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受傷的總是股市而非樓市?

近期全國樓市調控都在趨緊,成交量和成交價也都開始下降。但是,這種情況下股市不光沒有好轉,反而繼續下跌,為什麼!!!


樓市和股市沒啥必然的聯繫。


之所以股市比樓市波動大多了。是因為股市的門檻小多了。

股市嗎,只要幾千塊錢就可以去入市了。說不定門口的賣菜大叔都是股民。

而樓市,動輒十几几十萬的首付,百萬乃至幾百萬的貸款。入市的門檻高了很多。當然你也可以不貸款,可是那門檻就更高了。


門檻小,就意味著一旦市場火熱,入市的人就會大量增長。而同樣的是,一旦市場有風吹草動,大量的資金就會試圖離開,然後帶動股市下跌。

而樓市,則遠沒有這麼容易進入和離開。北上深的樓市再火熱,即使沒有限購,也很難像股市一樣有那麼多的人和資金在短時間內一擁而入。

所以樓市一般都是比較平穩的。


順便推薦我的樓市文章

以自由看待房地產之一 計劃經濟時代的房地產 - 知乎專欄以自由看待房地產二 市場改變房地產 - 知乎專欄以自由看待房地產三 不肯走開的政府之手 - 知乎專欄以自由看待房地產四 有問題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和更有問題的房地產評論界 - 知乎專欄


過去,國內投資者對五月的股市往往比較憧憬,稱之為「紅五月」,而今年,財經媒體上很少出現「紅五月」這三個字了,倒是有不少人借用西方股市的諺語——Sell in May(五月賣)來表達對五月股市的擔憂。從今年五月第一周股市的表現來看,似乎也印證了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趨向。然而,股市的上漲或下跌,往往是解釋容易而預測難,因此,本文想探討的不是股市為何下跌,而是在政策同樣收緊的情況下,為何樓市表現強勁但股市表現差勁呢?

樓市與股市分處周期的不同階段

年初至今,人民幣匯率表現非常穩定,於是,不少人認為中國股市表現理應不錯,原因是匯率穩定後換匯需求下降,熱錢外流就會減少;此外,政府對樓市的調控力度越來越大,手段也越來越多,故長期滯留在樓市的資金將會撤出,股市自然就成為熱錢流入不可多得的地方,故有理由看好股市。

但近來股市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即便是一帶一路、雄安新區等振奮人心的主題,也未能給股市注入持久的活力,大家似乎對全球經濟的復甦和國內經濟的回暖視而不見。股市走弱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一是經濟指標雖然好轉,但恐怕已經見頂,股指是經濟領先指標,不是經濟數據的滯後反映;二是金融監管日漸嚴厲,導致金融市場利率上行,引發股債雙殺。

從政策調控力度來看,樓市政策的嚴厲程度遠超股市,如限購城市的數量不斷增加、房貸利率提高、首付比例上升、一手房限價等,而股市除了受金融監管政策的負面影響外,並沒有遭遇具體的打壓舉措。此外,金融監管政策的趨嚴對樓市也構成負面影響,但樓市為何未像股市那樣弱不禁風呢?這恐怕與樓市仍處在牛市不無關係。

樓市相較股市存在三大優勢:第一,除了投資或投機性需求外,樓市還存在著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第二,中國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社會不足30年,加之農耕文化的深遠影響,導致國人對土地和房屋的偏好超過其他投資品種,也遠超人少地多、 祖先為游牧民族的西方人;第三,A股作為新興市場,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存在各種缺陷,使得中小股東行使權利受到一定限制,中小投資者感到「做股東不如做房東」。

從中國目前情況來看,樓市銷售的熱點正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轉移,這與人口流向的逆轉似有一定相關性,也與三四線樓市庫存減少及房價收入比相對較低有關,似乎正在經歷牛市中的「補漲行情」,不過,以股市的經驗而言,「補漲」常常意味著牛市進入尾聲。

對於股市來說,其走勢擺脫不了經濟基本面的約束。中國經濟增速自2010年見頂之後,一直處在緩慢下行過程中,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也未出現持續好轉的跡象。因此,股市在2015年上半年出現短暫牛市之後,如今即便不定義為熊市,也至少屬於「調整期」。

樓市泡沫與股市泡沫究竟哪個大?

記得2016年至少三次提及「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第一次是在2016年7月的政治局會議上,將「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放在「降成本」的話題上;第二次是在2016年10月的政治局會議上,將「注重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放在 「貨幣政策」的話題上;第三次是在2016年末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明確「著力防控資產泡沫」。這裡的「資產泡沫」,顯然是指房地產泡沫,因為2016年股市交易清淡,樓市的銷售額創出歷史新高。

我相信,多數人會認為樓市泡沫比股市大,畢竟股市一直在跌,樓市一直在漲;或許認為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應該不高,如上交所A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6倍。與股市的市盈率有可比性的是樓市的「房價收入比」,因為無論是市盈率還是房價收入比,其倍數都可以視為對應年份數。目前,全國平均房價收入比大約為21倍,顯然高於上交所的A股的平均市盈率。

如果將深交所的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股票加在一起考慮,則目前所有A股的平均市盈率約為35倍。此外,在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市盈率高於50倍的股票在2000隻以上,即超過了三分之二,且所有A股的市盈率中位數大約為70多倍。

而樓市房價收入比最高的城市是深圳,大約為45倍,位列全球第一,北京、上海等均未超過40倍,全國所有城市房價收入比的中位數大約為22倍,因此,相比樓市的房價收入比,A股無論是平均市盈率還是市盈率的中位數,都遠超樓市。

有人統計了2011- 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分紅數據,發現五年平均股息率在2%以上的公司只有207家,平均股息率在3%以上的公司才80家,在上市公司總數中的佔比分別為6.55%和2.53%。與股息率對應的是住宅的房價租金比,全國平均約為2%,也顯著高於A股的平均股息率。

上述分析表明,如果說樓市存在「資產泡沫」,那麼,股市的「資產泡沫」則更大。我國股市經歷了從5000多的高點大幅下跌之後,為何仍有那麼大的泡沫呢?這與A股市場流動性過強有關,即流動性決定風險溢價水平,流動性越好的資產,對風險回報率的要求越低,即給予交易價格的折扣率越低。


首先樓市價格也不是一直在持續上升,也經歷過了跌宕起伏。所以題主的問題本身就有一定的不客觀因素。

樓市和股市之間還是可以找出一定的共同點:

一、二線城市的房價走勢穩定上升,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房價波動起伏明顯;股市基本面50(上證50)走勢穩定上升,其他個股走勢波動起伏明顯。

  1. 需求決定價格
  2. 好的標的物大家購買慾積極(一線房市、優質股票)
  3. 對樓市和房市的維穩政策都有很明顯的作用(政府隱形的手調控)
  4. 兩市若處於崩盤階段,再怎麼使用調控手段也是沒用的

再從題主那雞凍(激動)的語氣中我們可以發現題主肯定是因為在股市中受到傷害,心痛不已,於是來到知乎宣洩內心的不甘。的確近年來雖然指數在持續上漲,基本面50上漲也非常可觀(國家隊的力量和機構集中的資金炒作),但是其他的個股確實一地雞毛,慘不忍睹,大部分個股今年來跌了30%不止。

上證50走勢圖:

普通個股走勢圖:

只拿兩張圖作對比不太嚴謹,但是這應該符合大部分的情況(事實確實如此,有一定的普適性)

題主不哭,站擼。股市就是一個殘酷的地方,沒有熱點的股持續的下跌,溫水煮青蛙,不斷腰斬;熱點股呢想買買不到(機構大資金承包),但是這種種原因是因為現在是熊市啊題主,題主醒醒,新股IPO不斷,股票供應不斷增加,需求明顯小於供給,沒有熱點的股怎麼可能不下跌呢?再者資本市場大部分資金都因為房市的過熱不斷湧入炒房,並且對於不動產這種流動性極差的標的物,大部分資金進入房市後都是被「套牢」的狀態,哪裡還有大量資金進入股市推動股市上漲呢?

現在我們可以得出股市難以上漲的原因:

  1. 股票供給不斷增加(IPO)
  2. 大量資金進入房市被套牢,需求減少
  3. 對於金融圈反腐貪污的嚴重打擊(資金更為謹慎操作)

股市談完了,我們再來聊聊樓市,題主問我們為什麼受傷的總是股市而不是樓市,那我問問題主樓市能受傷嗎?樓市捆綁的行業太多,還有日益暴增的房貸。樓市崩盤一般就代表經濟危機的到來,銀行房貸的無法回收,壞賬暴增,銀行甚至會面臨倒閉的危機。所以政府必須控制房市的價格,防止危機的到來。所以房市的穩定的重要性遠遠大於股市的穩定。

現在我們來分析為什麼股市比樓主更難控制:

  1. 股市新股IPO不斷,意味著股票的供給不斷增加,保持股市穩定必須保持對股票的需求同比例的不斷增加才行,即股市的邊際需求增量=邊際供給增量,才能剛好保持股市的穩定;房市的供給穩定,供給嚴重缺乏彈性,需求相對富有彈性,保持房市穩定只需控制房市的需求量不變或者少量減少
  2. 股市流動性更強,資金流動靈活,更加不可控房子不動產,流動性低,交易換手率低,相對可控

該說的說完了,題主心態放平和,房市追不到,股市割不掉,這不是你的錯↓↓↓

另外向大家推薦熊市寶典——基金定投,熊市收集穩定廉價籌碼,簡單易如門,牛市分步止盈即可。廣告↓↓↓


為了能讓更多的人方便的得到適合自己定投的基金組合,也能享受到從前專業資產管理機構才能用到的專業管理策略,我們專門為定投用戶推出了阿牛定投-超級基金 智能定投,連APP 都不用裝,只需關注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定製自己的定投組合,並且定投更靈活更智能,你只需動動手指頭確認一下,剩下的就由阿牛來完成。掃描二維碼,感謝大家支持 :-)


樓市與股市分處周期的不同階段

年初至今,人民幣匯率表現非常穩定,於是,不少人認為中國股市表現理應不錯,原因是匯率穩定後換匯需求下降,熱錢外流就會減少;此外,政府對樓市的調控力度越來越大,手段也越來越多,故長期滯留在樓市的資金將會撤出,股市自然就成為熱錢流入不可多得的地方,故有理由看好股市。

但近來股市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即便是一帶一路、雄安新區等振奮人心的主題,也未能給股市注入持久的活力,大家似乎對全球經濟的復甦和國內經濟的回暖視而不見。股市走弱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一是經濟指標雖然好轉,但恐怕已經見頂,股指是經濟領先指標,不是經濟數據的滯後反映;二是金融監管日漸嚴厲,導致金融市場利率上行,引發股債雙殺。

從政策調控力度來看,樓市政策的嚴厲程度遠超股市,如限購城市的數量不斷增加、房貸利率提高、首付比例上升、一手房限價等,而股市除了受金融監管政策的負面影響外,並沒有遭遇具體的打壓舉措。此外,金融監管政策的趨嚴對樓市也構成負面影響,但樓市為何未像股市那樣弱不禁風呢?這恐怕與樓市仍處在牛市不無關係。

樓市相較股市存在三大優勢:第一,除了投資或投機性需求外,樓市還存在著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第二,中國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社會不足30年,加之農耕文化的深遠影響,導致國人對土地和房屋的偏好超過其他投資品種,也遠超人少地多、 祖先為游牧民族的西方人;第三,A股作為新興市場,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存在各種缺陷,使得中小股東行使權利受到一定限制,中小投資者感到「做股東不如做房東」。

從中國目前情況來看,樓市銷售的熱點正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轉移,這與人口流向的逆轉似有一定相關性,也與三四線樓市庫存減少及房價收入比相對較低有關,似乎正在經歷牛市中的「補漲行情」,不過,以股市的經驗而言,「補漲」常常意味著牛市進入尾聲。

對於股市來說,其走勢擺脫不了經濟基本面的約束。中國經濟增速自2010年見頂之後,一直處在緩慢下行過程中,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也未出現持續好轉的跡象。因此,股市在2015年上半年出現短暫牛市之後,如今即便不定義為熊市,也至少屬於「調整期」。

樓市泡沫與股市泡沫究竟哪個大——基於流動性的思考

記得2016年中央至少三次提及「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第一次是在2016年7月的政治局會議上,將「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放在「降成本」的話題上;第二次是在2016年10月的政治局會議上,將「注重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放在「貨幣政策」的話題上;第三次是在2016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明確「著力防控資產泡沫」。這裡的「資產泡沫」,顯然是指房地產泡沫,因為2016年股市交易清淡,樓市的銷售額創出歷史新高。

我相信,多數人會認為樓市泡沫比股市大,畢竟股市一直在跌,樓市一直在漲;或許認為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應該不高,如上交所A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6倍。與股市的市盈率有可比性的是樓市的「房價收入比」,因為無論是市盈率還是房價收入比,其倍數都可以視為對應年份數。目前,全國平均房價收入比大約為21倍,顯然高於上交所的A股的平均市盈率。

如果將深交所的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股票加在一起考慮,則目前所有A股的平均市盈率約為35倍。此外,在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市盈率高於50倍的股票在2000隻以上,即超過了三分之二,且所有A股的市盈率中位數大約為70多倍。

而樓市房價收入比最高的城市是深圳,大約為45倍,位列全球第一,北京、上海等均未超過40倍,全國所有城市房價收入比的中位數大約為22倍,因此,相比樓市的房價收入比,A股無論是平均市盈率還是市盈率的中位數,都遠超樓市。

有人統計了2011- 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分紅數據,發現五年平均股息率在2%以上的公司只有207家,平均股息率在3%以上的公司才80家,在上市公司總數中的佔比分別為6.55%和2.53%。與股息率對應的是住宅的房價租金比,全國平均約為2%,也顯著高於A股的平均股息率。

上述分析表明,如果說樓市存在「資產泡沫」,那麼,股市的「資產泡沫」則更大。我國股市經歷了從5000多的高點大幅下跌之後,為何仍有那麼大的泡沫呢?這與A股市場流動性過強有關,即流動性決定風險溢價水平,流動性越好的資產,對風險回報率的要求越低,即給予交易價格的折扣率越低。

股市的流動性遠好於樓市

從上圖可見,中國房地產交易最活躍的城市之一——北京樓市的年換手率不足10%,而相對不活躍的上交所,歷年股票換手率都超過100%,這也是A股泡沫可以更大的理由。事實上,A股的換手率全球領先,如2016年主板的年換手率為2.3倍,創業板超過7倍,在全球各大主要股市都是領先的。

高流動性是A股長期高估值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自2016年起A股的換手率明顯下降,這也伴隨著股價的回落。同時,隨著樓市的火爆,二手房交易活躍度大幅提高,熱錢常駐樓市。四月中旬以來,A股的保證金餘額連續三周下降;同時,由於港股的估值優勢,流入港股的資金則在不斷增加。因此,除了A股與樓市存在一定此消彼長的關係外,A股市場的吸引力還受到港股的挑戰。

政策需張弛有度——

抑制泡沫而非消除泡沫

政策調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難度很大,因為社會與經濟對政策的反應複雜,遠不像化學和生物反應那樣簡單。這輪金融監管的主要目的是「去槓桿」,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目標之一,同時也是為了讓經濟能夠脫虛向實。

但問題在於中國經濟「虛」的程度已經大得驚人,即金融的體量與實業相比過大,金融的增加值在GDP中的佔比過高,超過英國、歐盟、美國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這對於一個人均GDP只有八千多美元的新興經濟體而言,金融結構嚴重失調。

因此,要讓中國的金融槓桿率和資產估值水平回歸正常值,只能逐步且分階段進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一個已經持續了20多年的股市泡沫(高市盈率),不能期望在短期內消退。目前,A股中超過1200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為何這些股票的市盈率能夠長期維持高位呢?恐怕與併購重組的預期有關,這類似於一線城市學區房的估值模式,即「含權」,故如何抑制「殼資源」帶來的泡沫,是否完全限制借殼,恐怕也需要三思而行。

同樣,國內金融規模的大膨脹始於2009年,那時為了應對次貸危機而出台規模空前的經濟刺激政策,之後,每次為了經濟穩增長而付出的代價都導致金融規模的超速擴張,如2012年開始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爆髮式增長,儘管傳統信貸業務減弱,但表外融資業務飆升;2016年則是廣義財政大擴張背景下銀行總資產規模大幅增長。

2009年至今經歷三次貨幣擴張周期

好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把「穩中求進」作為治國理政的總原則,提倡經濟不出現大幅回落和不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底線思維」。

因此,金融監管需要把握好度,如目前我國金融監管的模式主要是三會的「分業監管」,優點是各司其職、責任到位,但在目前金融趨向混業化的時代,更需要統一監管和協同監管,如銀監會在對商業銀行去槓桿的時候,需要與證監會協調政策的力度和出台時機,關注此舉對資本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央行在讓貨幣政策回歸中性的時候,需要關注此舉對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如果急於求成,則可能導致因泡沫破滅而帶來的金融危機。

從歷史來看,每次貨幣膨脹之後都伴隨著貨幣政策的收縮,如2011年開始清理地方融資平台,並不斷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2013年清理非標業務,導致錢荒。

但是,過去每一輪監管收緊都會因力度過大、經濟下行而戛然而止,其結果是貨幣體量越來越大,如今已經構成對經濟的巨大威脅。今年,則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進行對銀行進行MPA考核,一行三會齊行動。因此,這輪金融監管應該汲取過去屢犯的教訓,意在長遠,更需要張弛有度。


因為房子是不動產。
股市出了問題,股民們跑的比兔子都快,股市撤出來的資金跑到哪裡哪裡一地雞毛。
房子就不一樣了,不動產,跟戶口交易各種掛鉤,走個交易流程幾個月到一年都不止,偶爾還能出個限購政策卡一下交易。

能儲水貨幣,能跟戶籍掛鉤搞搞二元化,還能拉動水泥,鋼鐵,建築等製造業,房地產市場當然是政府的親兒子啦,防水絕不吝嗇,調控點到即止。

哪像股市,利好政策出來漲不過一年,利空政策一出七八年一蹶不振


首先,近期的人民幣匯率比較穩定,按理說匯率穩定會導致資金外流減少,資金應該更多地投向國內,這對於國內股市是利好。

其次,最近國內對於房地產的調控政策越來越嚴,各地的房地產成交量和成交價也都開始下降,投資房地產的人減少,自然對於股市來說是利好。

再次,全球經濟和國內經濟都在回暖宏觀方面來說對於股市也是利好。

然而,在諸多利好的情況下,國內股市不僅沒有復甦,反而大幅下跌,真是讓人難以理解。總結起來,還是有原因的:

第一,股市對於經濟指標的反映是領先的,往往是我們知道經濟指標的時候,股市都行情都已經結束了。

第二,金融監管也在日趨嚴格,導致市場利率上升,對於股市來說是利空。

第三,房子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很重要,因此樓市既有投資空間又有剛性需求。而股市只是一種投資品。

第四,股市流動性遠遠強於樓市,流動性越強,逾期收益越低。


你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你在股市受了傷,而樓市不暴跌你又買不起,所以你才會這麼問。

你想在股市賺錢,結果被大哥割了韭菜;普通人拚死要湊錢上車,想要窮則實現現金保值,達則跟隨時代大潮晉級百萬千萬階層,結果。。。?這個結果還沒來,因為房市單價貴的多,體量大得多,周期長得多。

但牢記,兩者最終指向一定一定是一樣的:經濟下行,形勢困難,國家需要你,國家需要你的一切,有意無意,都請用實際行動愛國。

如果你是問學術問題,經濟上講,這兩市各自行為沒有直接關聯,政策上講,你不會以為大哥厭惡股民而寵愛樓民吧?


因為樓市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凍結交易,也就是所謂的限購限貸,從而打斷了房價的自然漲跌。而整個房地產交易環節十分繁瑣,交易成本高昂,從而讓我們在房產交易上相對的更加理性。

另外,房子除了金融屬性,還有居住屬性。房價就算短期跌了,估計也不會有人覺得自己虧欠了就要拋售,因為畢竟還可以住。而股票的話,如果你不打算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從而影響上市公司的決策,那麼股票在你手裡就沒有任何用處,遇到股價下跌就很容易形成恐慌。


據說股市是零和遊戲,似乎是有人虧損了,必就有人掙錢了。那是誰在股市掙錢了呢?

樓市價高,一定是買家多花了錢,賣家多掙了錢。那是誰在高房價中受益了呢?


因為股市漲,股票的供給會迅速增加。股價漲高後,未上市的公司會趁機在市場繁榮的時候上市,以期賣出好價錢,因此,新股ipo會增加。歷史上大公司的IPO大多在牛市頂峰上市。這些大公司上市後,加大了股票供給,因此這些公司上市後,往往會導致牛市的終結,比如中石油,國泰君安等。

除了IPO,股市上漲後,還會導致原來的多頭變成空頭,比如大股東減持,大小非解禁,獲利盤、解套盤等等。

而房價上漲,房子的供給卻無法增加。因為土地供應在政府手上,政府往往無法迅速對市場價格作出反應,並不能迅速的賣出更多土地來平抑地價,因為我們國家每年賣多少地,這是國土部層層提前計劃的,是典型的計劃經濟。政府部門沒有能力根據市場價格調整土地供應量。這是我們國家房價貴的重要原因。而且政府也沒有動力來平抑地價,,政府是土地出讓的受益方,房價當然越貴越好。

另外,住房的修建速度也比較慢,也導致住房供應量無法迅速提高。在中國,據我觀察,由於各種程序複雜,一塊土地從政府徵收,拍賣,到最終建成住房,大概需要5到8年時間,有時甚至遠遠不止。

最後,住房是生活必需品,因為其捆綁了戶口等福利,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房價上漲也無法賣出唯一的住宅獲利,這也導致了住房的供應量能無法隨著價格的上漲而提高


有一隻股票,流通股是每段時間定量發放的,晚買個幾天沒準就賣完了,想買還只能去找黃牛。

平時經常來個限制買入,要買還得要查戶口。

最最重要是,男性年輕人得持有該股才能解除丈母娘封印把到妹子,持股多少還和妹紙顏值成正比。。。

如果有這樣一隻股票,請給我來一打


樓市見效慢,一般滯後股市10個月左右,一般樓市開始調整,正是股市見底回升的時期,所以有樓市跌股市漲的說法。這麼說是建立在08年經濟危機以後,國內三年一個小周期循環的基礎上,如果三年小周期被打破,樓市跌股市漲的基礎不復存在,也不存在這個現象了。

如果攤開來說幾千字都寫不完,我也懶得寫。股市跌是因為錢緊,而錢緊是因為信貸不得不收縮,錢松是為了讓你們都喘口氣繼續收緊,一切的根源在於產能過剩後的一波波通縮。每一輪通縮對應政策收緊,經濟見底,資產價格下跌。然後政策放鬆,經濟回升,資產價格繼續反(shang)彈(zhang),這樣一個循環大概是三年,諸位可能對13年6月錢荒還有印象,那就是政策極度收緊之時,對應今年5月,還對應10年6月,不過當時四萬億餘威還在,沒爆出什麼大簍子。後面每一波通縮可以看到,情況越來越嚴重,今年政策收緊力度尚不及13年,股市跌的和13年差不多了,這就是債務越來越大,需要更多地錢去填補債務窟窿,對應留給市場上的流動性越來越少,央行操作空間越來越小,一切的根源還是四萬億加劇的產能過剩。

周期之所以成為周期,是其全部要素被局限在一個範圍內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個系統,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或者外力不夠影響系統的情況下,周期都可以延續下去,這樣的周期有長達2000年的中國治亂循環,也有如今的三年通縮小周期,說這麼多是為了表明周期並不神聖,不是命中注定,無論是黃炎培的歷史周期律還是如今的經濟周期,都是因為外力不夠影響系統而被動地陷入一輪又一輪的循環,彷彿希緒弗斯周而復始地推著巨石。所幸的是我們可以預見到現在這個小周期的未來,要麼隨著資產泡沫的破滅陷入徹底蕭條,要麼隨著實體經濟回升重新進入通脹,我希望是結局是後者。


我想與大家討論以下,樓市泡沫和股市泡沫,到底哪個更大?

近些年,房子價格一直在快速上漲,而上證指數卻在近期跌到了3100以下。大家一般會認為,樓市泡沫要比股市泡沫大。

我從以下幾點來談談兩者泡沫的對比。

1. 目前A股的平均市盈率大約是35倍,而我國35城市房價收入比平均值大約是9倍。

2. A股市盈率的中位數大約是70倍,房價收入比中位數大約是22倍。

3. A股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不到1.5% ,而樓市平均租金年收益率大約2%。

4. A股年換手率遠遠超過100% ,而樓市年換手率遠遠低於10%。換手率越高代表流動性越強,意味著預期回報率越低。

總結,從表格各項指標都可以看出,A股的泡沫要比樓市大很多。


因為你問的問題是老百姓的想法。受傷的總是股市不是樓市,所以樓市就變成了老百姓更愛的。


樓市就像一塊龐大的吸水石,目前還可以理解為國家建設的一種基石;股市就像一塊海綿,哎呦,有水溢出來了,國家順手拿過來擦下水,兩者在調節經濟中的地位不一樣

1.樓市再怎麼跌,你是能看到實物的,股市更多時候只是紅綠的數字;
2.房子除了金融屬性,還有自住屬性,股票只能是金融屬性;
3.房地產對於資金的吸收更穩固些,體量相對也大,而且更容易調控,股市的靈活性只能把它作為臨時工具

這個問題是鑒於以前的周期理論,房市不好資金就會流向股市,至於這次為什麼沒及時流過去,一個原因是好多人分析的房產比較慢出,沒那麼快;再者因為以前國家只是限購,而這次不僅限購還限售,就像給房產這塊吸水石加了一層薄膜,大部分地區期限兩年,所以貨幣說不是我不想出,是我出不來(這次估計是基於美聯儲加息影響,提前把錢按在了樓市,因為股市太靈活,所以這次不敢放出來了)


過去,國內投資者對五月的股市往往比較憧憬,稱之為「紅五月」,而今年,財經媒體上很少出現「紅五月」這三個字了,倒是有不少人借用西方股市的諺語——Sell in May(五月賣)來表達對五月股市的擔憂。從今年五月第一周股市的表現來看,似乎也印證了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趨向。然而,股市的上漲或下跌,往往是解釋容易而預測難,因此,本文想探討的不是股市為何下跌,而是在政策同樣收緊的情況下,為何樓市表現強勁但股市表現差勁呢?

樓市與股市分處周期的不同階段

年初至今,人民幣匯率表現非常穩定,於是,不少人認為中國股市表現理應不錯,原因是匯率穩定後換匯需求下降,熱錢外流就會減少;此外,政府對樓市的調控力度越來越大,手段也越來越多,故長期滯留在樓市的資金將會撤出,股市自然就成為熱錢流入不可多得的地方,故有理由看好股市。

但近來股市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即便是一帶一路、雄安新區等振奮人心的主題,也未能給股市注入持久的活力,大家似乎對全球經濟的復甦和國內經濟的回暖視而不見。股市走弱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一是經濟指標雖然好轉,但恐怕已經見頂,股指是經濟領先指標,不是經濟數據的滯後反映;二是金融監管日漸嚴厲,導致金融市場利率上行,引發股債雙殺。

從政策調控力度來看,樓市政策的嚴厲程度遠超股市,如限購城市的數量不斷增加、房貸利率提高、首付比例上升、一手房限價等,而股市除了受金融監管政策的負面影響外,並沒有遭遇具體的打壓舉措。此外,金融監管政策的趨嚴對樓市也構成負面影響,但樓市為何未像股市那樣弱不禁風呢?這恐怕與樓市仍處在牛市不無關係。

樓市相較股市存在三大優勢:

第一,除了投資或投機性需求外,樓市還存在著剛需和改善性需求;

第二,中國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社會不足30年,加之農耕文化的深遠影響,導致國人對土地和房屋的偏好超過其他投資品種,也遠超人少地多、 祖先為游牧民族的西方人;

第三,A股作為新興市場,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存在各種缺陷,使得中小股東行使權利受到一定限制,中小投資者感到「做股東不如做房東」。

從中國目前情況來看,樓市銷售的熱點正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轉移,這與人口流向的逆轉似有一定相關性,也與三四線樓市庫存減少及房價收入比相對較低有關,似乎正在經歷牛市中的「補漲行情」,不過,以股市的經驗而言,「補漲」常常意味著牛市進入尾聲。

對於股市來說,其走勢擺脫不了經濟基本面的約束。中國經濟增速自2010年見頂之後,一直處在緩慢下行過程中,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也未出現持續好轉的跡象。因此,股市在2015年上半年出現短暫牛市之後,如今即便不定義為熊市,也至少屬於「調整期」。

樓市泡沫與股市泡沫究竟哪個大——基於流動性的思考

記得2016年中央至少三次提及「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第一次是在2016年7月的政治局會議上,將「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放在「降成本」的話題上;第二次是在2016年10月的政治局會議上,將「注重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放在 「貨幣政策」的話題上;第三次是在2016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明確「著力防控資產泡沫」。這裡的「資產泡沫」,顯然是指房地產泡沫,因為2016年股市交易清淡,樓市的銷售額創出歷史新高。

我相信,多數人會認為樓市泡沫比股市大,畢竟股市一直在跌,樓市一直在漲;或許認為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應該不高,如上交所A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6倍。與股市的市盈率有可比性的是樓市的「房價收入比」,因為無論是市盈率還是房價收入比,其倍數都可以視為對應年份數。目前,全國平均房價收入比大約為21倍,顯然高於上交所的A股的平均市盈率。

如果將深交所的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股票加在一起考慮,則目前所有A股的平均市盈率約為35倍。此外,在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市盈率高於50倍的股票在2000隻以上,即超過了三分之二,且所有A股的市盈率中位數大約為70多倍。

而樓市房價收入比最高的城市是深圳,大約為45倍,位列全球第一,北京、上海等均未超過40倍,全國所有城市房價收入比的中位數大約為22倍,因此,相比樓市的房價收入比,A股無論是平均市盈率還是市盈率的中位數,都遠超樓市。

有人統計了2011- 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分紅數據,發現五年平均股息率在2%以上的公司只有207家,平均股息率在3%以上的公司才80家,在上市公司總數中的佔比分別為6.55%和2.53%。與股息率對應的是住宅的房價租金比,全國平均約為2%,也顯著高於A股的平均股息率。

上述分析表明,如果說樓市存在「資產泡沫」,那麼,股市的「資產泡沫」則更大。我國股市經歷了從5000多的高點大幅下跌之後,為何仍有那麼大的泡沫呢?這與A股市場流動性過強有關,即流動性決定風險溢價水平,流動性越好的資產,對風險回報率的要求越低,即給予交易價格的折扣率越低。

股市的流動性遠好於樓市

從上圖可見,中國房地產交易最活躍的城市之一——北京樓市的年換手率不足10%,而相對不活躍的上交所,歷年股票換手率都超過100%,這也是A股泡沫可以更大的理由。事實上,A股的換手率全球領先,如2016年主板的年換手率為2.3倍,創業板超過7倍,在全球各大主要股市都是領先的。

高流動性是A股長期高估值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自2016年起A股的換手率明顯下降,這也伴隨著股價的回落。同時,隨著樓市的火爆,二手房交易活躍度大幅提高,熱錢常駐樓市。四月中旬以來,A股的保證金餘額連續三周下降;同時,由於港股的估值優勢,流入港股的資金則在不斷增加。因此,除了A股與樓市存在一定此消彼長的關係外,A股市場的吸引力還受到港股的挑戰。

政策需張弛有度——抑制泡沫而非消除泡沫

政策調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難度很大,因為社會與經濟對政策的反應複雜,遠不像化學和生物反應那樣簡單。這輪金融監管的主要目的是「去槓桿」,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目標之一,同時也是為了讓經濟能夠脫虛向實。

但問題在於中國經濟「虛」的程度已經大得驚人,即金融的體量與實業相比過大,金融的增加值在GDP中的佔比過高,超過英國、歐盟、美國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這對於一個人均GDP只有八千多美元的新興經濟體而言,金融結構嚴重失調。

因此,要讓中國的金融槓桿率和資產估值水平回歸正常值,只能逐步且分階段進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一個已經持續了20多年的股市泡沫(高市盈率),不能期望在短期內消退。目前,A股中超過1200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為何這些股票的市盈率能夠長期維持高位呢?恐怕與併購重組的預期有關,這類似於一線城市學區房的估值模式,即「含權」,故如何抑制「殼資源」帶來的泡沫,是否完全限制借殼,恐怕也需要三思而行。

同樣,國內金融規模的大膨脹始於2009年,那時為了應對次貸危機而出台規模空前的經濟刺激政策,之後,每次為了經濟穩增長而付出的代價都導致金融規模的超速擴張,如2012年開始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爆髮式增長,儘管傳統信貸業務減弱,但表外融資業務飆升;2016年則是廣義財政大擴張背景下銀行總資產規模大幅增長。

2009年至今經歷三次貨幣擴張周期

好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把「穩中求進」作為治國理政的總原則,提倡經濟不出現大幅回落和不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底線思維」

因此,金融監管需要把握好度,如目前我國金融監管的模式主要是三會的「分業監管」,優點是各司其職、責任到位,但在目前金融趨向混業化的時代,更需要統一監管和協同監管,如銀監會在對商業銀行去槓桿的時候,需要與證監會協調政策的力度和出台時機,關注此舉對資本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央行在讓貨幣政策回歸中性的時候,需要關注此舉對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如果急於求成,則可能導致因泡沫破滅而帶來的金融危機。

從歷史來看,每次貨幣膨脹之後都伴隨著貨幣政策的收縮,如2011年開始清理地方融資平台,並不斷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2013年清理非標業務,導致錢荒。

但是,過去每一輪監管收緊都會因力度過大、經濟下行而戛然而止,其結果是貨幣體量越來越大,如今已經構成對經濟的巨大威脅。今年,則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進行對銀行進行MPA考核,一行三會齊行動。因此,這輪金融監管應該汲取過去屢犯的教訓,意在長遠,更需要張弛有度。


因為樓市要有問題,那不會是受傷,那直接就陣亡了


其實並不太想回答這個問題,涉及很多敏感的東西,但看到一些強答有很嚴重的誤導,簡單說一下。
樓市的調控成交量收緊並不是為了打壓房價,真的想打壓房價,老大能有一萬種辦法打的房價一輩子翻不了身,也就不存在受傷,這次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鎖死。在三月份一個有關房價的回答中,詳細說了這個問題,也說了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優質小區隨時可以買,現在南寧,六安,西安,杭州,北京這些房價在限購里又漲了多少。
房地產目前依然是國內經濟的頂樑柱,掛著無數行業工作者的飯碗,在目前沒有舉大旗的行業出現前,樓市就不會轉冷,人為的壓制容易爆發更猛烈暴復性上漲,城市化才剛開始。
再者,就算樓市被打壓了,並不代表股市就一定漲,股市的體量和樓市是兩個世界的概念,股市出現牛市總是帶著很強的政策引導性,而股市的本質是資金,只有這些資金趨同,才能產生一定的賺錢效應,從而再吸引社會資金進去股市。股市才能漲。
再換個方面說,牛市不一樣也有人虧錢,其實散戶真正說賺錢,熊市賺錢的操作更為容易。A股市場上漲下跌沒有那麼複雜,也不用牽扯太多經濟方面的東西,跌是因為漲多了,跟風資金不足以支持更高的價位。
上次牛市的終結,原因是槓桿資金的斷裂,造成的連鎖爆倉和多殺多的疊加效應,補充下這個。
就說這些吧。


你可以參考下美國房市股市的走向,也差不多。房市下跌股市上漲大多隻存在於理論之中。圖我就不找了。
經濟向好,資金注入實體經濟,沒人有功夫去擺弄房子和股票,這倆自然起不來太多。經濟下行,實體靠不住了,同時貨幣寬鬆,大家才有錢來玩股票,炒房子。股票掙了錢,大家才有錢買房子,但這不可逆啊。貨幣趨緊,大家不買房了,就會買股票嗎?歷史上賣房炒股的現象大多隻存在於股票暴漲的情況下。
而且房子鎖定了那麼多流動性有多少錢能拿來炒股。樓市成交量上升股票還有可能漲,成交量下降恰恰是可能性不大。
通縮擠泡沫,是房子好賣還是股票好賣呢?而且從預期看,是買房風險大還是炒股風險大,是買房掙得多還是炒股掙得多?
房子不是拿來炒的了,股票還是,風險大,預期小,擱著也比賠錢強。


我也來分析下吧。
按蘇錫常來說
每平米地價成本 5000元,建築成本2000元,銷售價格14000。

那麼按市凈率來說就是2.0

100平,140萬,年租金2.5萬,帶普通學區,摺合回報大約是5000元每年,這樣算起來大約是46倍。

蘇錫常 板塊好,成長性好
2.0的市凈率估值不高。
46倍市盈率不高
總價140萬 盤子不大

這股妥妥的漲啊

最根本的問題是房子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啪啪啪的時候,老婆也容易投入。而股票成天擔驚受怕


推薦閱讀:

做過股票和外匯的人來說說外匯比股票難在哪,你是如何對外匯市場有比較清晰的理解的?
股票有哪些入門的基礎知識 ?
為什麼一定會存在趨勢?
股票股利或者送股是一種不道德行為么?
股價暴跌是怎麼影響公司運營的?為什麼會導致公司瀕臨倒閉?

TAG:經濟 | 房地產 | 股票 | 理性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