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窮游的窮人說「那麼窮,別到處浪了」有道理嗎?

現在旅行成為了一種時尚潮流,或許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根據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低級需求得到滿足了,於是,產生了高級需求,

富人旅行,很正常,有時間,有自由,有金錢,

但是,轟轟烈烈的窮游現象是何種原因造成的??

為何將旅行,特別是窮游,看的如此重要?充滿意義?

說什麼「人生需要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窮游的背包客住青年旅社,吃很普通的飯菜,圖的什麼?
為何網上「八百塊錢游遍中國」的帖子倍受追捧?

特別是,窮游西藏,還有雲南,大理、麗江、西雙版納等等,變得很流行,為何是這些地方?

孔子周遊列國,是有強烈明確的目的,是為了推銷政治主張,

現在的窮人做背包客窮游,住青年旅社的上下鋪,是不是不務正業?瞎折騰?浪費光陰?小資產階級情調?
對他們說「那麼窮,別到處浪了」,有道理沒?

曾在深圳的西部海上田園,親眼看到男子帶著老婆孩子在那吃泡麵,因為景區的物價高,餐廳里的飯菜貴,可是,再高,也不至於消費不起一頓飯啊?如果真的消費不起,就不要到處浪了,東部華僑城裡沒有賣泡麵的,只有正規的餐廳,許多人中午不吃飯,餓著。

==============


我知道也有富人選擇窮游這種方式,我說的是窮遊人群中的窮人。

窮游的窮人危害社會,造成不安定因素。


還是這句話,關鍵看「窮游」的定義。如果只是以相對節儉的方式、在正常範圍內盡量節省開支完成旅遊,沒什麼可以指責的,畢竟窮人也有權利享受旅遊的樂趣,只是沒法玩得那麼舒坦隨意罷了。

問題就在於,目前國內窮游這個詞兒的定義早就變味了,很多情況下變成了各種逃票蹭便宜老司機帶帶我。自己被老司機哼哼哈兮也就罷了,算你活該;你為了「窮游」逃票去跑危險路線,受困了還要浪費公共資源去救你,甚至於有時候會害得救援人員出現死傷,你就算被仁波切們排隊開光1024次也洗滌不了你那骯髒的心靈啊。

所以,如果是第一種窮游的定義,在做好計劃、不給他人帶來麻煩的情況下,非但無錯,還應當鼓勵。如果是第二種,真的別出去浪了,先去搬磚掙點泡麵錢吧。


無產階級同樣有開心的權力,只有流氓無產階級才丟人。

出去玩只要不偷不搶不騙,堂堂正正,窮游富游都只在自己。

「曾在深圳的西部海上田園,親眼看到男子帶著老婆孩子在那吃泡麵,因為景區的物價高,餐廳里的飯菜貴,可是,再高,也不至於消費不起一頓飯啊?如果真的消費不起,就不要到處浪了,東部華僑城裡沒有賣泡麵的,只有正規的餐廳,許多人中午不吃飯,餓著。」這背後的故事也許是,一個男人雖然收入不高,每天辛苦打拚養家,仍然不忘了帶老婆孩子去玩,讓他們過的更好一點。哪怕只有一塊錢,他也願意掰出八毛來給家人花。這樣的情況下,出去旅遊吃個泡麵為什麼應該被嘲笑?另外,國內景區的價格,會讓你覺得吃的不是飯,是虧。

窮富有時候是因為能力,有時候是因為資源,有時候僅僅是因為運氣。你有錢,或者家庭有錢,自有自己的快樂,人家沒錢,也一樣有人家的快樂。不客氣的說,人家吃一碗泡麵所獲得的快樂,也許遠大於你吃一頓大餐得來的快樂。快樂是相對值,若干年前吃一頓肯德基必勝客就夠你快樂半天的,現在可能只是匆匆吃點快餐而已,獲得的效用(滿足感)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當你覺得一個人窮開心時,其實人家真挺開心的,而你自己要開心起來,需要更多的投入。

抽象出來,每個人的快樂都有門檻(閾值),窮富的閾值在這件事情上不同,你理解不了就是這個原因。

真正有問題的是「流氓無產階級」,例如那些跑青藏線博取同情心騙吃騙喝還以此為榮的(以前有過這樣的還發微博炫耀),或者對自己的安全不負責任,讓家人擔心甚至讓一大群人勞師動眾的。窮沒有問題,窮人品問題才是問題。

所以,最重要的是,可以因為一個人人品問題而鄙視(如那些騙吃騙喝不顧危險給人添麻煩的),但不要因為有錢就瞧不起那些並不富裕的、或者只是暫時沒錢的人們。這才應該是一種「政治正確」。

——

馬力的知乎文章索引: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93627?


我有次在 @魚丸 寫睡機場的文末留言,說我也睡過很多機場,她很驚訝地表示以為我是走富游路線的。

我們這些喜歡出去玩的人,剛剛畢業很窮的時候誰沒有窮游過呢。買個紅眼航班,轉個機,在登機口打個盹真是太平常了。

看了魚丸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勾起了我很多回憶。

尤其是她說「大峽谷直升飛機只飛半小時就從卡上扣走200美元,轉頭就去了巴士站坐過夜車」——我干過一模一樣的事情,簡直要懷疑這句話是我寫的。

青年旅舍、priceline 上的酒店盲拍;坐灰狗都嫌貴坐了更便宜的華人巴士;路邊一美金一個的熱狗;哪裡都想去什麼都想體驗,恨不得一天20小時都在玩或者在交通工具上。

精力充沛的年紀的那股熱情,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懷念而慶幸。

這是我所理解的窮游:出門旅行時,經濟條件不寬裕,於是精打細算著,在不影響別人的生活、保障自己的安全和行程的順暢的基本前提下,放棄一些高標準的體驗,吃得差一點/住得差一點/玩得累一點。

簡單的說,窮游只是旅遊的一種比較節儉的方式。

對於這樣的方式,我是很贊成的。

然而看到有人留言說,「窮游就是800元蹭吃蹭喝游遍中國」,「你說的窮游的這些錢,真正的窮人可以用來吃飯吃很久」……我只能說,如果窮到吃飯這樣的生存基礎都有問題的話,就真的別到處浪了。窮得沒飯吃的人出門到處跑,要到處找陌生人蹭飯吃,那是乞丐,不是任何種類的旅遊……


一個某次展會上互加了好友,N年沒什麼交集的朋友,突然發來條微信,說要來銀川看看我,問我能不能去火車站接一下。懵懂無知的我非常感動,萍水相逢的朋友還記得我,非常豪爽地回了條微信:歡迎來寧夏玩,來了我安排...

介紹一下背景,此人系魔都某公司高管,熱愛旅行。一年四季的QQ空間微信朋友圈裡都是四處旅行的照片,什麼林芝墨脫、稻城亞丁、大理麗江、喀納斯環線到處都有他牛逼的身影。好像人家也不需要怎麼上班的,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總之是不明覺厲,好生羨慕。這回來銀是剛走完了川進青出的徒步之旅,正好離寧夏不遠,加上還有我這麼個『朋友』。

他的微信簽名上這樣寫:窮游族,不同的行走方式,無關金錢。

對於窮游,我倒沒什麼概念,大概就是一種比較節儉的旅遊方式吧,旅行是件很自我的事情,自己喜歡就好。

然而這件事,徹底顛覆了我對窮游二字的認知。
我 發誓 :這是整個夏天最黑暗的四天。


銀色金屬分割線

晚上十點半的火車,從蘭州過來的。
一見面就給我一個猝不及防的擁抱,好像多年不見的摯友一般,並且不停balabala大意是走遍千山萬水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不論走到哪裡都有像我這樣的朋友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神馬神馬(之後的幾天也確實印證了朋友確實是他最寶貴的財富)。

上了車,我問你酒店訂好了嗎?要不要我幫你訂酒店,我們公司有協議酒店的。他說不用啊,住你家就好了,不用去酒店那麼麻煩還不衛生。說著從背包的側兜里掏出一個巴掌大的盒子,說是千里迢迢從青海給我帶的禮物——一盒格爾木枸杞,50克裝。尼瑪,給寧夏人送枸杞!

好吧,雖然有些不情願,我也不是個小氣的人,住我家就住我家吧。

噩夢也從此開始了

一進衛生間,就哎呀呀叫了起來,你家馬桶怎麼還用這種東西呢?馬桶套最容易滋生細菌的啦,直接就給我扯掉扔紙簍了。新換的床單被套人家說有洗衣粉的味道他對洗衣服過敏,問有沒有新床單實在不行去藥店買套一次性的。半夜問我要加濕器說你們寧夏太乾燥啊鼻子快要流血啦,我說加濕器沒有給你端盆水放地下吧......從沒見過這麼不把自己當外人的也是醉了!

第二天給單位請了家回家陪他,一進門看見他穿著我剛買的跑鞋照鏡子。見我進來高興地說沒想到咱倆腳一般大,你的鞋我穿著正合適啊,我那雙這次進藏走路太多鞋底斷掉了。我還能說什麼?我還能說什麼?那你先穿著吧,等下陪你出去買一雙。你TMD不是潔癖么?別人的鞋你都穿?領到新百看鞋,耐克阿迪李寧彪馬匡威轉遍了沒選中一雙,說你們寧夏物價好貴啊,這鞋在我們上海只要三折五折就好了,還是回去買吧...

按照慣例,我約了幾個朋友請他吃飯算是接風,考慮經濟實惠一點的地方就團了個涮羊肉的套餐。沒成想人家一臉天真地說,我網上查了攻略,來寧夏呢一定要吃最好的羊肉,最好吃的羊肉就是烤全羊了,這不,在某APP上已經選好了,我們去吃烤全羊吧好吧?結賬花了老子1000多,還點了三首蒙古歌曲。吃罷美滋滋地說這消費真是划算,擱上海沒個三五千想也別想。你妹啊,幾百塊一雙鞋你特碼都嫌貴,吃老子1000多你說划算!

我還能說什麼呢?
我還能說什麼呢?
我還能說什麼呢?

再說逛景點。
銀川周邊幾個景點基本都帶著逛完了,影視城、岩畫、水洞溝、西夏陵、風情園...招待個遠道而來的朋友,買個門票啥的真不算啥大事,但尼瑪這廝完全沒有掏錢的意思啊,哪怕你象徵性謙讓一下呢,我也不可能讓你掏錢啊!一走到售票口,就掏出手機打電話刷朋友圈,直到我把票買好。這也就不說了,逛完嘴裡還說這地方性價比太低啦,就這種破地方還敢收門票云云,弄的人又氣又尷尬。

第二天去沙湖,我學聰明了。到了景區停車場,我說身體不太舒服,也去過很多次了,你自己進去玩吧,我在車上等你。大家猜猜人家怎麼說的?「我出來忘帶錢包了。」沒辦法,只好給買了套票,傻逼一樣的在停車場等了三四個小時。

晚上睡覺前問我,沙坡頭怎麼樣?我說跟沙湖差不多,沒必要去了。他說網上可是說來寧夏不去沙坡頭等於沒來,沙坡頭可是非去不可的地方。額,這次我堅決不能再入坑了!推說公司明天有重要的會議就不能陪你去了,你自己報個沙坡頭一日游什麼的就好了。

一夜無話,一大早趕緊上公司躲清靜。中午一回家,這廝竟然癱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問你咋沒去沙坡頭呢?人說景色既然和沙湖差不多,想想也就沒必要去了。

說真的,外地來個朋友,盡下地主之誼真不算什麼。可這哥們就連超市買瓶一塊錢的水、懷遠夜市幾塊錢的小吃都眼巴巴看著你,滴絲絲沒有掏錢的意思。我特碼的欠你的啊!你好歹也年薪幾十萬的公司高管呢,就這點出息?

我已忍無可忍。
直接問了他打算什麼時候走,編了個要出差的理由告訴他無法再陪他了。在哥們家住了一天,等我回來,他已經不在了,想必是真走了。並且穿走了我的新鞋。

晚上收到他發來的兩條微信:
1、感謝在銀川的盛情款待,附帶了一個6.66元的紅包;
2、你們寧夏的硒砂瓜真甜,能不能麻煩郵幾個給我?
我回,好啊沒問題,硒砂瓜不要錢,郵費你得出啊,估計到上海一個郵費得100塊。
沒回我。


手賤又翻了翻這哥們的朋友圈,才真正認識到這傢伙山南海北高原盆地的所謂窮游,就是一路蹭吃蹭喝不要臉蹭出來的,還尼瑪自詡窮游是一種觀念,一種不同的行走方式,一種理想的、瀟洒的路上生活——背上行囊,清清爽爽地上路,風餐露宿,簡樸行走,心靈自由,和「有錢」、「沒錢」無關。


對了,還記得本文開頭這貨不遠千里專程買來送我的那盒50克裝的青海格爾木枸杞嗎?


後來,我發現枸杞盒的背面,有塊被撕掉的痕迹,隱約能看見幾個小字——贈品,西寧xx賓館。

竊以為:窮游的意義在於,即使你錢不多,也可以勇敢地以節儉的方式看看這個世界。但別搞變了味兒,把窮當作炫耀的資本,一副我窮我有理的慫樣子。


你說的是蹭吃蹭喝蹭車逃票的那種窮游,還是精心計劃合理消費的那種窮游。如果是前者真的不要出來浪了…

如果是後者,絕對是很棒的人生體驗。
我父母旅行結婚,從丹巴坐車到成都,成都玩了坐火車到重慶,重慶坐船到武漢,武漢火車到蘇州,蘇州汽車到南京,南京汽車到上海,上海火車回成都。
坐綠皮車,住地下室,吃路邊攤,沒錢沒辦法。然後我爸給她路上買了很多衣服,他們照了幾筒膠捲的照片,現在我媽還對沿途城市的小吃津津樂道,那時買的衣服現在還保存好的,翻相冊笑得眼睛都要眯得沒了……

你說這是不是窮游,你覺得怎麼樣…

哎呀總有人在意父母他們的旅行路線,真的不要太在意啊。
首先他們就是想看看不一樣的風景而已,他們覺得值得了就好啦,到現在我父母都覺得川藏線乃至西藏一點也不好玩,我也不能怎樣~對吧~
還有在蘇杭那邊繞路的問題,我後來問了下,因為當年我爸媽其實,沒有規劃路線啊,覺得想去的地方去完了就好啦。
還有最後一點,如果不是旅行結婚去了大城市,我父母不會下決心從山裡的小城鎮出來,雖然最後走得不遠,也是帶我看了更大的世界。

看到有些評論讓我很驚訝啊,忍不住又來編輯了幾句。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人做他們覺得很值得的事情就好啦。

旅行方式也是,只要自己覺得值得就好了。
願答案中提到我父母當年選擇這種旅行方式,不完全是出於沒錢的考慮,但是他們覺得值得就是了。
他們也一直在做自己覺得值得付出的事情,我和他們也因此會有矛盾,因為我們覺得值得付出的事情肯定是有不同的,好比旅行,我自己的蜜月旅行和當年我父母旅行方式截然不同,我自己也覺得很愉快啊。


但是我不能因此來指責他們,以及和他們當年一樣選擇「窮游」的人吧…


人應該有一個vocation(事業),更要有一個vacation(愛好),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兩者的區別!

周末在犀牛會做關於旅行的分享,關於台灣旅行,抑或別的地方,我並不是旅行達人,因此甚為苦惱。我不願給大家再去講關於台灣的風景和美食,也不願意講旅行的意義了,很多話說了太多遍之後,會讓人陷入一種極端的誤區,以為這就是該有的生活,但是好像不是這樣。


第一個演講的姑娘講述了自己辭職去旅行的故事,講了很多內心的糾結,以及因為偶爾的經濟困難造成的困窘。姑娘還小,估計89左右,工作一年半攢了3W,獨自旅行精神可嘉,但是在那些尼泊爾、泰國等國家笑臉照片的背後,我突然想起我上一個公司的老闆跟我在前段時間的簡短對話:

老闆:最近怎麼樣?

我:不怎麼好,我又想去旅行了,不想上班。

老闆:能afford么?

我:你說錢么?

老闆:我說的不是錢,我是說你一次次出去,終究每次要回來,你如何處理一次次的與現實再次融合。

我很突然地想起了這段對話,在那個姑娘講故事的時候,然後我瞬間改掉了預想好的講話內容,換成了這段話的思考。

在目前這個人人苦逼,壓力巨大的時代,每個年輕人都自命不凡,都覺得自己有兩把刷子,不該苦逼地坐在小格子間里填破表,做沒完沒了的PPT。要做,那也必須是高額的加班費,無限制的打車費,一年20天的帶薪年假,外加各種誘人的誘惑才能體現出自己牛逼哄哄的價值。如若不然,便覺得生活是黯然苦逼的,沒有希望的,自己的光芒是不被發現的。


於是,每當有人環遊世界,或是出去個半年一年,還能幸運的紅極一時的,便覺得自己也該擁有那樣的生活。媒體的越來越多的極端宣傳,比如人活著就是要看看這個大世界,不去旅行你會覺得世界就是你眼前的這個樣子等。這些話都沒有錯,但是到了還沒有經歷過歷練,沒有一點點事業和成就的小年輕人身上,便滋生了蠱惑的味道。


今年5月去台灣簽售回來,我換了更好的工作,所有人都覺得我太幸福了,要什麼有什麼,但是我發現,在過去長達四個月的時間裡,我沒有辦法將注意力放在工作上,或者說我沒辦法把眼前每天的苦逼與旅行在外的各種豁達、自由、無拘無束串聯在一起。收放自如,能屈能伸這樣的話對我顯然失去了作用。


開始我以為是工作本身的原因,可是仔細想想,目前的工作比起以前輕鬆很多,環境也更加自由開放,這都是我以前想要的,但是到手之後我為什麼會變得不快樂?現在我突然明白,是我沒有afford起旅行的自由與現實的束縛,並且一意孤行地認為現實也應該是自由的,且我的價值就應該是旅行時展現的那樣。


於是,我一次次動了再出發的念頭。於是,四個月里,我去了四川、貴州和雲南,每次離公司出走一周,但是每次回來並不覺得這些旅行緩解了什麼,反而是更加加重了些什麼。看起來,我依然沒能平衡這一切。

旅行,實在是一個容易讓人心智渙散的方法,跟散瞳孔似的,十分鐘散出去,收回來可就久了。所謂的旅行的意義,看看世界的意義,真的有那麼大么?


Afford的似乎並不只是這些,對於年輕人,特別是工作前5年的年輕人,afford的還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說起職業生涯,似乎是個很俗套的辭彙,很多新新人類唾棄之,覺得自己玩回來一樣可以繼續工作,於是有一個詞gap year備受推崇。每次我想到這個詞,我總會有些緊張,大概是我身在一個朝夕變化太快的行業里,且有很強的緊迫感。


對於間隔年,我想說其實我更喜歡「間隔月」的方法,因為一來沒什麼大刺激讓你用年來調整;二來對於工作五年以內的人來講,一年不斷花錢還沒收入,不用一年,三個月你就慌了;三來對於職業生涯來講,過長的斷層會讓身心不在狀態,對行業的人脈關係與業界動態發生嚴重斷層與陌生感。


這背後有一個隱秘但很犀利的邏輯在於:工作開始時候月薪平均是稅後3k左右,好不容易歷練了一兩年可以升職加薪一點點了,但是你離開了整整一年,或者三個月,市場會讓你之前的努力幾乎歸零。當你再次回來的時候,好的話能加1000塊錢,壞的只能找一個3K的工作繼續做。攢了半年不吃不喝一萬八,一出門機票簽證先幹掉六千。


如此循環,你的旅行永遠是窮游,這沒關係。問題是你是否有夢想帶上養育你二十多年的父母也來一趟旅行?但是你捨得讓他們也跟你去1美金的旅館,還是吵吵鬧鬧的青年旅舍六人間?Oh,no!再遠一點,如果有一天父母有什麼願望,你是否有多餘的人民幣,來做一個哪怕小小的支援?

我記得以前我看到小S圍脖的一句話,大約是她從哪裡奢華的帶著全家人旅行回來,她說:「我每天很努力地工作,所以我值得擁有這樣美好又溫馨的旅行!」這句話對我感觸很深。


前幾天的百度大人大講堂上,有一個人叫郭怡廣,1966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州,自幼酷愛音樂,曾學習鋼琴、大提琴和小提琴,16歲開始練習吉它。1989年,他和丁武、張炬一起組建了後來轟動中國搖滾樂壇的唐朝樂隊,2010年6月21日出任百度國際媒體公關總監。他說了一句話「人應該有一個vocation(事業),更要有一個vacation(愛好),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兩者的區別!

我想,這才是我們應該推崇的人生。不是非A即B的極端,也不是放棄A奔向B的逃避。有一天,我們都要回來。你並沒有甩掉這個讓你不滿意的世界,而是這個世界甩掉了喜歡逃避的你。


至於日復一日那些苦逼的生活,我想引用周杰倫的稻香來做個結尾:


對這個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繼續往前走,為什麼人要這麼的脆弱墮落!


請你打開電視看看,多少人為生命在努力勇敢的走下去,我們是不是該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沒有擁有!

很多事不是自己意願的,生活就是不斷讓我們艱難的選擇。


PS:網址 寫給還在上班又老想辭職去旅行的你


現在人之所以對「窮游」這一概念頗有微詞,主要還是因為這一群體裡面出了一些奇葩。
窮游本身沒錯,跟鈔票沒什麼錯是一個道理,不論窮富都有旅行的權利。
但是,有太多窮游的人,他們所謂的「窮游」方式,具體就表現在:佔便宜。
翻開有段時間頗為盛行的「100元游遍全球」這類書,裡面能看到無數種教你如何逃票的方法,然後對如何在當地人家裡免費吃喝住拿,也頗為津津樂道。
這種觀念確實影響了不少年輕人,窮游伸手黨們由此有組織,有紀律的開始橫行。
以至於現在奇葩遍地,無數打著窮游旗號的年輕人,懷裡真敢揣著幾百塊,就上路去禍害西藏,麗江去了。
交通基本靠指望路上招手打車,(且不說人司機跑一趟西藏多不容易,還要免費捎帶這些驢友,憑什麼啊)
去旅館,拖or欠房租的,也比比皆是(從豆瓣or其他論壇上多次看到)
去景點,也基本靠「窮游前輩們」總結出來的經驗,繞小路,翻山越嶺,最後困在山裡了又要靠人去救的,也並不罕見。
去當地老鄉家,蹭吃蹭喝,回來便能發表一大篇「樸實的當地人讓我心靈獲得凈化」的酸文;若是不招待了,又嫌棄「民風不再純樸」。
這樣還不算結束。旅行完了,還要在論壇這些地方發帖「攀比」誰花的錢少。各種花樣百出,真是"一山能比一山高"。「勝出」的人從此成為驢友間的傳說,窮游界的大神。
所以,對他們說「那麼窮,別到處浪了」,有道理沒? 我覺得是有道理的。


有這樣的兩家子

張狗蛋是四線城市印刷廠里的技術工人
他媳婦兒是一家小超市的收銀員
他們有一個念小學三年級
兩夫妻平時省吃儉用 從沒想著要去外面瀟洒旅遊
又近年關
張狗蛋憑著踏實肯乾和精湛的手藝 得了一筆年終獎
兒子亮亮期末考了雙百 還評上了三好學生
張狗蛋覺得這次能過個好年了
於是和媳婦兒合計合計 打算趁著正月末那幾天
帶上兒子一起去北京逛一逛
雖然難得出了遠門
可是狗蛋和媳婦兒還是改不了節儉的習慣
午飯是故宮裡在石階上墊了張報紙
啃了早上吃剩的幾個饅頭
住的是火車站旁80一晚的招待所
不算多富裕的一趟旅遊 還是讓兒子樂得合不攏嘴
出了年關
狗蛋媳婦兒帶了故宮裡拍的一家三口的合照
趁著超市中午清閑的時候掏出來給自己的小姐妹看
小翠平時和狗蛋媳婦最要好
一把奪過照片看了好久
末了 翻了好大一個白眼
說:賺到大錢了 也不是這樣一個糟蹋法兒啊

Mike高是上海一家外企的財務總監 拿著近百萬的年薪
他老婆是博士畢業以後回滬當了高校教師
倆人的兒子樂樂在雙語私立小學念三年級
暑假到了 兒子和老婆都有了一個悠長的假期
往年暑期 都是老婆帶著樂樂兩個去國外度假
老婆對此一直頗有微詞
Mike高這次鐵了心 跟公司要到了一禮拜的假
計划到老婆去馬爾地夫
但是樂樂嫌馬代無聊 嚷嚷著要去泰國看大象
於是Mike高臨時把目的地改成了清邁
五星酒店 精油Spa 高檔餐廳
能花錢的一個沒落下 Mike高從來都是個會享受的主兒
假期過半 Mike高選了六張圖 發了這麼一條朋友圈
「和老婆兒子在清邁度假 難得悠閑」
半晌 留言一串
「喲 Mike 窮游去了啊」
「我們的大老闆去泰國體驗生活去咯」
「哎呀 我大學去過一次泰國以後 就發誓再也不去東南亞這破地方了」


我很反感窮游,我深信沒錢就不要出來浪。

首先要聲明的一點是,旅行過程中精打細算本身就是很明智的選擇,所以一路上計算好路費住宿費並且都選擇相對便宜的,特價機票,團購,青旅,這都是很棒的選擇。這都不屬於令人反感的窮游範疇。
我見過很多一路搭車搭床搭飯桌玩轉雲南西藏新疆的這種窮游,這才是令人反感的。理直氣壯的搭別人的車住別人的地方吃別人的東西,各種景點千方百計的逃票,還一路覺得自己倍兒有情調,倍兒有有文藝青年的氣質,發一些類似於「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之類的話,殊不知自己其實就是在一路占他人便宜而已。你覺得自己沒錢所以理所應當,那你就知道那些被你佔便宜的人,人家的錢不是省出來的嗎?人家欠你的嗎?你窮你有理,佔便宜自豪?

我在西藏當志願者時,和我們宿舍另外兩個女生,為了服務期結束時能去逛西藏雲南,提前四五個月開始準備,指定旅遊計劃,類似的景點只去其中一個。比如西藏各種大小廟我們就只去其中最有特色的幾個。並且精確計算好路費食宿費景點門票費,甚至在每個地方要買多少錢的紀念品都計算好了。然後就是全方位的賣死的省錢啊。最後每個人省下了將近七千塊錢,然後就愉快的提前預定了青旅和特價機票就去了。玩完還剩下好多錢。
我們很窮,但是我們沒有占別人一分錢便宜,我們也沒有亂花一分錢,而且我們玩得很開心。

可能觀念不同吧,反正我從小就被教育不要佔他人便宜。

我覺得,如果想出去玩,提前省錢真的很容易。奧,平時自己把錢亂花沒了,哪天寂寞空虛冷了又有個新點子要去旅遊,於是揣了幾百塊錢一路占人家便宜玩了幾天,還覺得很自豪,還不許別人持反對意見,還說我自己的錢我做主。那是你的錢嗎?那是人家的錢好嗎?怎麼想的?

更新下~
看了一些別的答案才發現,原來我眼裡的精打細算在很多人眼裡就是窮游啊……額……介個……我很尷尬。
所以我是真的窮啊…

尤其是看到一個人說他支持窮游還是怎麼著的我記不清了,反正他提到了窮游的一個表現就是旅遊時會住500以下的酒店。

我當時就…

whaaaaaat?!

那麼讓我以一個社會底層人民的眼光重新看一次這個問題吧。?

……

窮游好誒~
真滴好誒~
窮游棒耶~
真滴棒耶~

五百以下的酒店?!你是認真的嗎?!!


二次更新

一百多贊了,感謝大家厚愛,小女子無以為報,就不報了哈~( ? ?ω?? )

話說,關於那個500元酒店的答主,雖然我有很認真的回去找那個答案,但是找不到了。
現在仔細想想,我相信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出門旅遊只住500+酒店的人,只不過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能接受的。這就是所謂的價值觀吧。

人家可能也是在很認真的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回答這個問題,結果卻被我拿來開玩笑,真是有點差勁啊……

總之,不管什麼樣的收入水平,旅行時大家都是在很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幸福感而已。500+酒店還是50-青旅,旅行的意義並不在於這些。

不過還是反感蹭吃蹭車蹭床的窮游,這點不變。


兩百贊了……第三次更新……
贊數越來越多,有一種不詳的感覺。
什麼不詳的感覺呢?

噴子還有30分鐘到達戰場。

我用知乎就發現,噴子喜歡在點贊高的回答下去尋事兒……
呼,我做好準備了。
出招吧。

在別的遊戲里像我這麼帥的一般都是主角吖!

這都七百個贊了哇~

大晚上的,做完健身操,洗個澡,來再更一發吧,不然對不起那麼多贊啊。

首先說一下,遇到的噴子不多,我很開心~

其次,我想起來個事。因為文不對題,所以介意的就不要再往下看了。不介意的當個故事聽一聽吧。

當時在西藏的時候,我呆在昌都市八宿縣,沒事就和我男朋友騎上四個小時的摩托車經過318國道去縣城旁邊的然烏湖玩。
話說,最美的風景永遠是在路上的那不經意的一瞥。
雖然318國道在八宿縣的這一段真的比較孤獨。
上圖。
都是這樣

以及這樣的風景

風景很壯觀,卻真的見不到多少人。但是我們在路上遇到了好多有趣的事。
比如路中間不怕人的超大的老鷹啦。
比如迎面而來的十分壯觀的100多輛軍用大卡車車隊啦。
比如見到哈雷摩托車(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哈雷,反正就是那種很大很帥也很貴的摩托車)車隊,每輛車上坐的都是一個壯碩的大個和后座上一個小個,黑色的摩托車,黑色的頭盔,黑色的衣服褲子,小個下車後頭盔一取,頭髮一甩~嚯,長發美女。
比如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的卡車會在我們前面減速並用喇叭按歌一樣的節奏給我們聽,然後毛毛也按摩托車喇叭回同樣的節奏給他聽,我就在后座上傻笑。因為周圍沒有人,所以可以笑的很大聲。

孤獨的旅程反而讓人們更加註意身邊的美景。

路上見到很多很多騎行,步行,搭車的男生女生。遇到騎行的人的數量甚至比自駕游的人還多……

有一次,普通的一天,普通的路程,普通的摩托車,我們普通的騎著。
老遠看到前面有一個步行的人,長長的318國道顯得那個人極其渺小。

不同的是,路上的車輛開過他身邊都會減速。

我們覺得挺奇怪的,因為搭車的人一般不會這麼受歡迎的。我見到的搭車的人都是皺著眉頭站在路邊舉著牌子,無奈的看著車輛沒有絲毫減速的從他們身邊呼嘯而過。
但這個人身邊路過的車都會減速。

我以為是我自己的視覺誤差,因為畢竟真的離得很遠。所以我也沒放在心上。


後來我倆的摩托車離他越來越近,到了終於能看清的距離後,突然發現,

這個人只有一條腿,他是拄著拐杖在走。

就在這時,還沒來得及驚訝,就有一輛車從我們身邊經過。減速,鳴笛,搖下窗戶,示意可以搭車。
那個人拄著拐杖,抬頭,擺擺手,示意不用,並表示感謝。
車裡的人伸出手比了個大拇指。就開走了。

這才知道,他剛才就是這樣拒絕了無數量願意載他的車,拄著拐杖,一步一步的走著。

這個場景真的震撼,就像我第一次在縣城裡看到一個老奶奶五步一跪十步一拜的朝聖的場景時那種震撼到讓人說不出話來的感覺。

出於禮貌和尊重,我並沒有拍照。默默的看了這個場景,記在心裡了,就和毛毛走了。
一句話也沒有說。

相比較之下,那些一路蹭過去就覺得自己簡直像經歷了修行一樣身心都得到了凈化的「文青」們,除了呵呵,不想多說。

還有沒有什麼照片呢?我看看。

所有照片都是我用手機照的。

最後這一張是我們去來古冰川時住的地方。不是想要窮游,是只有這種住的。店裡老闆是個藏族老奶奶,語言不通,但是很熱情的給我們吃了好多很難吃的包子……

不知道圖片傳上了沒有哇?
沒有的話吭聲,我再傳。

…重複多傳了一張,碰巧是那張有我的照片……
吶,這可不能說明我自戀啊。

馬上一千贊了,又要更新了,第一次贊數三位數就是900多,真的太可怕了,贊數越多越覺得有壓力……
煩我老更新的請用眼神和嘴巴鄙視我,不要用手打出來告訴我。嗯。

致所有想要寫下些什麼回復我的人

對於贊同我的:
你們真有眼光。900多個么么噠。

對於反對我的:
(正經臉)知乎是一個開放的交流平台,我只是回答了一個問題,我並沒有去頒布一個條例來禁止蹭游。

不過如果我有這個權利的話,倒也說不定……

咳咳咳,這個,額…剛是誰在說話!

總之,我只是說了自己的看法,而已。但是,我的想法改變不了任何現狀。而且我也並沒有要求別人和我一樣。所以,持反對意見的人請不要炸毛。大家可以語氣正常的,反對我,說出個人所想。但是請不要批判我,甚至攻擊我,好吧?這種行為真的很弱智,啊不,幼稚(又一不小心說了真話…)。我回復每個噴我的人都是抱著搞笑的心態去回的。太難聽的就舉報了。咱們沒什麼深仇大恨,也沒把你們的話當真。
那個對我說「反手就是一個巴掌」的,我已經反彈給你了。你最近要是臉疼,不怪別人,請用臉打自己的手來報仇哈。沒有舉報你,反彈持續性有效。
我怎麼想真的那麼重要嗎?你們到底為什麼這麼在乎嗎?因為贊多嗎?凸(≡д≡)

吶,心態放平,注意素質。

沒素質的也請裝出有一副素質的樣子來。


我自提前一個月查資料做攻略,
我上網買打折票,
我坐紅眼航班,
我乘晚發晨至的卧鋪,
我全家每人一個登山包,孩子也有自己的背負和責任,
我旅店的費用一天只有一兩百,人均每頓餐費不超過30,
我們吃飯會先上點評網找優惠,
我們為此需要帶著洗漱用品快乾衣物,以及各種速食備用
我們請假不易,所以短短几天行程滿滿,每個人都要跟上節奏,不掉鏈子。


我窮,但是我依然有權利可以出去看這個世界,
我在保證自己和家人安全的情況下精心計算每一分錢的花銷,
每個家庭的物質條件不同,生活習慣不同,體力,健康程度不同,對艱苦條件的忍耐程度不同,每個人願意付出的東西不同,有的人人不在乎錢,有的人不在乎時間,有的人不在乎吃苦,甚至每個人對旅遊想要的東西都不同,


我每分錢來得乾乾淨淨,我不曾給別人帶來無端的麻煩,也不曾傷害任何人合法合理的利益,也沒有傷害這個社會任何一條公序良俗。

所以,不要你管。


給大家講講,我吐血經歷。

在網上,碰到個前同事。他對我說:「某人說要來福州玩,找我問你的電話號,不過我沒告訴他,我勸你也別理他,他那人……」

前同事說的某人是一個同行,很久沒聯繫了,當年我給他的雜誌寫過不少稿子,我是他的作者,恩,這個雜誌叫《深圳XX》。我那時還是傻甜白,沒有在意就說,「不就是來玩嗎,幾頓飯我還是請得起,有朋自遠方來,豈有躲起來之理。」

當下我便打手機,主動聯繫某人:「聽說你要來福州,你在找我?」

某人說:「我跑來福建玩,沒存你電話號碼弄丟了,急死我了,我現在在廈門一個老鄉這裡。」

我連忙盛情邀請:「你來福州玩啊。」

他說:我來福州你可要請客哦。

我不假思索地說,那是肯定的啊。

結果他說中午會到,我就沒吃午飯在家上網,準備等他來了以後一起吃。結果我餓著肚子從中午12點等到晚上,他才發簡訊來說剛上車了,讓我跑汽車站接他。一見面他笑嘻嘻地沖我說:「好久不見了。」說著將兩隻沉甸甸的袋子遞給我,我一看里袋子上寫著的「廈浪餡餅」,正想說這東西福州也有幹嘛從廈門給我帶這麼多。

他先開口了:「我買幾盒餅帶回深圳送領導,太沉了,你幫我提著。」

我餓了一天,也覺得好累。還是地替他拎著,熱情地說:我餓死了,我們先找個地方吃點東西吧。

他說不行,我要先入住。

然後跟他去個酒店式公寓把行李放下,然後下樓以後,我指著樓下牛排店對他說,今晚就吃牛排吧。

他說,不行, 我千里迢迢從深圳過來,我要吃有特色的,你帶我去有特色的餐廳。

尼瑪,都晚上九點多了,我兩頓飯沒吃,餓得前胸貼後肚,很多餐廳都準備關門了,他讓我臨時上哪去找有特色的餐廳。

然後帶著他街上找很久,他說這家不行,那家不好,各種挑剔。我開始有一點不高興了,找了半死,他終於選了一家餐廳,點好了菜,等菜上來,可以吃東西我心情又好起來。他喝著啤酒,我和他東拉西扯,說到11點多。我買了單,我攔輛的士將他送到酒店,他下車往前走了幾步,又折回來,隔著車窗用手指對我點了一下:「你,明天早上八點準時過來接我。」

我在的士上回味他說話時的命令口吻,又有一些不高興浮起來,大家知道我很討厭坐車,從來沒有一個人這樣要叫我接來送往的。但轉念一想,不管怎麼樣,人家不遠千里來玩。

第二天一早,我打車去接他,帶他逛景點。請他去吃福州風味小吃。吃完午飯,他說他要去超市買水。然後我跟他去超市,他買了一瓶水,然後又買了各種水果,一直感嘆福州的水果好便宜啊,福州的水果好便宜啊。走出超市,他抱著他買的一堆水果,和他一瓶水。對我說:你送我回酒店吧。

這時候,我已經有一點不高興了。因為我覺得他很沒有禮貌,整個買東西的過程中,只買一瓶水,給自己吃的東西 ,也沒問我需要什麼,雖然他問我也會說不要。所以我就回答他:我不想送你了,我很累,你自己打車回酒店。

然後,他說,那你帶我去坐公交車。我突然意識到,他之所以叫我接啊送啊,只是為了節約車費,因為打車是花的是我的錢,如果他自己坐車,為了省錢就要坐公交車。

我帶他去坐公交車,結果等公交的過程中,他一直坐著在那裡玩遊戲,我卻站在替他看公交車來了沒有。結果一輛車來的時候,因為他站起來動作太慢,又開走了。我那一會兒有一點生氣,因為我穿高跟鞋,跟他逛一早上,腳非常的酸,卻要站著替他等車,等到車他還沒坐上。結果又來了一輛,我說,快快快上去。他這回到是趕上了,但是上車以後 ,又折了回來問我,你有沒有零錢?

尼瑪,什麼人啊,一塊錢都要省?你剛在超市買的礦泉水和水果,然後問我有沒有零錢……他終於走了,我回家直接撲到在床上。

下午,又陪他去拜訪一位在福州的作家。作家送了一些書給我們,因為作家在某雜誌社工作,然後他還向作家要了一些過期雜誌。

作家送我們出來的時候,我們各拎一個裝書的紙袋。他很自然地將他那一個紙袋遞給我,你幫我拎。我說,不拎,我也有啊。

然後他就將紙袋裡的書裝進了背包里,剩了十幾本過期雜誌裝不進去,就對我說:這幾本雜誌,你替我快遞到深圳去吧。

我心裡對他的鄙視又多一重,地攤上一本過期雜誌,才一塊錢。他居然叫我給他快遞到深圳去。估計寄到深圳的費用比雜誌貴幾倍吧。我就說,我懶得寄,你帶不走就扔掉好啦。

他只好拎著。

第二天,帶他去景區玩,他看上一種彩色油紙傘。他把我叫過去,讓我挑:「你覺得哪把好看呢?」

我還以為他要買禮物答謝我了,這麼多天來我請他吃吃玩玩,當然不是圖他這禮物,但是他一有所表示,我對他之前的極品也就原諒了,連忙說:「這種傘是用來裝飾的,買最小的就可以了。」

於是他仔細地挑了又挑,還是挑了一把大的,和老闆討價還價一番,最後以十元成交。結果掏錢的時候,掏了半天沒掏出來,他轉過來問我,「你有沒有零錢?」我的心又涼了,連忙從包里拿了十元給他。然後他讓老闆把傘包起來,他將包好傘放在眼前,翻來覆去地欣賞著,「這傘,我掛在房間的燈上面,一定不錯。」我去。

他終於要搭晚上的火車離開福州,我心裡已經很討厭他了,但是還請他去吃最後一頓飯後,幫他將行李打包。

可是因為他帶了太多廈門的餡餅,從福州買的蘋果、龍眼之類的,以及那把大傘,再加上原來的行李,顯然超負荷。他的背包裝不下,大包小包拎著,便勸他:「這個幾蘋果這麼重就不要帶了吧。」

他的反應很快,迅速用手護住自己那堆破蘋果:「不行,我要帶到深圳去」。感覺好像防著我打他的蘋果的主意似的。

我送他到火車站,離開車時間還有兩個小時,他說,「我想去上一會兒網,你陪我去吧。」

我陪他走進車站的一家網吧,他說開台機子,小姐對他說,「請預付四十元押金。」結果他涎著臉扭過頭來,小聲問了一句:「你有沒有零錢。」

我一邊說:我沒有零錢。一邊從包里掏出一張百元大鈔遞了過去,他接過錢,交給小姐,又把找零遞給我。

他打開網吧電腦開始上網。我開了和他相鄰的電腦。他一邊上網一邊對我說,我的火車會路過梅州,我要上網找找我在梅州的朋友,去他那玩兩天。

我沒應他,打開電腦直接登陸QQ,把他的QQ拉進了黑名單。一分鐘都不想耽隔。

事後,我遇到我當初警告我的舊同事,我說,真後悔沒聽你的,可把我氣壞了。

他說,我說吧。

我從這件事吸取的教訓是,千萬不要和打著窮游的旗號佔便宜的人交朋友, 窮游如果是自己省,自己辛苦,就完全沒有錯。如果窮游建立在占別人的便宜和給別人添麻煩的基礎上就非常的可惡。 某些人為了一點錢,臉都可以不要。太可怕了。啊啊啊。

=============前情提要

我之所以會這樣,也是有原因的。他是我的編輯,我們以前合作還默契的。雖然沒見過幾次面,但是在QQ上工作上交流還挺多。算是朋友。在QQ上不涉及金錢往來,所以看不出來他是這樣。

他有幫過我幾個小小的忙:其一、我前幾年要去深圳工作,他知道以後,說要來火車站接我,我說不用接,因為我特別怕麻煩別人 。他一定要接,結果我們在QQ僵持了很久,我不讓他來接,他同意了,但最後他還是來了。我發現,幸虧他來接,不然我還真找不到東西南北。是他帶我坐地鐵去我上班的雜誌社,我們領導給我接風,他也一起吃了飯。這事讓我挺感激的,所以這是我會跑去接他的原因。因為叫我拒絕去接一個,曾經主動非要跑來接過我的人,我說不出口啊。因為我們只是普通朋友,所以這件事上不分男女。

其二,在此之前我們總共見過三次面,第一次就是他接我,第二次他邀請我吃飯,他自己煮的,只有一個菜,燉筒骨湯,我上門的時候給他帶了禮物,我們單位發的男士的禮盒裝的洗浴用品,我也用不上。

其三,他有一次開會,說可以多帶一個人,喊我過去蹭飯,蹭了香格里拉的自助。(那時候窮啊)

其四,有兩篇稿子,我被他們主編槍斃了,後來他們換了一個主編,他又交上去送審,結果發表了,賺了1200。雖然這個忙對於他自己也有利,他可以多賺編輯費,但終究是他幫我。

這次來福州後,發現他這個人行事風格我實在沒法接受。倒不是因為讓我花錢和跑得太累之類這種原因。錢和力氣他來之前就預備要出的,開始覺得朋友要來玩我還挺高興的。而是發現真的人品太差,太自私,很討厭。念在之前情分,所以,心裡已經想好以後不要再和他做朋友,也是要好好招待這一次。。

我這個人比較孩子氣,對不是朋友的人也很冷淡和任性,但是只要我把你當朋友,我還是比較好說話的。

為什麼學校不告訴孩子社會的真相? - 知乎 我這篇文章的點贊功能好像壞了似的,你們幫我看看?


我覺得對。

我爸20+歲,傳說中的爺爺奶奶已經去世了,所以他畢業就工作,然後過幾年和我媽結婚,緊接著生我,買房子,供房子,生二胎,總之就是非常滿的人生,他現在人到中年,我基本不用他操心,我弟還小操心還早,他現在基本就是支持我不窮游的重大產業支柱。

但是他偶爾會和我講。

誒你七歲就去過北京了,我四十多歲也沒見過天安門。
誒你二十歲就看過長江了,我四十多歲也沒去過南方。
誒你這麼小就坐過飛機了,坐飛機是個啥感覺呢?

這種話基本出現在,我向他彙報行程的時候。

心酸嗎?其實有一點。

我爸就覺得出去玩很花錢,他覺得有錢幹什麼不好出去玩,寧可給我媽換個更大的電視讓她追劇爽一點。

他想出去旅遊嗎?他想的。

他年輕時候寫了那麼多詩,留下那麼多照片去這去那,買個小破車開心的不得了,他其實和我一樣,就想出去玩。

他每次和我打電話最後總要問一句,錢夠花嗎?不夠就說。

我爸媽覺得我現在他們一輩子也不用替我擔心,我人生再廢柴也有一個下限了,他們覺得我這輩子也不用受在大城市打拚的苦。

他們覺得苦什麼不能苦孩子。

我覺得我當老師不夠好,因為我覺得我沒辦法帶我爸媽去各種地方玩,我爸愛玩,我媽愛吃,我覺得我舒服了但是他們這輩子會有遺憾。

我也覺得苦什麼不能苦爸媽。

我年輕人,我覺得我為了省錢,坐個通宵的硬座,住個便宜的青旅,我覺得還新鮮熱鬧認識新朋友呢。

我爸媽行嗎?我捨得讓他們一大把年紀了坐硬座?我捨得他們一大把年紀了住上下鋪?

我捨不得。

所以,窮游不好,好好賺錢,有錢再帶爸媽出去浪。


從頭到腳反駁題主觀點。

現在確實有一小部分人隨波逐流的厲害,把文藝小清新當做噱頭,從網上扒下所謂的"省錢攻略",實則是佔便宜攻略,功課也不做仔細就跑去所謂的旅(yue)游(pao)聖地拍個照片放在朋友圈撒歡。但這只是一小部分人,不能以偏概全。

至於我反駁題主的幾點,舉個栗子讓事實勝於雄辯吧。

首先:窮游的背包客住青年旅社,吃很普通的飯菜,圖的什麼?

我就做過題主描述的這種住青年旅舍,吃普通飯菜的人。我來跟題主說說我圖什麼。

我住青年旅舍,首先它確實便宜,一個床位我住好幾天的價格都沒有住豪華酒店一晚的價格高。其次,我喜歡交朋友。去到一個新地方的第一天晚上去大廳坐下拿瓶啤酒就能遇到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扯閑淡吹牛逼,也許就找到了第二天可以一起搭伴的旅伴,即使沒有也可以聽聽過來人或者老闆前台小妹的經驗,知道哪裡值得去可以更好的安排時間。最不濟你不喜歡跟陌生人說話,青旅的書千奇百怪五花八門,隨便拿本書看看打發時間都好。反正我喜歡熱鬧,受不了在賓館房間靜悄悄的看電視。

我吃普通飯菜。好吧我不太明白題主所說的普通飯菜是什麼意思,暫時理解為平價菜?我是個很愛吃的人,我相信大部分喜歡亂逛的人都比較愛吃。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事先做好小吃攻略,把當地的特色菜特色小吃一樣一樣吃過來,但凡做過攻略的人都應該知道每個地方起碼都有那麼三四樣拿得出手的招牌小吃。這些東西都不貴,吃不飽的一樣也就幾塊錢,十塊錢以上的那都是絕對能吃飽的。所以我每頓平均十幾塊算是平價了吧,算是題主說的普通飯菜了,可我不僅把想吃的特色的都吃了,回家一稱還能胖兩斤。

再來,為何網上「八百塊錢游遍中國」的帖子倍受追捧?

題主不好意思,我看到你說的這個真的去百度了,我沒找到,你要是有這個攻略,你發我一份讓我以後參考參考唄?

題目描述里題主說了這麼一段話:

現在的窮人做背包客窮游,住青年旅社的上下鋪,是不是不務正業?瞎折騰?浪費光陰?小資產階級情調?

對他們說「那麼窮,別到處浪了」,有道理沒?

回答題主一下,不是,不是,不是,不是,沒有道理。當然,這是我的個人看法。

不務正業,瞎折騰,浪費光陰,小資產階級情調。原諒我沒文化,沒理解「小資產階級情調」的意思又去百度了。

照度娘這個說法,這跟題主說的「窮人」就產生悖論了。那就暫且當作題主這個小資情調說錯了,咱就說說其他三點。

首先不務正業,我想問問什麼叫做「務正業」。如果我是個高中生,我不學習不考試每天在外面撒歡你可以說我不務正業,但如果我是個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成年人,你說我不老實的在家待著是不務正業,那我就不服氣了&>&< 我的意思是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不一樣,有人把走遍全國甚至全世界就當成自己的「正業」,有人把朝九晚五老婆孩子熱炕頭當作「正業」,誰都沒資格評論誰,自己過的開心比別人的看法重要太多了。至於瞎折騰,浪費光陰,其實跟前面說的一樣,每個人對摺騰啊,光陰啊,這種詞的定義都不一樣。就拿我家來說,我爸覺得我媽每天抱著烤箱研究餅乾麵包什麼的就是瞎折騰,我媽覺得我天天研究旅遊攻略是不務正業,我覺得我爸做剪報是浪費光陰,可我們還是相親相愛,即使覺得對方是在做自己看來沒意義的事情,也選擇尊重對方,不干涉別人的生活方式。簡單來說就是,你看不上,你不這麼做不就得了。

嘲笑一下題主一直強調的「窮人,這麼窮,窮游」里的這個「窮」字。題主說「我知道也有富人選擇窮游這種方式,我說的是窮遊人群中的窮人。」 你真的以為窮游的人群中有富人和窮人的差別嗎?真正的有錢人並不屑於「窮游」,人家有的是錢花都花不完,出去旅遊恨不得把整個酒店包下來,反正我是沒聽說過哪個真正的「富人」住青年旅舍跟人擠六人間八人間的。而「窮游」的人群中,基本肯定能夠解決溫飽,分有點小錢但是希望能省則省的,喜歡窮游模式的,或者預算只夠窮游的,我也沒聽說過飯都吃不上的人還硬撐著要旅遊的。所以題主說的「窮遊人群中的窮人」,基本不存在,你問問那些還沒解決溫飽問題的真正的窮人,有沒有人在想怎麼用那點微薄的收入出去好好玩一場的。

最後,人各有志,有人選擇把每月盈餘的錢存起來,看著自己賬號里的數字一天天變大就開心,有人選擇把每月盈餘給自己買件喜歡的衣服鞋子化妝品或者吃頓一直捨不得的大餐,看著自己變的越來越漂亮就開心,有人選擇把這些錢寄給父母,看著老人開心他們就開心了,也有人選擇把這些錢攢兩個月就去個新地方遊玩,看了更多風景人文覺得又漲了見識就開心。

說到底就是莫管他人閑事,做好自己才是正道。

http://weixin.qq.com/r/hjiBmS-EB3J4rWv6922U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很多窮游攻略只是那種攻略網站的噱頭而已。

好多人按照攻略走,玩的並不開心。

其實窮游分兩種。

一種是你有富裕的錢去應對突發情況,但就想做個背包客,住青旅,吃小館,深度游一個地方,感受那個地方的文化,當一個休假的本地人。

這種沒說的,是一種旅行的方式。

另一種,沒什麼富裕錢,看到所謂的攻略,來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

那種的,我勸,還是歇歇吧。

以前知乎上有一個女孩問如何花1800塊錢進藏。

裡面一個人回答大意是,會被捅上高原。

不說安全問題,就說有了高反你這1800剩下的錢夠救命么?

至於怎麼勸後者這批人,我覺得也別勸,就當交智商稅了。

您去旅行,計劃花2000,兜裡帶8000,回來還剩7000,你只花1000,那叫窮游。

你計劃花1000,帶著1000,有任何突發情況都夠你喝一壺的。

而且說真的,窮游需要詳細研究攻略,詳細細化你的行程,提前好幾個月找特價機票特價酒店。

你為了省這些錢,你付出的時間精力怎麼算?

這種旅行適合特別自由職業,而且收入頗豐得人。

他們定好計劃,能去就省錢一把,有任何突發變化也不會影響他本來的生活。

而那些幼稚的認為窮游在窮的孩子們,醒醒吧。窮游的主旨還是游,游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我不相信現在愛旅遊的人,攢不下錢。

正常工作,一年的年假就那麼多。一年能游幾次?幹嘛非得窮著呢?

窮家富路懂不懂?多在家啃幾天饅頭,旅行時候吃點好的不好么?

旅遊不見得得多奢靡,不見得多小資,可以省著來。

但你千萬要帶夠錢,因為出去了就不是家,誰都不是你媽!提前做好計劃,帶夠了應急錢,花多花少,都是自由。

有的地方可以省,有的地方不能省


現在好些人喜歡拿"這麼窮就別出去浪了"這句話來酸那些經常以窮游來標榜自己的人,主要是因為:

窮游風頭正勁的時候,窮游er們在社交網路上活躍著,重口濾鏡疊加九宮格刷屏24小時不間斷無情直播吃喝拉撒就算了,動不動感慨"沒瘋過一次的人生不足以稱為人生""最偉大的事莫過於時刻在路上"就算了,還經常殘忍地對一眾懶癌晚期行動力負分滾粗的死宅花式嘲諷:呵呵,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兒來的世界觀,每天待在同一個城市做同樣的事情,難怪你的人生如此平庸!你看,雖然我和你一樣窮,但這根本攔不住我想要看看這個世界的腳步,我們之間,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某次在家陪爸媽看非誠勿擾,有個男青年擋不住的陽光開朗,說自己最偉大的壯舉就是只花幾百塊錢(或者一分不花,具體忘了)從某地北上騎行進京,路上遇到了很多好心人,得到很多幫襯,還用視頻記錄下了過程。

視頻裡面這貨同樣是一臉的青春自信,神采飛揚地對粉麵店的大媽說:您好,我想請您參與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請您幫助眼前年輕人完成一個偉大的夢想可以嗎?我的夢想是獨自騎行進京不帶任何盤纏,我目前已經征服了XX,XX,還有XX地,已經走完了行程的三分之二,路上遇到了數不清的伸出援手接力夢想的善良的人,您看這是我和他們的合照,我想請您分享一些店裡的吃食,幫助我完成這個偉大的壯舉,將愛心接力,傳遞下去,見證這個時代的善良,可以嗎?謝謝您!

我不知道大媽最後賞沒賞一碗面,我反正是看得心潮蕩漾,就差沒拿出不鏽鋼飯盆上街頭巷尾請求街坊鄰居"愛心接力"幫我實現一輛賓利的夢想了。

我猜在這位少年的眼中,我們這些年紀輕輕借口沒錢甘於待在一個城市的愚蠢地球人是跟鹹魚沒什麼區別的。

所以我們終於反擊了一句:這麼窮就別出去浪了。

其實說到底這個和有錢沒錢也沒多大關係吧,你好好游你的,自費當然好,有人肯一路養你也沒什麼那是你的福氣,頭艙也好綠皮車也好,心態平淡點也不會有誰硬是擠兌你,但是你偏要一邊游一邊自覺得到了升華,從此看不起不那麼喜歡游的,還想盡辦法掏人家口袋裡的辛苦錢來幫你"完成壯舉",這不是找罵了么。。


我大概六七歲的時候經常跟我媽媽逛勸業場,我媽普通收入,但是很捨得給我花錢,一次帶我去冠生園吃甜點,看著五彩繽紛的小點心我手指一點,就要那個最大最好看當然也最貴的布丁,媽媽跟我商量了半天換別的好不好,那個都是色素不會好吃況且我還不一定能吃得完,可是我偏要,媽媽扭不過我就給我買了那個。
我坐在旁邊一邊吃媽媽一邊看我吃,過一會兒旁邊來了一家三口,就要了一杯橙汁,熱熱的,三個人說說笑笑的分著喝完了,我捧著二十幾塊的大布丁,呸,其實就是果凍,一點都不好吃,當時特別羨慕那一家三口。

雖然我那時很小,但也知道許多美好都是跟錢沒關係的,一家三口的那小女孩不見得羨慕我有大布丁,我確是羨慕她有爸爸。

希望題主對別人寬容一些,你覺得人生在世,要成功要成家要立業,可別人不一定也需要這些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大家覺得自己過得好就夠了。


有道理。

「窮游」的人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能通過制定合理的計劃讓自己在有限的經費內獲得最好的旅遊體驗。另一種蹭吃蹭住蹭車坐,怎麼省錢怎麼來,幻想著成為當代魯濱遜或三毛。最後錢是少花了,但也帶來了危險和不適,還浪費了社會資源。這裡不鼓勵的,是後一種窮遊方式。

有人會說,那我只要小心一點不就行了?然而一個壞消息是,作為一個窮游者,想要在那些充滿異域風情卻相對落後的地方玩得又好又安全,你可能根本負擔不起。

拿窮游者備受推崇的目的地尼泊爾來說。它因坐擁喜馬拉雅南麓的自然風光,而成為著名的「小資聖地」。

在首都加德滿都,你只用花一百多人民幣就能住到三星級檔次的酒店。但代價就是每天可能停半天電,停電的時候沒有空調,房間里可能到處都是蚊子和螞蟻,洗澡水就是蓄水池裡的雨水,餐廳只吃得到雞骨雞肉混在一起做餡的「饃饃」(momo)。

從加德滿都去旅遊勝地、尼泊爾第二大城市博卡拉的交通方式通常是巴士,在沒有高速公路的情況下,要坐一整天盤山公路,便宜的巴士上還有滿車的羊、豬、雞鴨隨行,沒座位的情況下人只能站著。

  • 2015年2月27日,在尼泊爾體驗異域風情的外國遊客 / 視覺中國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乘坐安全性一般的雪人航空(Yeti Airline),單程只要25分鐘,票價卻高達八九百元。不僅如此,你還可能被機場搶著幫你拎行李的「地頭蛇」馬仔和安檢人員坑掉一筆錢。

因此,在所謂適合窮游的國家,想玩得好一點,反而要花比其他地方更多的錢,因為在低消費和高消費之間,沒有平價又有質量保證的中間地帶。

坦尚尼亞的學者阿沙圖·海珊(Ashatu Hussein)在研究消費市場時發現,如果本國製造業不強大,那麼無論是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都難在和全球其它市場的競爭中爭取到合格的進口商品。

在坦尚尼亞,大多數低價消費品都是不合格的。同時,由於本國人的購買力太低,8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願意低價消費,這又讓不合格商品更為猖狂。

作為遊客,如果在這些國家捨不得花錢,只有受罪的份了。這和路邊燒烤攤上的香腸不健康是一個道理,廉價消費品的質量已經遠遠突破「能用」的底限,不捨得花錢,連基本的安全和健康都得不到。

如果你真的想找一個靠譜的目的地「自由行」,先查查目的地國家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一個理智的選擇。

  • 在尼泊爾長達十年的內戰中無數婦女們被迫逃離家園,靠捐助的自行車賣菜為生 / 視覺中國

「人類發展指數」主要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發展水平的指數。它不只看人均收入,還看受教育程度和平均壽命,相當於把文明的發達程度量化了,評判標準更全面,而不只是拿GDP說事。

對「自由行」的遊客而言,「人類發展指數」之所以有參考價值,是因為它能客觀反映這個國家的治安狀況、有沒有致命的危險(如傳染病和戰爭)、遊玩的舒適度等等。

「人類發展指數」的世界平均值是0.702,低於這個值的國家有80多個。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在「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長期墊底,這些國家不僅飽受戰亂和疾病的困擾,還普遍缺乏教育,治安混亂,市政基礎設施匱乏……而先前提到的尼泊爾,在「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僅名列第144位,比剛果和赤道幾內亞還低。

這些國家往往是高端私人定製旅遊的熱門目的地,選擇了這樣的國家,有錢人可以花錢買安全買服務,盡情去探險、去獵奇,但不要被這些高端旅行廣告給騙了,對於沒什麼資本的年輕人來說,在這樣的國家窮游,既危險又遭罪。

  • 2017年8月30日,尼日居民從被暴雨毀壞的房屋裡搶救出一些傢具 / 視覺中國

窮就只能逛步行街

在落後的地方窮游又貴又危險,那去大城市總行了吧。又一個壞消息——對於那些懷揣著「像當地人一樣生活」的窮游理念、試圖感受本地文化的年輕人來說,在大城市這樣「窮游」成本恐怕不小。

首先是金錢成本——要「像當地人一樣生活」,就得住下來慢慢體會,而在大城市,多待一天,吃住行上的花費對窮游者來說都是一筆巨款。

另一方面,還有事先「做功課」的時間成本。過來人都知道,出去玩最費時費力的就是收集資料、規划行程,否則在大城市只能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而沒錢又沒時間的窮游者,該怎麼辦?

有研究告訴我們,他們都熱衷於去同一個地方——商業步行街。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中國的北京、上海等城市紛紛冒出自己的商業步行街。從北京的王府井、前門和上海的南京東路可以看出,步行街的選址通常在歷史上的商業繁華地段。

  • 2017年10月7日,是國慶長假期第7天,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遊人如潮 / 視覺中國

到本世紀初,幾乎中國每個大中城市都有了一條知名的商業步行街,比如廈門的中山路、成都的春熙路、昆明的南屏街、天津的和平路、長沙的黃興路、廣州的上下九、蘇州的觀前街等等。這些步行街上近一半都是外地遊客。

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與日本國福岡大學都市空間情報行動研究所對上海的南京東路進行了調查,發現南京東路的潛在遊客是低收入、低消費能力的青年。

而根據2007年的研究,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的遊客中,有16%是無收入者,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佔比高達60%。其中青年遊客的月收入平均最低,只有1602元,因為無收入群體中90%是他們。

可以說,窮游的年輕人不一定會選擇商業步行街,但去商業步行街的年輕人基本都是去窮游的。

為什麼窮游者會扎堆商業步行街呢?因為逛商業步行街沒什麼成本。這些步行街一般都被塑造成遊客必去的地標性景點,而和其他熱門景點相比,步行街不要門票,消費還便宜。北京王府井人均花費只有221元,其中有25%的人根本沒花錢。可見王府井步行街的整體消費水平只不過在中低檔次。

  • 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消費額分布圖 / 萬方數據

而上海的南京東路整體消費水平與東側的外灘和西側的南京西路相比,也低很多。步行商業街是一個典型的以消費人數取勝,而不是人均消費額取勝的商區。

便宜是便宜,但窮游者真的能在商業步行街上了解到當地文化嗎?

很遺憾,沒可能。學者們對比了各大步行街的餐飲後發現,這些品牌的重合度極高。也就是說你在步行街吃不到正宗的當地食物,倒是能吃其他城市步行街上都有的東西,比如各連鎖品牌的奶茶、炸雞排、鐵板魷魚、鴨脖……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服裝等品牌。

商業步行街看似集合了當地文化符號,其實都大同小異。步行街上的廉價消費和當地文化沒什麼關係,只是比較粗糙的商業文化罷了。

這些最無聊、最沒有特色的商業步行街,與窮游精神格格不入,卻常常因為成本低,成為人們到大城市窮游的首選。但自己城市裡就有的景觀,非要大費周章地跑到其他城市去看,不是省錢,而是浪費錢。這樣窮游,真的能長見識嗎?我覺得不行。

  • 2017年10月2日,北京,國慶小長假第二天,王府井小吃街人氣火爆 / 視覺中國

說了這麼多,作為一個窮游者又想玩得安全,又想體驗到真正的當地文化,到底有沒有可能?有——

多賺錢吧。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原文標題《再窮,也別去窮游》,作者CC。

參考資料
[1]王德,葉暉,朱瑋,[日]齊藤參郎:《南京東路消費者行為基本分析》,《城市規劃彙刊》,2003(2),56-61.
[2]王德,朱瑋,黃萬樞:《南京東路消費行為的空間特徵分析》,《城市規劃彙刊》,2004(1),31-36.
[3]中國婦女報:《女性窮游,是否有看上去那麼美?》,2016年8月23日。
[4]朱瑋,王德,[日]齊藤參郎:《南京東路消費者的回遊消費行為研究》,《規劃研究》,2006(2),9-17.
[5]朱瑋,王德,[日]齊藤參郎:《南京東路消費者的入口消費行為研究》,《規劃研究》,2005(5),14-21.
[6]農耕之. 北京王府井大街消費者行為與商業空間布局研究. 同濟大學, 2007.
[7]錢俊希, 張瀚. 想像、展演與權力:西藏旅遊過程中的「他者性」建構[J]. 旅遊學刊, 2016, 31(6):82-93.
[8]趙劍波, 楊雪豐, 楊雪梅,等. 拉薩市國內遊客特徵研究[J].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7, 51(3):397-401.
[9]鄭樂平. 西藏入境旅遊現狀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2, 33(10):153-156.
[10] American Road Transportation Builders Association. Issue Background: Scope of the U.S. Highway Network. 2011.
[11]Bishop, Peter. 「To Witness and Remember: Mapping Reconciliation Travel」. In Kuehn, Julia and Paul Smethurst ed. Travel Writing, Form, and Empire: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Mobility,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180-198.
[12] Fattah, Ezzat. Understanding Criminal Victimiz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Victimolog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Canada, 1992.
[13] Hussein, Ashatu. "Low Quality Produc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arkets: Is it one of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11, Vol. 2, No. 1: 26-36.
[14] Mowforth, Martin and Ian Munt. Tourism and Sustainability: New Tourism in the Third World. London: Psychology Press, 1998.
[15] 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Cr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1.
[16] 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Highway Serial Killings: New Initiative on an Emerging Trend. April, 2009.
[17] Munt, Ian. "The "Other" Postmodern Tourism: Culture, Travel and the New Middle Classes." In Theory, Culture Society. 1994, Vol. 11: 101-123.
[18] United N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s. 2016
[19] The Guardian. Italian http://couchsurfing.com predator jailed for rape. 2015


「窮」並不可恥,「占別人便宜」才可恥。


如果窮游能做到下面這些前提:

-不麻煩別人(別人又不是你媽,憑啥就一定要幫你?幫忙要感謝,不幫也是正常的)

-有出行有計劃(沒計劃就出去浪?也不小了,要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

-有預算(別揣個幾百千把塊就出去,指望蹭誰吶?)

-有正確的價值觀(別因為沒錢就把自己的底線給崩了)

-有毅力,遇到問題能自己想辦法解決的人。


憑什麼不能出去浪?信了你個邪!

但有原則的窮游,有何不可?!


選擇了窮游,意味著為了控制旅行預算放棄旅行的舒服度,還意味著旅途全程(包括出發前的準備)事必躬親,需要自己要做好詳細的旅行計劃以及費用預算。

窮游之前,要針對性的對外出的食、住、行進行合理安排,做好功課。

一方面有明確的旅行日期計劃、行程安排(每天去哪,幹啥);

另一方面,有明確的住宿、交通的安排(包括每一段的接駁時間確認好);


1、食:我並不認為窮游就是啃饅頭、吃泡麵

既然是「游」,就一定要吃目的地的特色美食(當然因為窮游嘛,山珍海味就不在計劃內啦)

比如某個巷子里的串串、一碗臊子面、一碗醪糟湯圓,這些消費水平多高,評價怎麼樣?能不能體現出地方特色?這些,都要在出發前有個大概了解,安排計劃,根據總預算來分攤每天吃的費用,根據費用來決定一天三餐的安排。

2、住:找便宜又安全的住所(一定確保安全性)

同樣,在出發之前就事先調查好當地哪些酒店性價比高,或者選擇住青旅裡面多床位的房間,或是有償借住在當地居民家裡;

住青旅是個不錯選擇,一個人出去吃東西,難免想多嘗試不同菜品,可是樣式一多又吃不完,邀請上同住的驢友,AA制的方式就不錯。


3、行:所有每一程選擇最便宜的交通工具

當地短途交通:有公交能到的,絕對不打車;

長途交通:

沒錢的學生黨,可以利用時間寬裕的優勢,選擇火車、汽車;

沒錢的小白領,在有限的假期內根據行程安排合理選擇飛機還是高鐵、火車。

其實如果真的是有比較明確的旅行計劃,去1千公里距離外的目的地,還是推薦飛機,旅行有時候時間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素。


提前買好飛機票並不會很貴,推薦可以用「去哪兒」APP機票里的低價提醒功能,可以預約制定的時間段內機票價格低於目標價就提醒購買。


能省1塊錢也要省,窮游嘛~~~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看看,在兩千多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說,年輕人出門的話,一定要確定好去哪、怎麼去、住哪,別讓在家的父母擔心。

所以決定窮游出發之前,請一定和家人告知一下目的地和大致的行程安排,別只顧「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自己爽,就出發了。

這個世界很美好,有時也很險惡。


很多年輕人在大學以前基本上都被囚禁在應試教育的牢籠中,我不說課外書,就說教科書里也有那麼多壯麗的風光和清雅的景緻,稍微有點愛幻想的孩子,對外面的世界總是有期待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傳統教育所弘揚的踐行觀。大學生沒錢、有閑,窮游是最實在的解決方案。三觀正得要死,想不出來有什麼可以抨擊的。沒錢還要上街溜溜呢,走得遠一些,看看世間百態,有什麼錯?

社會階層的辭職旅行是股風潮,生活的壓力對每個人的影響不同。這部分更複雜,也更不好一概而論。一棒子打死的觀點總是有問題的,有時間再議。


推薦閱讀:

國內5月份哪裡旅遊比較好?
進入無人區是怎樣一種體驗?
「爬樓梯」式的爬山方式是否是中國特有的?這是如何形成的?
怎樣選擇登山包?有哪些具體的產品推薦?
買不起戶外裝備的學生怎樣安排3天的黃山自助遊行程?

TAG:旅行 | 社會現象 | 窮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