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長為一個資深電影迷?

相信大家都已經在觀影這條路上走了很多年。
但是相信每個人都一個源頭,都一段經歷。
開始,我是有什麼看什麼,因為小時候電子資源不足,一般是靠運氣。
高中之後才開始尋找類似奧斯卡獲獎電影,推薦榜單等等...
一段時間看影星,先國內後國外,周潤發,梁朝偉,陳道明,馬龍白蘭度,蒂姆羅賓斯,羅伯特·德尼羅等等
一段時間看導演... 國內王家衛, 陳凱歌,張藝謀,吳宇森。。。等等
一段時間按照影片類型 例如十大禁片 blabla~
一段時間通過出品公司尋找...
但是,當觀影的數量已經到達一個階段,自己的水平彷彿就停滯不前了。
我很苦惱,尋找過方法。
我寫過一段時間影評。
我也瘋狂腦補過出品公司,電影史等等。
可是似乎始終沒有走到正確的道路上~

PS:希望大家隨便說。 起碼證明你看到過~


這裡我COPY一下網上老庫----埃米爾·庫斯圖裡卡(Emir Kusturica) 的觀點,老庫推薦電影分級。

一、入門級
略讀幾本電影書是必須的,比如《認識電影》、《電影是什麼》、《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然後你還得翻幾本電影史,比如喬治·薩杜爾版《世界電影史》,也可同時與大衛·波德維爾和克里斯汀·湯普森版的《世界電影史》做交叉閱讀,不必死記硬背只需到知曉梅里埃和盧米埃爾的程度即可,當然如果知道格里菲斯、愛森斯坦最好。如果噹噹上這類藝術類圖書的價格讓你下巴掉了一地,那還是去圖書館,大可寬心,應該不會有人借的。
以上只是概念性質的內功修鍊,接下來註冊一個豆瓣賬號和一個新浪微博賬號是必須的。
當然,這些賬號不是用來YP的,而是要關注大天*朝的影迷們都在幹什麼~
比如以下幾個ID:迷影網,桃桃林林,magasa、奇愛博士,木衛二,衛西諦,大奇特,風間隼,大旗虎皮,雲中,本南丹蒂,何小沁,獨孤島主,妖靈妖,謀殺電影機,周黎明,鄭政恆,大瘦瘦,電子騎士,圖賓根木匠,趙翔宇,公元1874等等;
再比如微博還可以關注自己喜歡的影人比如謝飛啦吳念真啦彭浩翔啦賈樟柯啦管虎啦婁燁啦郝傑啦,一些主頁藍大V比如豆瓣電影、看電影周刊、V電影、中國*獨立影像展、FIRST青年電影展、電影票房、拍電影網、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等等;
網站的話標籤:迷影網、IMDB、電影FM、電影天堂、六維空間、ED2000資源共享、時光網、射手網等等
當然電影節的消息你是要知道的,這為你選擇電影提供了一個平台,
比如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金熊獎(2、3月,政治意味較濃),法國戛納金棕櫚獎(一般在5月中旬),威尼斯金獅獎(一般在8、9月)。
亞洲三大電影節:北京天壇獎(BIFF)4月,上海金爵(SIFF)6月,東京電影節金麒麟獎(10、11月)。
其他比較知名的有: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獨立於電影節,每年都會在世界各地的電影節組成自己的評審團,並搶先在電影節頒獎前一步頒發獎項,公信力很強)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9月底)
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帆獎(每年7、8月)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聖喬治獎(7月下旬)
美國聖丹斯獨立電影節(1月下旬,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
日本電影學院獎
日本電影旬報獎(雜誌主辦,公信力很好)
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每年10月上旬
韓國青龍獎(觀眾基礎好,公信力較強)
亞太影展(泛亞太地區影展,成員地區輪流舉辦,大陸未加入)
香港金像獎(4月中旬,港片,地方保護政策)
台灣金馬獎(11、12月,泛華語地區,公信力較強)
金雞百花獎(9月)
長春電影節(8月)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華語電影,偏港片,公信力較強)
亞洲電影大獎(香港,亞洲地區,公信力較強)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南方都市報,媒體主辦,公信力較強)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表彰大會(公信力很強)
最後當然是奧斯卡金像獎(電影,1月中旬)和金球獎(電影和電視,2月下旬)。
迷影第一條:作為影迷,了解電影史是基本素養。
迷影第二條:電影網站和電影節是掌握世界電影動態的窗口。


二、進階級
以上這些搞定之後你基本知道電影界的動態了,比如影史鉤沉和最新的影訊花邊。但是你現在一部電影都沒看,那怎麼行呢。
最常見的是拿著一份豆瓣TOP250或者IMDB250一個一個接著看,這些都是觀影素質的積累。
然而要修鍊成資深影迷這是不夠的,因為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你看過人家也看過。
我給你的建議是,分地區分導演來看電影,當然你也可以分編劇分演員來看,最後你實在不怕麻煩還可以分配樂分攝影。
比如作曲家Hans Zimmer,你就可以列出一個單:《獅子王》《雨人》《末路狂花》《勇闖奪命島》《黑鷹墜落》《角鬥士》《為黛茜小姐開車》《蝙蝠俠前傳三部曲》《盜夢空間》《漢尼拔》《卑鄙的我》,這位近年來和諾蘭大神眉目傳情;
再如作曲家 Ennio Morricone,你又可以列出一個單:《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天倫之旅》《一九零零》《黃金三鏢客》《黃昏雙鏢客》《荒野大鏢客》《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美國往事》,到這裡也發現,他和多納托雷和萊昂內合作較多;
最後如作曲家John Williams,你又可以列出一個單:《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ET外星人》《人工智慧》《貓鼠遊戲》《幸福終點站》《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奪寶奇兵》,
其實這個時候已經發現了,他一直是和斯皮爾伯格搞基的。
如果分編劇的話,比如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他的御用編劇為吉勒莫·阿里加,隔閡三部曲《愛情是狗娘》《21克》《通天塔》一看故事就知道他的風格為多線敘事。
如果分演員的話:
比如王宏偉和趙濤,他們分別主演了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遙》的兩部
再如梁朝偉、美術張叔平攝影杜可風之於王家衛,演員任達華劉青雲古天樂林雪和編劇韋家輝游乃海之於杜琪峰。
即便喜歡素人拍戲的侯孝賢,他的編劇也基本都是朱天文吳念真攝影好多都是李屏賓。
再如不喜歡重複題材的李安,他的製片或是編劇中詹姆士·沙姆斯出現過十次、王蕙玲出現過三次。
當然,如果你再八卦一點的話,你可以看見電影界開夫妻店的非常多,比如陳凱歌與陳紅,馮小剛與徐帆,賈樟柯與趙濤,寧浩與邢愛娜,王家衛與陳以靳(製片),徐崢與陶虹,顧長衛與蔣雯麗,王全安與張雨綺,當然你也可理解為,導演假借職務之便睡了女演員(開玩笑~~~)。
其實講到這裡,你就已經有收穫了。
迷影第三條:電影最好分門別類系統有計劃的欣賞,比如分地域分導演分演員。
迷影第四條:導演其實會選擇固定的班底以形成自己的風格。如果一個導演的三部作品還沒有形成風格的話,那這個導演就是失敗的。


三、大蝦級
這個時候你已經看過差不多幾百部電影了,但是你也只是欣賞了一些熱門的導演作品,地區也局限於歐美日韓和港台。你已經很熟悉一些風格導演了。
比如香港的杜琪峰、吳宇森、周星馳、王家衛、許鞍華、陳果,台灣的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張作驥、鍾孟宏、魏德聖,大陸的第五第六代甚至第七代。
日本的黑澤明、森田芳光、小津安二郎、北野武、是枝裕和、三池崇史、崔洋一、黑澤清、岩井俊二、內田賢治及動漫系宮崎駿、手塚治虫、高畑勛、細田守、今敏、新海誠、押井守、大友克洋,韓國的金基德、朴贊郁、奉俊昊、姜帝圭、康佑碩、金知雲、李滄東、洪尚秀、許秦豪、郭在容、柳承莞、朴勛政、姜炯哲。
美國的的諸如斯皮爾伯格、諾蘭、奧利佛·斯通、彼得傑克遜、伍迪·艾倫、斯科塞斯、科波拉父女、蒂姆波頓、庫布里克、大衛林奇、大衛芬奇、雷德利-斯科特、科恩兄弟、史蒂文·索德伯格、薩姆-門德斯、泰倫斯·馬力克、詹姆斯-卡梅倫、喬治-盧卡斯、昆廷-塔倫蒂諾、理查德-林克萊特、沃卓斯基姐弟、韋斯-安德森。
歐洲的片子過於藝術,你可能還是看得少,但是沒關係,英國的不那麼嚴重;
比如喜劇大師卓別林的《城市之光》和《摩登時代》是必須看的;
呂克貝松倒是拍了幾部好片;
蓋里奇的多線敘事你是要知道的;
戈達爾你可能看不下去;
但特呂弗的《四百擊》《祖與占》都還不錯;
《筋疲力盡》就真的看得眼皮筋疲力盡了;
費里尼的《八部半》你也許雲里霧裡;
羅曼-波蘭斯基的《鋼琴師》《影子寫手》是要看的,你不能因為他因強姦未成年少女被美國通緝了31年而懷疑他的才氣;
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的藍白紅三部曲也是必須瞭然於胸的;
愛森斯坦的《戰艦波將金號》你也可以看看儘管現在這樣的默片覺得有點沉不住氣;
希區柯克的電影最好做成一個專題一次看完,懸疑大師的牛逼不是吹出來的;
維姆文德斯的《柏林蒼穹下》《德州巴黎》《公路之王》也不能放過;
萊昂內的往事三部曲和鏢客三部曲一定要看;安東尼奧尼和貝托魯奇你也可以看;
伯格曼的《第七封印》也是不錯的選擇,至少告訴你兩個人下棋也可以拍成一部電影;
最近拍過雲圖的湯姆提克威的《羅拉快跑》也不能錯過,還有施隆多夫的改編的《鐵皮鼓》、米哈爾科夫的《烈日灼人》和安哲羅普洛斯的《霧中風景》也不妨一試。
好了到這個時候,你已經超出一般人了,絕對不要滿足於此,未來的路還很長。
迷影第五條:電影重要地域的作品你是必須要看的,大家不知道的你最好也是要看一些的。


四、大師級
當然,要想成為大俠級別的影迷,只到絕對只是暫時的,因為你會發現你的觀影地域還是僅限於歐美日韓和港台,而且其中歐洲也只限於英法德意,然後稍微看了些蘇聯時期的作品。
當然這個時候,你的電影地圖上還缺了還多塊,比如伊朗、土耳其、以色列、比利時、荷蘭、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奧地利、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印度。
加拿大還好說,屬於泛英語地區的,當然還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於是你又惡補了大衛·柯南伯格、阿托姆·伊戈揚、丹尼斯·阿康特、保羅·哈吉斯、文森佐·納塔利、佛朗索瓦·吉拉德。
然後是奧地利的邁克爾·哈內克、恩斯特-馬利契卡和伍瑞克-塞德爾的天堂三部曲。
羅馬尼亞的塞爾玖· 尼古萊耶斯庫、呂西安·平特萊、米爾恰·德勒甘。
土耳其的努里·比格·錫蘭、耶斯姆·烏絲達奧古、尤馬茲·古尼。
希臘的邁克爾·柯楊尼斯、塔索斯·布爾梅提斯。
比利時的香特爾·阿克曼、達內兄弟、雅克·范·多梅爾、傑拉德·考比奧、Rémy Belvaux。
荷蘭的保羅·范霍文、瑪琳·格里斯、亞歷斯·馮·華麥丹、喬治-斯魯伊澤。
匈牙利的伊斯特凡·薩博、米克洛斯·楊索、貝拉·塔爾、卡羅利·馬克、伊爾蒂科·茵葉蒂、凱內爾·穆德盧佐。
捷克的揚·斯維拉克、米洛斯·福爾曼、維拉·希蒂洛娃、揚·霍布雷克、伊利·曼佐、楊·史雲梅耶、揚·內梅克。
波黑的丹尼斯·塔諾維奇。
馬其頓的米柯-曼徹夫斯基。
南斯拉夫的庫斯圖裡卡、杜尚·馬卡維耶夫、戈蘭·馬克維奇、哈·克爾瓦瓦茨、塞德加·迪格傑威特。
芬蘭的阿基-考里斯馬基。
瑞典的羅伊·安德森、彼特·納斯。
丹麥的拉斯-馮-特里爾、卡爾·西奧多·德萊葉、羅勒·莎菲、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克里斯托弗·鮑伊。
瑞典的萊塞-霍爾斯卓姆、比利·奧古斯特、魯卡斯·穆迪森、揚·特洛爾,西班牙的胡里奧·密譚、亞歷桑德羅·阿曼巴、費爾南多·楚巴、比格斯·魯納。
英國的肯·洛奇、大衛-里恩、詹姆斯·伊沃里、彼得·格林納威、邁克爾·溫特伯頓、艾倫·帕克、約翰·施萊辛格、邁克·李、邁克·內威爾、丹尼·鮑爾、尼爾·喬丹、德里克·賈曼、吉姆·謝里丹、斯蒂芬·弗雷、肯尼思·布拉納、特瑞·吉列姆、邁克爾·鮑威爾、史蒂芬·戴德利,
波蘭的阿格涅絲卡·霍蘭、克里日托夫·扎努西。
紐西蘭的理查德·柯蒂斯、簡·坎皮恩。
澳大利亞的彼得-威爾、巴茲·魯赫曼 、布魯斯·貝爾斯福德、喬治·米勒、吉莉安·阿姆斯特朗。
法國的雅克·歐迪亞、侯麥、夏布羅爾、阿倫-雷乃、讓-雷諾阿、羅伯特·布列松、路易·馬勒、奧塔·埃索里亞尼、帕特利斯·勒孔特、雅克·里維特、弗朗索瓦·歐容、貝特朗·塔維涅、讓-雅克·阿諾、安德列·泰西內、讓-皮埃爾-梅爾維爾、讓-皮埃爾·熱內、阿涅斯·瓦爾達、帕特里斯·夏侯、雅克-貝漢、克勞德·勒魯什、亨利-喬治·克魯佐、雅克·杜瓦隆、讓-谷克多。
埃及的尤瑟夫·夏因。
墨西哥的亞歷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奧圖羅·利普斯坦、阿方索·阿雷奧、阿方索·卡隆。
巴西的沃爾特·塞勒斯、卡洛斯·迭戈、海科特·巴班克、Felipe Lacerda、布魯諾·巴列托、費爾南多·梅里爾斯、卡里姆·埃諾茲。
阿根廷的帕布羅·查比羅、路易斯·普恩佐、費爾南多·索拉納斯、馬西路·品尼路、法比安·別林斯基、胡安·何塞·坎帕內利亞、盧奎西亞·馬特爾。
烏拉圭的胡安·帕羅·里貝拉。
古巴的托馬斯·古鐵雷茲·阿萊 。
智利的Silvio Caiozzi、拉烏·魯茲、米蓋爾·里廷。
玻利維亞的豪爾赫·聖西內斯、Rodrigo Bellott。
印度的薩蒂亞吉特-雷伊、阿素托史·哥瓦力克、桑托什·斯萬。
以色列的阿莫斯·吉泰、阿莫斯·科萊克、伊藤·福克斯、伊利亞·蘇雷曼。
泰國的彭力·雲旦拿域安、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彭氏兄弟(香港人,在泰國出道)
越南的陳英雄、東尼·包。
伊朗的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馬基德·馬基迪、莫森·瑪克瑪爾巴夫、賈法·帕納西、瑪茲嫣·馬克馬巴夫、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巴赫曼·戈巴迪。
日本的深作欣二、今村昌平、溝口健二、大島渚、鈴木清順、成瀨巳喜男、森田芳光、吉田喜重、市川昆、稻垣浩、周防正行、小林正樹、降旗康男、木下惠介、冢本晉也。
韓國的林澤權。
香港的嚴浩、譚家明、張徹、胡金銓、方育平、李翰祥、彭浩翔、爾冬陞、關錦鵬、徐克、麥當雄、林嶺東、陳嘉上、游達志、游乃海、許冠文、劉偉強、麥庄組合。
台灣的徐立功、王童、林正盛、吳念真、鈕承澤、李行、張艾嘉、楊力洲。
大陸的馬徐維邦、吳永剛、沈西苓、萬籟鳴、費穆、謝飛、謝晉、謝添、吳子牛、史東山、桑弧、黃蜀芹、趙丹、路學長、顧長衛、吳貽弓、吳天明、凌子風、李陽、寧浩、張猛、韓傑、郝傑、程耳。
迷影第六條:作為大師級影迷你必須看遍世界各國各地域的重要導演的代表作。

五、骨灰級
這段時間你可能經常要看各種默片和老電影了
比如說法斯賓德、赫爾措格、茂瑙、維斯康蒂、帕索里尼、阿莫多瓦、布努艾爾、卡洛斯·紹拉、塔科夫斯基、梁贊諾夫、索科洛夫、帕拉讓諾夫、羅西里尼、德-西卡、格拉西莫夫 、安傑-瓦伊達、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格里菲斯、山姆·伍德、邁克爾·柯蒂斯、奧遜·威爾斯、 山姆·佩金法、西德尼·呂美特、比利·懷爾德、約翰-福特、羅伯特·奧特曼,當然,這些都是骨灰級電影玩家,片源少而且就算有可能不清晰。
這段時間之後,好片你差不多都已經看完了,除了一些新出道的或者哪個導演超水平發揮外,你基本處於無片可看的境地。
但是作為骨灰級影迷,你現在的任務已經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
你心裡這種時候是已經有中意的導演和演員的,比如說德尼羅、帕西諾、梅麗爾·斯特里普之流才能入你的法眼。
你現在也非常期待好幾部電影的出現,比如說寧浩的《無人區》,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諾蘭大神的《星際空間》,斯皮爾伯格的《機器人啟示錄》。
比如現在別人還在談論昆汀和蓋·里奇的時候,而你已經喜歡上庫斯圖裡卡、侯麥和吉姆·賈木許了。
實在無聊,你就拉個片,或者在哪個播放器上聽各種電影原聲然後想像電影畫面,或者把導演們按星座來排個表格。
其實最讓你痛心疾首的是,棒子電影在99年分級後越拍越好,自己國家的電影卻越拍越爛,你覺得肩上已經擔負著更深的責任即迷影第七條:提升大眾電影素養,推動大陸電影分級。
或許,你此刻理解最深的乃是電影的終極含義即迷影第八條:電影造夢。


相信你已經陽痿了。


終於叫我遇到了一個能回答的問題!

第一次寫答案,有不對的地方也請輕拍(/-o-)/


作為一個與題主同樣迷惘的業餘影視製品愛好者,我打算按照目前贊數最高的大神 @唐朝栗子 的推薦去對電影做一些進一步了解。我目前就處於討論昆汀等人的階段…我也刷過很多演員、導演的電影,但是沒有過很深入的、專業的研究與理解。我看的電影範圍很廣,有時看一些高評分電影附庸風雅,有時候也會看一些商業片、喜劇、鬼片、cult片消遣,畢竟人生就是要have fun么,《穆赫蘭道》什麼的即使看不懂也沒關係吧…


另外說一下,感覺@王一隻 等人關於「功利性」的角度本身也沒有什麼錯,但是至少就我來講,我覺得兩者並不一定要衝突。我可以對電影非常感興趣,所以希望在電影方面有所造詣,成為一個「資深電影迷」,就像是我熱愛科學,希望長大能成為一個科學家一樣。你可以說我有功利性,也可以說我有目標所以我有動力。題主明確表示了曾廣泛觀看過許多影視作品只不過近期遇到了瓶頸,這樣的答案難免令人懷疑答主抱有偏見。


下面分享一下本屌十幾年觀影的心路歷程…也算是這麼多年沒心沒肺活下來給自己寫一點總結吧- -


小時候我家用的是單位的閉路電視,記得能收到鳳凰衛視電影台,還有starmovies,後來搬家了之後家裡裝了衛星天線,電視能收到兩百多個台,什麼cinemax,hbo,kbs,nhk,espn全都能收到,甚至還能收到阿拉伯的頻道,就是雨天的時候會信號不好。


我記得小學最開始的時候,每天寫完作業還會跟我媽一起看《白蛇傳》《同一首歌》《人魚小姐》etc. 後來自從我拿著遙控器悸動的小手一不小心撥到了一個英文電視台(應該是starmovies),我懵懂的小心臟就被各種血腥、暴力、色情、奇幻、詭異的劇情所吸引了(感覺能健康地活到現在也是挺不容易的)。


從此我就踏上了觀影的不歸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到周末我就跑到客廳守著電視,鎖定hbo之類的電視台,一看就是一天。我爸我媽有時候會罵我幾句嫌我不好好學習,我就用「練英語聽力」搪塞過去…那時候真是看了很多很多電影,只要閑下來就是沒日沒夜的看。我周圍的人對電影感興趣的人甚少,喜歡看譯製片的人更少了。初中的時候大家都在玩冒險島,高中的時候都在玩魔獸世界,就我一人一直擺弄著遙控器守在電視前萬年不換一個姿勢地一部接一部地刷美國電影,看得我頸椎都不好了…不知道有沒有陝西的哥們,在看陝西八台的時候。。。看個電影看到深情的地方就跳出來「廣慈男科醫院」,「三秦醫院」,「三分鐘能作什麼??"等一批膾炙人口的傑出廣告詞,也是醉了…那時候真好啊,感覺電影永遠也看不完,雖然家長總訓斥我,但總沒有現在這樣看個電影還一心愧疚,邊看還邊對放在一邊還沒做完的事情耿耿於懷…

轉折點大概是12年的暑假,我家基本一直鎖定中央五看奧運會。就在那時候我家的天線突然不好使了,換了一個也不行,信號不好的時候電視一連幾個小時都像放幻燈片一樣,這讓我爸錯過了好幾個直播的精彩鏡頭,在一天小酌幾杯喪失理智之後,我爸一怒之下向廣電妥協,丟掉了衛星鍋換了電視機頂盒…就這樣,我在家的好日子就到頭了。我爸高興了,因為我再也不跟他搶電視了,他可以躺在沙發上開著電視聽台灣軍事評論,國共野史,緊跟世界局勢…後來我爸似乎想對我做一些彌補,買下了好多付費的頻道,但這完全是杯水車薪好么!!!什麼「電影劇場」,什麼「風雲直播」,能跟hbo相比嗎!!!!能跟starmovies相提並論嗎!!!!!家長是永遠體會不到的(/TДT)/


但是那時候我已經大二了,搜索資源什麼的還是有點手段嗒~


我們學校自己有資源網,還可以上六維空間,下載速度動輒10M+,從網上搬資源根本停不下來~每次期末考完試我都要專門留下幾天的時間,多下載一些資源把所有的硬碟都塞滿之後再回家…百度還沒閹割的時候我記得百度視頻上什麼資源都有,用百度視頻瀏覽器下載速度還賊快,於是那一段時間在家我就靠百度過得也是油水頗豐。每周去一趟超市購置觀影必備乾糧,品客樂事泡椒雞爪麻辣鴨脖什麼的,再來兩打王老吉簡直了!


今年出國呆了一陣,突然發現牆外的世界真是自由又精彩,我都可以上youtube了!#嗎的連電影都看不了搞得這麼高端全是噱頭#相反,優酷搜狐什麼的全都上不了了,我追的美劇全落下了。。有時候憋得喪心病狂了就會讓國內的同學在這邊下好傳到網盤上我在那邊看,為了看點免費視頻也是蠻拼的…


回國之後我就對此留了個心眼,從此以後凡是下載下來的資源全部先上傳到雲端…半年下來我的網盤就存了700多gb,我在我的μtorrent上粗略估算了一下,半年來我就下載了大概100多部電影電視劇等…


我這人毛病特別多,看個電影也挑剔得不得了。我比較喜歡看美國電影,對於印歐、日韓、港台的影視作品只是略有涉獵;我從來不看槍版;不喜歡看老電影,尤其是黑白電影,但是也略知一二,《摩登時代》《百萬英鎊》《羅生門》什麼的也看過一些……從之前一段時間以來已經開始有目的性地系統地看各種導演、演員、主題的電影了,今天恰好讀到大神的作答感覺如沐春風- -


其實我的興趣非常廣泛。因為認識了一個學哲學的朋友,他送我了本」猜想與反駁「,我就對哲學感興趣了;暑假前買了本《變態心理學》就對心理學感興趣了;從高中開始對外語感興趣,就默默地學了第二外語(真容易感興趣呢)…不過我感覺喜歡這麼多東西,難免目不暇接,常常走馬觀花,又因為我的懶惰,所以基本上都是淺嘗輒止,不求甚解……


我也一度厭倦了電影轉向美劇,狂刷了十幾部美劇,其中不乏傑作,但是之後又發現了電影的真諦,換了一種眼光重新開始看起電影來了。


我最喜歡的電影是Lucky Number Sleven。其實這個電影講述的也只不過是一個復仇故事而已,劇情設計略有新意,通篇沒留下什麼坑,參演戲骨也不少,稱不上神作,只能說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但是我對這部電影一直印象深刻是因為它是我的啟蒙篇,我應該還是初中的時候就看到了這部電影,看過之後我才知道,電影還可以這麼拍!在那之前我以為電影都只是鋪陳敘述罷了……另外這部電影令我印象如此深刻,經年不忘,還是因為在裡面我第一次看到了成年女性的【消音】…還記得電影開頭那個【羞羞】的場面,當時我面紅耳赤,緊握著遙控器,準備著在我媽走過來的一瞬間調到少兒頻道……


看了這麼多年的電影,感覺電影已經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了。時間長了不看電影就會渾身難受,心情不好或者感覺太累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下載個幾十g的電影一口氣刷完……最近心靜了一些,又喜歡看像《達拉斯買傢俱樂部》這樣話題比較嚴肅的作品了,以後也要多看一些心靜下來才能欣賞的電影,二十好幾了不能總是這麼浮躁……

各種各樣的影視製品為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快樂、激情,許多作品還會勾起我的回憶。我還記得刷完《迷失》之後大半夜在網上搜了很多影評看了好幾個小時,幾乎一晚上沒睡覺,網上各路大神的解析真是醍醐灌頂……看完《恐怖郵輪》之後,照著豆瓣上的影評又把電影反覆播放了好幾遍試圖理清時間軸……在飛機上看了《格列佛遊記》之後暈得想死,管空姐要了一片暈車藥躺倒在座位上暈厥了好幾個小時……


一入影界深似海!電影這麼有意思怎麼還有人」為了看電影而看電影「呢?人與人最基本的信任都沒了!這叫我以後怎麼相信別人!


我對電影的濃厚興趣驅使著我不停地追求更崇高的目標,這不也挺好么!多年來賴以幸福生活的各式影視製品正在讓我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我希望有一天能達到 @唐朝栗子所說的」骨灰級「的程度,即使不能從事相關行業的工作,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深諳其道也好啊!但估計以我的造化還需要一些時日……與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一同共勉!


寫這篇答案的時候腦子裡一直在重複著銀河護衛隊裡面的Awesome Mix Vol.1...

其實感覺這樣也是挺浪漫的。等以後我有孩子了,我也要把喜歡的電影做成"Fantastic Blend Vol.1.2.3.4.5...",每年生日送他一盤。


這是一個寂寞的愛好 首先你要很寂寞 然後發現電影這片任你裝逼任你飛的天地 之後你就自由修鍊了


瀉藥。
我覺得愛看電影的人首先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都是喜歡講故事的人。
但是有很多故事,自己講不出來,
或者講的沒有那麼好,
就期望在電影里看到能引起共鳴的故事。


看,看到你記不清自己看過多少部。

也就快成了。


謝邀!

  1. 確定自己認可的「影迷」標準是什麼,然後照此去補上自己缺的那部分;
  2. 確定自己認可的「資深」標準是什麼,然後照此去補上自己缺的那部分。

不太理解題主所說的「電影的水平」是指什麼,是自身閱片量的積累?或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我暫時把它理解為對電影的理解,若有偏差請見諒
——————————————————————————————
幾乎所有的領域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
當你度過了初步的積累期,想要繼續深入,與普通愛好者區別開來的時候,卻找不到入口,通常我們稱這種狀態為瓶頸期。在看到這個問題之前,我從沒思考過:作為一個純粹的迷影也會遇到瓶頸期?畢竟在很多人看來,一個電影愛好者,就是看過很多電影,對各種導演和演員的名字與八卦信手拈來,還能分分鐘給你講一個電影的故事梗概,如此。所以似乎很明顯,迷影間的級別直接用觀影量來區分,誰看的電影越多就越資深。
這種看法當然是錯的,而在看到這道問題的時候,我才意識到之前在我的認知中似乎還隱約認同這樣的看法,再此感謝題主提出這個問題。
那麼一個初級迷影在遇到瓶頸期時如何繼續深入?當我們把「電影的水平」理解為對電影的理解時,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繼續加深對電影的理解。
接著看電影是必須的,關於這個, @唐朝栗子 的答案已經說得很詳細了,不再贅述。我要提的建議就是: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學習學習再學習。
想像你是新手村的勇士,刷了各種TOP250的怪物之後,終於升到10級,即將面臨轉職,擺在你面前的是編劇、攝影、表演、導演、電影理論、電影史等等可以選擇的職業,而你只能專精一種,你會如何選擇?我想每個10級的勇士在心中都有自己的傾向,卻又捨不得其他職業,畢竟喜歡電影的人應該是要喜歡電影的全部的。這種時候,繼續刷怪基本是無濟於事的,不轉職就永遠出不了新手村,所以,試著邁出第一步,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即使錯了,大不了刪號重來。
根據問題描述,題主大概對電影史不太感冒。我個人選的是編劇,因為故事是我對電影的第一印像。我是個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的人,挺幸運的,在我還沒到題主這種迷茫狀態的時候,我已經決定要學習編劇了,接下來的事情聽起來就很枯燥,看書(麥基,西德菲爾德等),對著劇本拉片子,上知乎翻 @梁邊妖 、 @朱炫 、 @張小北 等大V的答案,用盡一切能想到的辦法通過編劇這一渠道去理解電影,導致現在看電影基本都得看兩遍,一遍走馬觀花,一遍梳理劇情。
然而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當我轉職走出新手村下了幾個副本之後,卻發現一個技能確實不夠用了。
喜歡電影必須要喜歡她的全部。
我漸漸意識到,要加深對電影的理解,從編劇入手大概沒問題,然後還是會遇到瓶頸期,像當初面臨轉職時那種熟悉的感覺。
各種類型片的結構為什麼是這樣的?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故事上的差別從何而來?如何通過畫面而不是對白更好地講一個故事?講故事的方法到底被人類窮盡了沒有?
一個技能是不夠的,我還必須回到新手村找到轉職NPC,告訴他我要重新來過。
接下來的事我也不知道了,如今除了繼續點編劇技能,我還要打算學習攝影、導演、電影史、電影製片等等等等技能,雖然側重點仍然放在編劇上,為了刷更難的副本其他技能我也必須涉獵。
可能礙於天賦所限,我永遠也沒辦法在最後的巨龍前撐過1秒鐘,不過,至少我能想像,總有一天我會在那條屠龍的路上不斷向前,死掉,重生,再不斷向前,像這樣,就絕對不會有題主那種走錯路的感覺,因為屠龍的路就一條:
加深對電影的理解。
最後,願酒館永遠流傳著關於惡龍的傳說,也許有一天,我們這些有志屠龍的普通勇士都老邁得拿不起武器,那麼當個吟遊詩人也不錯,坐在火爐旁,告訴那些10級的新手勇士:
騷年!你就是古老預言中的屠龍勇士!


不是資深,簡單說說我的情況吧
真正開始大量看電影是從大學開始,打發時間。主要還是各種動作警匪片,受同學影響接觸了時光網(現在不行了),看到電影裡面哪個演員比較突出的時候,就搜相關的片子。後來基本上主演或者參演的看的差不多了,再從導演開始搜(主要是因為昆汀和庫布里克),然後又看的差不多了。。平時在時光或豆瓣也會找一下分高或推薦的看,接觸了一些默片和黑白片。同時也會看一下影評。但是看的多不一定就懂,像劇情的深層次內容以及拍攝手法之類需要做的功課還很多,所以現在買了一些書籍慢慢研究。
我個人認為想達到資深的境界要循序漸進,觀影與理論缺一不可,看過一千部電影只能作為談資,也要懂得分析電影。
不善於答題,匿了。


為什麼一定要成為骨灰,骨灰了就陽痿了(摘自栗子的文章末尾),很有趣么?
電影和藝術是兩個概念,先是電影,講的是一種功能,娛樂大眾。我們今年200億以上的票房大部分是這麼得來的。第二是藝術,描繪世界。或許200億里有2億是因為觀眾為藝術而買的單。也許殘酷,但是現實。就像《芝加哥》里那樣,大多數的人們關注的是一個熱點,甚少有人會去探索內在的東西。這也就是大師和庸才的區別之處。自認離大師好遠,要走500年十萬八千里那麼久遠的路。所以閑暇的時候看電影,是生活的一種選擇。無聊的時候看電影,是打發時間的一種選擇。孤獨的時候看電影,是失戀的一種選擇。有選擇的看電影,是尋找樂趣的一種選擇,追求藝術看電影,是少數人的一種選擇。
敬愛電影藝術,看自己喜歡的片子。
看著看著,也就懂了。


我覺得這是一個從「廣」到「深」的過程。之前為了追求閱片量,後來為了追求影片質量和對影片的深入研究。


之前我看電影也是順著imdb挨個刷的,看的多了慢慢有了自己的審美,就會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導演,自己喜歡的電影風格類型去看,一部電影看上七八遍也不奇怪,我會去思考每一個鏡頭,每一場戲,如果這個鏡頭不這樣拍,那樣拍好不好,這場戲如果不這樣展開好不好,樂趣不就是這樣來的嗎?

別人問起某一部比較偏的什麼伊拉克 伊朗電影,也許我沒有看過,但是問起一部我看過的電影,我所能談到的,是很有深度,有自己的見解的。

我做不到對所有的電影都「資深」,那是電影庫,那做到對自己喜歡的一部分電影「資深」好了~

共勉。

最後,我真的很喜歡科恩兄弟~


多看片不如先讀入門書。
這也是在我稍稍讀了一些書後意識到的,會很直接地影響到你的觀影體驗,當然我現在也是菜鳥一枚。

如果說我很早時候看《無因的反叛》,都覺得詹姆斯·迪恩賽車的部分好刺激好緊張,簡直不敢呼吸了。但是卻說不出來為什麼有這種效果。
讀了一些入門書之後,再去看那個片段的鏡頭,就會發現是短快密的鏡頭剪輯達到了這種效果。
如果沒理論,看到的畫面都停留在感性意識里,沒有理性分析是很難進階的。

這不是功利,而是豐富看電影的體會的直接方法,而且隨著閱片量的增長會帶來更多發現的樂趣。

我堅信,真正的影迷必須得看書。


你要是真愛電影,這會都在網上找各種各樣的看了。把愛好功利了,也就沒有愛好。


當然是讀書啦。
首先入門書就是《認識電影》《電影藝術》 《世界電影史》《電影語言的語法》《電影鏡頭設計》…

關於編劇的有《故事》《編劇的藝術》《遜斃了》……啊,太多了。

至於攝影、剪輯、燈光的又是一堆。


在這之後還有關於各個時期的電影文化以及電影風格的分析著作。
甚至還有專門分析某段時期內的影評的書呢。

再往深了還有專門針對某個導演(以及攝影師、剪輯師等等)的分析……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新的世界。

有一句話叫:思而不學則die!

一邊看電影,一邊讀書,再一邊思考、總結。
這樣才能提高,才能學到真正的姿勢水平。

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願與君共勉之!


同一部片,每過三年,重看一次,用來檢驗自己是否有所成長。


有時候看片真的不在於多,在於精,吃透那些大師級的經典,比你多掃100部庸作有用的多。


絕對不是資深,就隨便談談。
至少從lz的問題內容上看只是遇到了看片的瓶頸,可能是標題讓人聞到了功利的味道。完全能理解lz,因為本人也經歷過imdb250上再也挑不出感興趣的電影,知道了稍微冷門一些的就在電影天堂什麼的上找找不到,片荒到找自己最鄙夷的片子來看。私以為看什麼書都沒有有一個影迷的圈子重要。樓上推薦的微博都是不錯的選擇。推薦電影販、貓叔mack、moviemonster等博主,既能得到資源又能拓寬眼界。還有關注各種頒獎季也很重要,奧斯卡的品味畢竟比較單一不一定是你喜歡的類型。關注一些導演,以及選片眼光獨到的演員,甚至攝影也好,如果你對鏡頭語言很感興趣的話。掌握搜片的技巧,並且可以關注幾個資源較多的論壇隨意下一些電影找找喜歡的也可以。要培養第一興趣還是要花時間的不是嗎,否則就看看大熱漫威片和美劇消遣消遣即可。


隔著屏幕跪了 膝蓋碎了


推薦閱讀:

2015 年全球暑期檔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動畫電影?
哪些電影的結尾讓你大吃一驚?
有像頤和園這樣文藝范十足的消磨感情的電影嗎?
如何評價《本傑明巴頓奇事》這部電影?
有什麼讓你這輩子都不想再看第二遍的好電影嗎?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影視評論 | 電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