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樣解讀《驢得水》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


對於一部電影,觀眾看到了什麼就是什麼,他看完後所想的就是電影的中心思想。每個觀眾都可以有他自己的理解。
那麼同樣作為一名觀眾,我的理解是:
不能為了一個美好的目的,而去做錯誤的事。不能把美好的願望作為自己突破底線的借口。
每個人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致抄襲狗:對電影的理解都沒有,都要靠抄襲,還真可悲。

————————


驢得水的成功在於諷刺。

而它諷刺的戲劇性來源於探究人性的底線。


偶爾去看開心麻花的話劇,再看《驢得水》這部電影,或許是因為團隊年輕,麻花兒的喜劇在戲虐感里夾雜了自嘲感,年輕的觀眾看了很容易產生代入感。所以配合《驢得水》在人物塑造上的功力,諷刺、悲哀、惋惜之餘,一些年輕人看完會有種啪啪被打臉的反思。

《驢得水》的喜與悲,以一曼睡了銅匠為分界線。當外表放蕩、內心天真的一曼,和外表天真、內心無下限的銅匠睡在一張床上時,他們的命運發生了交換。人性的善與惡,也從這一睡開始交換。

有一個朋友跟我說過,一個人的優點,必然有相對應的缺點。

孫校長的夢是鄉村開展教育,他在貧瘠的高原始終幹勁十足。他可以不在乎兒女傍身,投身教育,當強權來臨時,他也可以不顧一切,犧牲同事甚至女兒的幸福去成全自己的夢想。「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成了,「成大事者,一味妥協」。犧牲一切,是勇氣,把底線也犧牲了,是沒骨氣。

裴魁山在剛開始,不計較一曼的過去,發自內心地欣賞她的可愛,覺得她的調情是情調。到後來,他指摘一曼的過去,發自內心地辱罵她的放蕩,覺得她的調情是輕賤。一個以自己利益為導向的人,往往擁有雙重標準。你讓他得到,他覺得你好,你讓他失去,他就恨你。

周鐵男的出現,把東北人黑得不輕。越崇尚力量的人,在更強的力量面前,越不堪一擊。有勇無謀的衝動,在被子彈擦臉而過之後,變成了自以為聰明的懦弱。他不敢對有槍的大爺吱一聲,卻能夠對佳佳大吼,那一段打入敵人內部的謬論可笑至極。

張一曼被大家評論得很多,一個具有超前性觀念的獨立女性。性在她眼裡是玩樂,在別人眼裡是交易,亦或是契約。她可以做到拔屌無情,別人做不到。得不到她,就要野蠻地毀滅她。她過於天真,當理想國崩塌的時候,精神防線就容易被摧毀。

相同的,中國小說和話劇里關於女人的悲劇,在一曼身上又上演了。她睡服銅匠留下來拍照,利用自己的身體換取集體的利益,大家沆瀣一氣,沉默不語;銅匠的老婆尋過來鬧事,為了集體,大家逼迫她站出來頂事;銅匠為了報復她狠心的拒絕,看著她被罵、被打、被剪頭髮才滿意,大家於心不忍卻無能為力;她在房裡拚命地做著校服,做完了才尋死。她不在乎錢、不在乎命,她只要能夠在這所小學、這座小烏托邦里繼續自在地生活,於是她一次次地維護集體,一路犧牲了自己的身體、真情、生命,又得到了什麼?她傾其所有,最後一無所有。

人性的複雜在於每個人的底線不同。忍讓逾越了底線就是懦弱,善良逾越了底線就是道德綁架,隨性逾越了底線就是無情,正直逾越了底線就是強人所難,愚昧逾越了底線就是作惡。在《驢得水》里,好心逾越了底線,就會做出壞事。

強權之下,奪人性命、毀人尊嚴,大家的共同底線就從保住撥款,四分五裂成了保住「欲」、保住「錢」、保住「命」、保住「性」(喻隨性、自在),再加上銅匠威逼開除一曼,不想回家想去美國,他想擁有「權」,人性的五宗罪集齊。

水在貧瘠的鄉村,是生命,寓意著好的東西。驢拉來水時,也是大家享受好時光,得到好處時,欲、錢、命、性、權的美好化身是教育夢想、微薄的工資、青春與愛情、自在的生活、有愛的集體。當一曼睡服了銅匠,呂得水生了,驢得水病了之時,也是大家利益不保,底線失守時,欲、錢、命、性、權的邪惡化身是用尊嚴換取夢想、用跪舔換取金錢、用窩囊換取性命、用死亡換取逍遙、用知識改變命運。

一驢得水,雞犬升天,一驢失水,雞犬不寧。


————

有些人看了我的影評之後,摘取了部分內容放進了自己的微信文章里發布了。

更有甚者像「人間有戲」這種專門寫影評劇評的文章,搬走了我的核心觀點,還貼上了原創聲明,真是令人不齒。

可惜我不是什麼大V,寫得再好只能被抄襲狗當槍使咯。

作為影評人,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如果你連觀點和見解都是偷來的,那還真是可悲,

我也懶得罵娘了。(不好意思,本人對抄襲文字、盜用圖片等侵犯知識產權的事情極為小氣)


佳佳那句話就是:過去的如果就讓它過去了,未來只會越來越糟!


新鮮感,故事性,幽默,反應現實,價值觀-----一部好電影的幾個要素。


我看好驢得水------因為驢得水表現出的價值觀,雖然影片沒有通過角色正面陳述,但從故事本身是不難讀出這一點的。


一個有點畸形而荒誕的故事,讓人不自主的大笑過後,感覺到的竟是如此的真實而悲涼,影片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你我身邊找到對應原型。


老資格的校長把握小團隊的方向,方式是和稀泥,最後捲入外部大環境的洪流,對整個事情失去了控制。


血氣方剛的鐵男,衝動而有正義感,最終卻在暴力的恐嚇下,彎下了筆直的腰桿。


自我的一曼,追求自由,卻難逃命運擺弄,活得自我卻還不夠成熟。


原本有點小理想的裴魁山,外部壓力到來,就表現為無原則,無底線,做了牆頭草,變色龍。


校長女兒是唯一一個從頭到尾,堅持自己觀點和原則的人,堅持是因為見識得太少,涉世不深,所以顯得幼稚,行為方式機械而僵硬,缺乏權變。

還記得黑金中,梁家輝扮演的黑老大周朝安,面對同是幫會分子的其他分舵老大,說了一句經典的台詞:「我們一起合作分政府的錢,我們的政府很有錢的,哈哈哈。。。」


驢得水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吃空餉,蒙蔽上級,沒想到上級比他們還積極熱心,窗戶紙捅破以後,上級強迫校方繼續合作演戲,一起蒙蔽上上級,並明確了合作雙方的利益分成。官僚行政機構中,思考問題的方式,往往超出常人想像,在謊言暴露,大家都替校方捏一把汗的時候,特派員不僅沒有懲罰校方吃空餉行為,而是將謊言進行到底,級別越高,膽子越大。這一戲劇化轉折,讓人忍俊不已,卻是現實。黑色幽默,在於情節的發展超出了觀眾的常規思維方式,但立馬你就能反應過來,另外一群人,有另外一種思維方式,這是真實的,不是虛構,所以大笑過後,更多感受的是陣陣悲涼與感慨。


戲演得越多,謊扯得越大,坑也挖得越多,填之不完,遲與早,都會大白天下的。沒有暴露的當然也不少,靠欺騙與卑劣悶聲發了財,之所以沒有暴露,不是轉型洗白了,就是見好就收的。如果一個人誓將欺騙與謊言進行到底,那大白於天下就是遲早的事情。


基層吃空餉,情有可原,為了辦學校,資源不夠,不得已而為之,這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特派員吃空餉,是為了吃空餉而吃空餉,這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當然,這裡面還提出了一個關係到每個人的問題,在現實工作中,你必須完成一項任務而資源又不夠的時候,假如你是這個邊遠山區的學校校長,你會怎麼做呢?我們是不是經常面臨這樣的問題呢?業績目標與資源配給嚴重不匹配的時候,大規模造假運動就會應運而生,責任在誰呢?


老闆:誰讓你造假的?

員工:你逼我的!


當一個人的能力與其追求的利益不對等的時候,個人的造假行為就出現了。當一個組織的能力與其追求的利益不對等的時候,群體性的造假行為就出現了。

清道光陝西督糧道張集馨的記錄歷歷在目,明目張胆吃空餉,收賄與送禮,獲取自身利益甚至不是部分官員的本意,只是,為了在這個環境生存下去,不得已而為之,「不得已」三個字,令人扼腕唏噓。


卸磨殺驢。
人性的複雜在灰色幽默里表現的淋漓盡致。
現實里,我們僅僅是個發不出聲的小人物,在這個電影的那個年代裡,他們僅僅是失聲的牲口,不為人所重視,或者可以在沒用的時候拆骨吃肉。
他們這麼看驢,上面的人也是這麼看他們的。

一曼是浪漫的文青,陽光下的她唱著歌,美的像個女神。可同時也是不負責任的浪蕩子,為了大家,或者也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睡服一個有夫之婦,並在沒有利用價值後出言侮辱,她被銅匠逼瘋了,原因是她傷害過他。
因果循環。沒有誰對誰錯,只有現實在嘲諷。

孫校長為了學校,為了教育,希望挽救那些愚蠢,愚昧,他說著儒家經典,有教無類,希望每個人都得到教育。可同時也編造謊言,用一個一個謊言走上欺騙不可挽回的道路,他用儒家教育出了一個盜跖,真是可笑可悲。

周鐵男從一個硬漢到懦夫的轉變,只用了三秒,是對強權的屈服,也是對現實的屈服,他是硬漢,他不貪圖金錢,可是他畏懼子彈。
每個人都有慾望,都有所畏懼。
他曾愛著孫佳,從單純的愛戀到粗暴的勸說孫佳嫁給銅匠,這樣懦弱的男人是存在的,沒有什麼是不能用錢搞定的,如果有,那就用子彈。

裴魁山,他從一個穿著中山裝的小市民心態的教師,到一個穿著貂絨衣服的趨炎附勢的小人,或許他的本性就是這樣。他寡廉鮮恥的罵著一曼是婊子,那樣難看的嘴臉的他讓人恨不得給他來一槍,他就是個真正的敗類。
可是他對著陽光,坐在一曼身邊,想像著兩個人一起去聯大,對一曼的表白,那一刻,他的心裡一定開著鮮花,而鮮花,終究會枯萎。
他更愛他的利益,他不願意讓別人用道德綁架他的利益,而他卻為了自己的利益,扼殺內心的鮮花世界,扼殺了那場雪。

美麗的孫佳,是單純幼稚的,也是不識時務的,這是我們每個人的年輕的時候,以為可以憑藉自己去改變一個世界,有人憑藉天時地利成功了,有人失敗了,這個世界充滿變化,誰也說不清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

銅匠,他是樸實到愚昧的無知者,卻因為擁有了得天獨厚的「特長」,非凡的學習能力讓他一朝出人頭地,讓他學到了知識,成了「鳳凰」,讓他想要擺脫家裡兇悍的媳婦,讓他忘了在山路上悠遠的歌聲。
他開始恣意報復,他想要讓一切羞辱他的人都被羞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沒有錯誤,可是,這一切真的以暴制暴的做法真的太熟悉,典型的野蠻,未經教化。
他知道要去美國,知道了成為人上人的好處。他確實學到了知識,卻沒有學到真正的道德,他依舊是一個愚昧的無知者。

特派員的走狗救了差點被強姦的一曼,毫無知識的潑婦卻維護自己的丈夫。

每個人都是失聲的小人物,在這個世界裡
的存在渺小,毫不起眼,可每個人依然做著最真實的自己,捂住眼睛,遮住耳朵,攔住嘴巴,遵從這個世界的驅使。(ps:這一幕里,那個輓聯一時遮住眼睛,一時捂住耳朵,有時候攔住嘴巴,不知導演是否有所意圖,但我確實有此感)


「我們來農村支教就是想改變中國農民的 貪 愚 弱 私。」

往上數幾輩兒我們誰又不是農民咧,骨子裡的東西不好改呀。


聲明:只是戲劇的其中一種解讀啦,跟本人政治立場無關。台灣朋友不要打我。

一、【驢得水講了什麼故事】

因為幾個朋友喜歡戲稱我為「導演」,在望京看完《驢得水》,其中一個就半玩笑的問我:「導演,你怎麼看,這講了個什麼故事?」我也就半開玩笑的說到:這是個講三民主義不能救中國,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故事。然後就滔滔不絕的說了一堆,說得口乾舌燥,編完覺得還有點意思。索性寫下來,供大家睡前吐槽一樂吧。

非專業影評,只是戲作~大量劇透,未觀劇者請慎重閱讀。

歡迎已觀劇者大家討論~

二、【主線是什麼】

故事延展性很強,可以從多視角切入,本人只是就自己的理解而言。不是絕對論。

本科學習社會學,略微接觸過晏陽初等鄉村建設教育家的事例,也曾隨農村社會學的老師去河北相關基地的遺址探訪過,所以把個人理解本片的主線,定在作為農村教育家的校長。

本片的校長,在追求鄉村教育發展的理想途中,遭遇資金等困境,於是在大局為重,小節可以放放的行事準則下,與同伴一起,實施了在我國有悠久歷史的吃空餉計劃。借用「驢得水」——一頭專門為缺水的學校運水的驢的名義,多向教育部報了「呂得水」這一不存在的教師名額,每月多領一份工資。本意是用於學校建設,但實則在現實中,還是有不少被教員乃至校長本人挪作他用了。

從校長、鐵男、一蔓等願意拿出自己的工資來成立獎學金,激勵更多孩子上學來分析,無疑,他們是保有高尚的情結才會紮根貧困缺水的高原農村,艱苦開展農村教育。

動機是好的,可是手段呢?小節有失的情況下,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出現了。嚴重到釀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即便最終小團隊三人有個「照舊」的假象,觀眾也不會再認可了。

這是本片的其中一個話題,為了實現高尚的目標,不那麼高尚的手段行不行?

從小學名叫「三民小學」可以看出,校長是三民主義的堅實信奉者。第一次的期末總結會中,參會者鐵男、一蔓都是支持校長關於大家犧牲點小我,集資設立獎學金的,唯有愛錢的裴奎山基於自己立場明確反對。

可是支持者鐵男是這麼說的:「不論校長說什麼我都支持。」而一蔓更是校長說了些什麼都不清楚,就說鐵男支持我就支持。(記不清台詞,大概如此)兩人都是盲目支持。引申看,兩人都不明確了解校長的主張(或說並不深刻了解三民主義),只是跟著本能在行動而已。

鐵男跟教室壞掉的鈴聲叫板行為,以及貫穿全劇的暴脾氣,可以說是熱血學生的縮影。他們往往正直善良,有著滿腔熱血,卻並不十分理解各種社會改革的理論,也沒有經過殘酷社會現實的洗禮,只是憑著一股衝勁在支持直覺上認為先進的主張。

一蔓,超前於當時時代的性觀念和隨性自由的作風,熱愛音樂和鮮花,始終穿著得體的旗袍,以及她卧室里很多的保養品,貼的海報等細節表明,生活方式是」小資「的,她也支持直覺上認為先進的主張,但她的行為也不是出於對社會理論的理解,不是理論指導下的行動。

小團隊內部的各種鮮明任務特徵,和隱含的矛盾衝突在故事後期都得到了展開。

女兒佳佳始終是一個比較叛逆有自己獨立想法和行為的人(這為結局瞞下伏筆)。

(1) 眾人想放棄救火時,只有佳佳仍要救火

(2) 眾人都在打造謊言時,佳佳想要揭發,但苦於父親的哀求,才短暫妥協。

(3) 所有人都缺水,都抱怨沒水,但真正趕著驢,往二十公里外去運水的,是佳佳。干實事的是佳佳,校長和教員總在開會。

(4) 最後佳佳上延安去了,校長鐵男奎山維持「舊有不變的假象」,這不多說了。(好玩的是,佳佳坐毛驢去延安那個全景,當時天特別藍,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啊,玩笑啦~)

種種伏筆至少在暗示,當時的社會困境下,(民識未開,官僚腐敗)三民主義指導下的小學校,在內部教員中,理論都沒得到貫徹,經過妥協再妥協的行事原則,最終走向糟糕的結局。一個學校只是縮影,折射的是整個社會。

佳佳代表的方向雖未明言,但暗示,新希望在延安。做實事,一直不放棄救國努力的是我黨啊(不要臉,你又不是黨員,說啥我黨…),是貴黨啊!

哼,別說我牽強,你就說,這麼理解,是不是挺好玩的~

三、【衝突怎麼展開的】

(1)教育部特派員要來視察,空餉問題怎麼掩飾?

(2)掩飾的太好了,反而騙來了美國人的獎學金。美國人又要來視察了,怎麼掩飾?


本片超級大關鍵人物——銅匠登場了。關於那個「牲口」的互罵。我個人yy了很多,看客且看這麼理解好不好玩吧,正不正確就別爭論了,大家都不是原片編劇。

銅匠原本灰頭土臉,只會幹活,像不像黃土高坡上的賣力勞作的牲口?經過三民主義的校長等教員的短暫掩飾,學習能力極強的銅匠,搖身一變,從外貌上看變得「先進洋氣」了,唬住了「不懂裝懂」的特派員。與小資的一蔓,有極短暫的甜蜜時光。但銅匠在被一蔓迫於局勢,言不由衷的「侮辱」刺激後,在知道自己成了眾人仰仗的關鍵人物後,在有了當權的教育部特派員撐腰後,這個原本愛慕一蔓的銅匠,比任何人都沒有下限的要求當眾羞辱一蔓,導致一蔓最終被逼瘋。這樣的作為,簡直比原先一個大字不識的他,更像一個牲口,不說錯了,是畜生的多!

這其中也有佳佳在不需要銅匠演戲的期間,自發的教育他,讓銅匠掌握了基本的文化知識,而不只是校長他們教的那個表面。我覺得這個細節也不是編劇隨手寫的,而是和共產黨當時開展各種夜校,半工半讀等針對文盲半文盲培訓的真實歷史吻合有映射的。

(插句題外話,真正動手剪去一蔓珍視的頭髮,最終讓她的精神情況無可挽回的,恰恰是各種妥協的校長啊!校長讓精神崩潰在採摘野花的一蔓,什麼也不要聽,什麼也不要管也直接導致後來校長被綁起來時的求救嗚咽聲,一蔓已經聽到,並且基於善良的本心想要去救人時,還是縮了回來,沒有出屋子看,不斷重複默念什麼也不要聽,什麼也不要管真是諷刺…發散開去,想到現代人常說的,當你對其他人權利受侵犯時不聞不問,總有一天當你的權利受侵犯時,這個世界也會不聞不問。且看蒼天繞過誰~

回來說銅匠,銅匠這個身份其實比我能理解到的更複雜,比如說,他還是個少數民族,也因此,他的母語詩歌,在不懂英文的特派員面前,可以裝作英文,哈姆雷特選段。這個少數民族問題,既敏感又複雜,我沒想好就不說了。


四、【喪事喜事和農民等】

傳統中式出喪,西式的婚禮儀式,不中不洋,各派人匯聚一堂。銅匠的媳婦,說村婦也好,潑婦也罷,反正是地道的農民,是她搶過來特派員一系的槍,開出了第一槍。像極了當時中國各方勢力冗雜的歷史場面。而農民作為當時我黨能動員的最廣大力量,雖然片中沒展開寫,但也在這裡小小的展現了威力,也確實是後來改變歷史,幫助中國共產黨奪得勝利的巨大力量。

學生憑藉孤勇,被持槍的當權派鎮壓(鐵男嚇破了膽,這裡是戲劇誇張,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這樣);反倒是農民搶過了槍,天不怕地不怕。

五、【其它】

片子主線——三民主義救不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才行。只是我的戲言,如果只是純政治,片子也就不會引發普通人的共鳴了。

事實上,關於為了實現「高尚」的目標,不那麼「高尚」的手段行不行?內行指導外行,不干事只坑錢的官僚腐敗。關於超前的觀念和行為,是不是容易走向悲劇?關於「過去的是不是該讓它過去」?等等,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立場,有自己的經驗體悟,而並非僅僅是政治的,更是關於人生,關於最日常的生活的。


六、【一些好玩的小細節】

比如特派員的持槍隨從,企圖強暴一蔓時,被槍威脅過的鐵男沒有制止。反而是同樣也是隨從,但一直沒有干明顯壞事的特派員下屬制止了。理由是,領導還在樓頂上吃飯,你鬧什麼?

這個也可以說道說道,比如說這個特派員到底是個什麼主張,什麼價值觀,有隱藏線索?(沒仔細看這個人物不敢亂說)還是說,他就只是一個走狗,雖然也會幹好事,但也不過是出於不忤逆到領導而已。有點諷刺。

再比如說殺驢,特派員「卸磨殺驢」要吃驢肉,驢肉校長堅決不吃,學生代表鐵男也在啃黃瓜沒吃,吃的最歡的是誰?是沒怎麼吃過肉的原來也像牲口一樣的銅匠。

寫到這兒,居然一口氣寫了3000字。去休息啦~想到再補充吧~


聲明:只是戲劇的其中一種解讀啦,跟本人政治立場無關。台灣朋友不要打我。


不能有了好處都是男人去搶,不能有了難處都是女人去抗。


四個貪愚弱私的老師去實現教育夢想。


腹瀉男,是貪,原始貪慾,向錢看齊。分成可以彌補內心的創傷,貂絨可以替代內心的綠帽。這也是為什麼他沖向張一曼的房間,而沒有制止她。

孫校長,是愚,沒有能力卻想掌大局,用獎學金的方法刺激學生來充人數,以為這是教育,這是功德。永遠想著自己是在做好事,這一件好事不惜干許多壞事。

鐵男,是弱,外表咋咋唬唬,說話橫,辦事衝動,動不動就弄死你。一直用這樣的外表掩飾內心弱小,在死亡面前原形畢露,下跪道歉,從此換了一副模樣。

一曼,是私,性也罷,自由也罷。她最終是想滿足自己的私慾。第一眼看見銅匠,就想動他的鐵活兒。即使山窮水盡,也要滿足自己的美。

相反,最純粹的是銅匠的老婆,秉承最原始的狀態。第一幕你會噁心,會笑她,會覺得她是個沒開化的蠻人。但第二幕,她維護銅匠的時候,是善良的,你們才是牲口,說出了心聲。最後一幕,或許會感謝她拯救了這場不倫不類的婚禮。

最複雜的是銅匠,內心波動根據穿衣打扮來的。首先是憨厚,其次是好奇與興奮,再來是羞愧,貂絨是黑化復仇,中山裝是想逃離,婚禮是憧憬,最後沒播,我估計是撅著屁股挨揍吧。

中心思想嘛,我不知道這麼理解對不對……當你想改變一個人,或者說升華一個人。不僅僅要賦予知識或姿勢教育,讓他看到希望,你還要讓他有一個可以自我實現的空間。假使他的慾望被放大,你卻不能滿足,最後只能是悲劇。


謝邀。這部電影的主旨帶有「不可說」的特質,要對裡面的主題、思想進行解構,怕會陷入羅生門。
有人看到了強權才是真理,有人看到了清官比貪官更可惡,有人看到了女性解放,有人甚至看到了革命,甚至因緣。。。
這樣一部電影,很難抖機靈似地凝練出一兩個核心詞,輕巧地「一言以蔽之」。過分解構,反而會破壞之中籠統的完整性。就像是不止一個相互有所衝突卻又有所聯繫的主題廝打糾纏在一起,旁人想從中發掘扶植出一副明晰的軀幹,攥住了這片鱗,卻很難不犧牲掉那隻爪。
整部電影看下來,你會發現它並沒有明確地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沒有用心良苦地在暗暗兜售著什麼高尚真理,也沒有慷慨激烈地批判、鞭撻著什麼。
個人觀影感受最深的是「荒誕」,但其反映出來的又確是可能發生的現實。
若問這部電影做了什麼,我能夠回答說是以戲劇的手法將「荒誕的現實」濃縮展現了出來。
但非要問它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我彈了彈指頭下的按鍵,瞥了瞥久置在身旁的筆,想起了高考語文模擬卷背後現代散文閱讀題下面的那些所謂的標準答案。


本片反映的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讓我想起了《海上花》的花上海,這個是一小山村的學校反映了大中國、符號化的人物代表了中國人。

蔣粉們可能會比較生氣,沒辦法,從鑽體制空子、官員腐敗到表現的政府無骨依附美國,軟弱的政治和崩潰的經濟,深透到國民精神、素質、氣節的全面滑坡……可看出蔣的中國已經體無完膚了。

而希望,是孫校長女兒孫佳和沒出場的哥哥,還有孫佳最終選擇投奔的延安。

不得不說,中國的男人在這裡被醜化的很慘,裴魁山的惡毒、銅匠的刻薄、周鐵人的外強中乾、特派員的虛偽、隨從的狐假虎威,唯一有正義感責任感的孫校長還是不顧原則不擇手段,這樣一群人承擔著偉大的教育事業,實在是滑稽。

羞辱男人不僅是為了增強喜劇效果,在1942年的情景下,男人們的那副德行應該是合理化的必然。

把個人利益作為行為準則,反映的是從上到下的迷茫,而男人是國家的脊樑,國家如此,脊焉擔之?男人如此,國焉興之!

這是有政治隱喻的,昔日荒謬醜陋的國民政府是今日共.產.黨人的一面鏡子,我們曾是燈塔、是方向,而腐敗和精神虛無必將墮落回那種樣子。

相比男人們的虛偽和小肚雞腸,張一曼的真實放蕩、銅匠媳婦的刁蠻反而讓人敬佩,起碼她們表現的很勇敢,不裝逼的勇氣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張一曼代表的是知識階層的自甘墮落,銅匠和銅匠媳婦代表著廣大人民——未開化的人群。可惜的是,銅匠被墮落的知識分子率先開化了。

孫佳的選擇,具有重要的意義。
那是骨氣和志氣。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面對美國的拉攏:只要不和蘇聯結盟就繼續援助美元。
毛等毅然選擇了我行我素,司徒大人愛哪哪去吧!

有骨氣的人就選擇有骨氣的組織,再看銅匠,秉承了政府攀附依賴的傳統,以「去美國」為最高理想,人之強弱在志在骨,國之強弱在於人之強弱,面對選擇,高下立判!
(想想現在仍然有一大群人,他們為蔣平反,認美做父,美國的就是最好的,他們一生的悲哀就是生活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如銅匠。)

驢想得水,偏依賴於人,結果驢被宰了,驢畢竟是驢。


影片告訴我們,要做到大公無私,不然會死。
千萬不要相信過程曲折,目的還能崇高,一定要靠著300塊工資生活、招攬教育一百多學生。
看到想娶的女人和別人滾床單,請祝福,不要怒不擇言。
差點被槍崩了,千萬不要後退,要帶著大無畏的精神衝上去迎接第二槍,以達到生命的大圓滿。
一腔赤誠,被喜歡的人拒絕辱罵,請默默反思,不要憤而報復。
喜歡毫無顧忌的滾床單,忍著,遵照社會規則、時人觀念,千萬不要出格。
想要舉報的時候千萬別猶豫,要果斷大義滅親,老爹跪下算什麼。

可一定要記住這些喔,不然會死翹翹的,就像美得不行不行的一曼。
對了,一定要把自己工資捐出來贊助教育,不然。。。


我想給你講個笑話聽,可是你答應我別哭好嗎?

最近每天聽人在說驢得水好看,驢得水精彩,驢得水是今年的電影脊樑。

謅客自然被勾的心神嚮往,於是在前天晚上為我國影視業貢獻了三十塊錢。

在沒有多少觀眾的深夜影院,看著幾個陌生的演員面孔。

猝不及防的被攻破內心,壓抑的無法呼吸。

看完後想寫點什麼,卻又無從下筆,只能再度於今天下午前去影院觀看。

最小的成本,最簡單的故事,最直白的人設,這部電影的一切都不複雜。

然而,最簡單的卻最直擊人心。

我感覺到影院中的每個人都能從故事中的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因如此,每個人都在熒幕前審視著自己的靈魂,審視著自己骯髒的靈魂。

無奈至極嗎?

故事的主線是金錢和慾望。是全人類都想要的東西,也是最能刻畫人性的東西。

為了金錢,幾個志氣滿滿的知識分子造假吃空餉,將一個銅匠趕鴨子上架成了「呂得水」老師,甚至不惜採用特殊的睡服手段。

特派員為了金錢,指鹿為馬,硬是要將一場騙局延續到下一場。

他說他可以容忍知識分子的脾氣,但是他無法容忍知識分子損害他的利益。

因為金錢,台下的我們在裴魁山喊出:「你憑什麼拿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時竟也覺得挺有道理。

我們好像看到了自己心底的慾望,它沖著我們喊:誰也逃不脫,無人可免。

人性的醜陋不是因為金錢,是因為慾望,而金錢,可以儘可能的滿足我們無限的慾望。

無奈至極嗎?

妥協,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這句校長重複多次的話,影射了多少人。

為了成大事

裴魁山罵著自己曾經信誓旦旦說要娶的張一曼,罵她是婊子,也許他不止為了成大事?

張一曼扇著自己耳光,這個驕傲美麗的女人重重的扇著自己。

校長剪掉了張一曼的頭髮,逼瘋了這個前衛,時尚,叛逆,美好的女人。

好像只有周鐵男代表了人性中的光輝,他勇敢,不妥協,正義,不畏強權。

砰!

這一槍沒有打死它,卻打死了「他」。

終究,他也成了被現實操過的男人,像狗一樣苟且偷生。

也許台下的你仍是熱血勇敢對周鐵男充滿了鄙夷

也或許台下的你能理解他的懦弱,因為你也被現實操翻,艱難的活著。

妥協到了最後,「大事」成不成已經不重要,你還是不是你自己,才重要。

但是,最後你還記得自己最初的樣子嗎?也許記得,只是不願想起吧。

學做人。

校長對銅匠說:有教無類,每個人都應該接受教育,接受知識。

於是,這個牲口變成了有文化的牲口,他覺醒了。

他嗅到了金錢和美好未來的味道,他感覺他不該這樣活著,追求美好的慾望被激發。

他沒錯,錯的是遲來的覺醒讓這個牲口不擇手段。

其實我們總是將愚昧、無知、貪婪歸結於是因為沒文化,沒知識。

那麼,你問問有知識的自己,你愚昧嗎?無知嗎?貪婪嗎?

你再看看電影中的銅匠,有了些許文化的他所造成的殺傷力有多大。

學做人,一定比學知識重要。

有了文化的牲口,比牲口操蛋一百倍。

人說好的電影可以擊中人的內心

《驢得水》大概稱得上好的電影吧。

我們總是喜歡讓自己活在幻想中,期望下一次的妥協可以換來成功。

其實,我們不是造夢者,不是妄想症。

我們在逃避,我們怕被現實再一次的操翻,我們怕子彈擦著頭皮飛過。

人嘛,趨利避害是本能,我們總是奔向看起來好一些的方向,而忘記了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逃避的久了,我們也就迷路了,甚至可能我們就不是人了。

回頭看看走過的路,是不是也布滿了渣子。

一頭驢,打碎了民國時期的他們。

一部電影,將台下的我們打回原形。

我想給你講個笑話,你可別哭。

這個笑話關於你,關於我。

文章首發公號:謅客。
知乎第一答,謝謝。


一句台詞揭示中心思想:Incredible China


校長的理想在一步步妥協中破滅了
女人的美麗在出賣和背叛後消失了
男人的愛情被仇恨毀滅了
青年的勇氣在暴力前失去了
小姑娘的原則在親情綁架中不再堅持
銅匠可能代表的是快樂,在有了慾望後失去了快樂?


開心麻花果然沒讓我失望。新電影《驢得水》拍得真好,電影前半段你也許會盡情地大笑 到了後半段心情卻會變得沉甸甸的。電影先揚後抑 用荒誕現實的手法描述了人性的脆弱。這份脆弱讓人變得陰暗 變得懦弱 讓原本的自己變得面目全非。也許你會痛恨劇里的各個角色 因為他們由善變惡 變得猙獰 噁心。 可是仔細品味 你卻能發現自己的影子映射在每個角色身上,曾幾何時 我們自己 在某時 某刻 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行為 類似的想法? 是的 我們都帶有人性極度脆弱的一面 我們會貪婪 有奴性 我們會妥協 會權衡。我們自己的歷史裡總有讓自己作嘔的地方。而這一切 卻是歸結於兩個字 「慾望」。慾望就像火 給我們帶來希望 帶來光明和溫暖 它能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能激勵我們風雨兼程 日夜不息。然而這火也是我們的原罪 稍有不慎便能引火燒身 萬劫不復。就像劇中的角色 他們的初衷是那麼光明美好 那時的慾望是漆黑冰冷夜晚的火光 是明燈 是聖光,然而 火能帶來光明 也能帶來陰影。一旦慾望被撩撥 人性被考驗 我們的醜惡就顯露出來 而那時 我們再也無法回頭 就像劇中所有人的悲劇 那是他們的悲劇 也是我們的悲劇。

所以朋友 如果你在這些角色身上發現了自己的影子 請妥善保管自己的慾望之火 讓它成為你的指路明燈 而不要被它灼傷引燃。切記 前行時請如履薄冰。

最後 主題曲真好聽!《我要你》。
「都怪這月色 撩人的瘋狂
都怪這吉他 彈得太凄涼」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評價只有一句話:怎麼這樣的電影都能上電影院?它怎麼沒被封?我要是廣電的我肯定要把這部電影封了,哈哈。

——以下內容對劇情熟悉者可以略過——

簡述一下電影的內容,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這麼一件事,在民國時期一個偏遠貧窮的村子裡,有這麼一群老師,他們紮根基層任勞任怨,在自己生活已經極其艱苦的環境下還想著怎麼去給學生們發獎學金,鼓勵他們來上學,可是錢又不夠怎麼辦呢?結合學校養的驢的實際情況,於是他們虛報了一個呂得水老師,以此來每個月套取呂得水老師的工資補貼學校,而領到工資後他們做的事情也都是為了學校和驢的發展,至於什麼那個老師的眼鏡費,這個老師的健身器材費什麼的,就不要太計較了,那只是偶爾不小心花的,要理解的嘛。可是不久之後教育部來了個特派員專查呂得水的事情,因為擔心露餡,校長和老師們就拉了個路邊的銅匠來代替呂老師,為了應付特派員的突擊檢查,他們連夜培訓銅匠,沒想到銅匠還挺聰明,一下子就學會了幾句英語,很高興見到你,再見什麼的信口拈來。第二天特派員到了,大家列隊歡迎,本來不讓銅匠講話,可是特派員非要聽他上課,還要聽長難句短篇閱讀理解練聽力,這怎麼辦?恰好大家發現特派員這人根本就不懂英語,於是他們就讓銅匠用自己的家鄉話即興演講,由張一曼老師翻譯,於是一大段莎士比亞精彩段子就由呂老師用英語講了出來,特派員很滿意,說有三萬塊錢,由美國慈善家出資,用來資助學校,於是全校舉校歡慶。然後特派員說明天要照相,但是呂得水就是不配合,說照相會死人,會短命怎麼勸都不聽,沒辦法的時候,張一曼為了得到這筆對學校對大家對自己都很有用,主要是對自己有用的錢,使用美人計,捨身相許讓呂得水答應照相,於是錢到手上,大家喜出望外,用這筆錢購置了貂皮大衣,電燈,留聲機等對教學有幫助的東西,但以身相許的事被學校里的另一名老師——裴魁山知道了,他於是對張一曼產生了很大的怨氣,為什麼?因為他喜歡張一曼,不想要她被別的男人糟蹋,但此次事件之後,他不再喜歡一曼而是對她充滿怨恨。正當大家沉浸在金錢的喜悅中時,銅匠的老婆帶著銅匠找上門來,說學校里的女老師和銅匠有一腿,不把那個女老師揪出來就不走了,於是就在學校里撒潑,張一曼沒辦法就承認了,銅匠老婆要打她,銅匠性情大變不準老婆動張一曼,張一曼為了平息這件事就對銅匠說其實她是個婊子任何男人她都能上,銅匠在她眼裡就是個畜生,銅匠聽罷萬念俱灰,帶著對張一曼刻骨銘心的仇恨走了,同時不好的消息傳來,特派員又要來了,還是帶著個慈善家來,大家為了不被發現就繼續撒謊說呂得水出差了,誰知慈善家點名要見呂得水,大家都急得沒辦法,就說能不能坦白從寬,但特派員堅決不同意,他要大家一定想出辦法,否則後果自負,為什麼呢?因為他就從中得到將近七萬塊錢,斷然不可能就這樣白白失去,就在大家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銅匠出現了,然而他可不是來解圍的,他是來報復張一曼的,在特派員的幫助下,他成功的讓張一曼得到了令人髮指的辱罵,無法忍受的侮辱,還剪了她最看重的頭髮,承受不了打擊的一曼瘋了,再也忍不住的最後一個老師——周鐵男揭穿了銅匠的真實身份,但特派員並不追究銅匠,反而應銅匠的要求把大家珍惜的驢給殺了,第二天他們叫來校長的女兒作為未婚妻來為銅匠哭喪,想要以銅匠假死的戲來騙過美國慈善家,誰知道裝死的銅匠聽到美國人的一句帶人去美國激動的從棺材裡坐了起來。在大家的連哄帶騙之下,美國人接受了這個死而復生的奇蹟,並要為銅匠舉行婚禮,正當婚禮舉行一半銅匠的老婆沖了進來,要找回銅匠,眼見事情敗露,大家跑的跑散的散,最後校長把女兒送去了延安,希望她徹底遠離這片泯滅人性的土地。

——簡介部分到此結束——

這部電影是一部文藝氣息濃厚,思想深刻,黑色幽默感,諷刺感極強,對時下社會有著十分真實體現的半商業電影。我認為是2016年度國產電影的頂峰之作,沒有之一。儘管如此,作為一部面向商業的電影,它的一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節奏太快,細節處理不到位,話劇形式表現的太明顯等。但在它的優點面前,這些都不值一提。首先,在中國電影行業,拍攝文藝片人性片從來就不是一個搞笑團體做的事情,在這一點上,可以說開心麻花做得確實很好,無論是夏洛特煩惱還是驢得水都是叫好又叫座的電影,而反觀那些大師,馮小剛張藝謀之流,今年的電影評分慘不忍睹,票房低出預期,網上罵聲一片,大師風采已悄然不再,兩相對比,不難發現為什麼驢得水群眾評價會這麼高。其次,中國電影的拍攝向來以色情暴力血腥涉及敏感話題為界限,涉及政治的東西更是三緘其口,避而不談。而驢得水則絲毫不顧及這些,為了表現當下而避免政治因素,他們巧妙的把故事移到了民國時期,為了不涉及敏感話題,他們又更加巧妙的將每個敏感點披上了搞笑的外衣,以諷刺的方式講出來,如同網友們製作的表情包和各式網路流行語言一樣,如查水表送溫暖等等,充滿諷刺,然而這反而成就了它最大的特色:黑色幽默。也提升了電影的內涵。第三,電影極為真實的再現了時下社會的一些問題,有些甚至可以上升到體制層面,深刻洞悉中國「國情」,對人性的探索也極為深入,其批判力度遠大於不痛不癢的大師片和文藝片。
電影在一開頭便通過火燒驢棚的情節展現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並暗示了最後人物的最後宿命,原本想要救火卻跳進火坑的張一曼,站在外邊鏟土想救火卻不斷把土甩到張一曼身上的裴魁山,不停地想要救火卻於事無補的周鐵男,站在一旁不斷指揮火卻越燒越旺的老校長,和在所有人都放棄了之後卻依然想要救火的林佳,這和故事最後的發展一一對應,甚至驢得水這個片名也值得深究,表面上驢得水是要通過驢去取得水的意思,實際上驢要得水的話,得什麼水?自然是不幹凈的油水,既然得到油水那就要利益均沾,每個人都不能少,這就是開頭大家都以水比救火更重要為理由不去救火的原因,因為這個水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我們大家的,你把火救了我們大家喝什麼呢?撈什麼呢?這也就暗示了後來事態發展越發嚴重人們卻並不是想著去怎麼解決,而是想著怎麼去矇混過關,使自己和各方利益不受影響,「都有水喝」,任憑事態向越來越壞的方向發展。具體的故事中的情節象徵和暗示我就不多說了,這個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別人的分析。我要說說我理解的幾點。第一,張一曼的並不是所謂的浪蕩女人,只是在那個時代,人們的觀念普遍落後,認為女人就該守身如玉,三從四德,像一個這麼持有開放觀念的女人是不被允許的,即使是現在,持有這種想法的人還是很多,這是很難改變的,需要一定的時間。第二,從整部電影的整體性架構入手,電影中分別呈現出這麼幾種勢力:以老校長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團的領導者和指揮者,以裴魁山為代表的金錢利益的狂熱追逐者,以周鐵男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團中擁有反叛思想的搖擺者,以張一曼為代表的為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卻又被集體出賣拋棄的受害者,以林佳為代表的勢力小但清醒的認識者,以銅匠為代表的被利用卻一無所知的普通市儈勢力和代表上層利益的特派員,整部電影就是一部利益不斷分配的過程,所有人剛剛開始都是為了建好學校而努力,但隨著呂得水這個額外利益的加入,每個人都走向了和起初截然不同的道路,校長和老師們迅速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採取公平分配的方式各自取得自己的利益,但特派員和更大利益的加入,使得平衡被打破,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人們不惜來損害個人的利益來掩蓋真相,而當比其還大的利益來臨,人們又毫不猶豫的拋棄個人,個人的利益始終被既得利益集團所玩弄,當有集團內部成員開始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時,他本身的力量又不足以對抗利益集團和上層利益,再加上身處利益集團中,反叛意識不夠堅定,於是屈服就變成了必然。這時有集團之外的人清醒的認識到了這樣不行,但又由於勢力太過弱小而無所作為,甚至被利益集團所同化,最終向利益集團妥協,犧牲自己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即使是集團整體開始萌生退意,上層利益集團也絕不會允許自己的利益因他們而受損。普通市儈始終被利用,即使是知道自己被利用之後,也只會以此為條件謀求自身利益,而不是揭露,反叛,於是利益階層不斷固化,最終成為了一個腐敗貪污的泥淖,無一倖免。這揭示了一個很深刻的內涵:任何個人在龐大的利益集團的面前面臨的只有兩個結局,向他們妥協,和他們共同分配利益;或是走向孤獨的滅亡。與此同時,也表明了電影的主旨:個人利益不應服從於集體利益。從電影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中國貪腐問題的軌跡和根源,所以說這部電影的象徵非常深刻,內涵極其高遠。
ps:個人的一些理解,可能會有些錯誤,各位多多包涵,也可以指出來


首先看完第一感覺很爽!
因為過程中好幾次心中甚是不能接受,但那就是事實。
從裴在大熱天穿著貂皮大衣回歸,從此之前的一切劇情有所反饋,有所回還。
裴在沒有得到要毀得更狠
銅匠從原來的傻乎乎變成知道利用自己的權利、利用優勢為自己謀
校長還是一如往前的犧牲別人,為了成全自己
教育部的主任為了自己貪的錢不被發現,一個個地逼現場的錯誤場景繼續上演
那個在槍面前嚇得半死的周

雖然過去好久,銅匠修鈴,驢棚著火,一曼的手工衣服…歷歷在目…


學做人。 導演已經告訴我們了。


純粹的美好
第二次看驢得水影評

六六六六六六

《驢得水》是我第一部會回頭再看的電影。雖然他角色數量少,四位老師、銅匠、特派員,但是每一個人物都特別的豐滿,場景也很簡單,就是至始至終圍繞著三民小學展開,但有張力,劇情很荒誕,但卻讓我們看完都能深深地思考,有內涵。這樣的電影值得。
開始,四位老師的理想是為了改變中國農村「貪愚弱私」的狀況而投身教育事業的,儘管他們虛報呂得水老師名額吃空餉,至少大家都還有一塊遮羞布-為了學校為了教育,而呂得水的工資也僅僅是一部分被挪作私用,在校長「做大事不拘小節」的借口下內心安然地享受著這種特殊的待遇。
但是,特派員來了,與其說是怕事情敗露,不如說是怕這塊遮羞布要被扯下,因為寧可不教書了,「知識分子那點臭脾氣」都還是要的。

那麼知識分子是什麼脾氣呢?大概就是給偽善之下壓抑扭曲的人性之惡披上種種高尚的外衣。
四位老師吃空餉為了自己的眼鏡費,服裝費,校長開支,等等,是為貪。應付特派員的檢查,不惜找到銅匠假扮呂得水,貢獻出每天必須而又難得的水給銅匠洗澡,是為愚。校長在強權之下不斷妥協,甚至事情快要敗露了,讓自己女兒去假扮驢得水未婚妻搞得最後她不得不去延安,周鐵男在槍的威脅下放下了一直強硬的性格,不斷給特派員磕頭甚至後來馬首是瞻,是為弱。裴魁山在得不到張一曼後瘋狂報復,抓住機會逼瘋她,「憑什麼用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是為「私」。荒謬的是這四個字正是他們一開始為了教育口口聲聲說的理想。

而銅匠,本來是一個非常淳樸的角色,封閉而又老實。但是這種老實在利益面前也不堪一擊。

雖然這種惡帶了改變命運的原始的衝動。

聽起來那麼高尚的說辭,但始終還是逃不出要釋放人性的惡,要報復。

說到底,還是沒有解決如何正確面對利益和權力的問題。千百年來,我們都沒有辦法真正地去追求美好,因為純粹的美好太過珍貴稀少,需要一個人立足於現實而又有真正高尚的追求。裴魁山在被張一曼拒絕以後,是不是能夠衷心地祝她幸福而自己放下?太難了,因為他要跟慾望中的自己做鬥爭,恰好眾人批鬥張一曼給了他這個機會。校長在驢得水的事情要敗露的時候是不是敢用於面對困難,暫時放下那些不切實際的教育理想而坦然地去直面特派員,太難了,他要跟自己的面子做鬥爭。特派員老早就知道這個驢得水是假的,是不是能夠真的本著為三民小學考慮,真正地去為了教育而想辦法跟美國人交代?太難了,裡面交織了教育部的利益,如果坦然自己死不要緊,關鍵是部里的大佬們甚至民國中央政府的校長不同意。所以說,純粹的追求美好並不幼稚,反而是因為它太難了,人們當它逐漸被權力壓制,被利益誘惑,被慾望欺騙的時候,逐步逐步會喪失自我,變成奴隸,反過來會恥笑,謾罵,批鬥甚至毀掉這種美好。

所以,真正能夠追求的人並不多。而不論面對事業,理想,愛情,人際交往,工作,吃飯,大部分人都只是被動地在被選擇著,從來沒有想過也沒有辦法真正的獨立,更不要說放手去追求美好。哪怕就是純粹地為自己活一秒鐘有的人都從來沒有過。

用一副圖片作為結尾吧。這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話劇在深圳以外的其他地方也有上映,特別喜歡。今天看第二遍開始就把每一個對話和橋段都拍下來,希望會有更有意思的第三段影評。


推薦閱讀:

美國電影公司「影域」(FilmDistrict)是如何在三年內做到北美市場份額前十的?
如何正確評價一個演員的演技?
動畫片中有穿幫鏡頭嗎?
為什麼《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口碑很差?
如何評價北美新上的恐怖片 10 cloverfield lane?

TAG:電影 | 喜劇 | 意義 | 內涵 | 驢得水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