明。。可能是因為原著語言的緣故,為了與原著一致?畢力格老人的一番說教讓我有點跳戲。編劇你台詞不能改得接地氣一點嗎?可以做到話糙理不糙的效果嗎。
3陳陣與畢力格一家,與蒙古人之間的那種溫情,交流的感覺沒有出來。到後面陳陣一群與蒙古人關係的親密交融更加凸顯出了陳陣對草原的進一步認識。感覺電影裡面的蒙古人……沒有幾個印象深刻。蘭木扎布和沙茨楞更是毀!!!!
4從小狼咬了巴雅以後情節就有點崩……,巴雅在我心裡是十分英勇的孩子,闖狼洞,與媽媽一起拔狼腿,為了幾個大白兔奶糖就忘忽職守然後後面勾出一系列青黴素的情節對於突出本片毫無關係。只是突出了凄慘的氛圍……

6狗狗,關於狗與狼,狗與人之間這一段根本就是沒有好嗎!有點失望
總結來說是人與蒙古人的那部分沒有塑造好。過於淡薄流於表面
後面再來說說讓我印象深刻,當場淚崩的幾個閃光點
1 白毛風那一段十分出彩,從前面開始的鋪墊,背景音樂的烘托,再到畫面特效。黑夜夾雜著暴風雪,眼前一片昏暗,儘管沙茨楞(這裡洗白了一下,草原漢子終於回來了,套馬杆打狼很贊!)和巴圖(壯烈犧牲)儘力補救,但是馬群依舊被狼群趕入湖中。在那種情況下一方面凸顯出了狼群的深思熟慮,也還原了書本的一個概念————狼群是騰格里派來的神,這種暴風雪與狼群進攻讓人不寒而慄,老天爺還是寵愛狼的呀。那個時候狼群進攻真的是如有神助一般,彰顯了草原狼的軍事天才。同時也凸顯了草原漢子的英勇。
2白狼王與陳陣,對於白狼王與陳陣,這一段的改編讓我當時淚如雨下。白狼王在小說當中是一直很英勇,知道後面都逃過了魔爪,越過邊境線,進入了蒙古地區。在電影裡面更加現實,被吉普車追到死,其實這個情節的改變更加顯示了時代的殘酷性,作為原始草原的霸主,在遭遇人類的先進機械。也只能無助地奔跑,直到筋疲力盡。但是陳陣的這個舉動雖然有點怎麼說……浮誇,但是也情有可原,狼王真的跑不動了,連反擊的力氣都沒了,他與陳陣的情感路線,啊呸,……代表著陳陣對狼群的敬畏。可能狼真的通靈性吧……陳陣與白狼王告別的那一刻確實觸動了我。一代狼王,狼身不死,狼魂猶在!
3畢力格老人的結局,畢力格老人,後面是給炸藥炸傷。這一點我覺得其實更加富有內涵,凸顯了盲流們的可恥行徑,老人也是一輩子與狼斗,拜狼師,保護狼,尊敬狼。
4狼狼們的表現,裡面關於狼的戲份都很滿足,動用了真狼,狼的表現真的很不錯了,滿足我心中的期待。毛色發亮,富有王者氣息,群狼的戲份也是十分奪人眼球,突出了狼的智慧也體現了狼的威嚴
總結:其實這部劇去看下導演的履歷就知道了,導演一直都是在拍動物題材的電影,在這方面是大師級別,導演選擇了他最擅長的一個部分也是在無論來自何處上大家都理解的一部分,人與動物(自然)。況且原著的立意本來就有些爭議,導演把電影主題側重在了自然界是無可厚非的。這部電影的核心是狼,導演的大部分精力都在狼與人,狼與自然身上。費時長,耗資大。在這方面確實是精彩的,哪怕其他環節有些不如人意,但是依舊是一部好片!
這部電影更多的是面向國際,這麼說吧,人與動物,或人與自然。是放在四海之內人人皆懂的一個主題,也更加的觸動人心。
雖有瑕疵,仍是好片


推薦閱讀:

國產青春片有哪些固定套路?
今年4月以來電影票房為什麼持續低迷?
有哪些讓人驚艷的雨天撐傘的電影鏡頭?
華誼和光線這兩家民營影業公司哪個更強?
如何評價《驢得水》里的銅匠?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中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