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以葉酸為例,藥店里幾塊錢一小白瓶的葉酸,跟200元左右的大瓶葉酸真的沒有區別嗎?


有區別。應該是便宜的那個,也就是社區免費發放的那個,或者便宜的那個,比幾百塊的那個更好。

計劃妊娠的婦女,常規推薦要服用葉酸,普通人大約0.4mg一片一天,有不良孕育史推薦0.8mg一天,就可以了。是為了預防胎兒神經管發育畸形。雖然我們的食物里含有葉酸,但是在妊娠期,需求增加,食物里攝取的遠遠不足,所以補充變得有必要。雖然葉酸攝入不足導致的胎兒神經管畸形發病率並不高,但是口服葉酸又沒有壞處,僅僅在口服極大量(大約20mg以上?也就是社區那個的一盒?記不太清了)的情況下才有點壞處,所以口服葉酸這件事,被大家越傳播越廣。

但是,一般賣幾百塊錢的都是複合的維生素片,或者複合的葉酸片,裡面含有很多東西,大多都是營養成分,大多都是無害的,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是保健品

而那個便宜的,卻是藥品

藥品的生產、監督要求,真的是完爆保健品幾條街啊。藥品需要各種的審批、監督、實驗、試驗、反饋、評價、普及、教育等等……這些,保健品幾乎不需要啊!

打個比方,如果對普通人來說,跑步及格的要求就是中考體育過線的話,那麼對於運動員跑步的要求,怎麼著也是劉翔或者同等的水平吧。這裡普通人就是保健品要求的水平,劉翔就是藥品要求的水平。

所以,相信我,社區發的,絕對比幾百塊錢買的要好!

當然,拜耳生產的愛樂維之類的除外,因為那個也算是藥品。

請指正。
利益:如簽名


應該是便宜的那個好。藥品的研製、生產、加工的標準都非常嚴格,安全絕對有保障。

貴的那個是智商稅,簡而言之就是用上百倍的價錢賣給你一個次品。如果這個是醫生開的,那麼這個醫生,甚至這個醫院都不是很值得信任了。我們這邊的婦幼保健醫院裡葉酸都是白送給孕婦的。

另外,我很不理解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純天然」就覺得好,聽到「化學」就害怕。這可能是無良商家刻意誤導宣傳的結果。

其實稍微想一想就知道,大便也是純天然的,如果在食品裡面加一勺大便,那也是純天然食品啊,難道就好嗎?那麼多有毒的動植物,都是純天然,污染食品的大腸桿菌也是純天然的,難道就可以放心吃嗎?

至於大家對化學的恐懼,就更不可理喻了。「科學以人為本」喊了這麼久,科學家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好而做了這麼多工作,怎麼就讓人談化學而色變呢?


有區別,其實你連幾塊錢都不需要花,帶著身份證,去社區醫院或者婦幼保健院的婦幼保健科,可以免費領取的葉酸,是最好也最安全的。
國家免費發放的葉酸屬於藥品,我們曾經大力宣傳育齡期婦女增補葉酸,目前也都落實到了鄉鎮醫院和村衛生室,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發放的葉酸經過了層層的篩選和招標,安全性什麼的,大家都懂得。
至於很貴很貴看起來高大上的,應該不是單純的葉酸,很可能是複合維生素一類,而這一類很多都是保健品不是藥品(愛樂維是藥品),至於為什麼有的醫生喜歡開這個。。。。
前幾年聽婦保同事說,葉酸發放落實到人,一個身份證號國家給予五毛錢的補助。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婦保門診上同事們還是很高興的,結果三年過了,補助還在嘴裡說著,沒法下來呢~從事婦保工作的同事們很桑心。。。。


先說結論:沒有區別,葉酸片有一個藥典標準,標準到怎麼製造,原料到流程都管得死死的。所以都是一樣。而且葉酸這個化學物質,無論是吹噓的天然還是合成都是一模一樣。

這麼說吧,對於那些靠葉酸的商家和葯企來說。他們肯定會盡一切能力去吹噓,而且很多吹噓還不用承擔責任。

葉酸是應該補充的營養素。但是價格是非常低廉的。按照網上關於葉酸片的流通企業報價,成品大約是1.9-2.9元一瓶,每瓶31片。

而有一個特別不要臉的企業,他們的商品名叫X利X。

百度搜索的話,百度百科還公然寫這一段話。

X
利X是惟一一個經我國政府批准的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的新葯,是中國婦嬰保健中心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歷經8年合作攻關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專門為孕婦和胎兒的
特殊需要而特別研製的,並經過25萬例嚴格的臨床觀察,驗證了其卓越的療效和極高的安全性---25萬例臨床觀察未發現一例不良反應。

什麼鬼,葉酸這爛大街的東西什麼叫惟一新葯?吹牛還不用上稅了。還是什麼攻關成果,人正常每天葉酸的攝入波動都可以在0.4mg上下。(見附表)

就這麼點聊勝於無的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的普通葯,他們企業的零售價呢,基本都是38.0-45.0元左右。

按照現在大部分OTC和保健品進駐藥店的行規,一般都是3折左右進店。如果大牌子,有很多促銷跟進的話,或許5折都可能。

可見這個產品的利潤空間多大。

足夠支持在社區免費發放產品,培養消費人群。也足夠給醫生回扣,讓他們推薦自己的品牌名甚至直接開這個產品。

然後還能讓營業員忽悠,醫生開處方就是開這個,來的人都是拿著吃過的盒子要買這個。

其實你直接要求他拿最便宜最便宜的葉酸就好了。最貴不超過10元。

一樣的葉酸,一樣的0.4mg。如果你是細心的人,你會發現連說明書都是一模一樣的。沒錯,葯監局對說明書管理還是非常嚴格的。

X利X的葉酸片,絕對是利用沒學過醫藥知識的人進行過度消費的商業陰謀。

附:
含葉酸豐富的食物

1、蘆薈:含葉酸85-120(微克/100克)
蘆薈可說是綠色蔬菜中含量最高的一種,建議購買新鮮蘆薈後儘快食用,且以微波爐、快炒或迅速氽燙的方式烹調,保持其營養價值。

2、燕麥:含葉酸190(微克/100克)
燕麥是營養成分相當高的全穀類食品,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特別是葉酸可以幫助胎兒生長,一般建議可泡成粥類或將之混入白米飯中食用,都是不錯的攝取方式。

3、西蘭花:含葉酸120(微克/100克)
西蘭花的熱量極低,而對懷孕的婦女來說,不僅含有高量的葉酸,其纖維多的特性也能改善孕期便秘的困擾,是孕期食材的最佳選擇。

4、胡蘿蔔:含葉酸67(微克/100克)
胡蘿蔔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活性,其葉酸的含量也十分豐富,建議可將之洗凈後,直接攪打成果汁食用,會是最直接攝取多量葉酸的方式。

5、奇異果:含葉酸30(微克/100克)
奇異果不僅是水果中含有葉酸較高的種類,其豐富的維他命C也能使葉酸穩定,提升人體吸收利用率,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

最後,建議孕婦還是要補充葉酸片。畢竟自然中補充波動有點大,而懷孕是需要身體有儲備並且比較足量才有用。但是呢,不一定是貴的就是好的。一樣的東西 ,都是經過葯監局批准。都一樣的。

OTC渠道里的都是0.4-0.8mg的,正常的售價在8-10元。
處方葯是5mg的,處方一般是貧血用。或許可以想辦法掰開用吧


幾百塊的那個是奔跑兄弟,幾塊的那個是國家三級短跑運動員。
到底哪個跑得快你自己想想。


區別是比較大的。那種幾塊錢的是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的,一片的含量是5mg,孕婦一般來說,每天補充0.4mg就可以了,也就是複合維生素中葉酸的含量。
但是,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吸收不了的部分自然就排出體外了,所以實際上服用哪種含量的區別不是很大。而且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葉酸的吸收能力差異很大,對於那些吸收能力不好的人來說,還是應該服用計量比較大的,畢竟吃多了,理論上講也能多吸收一點,實際上,東亞人對葉酸的吸收能力是比較差的。
美國的建議是服用0.4mg,但是美國很多食物中都添加了葉酸,中國並沒有。
如果你前面懷孕生過有神經管畸形的孩子,這一胎醫生也會建議服用十倍的葉酸,也就是4mg,但中國沒有4mg劑量的葉酸,一般用5mg代替也可以。
據說過去孕婦都服用的是5mg,斯利安也是近年才出現的。
其實,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巴西的南美國家,已經不久之前的香港,孕婦都是服用5mg的。
葉酸服用過量,據說會影響鋅的吸收,但那個過量是350mg,如果不是吃錯藥,怎麼也不會達到這個量的。
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就是那個吃錯了葉酸的人。孩子現在半歲,一切安好


看了各種要別人買性價比低的昂貴商品,彰顯(有時甚至是偽裝)階級身份的假雞湯真軟廣答案,維生素的答案簡直是一股清流。這年頭買性價比高的,不會被人瞧不起的東西,也就只有維生素了。

什麼時候出了驢包包牌、穿普拉達的女王牌維生素,當我沒說。

如果人家不樂意吃,我跟你說,我還有一個主意。我姥姥是退休醫生,家裡很多滿是外國字的保健品瓶子,給你幾個,買點普通藥品維生素,灌進去,這不就成啦?你出個郵寄費就行。


作為一個做醫藥行業的,且和題主所問的領域及其相關,來回答一波。
首先,要區分藥品和保健食品,藥品分處方葯,非處方葯,都有國葯准字,這個比較好識別,保健食品俗稱藍帽子,包裝盒子上有一個藍色的帽子一樣造型的標識。下面有一行小字:國食健字。藥品的標準要遠高於保健食品,中國的保健食品被不少商家搞的已經是一個很臭的品類了,但是在國外,大家知道的swiss什麼的,都是很常見的膳食補充劑,尤其以蛋白粉和魚油被國人廣泛接受。
第二,題主說在醫院裡開的,應該不是保健食品,應該也是藥品,因為現在能開出保健食品的醫院在中國還不太多,頂多能見到醫用食品,例如諸多的腸道營養產品。
第三,關於哪個更有用的問題,這個要分開看,上面的答主好多提到了要看劑量及適應症,只要是藥品,基本都有適應症,即使都是葉酸,劑量不一樣針對的作用也不一樣,舉個例子,B族維生素,藥店里很多小白瓶子的維生素B2相當便宜,很多人口腔潰瘍就會去買,但是這個東西你要是長期吃,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符合的B族維生素作為保健目的是可以長期吃的。所以一定要看清楚說明及適應症
第四,題主提到的180多的,基本可以確認是複合維生素,即葉酸加多種維生素的複合製劑,常見的有愛樂維、瑪特納、金斯利安等,和單方葉酸是不一樣的,至於說複合維生素有沒有用,是不是比單方葉酸好,這是另一個話題(個人認為有用,且有臨床論證)。
第五,關於藥品的價格,有各種因素,藥品作為一種商品,廠家生產出來是要賺錢的,但是在現有的很多行業規則及制度下,價格就變味了。舉個例子,某種很好銷售的藥品,療效很好,價格很低,廠家想漲價也長不上去,基本沒有利潤,怎麼辦?那就推出一個升級產品,替代掉原來的,升級產品的價格就可以自由制定了。至於為什麼要這樣,零售商的需求,自己利潤的需求,因素很多。其實不只是藥品,其他商品也一樣。
第六,單說一下保健品的價格,在中國,保健品的價格的確是虛高的,且利潤高到很多人知道了以後要罵娘的地步,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渠道被迫,零售商需要這麼多的毛利,至於零售商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的毛利,因為這個品類是零售商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如果沒有這個品類,很多零售商就賠錢了。。。。
第七,主語題主,在安全有效的範圍內,老婆樂意吃什麼就吃什麼,老婆開心和花180塊比,自己選選看,老婆開心寶寶才更好成長呀。
第八,碎碎念,葉酸最好懷孕前半年開始吃,神經管畸形發生在懷孕前三個月,早吃為了提升身體內的葉酸含量,葉酸國家推薦0.4mg每天,最高耐受粒1mg每天,這個區間都是可以的。另外,孕期推薦:葉酸(或者含葉酸的複合維生素)+鈣(孕中期開始吃,盡量吃OTC,不吃保健食品品牌就不推薦了,廣告嫌疑)+DHA(孕中期後開始吃),部分孕婦會有貧血現象,會補鐵,還有的需要前期吃孕酮。總之,做好檢查,遵醫囑。
祝答主寶寶健康。
以上。


首先聲明:題主要跑題了。
我還沒上臨床,很多知識只是來自書本和老師的經驗教授。有次上課老師講到對待患者要一視同仁,然後放下課本說我們在臨床不能這樣。對待家境不好的患者,要結合病情開有效而廉價的藥物。對家境較好甚至官員級別的患者,我們在有效的基礎上要開一些高檔,價格更高的藥物。並不是單純為了創收(這點並不否認),更多的是為了使患者相信藥物,進而促進藥物的效果。
肯定有很多朋友認為這是欠妥甚至是沒有醫德的,換位思考一下,當你開著寶馬拿著lv去醫院看病時醫生只給你開10塊錢的抗生素而另一家醫院給你開一堆聞所未聞的藥物的時候,你會相信誰?就算知友冷靜,社會上又有多少人真正的相信醫生呢?
———分割線———
開始答題。綜上所述,幾百元買葉酸並不是上當,而是你花錢買安心,是自願的。


豈止是葉酸啊,各種維生素啊、鈣啊一類的營養物質。都是保健品比藥品貴多了。

你要買的話,強烈建議你買藥品。

畢竟藥品執行的是藥品的標準,保健品執行的是保健品的標準。

從標準上來看,保健品就低了一大截。

然後保健品價格還比藥品貴多了,這個差價就是一種典型的智商稅。

至於你的認為保健品比化學藥品好的思想,我也懶得噴了,自己好好學一下化學吧。


當然有區別
後者賣的貴


你看到藥盒上有 「OTC」字樣就是經過國家醫藥監測批准發售,就是廣告的國葯准字型大小。如果是 「健」字樣 就是保健品。希望對你有幫助


區別很大,作用不一樣。藥店賣的1快錢左右那種葉酸是為了治療巨幼貧的,劑量是5mg/片。妊娠期服用的葉酸是為了預防神經管發育畸形的,劑量是0.4mg/片。可以看出來後者劑量遠遠小於前者,所以作用也完全不同。妊娠期是不能使用藥店賣的那種1塊錢左右的葉酸的。社區給孕婦發的也是斯利安,只是斯利安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一個月的量大概10幾元,還有一種叫金斯利安,一個月的量大概要50多元,區別是後者還加了很多其他複合維生素。社區發的是10幾元的,藥店里保健品區域兩種都會賣。大家可以按需購買和領取。
圖片上有劑量,大家可以看下。


答案大家講明了,說句題外話

以專業領域中的「常識」來衡量大眾的認知,並使用「智商稅」這個略帶歧視的辭彙形容普通消費者,實在是略噁心。

題主講明了是「 醫生剛開了185一瓶的葉酸 」,謹遵醫囑難道又成了智商不足的標準?要噴也該噴吃回扣的無德醫生好吧!!

建議題主多諮詢其他醫生,回答中提及「智商稅」的貌似沒有一個是正經醫學工作者。


藥店2塊錢一瓶的維生素C和一百多一瓶的維生素C

據說中間的差價

叫智商稅


好吧我和題主詳細說一下
以前是人工合成的維生素C貴,因為人工合成的純凈度高
後來不要臉的中國也發明了人工合成的方法
美帝立刻向中國購買了專利,八十年代大家知道,國人都是社會主義溫室里長大的孩子,哪裡比得過資本主義國家這些養蠱池裡出來的人精啊···
但是幸虧只賣了十幾年的使用權

但是歐美也開始慢慢宣傳天然的就是好就是好了··

十幾年後,中國的維生素C可以隨便賣了
立刻價格就一兩塊錢一瓶了


這是一個悲桑滴故事……50天去查完胎心胎芽後,醫生問我吃什麼葉酸,我說那種小白瓶。然後她說不行啊,普遍缺各種微量元素巴拉拉說了一大堆,給你換這個,多好多好,而且有點先兆流產她一起給開了好多葯。
那小白瓶葉酸是公婆聽說我懷孕了寄來的,寶寶第一次懷孕也不懂,就聽醫生的吧。然後晚飯吃的蘑菇,為啥記得這麼清楚,因為後續跟這個有關。吃完葉酸後玩手機,安胎的糖漿倒好了放在那準備喝,玩著玩著手機突然一陣反胃(我那段時間沒有孕反,只會噁心不會嘔吐),反應來的太強烈擋都擋不住,哇哇的吐了一垃圾桶。老公剛準備加班工作,被我嚇得不敢工作了。當時沒想到是葉酸的事,以為蘑菇沒熟。這個二貨氣沖沖的去炊事班宿舍,把班長一頓批,說你嫂子剛懷孕正處在危險階段這吃蘑菇中毒了,人家很委屈,說蘑菇燙過了再炒的。第二天晚上,喝了葉酸,突然反胃,在那哼哼唧唧躺著,忍了半天忍住了,一夜無事。第三天晚飯……又有蘑菇,我特意沒吃。然後飯後喝葉酸,十幾分鐘後,強烈噁心……然後強烈嘔吐,胃裡翻江倒海的感覺。老公說再吐寶寶都要吐出來了。突然驚醒,覺得葉酸的問題,總結了一下,一開始吃那葉酸就開始吐,期間沒吃任何別的葯。
後來換回了普通小白瓶葉酸,又活蹦亂跳的了……
老媽知道後很生氣,說醫生怎麼亂開藥。估計我跟這種葉酸不合群吧,我就適合廉價的哈哈(?? . ??)


就看你喜歡吃鮑魚還是雞蛋了。。


我有不同觀點,先寫在前面,我從製藥企業的角度出發,結合銷售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新的視角。
首先,針對題主的問題,第一觀點是可以買便宜的,貴的沒道理,而且太離譜。但一般從醫院開出來的,基本可以確定是藥品的,因此不管貴賤都是合格的。但合格與合格之間相差很大,我後面會細說。
其次,是不是市面上所有的藥品都是買最便宜的就好呢?是不是買了最便宜的藥品和貴的肯定有一樣的療效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來舉個例子:對於純凈水,是不是不同品牌有不同的價格,他們能上市銷售,肯定都是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為什麼會有的口感好,有的口感不好,大家不是都去買最便宜的康師傅?因為他們真的有區別。
對於相同配置的手機,尤其是號稱性價比的某米,配置相同真的能一樣的使用,同樣的感受嗎?不是的。

因此,對於藥品來講,他也是商品,一種特殊商品。是商品就避免不了差異,而且是客觀存在的,這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不可抗拒的。

我所在的企業有三個產品的原料葯在全國處於壟斷地位,換言之,全國百分之九十的該產品都是採用我公司的原料葯,都是按國家藥典的要求,執行統一的質量標準來生產,同樣是抽檢合格上市。但效果卻不完全相同。因為每個公司對生產工藝的要求,出廠的產品的把控不同。主含量相同,但溶解度未必相同,生物利用度未必相同,輔料的配比和成分未必相同,服用後的副作用也不一定能把控在相同的量。

因此,這絕不是能單單用價格衡量的。上述三款產品我們自己生產出的成品,質量和效果在國內都是一流的,但價格既不是最貴的,也不是最便宜的。

同樣,我們公司自己的產品也有不如別的廠家的時候。自己的孩子喉嚨發炎,吃自己廠家的消炎產品,效果不明顯,換成同樣的進口產品,立竿見影,不服不行。同樣可以上市,同樣合格,但療效不同。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選擇呢?說實話,我不知道。我作為藥品銷售不知道,更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現在自己挑藥品基本兩個原則:一,有外企的不買國產的。二,有熟悉的大廠家的不買陌生廠家的。我堅決不用價格來衡量。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只要裡面含有的都是葉酸這個化學物質,那就效果而言應該沒有什麼區別。裡面其他的東西可能略有區別,但是就差價來看,基本可以確定多餘的那價錢是……品牌溢價,純利潤的。換句話說,醫生創收的。


有,包含智商稅


推薦閱讀:

妻子與母親在分娩方式上起了矛盾,我怎麼做才能皆大歡喜?
孕酮低真的那麼嚴重嗎?
我十九歲,懷孕了。應該怎麼選擇?
未婚先孕,遠嫁,沒有彩禮,沒買三金,但是他除了物質給不了我什麼,生活中對我挺好的?
孕期焦慮,整天瞎想擔心胎寶健康,請問該如何緩解?

TAG:藥物 | 懷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