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老年人做完手術後幾個月便去世了?做手術很傷「元氣」嗎?

1,我老家的一個奶奶,因為走路不小心把大胯骨給摔斷了,去醫院做手術,老太太一生中也沒上過這麼大型的手術台,手術成功了,但是兩個月後老人卻去世了。據家人講傷元氣了,這麼大的人不能做手術。

2,我的姥爺,胃癌,76歲,做完手術後,三個月就惡性複發加轉移,去世了。

3,朋友的舅,70歲,胃癌早期,在北京301做完手術後,效果不錯,兩月後大複發,去世了。


是不是有數據表明,這個年齡段的人不適合做大型手術?另外是不是真有民間說的那種,做了手術了,生了孩子了就大傷元氣了?

如果真的大傷元氣了,怎麼才能補回來?

感謝每位真誠回答的人,無論中西醫。


謝謝各位醫學生,醫生的回答,當然也看到有些匿名的同學說出了不同的觀點。

類似:好好的人,怎麼就死了? 沒病來醫院幹嘛? 做完手術活5-10年。

其實這些也無可厚非,人嘛~,本身理解能力都不是那麼的一致的。

其實呢,我心中也有個疑惑,當然,也不是質疑當今醫學,因為我本身家裡面就有人做醫生。

我的疑問是如果做完手術,兩三個月人就不行了?是一個什麼樣的原因?是不是不做手術的話,連兩三個月都活不過去?


從醫生角度,談點正經的吧。

先說結論。
1.元氣這種說法,個人覺得也不像嚴謹的中醫術語,普通人印象里大約等同於精力、功能狀態、生活質量之類的統稱。短期內,手術就像一場創傷,多少會有影響,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完全康復到手術前。

2.討論一個手術對於人的影響,至少得有手術、麻醉、病人本身三種因素。脫離病人背景孤立地談手術是否傷「元氣」那是耍流氓。短期內,病人本身的功能儲備、合併疾病對圍手術期的生死更有決定意義。長久看,疾病本身的性質決定了長期生存。所以不管短期長期,病人本身的條件其實影響更大。從這個角度來講,真的是生死有命。

3. 是否要手術,都是醫生根據病人病情,權衡利弊之後的決定(on a case by case basis),並沒有一條放之四海皆準的原則。基於利弊的臨床決策,醫生和病人、家屬自然會有充分的共通。

4. 因此根據第三條,我覺得題主沒必要揣測別人的經歷。每個病人手術後發生了什麼樣的結局,在沒有充分了解背景的情況下,醫生同行之間都很少直接評價,更何況道聽途說的普通人,最終都是以訛傳訛,得出各種以偏概全的總結(要麼談手術色變,要麼埋怨醫生為何不肯給予手術機會)

願意花時間看解釋的,可以繼續往下看

其實隨著對老年醫學的認識加深,臨床上80甚至90高齡順利完成手術完成康復已經很平常了。醫生早已經不再簡單的按實際年齡來決定是否手術,更多的是依據所謂生理年齡。正值壯年而英年早逝,耄耋老人卻精神矍鑠的例子想必大家生活中也見得多了,所以我們往往更注重一個人的實際功能儲備以及內科合併疾病。所謂功能儲備,可以從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狀況得出,如果一個老人登高三樓、平地步行200米以上毫無困難,那他完全具備應對手術的心肺功能,反之則具有高的圍術期風險。內科疾病諸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無疑會增加手術風險,這是普通人也能明白的道理。

就短期的手術來看,人們很早就發現,年紀越大,原本內科疾病越複雜(以ASA1-5分級,數字越大病情越重),病人的圍手術期死亡率越高。但是可以看出,比起年齡,其實更重要的是患者的疾病程度。以結直腸癌手術的一項調查為例。

Variation of 30 day operative mortality with age across the strata of ASA grade. Individual prediction lines are provided for individual hospitals parallel to each other but with different intercepts on the vertical axis. The variability in the intercept represents the 「hospital effect,」 which is an indirect proxy of the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care in each hospital

而長期來看,病人的手術目的,是為了最終的遠期生存,而這更多的是和手術需要解決的病痛相關的。
比如腫瘤治療,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腫瘤分良性惡性、早期晚期。而是否能長期生存,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即是腫瘤本身的分期和惡性程度

其他病種的情況又更複雜一些,比如題主舉的下肢骨折,老年人非常容易摔傷,因此諸如股骨頸、轉子間骨折等及其常見,人們以往存在一個觀念,年紀大了,盡量不動手術,保守治療吧。這種觀念已經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了。保守治療往往導致病人長期卧床,不僅毫無生活質量可言,最終死於卧床併發症:肺炎、褥瘡、泌尿感染、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因此現在的觀念是只要病人能夠耐受手術,哪怕患者高齡,早期手術治療,爭取病人儘快恢復活動能力,就能得到良好的生活質量,更有利於病人長久的生存。

既然手術治療多數是非常確切的治療,為什麼有時候患者術後很快就死了呢,又或者醫生為什麼有時不建議手術呢?

短期內的風險自不必說。心臟、肺、腎、腦血管……你能想到的每一個器官,都有可能在手術後發生功能障礙。或者因為疾病本身,或者由手術、麻醉帶來影響。時而輕微,時而瞬時致命。

長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手術不論大小,畢竟切除了人體一部分組織。切掉一大片肺葉,肺功能自然不如術前;胃腸切除一段,雖然大多可以代償,消化吸收功能難免是不如術前的。籠統的看,說手術傷元氣固然不精確,但是手術終究是一種有創的醫療行為。最終是否能恢復功能,還是取決於手術範圍。

其實有過和醫生進行手術談話簽字經歷的人應該明白,醫生對於手術的獲益和弊端是非常坦誠也願意積極溝通的,如今的醫療模式,講究知情同意,是在患者充分理解手術利弊的條件下患者允許,醫生才能進行手術治療。簡單的說,臨床決策無非是回答如下幾個問題:

是否合適手術(手術適應症)
是否有明顯不該手術的情況存在(禁忌症)
手術的風險是什麼(短期、長期)
如果不手術,結局會怎樣
是否有替代選擇(比如腫瘤的化療、放療)

誠然現實中由於病人欠缺醫學知識,往往無法和醫生平等有效的溝通,不少病人選擇「相信醫生,我聽你的」(當然也有怎麼也不相信醫生,寧願相信百度谷歌的)。

其實有時連醫生都難以做出一個決定。臨床上大多數疾病並無一個完美的治療,真正簡單直白的決定其實是極少數,無數灰色地帶,需要基於病情權衡、選擇。就手術而言,至少分擇期vs急診,姑息vs根治。

比如家中有了腫瘤的病人,是否要做手術?假使手術不能完全切除,則手術無意義;如果追求整塊完全切除,有時卻手術風險高。究竟該不該手術呢?其實這沒有標準答案的。
比如腫瘤雖大,但是可以通過化療、放療縮小腫瘤的,可以創造手術條件,獲得根治性切除;又或者有些腫瘤雖會複發,但是可以通過反覆手術獲取長期生存,則當然要獲得手術。有些病人相對年輕、基礎狀況又好,可以嘗試高風險的根治手段;又或者雖然是晚期腫瘤,預期壽命只有幾個月,但是一旦引起急症比如腸梗阻、穿孔等,則至少應給予急診、範圍有限的手術,不然患者可能短期內急死,而且死的極為痛苦。
反過來,如果手術的風險遠遠高於獲益,已經高齡預期壽命有限、基礎狀況不好的、或者腫瘤性質決定了手術意義不大的,則應選擇替代治療或僅考慮姑息性手術解決癥狀。

以上僅僅討論的是理想中醫療,更別提中國的現實中,病人的經濟狀況、家庭關係、心理社會因素,這些甚至比疾病本身更重要 患者術前遺書折射出哪些社會問題? - 人文 、 病人死了,主管醫生就被打入大牢 - 瞎吐槽-來,幹了這桶負能量 - 知乎專欄

所以老年人要不要手術,豈止是一個是否傷元氣這麼簡單呢。


謝邀,本人西醫,不懂中醫的元氣之說,不做評論,關於骨折術後死亡,多數並不是手術直接導致的,大部分老年人骨折術後死亡原因是卧床併發症,常見的有墜積性肺炎,壓瘡,泌尿系統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老人骨折雖然手術成功,但是由於需要限制下床活動,多數患者患者卧床,俗語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卧床時間長,家屬做不到醫療專業護理那麼全面,併發症不能早期預防和針對性治療,最後死於感染的可能很大。關於兩例胃癌手術,腫瘤手術不一定保證做到根治性切除,有很多晚期消化道實體腫瘤患者,手術是為了解除某些急性癥狀。比如結腸癌末期腫瘤造成腸梗阻,患者不能正常進食,可以選擇消化道重建術式,解決了梗阻和無法進食的問題,但是腫瘤並沒有得到治療,這是姑息治療措施,有些腫瘤發現時已有轉移,也不適宜根治術,僅能做減癌術或針對併發症的手術,所以癌症並不是手術就算是根治。還有一些腫瘤,即使一期手術做了切除,但無法保證永不複發,比如肝癌,有些微小病灶影像檢查甚至術中探查也無法發現,術後再次進展和增殖,造成大規模的複發。對於高齡患者,做胃癌手術多數選擇胃大部切除或全切術,需要重建消化道,對患者是很大的損傷,手術創傷導致患者一系列併發症,也是死亡的原因。如有不全面之處歡迎各位同仁指正。


題主會有這樣的感覺,因為您不是當事人或者直系親屬,僅僅是道聽途說。
是這樣的:
每次手術我們都會有評估,手術或者其他治療所致使的後果我們都會告知病人及直系家屬,會給專業的建議,但選擇權還是在患者這邊。選擇手術,尤其是老人家,多是為了去搏較高的生存質量。
醫生並非神明,也大都會儘力。
除非是醫療事故,否則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總是在安慰,常常去幫助,有時能治癒。


結局1:沒做手術,活了。
家屬:你看看,我說什麼來著,這根本就不用去醫院,差點花了那冤枉錢。

結局2:沒做手術,死了。
家屬:老人吧,一把年紀了,我們也不想讓他受那罪,多痛苦。

結局3:做了手術,活了。
家屬:哎呦喂,這老人身子就是硬朗,這麼大的手術哎,好好養養吧。

結局4:做了手術,死了。
家屬:你看看我說什麼來著,老人不能做手術,傷了元氣啦,靜養多好啊,你們不聽。

醫院:怪我嘍?


所有的死亡都是有生理原因的,要看和手術有沒有關係,得看這個原因是不是由手術造成的。題主的幾個例子都沒有提供具體的死因,唯一提及的就是最近做過手術,這樣根本沒法給出結論啊!
邏輯上,先後出現的事件是有因果關係的必要條件,但是僅僅是因為出現了先後時間,就覺得冥冥之中有種神秘的力量讓他們有因果關係,這樣真的不是想太多?


為什麼有些老年人拄上拐杖之後,沒過幾年就死了?是不是拐拐杖導致元氣大傷?
為什麼有些老年人抱了曾孫之後,沒過幾年就死了,是不是抱曾孫導致元氣大傷?
為什麼有些老年人過完百歲生日之後,沒幾年就死了,是不是過生日導致元氣大傷?
……


老年人做手術後,血栓是一大致命問題


我不明白有些人不是醫生噴什麼?我當年實習的時候主要在心內科,中醫心內科也是天朝的心詞了,中醫就不該分科,在一些中醫氛圍幾乎沒有的中醫院,病人心衰休克,西醫也就是做做檢查干看著人死,一群傻逼似的我記憶猶新。我心急如焚對主任說趕緊上四逆湯啊,這是個亡陽,再不救就沒機會了,沒人說話,於是就死唄,西醫的檢查,心電圖什麼的無不證明這個人就該死了,病危通知書也簽字了,要你個中醫何用?中醫氛圍好的醫院一般會看個四逆湯,甚至加豬膽汁,救活的不計其數,醫生處方時哪個不是心驚膽戰的,但有些偉大的中醫就是開了,諸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人死了病人胡攪蠻纏非說是中醫的責任這個醫生就廢了,我是受不了不忍心看到病人本不該死就死,一直主張用藥一定要偏性大才能救人於水火。有一個二百多斤的心衰患者,全身水腫,我一看癥狀說要用十棗湯,主任快嚇死了,最後實在拗不過用了五苓散,一個急性病愣是拖了一周才治癒,病人也是千恩萬謝,我心裡卻莫名傷感。是啊十棗湯除了大棗別的三個葯都有毒,而且只能用不到1g,主任也不想讓我去喝西北風,而且甘遂大毒,真的出事我真的就廢了。再說我實習的時候碰到炙甘草湯證的心衰,我對主治說用這個,主治說甘草對心衰不好,吃了出問題我們擔責任的。去tm的對心衰不好,炙甘草湯就是治療這個的,中醫講究配伍,就某些人的瞎比研究就讓炙甘草湯這個經方明珠蒙塵,類似的還有關木通,我上學那會將近八十的方劑學教授說起來都快哭了,自己不會用拿來作死誰攔得住?常吃麻辣燙還能吃死人的,何況如此寒的木通。
中醫才是真正的國粹,假如真的中醫沒落了,中國的整體文化也就沒了,我們就是穿著黃皮的美國人,也能活,挺好。


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這個問題是這樣的:

為什麼有些老年人做完手術後幾個月便去世了?做手術很傷「元氣」嗎?

與這個問題邏輯等價的另一種問法是這樣的:

為什麼有些老年人做完手術後還能活十多年?做手術很補「元氣」嗎?

那麼現在正常人就應該意識到了,真正值得問的問題應該是這樣的:

如何判定元氣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

當然,會有人說中醫和現代醫學不是一套系統,所以元氣的多少不能判定。

對於這些未來的獲獎者,我的回應是這樣的:


簡單說一下題主的幾個例子。
1.老人股骨頭骨折,不知道題主說的大胯骨是不是這一種,這是老人摔倒後骨折特別特別常見的一種,就當是吧。過去老人這種骨折是要命的。因為骨折導致的卧床。長期卧床會出現各種併發症:褥瘡,營養不良,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引發肺栓塞(好好的人腿一動,咳嗽一聲就沒了),墜積性肺炎等等等等。過去骨科醫生一看是七十多的老人,一邊看片一邊搖頭:不行了這人不行了的場面很常見。後來髖關節置換術開展,挽救了很多老人。要緊的是,術後儘早下床活動,防止上面的併發症。如果做了手術,沒有得到良好的護理(是正確的康復而不是無微不至小心翼翼的過度保護),等於刀白開了,併發症是要人命的。不知道題主的例子是不是這樣。
2.胃癌。抱歉現代醫學分科太細,答主撂下這一方面知識太久,有些印象不深,先隨口說說,不對的歡迎大神抽臉。胃癌的分期分級有點特別。根據大小擴散轉移程度分,也根據局部侵犯的深度分。有一部分胃癌,局部病灶不大,侵犯也許剛剛到黏膜下,但是已經遠處轉移了。那麼也許就是題主講的這種悲劇。
3.心理方面,人總是要恐懼迴避死亡的。手術給患者和家屬帶來了很大希望,但是癌症目前還沒有短平快符合大家希望的治療方法。術後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總會帶來很大的心理衝擊。所以術後死亡比術後康復更讓人印象深刻。在反覆的強調之下,很容易造成「一開刀就死」的假象。實際上各種手術的效果會有嚴格的評價體系,術前好好和醫生溝通,根據情況選擇治療方案,不要被一些假象迷惑而放棄治療。
4.老人、腫瘤患者身體確實比較弱。許多手術創傷比較大,消耗很多,確實有人沒有熬過手術關。這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對有些患者,提高生存質量比根除病灶更重要。一句話,充分了解病情,跟醫生還好溝通,結合自己的身體心理經濟情況,選擇自己能接受的治療方法。


對老年人來說卧床是大敵

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引發肺栓塞(長時間骨科手術就很容易出現這種問題)都是問題

長期卧床很容易引起排泄功能的問題,消化吸收問題;而由於消化吸收和進食的問題,很多造成骨質疏鬆(很多老人沒卧床之前可能就要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這個很容易造成二次骨折,還有因為運動量不足導致的血糖問題、血壓問題、心腦血管問題,像腰椎問題和頸椎問題這些已經算是其次的了……恩還有經常躺著,痔瘡問題和高眼壓問題也會出現

上面說的還只是一個健康老人因為意外骨傷導致的骨科手術,如果癌症手術就更不用說了

而且老年人性格固執,也為護理帶來麻煩,哪怕你想做到位,有時也做不到

別說一老年人,我就找你一個沒事的年輕人,天天躺著三個月完全不下地之後去驗一下骨量,基本上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如果經常坐著不少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腰椎勞損


元氣一說根本是胡說八道。元氣到底是啥?能不能放龜派氣功?子虛烏有。

首先,人有認知上的偏差。
個例不足為據。你是不是聽到過,某某人癌症被中醫治好了, 某某人艾滋病被中醫治好了,某某人疑難雜症西醫治不好……然後就覺得中醫包治百病?
個例容易造謠。個例難以考證。人言傳來傳去添油加醋的事情已經被證實了。
只要你主觀上認為手術傷元氣,那麼,你會主動搜集一切傷元氣的證據,而對於不傷元氣的證據完全忽視。
其實,如果你存心搜集手術後效果良好的案例,會比術後死亡的多太多了。

其次,手術可以理解為一種外傷。 年紀大的人,本來新陳代謝就差,器官功能本來就變差了,受到外傷自然容易增加死亡的風險。
老年人動手術的風險是比年輕人高的。我爺爺被查出肺癌早期,醫院方面都建議我們不必治療肺癌了,因為爺爺已經嚴重心血管疾病,動手術就是立刻死,連藥物都不需要用。

醫生不是神。醫學有局限性。有些醫療風險是人力無法左右的。癌症複發更是難以預測。


如果把「傷元氣」解釋為對身體有所損傷,那麼答案是肯定的。各種手術對身體都是有損傷的。不提什麼複雜的醫學原理,用笨理想,就算什麼都不治只是切開看一眼再合上,都是一種損傷,對吧?
但是為什麼還要做手術呢?我覺得這是一個利弊權衡的結果。手術損傷大,還是不做手術損傷大。比如對於年紀很大的癌症晚期患者就不建議做手術了,因為治療效果不理想,手術負擔又太大了。但是如果比較年輕,手術又能有效抑制腫瘤,那肯定又是另一種選擇啦。不過在現實情況下,一般都不是這種極端情況,利弊權衡往往不那麼明顯。況且手術的結果誰也不能100%確定。所以很多時候做出選擇並不意味著結果就會符合期待。


什麼叫「元氣」?跟元氣彈有關係嗎?
做手術跟死亡只是相關,而不是因果,就好像進ICU的病人死亡率很高,那就能說是因為ICU里風水不好導致病人死亡嗎?


09年吧大概,我爺爺食道癌,胃癌。在我們這邊專門的腫瘤醫院做手術,成功切除。

時隔不到一年,10年左右,我爺爺腸梗阻再次住院,接受手術治療,依然很成功。

現在16年了,我爺爺身體依然健康,雖然有些小毛病,但多是老年人常見的毛病。

所以,手術傷元氣的說法,我並不認同。或者說,與身體條件有關係吧。

最後,不要懼怕手術,也不要聽什麼年紀大了不能做手術。我爺爺今年83了,身子骨還是很硬朗。

最最後,祝我爺爺長命千歲!


就你這智商 基本告別醫生了


作為少數幾個不可犯錯的醫學專業,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只是打一針的麻醉醫生,我來說說吧!
首先,大部分人民群眾認為醫學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種魔術!完全不懂得醫學的原理和風險的概念!怎麼說呢,就是人們普遍傾向認為看病是負面的,手術是不好的,麻醉是對大腦有害的。而我既然不怕這些來找你了,那我沒好就肯定是你的問題!如果你去術前談話,最頭疼的就是怎樣和家屬解釋那些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為對他們來說,很可能是不可接受的,別人身上沒有發生的事!為什麼就發生在我身上?肯定是你不負責任,推脫責任!肯定是要管我要紅包..............所以,對待這樣的觀眾,我們只能祈禱自己不要演砸了,否則真被砸場子!
其次,和那些能在手術後獲得很好預後的患者相比,人們更傾向於相信「奇蹟」!經常聽到的就是:隔壁的得腫瘤了沒做手術,好好的活了好幾年了,我看也沒怎麼嘛!倒是那誰家的老頭做了手術,不到幾個月就沒了!一個負面的例子,一個罕見的特例,卻又可以讓他們敢冒更大的風險去硬扛著!當然,有贏的!更多的卻是知道無法挽回時的悔恨!我不知道元氣是什麼,我只知道疾病不是沒來由的,比起手術的創傷,平時抽煙喝酒、暴飲暴食、熬夜不鍛煉是不是更傷元氣呢?
醫學發展到現在,很多疾病的治療方案是經過循證醫學檢驗的,不是拍腦子想出來的!但基於統計學的循證醫學針對的是人群,而非個體!家屬花那麼多的錢和精力,其實堵的就是那百分之幾的機會而已,贏了就活,輸了可能就沒了!但是真要輸到你頭上,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
舉個簡單例子,力求好懂,不關倫理與嚴謹!同樣是腫瘤,分兩組,一組手術,一組不手術,看五年以後生存率,最後結果是不手術的10個活過5年,90個不到1年,手術的30個活過五年,70個不到1年!你說,讓你選,手術還是不手術!這樣的結果讓我們看,肯定是手術好!因為統計學差異明顯啊,多出20%的幾率呢!可反過來看,不手術90%活不過1年,手術了70%的可能活不過一年,有很大差別么?對於一個個獨立的病人來講,誰能說我肯定就在那多活的20人裡邊呢?因為大部分人都還是沒有活過1年啊!這些,人民群眾會理解么?可這就是赤裸裸的醫學現實!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讓更多的人可以活過5年,讓這個30%可以上升到70%甚至80%,這個結果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實現了,可還是有那20%!如果你不巧就在那20%里,你會認命么?
作為醫生,我們確實想追求絕對,就像麻醉死亡率,10萬分之一!還是有一個啊!你說,怎麼辦?
至於元氣不元氣的,我真是不知道!


2015/5/18 12:03
我們可以這樣看,就沒太多疑惑了。

1,我老家的一個奶奶,因為走路不小心把大胯骨給摔斷了,兩個月後老人去世了。

2,我的姥爺,胃癌,76歲,三個月後去世了。

3,朋友的舅,70歲,胃癌早期,兩月後去世了。

2015/5/18 21:13

題主更新:我的疑問是如果做完手術,兩三個月人就不行了?是一個什麼樣的原因?是不是不做手術的話,連兩三個月都活不過去?

1.大胯骨摔斷了,兩個月後去世應該沒屬於正常。

2.胃癌發現的時候應該是屬於癥狀已經明顯,到了那個時候,本身就已經很危險了,去世時間不能強加在醫院治療方面了。

3.我只能說,癌症病情發展起來真的是非常非常快。


這個問題還是講簡單點好。
首先,每一種的病可能出現的病程和結局,醫學上稱之為預後(你可以理解為對結果的預期)。同一種疾病,因患者的年齡、體質、合併的疾病、接受治療的早晚等諸多因素不同,即使接受了同樣的治療,預後也有很大的差別。一個小夥子,做了同一個手術,我們預期他肯定比一個老人恢復的要好。也就是說,在客觀上,患者的狀況已經存在了預後差的可能,而不是手術造成了他的預後不良。
其次,元氣一說可以這樣理解:手術對人體的創傷是一定的,無論什麼樣的手術,都會或多或少的導致某一機能的降低。從中醫的平衡理論上講,好比金木水火土,本來相生相剋,是一個穩定的平衡,突然水少了,水生的木就會弱,火缺了被克制的對象,就會變強。平衡被打破了,也就是傷了元氣,這時候再慢慢重建平衡的過程就是恢復元氣。

最後,談談不做手術是否會延長生命。要做一台手術,其實已經是對很多原因綜合考慮後的結果了。舉個栗子,一個得癌症的老人,要分析他的病情進展狀況,是尚在初期手術還有效,還是已到中期不知道還行不行,或者已經轉移擴散治不好了。在能治癒或者有希望延長生命的前提下,我們再考慮其它,比如患者的身體狀況能不能承受手術治療,患者家屬願不願意承擔手術的費用和風險,等等。也就是說做出手術這個決定,已經是各方面權衡後的最優解了。儘管有時候的結果不那麼盡如人意,確實不是每一例手術都可以達到它的預期目的,但也是各方面因素的綜合結果了。所以,不要糾結於不做手術會不會更好,這是沒有發生的事情,誰又能說的好。


手術的本質就是有計劃的人造創傷。
術後效果好不好,就跟摔了一跤能不能長好一樣一樣的。
每個人都是獨立唯一的,出了什麼結果就是什麼結果,沒啥好說的。


推薦閱讀:

遇到自稱高文化的老者,怎麼面對?
如何看待一年長的白人男子因投票給唐納德·特朗普,被一群黑人少年暴揍?
那些在樹蔭下坐一天小馬扎的老人,他們在想什麼?
有沒有水平確實很高的「老乾體」詩?
為什麼現在中國在公共場所有那麼多為老不尊的大媽大爺?

TAG:中醫 | 醫生 | 老年人 | 生活常識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