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竹簡上寫字時不夠寬怎麼辦?

小篆都夠嗆了吧?而且相對以前的字體還是已經簡化過了。


漢字的最大寬度都是固定的,自己布局好就可以了

用墨水寫竹簡時代,萬一寫錯了,也可以用刀片去刮,就像engineering drawing(機械製圖)的時候,鴨嘴筆里的水漏出來一樣。


這是一個好問題……
雖然我也沒研究過,但是從目前能看到的出土竹簡來看,似乎寫在上面的字都是遊刃有餘的感覺,沒有半個不整齊或者過框的。我猜想應該是跟我們練字一樣從小訓練的吧?比如我們現在訓練怎樣把字寫在作文紙或者田字格里一樣。
關於字體大小的話,其實去看看古代科舉那些作弊的考生帶的蠅頭小楷就知道了,我本人左右眼視力5.1都看不清楚寫的啥,古人能把字寫多小真的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一個聰明的辦法是把左右結構的字寫成上下結構的,如豎心旁一般化作心字底;還有一種假借法,用筆畫簡便、讀音或意義類似的字代替筆畫繁複的字。再就是用當時習慣的符號指代某個字。


寫小點不就行了。
「小篆都夠嗆了吧?」看題主這意思,是認為小篆是一種比現行字體需要更多橫向空間的字體?並且當時的其他字體(不知道題主心目中想的是什麼,難道是大篆?)比小篆又需要更多的橫向空間,所以更寫不下?
沒有這回事吧。篆、楷、隸等等字體和字需要多少橫向空間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你想寫大一點、筆畫粗一點也可以,想寫小一點、筆畫細一點也可以。什麼,你說你一筆下去一大灘墨,整個竹簡都佔滿了?對不起那你需要先練好了再來,什麼字體也救不了你……
另外現在古文字學界已經不提大篆這種說法了,而竹簡上一般用的也是隸書而不是篆書。
或者題主是想說,筆畫多所以寫不下?那麼首先當時的字並不都是比現在的筆畫多,有一樣的,還有比簡化字筆畫還少的。並且漢字不管筆畫多少都應該佔據類似大小的空間,不能筆畫少就寫的小,筆畫多就寫得大……就像現在在格子紙上寫字,你不會寫「一」沒問題,寫「霞」就寫不下了吧?如果是的話,那真的需要練練了……
總之缺乏這方面基礎知識的話,關於秦始皇帝「書同文字」的新知,兼談《小篆戰爭》 - 漢字 - 知乎專欄 這篇文章好好看看吧。


推薦閱讀:

關於「周」字這種說法有根據嗎,「周」字甲骨文是否從用從口?
古文字學如何入門?
數名「四」的另一種寫法「亖」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

TAG:古文字古漢字 | 簡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