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零售商是如何決定按個賣還是論斤稱的?

在超市或者grocery里買水果,有的水果是$$/EA有的是$$/lb,這個定價方法似乎還和水果體積無關(白肉大柚子按個賣,小牛油果也按個賣,西人超市裡柿子特別小還是論個賣)。
以前沒多想這個問題是覺得,個頭比較均勻的就按/EA,大小比較不均勻的就論磅稱唄。但是後來覺得越來越不是這麼回事兒了啊。再者,對於體積和大小都比較統一的水果,/EA和/LB本質上都可以很容易換算,幹嘛還這麼麻煩用另一種單位?

而且像柚子這種東西,雖然個頭差不多大但是越重的越好吃,按個賣自然就是把輕的柚子挑剩下。商家在定價的時候具體是怎麼做決定對不同的水果用不同的單位的?


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討論過 論「個」賣與論」斤「賣的。不過主要針對線上零售。
貼出來希望還有人能看到。
-------------------------------------------
《我家的蘋果論個賣》

「斤」比「個」多一橫,這一橫,是桿秤,來衡量「個」的價值。

在崇尚等價交換的古代,以大小不一的「個」去做物品交易,想做到公平公正,是不現實的。於是就有了「斤」這個中間單位。它用最簡單的換算方式解決了最直觀的公平性問題,並沿用到現在------尤其是在產品不標準的傳統水果行業。

預借最近很多人噴的「互聯網思維」來故意博一搏眼球。

於是昨天下午在朋友圈發了條「水果論個賣的互聯網思維探討」,目前累計收到近百條評論。我暫且做一個中間人,對這些觀點做一下梳理。


一、先談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竊以為互聯網思維是一種「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商業思維」,它更看重用戶能帶來的價值,而不是商品本身買進與賣出能帶來的利潤差。

(說得直白庸俗點,我們把用戶比方為款爺,傳統思維的小姐會想,我賣一次身賺一次款爺A的錢再開始尋找款爺B;而互聯網思維的小姐會想,這個款爺A這麼有錢,我第一次賣不要錢都行,因為我要努力得到他的心,這樣他的錢我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興許還能通過款爺A傍上款爺B、C、D...)

互聯網思維只是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到底有沒有,小姐們比我們更清楚。

這裡要談到幾點:

1.1潛在的用戶心理需求

處在快節奏的社會大潮流中,作為單獨存在的個體,我們其實也很容易迷失。很多需求往往是被喚起的。例如蘋果觸摸屏對諾基亞鍵盤機的替代。

而「個」又何嘗不是。

我們總面臨著「寢室四人,一共買四個蘋果」、「為了減肥,我決定最近一個星期每天晚上一根香蕉一個蘋果」這樣的內心訴求。

再來想想一個場景:小紅吃完晚飯對媽媽說,媽,我要吃三斤西瓜。

多麼的詭異。。。

以「個」為導向的潛在用戶心理需求已經不言而喻,

可是傳統的水果商販們還保有著「斤」的思維,動動手腳然後拍拍胸脯得意地告訴消費者:一斤三兩,少收您五毛。

1.2可感知的消費體驗

消費講求一個感知的過程。

「南三門雞蛋灌餅」因為餅叔微博里公開了灌餅的製作流程及用料來源所以火。

傳統的水果消費里,果老闆以稱為依託讓用戶感知了買與賣的對等交易。

微信賣水果完全改變了這種模式,用戶唯一能感知的便是「個」。這個「個」有體積有尺寸、有外形有味道。

並且只有論「個」才能讓用戶下單後、收貨前感知具體價格。

1.3多維的價值衡量體系

互聯網裡,商品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商品本身,還在服務、用戶體驗、品牌效用。

稱的一斤兩斤,衡量不了。

水果有大有小, 水果攤前單人選購拿大的就走;多人選購只有用「斤」解決用戶之間公平性問題。

而線上銷售,統一好了產品規格,細微的差別還不足以影響用戶間的心理反應。

如果要往產品化的方向去討論,「斤」更適用於微博的網狀公開,「個」適用於微信的點對點封閉。所以微博大勢已去而微信勢頭正猛即將顛覆。「斤」也早就該被「個」所替代。

二、再談微信賣水果的行業標準化。

微信賣水果的模式可以複製嗎?

以我對微信公眾平台產品屬性、對社區化電商的理解、對微信賣水果模式從5月份到現在的探索以及和業內人士的交流來看,不可複製,起碼在目前。它面臨著很多營銷、服務、售後、物流等的考驗。

但在大範圍複製之前,我們可以做這樣的事情:

2.1訂購邏輯清晰化

去水果攤買水果,選擇商品-詢問價格-確定數量價錢-完成交易。用戶能直接在現場根據水果的消費能力與訂單價格思考確定是否需要該量的水果。

而如果把這種論「斤」邏輯放到微信賣水果裡面,是非得送貨員將水果送到手上才能知道價格才能確定是否需要的。

「個」恰好解決了問題。按「個」選購-確認訂單-支付-完成交易。這個邏輯,也是電商的邏輯。

2.2處理流程規範化

在大量訂單累計的情況下,論斤稱處理每個訂單、並在處理完之後計價的效率是極低的。

可以在商品入庫與上架中間增加與挑選的環節,將商品按批次等級分類上架--預挑選。

這樣一來可以將訂單處理流程規範為:入庫-預挑選-上架-根據訂單挑貨-打包-分揀。

而計價早已經在用戶提交訂單的時候就完成了。

三、如何讓「個」深入人心

品控;

「個」的可感知說明;

制定標準化流程;

做好服務;

將「個」朝「份」升級

。。。。。。

好了好了,有人開始煩了,說咋能別總說「微信賣水果」了行不?

「微信」只能代表一種工具,「水果」只是一個產品,我只是想用這個詞去指代「移動端的商品售賣」就像紅領巾指代少先隊員。

你怎麼知道那些微信賣水果的小夥伴們現在沒在偷偷開發App?你怎麼知道他們以後不賣其他產品?他們偷偷幹了什麼,他們爸媽真的不知道哦~

四、「個」能推廣到社會中去嗎

有人說,在米國、台灣等水果都早已是論「個」賣了。這正給了所有人一個正面的回答。

竊以為 社區居民對於「個」的不接受是一種受「斤」的思維定勢轉變到「個」的怕吃虧感。和以為「斤」買多划算的錯覺。

至於個的定價,完全可以參照2元/個,5元/3個的策略去誘導。

老爺老太們都開始用微信了,按「個」賣的水果售賣模式還會遠嗎?

再說了,我們現在在高校里培養的論「個」消費的群體,以後也是要走入社會的呀。

說不定,經過我們「個」如此的觀點深入人心,這些女同學們將來到了社會嫁為人妻,每天負責家中水果採購,就再也不用擔心果老闆偷稱漏稱、再也不用跟老闆討價還價,菜市場都清凈了,這世界該會變得多麼和諧呀,啊哈哈

再扯遠一點,這樣一來,水果論「個」賣不是也在踐行毛&>澤&>東&>思&>想,在為和&>諧&>中國做貢獻呢?~

當然,以上兩段都是我對論「個」的漫談,大家可別太當真~

「斤」還是「個」,希望我的分析能夠大家的創業帶來新的思路,不過具體的抉擇還是大家自己來選擇吧。



推薦閱讀:

糖尿病人吃什麼水果好?
哪些水果可以輔助治療糖尿病?哪些水果糖尿病患者可以吃?
櫻桃和楊梅真都有蟲嗎?
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吃火龍果嗎?
為什麼蘋果和梨越靠近表面越甜,而西瓜越靠近芯越甜?

TAG:生活 | 水果 | 經濟 | 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