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進入移動醫療的機遇與挑戰?

如題


對中國醫療服務的普遍不滿奠定了移動醫療產業的現實基礎。隨著4G通信技術的成熟和普及,移動醫療的發展前景將更值得期待。

雖說颱風來的時候,豬都能飛起來! 但也要認識到移動醫療還處於早期階段,大家都在燒錢,提醒創業者把握好燒錢的速度,且行且珍惜。

移動醫療行業是需要專業知識的慢熱型行業。無論從哪個方向深入探尋商業模式,由於醫生資源仍舊牢牢束縛在公立醫院的高牆之內,因此移動醫療公司真正核心的問題是如何撬動這塊資源。國務院《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7月1日施行,不少醫生對改革持較樂觀態度。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形容,醫生由單位人轉化為社會人自由流動,是很多醫生翹首企盼的。「既能體現醫生的價值,又能使患者接受更好的醫療服務」。編製鬆綁的趨勢不可逆轉。

回到移動醫療的話題上來,選擇不同的切入口,就會有不同的商業模式。
在這裡就我手裡掌握的資料,從現有的做移動醫療的企業簡單分析一下:

春雨醫生-(智能)定位於輕問診。
自診、問診、導診是春雨完整的服務鏈條。
中國的醫療資源如此稀缺、需求又如此之大,掙錢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張銳堅定的將春雨醫生定位為移動互聯網公司。至今,他的團隊里只有7個醫療專業人員。
春雨平台上以主治醫師為主。
春雨醫生選取二級甲等醫院主治醫生的碎片化時間作為切入點。「二甲醫院病床使用率只有80%,調用非頂級醫生的碎片時間將會帶來巨大價值。」張銳「二甲醫院主治醫生的能力已足夠回答用戶問題,不用千軍萬馬進北京、千軍萬馬奔協和。」

好大夫-(人工)定位為專業醫療服務平台。
對於將好大夫定位為醫療服務公司的王航,則更加倚重醫生資源,他必須小心翼翼的區分醫生在好大夫平台上的諮詢和在醫院裡的執業。
查詢醫生信息是目前好大夫最大的使用量。好大夫擁有一個囊括近32萬醫生的龐大資料庫。在專業性、信息不對稱極為突出的醫療行業,好大夫所積累起來的這一資源極為稀缺和昂貴。在同時擁有醫生和患者兩個群體巨大訪問量的情況下,好大夫卻一再拒絕來自葯企和民營醫院的廣告投放。「我們服務的是患者」。在線諮詢,好大夫最主要的收入渠道:電話諮詢。「電話諮詢的及時性在很多關鍵時候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王航認為這才是好大夫的未來。
電話諮詢包括幾個環節:按照專業的要求把患者的病情資料收集全,好大夫團隊給出方案,包括選擇合適的醫生、協調雙方的時間,最後再接通雙方的電話。


市場上有一大類面向消費者的健康移動應用,通過一個可佩帶的硬體,監測心率、飲食、運動、睡眠等生理參數。當前的商業模式主要是面向消費者的硬體銷售。下面以Zeo和中科康馨為例簡單講一下。


Zeo- 提供移動睡眠監測和睡眠指導。

其產品Zeo是一個腕帶和頭貼,可以通過藍牙和手機或一個床旁設備相連,記錄晚上的睡眠周期,並給出一個質量評分。用戶可以通過監測得分變化或和同年齡組的平均值相比較,對自己的睡眠有一個量化的了解。另外,對於睡眠不好的人,Zeo也提供個性化的睡眠指導,通過一些測試找到可能的問題。Zeo的產品在美國很多百貨公司都能買到,一套 149 美金。後續的收入還包括個性化推薦產品和藥品的傭金。


中科康馨-移動健康監測和在線諮詢服務
提供移動健康監測(包括心電圖、脈搏、肢體動作和皮膚溫度)和個性化健康指導。用戶上傳自己的生理數據,可自動獲得基於數據分析的健康建議,必要時還有專職醫師予以適時解答。

杏樹林-服務的主要群體是醫生。
病例收集、醫學文獻和醫學資料。向醫生提供行醫工具。
目前有"病歷夾"、"醫口袋"、"醫學文獻"和"大話醫學"4款產品。
"病歷夾"——幫助醫生在臨床工作中,用智能手機記錄、管理和查找病歷資料。
"醫學文獻"——機里的醫學雜誌,匯總國內外醫學期刊。
"醫口袋"——手機里的醫學資料庫,包括臨床指南、藥典、檢驗手冊、醫學量表、計算器等臨床行醫的常用資料。

丁香園-核心商業模式「藥品數據 技術服務」

李天天創辦的丁香園定位於服務醫生群體。在丁香園上,醫生可以獲得大量醫療數據及技術服務。目前,丁香園正在開發谷歌眼鏡的輔助醫療功能,李天天稱,這套系統可以幫助醫生更加輕鬆地完成從寫病歷到做手術的一系列環節。


Epocrates- 為醫生提供手機上的臨床信息參考,向葯企收費

主打藥品和臨床治療資料庫。Epocrates2012年營收75% 來自於葯企,主要是為其提供的精準的廣告和問卷調查服務。電子病歷管理服務.


Zocdoc- 向醫生收費
根據地理位置、保險狀態及醫生專業為患者推薦醫生,並可在平台上直接完成預約。Zocdoc 採取對患者免費,向醫生收費的商業模式。病人可以選擇和預約醫生,醫生可能得到更多病人,尤其是保險覆蓋的病人,意味著更多收入。每個月醫生需要支付 250 美金使用 Zocdoc 平台。
未來,可能向醫療保險公司收費。保險公司都希望患者去看「性價比」高的醫生,而 Zocdoc 的推薦可能影響患者的選擇,替保險公司降低成本。


Vocera- 向醫院收費
Vocera 為醫院提供移動的通訊解決方案,其核心產品是一個讓醫生和護士戴在脖子上或別在胸前的移動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發送、接收信息,通話並設置提醒,取代了以往在醫院裡使用的 BP 機。在美國對病人信息安全性要求很高,有專門的 HIPPA 法案規範信息的使用和傳輸。一般的移動設備是不允許傳輸與病人有關的信息的(比如醫生不能使用個人的 email 發送患者信息)。Vocera 的設備符合 HIPPA 要求,適合團隊使用。


WellDoc- 向保險公司收費
專註於慢性病管理,其主打產品是手機 + 雲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患者可以用手機方便地記錄和存儲血糖數據。雲端的演算法能夠基於血糖數據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及時提醒醫生和護士。該系統已通過 FDA 醫療器械審批,而且在臨床研究中證明了其臨床有效性和經濟學價值,因此得到了兩家醫療保險公司的報銷,提供給投保的糖尿病患者。Welldoc 還和葯企合作,利用藥企的醫藥代表向醫生銷售該服務。


MIT媒體實驗室,與Alive cor 獲同一家投資公司投資

開發出了Sproutling 智能腳環


日本NEC移動醫療解決方案

室內定位與就醫導航/就診pda=就醫流程+室內定位+精準通知


Practice Fusion 為診所醫生提供SaaS模式的電子病歷及診療管理服務。

免費提供服務,做醫療大數據的公司。

提供的功能:醫生日程安排、

Explorys公司 私有雲模式的海量臨床醫療決策資料庫DataGrid.


Vue cloud 美國CareStream公司的醫療影像雲服務,採用按使用付費的SaaS模式。

蘋果或許將在iOS 8系統中主打健康和醫療

未來將開發利用iWatch對用戶血液流動進行監測的硬體以及軟體,這一功能可實現對用戶心臟病發作進行預測,並及時發出警報,撥打急救電話。據了解蘋果已經開始招聘健康及醫療方面的專家,在未來穿戴設備不僅能夠讓通訊更加便捷,在健康方面會對用戶提供更大的幫助。

iWatch將是一款著重關注健康管理的設備,功能相對專一。通過系統的數據管理個人健康情況。

廣告詞—蘋果或將挽救你的生命。


三星集成很多生理指標監測,心率只是初步。

S5在主攝像頭下方增加了心率監測區,用戶把手指放在感應區域內,手機上的SHealth健康應用即可了解到自己的心率狀況。


由於優質醫療資源壟斷、政策管控前景不明,移動健康產業的商業模式還未清晰,也有先烈轟然倒下,如某某公司,就不點名了。業內的普遍觀點趨於一致,剛剛起步的移動醫療產業,要麼沒有找到真正的切入點,要麼在找到切入點後難以細分需求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

挪威王國駐華大使館高級商務顧問武瑊告訴記者:「我還不知道有可以盈利的移動醫療公司,現在就是砸錢。」在我國,由於地域遼闊,醫療資源分布不均,一些偏僻地區醫療覆蓋能力嚴重不足,傳統的醫療下鄉僅僅是杯水車薪,無法解決根本,而隨著超高數據傳輸速度的4G網路在全國範圍的普及,移動醫療的跨地域溝通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這是一個讓很多公司垂涎已久的市場,但現今為止基本就是燒錢。


移動醫療創業公司的壁壘尚不兼顧,尤其是那些沒有核心技術的服務性公司。移動醫療應用要在專業與不專業中尋找平衡點。「不專業,早晚死,太專業,易找死,與醫學專家合作要保持謹慎。」移動醫療創業公司要想獲得成功,要確保自己的解決方案足夠簡單,能夠輕鬆整合到當前的基礎設施中。技術和醫療保健人才必須強強結合。

現在企業在移動醫療產業鏈的各個點上切入,但切入後如何獲得足夠的收入是個大問題。關注醫藥廠商、民營醫院、商業保險、政府採購、企業僱主這五個收費來源。營收模式基於服務而非傳統的付費下載。

移動醫療領域由於我國的體制限制,信息和數據共享化很難實現突破,所以很多技術領域的成果在現實中很難推廣,這就讓更多人把眼光移到醫療服務的前端市場:健康管理。


在健康管理領域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及時發現身體的健康異常和重大疾病風險預警,傳統情況下我們會通過年度的體檢來實現這一要求,但是體檢時間跨度大,同時地域的覆蓋能力也不足,人們紛紛將眼光轉移動可穿戴式設備上,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設備來實現跨地域打人群身體異常實時發現。

通過體征數據監測來幫助用戶管理重要的生理活動。這些數值交叉分析的結果可以用來分析用戶現在體質狀況,主要健康的風險評估,並結合數據可以給出幾項關鍵生理活動:睡眠、飲食、運動和服藥的個性化改善建議,讓用戶保持在一個穩定的身體健康狀況。

價格永遠不是最核心的問題,你必須要發現市場的消費主體和消費需求的變化,滿足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你的產品就有機會。

硬體的價值不再由硬體成本本身來決定,而是由每天產生的數據量和數據的流動性能力以及通過數據的對比分析得出價值來決定。硬體將只扮演一個數據採集工具的角色,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數據源。硬體+數據傳輸+數據分析+數據反饋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平台,從整個平台來講,它的價值與數據源的數量成正比關係。

在未來可穿戴式設備一定無法和大數據脫離,單純的硬體設備和建立在設備上的模式化數據分析即沒有解決問題,又徒然增加了成本。用戶不再看重可穿戴設備的計算能力,更重視設備的外觀(作為個性化品味的展現),輕薄程度和數據採集對正常生活的無妨礙性,這些決定了數據採集的密度。

只有足夠的數據密度,才能讓設備體現出價值。而對於廠商來說,要從根本拋棄硬體時代的盈利模式。硬體銷售將不再是盈利的唯一來源,如何讓用戶認可服務、持續提供數據,並根據用戶數據給出個性化的改善建議吸引用戶持續付費才是持續利益的源泉。

在新的模式里,硬體和服務都要具備快速迭代的能力,硬體將更舒適、更方便、更小型化、更無感化,同時集成更多地感測器,數據來源將越來越豐富,而數據分析服務將利用更多種類的數據來交叉分析,無需用戶干預而通過數據智能化學習就能把人一天重要的生理活動描繪出來,通過數據把行為量化,也可以讓平台提供優化用戶生活生活規律的個性化方法。當用戶接受並依賴它時,持續為服務付費將成為收入的主流。

用全新的分析方式去看數據,不再對單一數據進行解讀,而 是對連續數據的波動性規律來進行分析並尋找異常。在連續數據的分析模型下,分析的基礎不再是單點的體征值而是體征的變化規律,對精度的需求就沒有那麼強烈。這樣在硬體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平衡採集精度和成本之間的關係了。

通過可穿戴設備結合大數據的分析模型,我們就有機會在形成病症之前發現體征節律的異常並及時介入調整,避免疾病的形成。


移動醫療前景是很大的,肯定存在機遇,但很多醫療機構和政店對移動應用、雲計算等概念還需一段時間的引導和教育。


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眾對醫療健康的關注,移動醫療將得到一定的成長,但很多醫療機構和政店對移動應用、雲計算等概念還需一段時間的引導和教育,預計在2015年實現快速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移動醫療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28.4億元,預計到2017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達到125.3億元。


2013年移動醫療常規服務的市場規模達到13.6億元,移動診斷服務(僅指在線輔助診斷)的市場規模達到2.9億元,治療服務(不含入院治療)市場規模達到2.2億元;而到2017年移動醫療常規服務的市場規模達將73.4億元。由於移動互聯網的技術背景,基本常規服務、診斷服務、治療服務將會一直佔據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絕大部分。


目前醫療保健類APP產品已達2000多種,主要包含以下幾類:醫藥產品電商客戶端、面向醫生/醫學院學生等與業人群的客戶端、綜合醫療健康信息化及雲端服務客戶端、眼科/牙科等細分領域產品、細分功能產品。分析認為:未來移動醫藥APP價值將體現在便利、高效、及時和個性化這四點。

便利:隨時隨地查詢藥品信息、附近藥店信息、與藥師溝通、下單支付。

高效:藥師、醫生通過患者用藥數據做出科學診斷,從而提高診斷效率。

及時:及時與線上藥師或專業醫生溝通服藥情況,並通過APP定時,提醒服藥時間,自我管理用藥情況。

個性化:患者在APP上的使用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抓取和應用,從而提供個性化服務來優化體驗。

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5年內,在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發展的過程中,電信運營商將是該產業的主要推動者和受益者,佔據主要角色,在整體市場上將佔據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其次是設備提供商。

分析認為,在中國移動醫療市場,電信運營商最有可能率先進入這一市場,進而帶動整體醫療醫療市場的發展,這與中國醫療現狀存在一定關係。


最近騰訊內部一支創業團隊創作了一款血糖儀「糖大夫」,產品主打產品體驗,尤其是較傳統血糖儀的用戶體驗,這方面,「糖大夫」的確可以拿高分。但是,「糖大夫」團隊也意識到,對於血糖儀這樣的小硬體,單靠產品體驗是不夠的,還要靠商業模式的創新。

互聯網玩硬體,這裡的想像空間是非常大的。比如,「糖大夫」硬體設備低價甚至免費,試紙采血針 O2O 線上訂購線下配送,通過大數據分析提醒和推薦用藥,在線商城,電子病歷,醫患線上交互,整合雲端醫療數據信息等等,這些玩法將會很對騰訊的口味。「糖大夫」產品團隊也不否認在這些方面將會有更多的探索。


更多內容請看:騰訊「糖大夫」工程機亮相:看大公司的小團隊,如何試水智能醫療硬體 - 深圳灣 | ShenzhenWare - 知乎專欄


機遇其實就是市場大,而且空白

我國的醫療體系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建立的,那麼,到2019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w美元,請問醫療差距如果不縮短,社會還會安定么,

那麼這幾年必須解決的就是醫療的問題,這樣才會維穩。所以市場機遇很大。

挑戰是,大家都想做,而且還有衛計委,地方衛生系統給你阻撓,政策風險面打


推薦閱讀:

移動醫療有哪些商業模式?

TAG:移動醫療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