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是如何進行營銷的?這部短片對後來的「青春片」有何意義?


印象中《老男孩》是youku一個叫「11度青春」的微電影系列中的一員,其餘作品幾乎無甚反響,所以我猜《老男孩》主要是因其自身風采,靠口口相傳出名的。當初的營銷方式,我認為並無特別之處。
青春片我看的不多,所以不知道對後來的青春片有何意義。如果一定要說,那就是這是我見過的第一部猥瑣男的青春片。不論之前的《那些年》還是之後的《致青春》,更不論再往前的各種青春片,幾乎沒有一部純粹以八零後猥瑣男形象為主角的片子,因為有故事的人大多至少靈慧,而靈慧的人做主角,一般長的不賴(就算長的賴也得整個容——九把刀、李獻計),誰瞧得上那些不起眼的大多數人?猥瑣而不下流,平庸同時也有夢想,再加上學校時的胡鬧和工作時的壓抑,這種種強烈而真實的對比,不由得多數人不產生共鳴。
另外,此片音樂也居功至偉,成功因素100分,如果說立意拍攝之類能佔50分的話,這首翻唱的《老男孩》至少佔另外50分。


青春就是最後 女生和女生說再見 男生和男生說再見


其實也沒做什麼營銷吧,只能說這個片子出來的天時地利人和,剛好一大波八零後開始邁入30的門檻,青春已矣。任何人都會懷念自己的青春,不管你是長得好看的高帥富還是平庸的小白領,當你處於後青春時代你就會開始懷念那青蔥的時光。還有就是沾了視頻業飛速發展階段的光,也是微電影搞得熱的時候。再者,片子內容精彩,配樂能引起人的共鳴,這才是最重要的。


本質還是 屌絲逆襲的成功勵志題材,包裝上80後各種懷舊的青春校園橋段,在服裝,道具等展現出那個年代的氣息,確實引起很多80後的人的懷舊共鳴,只是那些青春只是少數人的青春,或許很多人期望這樣的青春,回過頭來一看,真以為那就是自己的青春。但大多同學實質上還是本本分分乖乖上課,下課,回家。對我而言,更多看到的是矯揉造作,太虛假的美好總讓人感到心慌,它會誤導很多愚蠢的人,讓他們變得更愚蠢。


謝邀,潛水很久第一次來回答。
首先微電影是一個很好的小成本的營銷模式,換句話說這也是唯一的選擇,讓肖大寶王太利直接去拍大電影能力資金演員都是問題,更何況有了這一切也上不了院線,所以拍微電影或廣告片是新晉導演出頭的一個良好的平台。
這些年在微電影興起之後越來越往商業化發展,也是它的一個盈利途徑,微電影形式的廣告想必大家屢見不鮮了吧。導演二人也是拍廣告起家。《老男孩》的選擇和定位很正確,算是通過這部片子進了電影圈的門檻。
主題正能量,網路媒體熱捧,題材和觀眾有共鳴,加上了當下流行的選秀等元素,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傳播度才會這麼廣,一炮而紅,這部片子讓我想到了台灣一個保險公司拍的一部「夢騎士」,講了五個老人追夢青春的故事。但其實網路營銷這種東西熱的快涼的也快,現在正火著的不是叫獸易小星么,提起老男孩這部片,也是一個元老的感覺了吧。


我關注這首歌是因為我舅舅,我上小學他上大學,記得就是過年那幾天,我總聽見他播放這首歌,那個年代還不是現在這樣,人人一部手機,包括小孩子,我上了高中後,早起學校會放歌,有一回就是,怎麼說,很熟悉,感動的感覺,知道它叫啥,回來就下載。羅嗦了。
這首歌帶有滄桑感,以情竇初開為基礎,比較適合學生吧,主要營銷對象是高中僧,大學僧,鑒於對青春似去非去的懷戀,創作的這首歌,自那以後,青春片多為悲劇,很少男女主角在一起,利於青春片迅速在國內市場佔領一席不敗之地。


印象較深刻的營銷手段是 音樂營銷和商業植入(科魯茲吧)。對後來者的意義,或許是顯示了青春懷舊題材的市場價值


具體不清楚了,就好像突然之間大家都唱這首歌,記得11年高中畢業的時候KTV聚會,全班大合唱,唱著唱著就哭了,可能是歌詞寫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吧,而且朗朗上口。


謝邀!說實在話,我被這種浮誇的電影風格噁心到了,完全技巧性展現,在情節設置,邏輯聯繫上,完全沒有章法,如果說對後期青春片有什麼影響的話呢?就是設了一個下限吧,讓人看看用白麵包翔煮出來的餃子,其實還是一鍋翔而已,營銷上,其實錢砸的足夠多了,東西不好,除了讓人不敢再看他們這個班底拍出來的電影意外,真的沒啥用。附上我早期的影評,以作參考:

==================

《老男孩之猛龍過江》誰還沒看過就算了吧,別浪費那個時間了,今天實在把我噁心到了,沒想到豆瓣的評分還不賴,竟然6點多分,片子里涉及到幾乎所有可以賺取眼球的因素:成功,夢想,金錢,性,暴力,迷茫與悔悟。這些貌似深刻的基因牽強的組合在一起,拼湊出一套膚淺的邏輯:「人貴總會忘本,為富必定不仁。」其實這很符合當下大多數人浮躁的價值觀,從頭到尾1個多小時,彷彿是街頭吉他手腋下的汗臭一樣讓人反胃,整部影片似乎在向你吶喊:「你聞聞我這一身臭汗,多臭啊,多苦啊,我多不容易啊,夢想多難堅持啊,你聞聞,你聞聞啊!」

老實說,如果不是因為影片前期造勢下足了功夫,後期又有大批的所謂為夢想而執著的文藝青年看了影片,為自己壓抑許久的憤世嫉俗之心尋找到共鳴而大呼過癮的話,豆瓣評分應該超不過4分的大關,但筷子兄弟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永遠尋找一些接地氣的內容來彰顯所謂的深刻,在他們的意識里,不管是拉仇恨還是賣肉身,只要敢於揭露真實,那就是深刻的!只可惜這兩位的內力不足還非要以大製作大成本砸出一個」高大上「來,最終卻畫虎不成反類犬,實在是可悲可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片子的播放量和受關注度都是很可觀的,豆瓣影評更是給出了6.2分的好成績,這就不能不讓人匪夷所思了,這個背後有個很純粹的疑問沒有解決:到底是這個社會艱難,還是艱難自在我們內心呢?

記得來北京之前,有朋友問我,北京壓力那麼大,幹嘛過去?房子你買的起嗎?女孩子你追的起嗎?我說沒想過那麼多,我在北京的朋友,房子都買不起,所以就不想了。然後他又追問,等你有了女朋友你還這麼想嗎?你如果不買房,你以後的丈母娘會同意嗎?我就呵呵呵了,沒辦法,有些問題就是沒辦法回答,你能告訴我你10年20年以後在做什麼?會在什麼地方?遇見什麼人?發生什麼事?如果你真能遇見的到,你又能保證這些想像真的能發生么?如果答案還是肯定的,我只能說:我靠,你太牛B了,不過,如果我是你,我會覺得不買房子比過你這樣的生活代價小多了。

我指的是20多歲的我們,我想不通為什麼總有人為一些未來的壓力來羈絆住現在的自己,更何況,那些壓力本就是自己意想出來的,而自己壓根沒有遇到過,你說房子貴,女孩子勢力眼,那我問你,有女孩子逼你立馬買房寫上她的名字,不給買就以分手相逼的嗎?你說現在這社會笑貧不笑娼,有錢的為富不仁,有權勢的仗勢欺人,那你又親眼見過幾個這樣的人,親身經歷過幾次這樣的事兒呢?曾經我在北京國貿聽到過這樣的一段對話,一個人對另一個大聲嚷嚷:「北京有不少人,外面穿的光鮮的很,裡面不知道惡糟成啥樣,越有錢越不是東西!」另一個說:「可不是!就咱的總頭頭,還娶了個漂亮的唱歌的,你說娶誰不中,娶個唱歌的,那給過去就是雞啊!」說話這兩人做在地上,身邊類似扁擔的東西狼藉一片,像是進城務工的,很悲哀,這兩個人都是我河南的老鄉,因為他們兩人濃重的河南口音,我瞬間感到臉上熱辣辣的,似乎在那一刻,他們的無知和恥辱,也拍在了我的臉上,其實我想說:真的,窮困和富貴,就在於一個觀念而已,如果這樣的思想保持下去,他們的孩子,他們孩子的孩子,都只能是窮人,即便通過努力,拼搏到了某一個社會階層,那也是個有錢的窮人,永遠和「貴」字沒有聯繫。
有句佛偈說的好:心能天堂,心能地獄。其實我們的環境有時候跟自己的內心真的有種冥冥的關係,你輸出給世界是愛,是公正,是自強,是豁達,這世界回報給你的就是豐足,和美,幸運和圓滿,雖然有時會有波折,但只要保持一種達觀的正能量,每次的挫折也都會是對未來的蓄勢待發,而如果像《老男孩》中的這兩位,拚命出頭,為的就是簡單的讓人看得起,受盡屈辱,就只是為了贏回尊嚴,這種看似合理的邏輯實則毫無意義,因為要贏回的尊嚴早就在不擇手段的出頭中消失殆盡了。但這種方式的成功卻符合大多數人的想像:歷盡冷暖,嘗盡屈辱,踩過無數人的肩頭,才能站上一定的高度。這實在是中國人一個太大的誤解了。

中國文化古來對於富貴者就有「原罪」的看法:「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肉食者鄙,又何見嫣?」......背負著這樣的眼光,在上千年的文明史中,商人始終存在於一個微末的位置,似乎銅臭和俗氣成為了商界揮之不去的一部分,更讓人們對華麗浮誇的門店背後抱以畏懼的仰視,而其實,這種觀念早就應該變化了,有錢雖說沒有什麼值得炫耀,但也絕對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而且,那些通過自身努力和智力,在自己的行業內推陳出新,以小搏強的翹楚們更是應該獲得這個社會最起碼的尊敬,因為社會發展之根本在於經濟,而經濟的活力,說到底來源於企業家們。這些成功者的努力,能恩澤於我們每一個人,而把名利圈中的富貴者醜化為陰謀家,變態者,衣冠禽獸,這其實無非證明了這些醜化者的內心陰冷,見識短淺,嫉賢妒能,而此外則毫無用處,在實習工作的一年多來,我接觸到了商業界形形色色的成功者,他們有年薪上百萬的,也有年薪三四十萬的,但無論他們的世界有多大,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尊重他人,我聽說過管理著上億基金的總裁曾經和工廠工人稱兄道弟,也親眼見過全國財經大刊的主編和街邊賣燒串的大媽閑侃個把小時,也曾經被全球尖端級的註冊會計師稱呼為孔老師,世界有多大,能力有多強,你就有多從容,你就有多放達,真的是這樣,而把真正的上層社會醜化為人渣競爭的紅海,或許這樣的人,內心就是如此。
最後,說句老實話,我現在真沒有感覺到北京的壓力有多大,這並不是因為目前沒人逼著我買房子,而是因為我跟在外國留學的朋友聊天的時候,曾談到過這個問題, 他說歐美的平均置業年齡要比中國大的多,法國平均35歲,德國則平均42歲,房子的問題其實也是個觀念問題,更何況,我不認為自己在將來娶媳婦的時候會沒有能力購置一套房子,按照中國樓市這樣的曖昧和我自身的發展狀況,這誰又能說的清呢?不過有一點我很清楚,我對自己還是蠻有信心的,因為我每天行走在有著「中國華爾街」之稱的北京金融街內,看著身邊人一個個的笑臉,雖說工作也有壓力,但活著還是挺有奔頭的,所以,當影片中的王小帥涕淚交加的說:這麼多年來,我天天都得裝孫子,明白我為什麼能忍受這種屈辱嗎,因為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們都難受!「我其實想說,真的沒人逼你這麼意淫,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實實在在,牛B是做出來的,不是裝出來,孫子,才是裝出來的。


推薦閱讀:

三打白骨精在境外票房真的高達8千萬美金?
在好萊塢的TCL中國劇院前留手印是一種崇高的榮譽嗎?
很多電影里有一些所有人靜止的鏡頭,這種畫面是怎麼拍出來的?
《我是路人甲》電影觀後感?
豆瓣一共收錄了多少部電影?

TAG:電影 | 影視 | 青春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