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好看嗎?


沖著葛大爺和導演程耳,上個星期就買了這張票;有人非要拿這部電影和《長城》比,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性質不一樣,一個真的在講故事,一個賺賺票房,怎麼比?
全程燒腦,你可以在裡面看到色戒、教父、一代宗師、邊境風雲甚至還有致敬星爺的場面;看完覺得沒看懂,但其實的確是由一個個碎片組成了這部豪華史詩,一個個角色鮮活的活在腦海里,是喜是怒全憑觀眾一雙眼,角色真的塑造的很豐滿;重要的是演員都是本本份份的演員,我就不磕磣老謀子了
程耳是真牛,一直覺得他拍電影有昆汀的感覺!這次讓我還看到了王家衛!

值得二刷


我在電影院里看過的最精緻的國產電影


剛剛前後場看完《長城》和《羅曼蒂克消亡史》。

驚天動地全力火開全線讓路的「大製作」,只看到兩外國人演技在線,至於全力火開全體讓路的「大」主角,那一口中譯英,那叫一個………尷尬………我都尷尬………

《羅》,噢,全體上線的演技,這樣打臉,好過分

全世界的影帝都捧起來,井小姐也夠不著章小姐的鞋底啊……

PS:演技在不在線,劇情是否合理,只要眼不瞎,一目了然。當然,眼瞎心盲也不用咱操心,那些個什麼,好走不送,沒興趣撕


這是我今年最推薦的國產片了,值得一看再看,有很多細節考究知乎專欄

作者:花痴女王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昨晚二刷以後,我終於可以說說這部口碑兩極化的片子《羅曼蒂克消亡史》(有人說像大型裝逼MV,有人說是今年最好看的國產片)。

老實說,第一遍看的時候,我和大部分人的感覺一樣:沒看太懂。

人物太多太複雜,敘事順序混亂(分別是1934年、1937年、1941年、1944年以及1945年五個時間線),還有上海話台詞,這些任性的敘述方式,都讓人看得雲里霧裡的。

再加上一堆重口味的鏡頭:砍手、爆頭、車震、性奴……(性奴那段絕對是章子怡最大尺度的演出)

那麼黃暴,完全搞不清楚它跟片名「羅曼蒂克」有什麼關係。

可是,非常奇怪的是,不知道是電影畫面太美,演員演技太贊,還是什麼別的原因,哪怕第一遍看不太懂,我依然被這片子吸引。

為了弄清電影里那一連串沒說完的事,我回家查了一大堆背景資料,然後看了小說,再去二刷,終於慢慢拼湊全了這個故事。

△電影中大量的這種精緻的構圖

當然你會說,這太裝了吧,一部電影還要看兩次才看懂,電影不就是要拍得通俗易懂、喜聞樂見嗎?

嗯,你這樣想沒錯。但我覺得,這不是絕對。觀眾有權選擇導演,導演也有權選擇觀眾。(爆米花電影也是一種選擇,它選擇了那些進電影院只想樂呵樂呵的觀眾)

如果你對導演設的懸念不感興趣,那就把它當作超級大爛片吧。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被導演所描繪的舊上海所吸引,就會掉進這個坑,不停尋找藏在台詞、鏡頭裡的線索。

這個解密和補完的過程,同樣也是一種看電影的樂趣。

不然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呢?

就是在尋找的過程中爽到了,然後忍不住要跟大家分(xuan)享(yao)。

如果沒有看過電影的,這篇文章可能會讓你更容易明白劇情;如果看過的,我歡迎你看完文章之後一起討論(好久沒有看到這麼一部需要做功課又需要思考的電影了,我竟然覺得有點嗨(~ ̄▽ ̄)~)

首先,要了解這部電影,要搞清楚兩件事,一是什麼叫「羅曼蒂克」。

羅曼蒂克是romantic的音譯,現在大家都用它來比喻愛情的浪漫,但辭典上,其實是「富有詩意,充滿幻想」。

這個詞在民國時期非常常見,比如張愛玲就很喜歡用。她曾經這樣形容她的母親:「我是用一種羅曼蒂克的愛來愛著我母親的」(《童言無忌》)。在這裡,羅曼蒂克就是指「充滿幻想」,而不是愛情里的甜蜜。

所以,按照詞義,羅曼蒂克是用來指代所有美好的東西,並不僅僅只是愛情,記住這一點,對下面理解電影會很有幫助。

接著,我們要搞清楚的第二點,就是時代。

時代為什麼重要?因為沒有人可以超出他所在的年代,電影里的人物行為都要通過那個時代去理解,如果我們用現代的思維去想,就會搞不懂。

這部電影的時代是什麼?上世紀30、40年代的上海。

△很多小說、電影都關於這個時代的上海。最有名的就是浪奔、浪流的《上海灘》啦。

高曉松在《曉說》里說過,這是舊上海最繁華的一個時間段。

外國人在租界里做生意,很多錢都涌到上海來,上海成為了亞洲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很多當時留下來的工業、藝術,一直保留到80年代都沒有被超越。

上海有錢了,那這個時代里的上海人有什麼特點?

就是特別會賺錢。

除了外國人,租界里也有很多能賺錢的中國人,其中做「黃賭毒」生意的青幫就是。

電影里的上海黑幫,應該就是當時上海最大的黑社會青幫。

青幫的勢力很大,蔣介石當年缺錢的時候,也加入過青幫,拜青幫三大佬之一的黃金榮為師。

如果用我們現在的眼光去看,黑社會嘛,就是地痞流氓、古惑仔,邋裡邋遢、遊手好閒的。

但在當時,可不是這樣。

上海是亞洲最繁華的城市,雖然是在一個被侵略的年代,但生活在上海的人,多少還是有點優越感的。

再加上,青幫就是有錢人,在一個看錢辦事的商業社會,有錢人比大官還吃得開。因此,幫在那個時代的上海,算是有頭有面的人了,根本不會有什麼流氓氣。

△看電影里的黑幫小弟,穿黑色長袍、戴帽子,是穿得很整齊的,一點都不像地痞流氓

這方面,最有名的就是青幫三大佬之一的杜月笙(也是葛優演的陸先生的原型)。

杜月笙是個特別講究的人,喜歡知識分子那套。他的名字「月笙」是國學大師章太炎改的,家裡貼的對聯是「友天下人,讀古人書」。

據說他一年到頭只穿筆直的長衫,有一次上海舉行足球比賽,請杜月笙去開球,別人都是短袖短褲,只有杜月笙還是一席長袍。

△最右是杜月笙,筆直的長袍,筆直的腰桿

而且,這些黑幫頭子,雖然做了很多壞事,但還是有原則的。

在民族立場上,特別堅定。

抗日的時候,杜月笙捐了120架軍用飛機給國民黨。

三大佬里的張嘯林做了漢奸。杜月笙就找一個神槍手把他崩了(這一段可以對應電影里火車站殺「二哥」劇情)。

你看,在當時這麼一個特殊的時代,就誕生了這麼一群特別的黑幫漢子。

他們做著各種壞事,干著各種非法的買賣,但是私底下卻是一群「講規矩、有原則、重情義」的人。

這種愛恨分明的性格,在這部電影里,就變成了那個時代的男人,骨子裡頭的「羅曼蒂克」(之前已經說了,羅曼蒂克是代表美好的東西),大部分出場的男性角色,都有這樣的特點。

比如王傳君演的馬仔,雖然老是笑基友是「童子雞」,看起來沒個正經。

但是,在生死關頭,他用自己的身體幫基友擋槍。

甚至死之前還不忘調侃一句:「『童子雞』是不能投胎的。」

這是情義。

△王傳君的角色只有一兩分鐘的劇情,但是卻讓人印象深刻,這是演技,也是導演的功力

杜淳演的車夫,可以幫僱主做任何事情,包括殺人。

但是一概只收拉車的錢。

「因為拉車是正經事,其他事情只是幫忙。」

這是講規矩。

△杜淳在這戲裡不能更帥了

還有倪大紅演的王老闆,他的原型是黃金榮,很貪錢的一個人。

可是呢,他也不是什麼壞事都做。

一是不和日本人做生意(電影里說他連見都不見),二是不會亂殺人。

章子怡演的小六給他戴了N次綠帽,他還是沒有殺她,「這不就是一個面子問題,為面子殺人沒意思」(當然我覺得他也是察覺到自己的兄弟葛優不想殺她,給兄弟情分)。

這是有原則。

而上面這些「羅曼蒂克」的集合體,就是葛優演的陸先生。

他是導演眼中,那個時代男性「羅曼蒂克」的化身。

(這估計是導演刻意化名的原因,杜月笙雖然是原型,但陸先生實在添加了太多美好的想像)

他講究、有腔調,每次出外,總是把自己拾掇得很整齊,長衫、戴帽子,就像當年的杜月笙。

杜淳到他家裡做事,閆妮演的王媽叮囑杜淳面對陸先生的時候要守規矩、表情要從容,就知道陸先生是很看重教養的。

即使是第一次逃亡到香港,陸先生依然挺直腰桿穿著長袍看報紙,誰會想到,這麼一個儒雅的人,竟然是殺人如麻的黑幫頭子。

另一方面,陸先生做事情的時候,是有姿態的。

雖然在他的世界裡,殺人就跟吃飯一樣平常,但是他不喜歡將打打殺殺掛嘴邊。

一言不合的時候,他會說喝茶,而不是罵人。

對方要開槍殺他,陸先生拂一拂袖子,站起來,就走了。

不倉皇、不狼狽,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我真的被這一幕給man到了。

而他身上最羅曼蒂克的一點是:重情義。

雖然喜歡小六,但這是大佬的女人,他不碰。

當小六叫他私奔的時候,他回答:「我沒這個命,我要照顧的人太多。」

一是為了大哥的面子,二是他很看重自己的手下、家人和那些已經沒有什麼感情的姨太太。

對身邊的人,陸先生有很重的責任感。

這種責任感,甚至在小六離開他多年以後,陸先生也沒有放下。

陸先生還記著要去找她,時時想著「你應該是在北方」。

在那個兵荒馬亂、誰都自身難保的年代裡,想念,大概真的是那個時代的男人所能給出最羅曼蒂克的感情了。

和陸先生這個「羅曼蒂克」的男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淺野忠信演的日本妹夫渡部(也是最反轉的角色)。

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在電影的開始,有這麼一段話:「儘管他終年身著質地考究的長衫,說著地道的上海話,跟滬上時髦的中產者一樣又是喝茶又是泡澡堂子,經年累月,再看不出日本人的樣子。」

可能一開始看的時候,我們會疑惑,為什麼電影要先寫這段話?

但看下去就明白了,導演是為了說,渡部正在努力學習這種上海男人的「羅曼蒂克」。

可是,學了那麼多年,渡部也只是表面像,他的骨子裡頭,根本一點都沒有這種「羅曼蒂克」。

他是虛偽的,不講規矩的。

表面上,講著上海話,搓著上海麻將,甚至口口聲聲說會「打日本人保護上海」,但看到後半部,我們會發現,他是一個間諜。

為了完成任務,他可以不擇手段,甚至害死自己的老婆。

在感情上,他是自卑而弱小的。

他對喜歡的小六,只敢用強姦和密室培欲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去佔有。

他不敢正常表達愛意,也不敢像陸先生這樣負責任。

他只能用這種扭曲的方式,卻填補心中的恐懼和不安。

在渡部這裡,沒有情義,只有任務、性慾和生存。

(當然,渡部也不是一個完全黑的人,最後他犧牲了自己救兒子,只是我覺得,這一點白不足以改變這個角色的性質)

渡部是電影里唯一一個不「羅曼蒂克」的主角。

他和陸先生的對比,就是為了說明,到底什麼是「羅曼蒂克」?

它是人性中的一點點堅守,有了它,這些在刀口上過日子的陸先生們,才沒有變成殘忍的渡部。

(補充一句:為什麼人們喜歡將「青幫三大佬」叫「上海三大亨」,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很多人覺得他們做的事情,終歸是「盜亦有道」,不是厚顏無恥的壞蛋)

上面,是「羅曼蒂克」的男人們。

下面,我要說女人了。

關於這個,我們還是要看那個年代的女人是怎樣的。

以前政治課也有說了,經濟基礎是和上層建築對應的。上海經濟發展了,人的思想必然會開放。而改變最大的,又往往是那些被壓迫的階級,比如女性。

封建社會的女性,就是三寸金蓮,相夫教子,能留在歷史上,很多都是貞烈女,謳歌她們,是因為她們對男人忠誠。

可是到了上世紀30年代,就不一樣了。那個時候的上海,出現了很多奇女子,演戲的,唱歌的,甚至還有一部分是舞女。

△良友雜誌上刊登了上海摩登女,後排中就是胡蝶

袁泉演的角色吳小姐,原型就是民國電影皇后胡蝶。她出名不只是因為漂亮,而是特別有事業心,為了拍好戲,去跟梅蘭芳拜師,學普通話,據說演戲配音的時候,她在錄音室一待就是七個小時。

被戴笠強佔那三年,她依然非常堅強地生活,等戴笠死後,她就立刻回到她老公身邊。「姓戴的只能霸佔我的身體,卻霸佔不了我的心,有聲,我的心永遠屬於你。」(真實的胡蝶沒有電影里那麼慘)

高曉松在節目里也說,那個時候的上海階級觀念、門戶之見沒有那麼強。

時尚都是租界里的青樓女子帶起的(因為有錢人去的地方嘛,自然不會穿很low)。

她們去餐廳,去戲院,以前的女性都是不能去這些地方的。

可見,這個時候的女性已經有自我意識了。

她們不再像以前那樣,一生就是等待一段父母給她們安排的包辦婚姻。

她們嚮往真愛,嚮往自由婚姻,她們很想改變自己的生活。

所以,這些女性身上的「羅曼蒂克」,就是對掌控自己命運的渴望。

這一點,也是在電影里的大部分女性角色的共通點。

霍思燕演的妓女,救了身中槍傷的「童子雞」,還跟他一起生活。

這裡面不只是愛,還有對生活的救贖。

霍思燕的家裡掛著十字架,這代表她是一個信徒。她不是一個只會做皮肉生意的女人。

她救人和不收錢做愛這件事,會讓她有種反抗命運的滿足感。

她靠自己,選擇了一個男人。

△牆上的十字架是這個角色的靈魂

阿嬌演陸先生的姨太太老五,原來是舞小姐。

在陸先生逃亡到香港之後,她憑藉自己的本事,在上海依然很吃得開。

別人都以為這樣的女人,肯定都很薄情。

但她對陸先生卻是一往情深。

她可能是一直在等著陸先生回來。

可是聽到那通電話,她死心了。

陸先生除了交代事情之外,再也沒有說別的話,老五徹底明白了自己的地位。

最後,她主動選擇了命運:用自己的生命去報答這個不可能再回來的陸先生。

(不管是不是傻,但這是她覺得最好的結局,她報了恩,她殉了情)

△阿嬌的戲雖然很短,但挺驚艷的

還有閆妮演的王媽,就是最早期的職業女性。

做事利索、認真努力。

雖然是個下人,但她從來沒有看輕過自己。

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媽死的那一幕。

中了子彈以後,她依然堅持寫了一封信給陸先生交代工作,然後用最後的一點力氣,把家裡鑰匙從身上掏出來。

到最後都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妥妥帖帖,有始有終,如此有尊嚴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羅曼蒂克」。

當然,這些女性角色中,最羅曼蒂克的女性角色,還是章子怡演的小六。

她是一個特別天真的人。

她的想法是當時所有女性都渴望的:

她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演戲)。

她想有一個自己愛的人。

△章子怡和小哇跳舞這段,真的超美

當生活不能滿足她的時候,她就一次次出軌,去找那些她喜歡的男人。

陸先生說,這是花痴。

小六回答,是的,我就是花痴。

沒有半點猶豫,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她想改變自己沒有愛的命運。

可是,她又不夠強悍,還是像一個小女生一樣天真,把希望都放在男人身上。

(她第一次對著強姦了自己的渡部不敢開槍,我覺得,就是她太單純了,以為渡邊是愛她的,就會對她好)

於是,她內心的羅曼蒂克,終究只能是一個幻想。

離開了大靠山王老闆之後,小六就徹底沒了方向。

她被蹂躪,被折磨,她的生活被一點點摧毀。

△同一個人,性格從風騷到冷漠,章子怡真的演得非常好

但小六並不完全是麻木的。

電影有一幕,小六在和渡部做愛的時候,流下了一滴眼淚。

這說明,她是痛苦的,她內心還是有情感的。

否則,小六就不會在渡部沒忍心掐死她之後,就逃跑了。

跟那些不再反抗的斯德哥爾摩征病人不同的是,小六還是有求生欲的,她還是想改變自己的命運。

男人有情義。

女人想抗爭。

電影里安排了那麼多人物,其實都在說明同一個問題:

那時候的人,是有信仰的。

他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追求,都曾經有過信念。

這是電影「羅曼蒂克」的部分。

至於消亡,就是最後的兩槍。

陸先生叫人殺死了渡部的兒子(他自己的親外甥),小六殺死了渡部。

為了報仇,這兩個人,都放棄了自己底線。

有情義的陸先生,殺死了自己的親外甥。

渴望真愛的小六,殺死了這個愛過她的男人。

當陸先生氣急敗壞地對渡部說「你怎麼能不死」的時候,在他的世界裡,只剩下憤怒,再沒有當初的那一點原則和堅持了。

而最後那一幕,更是諷刺。

第一次穿上西裝的陸先生,在香港海關的催促下,脫下了帽子。

帽子是他體面生活的最後一道防線。

但現在,連這個都沒有了。

他的帽子脫下以後,他曾經驕傲的原則,他曾經嚮往的羅曼蒂克,都已經不在這個時代了。

△換掉長袍,脫掉帽子,是陸先生對時代的妥協

看到這個結局,我才真正明白了導演程耳為什麼拍這個故事。

所有的精緻,所有的情義,原來都是為了最後的毀滅。

導演並不是想拍一個展現舊上海情調的文藝片,他真正目的,是想通過殘酷的結局讓人反思:

大的,是讓人思考,戰爭到底摧毀了什麼?為了生存,我們是不是有很多美好的信仰,也在那時候坍塌了?

小的,是讓人反省,自己的生活到底失去什麼?我們是不是為了成功,拋棄了很多以前堅持的信念?

這個不停思考,不停反轉,每一次看完有新想法的觀影過程,就是這部電影最有意思的地方。

這是一部可以讓你一看再看,並且不停回味、不斷討論的電影。

現在大部分的電影,賣的都是特效和明星,演技在線都不多,更不要說讓人思考了。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很努力地回想今年看過什麼好的國產片,發現能記起名字的,不到五部。《羅曼蒂克消亡史》是為數不多,能讓我沉下去的片子。

當然,我也能預感到,這樣的電影,票房可能都不會太好(話說我之前推薦的《薩利機長》只有5000萬啊,有很多人留言看了我安利想去看,發現已經沒有排片了,嚶嚶嚶)。

畢竟我們已經不講究很久了,大部分人進電影院,也就是為了看看3D,聽聽笑話,吃吃爆米花,要大家用腦,這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關於這個,導演程耳說過:「是選擇票房還是堅持自我,你得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是你想成為誰,第二是你有沒有堅持自我的資本,堅持是要靠才華的。」

這句話,聽上去很裝逼吧。

但我挺喜歡這種屌屌的態度的。

因為為了生活,我們已經妥協得夠多了,面對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什麼就不能多一些堅持呢?

用電影的說法,堅持自我,那不叫裝,而叫羅~曼~蒂~克~

△這是電影里最有意思的一句台詞

PS:上面是我的解讀,不一定是正確的,如果你們有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哦。

花痴女王|文

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


作者:根叔
鏈接:如何評價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 - 根叔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羅曼蒂克消亡史》好不好看了,這10個問題給你答案

在國內導演圈裡,程耳是個特立獨行的存在。從北影導演系畢業17年來,官方能查到的程耳作品一共只有4部,其中包含正在熱映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可以說,在節奏超快、繁雜混亂的電影圈,程耳的低產程度,不在王家衛之下。

而他卻是而就是這樣一個「准素人」,卻是華誼兄弟視為「創作天才」的簽約導演。程耳並非幸運,導演編劇剪輯於一身的他,早在創作《邊境風雲》時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豆瓣評分7.6。其紮實的劇情,不尋常的敘事手法,出色的剪輯再配上考究的音樂了被影迷們譽為「中國的昆汀」、「國產片的希望」

時隔4年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不僅有著華誼和英皇兩家老牌影視娛樂公司的資本助力,還有喜劇之王葛優、國際影后章子怡時隔8年的二度合作,再加上淺野忠信、倪大紅、閆妮等老戲骨的加入,配上杜淳、霍思燕、袁泉等年輕一代的活力,這部電影卡司已經絲毫不遜同期張藝謀的《長城》

據華誼兄弟CEO王中磊向外界透露,吸引這些演員的是程耳的劇本。

電影的另一位投資人、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也曾向媒體表示,自己並不了解程耳是誰,願意投資完全是因為葛優,「我聽說,他(葛優)看了劇本,說非常好,一定要演,於是我趕緊投錢。」

其實電影早已通過了金馬獎的初審,也獲得了龍標。而為何沒有參加金馬獎,到現在才正式面向觀眾呢?

程耳表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這部電影的結構非常龐雜,同時敘事很宏觀,所以它在剪輯上的難度非常大。當拍攝完成,面對這些素材的時候,我需要重新去結構它,重新選擇故事的方向和方式。

第二個原因是,對於後期製作環節,我的標準極高。這些工作可能對觀眾來說,不是那麼重要,但我覺得電影除了藝術的一面,還是一個技術活兒,所以要以自己嚴苛的標準來進行後期製作。

舉個例子,比如配樂,我們找了好幾次音樂,直到11月30日,才把最終完成的音樂貼上,放給大家看,效果非常好。可以說,目前每一幀畫面,每一個聲音,都符合我們嚴苛的標準。

所以我們才能在《邊境風雲》里,看到每幅畫面都傳遞出豐富的內容,不用過多的台詞就能把錯綜複雜的邊境毒梟、緝毒警察、百姓之間的恩怨瓜葛表現出來。

而《羅曼蒂克消亡史》在構圖、畫面、配樂上和《邊境風雲》十分相似,甚至有一幀天空的圖片就是從中直接取過來的。程耳是構圖和配樂的大師,整部電影無論是對民國服裝的考究,還是環境的縈繞,亦或是不可缺少的音樂,都處處彰顯程耳的獨具匠心

如果說程耳在剪輯和導演上已經登峰造極,而真正讓他熠熠閃光的卻是那些「看不見的劇情」

《羅曼蒂克消亡史》在敘事上將倒敘插敘回憶交至在一起,頗有科恩兄弟。昆汀的風格。其實早在《邊境風雲》,程耳就嘗試了一次章張的手法。愛的人愛的要死,恨得人大罵抄襲。就我而言,這種手法有利有弊,苦的是那些耐不住性子的觀眾,但當你看到最後時,你會被編劇天馬行空的想法所折服。《羅曼蒂克消亡史》比起《邊境風雲》敘事更模糊了,除了時間地點的標註,許多細節都要靠自己去發現,所以根叔在這把故事的時間軸重新整理了下:

淞滬會戰三年前,大老闆(倪大紅)與小六(章子怡)結婚。生為交際花的小六耐不住寂寞,要和大老闆離婚,並尋求陸先生(葛優)的幫助。在葛優求情時,大老闆談到:「為了面子要演的像一點」。(注意這句話貫穿電影始終,後面會詳細講。)於是陸先生委派自己的妹夫(淺野忠信)送小六去蘇州。途中妹夫淫心大起,強姦了小六,並把她囚禁在自己的日料店裡,偽裝成了日本女人,就這麼過了三年,相安無事。

期間,王媽(閆妮)認為吃苦耐勞、不苟言笑的車夫(杜淳)是個人才,並引薦給了陸先生,作為貼身侍衛。

淞滬戰役前夕,時局吃緊。工人罷工,學生罷課,腐敗的政府囚禁了工人,陸先生出面與周先生談判,解救了工人。同時,日本為了進一步瓦解上海,企圖與上海的黑幫大佬陸先生合作。陸先生雖是黑幫,愛國心卻有,拒絕合作後。日本軍方看到老二拋出的橄欖枝,想要卸磨殺驢,在猶豫不決時,作為間諜的妹夫同意殺死陸先生,代價是陸家滿門抄斬,自己也要為了演戲挨一槍。

在經歷了生死存亡後,陸先生在香港苟延殘喘,委託遠在上海的老五(鍾欣桐)和車夫,殺掉背叛親屬的老二。隨後香港遭日本人攻擊,戴笠委託陸先生幫忙照顧吳小姐(袁泉)一起逃到重慶。

抗日戰爭結束前夕,陸先生來到了上海收容所,找到了被囚禁的小六,並與她一起前往太平洋某小島。

隨著美軍的參戰,大日本帝國已經日薄西山,渡部被俘。樣裝成國名黨高級將領的杜淳(我懷疑他就是)為了摧毀渡部的心理,殺死了他的大兒子,同時小六舉槍復仇。

解放戰爭前夕,陸先生獨自去了香港,從此銷聲匿跡。

看過科恩兄弟或者昆汀作品的人都知道,越古靈精怪的導演越不會按照套路出牌,結局也越出乎大家意料

從程耳上一部作品《邊境風雲》可見一斑,不同的人對最後孫紅雷飾演的毒販有不同的解讀。

而這一次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比《邊境風雲》意蘊更深刻,所以會導致有些人看不懂電影的情況。

根叔精選了十個電影的疑問,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一問:周先生和渡部簽字為什麼濃墨重彩表現?

這就要談到陸先生的歷史原型杜月笙。作為青幫的大佬,杜月笙可不是一般的屠夫流氓,他與政界商界國名黨共產黨都有說不清的聯繫。他有一句名言:「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兩面光。」

換句話說,就是滴水不漏,這與大老闆所言注重面子要把戲演好不謀而合。

殺人誅心,所以陸先生才會砍掉周先生老婆的手,才會殺掉自己的侄子,簽字畫押是一種屈服的標誌。陸先生求得無非是想求一個是非功過。

二問:杜江和霍思燕那段戲什麼意思?

想破處的馬仔和善良的妓女,在視覺上就給予觀眾鮮明的反差感。而牆上的十字架,更是說明了霍思燕基督徒身份,她救杜江是源於善良,並非愛。而隨後杜江致敬《喜劇之王》說出:「我養你」時。霍思燕笑了,因為她知道亂世女人比男人能賺錢。他們的羅曼蒂克,是機緣巧合的,也註定會在大時代的悲劇下終會消失殆盡。

三問:戴先生是誰?吳小姐又是誰?

戴先生歷史原型是著名特務戴笠,吳小姐歷史原型是電影皇后胡蝶。和電影一樣,胡蝶與戴笠同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與電影不同的是,胡蝶是因為自己的丈夫潘有聲的安全,才委身於戴笠。戴笠也保證送給潘有聲一張特別通行證,讓他在滇緬公路上運輸貨物,通行無阻。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了。戴笠準備與胡蝶正式結婚,囑咐胡蝶飛往上海,先與潘有聲辦理離婚手續。潘有聲迫於權勢,同意與胡蝶解除婚姻關係。胡蝶掉著眼淚對丈夫說:「姓戴的只能霸佔我的身體,卻霸佔不了我的心。有聲,我的心永遠屬於你。」正在這個節骨眼上,戴笠因飛機失事摔死於南京近郊,與胡蝶結婚即刻成為泡影。以後,胡蝶便與潘有聲一起,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上海到香港去了

四問:杜淳真的是車夫嗎?

我認為不是。上海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充滿西方租界,這也給各方勢力提供了避難的場所。於是日本人、共產黨、國民黨、鋤奸隊都在上海灘活動著,就像陸先生身邊有個日本妹夫一樣,杜淳無疑是國民黨派來保護也好、觀察也好的一個特工。一個心思縝密,手腳靈活,不貪財好色的車夫,不能不讓我懷疑他的身份。他去要軍裝一方面是為了騙美國人,那另一方面是否是向陸先生攤牌了呢,找個台階自己就下了。結合最後他沒有和陸先生回香港,我有理由相信他就是國名黨特工。

五問:陸先生知道杜淳是國民黨嗎?

我猜他是知道的,因為他是老江湖。其次王媽極力引薦車夫也值得深思,我大膽地猜測王媽是知道車夫國民黨身份的,並在那份「致陸先生信中」談到了。

六問:老五的出場多餘嗎?

不多餘。可是為什麼陸先生委派了車夫,又要拜託老五呢。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1.老二一定要死,如果車夫失手了,還有老五可以繼續。2.車夫畢竟是外人,像老二滅親行為,必須要由自己家的人去解決,遠在上海的老五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感謝導演已證實


七問:為什麼一直重複小六和渡部性愛和吃飯鏡頭?
性慾和食慾是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道德倫理的底線。渡部做間諜、亂倫、滅親,這已經突破了道德底線,而他又捨不得自己兩個兒子,可以看出他內心是矛盾和掙扎的。他企圖用性愛和吃飯這種原始且野蠻的方式去消磨內心的罪惡感。

八問:車上的手槍從哪來的,小六為什麼沒有殺死渡部?

手槍是渡部放的,因為他無法面對內心的折磨,只希望尋求一死。

有三點佐證,一為渡部在挖坑時,鏡頭閃回到了渡部殺人後擦車的場景說明他內心還是飽受煎熬。

二為小六在車上發現槍時,表情很驚訝,說明不是小六的槍。再說以渡部的謹小慎微,不可能讓小六藏一隻槍在身上。

三為當小六拿槍對準渡部時,渡部的反應似乎早就準備好了,不緊張也不害怕。再說以渡部的謹小慎微,不可能讓小六藏一隻槍在身上。

小六不殺渡部,因為時機不對。作為目睹整個悲劇的她,知道渡部的仇不應該自己報,而是應該由陸先生來。

(經知友更正,我時間串了。小六舉槍時,還沒有發生悲劇。所以我覺得她當時沒殺,一是怯懦,二是恨的不夠深。這也與後來得知悲劇,殺死渡部吻合)

九問:為什麼最後要給陸先生安檢的特寫?

陸先生回到香港時,已經是孑然一身了,貼身侍衛走了,小六也不知去向。陸先生也選擇放下了所有的江湖恩怨,選擇做一個安詳天年的老人。摘帽的那一刻,陸先生就知道自己回不去了,抬起手的一瞬間,曾經的榮光都成為歷史了。

十問:為什麼本片叫《羅曼蒂克消亡史》?

有兩重涵義。第一個是淺層的,電影通過亂世里的眾生相講述了戰爭年代一個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無一例外,所有人的結局或孤獨終老或英年早逝,這是大時代下無法避免的悲劇,所有人都會捲入這張生死戰中,直至消亡。

第二層是深層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消亡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命運,更是國家的命運。陸先生目睹了整個國家從黃金十年到千瘡百孔。導演通過陸家的興衰,窺探的是整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在亂世中,陸家這種富商大賈尚且逃離不了命運的安排,何況平民老百姓呢?

故事的最後在香港海關戛然而止,陸先生之所以沒有選擇留在上海,因為他知道,羅曼蒂克不會存在於戰亂年代,下一個消亡史馬上就會開始。而這之後的故事,你我想必已經知道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2個小時的劇情里,充斥著殺戮、荷爾蒙、黑色、詭異與幽默


那種對藝術的考究,恰似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對劇情的深思又與《美國往事》不謀而合。平心而論,這部民國版的《教父》在如今糜爛的華語影片中,彰顯著自己成熟的獨特魅力。

也許有人會抨擊程耳的故作高深,沒關係他早已借吳小姐的口說出了自己最想說的話。

也許一部《羅曼蒂克消亡史》證明不了他是天才,但至少能證明誰才是真正用生命去熱愛電影的人


關於關注公眾號:亂嚼舌根


良心推薦
這個電影特別藝術,編劇導演剪輯都是程耳,很有才華。情節有點像教父,手法有點像昆汀,但是教父是美國文化,昆汀的低俗小說不是每人都能懂,而這部電影帶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歷史。
演員演的都很真實。一眾實力派讓我們全國人都能聽懂上海話,葛大爺更是保證。
畫面和鏡頭特別美,肅殺的美,每一個鏡頭都包含了說不出的無奈和壓抑。運用了多種鏡頭語言,俯拍死屍的移鏡頭、日本料理店的燈光、肅殺的荒郊更是美到不行,沒有一個鏡頭是血腥噁心的感覺。

浪漫在戰爭中不過是人們宣洩內心壓抑的變態手段,而戰爭結束,浪漫消亡。

這是一部現象級的電影,暴力美學終於應用到了中國歷史上,1936-1949這段歷史,隨著戰爭結束,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民國精神和一種端莊精緻的美就消亡了。

值得每一個電影人學習。


不談專業性,這個電影的調調很對我的胃口。
製作精美,道具服化考究,加上上海腔調,很容易把人帶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場景之中。但又不完全是,電影里幾乎聽不到街上的小販吆喝,看不見路上行人走過,整個影片就像一幕幕舞台劇,這個舞台劇又不是按時間順序演完的。這些設置都給觀眾一種凝視的感覺,觀眾不會入戲,而是坐在一邊明知是看戲卻津津有味。有時不明就裡,有時上帝視角,有時玩味一笑,有時稍稍驚詫。半抽離,情感克制,有種跟一眾演員一起裝逼一起飛的感覺:「哦,這句台詞影射的是那件事吧?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呵,有點意思。天哪,這個情節怎麼想出來的?這一幕背後應該有些含義吧……」大概如上所言,是不是會覺得自己好像個聰明的,高深莫測的人?
我最欣賞的情節是陸先生下狠手殺了自己的外甥。導演真的很敢挑戰和平年代的悲憫情懷,我會聯想到漢代對匈奴的政策:凡男童身高過車輪者盡殺之。戰爭年代,國讎家恨,人會變得很殘忍很直接。加上章子怡舉槍殺淺野,我作為觀眾會覺得痛快。劇中的暴力幾乎沒有拖泥帶水、內心掙扎,全都冷靜克制,一擊即中,很過癮的暴力美學,但又沒有過分暴力至於嚇人。
總之,我認為這是一部不悶的文藝片,乾脆利落,手起刀落,不哭不鬧的把浪漫消滅了,但是這個過程,浪漫死了。


嚴重劇透,未觀看影片者請自行遠離。

通過一部《羅曼蒂克消亡史》,導演程耳為我們描述了一幅上海灘黑幫家族從上到下眾生雜麵相,任何羅曼蒂克的傳奇,到最後都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亡。當時看似驚天動地大傳奇,日後也只是後人的茶餘飯後獵奇談資。這一部2016年底終於上線的作品也很好地呈現了這一點。


就個人觀影感受而言,《羅曼蒂克消亡史》算得上是2016一整年裡國產最佳。整個電影中可以看得出導演試圖從多個敘事線索來構建整個電影框架,使其成為一種史詩級別作品。攝影配樂,均為上乘,不在贅言。雖然留給了很多觀眾「敘事雜亂,主線不清晰」,「模仿《教父》,昆汀和科恩兄弟」的|印象把柄,但觀影之後,各種細節對比,還是可以體會到導演的用心良苦和故事清晰脈絡的繁而不亂。下面就趁著電影記憶還沒褪去,開始逐條線索展開,嘗試還原導演的故事。若有不正確或遺落之處,大家一起來討論。好的電影,需要你我更多的支持。


敘事線索之陸先生

他,一個不苟言笑的男人。上海灘第二號人物的他卻有著一個痴情好色的大哥。可以為了一個輕浮的美艷少婦(章子怡角色),離婚又遭遇被劈腿。為了使大嫂安心過日子少折騰,他買通了電影導演(或者威脅?你懂得……),誰知她死性不改,又和另一男星勾搭。面對大哥的質問:你覺得要殺還是不殺?埋頭喝粥的他喉頭一動:大哥,讓她去北方吧。他當然知道,大哥心裡一直清楚他其實一直愛著她。當年,他們兩個才是最被人看好的一對。

誰知道,誰知道,卻被小日本妹夫截了個胡。

而這一切在幾年後才浮出水面。上海收容所里看著自己心裡的小六,心痛如刀割。豈料多年情人苦,長使陸爺淚滿襟。才有了菲律賓快意血劍恩仇錄。此乃後話。

慢慢地,大哥萌生退意。所有的生意打理都落在了他的肩頭。亂世中他選擇依靠軍統梟雄戴先生撐腰,然而劇中從未露面的戴先生也不是軟角色,硬生生地安插一顆釘子(杜淳角色)在他身邊。同時為了滿足戴先生的各種需求,各種威逼利誘一代影后(袁泉角色)為戴先生所享用。日本人犯境,身邊兄弟的利欲熏心的不靠譜讓他深深感到疲倦。可這是家裡多年的管家王媽(閆妮角色)慘遭毒手,日本人直接殺雞儆猴的把戲,逼著他不得不做出反擊。一番腥風血雨後,他帶著妹妹的兩個孩子及戴先生的影后逃到香港。之後又回到了重慶。在這時他發現老二原來早已背叛家族並和日本人狼狽為奸。於是派遣自己的得力助手(杜淳角色)並犧牲了自己心愛的小六(鍾欣桐角色),為家族清理了門戶。

日本戰敗後回到上海,他才發現真正玩弄自己的不是日本帝國主義,不是天意,不是自己兄弟,而是妹夫。對,就是那個假意惺惺的衣冠禽獸日本小妹夫!無論你逃到天涯海角,也一定要找到你。

復仇之後的快感是和虛無並生的。菲律賓處決了無間道卧底的妹夫後。上海的光景也一天天地荒涼。家產被新政權查封,庭院雜草叢生,門戶凋敝,他孑然一人前往香港。逃離這個愛恨情仇傷心地。半輩子沒有低過頭的他,在海關小官員的呵斥下,脫帽低頭,舉起雙手,一副戰敗投降模樣。回頭望,全是自己當年上海灘叱吒風雲模樣。所有的風起雲湧,全成了雲淡風輕,消亡不見。

敘事線索之妹夫

作為電影里的第一個出場人物,妹夫(淺野忠信角色)在整部戲裡面甚至有點兒第一男主角的感受。畫面一開始便是他站在日式房間門口,背對著觀眾在換衣服,脫去的是漢式服裝,拿在手裡的是日本和服。畫外音里用著上海話講述著家裡的管家王媽和送菜夥計小張的故事。此處也正好對應了後半段他在密室中各種折磨被囚禁中的大嫂(章子怡角色)。

開篇講述故事時候日本妹夫用著一種自嘲的語氣:送菜夥計小張本想倒插門做一個有錢人家的上門女婿,結果被老闆倒擺一刀,娶了一個又窮又丑的下人。惹得大家取笑不已。而這一點也契合了妹夫內心的真實想法:作為大日本帝國的優秀精英(起碼我一直是這樣正確認知自我的……),被迫學習上海話,混進黑幫家族並娶了大佬的妹妹,時時刻刻要看著一群中國人的臉色,並要表現出厭惡自己的民族,而非英勇上場殺敵。生活方面,媳婦懷孕,妹夫外不能上場殺敵,內不能翻江倒海。活的憋屈!終於,陰差陽錯,奉命押送出軌大嫂(章子怡角色)去江蘇的路上,完成了人性的釋放,姦淫了大嫂並將其囚禁在自己的料理店中。各種發泄只是為了驅散內心多年的苦悶與自我壓抑,這一刻,他完成了生命的大和諧,他就是王!

帝國的進攻步伐終於邁進了了上海。日本軍方要和姓陸的談判,一起開辦銀行共榮。誰知陸先生不是簡單的利欲熏心的角色,只好殺雞儆猴,鴻門設宴,血洗陸先生家族並使得陸先生一眾黑幫實力大大削弱。隨著淞滬會戰的開始,陸先生退守香港。走的時候還帶著血洗時僅存的兩名倖存者:妹夫的兩個孩子。

日本戰敗,妹夫面對囚禁多時的紅顏,無法狠下毒手匆忙逃離,使得黑幫大嫂得以生還。陸先生回到上海,了解了事情真相的他,帶著妹夫的孩子,大嫂和殺手車夫跑到菲律賓買通了澳大利亞軍人,引渡了淪為戰犯的妹夫。一場復仇開始了!這時候真正可以以軍人身份面對陸先生的妹夫,表現的很有風骨並樹立了flag:你們中國人是不會殺我兩個孩子的。雖然當年一桌吃飯,多少有著親情關係,但陸先生毅然決然拔了妹夫的旗,當著他的面幹掉一個孩子,(也許還不是陸先生自己的親外甥,所以直接除掉)但仍舊慈悲地留下了一個,讓其逃回日本。終究當年家人一場,不絕你門戶,留個後吧。

妹夫線索結束。一個憋屈壓抑,時而文質彬彬養貓做壽司的文藝男,一個時而暴虐變態的日本猥瑣男,終於掛了。


敘事線索之大嫂

她不是什麼聰明的女人,唯一慶幸的就是爹媽生的皮囊還算好。男人們,不就是好這一口么?想起這裡,對著鏡子的她微微一笑,嗯,很傾城。

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她以為他會為自己帶來一切幸福。他時而沉默,時而有趣,但更多時候只是眉頭緊鎖。

誰知他為了權力,效仿了范蠡那一招:將她送給了自己的大哥。被送出作為交易品的她,看著他此般絕情,傷心欲絕痛不欲生,用各種水性楊花來狠狠回擊這個床頭曾經海誓山盟的男人。

失去愛的人,活著也許就是行屍走肉。

最終她沒有被處死,而是被要求離開上海灘。本以為遠走他鄉,或許可以忘記他重新開始,誰知道卻是又一輪萬劫不復(日本妹夫一步步靠近……)。

幾年後,重新站在陸先生身邊得以復仇的她,失去了驕傲,有的只是無聲的自卑與悔恨的淚。

敘事線索之車夫

無論是買菜,扯布還是殺人,他只要一趟車錢。話不多,表情少,只是沉默地獨行,甚至連話嘮王媽(閆妮角色)都被他的氣質所折服。但他其實和日本妹夫身份一樣:忘卻自己,每天帶著面具活出另一個自己。沒錯,他就是戴先生特派的卧底特工——致命車夫。(杜淳角色)

在同為卧底的王媽幫助引薦下,他一步步地成為了陸先生的貼身護衛,目睹了陸先生的一切所作所為。斯斯文文的陸先生,做起事情來乾脆利索,陰險狠毒。但在大局方面,他多少可以為黨國效忠。 這也是為什麼戴先生一直留著陸先生的原因。

滅工會,鋤漢奸,殺特務。在一次次執行危險任務後,戴先生的囑託他始終沒有辜負,但在歷史的潮流中,他最終又該去向何處?

沒有人知道他是誰,所有人只知道他是車夫。他消失於江湖。


敘事線索之童子雞

江蘇農村出身,20歲的他一臉娃娃相。一心想著做個大事然後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誰知一到上海灘他便被搭檔恥笑為「童子雞」,沒見過世面,只和女人拉過手卻沒做過那事。人不狠,站不穩。幫助老闆處決鬧事工會頭領時,他知道這是證明自己的最好機會。揚起鈍器一下下地砸向坑裡的工會頭領,眼睛都不帶眨一下(捂眼睛……)。轉身後,留下的是工會頭領殘骸和他骨子裡最後的童真。

大腳搭檔,話嘮,裝逼但不讓初次上道的他厭煩。老大和日本人聚會的晚上,大腳搭檔神秘兮兮地 塞給他一把鑰匙,並告訴他會改變他的人生。說完後正好二爺(就是反水的二爺!)的車到,他們迎向前去,誰知道卻是一梭子衝鋒槍。大腳下意識地擋在了他的身前。

當他再次醒來時,四下無人,一片狼藉。看著身邊的大腳,他欲哭無淚。突然想起大腳給他的鑰匙,他踉踉蹌蹌起身,跑向將要改變他人生的房間,進屋後,昏了過去。朦朧中,他記得房間里有一張大床,上面一個女人(霍思燕角色)正睡得香。

幾天後,他和她生活在了一起,不離不棄。

(個人認為,霍思燕這條故事線索如果這樣發展會更好:童子雞跑到房間,第二天女人醒來,不勝惶恐地發現房間有一個死去的男人,隨後恍然明了一切,無限悲憫,默默地為眼前這個陌生的男人擦去了臉上的血跡。導演,你覺得呢?)

就先寫這麼多吧,好電影說再多都不及鏡頭語言來的豐富,我個人會去二次刷。

個人胡言亂語的文章,哪位公眾號大爺您要是看得上想轉載,別忘了跟我說一聲哈。


最後,再次感謝導演拍了一部好作品。敬禮!


導演拍的電影 是藝術片 給下個世紀的人看的


這是一部含蓄深刻的文藝片!
看完以後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故事用倒敘插敘的手法,簡潔隱晦,但基本脈絡算清晰。
有人說像科恩兄弟和昆汀的手法。雖然我不是很適應這種手法,但也被導演的才華打動了。
相當出彩的是每個人的表演,導演的畫面呈現,節奏的把控和恰到好處的配樂。

章子怡葛優閆妮一干人等的演技實在令人佩服。
以前不喜歡章子怡,但不得不說她的臉真是為電影而生的,導演把她的美完全地呈現了,有點《花樣年華》里張曼玉那種從容漫不經心的美的感覺。
作為演員,演技服人,章子怡確實秒殺很多女演員了,所以儘管她嫁給了汪峰還有以前的黑料,我也完全拜服她的演技了,因此也由從前的不太喜歡轉變態度了。
我想作為一個演員,如果演技過硬還是值得人尊敬的,畢竟是有職業道德和水準的人。

有人說閆妮鍾欣桐更加出彩,確實,閆妮飾演的王媽雖然戲份不多但每次出場都把人的眼光牢牢吸引住,感覺她真會演,每個動作怎麼走路什麼眼神什麼語氣都拿捏得很到位。
同樣戲份不多的杜淳也是演出了那個殺手角色該有的姿態沉著鎮靜。
葛大爺不愧是神演技,感覺有他的電影不會差,一開始就覺得他哪裡和之前不一樣了,原來是長了頭髮了,哈哈。
他真的把大上海一個黑幫老大演的很好,又很有儒雅的氣質。
鍾欣桐袁泉等幾乎每個出場的人演技都妥妥在線,雖然袁泉大部分都是實力客串,但只要有她都很放心,因為演技也實在好。
一群實力派飈演技太過癮了。
還有導演把那時候上海人的那種姿態描畫得太到位,讓人充分感受到老上海那些人的講究和儒雅之氣,即使是黑幫老大也很有氣質啊,感覺這才是中國式的文化、傳統和美感。

畫面處理配樂也都完美,感覺導演真會拍啊,好多慢鏡頭長鏡頭更增加了文藝的感覺。
音樂響起的時候感覺和畫面情節太搭了。
還有整個畫面的處理,美感又有質感,車開在野外那裡把章子怡拍的太美太美。
整部影片的色調較為暗淡,和劇情貼切,也側面反映出時局動蕩。
很多慢鏡頭的運用和處理把每個人都襯托得特別到位,能感受到電影獨有的表現手法帶來的美感。
總之呢,蠻有味道的一部電影,文藝青年肯定會喜歡。

我覺得這部電影在表現方式,節奏把控和演員上實在是高分作品,但故事內核以及敘述方式喜不喜歡也是見仁見智。
另外,章子怡作為性奴那一段的表現既隱喻晦暗又很有張力,總之,豆瓣評分的話我覺得可以8-8.5分。還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國產片,值得去看。

至少最近在美國大片看疲軟之後,看看這種既有美感又有含義的東方表達方式的電影還是很不錯的。畢竟美國大片的個人英雄主義套路看多了也是沒啥意思。東方電影的很多這樣類型的反而更契合自己的胃口。

最後,導演托演員之口其實說出了一些他自己想說的:這是個文藝片,是拍給下個世紀的人看的。
所以,看不懂也正常。哈哈
就像低俗小說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的。
電影的表達方式也是很多種,喜不喜歡也看個人。
當然,這部電影確實不錯,值得去看。


好看。

值得一看。所有演員演繹精彩、出色地完成了一部民國眾生相。

隨後消亡了……


有意思。
是有訴求的導演拍出來的電影。
文藝,不清新,我喜歡。
文藝片很容易顯得裝十三,這部電影也很成功地做到了這點,但是,文藝片不能僅僅是裝十三,令人開心的是這部電影也做到了。
滿滿的氛圍啊!看大家演戲真的是舒服,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是戲。葛大爺不用說了,以前年紀小,一直看大爺的喜劇,只覺得大爺演戲讓人舒服,不懂演技體現在哪,(其實喜劇最難演,何況大爺這種長得完全沒喜感的人)但是這部片子里陸先生這麼重要的角色被大爺撐起來,完全不輸任何角,氣場不至於蓋過芳華,也不至於沒有存在感,剛剛好啊!其實演戲,最難的就是讓人看起來舒服和恰到好處了啊!倪大紅喝粥時的眼神真是絕了,內心戲完全通過眼睛說出來了,戲份少,但都很出彩。我承認之前對章子怡有偏見,眾人一致讚賞的宮二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是小六真的有讓我改觀。從剛開始狡黠的上海灘名媛到後期受盡壓迫的女僕養成,尤其是最後陸先生找到她時神情的變化,再也不是從前《英雄》《十面埋伏》里的那個章子怡了。(對,我對章子怡的印象就停留在十年前)其實最讓人驚喜的不是這些老戲骨,是杜淳、王傳君、杜江和韓庚。杜淳居然可以穩得住這個角色。王傳君老上海小混混的油膩感撲面而來啊!單純卻手狠,只想多賺錢娶鄉下相好的小跟班杜江在上海灘的轉變想來也是必然。最醉人的是韓庚,那股子人渣味已經快從屏幕里溢出來了,真的,演得比以前的角色好太多了。新人沒有掉鏈子,跟得上前輩的步伐,讓人欣喜。
不敢說看懂了,猜測導演想說侵華戰爭,日本人慢慢滲透中國,肆意踐踏,沒有更多的目的,只是血液里單純的破壞因素。借陸先生之口說出,「有些人見不得上海好,想要破壞它」。有些人表面上安靜純良,實則有殘暴的本性。日本人笑著對陸先生說他知道陸先生不會殺他的兒子,他太了解「我們」。他認定和自己有利益牽扯時,「陸先生」會保護自身利益,陸先生殺了日本人的大兒子,也是自己的親侄子,日本人無可奈何,簽了協議。最後日本人告訴自己二兒子去戰俘營總覺得在暗諷某島。戲中戲《花好月圓》里章子怡的台詞真是太叫人喜歡了。「我討厭你的『博愛』」,可惜這是大佬不得不做的事。
有情有義的上海灘黑幫,大概是我看過拍得最安靜的黑幫片了吧。看完想去補那一時期的歷史背景啊~


「我有時會想起你 你也許應該在北方」「不喜歡一個地方,也許就不喜歡吃這個地方的食物」
一年到頭的驚喜可能就是來源於這個片子 如黑卡緩緩的放出唐璜一樣的華麗 一個又一個好像戛然而止但是卻完滿的故事 永遠面無表情穿著黑色長袍的陸先生 大概 是我們想到影片里最後一根未折斷的商人風骨。
一切狀似沉淪在黑暗中的影子,心裡都有一瞬的光明。
妹夫的偽裝和虛偽,吳小姐無言的淚,章子怡的寂滅和淪亡,姨太太絕望的一槍,王媽死也要死的體面的虛妄,杜江手心裡帶血的鑰匙杜淳的剛硬和服從……好像都像最開頭錦盒裡的斷手,嫣紅的血,凝碧的綠,血污的美好亂了的蒼生,一個將要寂滅卻又從夾縫裡活著的上海,一個從毀滅之後重生的民族。
羅曼蒂克如同華麗的軀殼,從真相打開的一瞬都褪去了亮色,慈父良人的妹夫才是那個隱忍最深的殺戮者,如同帶著完美的面具行走在煙塵遍地的上海,能慰藉他的也只有一隻分食的黑貓和一扇隱秘的暗門,和門裡的齷齪。
章子怡最後還是過上了人少到隔絕的生活,被囚禁,被無數次的凌辱,一個鮮艷的靈魂變得腐朽從鮮活到寂滅,她沒有去北方,她走丟了。
時間的齒輪轉的不留情面,最後留下的,也只有陸先生那黑色長袍和抬起的脖頸,和一個穿梭于于歲月之的獨行者,狠到眨眼之間殺人,善到天下大義都不丟絲毫,悲到眾生輪迴空留一人,也只是,有風骨的,活著……或者死去。


昨晚和男朋友買最後一排情侶座看的,你問我好不好看,怎麼說呢,就是男朋友湊過來吻我的時候我都是側著一邊眼睛緊緊盯著屏幕上的章子怡看的。


很多年後,它被反覆洪水洗刷埋藏之後,成為深埋在泥地下的一具殘骸。
身上的錦緞綾羅絲線根根斷裂,血肉與情愛俱化為烏有。

------------------------- 我是分割線 ------------------------

談不上評論,只能說看完《羅曼蒂克消亡史》,頗有感觸。
難得的兼具冷感與美感的片子,刻意放大的聲響和刻意拉慢的鏡頭,血液噴涌、橫屍一片也極具鏡頭感,還有無一不透露的精緻,從人物到殺人,從生活再到命運。
無論那是不是真正的民國,但它確實淋漓盡致的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風雅和殘酷。
導演程耳低產程度比王家衛更甚,但也掩蓋不了他特立獨行的才華。有些導演,有些片子,愛的人愛極,恨得人恨極,確實如此。何況加之葛優的精湛演技,以及那些個性鮮明又如曇花一現的人物,為影片增色不少。
看到一半時確實被反覆的插敘倒敘搞得有些混亂,手法與《布達佩斯大飯店》頗為相像。
影片也的確有些晦澀,但是一切又有一條線把暗中的故事穿起來,越到後來,所有的越清晰。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片子想告訴我們的東西都是隱晦的,正因為它不會被人輕易感知,所以才有被反覆咀嚼的韻味,避免了流於表面的蒼白。
羅曼蒂克消亡史,那時的羅曼蒂克,是屬於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喝茶,吃點心,拍電影,想砍誰砍誰,愛恨嗔痴,嘻笑怒罵。而不是汲汲於生活,為裹腹還用生命奔波的平凡人。
那時的羅曼蒂克,是當時的貴族堆砌的,而那些貴族也並不是簡簡單單靠金錢和拳頭養出來的。
就像陸先生,再大的事,一抬手要先喝茶,一場槍戰中,子彈激射人群倒地,頭領永遠不能失了風度,所以陸先生以不變的步伐從裡屋向外走出,波瀾不驚,只微微揚起了風衣的一角。
所有人物的命運在自我暗示和不得已的選擇中,跟著時代隕落,跟隨繁華落幕。
在那段灰色歲月中,有的人物註定突顯,但當一切結束後,所有的都是芸芸眾生。
最後陸先生脫帽過安檢時告訴我們,或許那個時代真的徹底結束,而羅曼蒂克也終於消亡,其背後不是大人物的結局而是一個國家的命運和未來。

心中如堆千山,可與言者無一粒。

不再多言,影片值得人回味的地方太多太多,真的情願再去看幾遍。我相信,用心去看的人大都不會太失望。


一部尊重觀眾智商的電影


我看熱評都說是尊重觀眾智商的電影之類的話,然後我在懷疑,我是不是智商不夠。


好看值得一定要看,中國電影有希望了!

最大的體會,上海話取代了我心裡東北話的地位。


我的主觀觀感。
期待這部電影期待了很久很久,終於看到了,好想說說感受。
這部電影的優點就是,非常熨帖。每個人都很符合電影的氣質,或者說是民國上海的氣質。我注意到黑幫大佬們吃的東西都很家常。幾個白瓷碟子,蒸包、稀飯、煮蝦、青菜,似乎極力回歸生活本身的氛圍。沒有出格的人,或者說,沒有太活潑的人,每個人都端莊而疏離。死亡面前,不表現悲痛;離別的感受也不讓人感到。比如說,日本妹夫和妻子親近,抱著兩個兒子,妻子在門口望著,畫面很暖,可是這個時候,日本人心裏面知道再也看不見妻子了。就如同戲中戲謀殺妻子一樣,導演雖然說,因為內心矛盾所以要手抖,女明星卻說,因為決定了所以不需要猶豫。日本妹夫這場溫暖的溫存中鏡頭沒有強調錶情,抱著兒子遊戲時就是背影。鏡頭迴避了很多多數人會認為很重要的重頭戲,矛盾的情感直接迴避掉,甚至在剪切中,也讓人忘掉前後邏輯。
有人說各種細節,我大部分都沒看到,但是想必是存在的。就像進入現場,蛛絲馬跡靜靜藏著,等待你忽略掉他們,也期望你發現他們。這顯出一種特別的矜持,刻意疏離又渴望知音。
總之,從題目,到配樂,到語言,角色,說句不好聽的,都給人一種很裝逼的感覺。就是那種端莊的疏離感。就像一個地位很高的人,你耳聞他經歷了悲傷,想安慰他想讓他哭出來,他偏偏腰板溜直一絲不苟,對你客客氣氣的笑著客套,安慰不出口,他也不在乎你的感受,就在那裡「體面」著。有人覺得他太不好接觸,不親近,只好遠觀。他們似乎不在乎你懂不懂他們,懂就尊重,不懂無所謂。
我覺得的問題主要在章子怡的角色身上,我不懂她的感情發展,我不懂她對日本人有沒有產生感情還是單純的恨。
現在的作品越來越追求塑造立體的人。就本作而言,侵略者,黑幫,誰是好人?陸先生是好人?為了復仇槍殺親外甥。亂世下無好壞。程耳導演是很熱衷暴力美學的。目前兩部作品,都有坑殺活埋,強擄弱女,殺手冷酷寡語充滿男人味甚至可以說是性感。這很刺激。

最後一句,注意這個電影是因為我是小哇的迷妹,所以最後表白小哇,雖然你戲份少,可是性感一如既往 。


我是帶著看完長城之後的懊惱心情去看的,驚艷,真的是驚艷。
從中可以看到色戒跟跟一代宗師的影子,但是比色戒更精緻,更優雅,又沒有一代宗師的晦澀。
好看,我一般在影院是只看特效片的,其他的覺得不值票價,但是這部真的是讓我心甘情願送出票錢。
個人覺得是2016年國產電影最佳,沒有之一。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看《歸來》時,觀眾反應相差這麼極端,一半人難過,一半人不停地笑?
如何評價電影《港囧》?
如何評價迪士尼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
《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強烈而朦朧的光線如何拍出?
如何評價2012年電影《林肯》?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影視評論 | 羅曼蒂克消亡史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