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鄭淵潔對其子鄭亞旗的家庭式教育?


鄭亞旗的課程的確是鄭爸爸親授,以皮皮魯童話為原型,內容有趣,十足的鄭家菜

家庭私塾的原因也如網上盛傳的那樣,鄭亞旗有次回來講,一個同學遲到了,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文具盒扔在地上說:「你以後吃屎都接不到熱乎的。」幼小的鄭亞旗問鄭淵潔:「鄭淵潔,你說老師做得對嗎?

家庭私塾當時就在鄭爸爸的腦海成型

教育的過程網上多有介紹,爭論的焦點在於這是一次成功的家庭教育嗎?這是一次可以複製的家庭教育嗎?常年關注他們祖孫三代的微博,發現鄭亞旗樂觀,跟人的溝通沒有問題,生活態度積極。經常轉發一些別人求助的微博,是一個正常的陽光男孩。兒子一點也不孤僻,父子關係很好。經常在微博上直呼其名。當年崔永元就是提醒鄭爸爸說孩子可能不合群,至少從這點上,家庭私塾可以打滿分。他兒子很勇敢,一個人十八歲就到處去找工作。他兒子很獨立,十八歲之後沒有再花鄭爸爸一分錢。

這些都證明了這是一次成功的家庭教育
但是,這是一次可以複製的家庭教育嗎?

  • 鄭亞旗十八歲是開著爸爸送的奧迪去找工作
  • 鄭亞旗第一次炒股的錢是找爸爸借了十萬,雖然很快還了,也屬於玩鬧,但是意義是沒有這十萬可以同日而語的嗎?
  • 2005年創辦《皮皮魯》雜誌並重新策劃《皮皮魯總動員》系列叢書,截止至2011年3月銷售逾2000萬冊;2007年,開辦皮皮魯講堂,任校長,與父親鄭淵潔共同擔任授課老師 ,這背後哪一步能夠少得了童話大王這個金字招牌?
  • 2010年,創建了北京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任CEO 。這是隱性繼承了父親的虛擬財富---皮皮魯

所以,我不認為鄭亞旗的教育是一個可以複製的教育。但它一定是一個值得鼓掌的嘗試,它也許培養不出一個馬雲或者李開復。但它可以培養出一個正常人,一個普通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對比生活中不計其數的憤青,難道真誠與樂觀不是我們喜聞樂見的品性嗎?

習慣挑剔的人們會永遠質疑鄭亞旗,如果鄭亞旗換一個農民工的父親,一個搬運工的父親,或者一個小學教師的父親,再進行這樣的教育還會成功嗎?鄭亞旗會一直委屈,因為有了鄭淵潔,他永遠會被人懷疑:別人靠腦子,你是靠老子。在他27歲時那年,我去聽鄭亞旗在公司演講,他言語依然多少有些無奈。

在這一點上,我想做點引申,其實何止是鄭亞旗,哪一個稍微有點自尊心的富二代不想擺脫父親的陰影呢?小超人李澤楷從小叛逆難道就沒有一點委屈的影子?不想順爸爸的意,執意去讀自己喜歡的電腦工程系。日後與長和系漸行漸遠。資本的運作能力爐火純青。他其實何嘗不想證明沒有李嘉誠他依然是叱吒風雲的李澤楷?但他永遠沒有這個機會了,他永遠只是小超人。

所以我們大概只能判斷,鄭爸爸培養出了一個陽光樂觀的男孩。他也熱愛攝影,曾經去非洲拍攝。說明他的視野和生活趣味不錯。他日後是成立了一個文化公司不假,他也說過他有打造中國迪士尼的野心。從他與父親的商業合作來看,他表現出了一定的商業頭腦。

但是,他永遠無法證明他可以脫離鄭爸爸而成功。他的商業頭腦也是在一個沒有人競爭上的孤島上的頭腦,他沒有直面過與他人的PK,他可能並不清楚如果一個普通的出版商想拿到皮皮魯的出版權要費多大的功夫。他在採訪中甚至認為如果他代理的不好,他爸爸還會把皮皮魯交給市場,所以他的壓力 比別人更大。

他可能一出生就沒有證明自己可以脫離鄭淵潔而成功的機會了。


看了陳行的回答,我有些不同觀點。

首先,我覺得家庭教育的目標就是成人,而不是成名。在成人這一點上,普通人和名人是一樣的,成人都不容易。

其次,我覺得把孩子培養成人的家庭教育,並不一定需要鄭爸爸的條件,有和教育相關的自由職業和時間。對重視家庭教育的人,陪伴孩子的時間總是擠得出來的,不一定非得是自由職業,關鍵是高質量的陪伴。教育也不是說非得從事教育相關行業的人才能理做好,誰都要面臨自己如何被教育、如何自我教育、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問題,只要勤于思考學習總結,誰都能做好教育。至於資源,成名離不開資源,沒有資源,人很難成名,但一樣可以成人。

再補充一點,關於家庭式教育。大家關注鄭淵潔對鄭亞旗的教育,主要是關注這種非主流的家庭式教育是否能實現成人,尤其關注家庭式教育是否能勝任對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但其實,人們的擔心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人是社會性的,是群居的,是需要存在感的,是害怕自己與人群脫節被孤立而無價值的。家庭式教育並不是隱居式教育,你想讓孩子沒有朋友,不發展和其他人的關係,不鍛煉社交能力,都根本無法實現,社交能力並不是非得去一個叫做「學校」的地方才能獲得。

真正有社交能力問題的,往往是因為這個人受到了傷害,而不是在哪裡接受的教育。

PS:該問題應該把「家庭教育」改為「家庭式教育」,否則容易引起歧義。


說實話,他們爺倆的事兒對我的影響很大。
當初自己也挺小的,聽他說中國教育不好,於是好多事在學校對著干,當然有的確實不好,但未必我那麼做了對我就是一件好事兒。另外,我爸爸也不是鄭淵潔。

要說如何評價他們二人的話,不可否認這是對中國教育的一次反思與勇敢嘗試。

首先我們應該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我們的教育到底需要教育出來什麼樣的人?

在鄭淵潔的一段言論中說道:早起的蟲子被鳥吃。這句話的背後反映出來的一個中國社會現實就是,精英教育。在中國,幾乎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龍,但是,一個社會中能成龍的畢竟是少數人,而在國外,人們教育孩子首先的一個共識就是,培養合格的公民。對他們而言,不管是龍是蟲,只要不是害蟲的話,其實也都可以,只要能開開心心,過得幸福就行了,畢竟能成為龍的只有少數的那麼一部分人。這正道出了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議題,中國給孩子們設置上限,什麼你要做到,比如說雷鋒。而國外給孩子設下限,什麼是你絕對不能做的。

其實說起來評價的話,似乎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那個資格對此做出評價,而我們更多的只能說出自己的對此的思考而已。

畢竟在家裡面,鄭淵潔需要管的就一個孩子,而且是他親身的,並且他自己是個作家,能夠認識到孩子所受教育的重要性,有關於孩子方面的思考與認識。而這些都是很多父母所缺失的,更是很多學校教師所缺失的東西,這才是我認為在他們的故事中最應該讓我們思考的內容吧。


我記得有篇專訪鄭淵潔說別的家長說你敢這麼干是因為你是鄭淵潔,鄭淵潔表示我只有四年級學歷,我能做的你們也可以(大意)我覺得吧,真的不是這樣啊。他敢那麼整,沒什麼後顧之憂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你有那麼多時間陪孩子,教育孩子么?理論上,如果你請得起私人教師,進行一對一教學,當然會比學校的批量生產效果好,問題是。。。一對一教學的成本,給得起么


鄭亞旗長大了還不是吃他爹的。還好老鄭是寫皮皮魯的,小鄭能去賣皮皮魯。要是老鄭是做窩窩頭的,小鄭就得去賣窩窩頭。看不出來成功在哪兒。


按照標準的教育來說,他兒子只有小學文憑。連9年義務教育都沒有完成。但是從真正的心智教育,情商教育上來說。他培養出了一個健康的孩子。勝過了現在許多重點大學的大學生。


個例,不普遍適用
學校教育在目前以及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舊是不可或缺的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把孩子教育成心智健全、樂觀向上的人;懂歷史,懂人文,培養表達及寫作能力;懂科學,數理化等;懂交際,有一幫同學朋友。
從這四點來看,鄭亞旗心智上應該很健康,表達及寫作能力肯定也沒有問題。但科學素養方面怎麼樣呢?不太了解。沒道理相信鄭淵潔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方面都是專家。但也有可能在這些方面是另有其他人教。交際方面,鄭亞旗肯定缺少咱們都有的一大幫同學。
其實,不管鄭淵潔培養的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個案,並不具備推廣價值。他所實行的家庭教育並不適合大多數人。教育不光要有愛,還要有相關能力才行。要求懂科學、懂心理,跟一個作為老師應具備的要求只多不少。
大家厭惡目前教育制度的方面有兩點:1是老師對孩子無愛;2是唯分數論。改革改了這麼多年,號稱提倡素質教育,總體上是失敗的。根上是高考唯分數論,再根上是政府對大學的控制,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政府應該放開對大學的直接管理,給大學招生全面的自主權,政府只負責監管大學不能徇私舞弊。不過,這點似乎很難實現。


截止到2017年,已經34歲鄭亞旗先生事業、知乎回答,知乎Live來看,

他是要啃爹進行到底。


我記得小學時看鄭淵潔的童話書,裡面學習好的同學統一都是反派,學習差的各有各的好。
我記得在雜誌上看鄭淵潔教育兒子永遠不要和比你差的人做朋友。
我記得小學時看的一期節目,名字叫尋找童話大王鄭淵潔,大概是說一個孩子患重病,家裡沒錢治病,愛看鄭淵潔的童話書,想向鄭淵潔尋求幫助,鄭淵潔在那期節目中對孩子家長說:你家孩子又不是我家孩子。
可他當時已經賺了很多錢。

長大以後,教了很多學生,才漸漸明白那些童話背後的荒誕性,給兒童豐富的世界,也許只是幌子而已。


到現在為止,還都借用他老爹的資源在做些銷售推廣工作,真正算不上什麼成功。就是個案。單點有可以學習的地方,但決不可當成一個成功案例來膜拜。據以前是他公司員工的朋友說,短處也很明顯,比如比較獨。貌似他現在還經常用「鄭亞旗的家庭式教育」在外做宣講,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


世上本沒有學校,需要受教育的人多了便有了學校


作為一個看鄭淵潔童話長大的孩子,小時候特羨慕鄭亞旗。

爸爸把兩個人聊天專門錄音!還整理出版!簡直太夢幻了!

猶記得當時還一本正經的和老媽討論家裡吃飯聊天要不要也擺個錄音機放旁邊。


為什麼沒人看到鄭淵潔為了給鄭亞旗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做出的努力呢?鄭淵潔又不是富二代!人家可是普通人出生,愣憑著自己出頭的。
而且鄭亞旗現在看上去是靠著他老爸的金字招牌不錯,但哪個普通人不是靠著自己的父母長大的,現在不知道有多少已經工作幾年的人還要靠父母接濟呢。
所以與其在這裡巴巴鄭淵潔父子,倒不如努力掙錢給自己的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


這種家庭教育是不可複製的,鄭當初能進我們社看的是誰的面子,混了幾年不還是去接鄭老師的班


家庭教育本身,和很多專家聲討的"教育",似乎就有分歧。請允許我暫時專註於鄭的家庭教育是否1)成功,2)完備,3)可複製。
1),鄙人對"成功"的定義:成就behavioral,情感affective,思考cognitive
以目前宣傳出來的來看,鄭子的成就可喜,情感上唯一可見的缺陷是父親陰影帶來的底氣缺失,思考能力不錯。
金無足赤,我相信可算成功
2),完備,指本身建立在完整系統theory之上
我沒用資料。有正面證據指鄭的系統就是反傳統而行之,但不足讓我採信。
故完備與否無法判斷
3),可複製,廣義指能讓普羅大眾使用,或狹義指有類似心智的成人使用

我資料不足,但這個社會的財富分配,使得鄭子成才所需的物質機遇並不容易為每一個懷才的父親獲得。

綜述,成功,也許不是湊巧,也許不可複製。


別人的眼光無關緊要,對與錯永遠在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只要他鄭亞旗父子感覺自我良好,那就好。如果只因為他有個好爹,卻也是很片面的。不過這也是個例,普遍意義上來講不可能成為流行時尚。具體環境具體分析吧


首先是絕對不可以複製的,所以推廣也沒什麼用。他的女兒已經充分的說明這點了中國這麼大,世界這麼大,我覺得有這種情況的或者比他還什麼的情況的人也大有人在,唯一不讓人熟知的原因是,他爹沒寫過書,就是這麼簡單,媒體等也沒必要大吹大擂的,但是如果真有過接觸,你會發現:你將來要是有了孩子,還是一定要讓孩子上學的!這就是最後的結論。


手工打磨與機器生產的差別。手工打磨或許能出藝術品,但大多數是殘次。機器生產出來的未必都是高大上,至少可以保證實用性。
但,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的過程。你有足夠自信去複製他們家這條路?萬一毀了呢?


推薦閱讀:

關於我國知識分子待遇問題該如何正確看待?
各個專業領域的你,將如何向自己的孩子介紹自己專業的知識呢?
潭州學院的課程到底怎麼樣?
從文學、教育、為人處事等方面如何評價鄭淵潔?

TAG:生活 | 教育 | 家庭 | 家庭教育 | 鄭淵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