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是個什麼樣的城市?


看了樓上那麼多回答,大部分都是大同本地人啊。今年三月份我去了一次大同,我想試試從遊客的角度說說我對大同的印象。

那真的是超超超級喜歡好嗎!!!!!!

在沒來山西之前,我對大同的印象停留在"好多煤","好亂"的印象。特別是小的時候聽過來這邊做生意的長輩說,大同很臟很亂,治安不太好,所以來的時候還是有點猶豫的。

後來覺得,長輩的印象是上世紀的事了,現在國家發展那麼快,我也去過挺多地方覺得也沒什麼危險吧,就決定還是來大同看看,畢竟是除了省會之外山西第二大城市,而且還有雲岡石窟,古建築等。

再再特別是之前我看過一部金馬獎紀錄片,&<中國市長&>,說的就是大同。當時我覺得這個紀錄片的市長好唏噓,由此也對這個城市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於是就來了大同。

我只能說我沒有失望。

真的好贊好嗎!!!!請收下我的膝蓋啊!!!

我目前,只看過西安,南京,贛州,平遙,揚州,長沙,蘇州,肇慶,北京的城牆,除了西安平遙的城牆,其他的都不太完整,甚至只剩下遺址要等復修。雖然大同的這個城牆是人工的,不像西安平遙是真古迹,但是做的真是非常好。而且很震撼!!

當時我去的時候是三月,有點冷,路上挺少人的。我沿著城牆走,心裏面真的好激動。那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豪氣撲面而來,我整個人有種行走在記錄大片的感覺。

然後發現了一個民居式的紀念館。

古色古香,中規中矩。

進去發現是梁思成紀念館。

其實剛看到這個紀念館我覺得挺不是滋味的。我記得當年北京拆除梁思成故居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的,現在竟然有個城市願意設立紀念館紀念他們夫婦。因為我自己也曾去過佛光寺,應縣木塔等地方,在現今交通那麼發達的情況之下也費了我一番功夫,何況當時帶著器材環境不太平語言不太通騎著毛驢從太原跋山涉水去考察的梁思成夫婦。一瞬間這個城市給我感覺非常有人文氣息非常用心。

除此之外,我在城牆以內走動,看到好多的復古建築和真古迹。問題在於,就算是復古建築,質量做的非常好啊!!很明顯從建築的細節可以看出做的真的很用心,規格也是正確的,不是那種粗製濫造影視樓那種感覺。

話說那個華嚴寺建築群也是把我給鎮住了,超級大氣!!!

和喵星人玩耍的阿姨(工作人員)

還有九龍壁什麼的。其實我對那個代王府感興趣啊,不過貌似造城計劃擱置了,城內也有挺多爛尾的。

然而我從王府大門的門縫看也feel到霸氣滿滿的感覺。

其實我還去了超多地方,大同古城內我基本走了一轉,不過很可惜光顧著看,所以相片拍得很少。比如懸空寺,雲岡石窟都沒拍到照片。雲岡石窟外有個建築群也超大氣的好嗎!!我發現你們山西的古建築復原真TMD做的太好了!!!!!不像我廣東一堆的粗製濫造還黃色琉璃瓦的.....(淚)

大同吃東西也好便宜!!!!而且分量好大,味道也不錯。就剩一張圖了.....忘了多少錢來著,反正很便宜,我印象中在廣東吃要貴上一倍的。

寫到這裡突然發現我跑題跑好遠了。。。。。。。

其實我想說,大同給我感覺真的非常非常不同,超喜歡大同的,一點也沒長輩說的亂,臟,垃圾場反而很乾凈好嗎。我還和小夥伴開玩笑說以後結婚去什麼巴厘島人擠人拍婚紗之類的,來大同就可以拍漢服結婚照,肯定非常漂亮!!哈哈哈。

好久之前,我曾經看過網上很多人噴那位市長,說真的我覺得這個市長很厲害了。見過拆古城的,沒見過造古城的,還做得那麼好。如果大同的旅遊知名度打響了,欠下的款都能還。說什麼去日本韓國看古建築那真是渣渣。如果大同能繼續把剩下古城修好就好了,先不說旅遊了,就這種規模和質量,放在百年之後都會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啊!!!!

等啥時候修復好了我再來大同,必須來拍結婚照啊!!!

愛死大同了!!

2016.5.16

——————————————————————————————

時刻關注大同動態的我近幾日看到一條新聞

大同真的非常棒 !!


補充幾張照片唄。
大同可以算的上是避暑聖地嘍,夏天涼快,晝夜溫差大,冬天也不是特別冷,羽絨衣就成。

國務院公布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歷史遺迹很多很有名氣。雲岡石窟,懸空寺,華岩寺等等。建議在遊覽前參考度娘了解看點,或者找導遊介紹,否則自己是看不出門道的。從這些歷史遺迹中可以了解一些大同的風土人情。因為古時候這裡地處邊塞,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人口很複雜,各民族聚居,有各種文化在這裡兼容並包,這的百姓也相對開放包容。除了人文景觀還有大同火山群。
另外,大同可是名副其實的美食城。這的各種美食,讓你流連忘返。我們出去上學的時候,最留戀家鄉的就是吃的了。刀削麵,涼粉,羊雜,燒麥,各種粗糧…吃的超爽好么!就算其他的吃食,大同的味道也絕對好的不得了。
大同最出名的事實是煤,其實傳統能源產業已經開始疲軟了。現在鼎鼎大名的同煤也在降工資了。另外還有機車,是電力機車,就是火車頭,大同有個博物館呢。
有人說大同是北京的後花園,想打北京,必須先拿下大同,這裡一旦失手,北京就岌岌可危了。這裡去北京高速四五個小時車程,飛機更便捷。經常有北京人開車,在周末來這裡休閑娛樂,吃吃喝喝。我在酒店工作,這樣的客人非常多。
耿彥波市長來了以後就大張旗鼓的恢復古都風貌,現在真的很漂亮了。
以前有人說大同是匪城,我作為土生土長的大同人,真沒覺得。要是說偷東西什麼的,全國各地哪裡沒有。說的我們好像多彪悍似的,比起東北那嘎達,我們差遠了。
總之,大同人民歡迎您!


事隔兩年,一個旅人給大同的一封情書。
「居然到了山西,天是透明的藍,白雲更是流動得使人可以忘記很多的事,更不用說那山山水水,小堡壘,村落,反映著夕陽的一角廟,一座塔,景物是美到使人心慌心痛……」1934年,林徽因同梁思成在山西考察古建築,在給友人的信件中這樣寫道。前年國慶,我在大假前一天下午從成都出發到達山西,整個旅程都是林徽因描繪的這樣不可思議的美好心情。

令狐師兄和儀琳小師妹是我很喜歡的金庸人物形象,去的當天,專門用木簪梳了道姑的髮型,算是加入半天的恆山派。恆山主峰天峰嶺,海拔只有2017米,只有這麼高,難以置信這就是五嶽之一,初看實在是風景平平,對於被群山環抱的四川人來說,這種第一眼的失落,是可以理解的吧。

但後來在登山過程中漸漸發現,恆山能夠躋身五嶽,自有其道理。初秋的恆山天高雲淡,在一處我忘了名字的道觀,平台下就是絕壁,大朵的白雲就像在頭頂,觸手可及,隨著山谷吹來的大風不斷翻湧,真的是「盪胸生層雲」。小懸空寺雖不足以與真正的懸空寺媲美,卻也略微彌補了我無法到達的遺憾(懸空寺實在要排太久的隊了!)

盧梭在《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中寫到,「如果世間真有這麼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掌握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是的,那時坐在恆山頂上懸崖邊,心無旁騖看雲捲雲舒的我,真的十分幸福。

我對大同的好印象,有一半或許都來自天氣。那幾天的大同,天清氣爽,空氣已然有絲絲清冽,北方的秋天,果然是不一樣,是在成都平原絕不會有的驚喜體驗。看介紹,大同市對華嚴寺進行了重點打造,對周邊環境進行了規劃,從大殿頂樓俯瞰華嚴寺,還原得非常好。我參觀的時候,遊客稀少,還在寺內遇到幾個身形清瘦,穿黃色僧袍的白鬍子僧人,和善地跟在寺內參觀的小小遊客逗趣,真是想不喜歡華嚴寺都難。

夜晚無事,酒店的人說大同的步行街最是熱鬧。但是,不到9點,街上行人稀少,多數店鋪已經打烊,也休息得太早了。夜深露重,薄外套已經抵禦不了呼呼的寒風。信步走到街尾,沒有路燈,只有遠處圍牆下的細細燈帶發出淺淺的光。街角的亭子在黑暗中只看得到粗淺輪廓,檐角掛著的銅鈴被寒風吹得上下翻飛,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我楞在黑夜中,此情此景,永生難忘。

以上內容是從我之前的微信文章中節選的,保證情真意切。對於見慣了山清水秀的四川人來說,大同真不是一個一眼看起來就美好的地方,但是歷史的厚重感,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歷史,就是很對我的胃口啊,以至於我甚至要改我的航班,只為在大同多待一天。記得我從太原到大同的下午,在上圖(網路資料圖)中這座塔所在的公路旁,坐在拉杆箱上,一間間的酒店打過去問是否還有房間,連打了好多家酒店都沒有空房,可是一點也不心慌,優哉游哉地看車水馬龍。當然,因為我是一個過客,所以不會在乎大同的GDP,不在乎就業率,不在乎政府辦事效率,也不在乎空氣污染指數(再說了,我感覺空氣比成都好啊:)。那怕我在雲岡石窟丟了相機,當天晚上手機卡也壞了,也沒有影響我對大同的好印象。所以,非常不好意思的,全都是我個人的照片,我只是想證明,大同,我曾來過。

ps.一個不吃麵食的四川人到了山西,吃的方面就不談了:)


離家第三年,忍不住來做答。

正兒八經來說,也不算土生土長的大同人。可150102打頭的身份證號也擋不住對大同視為家鄉的懷念。

昨天晚上被刷了屏

甚是想念。雖然也覺得p圖有些過(笑)。

好像離家之後最懷念的是面,刀削麵擱鍋面油潑面牛肉麵海鮮面炸醬麵。有時候冬天在這邊吃著蘇式湯麵吃著吃著就想回家。這時候總是特別理解納蘭容若說的"故園無此聲"。
特別矯情。

大同最讓人懷念的是面了吧。好像離了大同就難吃到那麼勁道的面。
然後是酸酸辣辣的涼粉。
然後是便宜沒核的糖葫蘆。
然後是遍地的火鍋。
還有學校門口的骨湯麻辣燙。
還有便宜量大六個人點十六個菜人均才50的凱鴿。

真是夠了全是吃==

然後呢。


唔還有暖氣啊。

暖氣啊媽蛋!!!!

剛來蘇州第一年被凍成狗,裝備完全跟不上江南冬天凍死人的氣候,一個人躲在被子里哭媽媽這邊不適合人類生存,可是被子里他喵的也好冷啊嚶嚶嚶。冬天還下雨啊變態啊嚶嚶嚶。

大同好啊!!!有暖氣!!!!
風大也沒大過集寧!!!!!
冬天冷最低也就零下二十度啊!!!!
室內穿t恤啊!!!!
一年四季大多數都晴天啊!!!!

大同的氣候除了干還不錯嘛!

大同的老奶奶們也不擠公交車……好歹不強行擠……
懷念懷念。

大同好啊。風土好,吃的好,文物多。
可它的不好也觸目驚心。
肯定存在。

具體說窮,其實還好。哪個城市都有窮的,你不能以偏概全說這個城市窮炸了,拍了城中村的平房說就代表了大同。就像拍了龍園周圍的環境說這是大同的評論水平這明顯也不對。

但是。


有些。


確實是。
欠了點。


比如。

大爺們能不能不隨地吐痰啊!!!!冬天好噁心啊!!!!都結冰了卧槽!!!!!不能忍啊!!!!!!!

比如。

大娘!!!超市稱斤能不能排個隊啊!!!!!我等了半個小時了!!!!喂!!!!

比如。

大兄弟!!!!垃圾桶能多建幾個不????我走了一條街愣是找不到垃圾桶搞幾啊!!!!!!!

當然咯,我說不好可以。

你說不好。
赫赫。

來嘮嘮啊兄弟。


嗯。。地道的大同人忍不住來回答~
首先,我大同就是古時候的雲中啊!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雲中啊!六朝古都,邊塞重地,北魏鮮卑族在大同留下超多歷史遺迹,大多是寺廟之類的。大同的旅遊業並不發達,景區人很少,很便宜的價錢逛上一天,連個人都沒有,感覺整個天空都是自己的,完全沒有熙攘人群擁擠。北魏留下的佛教文化很濃厚,也很奇特。露齒菩薩什麼的,超萌好嘛!
然後,生活。我現在在一個差不多一線城市上大學。還是很想念大同的物價。從電影到飯店,想要省錢,依舊可以生活地很滋潤,想要消費,也有能讓你好好支持國家經濟發展的地方。房價不高(與同等水平的城市相比較),當然,與之相對應掙的工資也不是很高,但是差不多點一個月兩千多足夠在大同生活得超安逸。
城市規劃很好。道路很清晰,公交線路覆蓋也蠻全。綠化程度也夠高,我爹是搞綠化的,總是路過哪就一臉驕傲表示這又是他們種的。空氣質量超好,天總是藍的,在的時候不覺得怎麼樣,走出去了,才知道藍天多可貴

藍!不!藍!
吃的就不用說了,刀削麵!!!
嗯,我也在極力說服我自己畢業之後回到大同。想要追求安逸卻又有些不甘,但還是要回去。別的城市再好,沒有我地道的刀削麵。
嗯。。。首次回答。。。。以上。


環境旅遊什麼的大家已經說得很詳細了,我就說說大同的經濟。

都知道東北的衰落吧。如果把山西比作一個微縮的中國,那麼大同就是山西的東三省(大同也正好在山西東北部),山西的南北經濟狀況也跟全國的很像,南方發達,北方衰落;南方早已高鐵遍布,北方才剛剛修起來;南方市場經濟繁榮,北方至今還中著計劃經濟時代的毒。大同就像東三省一樣,坐擁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長年依賴著計劃經濟,在那個時代有著輝煌的重工業,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出去都吹到了東南沿海,彷彿跟這裡沒有關係,直到突然來了下崗潮,人們懵逼了。

大同就是這樣的地方。

還有高鐵,同在一個省,太原往南各市早就通了高鐵,甚至一些縣都有高鐵站,比如平遙和洪洞,晉北的大同高鐵項目才剛剛啟動,通車估計就到2020年代了。要想富先修路。之前有個答案已經把大同到北京的列車車次寫得很詳細了,作為一個跟首都緊密相連的城市,這樣的交通狀況也是沒誰了。

說到跟首都緊密相連,大同年輕人愛去北京發展,大同的80後90後如果組織個同學會,你會發現,在北京組織比在大同組織能見到更多的同學。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都被北京吸走了。

不過,大同也不需要他們。因為大同無法提供工作崗位。

在51job上搜一下,地點大同,關鍵詞什麼都不填,我們來看下大同的就業崗位。總共就沒幾頁不說,還沒幾個像樣的職位。有空我補個圖。

你也許會說網上不靠譜,好,那我們到人才市場看看。星期六的早晨白茫茫,人才市場的人們排成行。這麼熱鬧,擠進去看看。第一個攤位,賣保險的,第二個攤位,賣車的,第三個攤位,賣房的。。。總之各種銷售,剩下的是會計電工等少得可憐的職位。不是我歧視銷售,這個情況能從側面反應一個地方的產業結構。

那麼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如果勵志要建設家鄉非要回來該找個什麼工作呢?

公務員。妥妥的。

再不濟也要進體制內,體制能給的,這裡的私營企業給不了。旱澇保收、安全感、福利。。。其實有些體制內的工作收入未必高,花20萬找個月薪2k的體制內工作的大有人在。這裡跟其他小城市一樣,崇尚體制內,甚至更甚。根本原因是經濟落後,私營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少,薪資低,而且不遵守勞動法的情況也很多,如果說珠三角的勞動密集型私企通過提高加班費的方式讓員工超時工作打勞動法的擦邊球,那麼這裡的私企連擦邊球都懶得打,不交社保、法定節假日工作無加班費等都是家常便飯。這樣的企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也體現出了法治程度低,市場經濟必須要有法治做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出去上過學的年輕人不願意回來,即使回來也是削尖腦袋往體制內鑽,君不見那麼多的研究生為了鐵飯碗干著非本專業的工作,這也是一種變相地浪費人才。

近年來國企也不景氣,除了衰落的煤炭行業,其他像什麼428和3528之類的老國企也已萎靡,聽聽他們霸氣的編號,原來可都是本地赫赫有名的重工業企業,有些廠甚至還有民兵組織。現在大同人已經不是見體制內都認了,正宗的體制內是政府機關、銀行、醫院、學校等永不倒閉的部門。

大同只有兩種工作:有工作和沒工作。體制內就是有工作,剩下的都是沒工作。不管是在私企還是幹個體,統統是沒工作。

對了,說起大同可別總想著什麼煤老闆,也許在山西其他地方有私人煤礦,可大同的煤礦都是國企,最牛的同煤集團,連職工帶家屬一共70萬人左右,所在地叫做礦務局,相當於獨立的一個區。這麼牛的企業現在已經不行了,連發工資都成問題。這就是計劃經濟的毒,這樣的企業跟私企不一樣,再不行也沒法瀟洒地裁員。私企一完蛋,員工鳥獸散,該想辦法自己想,人家江南皮革廠倒閉了,員工還能拿著原價200多的錢包甩賣到20塊錢賺點外快。

耿彥波市長的故事他們已經說了,可以看看《中國市長》這部紀錄片。自他之後這座城市的戰略變了,要往旅遊城市發展,今年山西省旅遊發展大會也在大同辦了,當初的微信投票環節,全市人民那是一個同心協力,連幼兒園老師都給小朋友留作業了:回去讓你爸媽給大同投一票,不投就別來上學。到最後跟南邊的運城PK,一南一北互撕,差點把山西變成新一代大內鬥省。九月辦了旅發大會,十一小長假聽計程車司機說,客流量貌似比往年大了,看來還是有點效果的。

不過要搞旅遊可是非常看重一座城市的軟實力的,就拿十一期間的旅店價格來說吧,平時80一宿的小旅館能漲到將近200,100多一宿的能漲到300多。你漲就漲唄,最坑的是還不能提前網上預訂,提前半個月在網上訂房間,說好了價格從平時的60漲到88,沒問題,88就88,誰知道到時候到店入住,老闆不認賬,你你你跟什麼網站上訂的,跟我沒關係,我們店早就不跟那個網站合作了,十一期間一律160!還有的店提前打電話預訂,老闆說不用預訂,房源充足得很,到時候來了直接住就行。你信他就有鬼了,到時候不是沒房間就是價格翻倍。人家就是仗著十一人多坐地起價,愛住住不住滾,有的是人來,這不又來一個,「小伙兒你問多少錢,一百八!」 漲價不怕,關鍵要誠信,明碼標價網上預訂,現在都是揣部手機走天下的,連這點便利都不給,怎麼能留住回頭客。

再說說去年也就是2015年游恆山的經歷。恆山作為五嶽之一的北嶽,也是大同響噹噹的地標了。可惜恆山所在的渾源縣卻不珍惜這個資源。恆山不遠處有個懸空寺,也是一大奇景,人們一般去恆山連懸空寺也一起逛了。這個交通確實得吐槽一下,本地人要去就自駕去了,可是外地遊客乘車很不方便。從大同市區坐大巴先到渾源的一個小車站,這裡距懸空寺還有段距離。在大巴上遇到了一對年輕的老外夫妻,紐西蘭人,說是兩口子辭職出來週遊世界(老外就是瀟洒),由於資金不充裕(那你還出來得瑟),雲岡石窟和懸空寺只能選一個,於是他們就選了懸空寺。他倆誰也不會說中文,交流基本靠比劃跟畫畫,手機里存了一幅手繪的懸空寺路線圖,上面有中文和拼音標註。那老外說大同人很熱心,來的時候找不到車站,向一個大媽問路,大媽怕他們找不到地方,冒雨走了10分鐘把他倆親自帶到了車站。好了扯得有點多了,意思就是懸空寺挺受歡迎的。

大巴到了渾源的小車站之後,我們正愁怎麼到懸空寺,這時司機把乘客們分流到了好多輛出租(hei)車裡,由這些車把我們送到懸空寺,當然這段路是不收錢的,因為賺錢的在後面。到了懸空寺後這些車就停在旁邊停車場里,當大家游完懸空寺打算去恆山的時候,黑車們便派上了用場。懸空寺到恆山還有段盤山路,本來有官方的大巴往返的,可是大巴價格也不便宜,車次少末班車也早,竟然不如黑車方便。黑車每輛車固定價格,拼車人越多越便宜,隨叫隨開,還可以在恆山腳下一直等到你玩夠下山再接你回去。最關鍵的是可以跟黑車師傅買到打折門票。下山以後跟黑車師傅聊天,說恆山的後山也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不過現在沒正式開放,如果想去的話可以找他,價格便宜,到了山上碰到巡山隊員只要提他的名字就可以暢通無阻,要是私自上山的遊客就會被攔下去。師傅還說渾源之前都把精力放在煤礦上了,恆山旅遊也沒好好開發。

你說這要是把那些黑車都註冊成正經旅遊車,不比官方大巴方便多了?這在全國的名山當中應該不多見吧,其他幾岳明顯正規得多。也不知那對老外夫婦後來有沒有去爬恆山,不知道他們這次的旅遊體驗如何。附上一張恆山之巔美照。恆山雖比不上泰山的壯觀,華山的險峻,不過也有自己獨特的美,開發好的話潛力無窮。

大同旅遊的亮點在夏季涼爽,也就是說大同是個避暑聖地。一年最熱的七月,大同的平均氣溫是21.9℃,這是個什麼概念?我們來做個對比,同在北緯40°的北京,七月平均氣溫是26℃,南方的上海是27.9℃,東北的長春是23℃,竟然比長春都涼快。你有的別人沒有,這就是特色。所以到大同的黃金時間是夏季,南方的小夥伴可以體驗一下大同涼爽的夏天。曾經跟一個計程車司機聊天,他說夏天有個晚上一個南方人上了他車,問去哪兒,南方人說隨便,我就是想吹吹風,你們這兒的夏天真舒服,哪像我們那兒夏天沒空調活不了。不過大同的冬天就沒什麼意思了,長達四個多月的冬季天氣冷就不說了,降雪也少得可憐,基本不會出現像東北那樣戶外常有積雪的現象。旅遊季有點短,這是個硬傷。

大同的市委書記職位空缺了好久,直到去年來了一位張吉福。

這個張吉福之前在北京平谷區當過區委書記,據說也是個能人。到任之後也辦了不少實事,比如把耿走後擱淺的工程恢復起來,城牆的最後一段也在今年入冬前合攏了。張在經濟上也有大的舉措,他之前在北京任職,到任大同後招商引資,從北京邀請來一些企業考察。不得不說張是很有戰略眼光的。大同距離北京只有300多公里,跟距離省會太原的距離差不多,離大同最近的一線城市就是北京了,這也是大同人為什麼愛往北京跑的原因。這個區位優勢利用好的話,一些北京的企業入駐大同,由於大同低廉的地價再加上比北京低得多的人力成本,可以為北京的企業節省很大一部分成本。當然引入的企業最好是第三產業,大同有很多新建的寫字樓都空著,直接入住就行。像那些勞動密集型的第三產業就不太適合大同,環保問題先不說,假如來一個兩萬人規模的富士康,生活用水怎麼辦,工業用水怎麼辦,大同可是個缺水城市。

張書記招商引資折騰了半天,其實也沒多少企業來。依我看問題還出在交通上。大同沒高鐵,現有列車到北京要六個半小時左右,耗時太長,一天之內無法往返,自駕的話能省一小時左右,可還是費時。這樣的劣勢無法讓在京企業在大同建分公司,要知道大同本身沒什麼市場,在這兒建分公司唯一的好處就是分流一些部門以節約開支,可路程過遠又導致交流不暢,得不償失。按照規劃,高鐵通車後大同到北京只要1小時45分左右,估計之後情況會好點兒。有了大量企業入駐,大同也能留住年輕人了,至少要把本地的年輕人留住。

不融入京津冀經濟圈,就陷入環首都貧困帶。


商人眼裡是一座黑金的城,官人眼裡是一座棘手的城,遊客眼裡是一座歷史的城,市民眼裡是一座平凡的城,我眼裡是一座離家近的城。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東經112°34′——114°33′,北緯39°03′——40°44′。

這個位於山西省最北端的城市,講述著它綿延的故事。

大同遊記---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進入大同市區,威武而典雅的古城牆首先告訴你:

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

灰黃色的色調,方正整齊的道路,配合以北魏城牆為夯基而在明朝修繕的城牆,一絲一毫,都在訴說著他的故事。


像一位老者,更像一本史書。

城市現代化進程中怎麼處理好文物古迹和現代化建築的衝突關係?目前來看,除了PS掉遠處的現代化建築,別無它法。

古人的智慧,妙不可言。對於縫隙和孔洞的利用,讓古代建築有了獨樹一幟的嵌套感。即使是空空如也的廳堂,他們也懂得用屏風讓空間分層。不知道,現代社會,如果沒有如此龐大的人口和利用率並不高的土地資源,新生代設計師們會創作出怎樣的驚嘆號。

對稱美學,在這座城市彰顯得淋漓盡致。這座方正有序的鼓樓,一磚一瓦都書寫著對稱。左右踱步,仍然找不到中軸,本以為鏡頭裡它是對稱的,其實不然,這讓我愧對祖先完美的工匠精神了。他們的作品,不是商品,而是藝術品。

故事,就是故去的事。

故去了,卻不會毫無痕迹。故事,就寄托在歷史的器皿中。

博物館裡,這些精美的物件,記載著興替的故事。這些故事,讓這些物件,充滿了厚重的味道,和時代的新香。

深邃的眼眸里,透漏著時間的密碼。

時間的密碼,被時代侵蝕著只剩下中位數。

試想,幾千年後,當我們引以為傲的現代文明被埋葬在磚瓦土礫下的時候,後人又在驚嘆於我們的哪些壯舉呢?是工業4.0的流水線嗎?

權力的遊戲里,只有勝利或死亡,沒有中間地帶。

即便是金縷玉衣,也無法保鮮屍體;即便是皇宮國戚,也抵擋不了歲月的摧殘。

金錢和權力,從來都是片刻的標榜。

可即便是片刻,也有無數後來者掙扎這片刻的永恆。

詩句混搭,毫無違和感。因為我實在不想把」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用在這裡。愛惜的東西,就會謹小慎微。可是,這不該是對待少年時的態度。

好奇壁畫上的顏料,經過了幾千年,卻仍然鮮紅明快。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訪雲岡虛此行。

老實說,我並非虔誠的佛教信仰者。可是,我卻有一百二十分的敬畏。尊尊佛像,皆是智者。

於是,無知和渺小,就是我站在他們腳下的感覺。

看著他們睿智的表情,我想到了一位長輩的感嘆: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從來,遊玩時,我是不太願意到寺廟的。不是因為所謂吸引力和什麼觀賞性,而是因為,如此莊嚴肅穆的地方,當是清凈規整的凈土,而不該被遊人的鞋履踩踏。

有人說,心誠則靈。

對此,我太過贊同史鐵生先生的觀點:

不過,當有人勸我去佛堂燒柱高香,求佛不斷送來好運,我總猶豫。不是不願去朝拜,佛法博大精深,但我確實不認為滿腹功利是對佛法的尊敬。便去燒香,也不該有那樣的要求,不該認為命運欠了你什麼。莫非是佛一時疏忽錯了安排,倒要你這凡夫俗子去提醒一二?唯當去求一份智慧,以醒貪迷。為求實惠去燒香磕頭念頌詞,總讓人擺脫不掉阿諛和行賄的感覺。總算是求人辦事吧,也最好不是這樣的邏輯。實在碰上貪官非送禮不可,也是鬼鬼祟祟的才對,怎麼竟然大張旗鼓去佛門徇私舞弊?佛門清凈,憑一肚子委屈和一沓賬單還算什麼朝拜。

先保護好自己的子民,再談興邦。

前段日子發生了某些愛國青年打砸肯德基的事情,我想,如此愛國,就像一個整日醉酒的父親,對外標榜多麼愛護自己的孩子,可是卻整日拳腳相加。

愛的前提,是了解。

如果你了解那段歷史,那麼就去了解。

然後,我想,你才會客觀理性得去愛國。

小學時候的愛過主義教育,多是帶到烈士陵園掃墓。這樣的方式,倒是沒什麼不妥,畢竟沒有為國捐軀的戰士,就只有殖民地可言。

我想,萬人坑遺址,也許是一個比烈士陵園更容易弘揚愛國思想的地方吧。這裡,埋葬著手無寸鐵的工人和百姓。看見皚皚白骨,就看見了歷史。

面對侵略,如果無法保護自己的子民,那麼空談什麼繁榮和昌盛,一定是發笑的梗。

不忘國恥,如果是建立在銘記仇恨的基礎上,那麼只會出現另一個希特勒。

興替中,受傷的永遠是子民。

改革,但願不同於興替。

願逝者安息。

願勿忘國恥。

願理性愛國。

冰冷的工業化,溫熱的繁榮。

距離柴靜的《穹頂之下》熱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它是一部紀錄片,但是,看過的人,多麼希望,它不止是一部紀錄片。

繁榮從來不是問題,繁榮背後的問題,才是。

全國各地都在熱議供給側改革,都在熱議產能過剩,都在熱議經濟轉型。

就像全國的小夫妻都在討論是否生二胎一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凍結了,那麼就要承擔三尺之冰的後果。承擔的第一步,如果能夠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問幾個當時為什麼,即使不能迅速融冰,我想,對於避免今後再次結冰,應該是有幫助的吧。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霧霾遮蔽了天空,卻遮蔽不了真相。

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

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

只生一個好(1980年,我國正式開始倡導計劃生育國策,「只生一個好」成為指導性口號)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1987年4月26日,鄧小平在接見外賓時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

歷久彌新

陽光可能被烏雲遮蔽,但它從來不缺席。

每一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是它在給予光輝。

年長的城市,也能駕馭清新與文藝。

如果說此行,我看到的是厚重和底蘊。

若干年後,如果再次拜訪這裡,也許,會看到厚重的根基上長出了新芽。


如果你喜歡歷史,又願意看看古人的智慧:

天下大同。

讓思緒在旅途中飛揚

http://weixin.qq.com/r/KkOkvE3E0BCvrQnf9xY4 (二維碼自動識別)


給出一個比較中肯的答案
從南方某二線城市來大大的一名在校生,來大同之前在谷歌地圖上看到整個城市的綠化面積跟家鄉確實差了不少,北方缺水嘛。
來了之後先是去了大大把行李先收拾好,後面送父母回家的那天一起去了城區里轉轉。父親是業餘的攝影愛好者,以前只能拍些山水花鳥,這回見到大同的寺廟和古城牆很興奮,拿著單反在城區走了一個上午。
之前從沒來過北方,但是在家的時候特別愛吃麵食,來到麵食之都後我還是蠻適應這裡的伙食的,什麼燜面、拌面、刀削麵我都喜歡,價格便宜份量足,5塊錢一碗的燜面我都吃不完,還被同學吐槽浪費糧食。
我很喜歡去電影院,但是舍友屬於那種等幾個月再去網上下載的那類人,我至今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同好,上課、吃飯、外出我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第一次坐公交去看電影的時候經過古城牆的時候隨手拍了一張。

看過父親拍的這個古城牆,雖然沒有他拍的好,但翻了一下手機里以前去旅遊拍過的照片這張確實屬於上乘之作。看完電影后天色已晚回學校時發現公車6點就沒了,有點失望。
對於一個南方人,最興奮的是什麼?下雪啊!!!!!
於是我迎來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下雪

那感覺就跟發現了新大陸一樣。

北方的同學想跟我打雪仗

我靠!來吧!我也搓起了我的雪球

下雪天最好玩的不是雪 是南方人

有點跑題了。看在帝都的同學時不時就會發帝都霾災之類的朋友圈,雖然大同離帝都不遠,但是空氣質量還算不錯,天也很藍。

我在搜家鄉的時候也有類似的問題,有個答案我覺得很好,也同樣適用於各位大同人來回應無腦黑大同的五毛。

「我家,你再怎麼黑都是我家!」

說到這裡我也好想回家


大同長大,西安求學七年,現在魔都打工。在外面這麼多年,最懷念的就是家鄉那藍天白雲艷陽天

第一次從西安回家的時候,就能從空氣中感受到家鄉的味道,這幾年空氣明顯好多了。最爽的就是日照充足,不像上海這邊總是陰天。
吃的便宜,今年過年和同學聚會,挺不錯一飯店,都是硬貨人均才四十多。削麵我只認二板,最值得一提的是,我算是吃遍全國的魚香肉絲了,竟然沒有發現有比大同好吃的,或許是從小吃慣了家鄉的口味兒吧。
08年後,越來越像個真正的城市了,逐步轉型中,但願會越來越好。說實話,大同的確依舊實髒亂差,市民素質以及公共意識差了些,特別是某些人嗓門大愛嚷嚷,髒話連篇。
但不論身在何處,依舊熱愛那片故土。


5.25update
春節的時候回了一趟大同,感覺變了很多又好像什麼都沒變。
去了城牆上的燈會,第一次認識到大同有多少人,辣么多!燈會很好看就是走得真累。
因為姑且算是個宅,特意在最後一天參加了大同本地的漫展。帶著小表妹去的。
前一天下了一場很大很大的雪,第二天出去的時候路上全是臟髒的黑冰。好不容易打了輛車,然後被告知不打表——後來詢問家裡人才知道這邊的士居然都不打表——算了好不容易打到也就上了。
場地在古城裡面的一所賓館,讓我很感慨的是不管是哪個城市,年輕的人們集中在一起總是朝氣蓬勃的。設想過無數種可能,沒想到在大同還能圍觀到聚聚打call、還有coser舞台劇。
舞台辦得不錯,但是不得不說小城市辦漫展還是略顯尷尬。在廈門也是,沒有幾個攤子僅僅靠cos和舞台撐起來的展,一次也就夠了,多了就顯得無趣。廈門的amoe已經辦到10+屆了,最近一次去還是15年的春天,同人攤大概五分鐘逛完。然而大同的cac,雖然事先做好心理準備了,可是到地方一看,一本同人也沒有,這樣也堅持來的各位同好們,都是真愛啊!
這樣說吧,沒有同人的漫展,應該算是圈子的面基大會,圈地自萌完了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從廈門amoe1一直參加到15年春天的那一次次次不落的我,大概之後再也不會去了,這次CAC和以前的微妙的失落是一樣的。
不過還是有收穫的——因為我帶了妹妹去啊(心),小學生真是太棒啦!


==========

看到這題忍不住爬起來打開電腦寫答案,完全是為我準備的嘛!外地人有多年的山西印象!
我母親是山西大同人,而我從小在廈門長大,每年春節都會飛回去過一星期左右,所以對大同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笑)。以上是前提。

一、從天氣開始
要知道廈門是從來不下雪的!我身邊的同學在大學之前都沒看過雪啊!北方人笑我們就是『下雪天的南方人比雪好玩』,想想十一月的時候北京初雪,整個朋友圈都炸了,全部在直播下雪。(這個時候我也在內心暗自嘲笑這群人(。
所以每年到大同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等著下雪啊,而且每次雪都很大,北京這種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的XD!
雪中的城牆,雪中的冰河,雪中的鐘樓,就是歷史的感覺啊(sigh
可能北方人不覺得吧,但是十月還是十一月的時候,小表妹給我發了一條消息,說現在大同都零下十幾度了,我:……嚇?!

除去下雪(北方都會有的),還有一點讓我很驚訝,每次去大同都看不到霾,查空氣污染指數也就是良附近徘徊。明明是煤炭生產大省但是空氣質量意外地比北京要好,每次回去都是飛到北京再開車過去,天氣由灰濛濛轉藍的過程很明顯,有人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嗎?難道是我每次去都趕上好時機了?

二、吃

首先各種麵食…放過我吧,太多了,分不清(哭瞎,各種方言叫法,簡直逼死不會方言星人)
小時候最喜歡姥爺做的刀削麵了,會在廚房看他削麵下來。明明就是很普通的做法,但是廈門就是沒有再吃到這種味道。還有地蓮,在以前南方都買不到,我很喜歡吃的鹹菜,姥姥會給我一大瓶用塑料瓶裝著帶回去吃。還有棗棕,至今沒有在同學中找到同好,但是我認為是最高的美食。
現在回去吃飯,感覺就是重口哇,真的好重口,連自家菜都能做的各種重油鹽。在福建我是重口星人,到了大同就是各種被關懷。然而看著我親愛的土生土長·大同人·美貌逼人的表姐回到家瞬間吃好多油餅,我:……
出去吃飯真心便宜,在外面看起來光禿禿的小店,進去的排場也好大啊!可以隨意大吃的感覺很好,最有特色的是上菜到最後是各種麵食,雖然在那個時候已經吃的很飽了,不懂為什麼要最後上這種撐胃的東西。

三、娛樂

沒見過晚上六點就要關門的商場,但是大同真的讓我開眼了……但是這樣不是和上班族的活動時間剛好錯開嗎……求解答
春節帶兩個小表妹去看電影,連續兩年,年年被堪比春運售票窗口的電影院售票大廳嚇cry。而且截止去年沒有團購!沒有團購!沒有團購!只能原價買我的心情是日狗的啊。曾經有過本來打算下午去看電影kill time結果好不容易排到前面,一問staff,告之曰只有三小時之後的爸爸去哪兒,且只有幾張票了。於是就把晚上也kill掉了(攤手)。
那一年連續兩天看了《大鬧天宮》和《爸爸去哪兒》,簡直想哭。

順便,如果不去看電影的話:
一個小表妹會抱著pad看一下午,另一個小表妹會看電視劇一下午。
還是去看電影吧……


四、歷史

舅舅曰:讀懂了大同歷史,你也就讀懂了大半中國歷史了。
我就沒有好好讀過中國歷史,對大同六朝古都的往事也是一知半解,也說不出什麼有意義的東西來。
只是會在坐車路過城中古老的鐘樓時屏息凝視,因為感覺太美麗了。
新修的城牆不太喜歡,不知道為什麼,和旁邊尚未拆除的醜醜的土牆在一起,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哀傷。母上給我講述的小時候的事情很多是在舊城牆上的,問曰:難道你不傷心嗎?她:但是舊城牆的確難以防護且丑。
不過新城在城牆上看真的很棒,彷彿回溯歷史。一馬平川的天下在握之感啊,世界都是我的!
……對不起中二病又犯了。
九龍壁、懸空寺、雲岡石窟等等,旅遊資源比很多其它城市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第一次遊覽都是心靈的震撼,但是來的人還是少,希望能夠發展起來啊,我的高中同學聽到山西大同的反應就是——煤老闆么你。


五、交通

交通不便才沒人來旅遊啦!
大同的鐵路客運根本沒好好發展吧!從北京到大同要八個小時!
雖然有廈門到大同的直飛但是多貴啊每年都被虐哭!還不一定有!
哭哭哭哭哭哭哭哭哭哭這都是春節買飛機票來回的經歷。

以及上一個暑假去了在高中歷史知識中很有知名度的平型關,走山路來回走得我頭暈目眩。
雖然被史料館裡面的展品感動得覺得來了也不虧,可是,一出來——那是完全沒有地方吃飯的痛啊。
再一次哭哭哭哭哭哭哭哭。


悠閑的三線城市。
風味小吃以麵食為主,景點以最新修繕為主。
矮樓還是隨處可見,最便宜的房子大概100
平50萬足矣。(工人分配房,真有500一平米的,棚戶區)
奔著四個環路開車一小時足矣溜達。
十年前一個國外環境學家來過此地,丟下一句話:這個地方不適合人類居住。挖煤掏空了地,黑污了天。但近年來空氣質量大有改善。
久住的人也很喜歡這樣的氣候。近年雨雪不少,冬無甚寒,夏無甚暑。
這裡有雅俗共賞的二人台戲劇,繁瑣的婚喪舊儀,民族交界處獨有的粗獷民風
年輕人都在往外走,我也深知以後不會留在故鄉。但我愛它,儘管貧窮落後髒亂差。


1:美女多,女生全民化妝(包括大媽),沒 有貶義。美女確實多,衣品高。
2:男生小夥子的緊身褲,大同頭讓外地人很 無語。
3:冬天別颳風,颳風真要命。
4:大同人真的可以一天三頓刀削麵
4:馬路修的很寬。市政不錯。
5:大同話很硬氣。嗯,硬氣這個詞應該貼切


是他的家鄉,我想來看看。


以遊客身份在短短兩天時間內探訪了這座晉北古城,趕上了好天氣,見到了好風景,嘗到了好飯菜,遇到了好市民,總而言之,不虛此行,流連忘返。

去過龍門石窟後特別想再到雲岡略領北魏的胡風梵韻,加之看過BBC的大同市長紀錄片,更是好奇這座昔日的煤都在經歷大改造之後如今是一番什麼模樣。大同位於山西最北部,和內蒙的烏蘭察布毗鄰,自古就是走西口的必經之地,從歷史上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漢文化的交融之地。

從北京出發到大同不遠,中間就隔著張家口,但山路崎嶇,未通高鐵,普通火車要6個小時,飛機約40分鐘。調研發現大同氣溫比北京低一些,溫差比較大,冬季去可能會很冷,所以最終選擇了6月中旬,果然遇上了不冷不熱的好天氣。

北京到大同的航班每天兩班,分別是國航早晨6:50和聯航中午14:35出發,票價不超過300元。由於時間不太合適,最終選擇從周五北京站始發的K695列車23:32- 06:05,這趟旅遊列專上張貼了很多旅遊信息,睡了一夜正好大清早到了大同站。第一印象就是秩序井然,好過很多中小城市,從火車站前有旅遊公交直達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門票120一票制,距離市區很近,景區經過近幾年擴建完善之後各項設施完善,管理到位,除了石窟還有古寺,博物院,紀念館,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實至名歸。比起龍門,個人覺得雲岡景區面積更大,石窟保存較好,看點更多,認真看完至少需要4-5個小時,除了曇曜五窟,加蓋了外層建築的洞內石窟可謂是精華之所在(不能拍照)。總的感受就是精美絕倫,大氣恢宏,尤其是北魏佛像真是秀骨清像,面消瘦、長頸、高鼻、肩窄且下削,服飾精美,散發著濃濃的異域風情,好幾個石窟是整個洞內刻滿佛像,步入其中舉頭仰望,感受到一種穿越1500年深深的震撼,很多石壁上的小造像同樣精緻,有的還留有彩繪,能想像在當年鮮卑王朝是舉全國之力,匯聚多少能工巧匠,打造這座傳世瑰寶。(景區足夠大,即使很多旅行團也不會太擠,外國遊客不少,日本韓國印度歐美)

BBC紀錄片里講的就是大同舊城改造,當登上大同城牆,俯瞰大同城才能深深感受到耿市長的卓識遠見。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很多內陸城市面臨資源枯竭,發展結構不合理的瓶頸,大同作為傳統煤都,如果一直走老路只有死路一條,深度挖掘城市內涵,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第三產業才是王道。大同古城雖然還在改造中,但總體來說做到了修舊如舊,城牆威武莊嚴,不遜於西安城牆,城內的文物古迹眾多,最值得看的就是遼代古寺華嚴寺,經過多次翻新改造,寺院恢復了當年的大氣莊重,有一種皇家廟宇的氣派,最最精華的最古樸的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確實很恢宏壯觀,值得一看。去過很多古城,大多數都是高度商業化娛樂化,大同古城開發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多拆遷廢墟空地,所以城裡還算清靜,酒吧咖啡屋也不多,喜歡這種感覺。

大同新城主要位於古城西南部,交通便利,城市綠化也不錯,星級酒店性價比都很高,沃爾瑪,麥當勞,萬達影院,屈臣氏,優衣庫,星巴克……山西第二大城市該有的也都有。

大同之行最難忘的還有這裡經濟實惠美味可口的本地餐飲,一直聽說北方最好吃的麵食就在山西和陝西,而山西最好吃的麵食就在大同,嘗過後確實大飽口福。鼓樓附近高大上的鳳臨閣絕對是大同餐飲的臉面,古樸精緻的環境,熱情周到的服務,地道可口的山西美食,永遠有人在排長隊就為了吃一口傳說中的百花燒賣。東方削麵是本地連鎖,乾淨整潔,價格不貴,刀削麵勁道爽口,一天吃三頓不會膩。尤其驚喜的孫記包子,連鎖經營管理很規範,菜品標準,價格親民,服務員格外熱心,除了不供應麵條,這裡的包子炒菜點心湯粥小吃道道美味,色香味俱全,基本上可以隨便點,涼粉、蘆薈凍、自製酸奶簡直是夏日必備,關鍵是真心衛生便宜實惠,大同人民真是太有口福了。

做了幾次計程車,發現司機都是特別能侃,尤其說到大同美食都是滿滿的自豪感。作為一個南方人,吃不慣帝都本地寡淡的飲食,大同粗獷不失精緻,油辣與清新並存的美食確實讓我印象深刻。

美景可以留住一個人的心,美食可以留住一個人的胃,下次一定還會再來,願大同天更藍,水更清。中國古都,天下大同,值得一游!


來大同半年了,以外地人的角度看問題這城市挺不錯
生活方面
還可以,上兩張圖,空氣的確很好,污染相比較河北太好了,因為坐火車穿過河北來到這,但是有個不好的方面就是空氣太乾燥,乾燥到你每天起床都是嗓子難受,不是個人原因,這邊的鼻炎患者挺多的。

不得不說的還有就是,冷!冬天來的!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東大漢,我在這裡晚上不敢出門的,零下十五攝氏度很簡單,心情不好了-20℃沒問題,旅遊的話最好別冬天來。

交通方面

公交車還算普及,火車車次也挺多,到太原到北京的還有到內蒙的都有很多,但目前的缺點就是沒有高鐵,還好正在修建,飛機場也有,但是說的這裡我不得不說一下那個出!租!車!乃球(學的唯一一句大同話)玩意,只能說有一小部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記住火車站的計程車能不坐就不坐,漫天要價哦,還不打表,打表的也不能相信!動動手指頭分分鐘給你跳錶跳到懷疑人生,調錶的東西一般存在於掛擋的擋位上還有就是司機左邊,一定要注意!這邊滴滴現在也挺多但是好像不合法!地方政策與國家政策的差距!還有中巴車,殘聯計程車,這些車事好多。這裡的公共自行車有很多,但是感覺利用率超低,這個本地人交押金200多,外地身份證的要五百,旅遊的話就算了吧不至於花這麼多錢而且比較麻煩,也不能掃碼租車,共享單車只有ofo,但是僅限大同大學這裡,外邊沒有!摩拜單車更沒有啦。

飲食方面

唯有美食和愛不可辜負!
大同這裡以麵食為主,刀削麵,莜麵,這邊的面的確好吃,但是吧再好吃的東西天天吃也能吃吐了,短暫旅遊的話還是可以的,還有就是羊雜,這邊羊雜和魯菜那邊的羊雜不一樣,這邊羊雜裡邊有粉,但我不知道是粉條還是土豆粉,在有一個就是糕,黃糕(類似於年糕),特別黏吃了不用嚼直接咽下去就好,因為你永遠不可能嚼爛……那句大同話怎麼說來著,三十里的莜麵四十里的糕,意思就是你吃了那塊糕特別充饑耐餓……
這裡的蕎麥茶,用蕎麥炒熟泡的茶,聞起來超級香!
還有早餐吃的油條和那個類似於油條和麻花的結合體的那個(忘記叫啥了,吃過一次)只能說這裡的油條又粗又大,吃起來外邊挺脆但是裡邊跟麵包一樣面特多……跟別的地方的油條不一樣,不是我們說吃的特別酥特別脆的那樣子。
還有就是大同下邊縣城的一個渾源涼粉有個牌子好像是小媳婦涼粉,說真的這個挺好吃,最主要的還是佐料好吃,這涼粉跟我們家那邊的也是不一樣的~但是總體不錯。
大同的兔頭,都說好吃,我實在是不敢下口,你自己來品嘗吧……

景點,比較特色的就是古城牆,還有就是城牆裡邊的那些寺廟,有很多年歷史了,因為不信教所以也沒時間去看看,以後一定會去的,哦對了這裡還有雲岡石窟,大同真的是佛教的文化聖地,自然景觀的話大同市的下屬大同縣有個土林,好像是北方唯一一個吧,這種景觀一般在南方居多,還有就是大同陽高縣的溫泉度假村,不過……據我所知那好像不是溫泉,屬於地熱水!但是也是玩的好地方。
先寫這麼多等想起來再繼續


哈哈,15的金馬獎讓大同一下更有名了。我覺得要闡述清大同是個什麼樣的城市,必須分成過去和現在來看,分界線就是耿市長坐陣大同。
過去的大同臟,亂,差,環境差(主要指生活垃圾亂排放),空氣差,整體環境絕對排不上山西前三的城市。公共廁所極少,居民樓很少有7層以上的,車道多是極窄的兩車道。但是現在,大修之後,6車道出城區隨處可見,居民樓普遍30幾層。雖然標誌性建築和一些強的二線城市比差一點,但是從橋上望向御河另一邊真的很壯觀。

還有一個方面直觀的反映了大同的變化,以前新老城(確切的說以前是沒有新城的)只有一座御河橋,但是現在有五座橋(上圖是百度的其中的兩座)架在御河之上,可以感受一下大同有多大的變化。
―― ―― ―― ―― ―― ――
最後想說,大同雖然是產煤大市,但是沒出大同之前,真的不知道什麼是霧霾


關於這個城市想寫的實在太多,容我慢慢寫[多圖預警,全程無p]
就從這個夏天寫起吧
大同的天,是藍藍的天,雲的形態很多也很美

晚上也是很美的天空

現在是夏天,超級涼快舒服尤其是晚上和早晨,名副其實的避暑聖地
當然說到比較值得待的地方不得不提到城牆,不管春夏秋冬,和愛的人一起在城牆上或者邊上看日落都是件幸福地不要不要的事

經濟也不斷在發展和轉型,是可以讓大同人驕傲的城市

還有很多好吃的
要說刀削麵,還是我大同的最好吃、正宗。最原始的是豬肉臊子的,現在也推廣出一堆了,我建議來旅遊的,可以先吃最原始的,再嘗試其他。至於哪家的好吃,大同人有一句話:「東方老柴一較高下」,就是,東方刀削麵或者老柴刀削麵
下面附一張東方刀削麵的圖,因為是打包的,所以還是沒有現吃好看

真心希望以後能給家鄉做點什麼,起碼現在能把它的美描繪出來


如果你比較優秀,擁有不錯的能力,大同會毀了你。
如果你只是平庸之人,但家裡人脈關係眾多,大同很適合你留下來。

我對大同的感情非常矛盾,主要原因是這裡是我曾經的家。我有時也在想,如果我沒有生長在這裡,這個城市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吸引人。

其實整個山西的大環境就已經決定了這裡不可能有什麼像樣的城市,山西人有共性,說好聽點叫憨厚老實,難聽點就是封建守舊。一個城市的好壞,光憑几座高樓大廈根本說明不了什麼,主要看的還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從這個角度講,山西非常落後,大同也不例外。

與其它山西城市相比,大同稍有不同,大同地處山西最北部,與內蒙古相鄰,歷史上大同是某朝陪都,另外也受到過異族的影響,所以大同文化更像一種移民文化,大同人除了愛吃麵食之外也愛涮肉,大同方言更接近內蒙方言。總之大同沒有特別典型的當地文化,只是各種外來文化的大融合,有的時候我覺得大同人的野蠻是不是和這些有關。

其實大同在耿彥波來之前和現在完全不一樣,不管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風氣,數不出什麼好。大同從底層老百姓到上層的政府官員都非常腐敗,耿市長只是局部地改變了城市面貌,大同的血液從來沒有變過,也很難變。直到今天,決定你混的好與壞的不是你的能力(或者說能力並不那麼重要),而是你的人脈,在這裡人脈關係大過一切。幾乎任何場合都有關係戶的身影,人們非常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當地人對成功的定義,某某人混的好不好不是看他的業績,而是看收了多少禮。最近的反腐雖然讓大同收斂了許多,但大同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難改變。

北京霧霾很嚴重,很多大同人非常自豪自己家空氣好,用當地話說叫「虛逼」的。大同的天的確看起來很藍,但風大才是關鍵原因。其實大同在環保方面並沒有什麼投入,人們的環保意識也不強,但好在大風常有,霧霾待不住。最近幾年我不知道,耿彥波之前大同整個就是一片烏煙瘴氣,呼吸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顆粒感,我忘了是什麼時候,小時候去北京,回到大同剛下火車就感覺到呼吸非常難受,之後也都有過很多次這樣的體驗。我記得坊間有傳聞說曾經有衛星經過大同上空幾乎無法分辨到這座城市,因為空氣太污濁,可想當時環境的多差。耿彥波來了之後開始整頓,禁止民眾私自燒爐取暖,污染少了很多,燒的煤質量也比過去強了,沒有那麼多煤煙。

大同以前有個外號,叫「匪城」。雖然不好聽,但是我覺得這與我的感受非常吻合。從小到大,我想每一個大同人都應該經歷過同學之中有地痞、黑社會之流,我的小學是在一所大同市重點學校讀的,很多人想進進不來那種,我那時還流行著學校每個年級有一位「年級老大」的風氣,也有所謂的「全校老大」。我見了「老大」都躲著走,就怕被盯上,「老大」也非常享受這樣的地位,見到不認識的同學都敢隨便動手,對女生撩裙子、脫褲子、扒衣服都很常見,如今回想起這些都覺得不可思議,如此流氓的行為竟然只是一群小學生做的。學校的老師也漠視道德,不僅打學生,打的還很重,記得當時隔壁班經常有人被老師打的頭破血流,老師給錢息事寧人都算不錯的了,狠的根本都不管,非常囂張,學生家長也是太軟,找老師又怕老師記仇對孩子不好。倒是那些「老大」比較厲害,一來這類學生很多人家裡就是混社會的,老師不敢惹,二來學生「老大」自己就敢跟老師動手,我當時就見過有同學直接拿起凳子朝老師扔過去。如果出了校園,那就更亂了,剛出校園大門,門口就有外校高年級的初高中生搶錢的,這種一般發生在小學生放寒假前的元旦聯歡會上,因為很多人當天會帶錢,最後都被這些高年級學生搶走。社會上更亂,大同人普遍比較橫,我覺得這是受了胡人文化的影響,稍微看不順眼就動手,不分年齡,打扮人模人樣的中年男子也可能是個暴徒,而且大同方言罵人的話比普通話多很多,一邊打一邊罵的場景相當普遍。你說大同人一句,他給你10巴掌。看看樓上那些說大同不好的回答下面的評論,大同人基本就是這樣,實話講,別人問我來自哪裡我真的有種羞於啟齒的感覺。

有錢的大同人可以在一線城市擁有多套房產,底層的大同人還在為了幾塊錢站一天看守自行車。大同留不住人,但凡有點能力的全部都走了,我如今對朋友都是勸離,能離開大同就離開,這地方,太糟蹋人。如今我和我的家人全部都搬走了,只是逢年過節會回去看望一下親戚。我很好奇再過十年二十年,長輩們都不在人世之後,會不會有什麼理由還能讓我再回去看看?可能唯一的一點動力就是再看看我的故鄉。

別人評論你的城市好與壞,你以為真的就是這個城市好或不好嗎?歸根結底影響這個城市的是人,而影響人的是思想。一個人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窮。我痛苦的是,我想為我的家鄉改變而努力,我的家鄉卻拋棄了我。


剛剛去了大同玩兒,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的印象。

去之前,我以為的大同是這樣的:

到處都是煤渣子,天氣也不好,煤老闆還挺多。

現實是,我立馬就被打臉了,真的特別乾淨,天氣也超級好!!!!!!是醬紫的:

新修的城牆把仿古建築和保留下來的古代建築圍在裡面,別有一番味道。
人口密度也不大,傍晚散散步,隨便吃點小吃十分愜意。
吃的真的超級好吃,以前吃的過油肉超級難吃,知道到了大同才發現它原來真的是好吃的。去了東方削麵,刀削麵也特香,本來排斥麵條的我也吃了一大碗。鳳臨閣名氣大,歷史久,但是價格還是很實惠,有貴的菜但是吃了也會覺得值得。
關於人也是特別實在,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真的很淳樸的民風。如果有機會再去大同,我想我不會拒絕。


推薦閱讀:

在臨汾一中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太岳山(霍太山)在上古祭祀中處於什麼地位?
太原有IMAX影院嗎?
戰國時期的三個大國:秦、楚和趙,為什麼在秦國統一以後的歷史中,原趙國區域就很少在大的歷史事件中起作用了呢?

TAG:中國城市 | 山西 | 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