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潮汕地區祭拜老爺的風俗,應該怎麼定義?

祭拜老爺應該歸類到信仰,還是歸類到宗教,還是要具體的「老爺」具體分析。

百度百科: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對象龐雜,影響非常廣泛。由於歷經千百年的民間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爺及其場所(老爺宮)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photo by @benstyle

順便做一個調查:你以後成家之後,會沿襲這種風俗繼續帶著子女拜老爺么?


  首先,「拜老爺」事實上不是潮汕地區獨有的風俗,更確切地說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一部分,現在除了潮汕地區,也有其他地區有一定的傳承。

  其次,潮汕人的「拜老爺」,可以區分為兩種對象:(1)道、佛兩教中的神祗,如三清、如來、灶君、城隍,這類屬於中國傳統的佛道信仰,可以算是宗教;(2)歷史人物,如關羽、韓愈、文天祥、孔子,這些歷史人物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已經逐漸被塑造成一種精神象徵,這種塑造包括來自統治者的塑造(如孔子、關羽這兩位文武聖人),也包括民間的塑造(如韓愈,因為對潮汕地區的開化,以及祭鱷等事迹,被潮汕地區尤其是潮州地區民間供奉,有韓文公祠),這種其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即英雄人物死後立廟祭祀,這既不是宗教,也不算信仰。

  再者,關於「拜老爺」是否迷信的問題,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種習俗,大多數潮汕人尤其是上一輩的人,他們對這些」老爺「的態度是」信而不迷「,拜老爺更多是求得一種心理的安慰或鼓勵——我母親逢年初四去城隍廟求籤,若求得下籤,就重新求過,一直到出現上籤或中籤。

  最後,個人而言,我更多把「拜老爺」看做是一種習俗,一種傳承的符號,一種家族、地區的禮節;我成家之後,有了孩子之後,會給他們將各位「老爺」的神跡和傳頌的故事,會領著他(們)虔誠地祭祀,一如我的祖父、我的母親從小對我的耳濡目染。

  舉頭三尺有神明,信了,心裡就有桿自己的尺,時刻誡勵自己行正道走正途。


作為一名居住在潮汕20年的潮汕男孩子來說,每次母親提起要我去祭拜老爺的事情時,總有些抵觸。因為畢竟都是二十一世紀科技時代了,還那麼迷信幹什麼?但現在遠離家鄉的我卻深深的懂得了這項風俗的意義所在,潮汕人作為一個經常漂流在外與社會打拚的團體,漫長的離家在外使自己身在老家的父母格外掛心,因為畢竟孩子在外所發生的事情已經超乎了自己的可控範圍,除了用祭拜老爺以求兒女平安之外來求一個安心外,別無他法。記得每次離家到外學習工作的時候,母親總會親自帶上我到廟裡祭拜老爺,並求一個香煙給我護平安(其實這個香煙製作很簡單,就是用紅紙包裹祭拜老爺的香煙灰燼和家鄉的泥土),就這樣每當我漂流在外多久時那個香煙包也就陪伴我多久,而每一次在外感到無助的時候,拿著這個香煙包聞一下總能感覺到家的存在與溫暖,還有母親嘮叨下的關心。從這裡可以看出拜老爺並不僅僅停留在求富貴的層面上,早期的潮汕人文化程度並不高,但卻懂得家人之愛,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每到一處當潮汕人遇到潮汕人時總會選擇團結在一起,因為這就是風俗文化的力量。潮汕話在現在這個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已經在逐步弱化了,而就我所知這樣的一種風俗也在慢慢的消亡,這正是每個潮汕人所擔心的,你想一想,等到若干年後,當我們的孩子在問起老爺是什麼的時候,其實這也意味著我們的風俗文化已經快成為了歷史,而孩子也就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潮汕人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從小習慣了燒香的味道。現在每到一個廟裡,聞著香的味道都覺得特別親切。
潮汕人到現在都有很頻繁的拜老爺的行為。但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去到廟裡拜拜的絕大多數是中年和老年人,特別是女性。在農村地區祭拜的人群可能會更廣。拜老爺是他們日常生活必須做的一件事,逢初一十五一定要到廟裡去。。而年輕的一代,生活方式有了很大變化,拜老爺已經不是日常的必須了。所以有時候年輕人會去拜老爺,一般都是為了求事。算是尋求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吧。
我小時候,記憶中拜老爺的次數也不多。父母親要工作,也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住一起,這種事情自然少了很多。而且因為經濟原因,年末最重要的拜神也不會進行。只是初一十五的時候還是會習慣性地給家裡的地主爺插香。反而是到我比較大的時候,經濟條件也允許了,才開始比較頻繁地拜老爺,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到廟裡去。
現在離開家鄉,拜老爺也是不太可能經常地按時地進行的事情。不過因為專業的原因,我經常要進行田野考察,也頻繁進出到宗教場所。每進到一個廟,只要條件允許,我都會插香拜一拜。不是因為信仰那些神靈,只是小時候的習慣,也讓我在拜老爺的時候能夠寄託對家和家人的思念。特別是媽祖,因為家人曾經去過湄洲島的祖廟拜過,所以天后宮我是一定會拜的。
如果我以後有了小孩子,我不會強求他和我做同樣的事情,他有自己的判斷。
身邊潮汕的同學沒有一個像我這麼頻繁地拜拜的。所以我的做法只能說是一個個例吧。


因為是女孩子的緣故,每次拜老爺總少不了我的事。單說紙錢的事吧。需要用錢買,需要花時間去折好形狀、碼好、擺放,到最後燃燒成灰燼。既浪費錢、時間、精力,又污染環境。所以打從心裡的討厭這種形式大過意義的事。
一個從東北嫁過來的同學戲說:「你們潮汕人一年365天就有300天拜神、拜老爺。」


個人覺得,與其說的宗教信仰,不如說是一種迷信。大多數人其實沒有太多的追究,只是抱著一種祈求自身平安的單純想法,形式大於意義。


如果你知道潮汕女人們在拜神時候的祈禱的話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很感動,這些都是樸素的願望:
風調雨順,合家平安,家裡人身體健康。
孩子讀書成績好,走上仕途。
出外工作的孩子身體健康,事業順利。
辦廠開店的家裡人生意興旺,客源滾滾。
女孩嫁個好婆家,男孩娶個孝順女孩。
未育的孩子為家庭添丁。
老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即使是家裡養的豬豬狗狗,也希望健康,肥大。

對的,這些就是祈禱的內容。
她們沒有祈禱過自己哦。沒有的。
一切都是為家裡人。
神秘嗎?可能你會覺得那個儀式感神秘。但只有儀式感才能讓自己顯得誠心。


-

反正我從來沒有覺得神秘。

潮汕人對於神明的態度其實跟國內其他地區的人沒多大區別——披著宗教、信仰的外衣,向莫須有的神仙祈求富貴和平安,過程充滿討價還價的意味。

細節或許更繁瑣些,甚至顯得有趣,但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


(多圖預警)這是我父輩祖輩的信仰!有錢拜豐盛點,沒錢拜普通點,我喜歡拜。我是海邊的小孩! [圖片未上傳成功] [圖片未上傳成功]

[圖片未上傳成功]


拜老爺,不能說是迷信,更多是潮汕人心中的一種信仰吧!在遇到難事是會去老爺宮裡求神,也算是在無形中給自己心理上加點力量,能更好的去面對一切。
拜老爺,也是許多潮汕人,無論是海外華僑還是本地居民,這已經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融入生活。如果有天真的沒人去信仰了,那才會真的覺得奇怪。

每個潮汕人從小就學會說「老爺保佑」,這幾個字彷彿就是神奇的咒語,每念一遍就好像給自己增加了力量,也能讓人平靜下來。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理性的去信仰,不能迷信,但也不能讓傳統文化被淡化了。


拜老爺更多的是一種習俗,一種傳統,拜老爺求個心安,自小跟著大人這裡拜那裡拜的,每次回潮汕,看到那些廟裡擠滿的人,那嗆人的香味,滿滿都是親切的味道。
逢大型點的拜祖,拜老爺,那就是凝聚一個家族甚至一個鄉里的時候,在那個時候,整個鄉里的人都會為了這些事情忙碌,老一輩籌劃,年輕人幫忙,小孩子添了一份熱鬧和生氣,熱熱鬧鬧,一個村都是一家人,教我怎能不愛這個習俗。
我也因此下定決心以後要娶一個一樣喜歡傳統習俗潮汕女生,將這些東西傳承下去


老爺其實是個很寬泛的概念,既包括土地神,財神等,也包括韓愈,宋大峰,等一些造福潮汕的父母官,還有一些帶有傳說性質的保佑潮汕大地的神仙如三山國王,七聖娘娘,潮汕人更多的是「誰靈就拜誰」潮汕有些寺廟甚至是佛道兩教的神靈都有。潮汕人拜老爺講究一個「念心」,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求還有對自身道德的一種約束。


作為一名潮汕人,我從小就討厭這種傻逼的行為,燒香紙,把家裡,路上弄得全是垃圾。只適合那些傻逼做,臟成那樣。


以前道教佛教對潮汕地區確實有影響,但是現在潮汕的拜老爺更多的是一種習俗。

眾所周知,潮汕地區位於廣東東部,經常有水災颱風等自然災害。以前房子不夠堅實,科技也不發達,所以潮汕人民經常祭拜神明以祈求平安。於是有什麼神就信什麼,一直流傳至今…

如果給我可以選擇,肯定不想麻煩下去,相信這大多數潮汕年輕人也是這麼想的吧。

中國憲法保障了公民的宗教自由,本來就可以自由選擇。現如今大家都忙著上班,不像以前有那麼多時間搞這些習俗。好不容易放天假,卻要忙著準備拜。

世界上有那麼多風俗習慣,潮汕的習俗應該是最麻煩也是「燒錢」最多的吧。初一十五都要拜水果包子,而有節日就得拜雞鴨,很多都沒人吃不完。以前沒飯吃時誰不是燒幾根香草草了事,而現在卻變成硬性要求!雞鴨水果本來就是需要時買來吃,而不是被動的買。更可怕的是一到時節就漲價?物價簡直堪比深圳!還要添這個添那個,家裡主要的開銷都花在這。拜這麼多年,也不見得發財,但卻養肥了很多人…

但是你要選擇不拜,一定會有很多鄙疑的目光。潮汕習俗一時是變不了的,這條商業鏈上有太多的利益關係…

最後加個廣告:
我開了個公眾號——拜神救不了潮汕人
裡面會不定時發鼓勵潮汕習俗化繁為簡的推文,希望大家關注支持下~


孩子,家人外出打拚,只能求各路神仙保佑!平安


既然是「如何看待」,那我就只談感受了——

我以後成家是不會繼續這種習俗的。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懶。


作為一個懶人。。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沒有哪位教宗在臨死前坦言自己並不信奉天主?
日本神社裡掛的繪馬最後怎麼處理了?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何解?
道教的和合術可信嗎?
感染了hiv的基督徒,心理出現了很多癥狀不知道如何活下去了?

TAG:信仰 | 風俗 | 宗教 | 潮汕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