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五世為什麼沒有統一整個歐洲?

據說查理五世可是中世紀時代整個歐洲唯一的超級大國君主啊,其名義下的統治疆域最多時竟高達令人驚嘆訝的3000多萬平方公里呀,(該疆域幾乎包括了整個拉丁美洲和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德意志、尼德蘭,還有一半東歐土地在內。)!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查理五世陛下沒有統一整個歐洲去征服全世界,建立起一個大一統的全球帝國世界政府啊????啊????? ???(O_O)?(⊙_⊙)?
(PS備註:查理五世是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位偉大的君主皇帝,人稱「超級查理大帝」是也!)


一句話,中國人讀歐洲史要排除一種思維定式,即既然幾個國家由一個人統治,那就算是一個國家。
事實上,在歐洲,多個國家由一人統治,不代表這些國家就統一了

腓特烈二世當過神聖羅馬皇帝,也當過耶路撒冷國王,不代表神羅屬於耶路撒冷王國,也不代表耶路撒冷成了神羅的邦國。
喬治一世是英國國王,也是德意志的漢諾威選侯,不代表漢諾威是英國的一部分,也不是說英國成了神羅的一個邦國。
奧朗德是法國總統,也是安道爾親王,但安道爾不屬於法國,法國也不屬於安道爾,法國和安道爾也不屬於一個叫「安道爾—法國聯邦」的國家。
某人是某研究會A的會長,同時也是某書法協會B的主席,不代表A研究會和B協會是同一個組織。

歐洲有沒有相對而言比較符合中國傳統思維的統一呢?有啊,普魯士統一德國就是典型的案例。但前面列舉的personal union肯定不是。

人生不可以預料,A國的一個人怎麼就跑到B國當國王呢?
這有很多可能性,比如武力征服(例如克努特、威廉征服英國);比如選君(例如法國人亨利三世當過波蘭國王,特蘭西瓦尼亞人斯特凡·巴托里也當過波蘭國王);比如聯姻、繼承關係(盧森堡王朝的西吉斯蒙德通過聯姻取得匈牙利王位、巴塞羅那伯國與阿拉貢王國的聯統)。還有其他方式,比如購買(勃艮第公國喜歡干這事),不過很少出現在王國上。

特別是第三種,這不是靠民族認同感、不是靠什麼文化、不是靠經濟基礎、不是靠上層建築,甚至不是靠暴力強制就像網友戲稱哈布斯堡家族一樣,是靠下半身。
這之中,由於機緣巧合,經過不斷磨合,不排除有慢慢變為一個統一國家的可能(比如巴塞羅那和阿拉貢現在都是西班牙的),但不代表隨便欽點兩個國家的王室聯個姻,這兩國就統一了,統一有那麼容易嗎?

一些學者也無法擺脫中國傳統的思維定式。比如這本書說,查理五世把神羅和西班牙分開後,「西班牙帝國的領土就大大減少了」。其實,神羅和西班牙本來就不是一個國家,查理五世時期也從來沒有把神羅併入西班牙,所以怎麼能說西班牙的領土減少了呢,神羅本來就不是西班牙的領土啊。

綜上,歐洲與中國的傳統不一樣。不能以中國歷史的行程看待歐洲,也不能以歐洲歷史的行程看中國。

-————————————————
最後吐槽。今天英國公投退盟,我一說歐盟不是個國家,而且英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有權決定加入或退出一個國家組織。一些人就追著我罵,說我是資瓷某個島獨立。這聯想能力也太強了。


@愛聽故事的皮卡丘 瀉藥
這個查理五世的命運啊,真是不可預料。他一個勃艮第的公爵,怎麼就調到西班牙當國王去了呢。後來又經過選帝侯們通過,於是他就當了神羅皇帝。關於他為什麼沒能統一歐洲,我們可以通過個人的奮鬥與歷史的行程兩個角度來分析一個。
從歷史的行程來看,查理五世手中的牌雖然看起來是查理曼以來最好的一副,但是實際上卻並不如看起來的那樣好。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他的領地主要分成四部分:
1.奧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亞一帶,是哈布斯堡的基本盤。
2.西班牙及其海外帝國,繼承自母親家族。是皇帝的小金驢。
3.尼德蘭地區,來自勃艮第家族。工商業發達但忠誠程度存疑。
4.那不勒斯。阿拉貢傳下的四戰之地。
這四塊領地,分別位於歐洲大陸的東南西北四角,之間沒有陸路相連接。因此皇帝的領地雖然可觀,但不過是無數碎片的集合。而且這樣的領土,使得哈布斯堡帝國要面臨來自各個方向的威脅。她與幾乎所有的歐陸強國都有相鄰邊界,所有的熱點地區都在帝國的邊界線附近,這對於皇帝的命運的影響是很大的。
查理在1517年登上西班牙王位。這個時機算不得最妙。在東方,奧斯曼帝國正處在擴張的高潮,即將到達其頂峰的蘇萊曼時代。蘇丹的大軍一次次威脅著皇帝在匈牙利大平原上的領土,同時在北非和地中海,兩個帝國也將開始數十年的鬥爭。在西邊,法國在路易十一與查理八世的統治後已經從百年戰爭的陰霾中恢復過來,在弗朗索瓦國王的統治下野心勃勃。在英格蘭,亨利八世已經登上王位,玫瑰戰爭的混亂成為了過去時。在德意志,新教勢力的崛起給國家造成了嚴峻的挑戰。隨著哈布斯堡帝國的崛起,一個環繞歐洲的包圍網也正在形成。
在個人的奮鬥方面,查理五世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和土耳其在匈牙利和地中海撕逼,二是和法國人在義大利撕逼,三是在德意志鎮壓新教諸侯,這個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命運影響是很大的。對於皇帝而言,最危險的敵人無疑就是土法同盟,他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與她們戰鬥。雖然在義大利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勝利,但是最終仍然無法完全打垮法國。同時,由於查理五世皇位的不正當性使得他狂熱地充當天主教的保護者。在北非的軍事冒險和地中海的海盜也使得皇帝損失慘重。由於皇帝的精力被分散,導致德意志新教勢力做大,統一德意志的計劃也只得放棄。可以說查理五世的三個目標他都曾努力去追求,但正是由於他追求的太多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如果他專心於統一德意志,那在他的有生之年也許可以得償所願。但是他的其他對手也未必會對此作壁上觀。查理五世的領土雖然龐大,但是向心力極弱,對於資源的動員能力遠遠不及瓦盧瓦王朝加強集權之後的法國,更不用說動輒動員數十萬軍隊的奧斯曼。連統一德意志都困難重重,更不用說統一歐洲了。
除此以外,哈布斯堡的經濟問題也不可忽視。由於連年的戰爭使得國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美洲金銀續命。而大量金銀湧入又導致惡性的通貨膨脹,使經濟更加惡化。西班牙工商業落後,缺乏有效的造血能力,連續幾十年的戰爭也不是靠新大陸的財富支持得了的。查理五世剛死不久,法西議和,然後兩國相繼宣布破產。可以說查理五世的財力,對於統一歐洲這種大工程而言還是不夠雄厚。
縱觀查理皇帝的一生,可以發現他並不缺乏才幹,也有著卓越的智慧,但是卻從來沒有掌握過主動權。他永遠都在應對危機,卻很難主動出擊。對手就和打地鼠一樣冒出來,一場戰爭結束,另一個對手又在帝國的另一處邊疆引發戰火。平心而論查理五世做的不錯,但他也永遠沒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就如同一個普通人一樣,每天忙於柴米油鹽,哪裡還有精力與資源去追求理想。查理五世晚年身心俱疲,形容憔悴,最後退位出家,顯然是被這種四處征戰卻只是到處救火的生活耗盡了精力。歐洲在歷史上從未統一過,查理五世既缺乏碾壓性的實力,又沒有猿首那樣好的運氣,最後的悲劇也就不可避免。


謝邀……如題目言,神聖羅馬帝國全盛時的疆域面積近六百萬平方公里並橫跨數大洲,(當今西歐最大的法國全境大約五十五萬平方公里),查理五世本身行事也稱得上雷厲風行,而其最終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
point:查理五世最大的身份是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當時神聖羅馬帝國是西班牙帝國(日不落帝國)的一部分,下文中出現的義大利戰爭官方稱呼為西法戰爭,依題目,更多的把他當做神聖羅馬帝國的一份子考慮,實際上他後期把德意志事業完全交給其弟照看,已無統一的雄心,依題,仍稱之為查理。
1.查理皇位的合法性。
查理「競選」皇帝的時候為了和當時的法國皇帝競爭,不惜重金賄賂當時地位、實力都不容小覷的七大選帝侯,以至於加冕儀式上就被警告「你的皇位不是來自於繼承權,而是德意志各諸侯與選帝侯們的支持」(背的……大意是這樣),比之其皇位的獲得,其領土來源更加玄乎:靠的是和哈布斯堡家族幾近完美政治聯姻。皇位和領地都來源不明,自然難以讓虎視眈眈的大小諸侯臣服。
2.疆域面積的水分。
我們不能懷疑其全盛時期的疆域面積,但查理能夠有效控制的部分實在有限,當時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跟一個合作社差不多,甚至連政體都不能確定,說邦聯不邦聯,說分裂不分裂,整個國家被分成超過四百個邦、郡、王國、省、主權領地、特權城市,在德意志內查理的能力就實在有限。而其領土的大部(南美部分)雖數倍於歐洲部分,但查理對起控制也十分有限,「經常有一種外來者的感覺」(查理本人講法語,童年在比利時附近長大。)
3.對宗教改革的態度。
讓德意志真正統一的想法最早就脫胎於宗教方面,馬丁路德引導的宗教改革把天主教皇當做敵人,而在這一方面,查理明顯站錯了隊:當宗教改革僅僅圍繞宗教的時候,查理還可以容納,但當宗教改革明顯「越界」的時候,他又堅定地跟教皇站到了一起(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查理參與了臭名昭著的贖罪券的抽成,筆者認為實在利益不大,其支持教皇大多是因為其王位的模糊性),宗教改革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歐陸,而查理明顯站到了新教徒的對立面,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
4.與法帝的鬥爭。
1520年持續到1559年的義大利戰爭幾乎伴隨了查理執政的全部,法國為搶奪膏腴之地的義大利,與西班牙開戰,後來戰火蔓延到幾乎歐洲全境,一直虎視眈眈的奧斯曼土耳其也與1525年參加戰爭,而查理在這次戰爭中除了25年曾取得過巨大勝利(在帕維亞俘虜了那個曾經和他競爭上崗的法王弗朗西斯一世),基本處在被動一方,因為這樣戰爭,查理再一次把統一德意志提上日程已經推遲到了1549年(查理本人55年退位,死於58年)
5.諸侯與教廷的影響。
來自教廷方面的阻力與3中宗教改革必須分開,一個是民間勢力的反對,一個則是當時勢力最大的「玩家」(羅馬教皇擁有超過歐洲三分之一的土地,並且在反新教的很多領地和國家聲望極高),教皇阻礙德意志統一是由於經濟原因,想讓德意志永久性地做教皇的羔羊,而諸侯反查理、反統一的原因更加昭然若揭,也就不必多說了,而當時的法律規定「沒有諸侯的同意,皇帝不能徵稅,也不能維持哪怕一人的常備軍。」
6.極力維持哈布斯堡家族利益。
查理五世的統一政策是圍繞著哈布斯堡家族的利益展開的,這就註定他難以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卡洛斯一世是最後一個妄圖統一歐陸的中世紀統治者,由於西班牙及其殖民地經濟狀況對比其主要敵人土法聯盟並無優勢,神聖羅馬帝國方面力量又不能集合,加之來自新教、天主教和諸侯的阻力,不僅未能統一歐陸,甚至不能統一德意志,建立一個有效的國家機制,不可謂意義不深。
其人的歐洲霸權計劃,第一是復興統一德意志,第二是純凈天主教,第三是維護哈布斯堡家族,分別面對了巨大的阻力:曠日持久的戰爭使其無力對德意志施力太多,戰爭結束後查理本人的行為也表示他對統一德意志已經信心不足;純凈天主教的行為正碰上宗教改革的轟轟烈烈,自認為絕對盟友的教皇也不站在查理一邊;至於維護哈布斯堡帝國,激起了境內諸侯的反對。
可以說,查理五世、卡洛斯一世太大的高估了自身實力,導致他失敗的主要是對外戰爭、宗教阻礙和諸侯反對。


因為有三個人的阻擋。一個是打不死的小強——人口大國法國國王弗朗索瓦,另一個是君士坦丁堡的雄鷹——查理五世稱臣納貢的蘇萊曼,另外就是新教爆破手——馬丁路德


他的國家是靠血緣繼承,政治聯姻得來的,是王權國家並不是凝聚力強的民族國家。今天這個公爵娶了那個公爵的女兒,那個公爵死後的領地就歸這個公爵所有。所以當時查理五世統治下的人民,毫無愛國意識可言,這些人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查理五世統治下的人民。而且這些靠政治聯姻得到的領土很不穩定,說不定今天打下明天就沒有了。只能說查理五世出生的正是時候,從各種各樣的親戚那裡繼承了他們的領土西班牙 神羅 奧地利 波西米亞都是他的地盤。而且查理五十皇帝也算是一個比較出色的有能力的皇帝,可惜他當時的夢想只是稱霸歐洲,他還沒有想到稱霸世界呢,況且當時他根本打不過全盛時都奧斯曼帝國。他和一生的宿敵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鬥了大半輩子,雙方各有勝負。只是法王死的比較早,所以最後可以說是查理五世取得了勝利。查理五世在位時候正是歐洲從中世紀向近代的轉型階段,宗教改革的浪潮也已經於1517年在德意志北部興起,神羅北部的一些諸侯國正在轟轟烈烈搞分裂呢,查理五世忙著去鎮壓哪有心思稱霸世界。最重要的還是之前說的,查理五世志在稱霸歐洲。


因為他只是靠聯姻形成的帝國


據說查理五世可是中世紀時代整個歐洲唯一的超級大國君主啊,其名義下的統治疆域最多時竟高達令人驚嘆訝的3000多萬平方公里呀,(該疆域幾乎包括了整個拉丁美洲和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德意志,還有一半東歐土地在內。)!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查理五世陛下沒有統一整個歐洲去征服全世界,建立起一個大一統的全球帝國世界政府啊????啊????? ???(O_O)?(⊙_⊙)?

答:因為不能。他當時想要做的事情太多,而從政治上講他就是一蠢貨。

西班牙在新大陸上的擴張,讓查理五世說出了舉世聞名的豪語:「在我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從神聖羅馬帝國的極盛,談歐洲文化多樣性對地緣政治的影響。


美國的大西洋湖戰略(先歐後亞)裡面有句話,控制了西歐,就控制了全世界。那美國為什麼可以後來居上,影響和控制歐洲呢?中國有句話叫:分而治之。理解大西洋湖,理解歐洲現狀,就要從神聖羅馬帝國開始。


西漢滅匈奴,匈奴西遷,驅趕克爾特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向東歐和西歐遷移,這些人駐紮在羅馬邊境幫助羅馬拱衛邊防(相當於中國的內蒙古),當匈奴人開始進攻的時候,這些人就開始要求到城牆的那一邊防禦,於是這些人進入羅馬境內。羅馬人把他們統稱為蠻族!這些蠻族後來先後建立了義大利、西班牙、英格蘭、德意志、愛爾蘭,還有你們沒有聽過的汪達爾。


故事切到神聖羅馬帝國,羅馬覆滅以後歐洲大陸進入黑暗時期,此間出現了一個叫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家,羅馬教廷對他賦予極大的希望,希望這個國家能統一歐洲。1500年哈布斯堡君主查理誕生了,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個人品行無可挑剔,他控制的疆域達到了奧地利、德國、義大利北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法國東部、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美洲大部分,他被歐洲人稱為自羅馬覆滅以後最偉大的皇帝!1525年,查理在帕維亞戰役中擊敗並俘獲了法王費朗西斯一世,這個時候統一歐洲幾乎指日可待,可查理釋放了法王,他認為他可以懷柔天下,換來卻是法國與奧斯曼帝國結盟。1555年,查理終於累了,他簽署了宣布《奧格斯堡和約》,正式宣布新教的合法性。此後歐洲人追隨他搞航海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中國的印刷術傳入歐洲,從此歐洲知識傳播的速度呈現幾何速度上升;1517年,在他治下的馬丁路德在維滕貝格萬聖教堂貼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為英國由此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鋪平了道路。1405年,中國的鄭和開始下西洋,此後幾百年,中國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航海活動。

為什麼查理大帝最後放棄了統一歐洲,復興羅馬的重任?當時神聖羅馬帝國有南美黃金源源不斷運來,支持統一歐洲的偉大事業,但查理大帝發現宗教、民族、文化不同的人群,內鬥不止,你根本不能把他們組織成一個國家!


此後拿破崙、希特勒都想統一歐洲的文化、政治、經濟,但這可能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查理大帝有美洲黃金的支持尚且不能,何況英美有美洲黃金的反對!所以說,我不看好歐盟的前途,不看好歐元的前途,因為根本不靠譜。


附:1955年英國駐歐洲委員會高級官員羅伊-登曼在墨西那會議上的發言:你們正在討論的未來(歐盟)條約,英國根本不可能同意,即使同意也不會得到實施。即使得到實施,英國也將認為完全不可接受,......祝你們成功!再見。


阿爾伯萊希特·華倫斯坦(宗教衝突)


從神聖羅馬帝國想到的(文化、民族衝突)


因為包圍網和士紳優待
------------------------------------
查理五世那會政治界的主旋律還是中世紀的宗教鬥爭和領地繼承權的鬥爭,近現代利維坦式的國家觀念還沒普及,統一歐洲對於任何封建領主來說都沒有意義

對於一個天主教封建統治者來說,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的封臣。與其沒事瞎搞對外戰爭,不如靠聯姻擴張,同時對內強化封建秩序和國王至高無上的權威。玩過十字軍之王的玩家對此應該深有體會


古代歐洲和中國的統治制度和政體完全不一樣,中國一直是權力高度集中於皇帝的統治方式,因此當上了皇帝就擁有極其強大的掌控力。而歐洲的權利較為分散,也是後世能形成君主立憲的重要原因。查理五世雖然有皇帝頭銜,其權力無法覆蓋其名義管轄的全部地區,因此無法說統一。


多民族國家在當時行政效率不高的情況下難以形成。自治度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獨立。王權有限。


1.通過行賄獲得推舉,聯姻獲得政治權利。權利分散不集中。
2.接連的pk。與法國pk 與奧斯曼帝國pk
3.教皇對其勢力的限制。
3.新教的崛起。


原因很多,回頭看查理大帝當年建立的帝國也未能遂願,根本原因應該是後羅馬帝國的歐洲多元主義挫敗了一統天下的努力。


他並不能把這些領地整合成統一國家。


用武力解決問題,文治鞏固才有可能


我覺得歐洲就缺一個秦始皇


推薦閱讀:

宋太祖為什麼一直不把趙德昭立為太子?
什麼是郭德綱老師口中的相聲的「王者之風」?
哪些皇帝的謚號,一看就很有故事?
宋朝歷代傳統是否「得國不正」?
宋真宗有資格封禪嗎?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哈布斯堡王朝 | 神聖羅馬帝國 |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