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註定沒有出息,那應該怎樣去生活才會快樂?

我認為在現在這樣的社會生存,先天的因素主導了一個人的一生。之所以這樣說,並不全指官二代、富二代,有些人的出生並不富裕,家庭背景也不顯赫,然而他們兒時從父母的教育或是周圍環境的影響中具備了一些優良的品質和性格,同樣在成年後憑藉這些東西過上了令自己滿意的生活,被這個社會蓋上了「成功者」的戳子。可永遠有這麼一票子人,不富裕,沒背景,最悲劇的是沒有能力,甚至在家庭的錯誤教育下養成了一身的壞毛病。對於這樣一個註定沒有出息的群體,應該怎樣去生活,才會快樂?


一個人若是真的明白自己「註定沒出息」,反倒會變得快樂起來。

這種快樂的產生,不是由於明白「沒出息」,而是由於明白「註定沒出息」,關鍵在於「註定」兩個字。

這種對「註定」的認識,會阻斷人的一切妄想和雜念。

當你明白「註定沒出息」後,你不會再想著一夜暴富;不會再想著一夜十發;不會再想著一夜成名;不會再想著一夜權力登頂。不會再想著去操中南海的心。當你放下所有的所有的這些對外物的妄想和執念之後,你的心便能安定下來,安住當下。按照《心經》的說法,你從此「遠離顛倒夢想」了;人若是能保持這種狀態下去,那便是「究竟涅槃」,將得到一種清靜而平和的快樂。

知乎上很多人贊王小波的一句名言:「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這句話說得很好,但沒有說透。

請問,人為什麼知道自己無能後,就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呢?說到底,是因為人總覺得自己不該「無能」,總是不能接受「無能」這樣一個加於自己身上的設定。心裡總有一把憤憤不平的聲音:「我本不該是無能的啊!」

若然我們明白無能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是註定不能改變的,我們還會那麼憤怒嗎?我相信不會了。因為我們明白一切也就這樣了,愛咋咋唄。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沒出息真的並不影響一個人是否活得快樂,關鍵在於,沒出息的人要明白並接受「註定沒出息」這個殘酷而美好的設定。

話說,人若能接受這樣一個設定,又已經很有出息了。因為一般人都在妄想里煎熬,而你若能把妄想的焰火熄滅,你便能提前洗個澡,早早入睡。至於其他人嘛,他們還要熬夜熬很久。


大概是戀愛吧。

搬磚時偷偷看一眼妻子的照片,都會不由自主地多搬兩塊這樣。


其實我覺得人們通常把「有出息」和「有價值」這兩件事情搞混。
當我是個有價值的人時,我會快樂,而且我會自豪,心情輕鬆。而想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不必非得是官二代富二代。

我走在路上,看到路上的奧迪、寶馬、保時捷,我的銀行卡里只有2萬塊錢,我跟它們的距離遠到我都不知道這些車分別值多少錢。
但儘管如此,我也反對那些告訴我通過「感恩」、「關注夕陽、小孩子等生活中的驚喜」來獲得快樂的人,我認為這些勸告太雞湯、太犬儒、太沒有追求了。
即使我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即使我會在周日早上耐心為自己煮一杯香濃的咖啡、即使我每天感恩上天賜我衣食無憂的生活……我可能會有短暫的小快樂,但我不會幸福。因為我不會接受這樣的自己。
因為我覺得,只有努力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幸福的。比如我想在這半年內吃透發行企業債時從進場調查到上報發改委到最終發行的所有程序性知識,再儘可能的知道其中的竅門。那麼我在這段時間內取得的每一點小成果都會讓我心情明亮。我心中有一個殿堂,我在一點點添磚加瓦。這個時候我不會關注路上駛過了什麼豪車,開車的人是不是和我同年齡段。我覺得搞懂企業債這件事情比我開車還是擠地鐵要更重要。

說回來,這是我第一次描述我心中隱隱約約浮現的「價值觀」,我寫完這篇答案之後覺得心裡很飽滿很快樂。
人要做的事情這麼多,幹嘛要低下眼皮每天為自己摸脈呢?


有句話說得好:許多年輕人最大的痛苦在於這個社會給予了與他們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慾望。


在學校每天都會見到一個撿廢品的老人,頭髮已經花白,每天都是一件藍布大褂罩在身上,肩上扛著一個木棍,上面掛著幾個袋子,裡面盛著礦泉水瓶,廢紙等巡迴一天的收穫。他走過學生的時候經常會喊一句,空瓶子都給我留著啊。我們宿舍也總是把空瓶子都存在陽台上,積攢到一定程度就交給他。有一次在食堂旁邊遇見他,剛好空瓶子也已經堆了很多了,就問他什麼時候去我們宿舍樓下。他就給我介紹了一下他的巡迴路線,大致就是什麼時候去這個宿舍區什麼時候去那個宿舍區之類的,那神情就好像是歌星在公布自己的演唱會路線。
前幾天我又在去學院的路上碰見他,他突然就把我叫住,然後遞給我一個裝滿空瓶的袋子,讓我幫他捎一段路程,他待會經過的時候去取,我沒明白到底要放哪兒,他就有點稍稍不耐煩地給我解釋,就好像是一個爺爺在安排孫女去打醬油。我居然賤賤地被使喚的很開心。從農村走出來,見過很多因為敏感自卑而對世界充滿敵意和防備的人,也包括我自己,當時就覺得,老爺子的境界,可能是許多人終其一生也難以達到的。
好像扯得有點遠,其實就是想說,快樂應該是來自內心對自己的認可而不是是否達到外界所謂的「有出息」的標準。當你覺得全世界都在嘲笑自己沒有出息的時候,其實是你自己內心裡在看不起自己。所以想要快樂最重要的絕不是想方設法去達到外界的標準,而是直面自己的內心,想想怎樣能讓自己更好地接納自己。與自己和解,然後與世界和解。這之後,可能就會像上面許多答案中提到的那樣,發現生活中其實處處都是美好。
說的都是自己的一些感悟,如有偏頗,還請指正。


如果這個出息指的是社會價值實現,就看你在不在乎了。
如果這個出息指的是自我價值實現,其實我們早就各自是無價的了。
看說明和答案,似乎社會價值實現的理解更合乎題意。

題主最後說的永遠有這麼一票子人,不富裕,沒背景,最悲劇的是沒有能力,甚至在家庭的錯誤教育下養成了一身的壞毛病。
不快樂的原因是什麼,大多數人會說是:富裕、背景、能力這些都沒有,還沾上了壞毛病。

而我看到的恰恰相反,真正地不富裕沒背景沒能力毛病多的人,要麼在奮鬥,要麼在沉淪,要麼已經是成為回憶了。

他們都不會因為沒出息而不快樂。
只有那一部分既不願意奮鬥又渴望超脫的,才一直在糾結為什麼再努力也不能出人頭地。

想要滿意卻無奈怎麼都是不可求而生的不快樂,不是因為這個社會給了自己許多的束縛,而是自己對外界有太多的要求,或者說束縛自己的其實只是自己一些莫名的渴望,而不是社會種種的不公與現實。

也許快樂很簡單,只要你不在乎擁有優越的生活條件、不在乎得到盡善盡美的各項技能,不在乎處處能領先他人的特權,等等等等。

但我們在乎,那要麼爭取然後失望,要麼爭取然後得到最後失望。滿意,只紮根於已經不在乎擁有的土囊。渴望開出滿意的花朵,結局只有兩個:一是不曾開花也不渴望開花,一是無數次開花卻始終不滿意。

有時候,我們只是恨自己沒有超能力,而不是苦惱自己太平凡。而真的有了超能力,才發現,自己還是一樣的平凡。

誰也不曾說
真正的滿意過
如果你不滿於生活
要麼
想要的太多
要麼
想得太多


富如王思聰,每天只要想就可以天天紅燒肉,頓頓女兒紅。
窮如本慢慢,每天只要想就可以天天白日夢,頓頓速食麵。
其實照著題主的邏輯就是,我就不能開心了。。因為我沒出息。
我沒有去過美國英國義大利,但是不妨礙我去過我家市區,我家門口小超市,我家門口菜市場。
我買不起泰坦顯卡鑲鑽iphone高級轎車特斯拉,但是不妨礙我買個破顯卡,買個小米,買輛捷安特。
我也可以和王校長玩一樣的使命召喚啊,雖然校長用的是一萬的鍵盤兩萬的滑鼠五萬的顯示器。

沒出息對於一個生命來說很正常,你從生命本身這個角度其實沒那麼重要,因為人人都要死。

重要的是,你要過好你的生命這麼一段兒,自己爽,自己開心,這才是你這一段兒人生的幸福所在。


隨便說說,不用太在意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解釋下,人怎麼才會快樂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一個經典的解釋,也就是說一個人需要滿足生理、安全、歸屬、成就感以及自我實現這五個層次的需求,每一層次的滿足,都會給人以快樂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並不會持久,因為下一層次需求又出現在眼前。除非一個人能一直在最高的層次不斷的完成自我超越(我想著應該沒人能完成吧……)
明白了這點之後,就能理解至尊寶的那句「可惜快樂永遠都是短暫的,換來的只是無窮無盡的痛苦和長嘆!」其實是有著很深的現實意義的
那麼,既然生活註定是「無窮無盡的痛苦與長嘆」,我們怎麼才能抓住這註定短暫的快樂呢?
其實說起來並不複雜,只需要專註於眼前的合理需求,然後,竭盡全力滿足它
郭德綱的相聲裡面說,什麼是幸福?餓了的時候有一晚炸醬麵,就是幸福(好吧,現在快下班了,其實我也覺得如果現在能有一晚炸醬麵給我,會讓我很高興)
但是說起來簡單的問題,做起來未必簡單,因為這涉及到兩個問題:
1、設立合理的目標
2、滿足它
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未必簡單
難點在於究竟什麼才算合理的目標?
定的太高,無法滿足,帶來的註定是痛苦
定的太低,很容易滿足,會讓人意識不到快樂
想要為自己設立一個合理的目標,需要對自己、對環境都有客觀的認識,而且,還要能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慾望
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還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具有堅持下去的毅力
我想,能做到這些,應該可以獲得一個還算說得過去的人生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所以,其實大多數人,不管他看上去成功與否,其實都未必能過得快樂吧
套用一句話,我不是不快樂,就是在準備不快樂。

上面說的是積極正面的東西
下面說的是消極一些的東西
消極不可能帶來真正的快樂,但至少可以讓人不那麼痛苦
消極嘛,我覺得容易多了,中國人還是挺擅長這個的,其實我經常也會告誡自己」阿Q精神,其實也挺好的」
曾經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我一直不快樂,因為我沒有鞋,但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沒有腿的人,就覺得自己其實還算不錯了」
所以,假如一個人真的無法向上一點點的努力,那麼,就多往下看看吧,雖然這很可能會讓自己一點點往下滑,但至少滑的過程沒那麼痛苦

恩,就是這樣吧,該下班了,回家考慮炸醬麵,實現我的小小幸福去 ^_^


以前寫過一個答案,我想搬過來這裡,也多少點價值吧。
哪些快樂是「無目的」的?你感受過哪些「無目的」的快樂呢?

完全無目的的快樂的確很少,因為我們的行為大多數都來自於趨利避害的動機。

那些出乎意料之外的美好和發現,最是純粹的無目的的快樂。比如,你走在路上無意間看見一個可愛的小孩和他溫柔的父母,為此感到絲絲暖意。比如,你一個人枯坐在咖啡館內,思緒飄渺,無意間發現本來窗外陰鬱的天空中雲讓開了一道口,陽光灑落,因此感到一陣莫名的開朗。又或者朋友給你舉辦的驚喜生日派對,你本不奢求也未曾想過,推開門發現準備隆重的朋友們,你會興奮地不知所措。

另一些超脫功利或者不為了討好別人,只因為你樂在其中的愛好,也可以說是無目的的快樂。比如,喜歡唱歌抒情,不為了唱好也不為了別人鼓掌,只是喜歡唱歌。比如閱讀一本書,不為了明白什麼道理,也不為了通過考試,只是因為閱讀本身吸引你,讓你沉靜。但是這些愛好你自己知道可以給你帶來快樂或者愉悅的體驗,可以緩解你某些負面情緒。所以它更接近於「為了快樂而快樂」,做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去做這些事情。是手段也是目的,是開始也是結束,是一種瞬間也是一種永恆。

上述的快樂的我都有幸體驗過,還有更多別的快樂。或許,可以說它們的本質就是「當下」,活在當下,樂在當下。不挂念過去,不憂慮將來。如是我行,如是我聞,如是我見,如是我樂。

最後在比較學究的分析一下。還有一種快樂體驗是別的目的帶來的,但也很接近無目的。比如你為某個問題所困惑,你便來尋求解答,或閱讀或交談。明白過後忽然開朗的暢快的確是種快樂,你原本的目的也是「解惑」(排除困惑帶來的負面體驗。)但卻意外得到了一種快樂。上述的一些興趣帶來的快樂,也有類似的過程在裡面。比如閱讀,所謂"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那些強烈的愛好如果不去做,人會渾身不自在。因此也就有了點」目的「的色彩。但絲毫無損那些愛好的珍貴和份量。

這是個好問題。居然只有這麼少人回答,真可惜。

心情好又有空,順手再燉鍋雞湯吧。哦,對了,不要把啊Q精神和心靈雞湯混為一談。這區別大得很,請回去再讀讀魯迅先生原著。

恩,開始燉雞湯。

雖然沒出息沒驚世駭俗的能力,但不代表自己一無所有一無所長。

你有10塊錢,別人有100塊錢。

雖然100-10=90

有些人老盯著那差距里的90。漸漸地,就覺得自己-90了。怎麼能快樂幸福地起來呢?

但不要只盯著缺少的那90。你的10就是一個圓滿的10。(哪怕不是圓滿的10,起碼也不會是無價值的10。)

就算這輩子賺不到100,賺個20~60,甚至賺到11,不也是一種進步,不也改善了嗎?

人不幸福,很多時候是因為人想別人更幸福。卻忘了,幸福本來就是個主觀感受。有情飲水飽也好,有錢無需愛也罷。各有所需各有所得。

人不幸福,很多時候是因為人想一步登天。卻忘了,很多小小的進步也可以讓你覺得幸福。更何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嘛。如果人只能到達最終目標時快樂,那麼過程是多麼苦逼。而能達到最終目標的,往往是那些樂在其中,懂得感恩和激勵自己的人。

如果真的想和人比,可以去比比奴隸社會、封建王朝時代非貴族的處境,比比朝鮮人民、非洲難民、中亞童兵。幹嘛只跟高富帥比?

習慣跟身邊的人比較,是人的先天傾向,但不是不可調節的。一個人的收入、愛好不會和他舒適的社交圈內的人差別太多。

有個愛好,有個你愛的人,問心無愧。足矣。

握緊你手裡的十塊錢,發現它的價值,也許有一天,你真能用它創造成千上萬的財富。如果不能,也不要緊,你在重視它的價值的時候,一定也已經體會到幸福了。

有皮革馬利翁用熱烈的愛,雕像才能有生命,何況你本來就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愛自己吧。

有些知友說,跟周圍的人比是現實的。這個說法不完全對。有些地方人有這頓沒下頓,大家普遍很慘,難道他們會想:『周圍人都餓著,我就不要求溫飽了。』

不是的。

比較固然會帶來幸福感的上下波動。但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有一個標準,達到以後,你對其他人比優秀、富裕的情況的『抵抗力』就會明顯加強。這個標準,是要每個人自己去琢磨出來的。

如果說『你老跟比你差的比,你是找心理安慰啊!』

那我請問:『老跟比自己好的比,不是找心理自虐嗎?你都習慣自虐了,你怎麼追求幸福?以後你到手的好事,你又能體會出幾分好?』

我在這裡強調跟落後地區比,強調重視自己已有的價值,是因為提問者讓我覺得,他這方面做得太少。

縱觀一直人類文明歷史,我們現在這個國家大多數人的處境(尤其是能上知乎的人)一定是在平均水平之上的。

承認現在的幸福、優勢,不代表要放棄讓自己『更幸福』,更不代表無視道德缺陷、能力缺陷。

我現在好,我還可以更好。如果儘力後還是做不到更好,也不會變得更糟。(即便短期的失敗讓人不開心,但總會回復到平均水平的。別跟我扯什麼當事人現狀就是很糟糕,題主還能上知乎。起碼文化水平和基本生活保障是有的吧。)

對於一個餓得半死的人來說,他不會因為認為『我還活著啊!』然後就感恩得放棄尋找食物。強調自己還活著,是要喚醒希望,而不是讓你放棄,更不是讓你騙自己餓著還能一直活下去。

但是如果他想:『我快餓死了,我好慘啊。別人怎麼就不餓。這麼慘,活著真沒意思啊。』估計更沒力氣找東西吃了。不排除有些人會認為:『我X,我真慘!這麼下去太不划算了,我不能這麼完了!老子拼了!』

有鬥志就行。各種微妙的差別,我就不說了。

那些整天說自己慘,沒別人好的人啊。希望你們是有鬥志的,而不是一邊說自己慘,一邊什麼都不做,還使勁強調:『心理安慰』,『啊Q精神』要不得。(再次強調,這兩個不一樣!)

你當然可以認為自己沒別人好,認為自己慘,認為自己哪裡哪裡很糟糕——問題是,你能『凈從穢出』嗎?不能的話,別玩火;別鼓勵別人玩火,更別把火拿給別人。

估計不少人從小都是聽著『別人家的孩子』長大的吧。如果你自己現在整天怪自己嫌棄自己,但是又提不起勁,這為什麼?想想吧。有些父母對子女的愛,不恰當。這樣的人長大後,多半也不會恰當的自愛。

最後:有沒有出息,是什麼標準呢?沒出息就是可恥的嗎?為什麼一定要有出息?不求上進就不行嗎?我想只要一個人不危害別人,他自己怎麼過都有權利幸福。

要真是沒出息就幸福不了,那就去努力變得出息咯。幹嘛自己嚇自己,一口咬定自己一定沒出息?這種一口咬定,才是最根本的沒出息啊……。等你儘力了,還是沒出息,那時候再來『接受現實,接納自己』過沒出息的幸福生活嘛。或者,你從現在就放棄變出息的想法咯。
不存在完全不需要改變就能幸福的路數。
蘇楊知友批評的(她答案好像刪除了),你的問題其實很空泛。我回答這麼多,灌了雞湯,不過因為今天我心情好又無聊……。換做平時,我也會大聲質問:『你到底想怎麼樣有出息啊?你到底想幹啥啊?』
就算是社會上的『有出息』定義,也有很多層次,很多類別呢……。
題主,你的幸福,從捨棄單一、含糊的判斷標準開始。 還有別說什麼『努力了還失敗現實很殘酷』,殘酷個鳥!知道啥叫雖敗猶榮么,知道啥叫做禍從天降么。沒得選擇,連努力的基本條件都沒有,那才叫做殘酷。

戰死沙場無人識,天災饑荒餓死骨;這才是殘酷。失敗了還能活潑亂跳干點別的,照樣吃喝拉撒睡,這尼瑪哪裡殘酷了?


記得以前讀白岩松的《幸福了嗎?》的時候,讀到一段話,震驚了一下。

那段話是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說的,白岩松問他剛開始賣米的時候有什麼夢想。他的回答開頭就讓我瞪大了雙眼。

「當時我沒有夢想,夢想我以後要做什麼大事,也沒有這樣想,就把當前的做好了,那麼這個很自然的,你想一下就是我賣米,如果覺得賣米是小生意,要做大的,就是我剛才講的力不從心,環境你還沒到,你就這樣子想,變成光是夢想,就反過來是不會成功的。」

不可否認,「夢想」這個詞一定激勵了許許多多的偉人成就一番大事業,但也有那麼多人,從不拿「夢想」這個詞來束縛自己、折磨自己。
你現在看到的那些「有出息」的人,有多少是之前不被認定為「有出息」的人呢?而你現在看到的那些「一定有出息」的人,將被命運帶往何處,你又怎麼會知道呢?

這個問題的前提是不成立的,沒有誰能看得到「註定」,但後面是做得到的,那就是在環境到了哪一步的時候,就做哪一步的事情。至於最後有沒有「出息」,個人應有個人的定義吧。

(對於「人生」這種話題我向來只看不說,這次希望沒有太多狂妄之語。)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請不要在開始就全然的否定自己,沒有人是註定沒有出息的,且快樂和出息也並不是全然掛鉤的。

那麼我們接著往下說。

有錢人,能夠享受奢靡的物質生活,或許燈紅酒綠、花天酒地,但不一定就真正懂生活、內心快樂。而真正懂生活的人,即使不花很多錢,本身沒什麼錢,但只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活在當下的睿智,也能過好現在的每一天,懂生活、享受生活的樂趣。

我認識一個單身哥們,一個人在武漢打拚,如今還住在出租房內,生活也是無比的拮据,可他的生活並沒有因為沒太多錢,就過的隨隨便便,寒寒酸酸。

這個哥們為了節約錢,他堅持選擇自己做飯,長期保持一葷一素的食譜,他總說葷素搭配,才有營養。

而且也是變著花樣兒,在給自己做美食,幾乎每天的菜品都不重樣,雖然只是一些小小的變化,可你能從那累積了幾十頁的食譜和那經過擺盤的菜肴看得出,一個男人即便在經濟水平有限的情況下,也將生活過的如此精緻。

有一次他跟我說,他終於攢夠了錢買一個好一點的烤箱了。他準備在空閑的時候,就給自己烤一些麵包,還有一些披薩、烤肉,到時候買上幾瓶啤酒,好好的享受享受,當時聽得我都有些羨慕了。

在物質生活上,他從不淘寶或者在地攤上隨意掏幾件衣服,他寧願把這些零散的錢聚在一起,給自己買幾件稍微有質感的衣服,雖然常年穿來穿去就那麼幾件,但每一次出門她都是乾淨整潔,衣服雖然有些陳舊,但不會讓人感到穿的很劣質。

在精神生活上,哥們為了節約買書的錢,就經常到附近的圖書館借書看,每個月借五六本都能按時看完。

對於那些有大衣櫃卻懶於裝扮,有大廚房卻很少親自下廚,有大書房卻幾乎從不看書的人,這哥們的生活質量毫不遜色,甚至他那份對生活的熱情足以優於這些有錢人。

一個人的生活過得是否有趣,有質感,有品位,其實跟金錢並無太大關係,你的生活態度有趣了,你的生活才會有趣。你的生活態度有了質感,你的生活才會有質感。

其實好的生活大部分取決於你的生活態度。你的生活態度積極樂觀,你的生活才會艷陽高照。你的生活態度悲觀消沉,那麼即便物質條件再好,生活也是灰頭土臉。

畢淑敏曾說,好日子和壞日子,是有一定比例的。就是說,你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好日子——天天蜜裡調油;也不可能都是壞日子——每時每刻黃連拌苦膽。必是好壞日子交叉著來,如同一塊花格子布。

那些能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熱氣騰騰,愜意從容的人,不是真的每天都能過上無憂無慮的好日子,而是即便面對壞日子,也有把日子過好的能力。

那如何過好日子,提高生活質量呢?

首先,你一個人的生活也要好好過。無論你是單身、離異還是獨自一人闖天下,無論你是有錢還是沒錢,一個人的生活也要學會照顧自己。正如梭羅曾說,一個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過自得其樂的生活,抱著振奮樂觀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宮一般。

其次,好的生活不貴价格,貴品質。不貴形式,貴情趣。不貴物質,貴精神。即便你的生活並不富裕,如你所說的,認為沒有出息,但如果你懂得用一雙美的眼睛去發現生活的美好,一樣可以把生活過成詩、過成畫。

最後,一個人的心態其實最終決定了你的生活品質。一個人的生活過得是否如意,並不是取決於人生的際遇,而是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待。林清玄就曾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我們要常想一二。

相比有出息與否更重要的是你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否快樂更重要的是你的良好心態,比生活富裕與否更重要的是,你的生活態度。

你的生活態度決定了你的生活質量,生活態度美好的人,才能過上優質且快樂的生活。


最後,真心希望所有覺得自己「不夠有出息」的小夥伴們,能調整好心態,真的沒有人是註定沒出息的,用心規劃、踏實努力的生活,也許明天你就會變得不一樣!另外,即使遇到挫折,未能成為心中所謂「有出息」的人,也千萬不要認為快樂就和你無緣。因為,快樂從來不和出息掛鉤,快樂的本質永遠是在平淡中用心經營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加快樂和美好!

用心生活每一天,起床後面對的都會是笑臉~

--------------------------------------------------------------------------------------------------------------------

公眾號:壹夢說(onedreamtalk),歡迎關注,讓夢想照進現實。


絕大多數人都註定是沒出息的。
題主提到的那些人,也只是在某種扭曲的價值觀看起來是有出息的而已。
越大越明白,所謂那些成功者,只是手裡多握了些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東西罷了。
那,我們如何?
很久之前,另一個答案裡面,我寫下這麼幾句話:

對這個世界所給你的一切感恩。
對別人給你的愛和關心,要記住,並回報你的愛和關心。
對美好之事,不吝惜去感動和頌揚,並以此作為生命的動力。
對醜惡之事,心存不平之心,即使無力改變,也應盡我所能,不同流合污,決不。
不貪,不背叛朋友,不暗箭傷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總結起來一句話:做事磊落,不後悔。
錢財地位,不管有多少,隨時放的下;親人朋友,不管離多遠,隨時放不下。
有愛,勤奮,做自己。


那得看你怎麼去定義「有出息」這次詞了。有人覺得少年得志是有出息,有人覺得有票子有車子有房子有妻子有兒子是有出息,還有人覺得能夠做到一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就是有出息,全然在於你怎麼去看待有出息這件事兒了。就算是說一個人是否牛逼,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釋呢,你說對吧?
無論如何,答案都在你自己的心裡。這個世界有很多不懷好意的玩笑,讓你以為一定要如何如何才是一個正常的人類,問題是,這個標準到底是誰定的?為什麼我一定要按照一個不相干的人設定的標準過活?就算你每天只是晒晒太陽逛逛街,你仍然能夠活的快樂並且不覺得這樣的生活讓自己難受,那這又有什麼問題呢?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只有一句話,就是不要把任何人的人生作為你的生活指南,別人的經歷可以為你提供參考和樣本,但也僅此而已。我覺得人活著至少要忠於自己,和你自己比較,如果你今天比昨天過得更有意思,那你生活的方向就是沒問題的。祝你生活愉快!


我想,應該先問一個問題,題主覺得怎樣才算是有出息呢?
是每一天看一下財富榜單,沒有自己就出去上班那種?
可以站在政治的台階上,揮斥方遒那種?
白手起家,一點點建立起一個商業帝國那種?
還是小心的經營一份事業,每天都為自己新的進步感到欣慰,不管未來怎樣,反正當下每一天都是充實的,犯的錯和獲得的進步一樣多,心懷感恩的這種呢?
註定沒有出息指的是沒有遠大前程嗎。還是什麼也幹不了只能幹躺著。

我生活的地方,有一個流浪漢。他五十左右,每天在街上遊盪。看到有人家開著門,他就進去拿東西,別的不拿,只拿茶、煙和酒。我剛搬來就被鄰居警告平時一定要關好門,他腦子不好使,只要讓他看見了煙酒茶,他就一定會拿。拿到了,就很開心;拿不到,就很失落。這個流浪漢算是沒出息吧?可是他每天也還挺快樂的呢。
曾經有個朋友剛開始學攝影,每拍一次就問大家意見。有一次看他拍的照片,他問我:怎麼樣?這張拍的好吧?我不知道該怎麼誇,就說:太好了,你看,方方的。他開心的要命,我們就大笑了起來。
有一天我的朋友跟我說:街角有一處他們扔了建築垃圾,裡面有方磚可以揀。我說:我去!就走了。那天我揀到35塊老地磚,是現在沒有的工藝,每一片圖樣都很完整且清晰,比了比,可以鋪一個洗手間呢!我就高興了一晚上,真是賺到了!後來朋友說:我還擔心你不好意思去揀呢。我答:那有什麼不好意思的!裡面所有完整的都被我挑走了,他們真是太浪費了嘖嘖……雖然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啥時候能用上這個方磚,但是想起來就好開心。
看,要快樂也不是很難。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舅舅賣油條。她媽媽特別驕傲,說:你舅舅炸的油條是那條街最好的。和的面也好,用的油也好,出來的油條也好看!聽完這個故事我想:能專心仔細的做好一件事也太棒了吧!
梵高,一生潦倒,經濟完全不行,全靠自己的弟弟提奧贊助,還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整天憋在屋子裡畫畫,無人賞識連高更也嫌棄他,在咖啡館給別人畫肖像只為獲得一杯免費酒。當時算沒出息吧。但是畫畫也給了他最大的快樂。直到現在,我們提起印象派就想到梵高,提起梵高就想到星空和向日葵,所以他也並不是沒出息。
我的一個朋友。她從技校畢業,畢業後去了北京打工,後來又輾轉去了深圳,再後來回了家鄉,換了很多工作,並在家人的催促下匆忙結了婚。兩個人沒過到一起,家人又催她離婚,街坊鄰居也說:哎呀這個小孩怎麼什麼都不順。她不離,說:既然已經結婚了,我還想堅持再看看。最後還是離了婚。她說:我都已經離過婚了,就不著急了。不心儀的人我不答應。抱著這種平和的心態,半年內她就再婚了,現在工作穩定,老公愛家,孩子也有了,一家三口奔著小康一派其樂融融。當初她也被說沒出息說了無數次,但自從離婚這件事遵從了自己的主見,她的一切都很順理成章。我們都以她為驕傲,堅持了自己,也獲得了幸福。
哪裡有註定的沒出息呢。

能畫一個完美的圓也很開心阿。
能撿到一個漂亮的貝殼也不錯阿。
一晚上失眠,就不睡了,出去晨跑也很棒阿。
費力的洗掉一個衣服上的油漬也很有成就感吧。
堅持了自己的判斷很開心。謹慎的懷疑也為自己喝彩。

所以阿,任何時候對自己的得到都可以很快樂,快樂不難。什麼時候開始做一件事都不算晚,也不一定沒出息。

只要追隨自己的心,哪有沒出息這一說呢。又怎麼會不快樂呢。


什麼叫註定沒有出息??(註定??)
什麼又叫出息??
對別人的人生輕易下這種結論做這樣判斷,我認為有失尊重。
我想一個人他快不快樂、有沒有出息,我們需要尊重先行。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我至今無法定義成功或者有出息,或者根本就不需要定義

我們不能去強求溫飽存在問題的人去考慮意識、地位等問題。但是尊重無論他有沒有意識到,對於我們來說是必需要給予的。
快樂不僅與個人的內心有關,並且與他身處的環境有關,而這個環境與我們的言行、態度等有關。
-------------------------------------------------------------------------------
如果非要說怎麼快樂的話,我希望他能意識到自己的需求(區分慾望),而這個追求並滿足需求的過程也許就是快樂的來源

一個人在自己意識到的需求層次內,能獲得所希望得到的滿足那就是快樂的
當然你的需求層次會隨著你的經歷、閱歷而變化,所以有時候你就會覺得人還是那些人,事還是那些事,我怎麼就不快樂了呢。新的高度就得有新的追求,快樂如錢財一樣,不可貪。


出息是什麼?
是獲得大部分人的認可。
快樂是什麼?
是從內心深處認可自己。

兩者的相關性不高,實際上,想要獲得快樂,先學會屏蔽大多數人的認可,大多數人加在你身上的價值觀,在能夠擔負起相應責任後,去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不用去理會他人時常對你說的那句:「這有什麼用,浪費時間。」
屏蔽這些,你會發現自己比以前快樂很多了。

做你喜歡的,從內心深處認可自己的,有價值的事情。
取悅你自己。


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問主,我看你問題最後的一句話時「對於這樣一個註定沒有出息的群體,應該怎樣去生活,才會快樂?。看後我感到很詫異,竟然聽出了一些上帝的意思,你好像對這個你假象的群體,做出了一個審判,直接就判定他們沒有出息。還為他們跑到知乎,拋出了問題,切身實際的以他們的問題為己任,竟然又看到了中國古時候一些文人的氣息。您兼具上帝和中國文人的氣質,正所謂中西結合般渾然天成的狀態,實在佩服佩服!


看到你的提問,我有些疑問,不知道問主在哪裡看到了這樣一個群體,並扣上了沒有出息的帽子。你用「註定」一詞真是非常有神韻的一種說法,像是一種宿命論:這個群體,我判他們沒有出息!!而您就是那個上帝,那個審判官。

但上帝啊,我總覺得您這樣是萬萬不能的。想必您不知道,畢竟在我們人世間,一切都是變化的,但有個定理是永遠不變的,叫「這世間唯一不變的道理就是永遠在變」。問主,您怎麼又能如此絕對的為你所設想的一個群體,扣上一個「沒有出息」的帽子,還用了「註定」?


而且,上帝你不知道啊!我們人間有很多你所謂的具備「不富裕,沒背景,最悲劇的是沒有能力,甚至在家庭的錯誤教育下養成了一身的壞毛病 條件」這個條件的人,好像總有出息了的。比如西方極樂世界的奧巴馬先生吧,他就「不富裕,沒背景,最悲劇的是沒有能力 」。而且我還知道,奧巴馬以前吸過大麻,表達能力也很差,不愛交朋友,他就是這麼一個「沒有能力,甚至在家庭的錯誤教育下養成了一身的壞毛病」的黑人,最後艱苦奮鬥當上了極樂世界的老大呀。在奧巴馬領導的那個地方,像他這樣的還有很多,什麼說唱歌手50cent呀,辛巴克的創始人呀等等不計其數。包括我所在的中國,這樣的人也有一大堆。為什麼問主你就註定他們沒有出息呢?我很詫異!!


而且人真的需要去追求出息的,成功的嗎?


我知道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去做讓他們快樂的事情。並且一直在堅持做下去,最後他把這個事情做的非常的好。而成功、金錢、名譽、地位等,都是一個附帶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他在做的這個過程,並且一直在做。他也沒有刻意去追求,就是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對於問主,所謂的註定「沒有出息的這一群人」。我相信他們也是人,是人就會有他們心所吸引的東西,他們喜歡的東西。有句話我覺得非常精闢:「Follow your heart」。那麼這一群「註定沒有出息的人」,只需跟隨這個內心的聲音,一直去做讓他們快樂的事情,如果幸運的話,成功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為什麼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

一、七分天賦,三分努力

修佛悟道的人,有的打坐打了一輩子,心中還是悟不出那個道,那個蟬。而釋迦摩尼佛, 26歲開始修行,35歲就得道了。只用了九年時間。

還有個大師,不記得叫什麼了,只用幾天好像就得道了。也是因為佛性極高的緣故。

有的人就是有這個佛緣,有這個天賦。沒有的話,你每天坐在家裡打坐,坐一輩子也成不了佛。

二、天時、地利、人和

喬布斯年輕那會兒,人類電腦事業處於空白期,而他正好對這個領域又有極大的興趣,而且也有大量的時間去接觸當時常人很難接觸到的電腦,身邊又有一起搞這個研究的朋友。許多因素加在一起,造就了曾經的喬布斯。其中任何一個因素如果沒有,喬布斯想必都難被人熟知。


看來,光努力還是不夠的,有時候還是要天賦,要運氣。而這些東西都是不可控的。

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你有多快樂,就有多不快樂。

我想,一個人的修為到了最後,心態一定是平和的!他既不感到快樂,也沒有不快樂,他就是很平常的樣子,吃吃飯,睡睡覺,陪陪老婆孩子,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心想:沒有出息就沒有出息吧!


我覺得能夠做的就是儘可能地改掉身上最糟糕的壞毛病,沒別的辦法了
注意儘可能這個詞
別說這些可憐人了,一般人要改掉身上的壞毛病都很難,更何況他們......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指望別人打救自己不現實,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逼自己堅強起來,尤其是,父母不堅強,身邊人也各種奚落,自己這麼多年還各種矯情,各種逃避的情況下,沒錯,這種情況,只能逼自己堅強,這也許不是選擇題,不過堅強是最佳答案罷了
我決心開始做這個義務的通俗唱法科普(說白了就免費教別人唱歌,我樂意呀)已經兩年多了,沒錯論唱功嚴格來講我只是個野路子的半桶水,但是我也認真確定過我確實具有可以幫助到那些現在跟當年的我一樣迷茫的人的能力和素質,我才開始,所以說是下了決心嘛~~
一開始是回復高音吧那些墳掉的問得特別小白的問題,還有知道上面沒啥人認真回復的問題,到最後積攢了一些些人氣,有各路人加我企鵝,開墾了一個冷清的貼吧,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Q群......一路走來,我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當然大部分是加了我問候了幾聲就沒有下文了的,有些跟我聊天,我也比較願意傾聽,於是聽到了一些他們的故事,有生活態度很積極的男同,有家裡條件不怎麼好的人,有苦逼的上班族(其實我也是......),有心理敏感的初中生......
我認為學習,是修鍊內心的一個途徑
本應日復一日的平凡枯燥且很長時間看不到進步的練習當中,人也許會變得煩躁乃至產生很多負面情緒,戰勝它們,人會變得堅強吧,準備講個把故事,晚上組織一下語言再說

出息這個詞說實在本來就蠻世俗的······

所以人到底為什麼要在意自己是不是有出息?這是人的價值觀的關係吧

你被人說沒出息的時間肯定比跟自己獨處的時間少得多,這是我的態度


今天想說那個可憐的人

是個男生,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輟學了,態度很好的樣子,叫我教他,也沒特彆強調

自己很喜歡唱歌,就說想有個人教他,有一次周末,他說開個YY講話吧

說想聽聽我的聲音,也看看我什麼毛病

結果前面一大半時間在短線和他自顧自地亂叫中度過

他也不好意思了,說咱們這邊農村,網路不好,你真有耐心,要我早就不管了······

後來我很嚴肅認真地跟他科普了一些初學者(或者說他那個階段應該要知道的東西)

最後講了半個小時不到,他說我錄音了,我以後會認真聽聽的

我之所以一開始這麼認真,除了為了對我自身的修行還有就是看他態度還不錯

又後來,他經常在微信發一些殺雞(姑且理解為亂喊亂叫吧)的錄音給我

這些日子,我越發地覺得他講話有點不自然,不是那種老實謙遜,而是靦腆,不太會待人接物

後來,我猜到了,他家裡環境很苦,父親沒提過,大概也不在了

家裡有重病的母親,估計也是最近才不能工作的,然後說他不能這麼悠閑了

於是他當時要打兩份工,而唱歌也許就是他唯一的娛樂

沒有背景,家庭貧窮,而且性格不怎麼好,大概都中了吧

後來我就不怎麼關注他唱的怎麼樣了,因為我無論說什麼,他都好像滿不在乎的樣子

照樣我行我素,只是嘴上答應,我希望他能稍微堅強一點,雖然我倆是萍水相逢

可惜啊,這方面他也聽不進勸告

其實我想說,選擇逃避,才是真的

沒有出息


讓身邊的人都因你而快樂,就是你的成功!


推薦閱讀:

小時候被老師侮辱,長大後如何克服心魔?
放棄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理性和感性,哪個是人的天性?
我們活著到底為了誰?
我一直在想,臨近50歲,人生該往哪裡走?大家有什麼建議吶?

TAG:生活 | 人生 | 心理 | 生活方式 | 人生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