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買票房」的現象真的非常嚴重嗎?

高群書的微博,現狀真的如此嗎?另外有靠不買首日票房,依然可以迅速上億的國產電影嗎?


其實業內人士都心知肚明,只是說出來影響不好。

第一天的票房往往非常重要,能影響這部電影的排片率,網上搜索的熱度,以及未來幾周的票房,也就是人們說的第一印象

所以,片子殺青在做後期的時候,除了宣傳團隊炒作參加節目(例如快樂大本營,炒作必上,估計還要給節目製片人領導什麼的說不少好話送不少禮才能上),宣傳團隊還會帶著主演各地走穴,宣傳造勢。其實這只是主演的任務之一,還有就是每個人能至少拉點票房,公司,企業,GM單位可能組織員工集體包場觀看。

我們在觀看《跑男》的時候,也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放我一條生路,讓我逃跑10秒,我包你十場電影...十場不行?二十場!五十場...成交!然後溜之大吉。

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占不到很多的票房份額。最高的是投資人和製片,他們有些自己出錢來買票房,包場,製造第一天票房大賣的場景。然後等掙了錢,再收回來。按買票房的比例再返還給買票房的人。等於說自己用錢買了股票,完了股票增值了再賣掉。

這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每天的票房排行都會在微博微信媒體平台上爆出來,大家一看這個票房高,肯定都想知道為什麼這麼高,所以就吸引人去看,也有一定從眾心理的體現,不過這個「眾」,只是個影子。所以高群書才會這樣發微博,對這種現象表示不滿。

最後,還是呼籲大家不要看那些一看名字就知道很爛的商業片,等論壇里發資源在電腦前吃個飯看看娛樂下就行。去電影院的話還是看一些燒腦大製作或者文藝片,比如:3DMAX的星際穿越MADMAX鋼的琴 etc.


謝邀。
內幕不清楚,如果真有買票房,那也是電影公關宣傳的一個手段,就好比投資方先拿出一比錢押在影院經理手裡,你給我排期排得多多的,黃金檔我全要了,票房大賣大家一起數錢,票房不好有押金在,你們院線也不賠。
觀眾也會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大家都去看那就不是太壞,泰囧的高票房和這心理有關,但我相信那年還沒有這麼先進的觀念,買票房炒作的。

這種情況沒有什麼好壞之分,頂多算是惡意競爭,觀眾該看什麼更多取決於個人喜好,好萊塢大片依然可以有好的排期,差勁的國產片兩天後口碑眾人皆知。

我倒是更關心國外的電影保險,有給汽車買保險,有給工作人員和攝影器材買保險,聽說國外有給票房買保險~哇咔咔 國內哪個保險公司敢做這個業務~

恨誰就讓誰投資拍電影~
開玩笑的…

補充,買票房這案例不清楚啊,所以感覺那些上億的國產電影都沒用這個手段,畢竟拍一部電影才幾個錢,還能拿出這麼多~打水漂玩呢…


就說個事兒吧。
有次《煎餅俠》的代金券發到我們公司來了,人手兩張,多說說好話要四五張沒問題
一張的面額是20,能在指定網站購買《煎餅俠》的電影票。那個網站標價是19.9
就是說。你去看《煎餅俠》只需要出車費和爆米花飲料就可以了
之前本來對《煎餅俠》有興趣的
遇到這個事。我連代金券都沒去領。。。


看看最近關於《抓妖記》的報道你就明白了


有啊 我有次買的9.9的電影票 上面寫的35


謝邀。
抱歉。首先我不太了解電影發行和院線上映這塊。有幾個行內的朋友,但是也沒聽他們說起過買票房這回事。
國產電影迅速上億,已經有很多了。我個人覺得,雖然很多片子質量不行,但是票房迅速過億是有其合理邏輯的。

一類是粉絲效應下的電影。比如郭敬明的《小時代》、韓寒的《後會無期》、星爺的《西遊降魔》。這類電影很多時候不按套路出牌,就是說不按電影的基本敘事套路、表現手段來。比如,韓寒的《後會無期》,基本就是一個個段子堆砌的。我覺得不是韓寒不懂電影,就算韓寒不懂電影,他下面的執行導演能不懂嗎?因為很多人迷韓寒,就是韓寒能講點又有趣又有點情懷的段子,所以他的電影也必須拍成那樣粉絲才買賬。試想下,郭敬明的電影如果拍的像電影大師費里尼、安東尼奧尼那樣高深莫測,他的粉絲還會喜歡看嘛?再退一步講,他的粉絲看得懂嗎?

還有一類是電影劇本還過得去,排片的檔期很好,沒啥競爭對手、或者說競爭對手明顯很弱的情況下取勝。《泰囧》原來定在12月21號上映,但是後來發現《大上海》《血滴子》《12生肖》這幾部也那個時候要上映,它就提前到了12號上映,12號那段時間正好沒其他什麼片,前一個檔期放的又是比較嚴肅氣氛的《1942》《王的盛宴》,正好看看它調節氣氛。

要說國產片完全靠質量取勝的很少。目前國產商業片中,質量不錯,票房也不錯的,我能想到的就是《親愛的》《心花怒放》。《親愛的》首日票房是1200w,最終票房是3.43億,《心花怒放》首日票房是1.2億,最終票房是11.52億,很漂亮的成績。我心目中,這兩部電影質量上都不遜於好萊塢電影。

中國電影目前之所以呈現高票房低口碑,我覺得是一個歷史過度時期。現在中國二三四線城市的票房撐起了半邊天,二三四線的觀眾絕大部分就是這麼個口味,有市場就有人拍。但隨著電影市場進一步走好,相信觀眾對影片的審美會越來越提高。所以,不必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待。
---------------------------------------------------------------------------------------------------------------------------------------
這條名為中國電影發行黑幕大起底 票房上億的另類秘密的新聞報道,和我的答案雖然不符,但也是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的。


一名菜鳥值班經理,然後我們幫忙刷過票。


小弟混跡於一家互聯網第三方售票平台,這種事多著了,通過補貼用戶甚至免費獲取高排片率,通過出票扔垃圾桶製造假象。嘻嘻。


謝邀,電影票房水深,沒有調查不好發言。正巧剛剛看了篇新浪娛樂的報道,不如分享一下。
以下為分界線。
——————————————————————————————————————————————

發行黑幕起底:票房上億的秘密
http://ent.sina.cn/film/chinese/2015-06-04/detail-icrvvpkk7910408.d.html?from=wap


衡量一部影片的好與不好,因人而異。
首先說資本市場衡量影片的標準,就是大家所說的票房,出品方通過一系列的手段,給觀眾洗腦,讓觀眾誤以為票房高的影片就是好的電影,這也是現在市場中最常用的炒作手法,也被大多數的人認可。
再者說一些行內人士的看法,例如獲獎,網站評分,等等吧。
其根本在於人的看法,而不是影片本身,獲獎的影片不一定被大眾認可,高票房的影片也未必能得到業內 的認可,總而言之這個問題不應該作為一個影視業的問題,應該作為一個哲學問題解答!!
所謂的票房不過是一組數據,而得到的這組數據是通過,院線、網站、等多種銷售道具得出的,這中間的誤差值具體有多少,誰也確認不了,舉個例子,一張院線的電影票是35,團購20,活動票9.9,但是在觀眾受眾的電影票的面值都是35,所以在最終統計票房時,是通過院線的上座率,和電影票的面值,得出的,和最終出品方的收益其實是存在一定量差異的,而真正的票房只有出品方自己知道。大家請呵呵!!!


瀉藥。
這麼說吧,票房量是一個品牌的支撐,不管是個人品牌還是企業品牌,高票房說明了品牌牛逼,後續作為營銷口徑有很多幫助。至於買票房,就是一個企業運作的問題,如果拿1個億的票房(當然,其中投入並不需要那麼多錢),能夠吸引好幾個億的回報,那麼,這個生意一定是能做的。
一部新片,剛剛出來票房不理想,可能會面臨快速下架的風險。這時,投資方拿出1個億投入購買票房,製造的結果是,該片在1天內,票房就突破1億,成為全中國最牛逼的影片,觀眾的期待提高,電影院的排期加密,最終電影收效5個億,皆大歡喜。


不是業內人士不了解,不過按照之前爆出過的好幾個醜聞,買票肯定是有的


瀉藥!
投資,出品,製作,發行,是四個相對獨立的運營項目。水深,實在不敢班門弄斧,不過投資這部分都是嚴重虛高的,所以院線發行方面不營銷一下估計起碼在排片上肯定不會有優勢。


實際有沒有買票房這東西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買票房對絕大部分片方是沒有什麼燃用的,最簡單的邏輯,其實什麼人最需要買票房?買票房又不是賺錢,賺個面子而已,所以你看《戰國》景甜乾爹也沒買多少票房,紅色電影《秋喜》上了幾天就被電影院揪起了。


不買票房怎麼做電影呢?想做真正的電影藝術,別在中國混了


真的非常抱歉 很久不看國產電影 也不知道買票房是怎麼回事 因為以前看電影都不花錢 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吧 反正我基本沒買過票


瀉藥
不知道怎麼被邀請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答案是:我並不是商業片業內人,我真的不知道。
回答完畢


瀉藥

關於宣發這一塊,沒有做過深涉足。但對於國內票房這一塊確實是有水分的。


宣布票房達到多少就向XX求婚。這個算不算?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 狼圖騰?
國產青春片有哪些固定套路?
今年4月以來電影票房為什麼持續低迷?
有哪些讓人驚艷的雨天撐傘的電影鏡頭?
華誼和光線這兩家民營影業公司哪個更強?

TAG:電影 | 票房 | 中國電影 | 電影產業 | 中國電影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