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藍色大門》這部電影?

電影


《藍色大門》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青春片,沒有當下中國青春片的一切病態審美,沒有小時代的拜金,沒有同桌的你那樣的空虛病態,沒有偽裝深沉的萬物生長那般做作,《藍色大門》,像不經意吹來的風,清新又輕鬆的使我們想到了每個人青春里都有的少年心事,是我們的成長,幻想和午後獨有的少年憂傷。

在中國當下浮躁的社會裡,是拍不出這樣的青春片的。在中國的青春電影中,似乎每個人都在急切的渴望著遠離青春,遠離了青春又要造作的回憶根本不存在的青春。沒有愛情的編劇們,捏造的青春爛俗的令人作嘔,讓我們遠離當下蜂擁而至的國產青春片,回過神來再看看這部《藍色大門》吧。

我大二的時候看的這部電影,當時有人說張仕豪很帥,我便抱著目睹完美青春少年的心態去看的這部電影,於是也寫了這個影評。

在《藍色大門》的電影開始,先聽到聲音,再引出畫面,兩個女孩在幻想未來,青春期瑪麗蘇式的幻想,是自己的白馬王子,關於完美的意中人是誰的難題。

孟克柔對未來的意中人全然沒有預期,就像個男孩子,林月珍則是少女心,孟克柔是被林月珍的情事卷進來不得不面對這段感情的人。電影以青春的故事將不同人的青春聯繫在一起,其中就有一閃而過的體育老師。孟克柔的媽媽,透過他們已經逝去的青春碎片,可以隱約感受到含蓄的東方審美,意猶未盡。

在聽國歌佇立的時候,林月珍看著自己喜歡的人,時間彷彿靜止了一般。 在等待紅綠燈的同時,那種你看我,我躲開你的視線,我看你,你躲開我的視線,防衛心理的保護著自己也沒有察覺的心事,內向的心靈世界孤獨的像是純凈的高山。害怕沒有積雪的覆蓋會變得醜陋,又害怕積雪覆蓋,而變的孤獨。

張仕豪,他除非是自戀或者是一塵不染的心靈才會以為孟克柔看他,才會以為那就是愛情。所以張仕豪開心的笑了。

放學後林月珍邀孟克柔去藍色大門看張仕豪游泳,林月珍看不到張仕豪,但是聽到張仕豪游泳的聲音就會很滿足,想念一個人本來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鏡頭面前的她們都在欄杆之外,是距離之外的距離,青春期里的浪漫幻想,沒有突破任何界限的幻想,在自己世界裡愛著自己的幻想,會游泳,彈吉他,穿花襯衫就夠那時的女孩子想念一整個夏天而不會疲倦。

這就是青春的好處,過了青春歲月,就不再有如此瘋狂的想念了。在台北師大附中藍色的泳池裡,張仕豪為了夢想孤獨的游泳,此時的他有理想作伴,並不孤獨,從未體會過兩個人相處的他,還不能體會失去一個人的孤獨。這時的他還是一個少年,等待著傷害,等待著成長,在自由的藍色的泳池中,愛著自己的理想。孟克柔代替林月珍去向張仕豪問他有沒有女朋友。張仕豪看到她,刻意擺了一個游泳的pose,戴上泳鏡潛泳到孟克柔面前,張仕豪知道的是大概是孟克柔喜歡自己。

但孟克柔還不知道什麼是愛,她不確定任何一種感情,她成熟的比較慢,因為家庭的緣故。他和孟克柔一起躲過了訓導員的檢查,如果被發現時會被記大過的,對高中時代的他們來說,訓導員的出現是很危險的,在緊張危險中,人會誤以為這就是愛情,就像高塔求愛容易成功一樣,張仕豪以為自己愛上了她,孟克柔也對張仕豪也有了一種說不出的好感。

張仕豪初戀的情懷是相信著自己喜歡的人也喜歡自己,那是一種對世界與生具來的友好信任,相信世界的愛,林月珍初戀的情懷是獨守著自己的秘密,把自己活成張仕豪的影子,把這份初戀的感情放在天上當作星星仰望,葉公好龍似的恐懼著,害怕面對自己的感情。林月珍對張仕豪的迷戀,超過了自己,卻缺乏勇氣,沒有勇氣的少女情懷,不足以打開她的世界。

孟克柔像個男孩子,坦坦蕩蕩,根本不曾想自己會與旁人的愛情,沾染上一點關係,以為自己是一個情感的絕緣體,出身單親家庭的她,利落的處理著感情,用霸道粗魯的簡單方式,追求著自己想要的簡單生活,沒想到追求簡單的過程,卻把這一切都搞的複雜,陷入情感的亂麻里。這也是成長的開始。總有人因為青春里的這些,變得成熟,開始了成長。

林月珍沒有勇氣,但她的情感也需要有人撫慰啊,所以她剪出張仕豪的大頭像,掛在孟克柔的臉上,想像著張仕豪在自己的面前,陪伴著自己,與自己跳舞。變態時期的變態愛情,說的就是這種青春期里無處安放的情懷。收集張仕豪的籃球,球鞋,張仕豪的照片,張仕豪的日記,(張仕豪的字好醜,據說寫字丑的男生,長得都很帥)張仕豪喝過的水瓶,張仕豪的游泳眼鏡,原子筆。

這時的孟克柔還不能明白到底是什麼讓林月珍忽然變的悲傷,她只能陪伴等候,期望一切會變好。在壓抑的台北師大附中,談戀愛的事情,還是很少的在當時,就像高考一樣緊張的生活著,學習著,孤獨自卑的林月珍渴望有人能夠談一場戀愛,好給自己無望的愛情樹立榜樣,加油打氣,就捏造了一封孟克柔的信,把自己想要說的一切情話寫進情書里,因為孤僻的緣故,她沒有誰的名字好寫在信的右下角,只有一個好朋友孟克柔,於是就寫了她的名字。

陰差陽錯的讓孟克柔卷進這場意外的愛情里。當學生們看到孟克柔,張仕豪被通告,都出來看,這個場景里都是青春里的少男少女對愛情的嚮往。因為孟克柔和張仕豪關係有了進展,林月珍心中放不下,就展開了報復,在全校寫滿了兩人的名字,這反而讓張仕豪更加堅信孟克柔是喜歡自己的。在第二次奏國歌佇立的時候,畫面彷彿在一次靜止,上一次是林月珍喜歡張仕豪,這一次張仕豪喜歡孟克柔。張仕豪和孟克柔一起去海邊聽歌,張仕豪的簡單善良,單純也打動了孟克柔。

張仕豪是一個害羞的大男孩,反覆的抿嘴唇,衡量自己的魅力,說:「如果很熟的話,我們會很有意思的」,害怕招待孟克柔不周,他細心體貼,看到拾垃圾的阿婆走過,會喝掉所有的水把瓶子給阿婆。這樣的張仕豪也打動了每一個做過懷春美夢的成年女性。孟克柔問張仕豪你想不想吻我,張仕豪大男孩的性格全部表現出來了。但是孟克柔在他猶豫的一刻,開始對自己的魅力不自信,所以去問體育老師想不想吻我,體育老師愣住了,他也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就像是過去在藍色大門後游泳,有人問他問題一樣,他也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情愫。

第二天,精神煥發,梳理了自己後,去見孟克柔,結果卻尷尬的冷場在那裡,體育老師必須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少年時代了。孟克柔和林月珍重歸於好,她必須在感情中做出讓步,以挽救與林月珍的友誼。所以孟克柔說了不要再聯繫了。以至於張仕豪說了快十分鐘的:「我哪裡不好」孟克柔跑到樓上,不讓張仕豪追上來,以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說出更多在安全感範圍以內的心裡話。

孟克柔把事情都真相大白了,但是感情的事情怎麼是可以追隨理智去改變的呢,張仕豪以為這是對自己的考驗,所以對林月珍說了對不起。之後林月珍就步入癲狂狀態了。孟克柔也用著大段大段的安靜空白描繪著心裡活動。其實這些都是很細碎的小事。但是在空白中就顯得特別有味道。那種青春氣息,成長痛的微妙改變。月珍燒了所有關於張仕豪的東西,但是還是止不住的想念張仕豪,寫了很多他的名字,為了從那段感情中解脫出來,她努力開始嘗試編造另一個幻想,以安慰自己孤寂的人生。

林月珍能和孟克柔在一起成為好朋友,也是因為孟克柔心靈細膩如同林月珍,林月珍想要勇敢,如同孟克柔,所以兩人互補的性格適合兩人成為朋友。孟克柔想要得到林月珍的友誼,也想得到屬於自己的愛情,理智告訴她不能得到愛情,她在失去張仕豪後,才明白自己愛上了張仕豪,善於隱藏感情的她在沙灘上,無聲無息地哭了。

回到家問媽媽:「爸爸去世的時候,你是怎麼一個人活過來了」媽媽說:「誰還失戀過,你肯定是失戀了。就是這樣活過來的」。然後媽媽睜開眼睛,看了看虛空,再次閉下眼睛,這是我覺得最好的鏡頭之一,蘊意無窮。她看到的可能是孟克柔的父親,也可能是當初走不出情感漩渦的自己,也可能是這些年一個人供養孩子的艱辛。張仕豪想要了解孟克柔的內心,就去孟克柔牆上塗鴉的地方,看一看孟克柔究竟寫了什麼。鏡頭跟隨去參加游泳的張仕豪,到煥發青春的體育老師那裡,再轉向已然忘不掉感情的林月珍,張仕豪只想要看到孟克柔,可惜孟克柔不在,孟克柔想要用理智的力量,束縛住自己洶湧的感情,以確保自己的處在安全之中。但是儘管見不到張仕豪,可是她的感情還是情不自已,無法剋制。當理智再也無法約束奔騰的情感,內向的剛強的孟克柔,也變的柔軟起來,去藍色大門後,找張仕豪。一切矛盾得到化解,兩個人緩和的侃侃而談,說出一些經歷過青春才懂得的道理。

青春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雖然我閉著眼睛,也看不見自己,但是卻可以看見你。三年五年以後,我跑向你,問你好不好,你點點頭。你陽光開朗又善良,以後一定會更帥吧。在這裡舒緩的音樂,搭配著晃動的畫面,青春像一首富有活力的優雅詩篇。穿著花襯衫的男生,騎著單車,穿梭在陽光斑駁里。他們在向未來駛去。

最後停留在他們常常牆壁塗鴉的地方,揭示了孟克柔的心裡語言:我是女生,我愛男生。台北的天空有一片海。張仕豪是如此難以忘懷。最後的位置上寫著:張仕豪到此一游,I WAS HERE!我的青春曾有你的足跡,我曾經在這裡,就在你心裡的感覺。

電影風格清新,多用固定鏡頭,少用推拉搖移,使電影風格像是一場青春紀實,沒有華麗的蒙太奇手法,生活化的處理,令人可以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切合心理的語言與生活小事,讓人倍感親切。

這是我喜歡台灣青春片的主要原因。去年看了逆光飛翔,大學看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台灣青春片以其獨特的風格化敘事,深深的令我喜愛。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15歲,幾乎每年都會重新看一遍,到現在已經22歲了。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體會。如果樓主很喜歡這部電影那我願意分享我的感受。
《藍色大門》這部電影最可貴的地方就是純粹。真的很純粹。先說演員本身吧。有些眼神和語氣是靠演技演不出來的,那個時候的桂綸鎂和陳柏霖都非常稚嫩,她們很好地發揮了他們年齡上的特色。據說桂在拍吻戲那條的時候,桂父和導演反覆強調,最多只能拍三條,如果還是不能過也不能再拍了。於是乎,第一條,卡,第二條,卡,第三條,成了。看吧,真正純真的初吻是生疏的,青澀的,試探的。不是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餘暉灑在我們的臉上映出我們擁吻的輪廓也不是黑黑的角落我欲拒還迎你吻我吻到喘不過氣。還有很多細節:在沙灘約會時的牽手,張士豪為了給撿破爛的奶奶一個空塑料瓶而猛喝水,有矛盾了發生爭執甚至孩子氣得推搡起來,等等等等,這些都很特別,但真實。張士豪就像我們曾遇到的大多數17歲男孩那樣,喜歡運動,讀書平平,思維簡單直接,真的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他也陽光,善良,他笑起來壞壞的樣子讓一切平淡如水的舉動都變得耀眼起來;孟克柔相對來說性格獨特一點,但她的為人處世並不出格。她一直被動地在試圖理解男女之愛,有些台詞也是一語驚人的:你要不要吻我?這句話她對張士豪說過,對體育老師說過,對樂隊主唱也說過,她自始至終都在努力擺脫同性的傾向,但她還太小,不懂得心理問題的複雜性,所以她一貫孩子氣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最後傷害了張士豪。還有林月珍,她就是我們每個人在第一次學會暗戀人的時候的縮影,太貼切了,有著各種讓人覺得好笑的想法,但看了卻會微微心疼,因為我們心裡是認同那種感覺的。那種感覺教會我們明白有些東西你再喜歡可你這輩子就是得不到,人心,最不可勉強。我覺得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張士豪這個角色,很鮮活清新,離我們的現實生活也很近。
再看劇情,藍色大門劇情是非常簡單的。沒有第三者撕逼,沒有出軌,沒有墮胎,沒有打群架,也沒有高考。有的是什麼呢?有的是17歲少男少女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懵懂,迷茫,情竇初開。它微微地觸碰了性的話題,愛情的話題,婚姻的話題,社交的話題,卻又點到即止,絕不踏出純粹該有的範圍之外。所以電影的情節是比較散的,第一次看會覺得有點空,但是看進去了以後就會發現那些沒有深入下去的地方都是在那個年紀好奇但永遠都不會明白的東西。作為觀眾,如果你把自己代入電影中,那你就覺得一切都是最恰當不過的,我們的青春其實在最初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想知道的有很多,也會去窺探大人的世界,甚至自認為已經懂得很多,但其實都是自我想像罷了,有些東西,一定要經歷過才會明白其中滋味,就像孟媽說的那樣:我也不知道怎麼過來的,就這樣過來的吧。
最後,我想說說這部電影的深層意義。這部電影之所以叫藍色大門——藍色是指小士與孟克柔因在游泳池第一次接觸而展開了緣分所以是藍色,大門其實是象徵著成長的一道分界線,走進大門,你就將走進成年,走進以後的社會,長大;大門之外,就是我們的青春。我們在門外總是窺探著大門內的事物,卻不敢輕易跨出一步。當我們閉上眼睛去想像自己若干年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你心如一面澄靜的鏡子,你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那你自然能有所預知;如果你背負的太多,不知要扔掉什麼,最後又要留下什麼,那你自然迷茫。我想電影最想告訴我們的就是每個少男少女在17歲即將成年之際走到一個人生的岔路口都會感到迷茫吧,對學業,對朋友,對愛情,對家人。我們想要快快長大,想要觸碰很多未知的領域,但是又怕會受傷,會失敗。但是不要害怕,那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關卡,我們要不忘初心,懷揣那些年我們笑容里的純粹,大步地向前走,勇敢地去愛去恨去創造去放棄。其實一切都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複雜,許多憂愁煩惱和心結都是我們心靈被蒙蔽的結果。你要做到有一天當你閉上眼睛,你能看見多年後的自己,站在一個你戀戀不忘的地方,用一如當初純粹的笑容,對過往的每個人微笑。


不是時不時會冒出來那句很俗的話嗎?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我天真年幼的時候還覺得這句話蠻動人的,直到有一天我看完《藍色大門》,才醒覺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算個屁。

最遙遠的距離明明是我真的很愛你,但我也知道,你永遠不可能愛我。

藍色大門

Blue Gate Crossing

《藍色大門》由陳柏霖和桂綸鎂主演,那時候他們都青澀得要命,真的像是會為了愛情憂愁整個夏天的,十幾歲年紀。

陳柏霖飾演張士豪,青春期男生,長得不錯,整天追著桂綸鎂所扮演的孟克柔展示他的魅力:「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

孟克柔和張士豪本來沒什麼機會認識,但他們中間有一個林月珍。林月珍是孟克柔的好朋友,林月珍喜歡張士豪,所以孟克柔被拜託,要去問張士豪究竟有沒有女朋友。他們就這麼認識了。

頭髮短短、勇敢漂亮的孟克柔,雖然穿著俗氣花襯衫但仍然帥氣的張士豪。正常情況下兩個人就該開始談戀愛了吧?何況中間還有個膽子太小始終不敢露面的林月珍間接做媒。

但是孟克柔十分果斷:「我是不可能喜歡你的啦。」

張士豪還是笑嘻嘻:「我有什麼不好?」

「我就是不可能喜歡你。」

張士豪卻完全不當一回事,仍然黏著孟克柔跑來跑去。孟克柔也是一個善良的女孩子呀,她最終還是不忍心。提出讓張士豪「告訴我一個秘密。」

她聽了他的秘密之後,跑到遠遠的樓上,小聲對樓下的張士豪說:「其實我喜歡林月珍。」

那種「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她不可能喜歡你」的狗血慘痛是不能短短几個字講出來的。

真的,性取向不同的鴻溝才是愛情真正的鴻溝,那些曾經被在意過的,什麼年齡輩分膚色距離,都不能說不可能吧。

整部電影最讓我覺得心痛的地方,不是孟克柔和張士豪接吻,然後她絕望走開。也不是孟克柔用盡所有勇氣吻了林月珍嘴唇,林月珍面無表情地走開。

而是孟克柔痛苦又無奈地跟張士豪講:「如果你整天擔心的只是尿尿分岔,你該是多麼幸福的小朋友啊。」張士豪看著她一聲不吭的樣子。

喂孟克柔,在知道你已經不可能喜歡上他之後,他已經不再是你想像中天真的男孩子了呀。

《藍色大門》看的時候讓人心痛到不行,但劇情一旦被總結起來,就會變成:她喜歡他,他喜歡另一個她,另一個她喜歡她。這種狗血的死循環三角戀。

更慘痛的還不是林月珍是一個不能接受同性戀的女孩子,是孟克柔自己都是不能接受同性戀的女孩子。

不接受自己當然比三角狗血死循環戀愛更慘痛,比絕對不可能還要令人痛苦。

孟克柔自己躲在角落,不斷在牆上寫「我是女生,我愛男生」來催眠自己,甚至覺得只要和男生接過吻,她就會開始喜歡男生了。

但是她到最後也沒有成功把自己「變正常」。

我一直是支持同性戀的,我不認為同性戀有什麼奇怪的地方,我認為整個社會的運作是要建立在尊重個人自由意志的前提之上的。

喜歡同性或者異性,包含在這個自由意志里。

按照現在被更多承認的觀點,性取向是先天形成的,沒有辦法通過後天努力來改變。所以孟克柔就恰巧被上帝選中,成為了一個只愛女生的女生。

即使知道以後會有多痛苦,她也沒有能力改變。她其實也沒有必要改變。世界這麼大,少幾個人生孩子還減少了人口壓力呢。(開玩笑的

我尊重孟克柔的性取向,並且欣賞她追求林月珍的勇敢,但有一點,是我覺得不對的。

孟克柔喜歡林月珍。她的感情很美好,我也懂得她不願意告訴月珍,是因為害怕結果會連朋友都當不了。她年紀小小,沒有想到這麼多其實可以體諒。但仔細想來,她對於月珍做的事,確實有些不對。

我有一個恐同的朋友,後來三觀被我掰正了才告訴我,他為什麼不喜歡同性戀,是因為他以前讀書時相處很久的好朋友,突然向他告白了。他回想曾經和那個人一起洗澡睡覺,毫無戒備之心,就覺得可怕得要命。

我一開始不理解,之後才想明白:在人家沒有任何心理防備的時候,和他們相處曖昧。我覺得,這其實已經算是一種性騷擾吧?

所以林月珍在操場上被孟克柔突然親了一下,反應過來後面無表情站起來走掉,此後再也不理孟克柔。

雖然表面看起來是林月珍接受不了同性戀,但實際上,是孟克柔表達愛的方式太過於直接吧。

試想你是一個女生,你有一個很好的男性朋友,你認為你們只是單純的朋友,根本沒想過會和他產生任何戀愛的可能。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跑來吻你。

你除了打他一巴掌並且覺得這個人十分猥瑣之外,還能有什麼反應?

你是女孩子,當然可以喜歡女孩子,但是要使用已經被社會認同的追求手段,不能鑽「社會還沒有普遍接受同性戀」的空子,認為可以和喜歡的同性一直做好友。

如果你對同性好友產生了愛意,那麼第一個做法是保持距離。

你要尊重她,她也才會尊重你。

不過,可能要等到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被大部分人視作平常的時候,這個問題才會被大家重視吧?


《藍色大門》

這部出自灣灣的青春片,豆瓣得分8.2,好於90%的愛情片,好於81%的劇情片,穩居豆瓣套普榜的221位。

一部片子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能夠被大眾所認可,除了有良好的敘事之外,演員的演技也是至關重要。

當時還處於青澀年紀的桂綸鎂和陳柏霖就是這部《藍色大門》至關重要的演員。

也正是憑藉在這部片中出色的演出,桂綸鎂和陳柏霖二人隨著藍色大門的風靡港台,一炮而紅,各自也因此正式踏進了演藝事業。

看看二人在《藍色大門》中的形象,簡直和上面的照片不是一個人。

唉,多愁善感的史某人不禁要發出感嘆,歲月是一把殺豬刀,黑了木耳、紫了葡萄、軟了香蕉···

哎呦,我自己這兒說什麼呢,咳咳,不好意思暴露了~

趕緊切換回正經模式,繼續給大家說電影,關於歲月的問題大家可以和史某人私下探討。

此處省略一萬個嘿嘿嘿···

桂綸鎂在片中飾演一個女高中生,孟克柔。

據她的母親說,她的名字是外公取的,正如她的名字一樣。

她不苟言笑,總是一副冰冰冷冷、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一點柔弱的樣子都沒有。

但是,這樣的她,唯獨和自己的閨蜜林月珍在一起時,總會有說有笑,開心的不得了。

會在課餘時間嬉戲打鬧,也會在體育課的時候偷偷在樹下分享秘密。

林月珍喜歡同校的男生張士豪。

張士豪(陳柏霖飾),喜歡打籃球,喜歡游泳,還會彈吉他。

一身休閑偏運動的衣服,一頭很精神的短髮,是一個正宗的陽光大男孩。

這天,張士豪打球累了,坐在操場和男同學聊天。

二人說起下賭注,一番「探討」之後,二人決定打賭誰敢在操場打手槍。

之後,兩個人走到操場中間,大吼一聲,打賭的男同學瞬間脫得就剩內褲,張士豪卻早跑到一邊,想著周圍大喊:

「大家快看啊!猛男打手槍!」

我褲子都脫了,你就TM給我看這個?

林月珍其實都看在眼裡,可是她心裡明白,張士豪這樣陽光又不失些壞壞的男生,肯定會有很多女生喜歡。

出於對自己的不自信,林月珍不敢向張士豪表白心意。

每天晚上,她都會在學校的泳池偷偷地看游泳的張士豪,只是為了看他一眼。

她可謂是用情至深,她和孟克柔在家中跳舞,都喜歡孟克柔帶上張士豪面具的樣子。

他家裡收集著張士豪失蹤的籃球、丟掉的空水瓶、大號的球鞋、從老師那裡偷來的張士豪的周記。

沒有看過的小夥伴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這部片子的太過平淡。

單就青春片而言,《藍色大門》的劇情是很簡單,不燒腦,甚至沒有太大的跌宕起伏。

沒有青春片那些標誌性的墮胎、K歌、放縱,沒有逃課、沒有燒書、沒有打群架、也沒有高考。

但只要你看了,就會被吸引著不由自主地看下去,因為,他才更像我們所經歷過的青春。

突然想起那天下午夕陽下的奔跑,那就是我逝去的青春~

林月珍拜託孟克柔幫自己和張士豪見面。

孟克柔直接找到了張士豪,說自己有一個叫做林月珍的朋友想要認識張士豪。

孟克柔帶著張士豪回到和林月珍約定的地方,卻發現林月珍早就畏縮逃走了。

張士豪認為面前冷峻的孟克柔只是不好意思開口,便一口咬定,沒有什麼林月珍,就是孟克柔喜歡自己。

孟克柔不做解釋,一言不發,推起車子就走。

張士豪高興的追上去,邊跑邊喊「我叫張士豪,O型血,天蠍座,游泳隊吉他社!」

在第二天的時候,林月珍又求孟克柔幫自己把信交給張士豪。

孟克柔雖然有些生氣,但依然沒有拒絕,在上學的路上把信件交給了張士豪。

張士豪打開這封「情書」:

張士豪你好,我是你的同學,經常在學校將到你,總是忍不住多看你幾眼,也會期待每一天上學在學校看到你,我覺得你是個不錯的男孩子,我猶豫了很久,還是決定提筆寫信給你···

情書被張士豪的朋友搶去貼到了學校的地上,張士豪和孟克柔因此被教導處處分。

原來,林月珍礙於自尊,在信件最後寫上了孟克柔的署名。

愛情這個事兒真是難說,張士豪因為林月珍的假情書喜歡上了孟克柔。

林月珍也因為自己的自私將原本屬於自己的愛情拱手送了出去。

因為林月珍的不理睬,孟克柔開始和張士豪交往。

在一次相處中,孟克柔問道:你要不要吻我啊。

張士豪羞澀地撓了撓頭:女孩子不都一般比較害羞嗎?我也是啦~

這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但是當林月珍來主動求和,孟克柔選擇了和林月珍和好。

和林月珍和好的孟克柔提出不再和張士豪聯繫。

張士豪有些蒙逼,一再追問:那你為什麼和我牽手?那你為什麼讓我吻你?

孟克柔讓他用自己的秘密來交換,張士豪不得已將自己尿尿分叉,怎麼也成不了一條直線的秘密說了出來。

這個很秘密,厲害了我的同學···

孟克柔吞吞吐吐,但是還是把自己的秘密說了出來:我不可能喜歡你,因為我喜歡的是林月珍。

之後,孟克柔大膽的吻了林月珍的臉,林月珍自此和孟克柔徹底決裂。

在現實的生活中,林月珍這樣的朋友真心是不值得用真心來交往的。

她一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讓朋友辦這辦那,從來都不會為別人考慮。

就當他知道自己的好友有同性戀傾向的時候,她也沒有念及舊情,選擇留在朋友的身邊嘗試鼓勵引導。

而是選擇了無情的逃避,可能有些人並不這樣認為,但是愛憎分明的史某人,對於這種朋友,真心的喜歡不起來。

不過呢,無論是友情,還是純潔的愛情(暗戀也算),無論是好是壞,是喜是悲。

回想起來的時候總能感覺心頭一暖,因為那些才是自己珍貴的青春~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作者:追劇喵
鏈接:桂綸鎂上演同性戀戲碼,「藍色大門」的口碑絕非浪得虛名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知乎看到了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青春片會這麼火?的確,正在傳戀情的馬思純歐豪聯合演繹的「左耳」上映一周後票房就突破了3.5億元,引發巨大爭議的「何以笙簫默」也因壓倒性的排片量收穫了1.7億元票房,一度讓堅持「青春片拍太多,觀眾已經審美疲勞」觀點的業內人士不斷打臉。

很多作家和影評人陸續給出了答案,把鍋推給了「符合觀眾口味」「粉絲經濟效應」等等。其實毒毒倒覺得青春題材影片的高票房與吸引眼球的宣傳脫不了干係,什麼暢銷小說啦,明星作家當導演啦,亦或是大尺度的劇情啦。諸如這部台灣青春片鼻祖型的影片「藍色大門」,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2,名列豆瓣電影排行榜NO.220。但說實話,毒毒看它並非因為口碑和評分,而是「桂綸鎂演繹同性戀」這一噱頭。當然光憑八卦評分是不會這麼高的,影片還在暗處加入了幾個看點……

有品質保障的影片陣容

影片導演易智言是廣告導演出身,之後指導了多部電視劇。1995年關於同性戀和時下青少年故事和問題的長片「寂寞芳心俱樂部」是他涉足電影圈的處女作,但由於其題材較為冷僻,只在島外影展中獲得入圍的肯定,並未引起廣泛注意。2002年執導的這部「藍色大門」因講述中學生愛情故事,獲得了國際影展及廣大年輕觀眾的肯定,此後仍繼續堅持創作,但影視作品產量不高。

很喜歡桂侖鎂扮演的女主孟克柔,在片中話不多,也沒有太劇烈的表情,但將內心細膩又不懂愛情、接吻為何物的青春期女孩演出了「天然無污染」的狀態,從此跨出了表演生涯的第一步。據說當時才17歲的桂綸鎂,是因一次換乘,意外得到了副導演的青睞。

男主張士豪的扮演者陳柏霖據說當時也是在不經意間迎來了「命運之神」的眷顧,在本片中把身為校草自信的一面,以及面對感情羞澀的情緒演繹的恰到好處。隨後,他憑藉陽光溫暖的外表和認真又頑皮的性情,受到了諸多港台導演的器重。


劇情搞笑的影片更火爆

故事裡包括自行車、籃球、情書等各種青春時期的代表性物件,當然也離不開這個說不上新穎還是老套的劇情:關於一個女生和一個男生及另外一個女生的三角+同性戀。

女二林月珍:膽小犯傻的暗戀

畢竟整個故事算是她引起的,就從她開始聊好了,其實每個女孩應該都有這麼一段關於暗戀的故事。林月珍是和女主形影不離的好閨蜜,喜歡上了算的上是校園風雲人物的男主,並為了他做了各種犯傻的花痴舉動。

毒毒頭次見到這種暗戀起來傻到不可思議的女孩,她會收集男主的各種破爛,比如玩過的籃球,穿過的運動鞋,甚至喝過的礦泉水瓶(2333);她也會拉著女主躲在游泳池邊偷聽男主的聲音;還會用男主不要的圓珠筆一遍一遍寫著男主「張士豪」的名字,並堅信只要寫沒水了,男主就會愛上自己。

當然,她也有著自己的懦弱:始終不敢讓男主知道自己的存在。只能偷偷拍照片,背後多看兩眼,終於有天鼓起勇氣給男主寫了一封情書,不過在末尾不寫自己的名字而是寫了女主孟克柔的名字,這一傻得冒泡的舉動也為這段青春感情的開始埋下了伏筆。

男主張士豪:純真執著的追求

在回家路上飆車,泳池相遇以及情書事件的誤會後,男主錯以為沒有女二這個人,而把感情注入到了始終「背鍋」的女主身上,並展開大膽追求「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我也不錯啊」。這種直接的追求方式也是沒誰了,可惜女主對他一點好感都沒有。

隨後,男主又讓我們領教到了執著的一面。為了討得女主芳心,他每晚去女主媽媽的水餃攤吃水餃,陪女主聽不太明白的音樂,一些善良的舉動也漸漸打動了女主。可就在我們以為女主成功上位時,卻等來了一個不太能接受的秘密,女主說自己喜歡的是女二,不喜歡男人。

男主的反應跟正常男人差不多「你什麼意思?」「那你幹嘛讓我吻你?」,可年少的他也許不知道有些事情沒有答案。於是,他第一次親吻女主卻換來了女主的沒感覺,本就鬱悶的他還被女主拉去跟從沒說過話的女二約會了半天,難怪最後會以「對不起」來結束與女二連萍水相逢都算不上的感情了。

女主孟克柔——迷惑懵懂的情感

女主以為自己和女二不止友情這麼簡單,當然並不是口說無憑,而是通過對男主以及體育老師的「你想吻我嗎」,來間接試探自己的情感取向。(個人覺得是個索吻的好辦法)

感情懵懂的女主因自己的性取向一直很迷惑,甚至不斷寫下「我是女生,我愛男生」。不過,這樣的心裡暗示似乎並沒什麼卵用,最終在麻煩與不了了之中結束了夏天。

適當在影片里引入點新概念

影片結尾處,導演藉由女主之口引入概念「我似乎看到多年後,你站在一扇藍色的大門前,下午三點的陽光,你仍然有幾顆青春痘,你笑著,我跑向你,問你好不好,你點點頭。」於是,「藍色大門」的象徵意義成了話題。

有人認為藍色大門是通往成長的門檻,無論願不願意都必須由此從少年走入成年世界。對此,導演試圖從成人和少年不同的角度來闡釋藍色大門的意義,比如孟克柔眼中的期待,「三年,五年,或是更久遠久遠以後,我們會成為什麼樣子的大人呢?是體育老師?還是我媽呢?」而媽媽和體育老師則帶著失去的青春來審視亦或是從外窺探門裡的世界,「你們小孩不懂」「你是不是失戀了」。

當然,藍色大門也是關於愛情的詮釋,是憂慮與自由的象徵,其中有暗戀、有追求,也有不確定。毒毒不知道女主的同性戀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喜歡男生,還是怕傷害喜歡男主的閨蜜。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沒有結局的愛情,也是通往藍色大門成長路上的另一個開端。

故事講完了,電影也聊完了,已經通過或即將步入藍色大門的你,是否也有類似的故事呢?

金融界不務正業的電影發燒友一枚

專註於各式影片毒辣點評

關注「金融毒舌女」微信公眾號,來一起玩兒吧!


有一種海水的味道,鹹鹹的但是很清爽(,,?? . ??,,)

真的是藍色的

在我的回憶里,整部電影彷彿有一層藍色的光籠罩著。



第一次看《藍色大門》,好像是十九歲奔去二十的某站淺淺的節點。已經忘記是燥熱的盛夏,還是沒有風的冷冬。剛打開電腦的時候,17棟寢室停電,周小穎打電話說好無聊,就從225飛了下來。

我找出幾天前檔好的《藍色大門》,在沒有燈的寢室,跨過了一場別人的青春。

影片結束的時候,周小穎說電影太枯燥。

可是,我覺得,那是那幾年,我看過最棒的一部電影。

那個時候,我寫下:

十七歲的時候也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有沒有違背初衷,有沒有努力成長,有沒有和別人期許的一樣。答案還在前方吧,還要繼續尋找。

距離十九歲的現在,剛剛好的一場五年光陰。

一個人的下午三點,又重新走過了一場別人的青春。可與其說是別人的,倒不如說是每個觀影者曾經走過的或者即將要走過的,屬於自己的十七歲的故事。
電影的整體框架是一段複雜的三角戀,夾著克柔的百合單相思。
但其實,三角形的每一條單行線段里,都是極其簡單的、如同石榴檸檬鮮榨果汁般的、純粹的苦澀與清甜。
靜到只有柔柔水聲和伴著輕輕呼吸的泳池邊的夜晚,被樟樹撕碎灑在牆上的陽光的斑駁,塑膠操場排球網不規則線條的幾何圖案。張士豪一臉倔強又自信十足地對孟克柔說:
「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啊!」
對,有一張帥氣的臉,炭黑色濃眉,淺淺酒窩。
和一架飛馳的單車。
克柔試著和小士去海邊沙灘看音樂live野唱,為了躲避體育老師而牽起小士的手,穿著寬鬆的直筒馬褲看小士游泳,一遍一遍在牆壁上塗鴉,克柔想要證明給自己的,不過是自我矛盾的救贖,卻抵不過月珍草草的一句冰釋前嫌。
克柔和小士交換秘密。小士親吻克柔的時候,強裝淡定的、有一抹倔強的嬌羞。而克柔一臉茫然的,像一張泡得發白的速食麵的臉。
月珍說,我用張士豪的原子筆寫他的名字,直到油芯用完的時候,他就會愛上我。
可是最後那一點點油芯,變成了閃閃淚光下木村拓哉的名字。
在籃球場被擺放整齊的靠椅間,小士和克柔推搡著。
克柔對小士說抱歉。她說:
「如果你17歲,你想的只是上大學,不再是處男,尿尿可以一直直線的話,你該是多麼幸福的小朋友啊。」
電影以女主的情感為主線,分叉出張士豪和林月珍。
女主果敢、倔強、細膩而敏感。
腳本台詞簡陋,卻非常真實。
克柔問媽媽失去爸爸後是怎麼過來的,媽媽說就是這樣過來的。
「就是這樣過來的,好希望趕快看到那一天哦。」
我突然想起自己十幾歲的某個夜晚,大概也有過這樣的期許。那時,也有暗戀的男孩子,在打到只有微弱燈光的巷子口,下晚自習的九點半,跟在他背影的身後都變成一種幸福。也有喜歡我的男孩子,收到過字跡工整的情書,大方的追求和笨拙的告白。
我也以為,如果只有英語單詞,在異性之間,不愛人或者不被愛,將是多麼幸福的小孩。
現在在回想起來覺得異常好笑,卻覺知,那才是找不到出口的一場青春啊——它古怪而乖戾,瘦削而有力,清澈而鮮活。
故事的結尾,溫柔的夏日的陽光打在男生和女生的臉上,你聽的到蟬鳴。青春的毛茸茸的碎發泛著金色的光暈,鬢角有一些濕潤的汗跡。畫面里是克柔和小士的側臉。小士低垂下眉眼,說:
「如果有一天,或許一年後,或許三年,如果你開始喜歡男生,你要第一個告訴我。」

綠燈亮起,風鼓起花色開敞襯衫,馬路上的車輛,倒退的路邊樹影,前方的路,漸漸虛化,只有那義無反顧奮力向前沖的騎著單車的少年背影,清晰地刻在克柔最後的獨白里。

「小士,看著你的花襯衫飄遠

我在想

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

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

由於你善良、開朗、又自在

你應該會更帥吧!

於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後

你站在一扇藍色的大門前

下午三點的陽光

你仍有幾顆青春痘

你笑著,我跑向你,問你好不好

你點點頭。

三年五年以後

甚至更久以後

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

是體育老師,還是我媽?

雖然

我閉著眼睛看不見自己

但是我卻可以看見你。」

在《accidently kelly street》插曲中,我結束了這場八十幾分鐘的遊離。手機里突然彈出經理的微信信息:「我下周出差,明天幫我把報銷單交給財務,放你桌上了。」

17歲的三年後,五年後,甚至更久後,我變成了或將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

我依舊在尋找答案,但我開始愛上了,這一段前進的路。

自己開了個微信公眾號,純屬喜歡寫些有的沒的,如果你也喜歡...可以搜「素人文藝小站」,或掃二維碼


當年一口氣看了八遍…把眼看瞎了orz

從此愛上陳柏霖~


很喜歡的一張劇照:

可能是因為和電影中的孟克柔有著相似的心事,在青春期反反覆復看過這部電影,瘋狂的喜歡上桂綸鎂。可惜那些年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直到今天早已所剩無幾,那些年還在身邊的「月珍」也再沒有聯繫,幾年前寫過一句「會不會到最後就剩下我一個人」,沒想到現在一語成讖,真的就剩我一個人。

關於和孟克柔相似的心事,我不知道那算不算是喜歡,我只是記得當時那麼多人的走廊,回頭一眼就看見她,感覺她整個人都在發光。後來是我自己斷了聯繫,然後發誓和她離得越遠越好,最好老死不相往來的那種。

「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現在也已經有了答案吧。


藍色大門,大學時老公叫我看的…原因是他覺得初中時繞道騎車送我回家回頭看到我的樣子很像電影中的一個鏡頭…就是桂綸鎂停紅燈那兒…然後,我就去看了電影,順帶原著…

額……初中時代的我…被我媽拉去照相館拍了為數不多的照片…然後就是初三畢業照…
雖然不好看,但是瘦過…呵呵噠…
看來看去大概是短頭髮比較像…

像么…
性格算是孟克柔和林月珍綜合體吧…偏林月珍…
慫地不行,在一個本上寫一萬遍XXX的名字…雖然沒這個恆心…好像更像是我吧…但是勇氣總體現在莫名其妙的地方這件事,也很孟克柔…
現在已經結婚快五年啦……
騎車送我回家這件事,起先我並不和他說話,在要分開的十字路口,最終鼓起勇氣向他揮了揮手,那時我並不知道他家其實是反方向的,這算是美好姻緣的開始吧…
應該匿名么?還是不匿啦……
我可以去回答,和中學時的戀人修成正果是什麼體驗……


被複讀機附體的豬腳們…


小士,看著你的花襯衫飄遠
我在想,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
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由於你善良開朗又自在,你應該會更帥吧
於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後,你站在一扇藍色的大門前
下午三點的陽光,你仍有幾顆青春痘
你笑著,我跑向你問你好不好,你點點頭
三年五年以後,甚至更久更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
是體育老師?還是我媽?
雖然我閉著眼睛,也看不見自己,但是我卻可以看見你


那天晚上我在漫天星星下給她打電話:
「你有沒有看過陳柏霖的《藍色大門》」
「是他和桂綸鎂的那部么?我記得我記得!寒假我一個人窩在家裡看的......」
「那我有話想和你說」

「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
「我覺得我還不錯啊」


這,就是故事的開始了


1

就在前不久,朋友圈被陳妍希的結婚照刷屏了。 (活在夢裡的室友大喊錯過劫新娘的時間)

「今天男孩要赴女孩最後的約!等會見你一定比想像美!新婚快樂!我的青春!」 柯震東在微博上的祝福,又讓我想起那部青春商業電影《那些年》。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確實很成功,可這不會是我心目中所理解的青春。

那些年 雖然不是中國第一部青春電影,但是它卻開創了國內商業青春電影的浪潮,

從此之後,爛片不斷。

網路上的各路媒體也紛紛借著「青春」熱潮,打出「再不瘋狂就老了」「生活不止眼前苟且,還有詩與遠方」「說走就走的旅行」「青春是被狗吃了嗎」無數庸俗的口號。

其實這些都是營銷手段的套路,一點都不走心,而且肉麻,缺少真誠。

因為我覺得好的青春片應該是能把很簡單的故事講好,把感情很自然地表達出來。


而不是像那些所謂的青春片,用一些已經庸俗不堪的劇情,加幾句生硬突兀的文藝台詞,找上那些小鮮肉、女神,充當男女主角,大功告成,可以拿去影院圈粉絲錢了。

我只想對投資方說,簡單點,你圈錢的方式簡單點。

我想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普通人,但很多人都有過偷偷暗戀的經歷。我猜,這種悄無聲息的溫柔,或許會在幾十年後,某一個快要落日的傍晚,一條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突然湧進我的心頭。

我的青春里沒有那麼多的墮胎,出國,打架,死人。更多的時候我只是一位旁觀者,從同桌、基友口中聽見一些充滿荷爾蒙的青春故事而已,而那些故事總是發生在別人身上。

所以,我不想再被那些所謂的青春片,一次又一次地侮辱智商。

2

在我心目中一部好的青春片,應該是像 藍色大門 一樣,有一種可以說出口,卻又懸而未決的愛。我很羨慕男主角張士豪陳柏霖

並不是因為他當初的那種青春期的帥,而是對愛情的單純

和能夠洒脫自如地對女生說:

「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哦!」

和在得知孟克柔(桂綸鎂)可能喜歡女生之後,說出了我認為對那個姑娘最好的表白:

「如果有一天,或許一年後,或許三年,如果你開始喜歡男生,你一定要第一個告訴我。」


其實我覺得映像中的我應該是比林月珍還要膽小且執著。

林月珍會和孟克柔裝瘸逃體育課,然後跑到樹蔭底下聊天,幻想;私底下偷偷地搜集關於張士豪的一切,偷拍,偷看張士豪游泳;一遍一遍地用張士豪的水筆寫他的名字,因為傳說等墨水寫完,他就會愛上自己;叫孟克柔幫她向張士豪表白,卻在揭曉答案前跑的無隱無蹤,因為她的情書上的署名寫的是孟克柔的名字。


所以機緣巧合地張士豪和孟克柔就成為別人口中的情侶了,雖然他們並沒有在一起。

不過張士豪卻以為孟克柔只是當面不願承認喜歡他而已,所以他每天晚上都要到孟克柔家開的水餃店吃夜宵,和她媽媽聊天,吃完後總要對著孟克柔房間的陽台想像著她在那,說一句,

我吃飽回家了喔。


以及張士豪約孟克柔在那個乾淨而浪漫的海灘上,一起聽歌,一起圍著煙火,害羞地牽著手,聊些天南海北的事,最後鏡頭慢慢模糊。


我的天,我想這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了吧,這種恰似少女臉紅般的感情,簡單而熱烈。

我!很!羨!慕!


可惜,這種感情只有在十七八歲才有。

就像他們的聊天一樣,

「好不甘心喔,整個夏天都快過完了,好像什麼事都沒有做。」

「對啊,好像就只是跑來跑去,什麼事都沒有做」

「但總是會留下些什麼吧,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唯一讓我慶幸的一點是,青春總是會走的,人總是會長大的。

無論你過的是否幸福,無論你是否浪費青春,無論你有多不舍,它總歸是要走的。

就像孟克柔說的,

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由於你善良開朗又自在,你應該會更帥吧
於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後,你站在一扇藍色的大門前
下午三點的陽光,你仍有幾顆青春痘
你笑著,我跑向你問你好不好,你點點頭
三年五年以後,甚至更久更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
是體育老師?還是我媽?
雖然我閉著眼睛,也看不見自己,但是我卻可以看見你

我在想,或許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在某個四下無人的街,內心忽然一片濕潤,提醒我,我也曾有過美好而遺憾的青春。


我叫張土豪!


應該是2000年以後最好的青春片之一!首先男女主角都是十八九歲!不需要化妝素顏出演,在正好的年齡演繹正好的角色。不像現在的青春片找大齡青年淡妝濃抹的裝嫩去扮演學生!給人一種違和感!關鍵演技還捉急!
藍色大門是一部很純凈的青春片。沒有劈腿,沒有脫胎,沒有死亡,沒有姐妹撕比!!沒有拜金!沒有那麼的傷感。就是喜歡人不敢表白。表白被拒絕也沒有絕望跳樓!
無論在操場上,游泳館,還是騎著車在路上都是洋溢著青春的味道。
現在連大魚海棠這種國漫都加入了狗血的三角戀,瑪麗蘇女主,悲催的男二,犧牲自己去成全男女主!何況現在的青春電影呢?


看出我的少女心!!從相識,到表白,從第一次牽手,到初吻,看的我都想要去談戀愛了(???)

我在看電影的時候,一直在猜測著結果,和體育老師會不會有後續,桂綸鎂最終有沒有喜歡上男孩子,閨蜜是否又和她和好?直到看完,才覺悟,青春就是有無限可能,一切都說不準,也不要猜。
「雖然 我閉著眼睛也看不見自己 但是 我卻可以看見你」


我來總結一句樓上的高票答案吧。
承認女主孟克柔對林月珍是真的愛情太難了。我就是要像牆上一遍一遍強迫的文字「我是女生,我喜歡男生」一樣強迫孟克柔要跟男主張士豪發生愛情,最後男主和女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但是,我們得注意。影片類型上註明了,「同性」。


孟克柔對張士豪有特殊的好感這絕對不用置疑,但這種好感恰恰不是愛情,她才會說「如果你還是那個理想是上大學,只關心自己是不是處男,尿尿會不會成直線的17歲男孩,你還真是一個快樂的小孩」。
孟克柔的煩惱比另外兩位主角都要多。她承認對張士豪有好感,但是當她與他接吻以後,後來再接到張士豪的電話聽到他的聲音,她在海灘上放聲哭了出來。因為她知道即使是這樣一個陽光美好的大男孩她也無法真正的愛上。因為即便她一遍遍地強迫自己,她也無法做到「我是一個女生,我喜歡男生」。
後來她受到張士豪「如果我是你我就會告訴她(月珍)我喜歡她!」的鼓舞,在樹蔭下衝動地吻了月珍,但是如她所料,衝動的表達之後只能換來「連朋友都做不了」的結果。那天她真正的失戀了,後來才會問媽媽「爸爸離開後,你是怎麼活過來的啊」。媽媽問是不是那個男孩讓你失戀了,克柔沒有回答,因為媽媽可能不會明白讓她的女兒失戀的,是一個再也不和她說話的女孩子。
片尾,張士豪依然是那個穿著花襯衫的陽光男孩,孟克柔也在張士豪溫柔的引導下漸漸地走出陰霾。她對張士豪有著特殊的感情,她心愛的人不理解她真摯的感情視她如怪人,但恰恰是單純的張士豪與她分享秘密,知道她喜歡同性後安慰了她不安的心情,告訴她如果喜歡就應該告訴對方。是張士豪給孟克柔不安又有些憂鬱的青春帶去了如藍色大門一般溫暖的光和希望。所以她後來還是跑去與張士豪比賽騎車,向他綻放最燦爛的笑容。

總之,張士豪那麼溫柔,保護了喜歡的人顫慄又脆弱的心,向她許諾「如果有一天喜歡男生了,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我」,我們也請保護克柔那渺小又堅定的勇氣吧,即使她可能一年,三年,五年後都不會真的喜歡上男生。


昨天晚上看的藍色大門,再一次刷新我對青春片的看法,太美好,太真實。
是身邊真真切切的正在發生著的一切,暗戀,初戀,同性戀,失戀。
「如果少年的煩惱只有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不再是處男,尿尿能夠直線的話,一切都會美好很多」
演技我真的覺得無可挑剔,青澀的吻,沙灘邊的牽手,張世豪耍酷的時候,閨蜜之間的冷戰讓我也想到了我的高中時期。

「――這個夏天都要過完了,什麼還沒有做,好不甘心哦。
――對啊好像就只是跑來跑去。」既然國產青春片拍不出這種感覺,那我們就多感受台灣青春片的美感。背景音樂和畫面的融合也是國產青春片無法達到的高度


推薦閱讀:

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綉春刀2里魏公公讓陸文昭找蛤蟆是什麼意思?
《大聖歸來》有哪些不足?
90 後都是通過什麼渠道了解並喜歡上張國榮的?
《大護法》的哪一句台詞讓你至今還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覺?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