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江蘇某大學研究生聚餐飲酒猝死?

在1月15日晚參加完導師組織的聚餐後,26歲的xx大學電氣學院碩士研究生xxx倒在宿舍里,當晚他被送醫,搶救無效後死亡。而在一個多月前,他剛被確定保送該校的博士生。

xxx的母親認為,在場老師對此應負一定責任。據家屬說法,xxx不喝白酒,而這次他喝下的白酒超過半斤,老師不但未制止學生飲酒,反而勸酒。一名參與聚餐的學生對家屬稱,飯局上「老師說『要喝好,要喝多"。

在1月17日xxxx大學發給《晚報》的通報中,校方稱,這次聚餐系xxx的導師組織,醫院對史的診斷結論為猝死。但這份通報上,隻字未提「喝酒」一事。

賬單:

xx的家屬介紹,xxx1991年生,是家裡的獨子,自小成績優異,本科就讀於安徽的一所高校,2014年,他考上位於xxxx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即將在2017年夏天畢業。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他被保送為該校2017年的博士生。」

xx微信中提到的「老闆」,是他的朱姓導師。「他們學生叫導師都喊老闆,」史的家屬說。

而這次飯局的組織者,正是導師x某。xxx官網資料顯示,x為該校教授(破格),博士生導師,1975年生,現任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

白酒共計消費2379元,包括5瓶單價18元的一品蘇黃養生態,13瓶單價168元的海之藍(42度490ml),7瓶單價15元的特種兵。其中,海之藍點了14瓶,結帳時退了1瓶。

家屬推測,xxx可能喝了六七兩白酒。


評論區一些人是喝高了來的嗎?
我還沒有出神入化到純瞎編一個白酒出來,還有模有樣帶個度數和體積的的地步。

我理解有誤,你們應該拿出 「他們喝的 『特種兵』 是椰汁」 的具體證據, @李沁 指出價格這個問題,我服。但即使他們喝的的確是椰汁,我也並不認為我之前做出的判斷有什麼問題,無非是計算數據變動一下。
我很客氣地按照日攝入來判斷是否為酗酒,每日攝入&>60g 就是 Alcohol Abuse,這又不是我隨口定的規矩,你們自我標榜 「學術圈」 怎麼不先看看文末的文獻?一天四瓶啤酒,您去問問醫生,再不行去問問最關心您身體的母親,這麼喝算不算酗酒(何況這裡是 「一餐」)。判斷自己飲食起居是否正常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想想自己吃藥的時候,還能不能像當下一樣折騰。

你們這些把 「勸酒」 這種惡俗帶進象牙塔的渣滓居然還有優越感了?!

順便防瞎:我並沒有欽定這些勸酒渣滓是導師。
==============================原回答===============================

我們計算一下:
15 瓶海之藍:15×42%×490ml=3087ml(各位是如何判斷出我在計算具體喝下肚的部分的?)
7 瓶特種兵:7×52%×750ml=2730ml(考慮價格應該是椰汁 @李沁 )
5 瓶一品蘇黃:≥5×10%×500ml=250ml

總計乙醇質量(且不考慮白酒中的其他醛、醇):
(3087+2730+250)ml×0.789g/ml=4786.9g(修改後是2632.9g

乙醇的 LD50 取 10g/kg,那麼這些酒足以放倒 7 個成年人(修改後是 4 人),半數致死;
據說當場就餐的有 50 餘人,平均下來每個人的乙醇攝入量是 80g(修改後是 53g),大約是 6 瓶啤酒(修改後是 4 瓶)。這個劑量已經達到酒精上癮者的水平(修改後應作 「接近」),完全可以造成顯著的臟器損傷!(修改後應作 「長期的臟器損傷」)

如果你還愛惜自己的肝臟、腸道、大腦,愛惜自己的生殖器官,請務必拒絕勸酒惡俗!
我們的祖先演化出代謝酒精的能力,是為了提高饑荒時代的存活概率,不是讓你們比拼生命的!
把這種傷害大腦的東西往國家科研主力的嘴裡灌,你們還有沒有人性?
把這種傷害睾丸、傷害卵巢、強致癌致畸的東西往新婚夫婦嘴裡灌,你們還有沒有人性?
更別提那些勸司機喝點小酒 「不礙事」 的了,勸酒真應該一併入刑!
他們不喝酒是不給你面子,你逼他們喝酒可是不給他們活路啊!


停止勸酒惡俗,刻不容緩!

The Toxicity of Ethanol. A Tentative Risk Evaluation


聽過死者家屬與死者同學的對話錄音,才發現老師早就走了,家屬一個勁怪導師沒有勸其不喝酒(做人難啊做導師更難,勸酒不對不勸不喝也不對,就不該發明酒不對嘛)。於是乎這就貌似跟勸酒關係也不大了。
只希望媒體積點口德少點渲染,讓逝者早日安息。
PS: 飯前說一句大家吃好喝好這不算勸酒吧( ̄_, ̄ ),


被微博推送到這條新聞,看了媒體的稿件和網友的回復慘不忍睹。本想來知乎看看,收穫一些欣慰的,結果在最上面的答案居然是文不對題、含沙射影的諷刺5000多飯單價格的,嗚呼哀哉。

設身處地還原一下,

  • 50個人喝13瓶白酒是不是太多了
    平均每個人3兩;如果有女生,可能男生平均5兩。具體是否過量,取決於在場的酒量,比如我們大學以前體育部的聚餐,至少都是一人半斤起步,但是學習部就少很多。

  • 導師有沒有勸酒
    存疑。但正常情況,這個場景一般是一桌人想著干翻老師,於是老師和學生鬥智斗勇,看你說錯了什麼話之類的罰一些。
    合著老師硬挑著一個不會喝酒、不願意喝酒的人一直灌,一桌其他學生無動於衷?
    如果考慮到個人恩怨,有沒有可能老師要為難這個學生,故意讓他難堪灌他酒呢,這個是有可能的,所以存疑。這裡正是媒體應該了解並曝光的地方。但是僅憑一句「要喝多、要喝好」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

  • 學生是否有表達身體不適,救治是否及時
    缺少相關的描述

這裡並不是想說老師就是好人,而是這裡面的核心信息點是缺失的,根本讓人無法得出結論。

再看看我們的喉舌都是怎麼描述問題的:(引用澎湃新聞的稿件和原問題描述)

26歲研究生倒在導師飯局後:五桌師生幹掉25瓶白酒

潛台詞:飯局是導師組織的,不是我們自願的哦,5桌人,喝了25瓶白酒。
暗示:25瓶這麼多,誰自願喝酒傻啊?導師組織的飯局,那是誰勸酒的?同時再定個調,研究生+導師,這時候什麼都不用說了,肯定導師的鍋。

史國平的母親認為,在場老師對此應負一定 責任

再明示一下,老師肯定有問題,但是不是我們說的哦,我們是客觀公正第三方,是受害人的母親說的呢。

據家屬說法,史國平不喝白酒

哪家家長會在這個時候說我們家寶寶很會喝?一個從不喝酒的人,直接上來喝半斤,成年人。
恩,導師太TM會灌酒了,還專挑不喝白酒的男生灌

而這次他喝下的白酒超過半斤,老師不但未制止學生飲酒,反而勸酒
一名參與聚餐的學生對家屬稱,飯局上「老師說要喝好,要喝多"。

如何判定老師勸酒了呢?因為老師說了要喝好要喝多啊。正好最近朋友結婚多,新郎新娘沒事就來說「大家吃好喝好哈」,完蛋,是不是又勸酒呢?

事實是什麼?從目前媒體報道的信息來看,我收到的已知信息就是:一個研究生,在有導師參與的聚餐當中,喝多了,不幸離世。
而媒體渲染的是什麼?媒體在絞盡腦汁表達一個「無良導師帶著學生胡吃海喝,一餐5K+且灌酒害死學生」的故事。而且從目前微博和知乎的情況來看,已經有很多人準備好上去做紅衛兵了。

我痛恨,為什麼現在的媒體如此渴望創造這樣的引導;
我惶恐,為什麼我們的內心深處如此渴望這樣的批判。
別有一天,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唾棄。


謝邀。
1.聚餐飲酒這件事是不是正確。
在聚會人員中地位較高的,如果喜歡喝酒,那其他人不喝似乎就不太合適。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也說明大多數人是愚蠢的,沒有主見的。中國普通百姓也是不太應該有主見的、聰明的(自作聰明除外)。
2.研究生聚餐喝酒說明什麼
首先這位同學應該是體質排斥酒精的。然而為了取悅他人,他還是強迫自己喝下了白酒。我們說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為了別人的讚許還是為了自己的舒適?我覺得在不違背法律道德的情況下,自己的意志是比較重要的。在酒桌上勸酒乃至用各種手段逼你喝酒的,在他心裡一定沒有當你是人,也許是條狗,也許是只猴子,也許只是一顆棋子。
此外,活在別人的評價里,心很累的,何必呢~
飯局上「老師說『要喝好,要喝多"。這句話很可能被曲解了!按正常人的思路,在飯局上恭賀自己的子弟,如果是你,會怎麼說?一定是說:我很高興大家抽空來此慶祝我的學生**怎樣怎樣,今天晚上請大家放開肚量,吃好喝好,盡情暢飲。酒不夠就再叫啊!**,你今天是主人公,要多敬敬這些幫助過你的同學啊~
然而,由於這位研究生沒什麼社會閱歷,所以以為不喝就是看不起別人。
走進社會就會知道,同行同輩之間哪有真正的友情?將來都是競爭對手。做人何必這麼假?!直接一句話頂回去就好啦:老師,我酒精過敏,今天以茶代酒,喜歡喝酒的同學多喝點,不喝酒的同學喝椰汁也是一樣,大家舉杯,讓我們的友情天長地久~
誰要是面露不悅,竊竊私語者,就可以斷交了。簡單伐?
3.酒桌文化是什麼
很多做銷售的、做公關的,都喜歡說四個字「酒桌文化」。以為任何事情,都要靠酒精來催化。那我們來看看,這些人普遍,通常,都是文化程度不怎麼高的。
時輪已推進到公元2017年了,除了嗜酒如命的鄉下農村和東北某些地區,以上四個字早就煙消雲散了~
談生意、做銷售,對方也不是傻子,權衡利弊,總是選對自己有利的,而不是陪他喝酒的,對不對?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再有人勸你喝酒,你覺得這個有沒有當你是人?你該怎麼回答他呢?沒錯,就是兩個字:滾開~


利益相關:江大大一學生


本人女,酒量還可以,海之藍這種酒在前年部門聚餐的時候喝過,可以自己消化3瓶,然後自己找回家,第二天難受是肯定的,但是還是可以接受,不會當誤工作,自從開始備孕到生完寶寶,已經快兩年滴酒未沾了。朋友聚會,酒局也都會去,一杯白水陪吃陪坐~
說這麼多只是想說:1,這個世界上是有酒量好的人的,13瓶白酒要是我這種選手,四個半都不夠分,何況是50人的大局,有一兩個能喝的,分到其他人的基本不剩啥了……
2.說不喝酒就辦不了事的,就會被打壓的,就會難做人的,你們的能力是有多差?你們身處的社會是有多黑暗?現在都什麼社會了?任何場合都不會因為你多喝了一杯酒就高看你一眼,如果你有能力也絕不會因為少喝一杯酒而被埋沒!當然,那些自以為自己是塊黃金,結果每天就知道抱怨生不逢時,抱怨社會黑暗的,可以繼續意淫,這樣能為你的無能找到個很好的借口,只要你願意……
3.成年人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確實這次代價太大了,但是哪怕你頂著學生的身份,也不能抹去已經25歲的事實,哪怕還深處象牙塔,但起碼要有自己的主見,如果是氣氛愉快,多喝兩杯,那導師何錯之有?如果氣氛壓抑,處處針對,連反抗的勇氣也沒有,也確實……
很理解死者父母的傷痛,但無良媒體總想把控輿論導向這件事,只能呵呵了……


在知乎問這種問題答案肯定是一邊倒的,我所認識的「高等學府里出身優越的上進好學生」和「年薪幾十萬的互聯網從業人員」基本上都討厭喝酒的。這事本來就是個偶然事件,比出車禍致死的概率應該低多了吧。請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扯到「酒桌文化」是惡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習慣,自己快樂就好,我喝酒的時候所得到的快樂遠遠大於對猝死的恐懼。就好像你們愛健身愛跑步,也是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記得那些夜跑出意外的新聞嗎?任何事都有兩面性的,的確酗酒傷身損腦,但確實也有正面意義啊,如果以上答主今後所有場合遇到領導敬酒都能以茶代之,我服氣。
最後補充一點,有時候真的不要妄議別人的生存方式,喝多了誰都難受,那些做銷售的也想不喝酒就拿下單子,但他沒那資源和能力,怎麼辦?人和人不一樣,這個社會不允許每個人都有脾氣有個性的


酒文化,在這個特別講究「傳統」的國度,由來已久,例如曲水流觴。

古時的酒,更像是作為宴會時吟詩作對的陪襯,是手段。

今天的酒,更像是要把人灌醉,讓喝酒者喝醉,讓他出盡洋相,滿足敬酒者、勸酒者發號施令的征服欲和的施虐欲,是目的。


有人敬酒,你不喝是「不給面子」,「不會做人」,喝得少了,是「不盡興」,「不爽快」。


總之,如未能達到勸酒那廝內心的「滿意標準」,你總是會不如他意。

一、關於敬酒者、勸酒者

其實,敬酒、勸酒的人,內心裡扒開來看,也就下面兩層目的:

中國的勸酒文化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 肥肥貓的回答 - 知乎

1、服從度測試:

明知你喝不了酒、不喜歡喝酒,明知酒的味道不好喝,明知道喝完第二天你會頭痛,而他就是要讓你喝下去。就相當於一坨穢物,逼著你吃下去,你吃還是不吃?不吃,你就是不服從我,吃,你就「識趣兒」。

2、信任度測試:

逼你喝醉,最好是不省人事,讓你把自己完全交給他,包括身體、包括名聲、醜態,出的洋相越大越好,看你敢不敢在他面前喝醉,把自己完全託付給對方。

二、關於被敬酒、被勸酒者

被敬酒、被勸酒的人,為什麼最後還是喝下去了呢?


那勢必是因為敬酒者、勸酒者手中掌握著:足以左右你所在乎利益的資源,或者是合同的對方(你希望和他簽訂合同),或者是你的領導、老闆(你隸屬於他手下受他管轄)。


簽合同、領導下屬,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為什麼都能和喝酒扯上關係呢?


根本是因為你自己的弱點:恐懼,恐懼來源於未知。因為你不知道:合同對方會不會因為你不喝酒,就放棄和你簽訂合同;因為你不知道:領導會不會因為你不喝酒,就今後在管轄你的過程中,給你「小鞋穿」。

另外的,可能就是因為勸酒、敬酒的人太渣,他們公私不分,喜歡把生活中的酒肉恩怨,代入到工作中來,仰仗經濟合作中的強勢地位、或者工作職務中的便利,假公濟私,挾私報復。

三、如何應對被敬酒、被勸酒?

首先要問自己,想喝還是不想喝?如果想喝,想喝多少?


不要騙自己。


想喝,那就端起杯子,喝到多少自己獨立決定,喝到不想喝,如再有人敬酒、勸酒,明確表示拒絕。


不想喝,一開始就明確表示拒絕。


如果擔心拒絕會影響到你的生意、或你的升遷,那麼你需要明白下面兩個道理:


1、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意?

真正的生意,一定是有飯桌下實在利益的交換,你有對方需要的,對方有你需要的,才能達成生意,不以一場酒席而確定;以一桌酒席就能確定的生意,那不是真正的生意,至少不是市場交換意義上的「生意」,如果你的生意都是這樣的,那麼你其實的把自己當成了猴兒,然後扯開褲襠給各位看客(敬酒、勸酒者)欣賞你的紅屁股,如能把對方逗樂了,對方會賞賜給你的錢財或訂單。


2、領導有英明的,也有渣的。

對於英明的領導,他非但不會因你明確拒絕喝酒,下來給你「支絆腳」,反而會敬重你心口一致,光明磊落,人品沒問題,敢把重要的事和擔子交給你,不用擔心你喝酒誤事。

對於那種公私不分的渣領導,飯桌上你不喝酒,他就給予你「不會做人」「社交能力缺乏」等非理性否定評價,那麼你一定不要輕易饒恕他。一旦他給你「支絆腳」、「穿小鞋」,那麼一定要無情地、堅決地、徹底地予以還擊,以直報怨。否則,一旦示弱後,你就會淪為他長期欺侮的「反面」典型。

四、記住應該記住的

▲史國平生前照

史的家屬介紹,史國平1991年生,是家裡的獨子,自小成績優異,本科就讀於安徽的一所高校,2014年,他考上位於老家鎮江市的江蘇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即將在2017年夏天畢業。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他被保送為該校2017年的博士生。」 史國平微信中提到的「老闆」,是他的朱姓導師。「他們學生叫導師都喊老闆,」史的家屬說。 而這次飯局的組織者,正是導師朱某。江蘇大學官網資料顯示,朱為該校教授(破格),博士生導師,1975年生,現任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

對於酒,還是有許多事,我們是需要記住的,是需要把這些事、這些人,刻在歷史的柱子上的。


史國平走了,但筆者以為,對於他的死,我們不應當如此寂寥無聲。


這些事,我們不會忘記,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如果過一陣風似的就散了,那麼,下一個史國平,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筆者想起前不久「貴州一學校畢業考成績以喝酒論,喝滿杯100分」的事件。


說實話,事件中這位老師,某種程度上說,也許還是值得敬佩的。


雖然方式欠妥,但仔細想,他為什麼這麼做?若非社會風氣所逼,他又何至於此?當然也不排除其個人見識等可能性,可另當別論。

但無論如何,他揭開了現今「酒文化」這個膿瘡,讓這種惡俗曝光在世人面前。


某種程度上,這位老師,是那個說出了「皇帝沒穿新衣服」的人。


所以,我們的注意力,是該集中在膿瘡上面?還是集中在譴責這個說了真話的人身上?


有人說:我們為什麼要努力?因為只有這樣,以後你夾菜的時候,別人不敢轉盤子。喝酒的時候,你說不喝,就是不喝。這是努力的結果。


然而,當一種以「酒文化」為掩護的社會惡俗,已然將毒爪伸向教育領域,荼毒學生者有之,污染源頭者有之,那麼,努力真的能有結果嗎?


酒和毒品,在這個層面上,又有何區別?


區別可能在於:從價值觀上,我們是明確否定了毒品的,但對於酒,在價值觀上,並沒有被完全否定,故而,我們長期受其麻痹。


------------------------------------

本文為貴陽小數據(公眾號:allguiyang)原創文章 :從酒後猝死的26歲研究生史國平一事,反思「酒文化」

希望讀者能點進去聽著音樂看文章,會有不同的感覺。


終於知道為什麼研究生的時候聚餐導師選來選去最後全選自助了,沒毛病!50人5000塊很多麼?建議實驗室聚餐一定選自助,那怕再不正式,再不好吃!這事就一個字,倒霉


現在談這個還太早了吧,疑點還挺多的。

1.導師到底有沒有勸酒?如果導師只是年末請客犒勞下自己的學生,開場寒暄下各位吃好喝好,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問題啊。
2.看過相關報道「據家屬說法,史國平不喝白酒,而這次他喝下的白酒超過半斤。」平常不喝酒不代表醉酒的時候不會嗜酒。如果不善酒量,只喝了一點就失去理智開始主動「討酒」喝這種可能也是有的,未必是勸酒的結果。
3.還有一個疑點是,年末聚餐,有學生涉酒過量而猝死。在目前情況看來只能歸結為「喝酒不好」,為什麼輿論卻把事件直指「勸酒」的惡行?不是勸人們少喝酒,而是勸人們別勸酒,不覺得奇怪嗎?並沒有證據證明老師勸酒了啊,輿論報道里不少都是YY啊。
4.最關鍵的,就算老師真的勸酒了,這半斤酒全是他老師一人勸得?要麼他老師酒量驚人,要麼他老師是專找他一人坑啊。


不過,這個導師好好的請學生吃飯,不多點一點菜類,卻點了14瓶(雖然有一瓶退了)海之藍,這個鍋他估計是跑不了了。


不要什麼人說話都聽,非得喝也學會喝一些藏一些。
吐面巾紙,吐茶杯。
我不是發廣告,作為一個重度酒精脂肪肝。應酬里深知有些酒局的混和酒精的毒害。
這就是我要做藏酒器的意義。
如果他帶了藏酒器,藏掉不想喝也喝不下的酒。也許就真的不會有事了。
願逝者安息。


老師是真倒霉 5桌13瓶白酒都能喝出事


只想說,這老師真他媽倒霉。


引用傅園慧的話,我們為什麼要努力,因為只有這樣,以後你夾菜的時候,別人不敢轉盤子。喝酒的時候,你說不喝,就是不喝。

作為學生黨,你說不喝,不喝也得喝,我幹了您隨意...


大四也遇到過這種飯局,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去的都是為了考研跟導師搞好關係才去的

而我傻不拉幾的也跟著過去了
為自己智商捉急←_←

剛開始老師沒來,我們等了很久,同學們差不多都來齊了,點完了菜,老師才來,而且身邊帶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女老師,按他的話說,是代駕
(我們老師已經快五十了)


講真,跟老師是有代溝的,他沒來之前,大家有說有笑,他一來,都略冷場


酒桌上講了一堆大(fei)道(hua)理 (四聲不謝)

期間輪流給老師敬酒

各種客套話

老師還不忘給大家一一傳授經驗,指(wu)導(ren)人(zi)生(di)

末了,酒水和菜不夠又去加

看天色不早就招呼女生先回寢室休息,留下一堆男孩紙陪酒,想必他們很痛苦吧,其中有三個都不會喝酒

關鍵是一頓飯四位數,十三個學生均攤,對,你沒看錯,
老師和他的美女老師,以及一起去吃飯的幾位學長學姐,都沒掏錢?這才是重點好嘛

我們幾個不考研的還傻了吧唧的跟過去

期間講的客套話我都沒懂什麼意思,還一直犯嘀咕為什麼大家都變這樣了,還是我出了問題?

飯桌上一直有種進入魔教的感覺,大家都在講老師好話,就像他步入了神壇一樣


雖然我一直很反對記者故意擴大人民內部矛盾,
雖然有可能這個事情這個導師其實很無辜。

但是作為路人,我有一種把這事鬧的越大越好,最好能讓教育部下令,各大高校嚴禁聚餐喝酒,最好連聚餐都不要。。。。搞個大新聞出來多好,這樣我就不用喝酒了。

我並不反對喝酒本身,事實上我夜晚失眠的時候,經常會來一杯紅酒。

只是讀研讀到現在,作為一個女生,每次聚餐都覺得很壓抑。即使是北京985的學校,也是這樣,說著虛頭巴腦奉承的話,一杯一杯往死里喝,然後默默地把聚餐的錢算在科研經費里。我本身酒量還可以,但是已經不知道送師姐回寢的路上髒了幾身衣服了,結果為了師姐們的健康,我都養成了隨身帶解酒藥的習慣。如果你說老師上無辜,我只看見每次我的導師嫌棄酒店沒好酒,會從家裡帶自己的珍藏。後來的風氣就變成,每次聚餐,都有學生投其所好,主動買酒帶去聚餐。這時候的老師已經不需要勸酒了,風氣已經成型了,他只需要推波助瀾。師弟勸師姐,師姐勸師兄,師兄勸師妹。其樂融融。可是我真的沒有看出來整個酒桌上,除了老師以外,有誰是真心覺得喝酒開心的。。。都是被所謂的人情逼的,不喝你就不是這個圈子的人。不喝沒關係,你在導師同學心裡怕是沒啥好印象了。反過來,喝了我就是導師的朋友,你看,我多給老師面子。

想當初,我可是因為厭倦社會習氣,討厭喝酒應酬才放棄了好的工作的機會轉身投科研的。我現在還在猶豫要不要繼續讀博,到底會不會還是接著喝呢?真頭疼。

很羨慕上海的同學,因為不止一個同學給我反饋,他們那邊實驗室導師每次聚餐怕學生放不開,都是飯局開始說兩句話就跑。院內聚餐,也不會有勸酒的。大家年輕人聚餐反而會玩玩狼人殺什麼的放鬆,而不是喝酒。。。
這個案例里,也許老師沒帶頭勸酒,但他作為一個實驗室的領導,絕對的話語權掌控者,對於勸酒風氣的養成,絕對是有責任的。哪怕是沒注意到,也有過失。一點沒法洗。

匿了。一看我這回答就是招人罵的。尤其是看了那麼多人說,成年人要為自己負責的。

我想說的是,一個在學術上有追求的高素質人才,其實他比大部分不學無術喝酒抽煙燙頭的loser,對自己負責多了。不負責的是那些勸酒的,把酒當做歃血為盟的血,當做軟勢力的人。這個學生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勇氣去say no。就像我的日本朋友和我說的,他們日本也有勸酒文化,很多時候大家即便身體不好也會逼著自己去喝,生怕自己和別人一樣。他們難道不知道喝酒不好嗎?是因為他們知道,那個最與眾不同的,必然是會過得很艱辛的。比起來喝酒喝死,不喝酒沒飯碗餓死才更可怕吧。


糾結酒的度數的朋友,你們大概不知道勸酒的人話能說的多讓人難以拒絕,你也大概不知道有的人半瓶啤酒就能暈吧。

反正如果有一天我當了大學老師(目前的目標),我的實驗室聚餐絕對是禁酒的。聚餐時的娛樂活動有很多,唱k打撞球三國殺哪個不行,實在不行,大家一起打一盤lol都是好的(哈哈哈,我不會玩,我是看見男生都愛玩)。反正我是不理解聚餐喝酒這個事情的,尤其是在我小學鄰居叔叔喝酒一夜猝死後,更厭惡那些拿酒品當人品來道德綁架的人。每個替勸酒開罪的,在我看來,都是殺人兇手。


現在信息這麼發達了,可我們還是看不到真相


知道嗎,當你們被無良媒體戲弄的時候,知情人看來你們本身更是一個笑話。不明真相,慎言,慎言!


看到報道發現我們好腐敗啊,17號聚餐,15個人吃了2500,白酒導師自己帶的。


我只能說某些回答你們是洗白還是真不懂,導師一旦勸酒了你敢不喝,別人畢業就走了,他還要讀博士怎麼敢不喝!!我就不信你們沒有什麼迫不得已的時候,一開始被勸後面喝糊塗就接著被喝,同學肯定也有錯,但勸酒文化是第一責任,第二老師不管怎麼樣也不能勸酒。不知道有老師專收能喝酒的擋酒?不知道有的不管你能不能喝就得喝??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問題,還不是你們這幫人自動就幫人家洗白。對了,有2個回答和微博的一模一樣。如果不是洗白我都不信。 我老師很好,也不嫌棄我電腦渣又路痴,雖然老是吐槽我沒用……但也不要無視一些很噁心的導師。


推薦閱讀:

TAG:死亡 | 研究生 | 酒桌文化 | 酒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