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要二孩後,怎麼向大孩說明這件事比較合適?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二胎養育方法論,更多二胎養育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毋庸置疑,從媽媽懷孕開始,大寶兒和二寶兒的關係就開始建立了。媽媽肚子里有小寶寶了,家裡要添新成員了,很多文章和書籍都推薦父母在孕期就給大寶兒做心理工作。關於該對說什麼,怎麼說,眾說紛紜。

到底孕期的心理工作會不會讓第一個孩子更接受家裡的新成員呢?發展心理學也做了相關研究,然而有趣的是,很多研究都發現對於學齡前的孩子,這兩者是沒有關聯的。也就是說,孕期的時候給老大做心理工作,並不會讓大寶兒在小寶寶出生後更接受他。作為家裡的第一個孩子,尤其在他還是2-4歲左右的時候,還無法理解你苦口婆心說了那麼多,到底是為了什麼。即使大寶兒能夠理解媽媽是希望他對弟弟/妹妹好一點,並且答應了,也不意味著他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了。對於一個還在上幼兒園、從未有過兄弟姐妹的孩子來說,他根本無法想像有個弟弟、妹妹意味著什麼,當老二真的出生後,會有什麼樣的情緒體驗(e.g.,
嫉妒)。

相比之下,真正影響手足關係的因素,是母親和第一個孩子的關係。研究發現如果媽媽和第一個孩子之間衝突不斷(high
level of confrontation), 並且衝突發生後,媽媽經常使用禁止和限制的管教方式,那麼老大在老二出生後有心理上會更抵觸,行為上會做一些事情來妨礙媽媽和二寶兒的關係(如打、搶玩具、哭鬧爭寵)。

因此,如果在孕期和大寶兒聊聊讓你自己心情更好,就聊,但別期待因此就能讓他更高風亮節~真正能幫到你的,是你和孩子長久經營的親子關係。不妨多傾聽、理解孩子,和孩子積極溝通,平心靜氣地解決生活中不愉快。這些經歷更容易讓大寶兒學會愛與包容。

Reference

Fogel, A. (2015). Infant
Development: A Topical Approach.
NY: Sloan Publishing.


我不贊成二胎都出生了才和大寶溝通。也不贊成「先斬後奏」——雖然用詞有點兒不當。但確實是意外懷孕,你還有十個月可以和孩子溝通呢不是嗎?

孩子都是敏感的,很多孩子抵觸二胎是因為他們平時得到的愛不夠多。我說的是真正的愛,而不是盲目的溺愛。讓孩子真真切切被愛包圍,像空氣一樣必不可少但又平常,他們才不會對即將到來的弟妹充滿恐慌和抵觸。


我兒子兩歲半的時候,我們第一次問他:給你添個弟弟或者妹妹怎麼樣?不出意外地他否定了!因為擔心弟弟妹妹「搶他玩具」。但這會兒跟他保證不會搶玩具顯然他理解不了。

三歲的時候,再次問他。他仍然表示擔心他的玩具被搶,這次我們告訴他,等弟弟妹妹長到會玩玩具的時候,你已經長成大哥哥了,有了新的更高級的玩具了,小寶寶的玩具給你你都不樂意玩。

然後我們就慢慢地引導他,期間他也提出很多問題,很多擔心。比如有了弟弟妹妹不愛他怎麼辦?
「我們現在對你是百分之百的愛,有了弟弟妹妹並不會讓我們對你的愛變少,而且變成雙倍的愛,以後除了爸爸媽媽愛你,還有弟弟妹妹愛你啊~」

期間,他幼兒園班上有不少同學的父母也要二胎了,看著其他同學有弟弟妹妹,他漸漸也開始對有個「跟屁蟲」開始期待了。同時,有很多繪本也專門針對兒童如何接受新的小寶寶的,比如

三歲半的時候,他問我們:「你們說了那麼久,我的弟弟妹妹怎麼還沒生出來?」

這時候,我們知道,時機到了。

懷孕後,我們讓他參與每一次檢查,做四位彩超的時候,他激動地說「我看見ta的臉和手啦!」

聽胎心的時候,我們告訴他,我和爸爸第一次聽見你的心跳時激動的哭了呢~

有胎動的時候,我讓他摸摸我的肚子,告訴他,ta和你小時候一樣調皮~

同時和他一起看人體百科全書,看《我是怎樣誕生的》

沒事兒的時候就問他:你想給你的弟弟妹妹起什麼名字?你想叫ta什麼?

他看著我的肚子一天天變大,對小寶寶越來越期盼。

我懷孕兩個月時,剛好他四歲生日。於是我們就勢告訴他,你現在是大男生了,大男生不能再和女生睡在一起了,所以你不能和媽媽睡了,以後晚上爸爸陪你睡。他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沒有覺得是因為有了寶寶而不能和媽媽一起睡覺了。並且為自己即將成為大哥哥而自豪和驕傲。

另外,我們提前給他打過預防針,我和爸爸非常鄭重地和他談心,告訴他:小寶寶出生後,因為ta還太小,抵抗力也不如你,吃喝拉撒都必須有大人照顧,否則ta會生病,所以ta剛出生後有很大可能會因為照顧小寶寶而相應減少陪你的時間。但是我們可以保證,除了照顧小寶寶,只要我們有空閑,一定會高質量陪你。給你講故事,帶你出去玩,旅行……

PS:二寶出生前,悄悄以二寶的名義給大寶準備了一份「見面禮」,一直等到二寶出生,大寶進病房時拿出來送給他,簡直是個意外的驚喜,別提有多開心了。因為這個,他更喜歡小寶了。

二寶出生後,他就變成了妹控!

他說:我妹妹真可愛!等我妹妹再長大點,會走路了,誰敢欺負我妹妹,看我一腳把ta踢飛!!(認真臉 認真臉)

要注意的是,
之前工作做的再好,孩子出生後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工作做的再好,孩子出生後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工作做的再好,孩子出生後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因為有了新寶寶而忽視大寶!!
不要因為有了新寶寶而忽視大寶!!


我們沒有因為二寶出生就降低大寶的生活質量,更沒有降低對他的關注!!

有很多父母在媽媽懷老二的時候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去,對於孩子來說,這和「拋棄」沒什麼兩樣。在孩子的認知里,因為有弟弟妹妹,爸爸媽媽才不要我的!他對弟妹產生了敵意!!

懷孕時我挺著肚子帶他參加各種活動,陪他去遊樂場,看兒童劇,看電影,甚至是去爬山!!!如果實在我去不了,也一定是讓爸爸陪同。特殊時期不假他人之手。

二寶出生後,我們帶著大寶二寶一起旅行,帶著二寶陪大寶參加活動,爸爸帶他看電影我就帶著小寶在商場轉悠,所有的親子活動照常進行,沒有因為妹妹而讓他感到受到忽視,而是讓他真的體會到是多了一個人愛他!


註:以上適用於學齡前的大寶。


生二胎累嗎?累!!累成狗!!!

可是想要二胎本來就不是輕鬆的事啊!!是經過深思熟慮,各方面條件都滿足後的決定。

想要兒女其樂融融,想要兩個孩子相親相愛,累點也值啊!!


自己做為老大,說一下感受。


老二在我十歲的時候出生,當時雖極力不願意,但無奈老媽已經懷上,我也不可能提她肚子。我不願意的原因也是很奇葩,覺得身邊的同學家裡都有一個孩子,我怎麼和大家交代這個事情..當時小學班主任也知道了,還和我談話了蠻久 父母還以為是我怕有了弟弟妹妹,他們不愛我不管我了..於是告訴我說:想還有第二個孩子,也是出於太愛你,想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能夠一直陪伴著你..而我們終將離去..


這個回答,至今都讓我感動不已..


有些朋友說父母是騙子,我倒覺得真沒有..這是真心話..我現在在國外念書,家裡有個妹妹也讓整個家也活躍了起來,我也沒這麼多擔心。因家庭而異吧,父母在我身上花了很多很多心思,有時候覺得都多過妹妹了,反而讓我有些愧疚。當然,我也愛她到不行,雖然差十歲,共同話題還也不少,喜歡一樣的韓國明星,一起看演唱會,甚至都喜歡宋仲基...為此還在爭吵。我一年中偶爾回一次家,她就跟著我為我服務哈哈哈。拿東西,端水,跟在我後面模仿我的動作模仿我說話。因為她現在的老師是我以前的老師,所以我在他們班上名氣也是很響..而我經常也跟我朋友說我妹,所以我兩算是都已經嚴重的進入了彼此的生活..我不知道如果沒有她我的生活會怎樣,真的是世界上另外一個我。和比自己小這麼多的妹妹關係還如此好,我想跟我處理這樣的關係的方式也有關係。當然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是有些老大不太爭氣,父母就很失望,於是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另外的孩子上,身邊的例子是很多的。我雖也沒有特別的優秀,但也算不需要父母操心,很獨立自覺...所以老爸對我的期望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多於妹妹的...她太小了..

反正我是很感激父母,在對於老大老二上沒有任何的偏袒...如果你覺得父母多生一個孩子是因為愛你這樣的話會是騙子,那可能真的是因為父母會有些私心...

財產的問題,不需要考慮,家裡沒那麼多財產,不需要分=_= 當然,因為我真的好喜歡我妹,都給她我也是真的無所謂的...她對我的愛我也知道,換做是她,我想也不會在乎這些..

建立在以上的想法之上,我想還有家庭引導的價值觀。父母給我們的財產也好錢也好,都是家人掙的..我更想憑自己的努力來獲得認可..那些附加值,隨緣..


我的第二個孩子已經3歲了~~說一下我當時的想法

作為父母,既然想要二胎,一定要有立場:
1、孩子是父母的,不能因為大寶暫時的不理解而放棄;
2、父母陪不了孩子一生,但是兄弟姐妹之間可以;
3、親情是與身俱來的,不會因為多一個人就失去愛的平衡;


不建議在父母決定要二寶時,過分刻意詢問大寶的意見,別老給孩子強調二孩的問題。這種常見於親戚朋友中,寶媽剛透露出想要二胎的想法,動不動就有親戚跟大寶說:"你媽媽生了個小弟弟,就不要你了"、「弟弟會跟你搶零食、搶玩具」、「有了弟弟,你媽媽就不關心你,讓你幹活做家務」..........橙子媽聽到這些話,打不住來氣。

心理現象中一個常見的例子,如跟孩子強調「你別把杯子摔碎了···」結果孩子很可能就會把杯子摔碎了,因為「摔碎了」這個先驗印象太生動了。尤其是很多身邊的人會出於好意(好事)問孩子「你的弟弟或妹妹來了,你要怎麼樣啊?」「你要照顧弟弟妹妹啊!」——這樣的問題實在是對孩子沒必要的困擾,弟弟妹妹還沒有來就讓他們有危機意識,而且小孩子一般都要求有強烈的歸屬感,他們對陌生事物很容易起抵觸心理。

在向大寶說明家裡將會有新成員時,一定要以當下足夠安全和溫暖的親子關係為基礎,在孩子充滿愉悅體驗的時候用很自然的口氣告訴他

比如說,你家孩子喜歡動物,就在孩子觀看動物嬉戲的時候告訴他,很快家裡也會有一個小娃娃跟他一起嬉鬧了;孩子喜歡玩遊戲,在他玩的高興,告訴他以後會有一個小不點加入,跟他學習,等等。總之,孩子本身是傾向於有同伴的,除非他們感到了威脅或不公平待遇。只要父母能充分尊重每個孩子,那麼手足之間的親情是不會受影響的,有一個兄弟姐妹可以相互扶持、分擔壓力,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實際上,家長的心態和做法才是最大的影響因素。

首先是父母在供養孩子時,資源分配盡量公平,尤其避免重男輕女、偏心對待的情況,最好不要因為要照顧一個孩子而把另一個送到隔代家長那裡。比如之前有一個事例,一個小女孩因為有了弟弟而被送到奶奶家裡照顧,結果小女孩出現不理媽媽,還故意叫奶奶作「媽媽」——孩子的反應其實是最真實的「家庭內情」,家庭關係中的愛和信任是所有初始行為的基礎,一定要向孩子明確傳達這樣的信念:我對你的愛是天生的,你絕不會被取代,我對你的愛不會因為多一個人而減少絲毫。在二寶到來時,盡量多讓大寶陪在身邊,回憶回憶他自己這麼大的時候的事是很有趣的,這樣也會激發大寶對弟弟妹妹的關注和愛。

先到這裡,小橘子肚子餓了,要去給她弄吃的~~~碼字不容易~~要贊又不太好(●"?"●)
持有其他觀點的歡迎在評論區評論,一起討論下


從懷孕開始。
告訴老大,這世界又多一個愛她,保護她也需要她的人。


如果孩子小,買繪本《跟屁蟲》。讀給她聽。如果孩子小學,買《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
兩個孩子就是互相的小夥伴,好朋友。
媽媽最愛姐姐和姐姐的妹妹!
姐姐最愛妹妹,其次是媽媽!
爸爸最愛媽媽,其次是姐姐和妹妹!
妹妹最愛媽媽和姐姐!
哦,爸爸沒有人愛,真可憐!
不,媽媽,我們都愛爸爸!只是不是最最最愛,是最最愛!


你要記住,我愛你永遠比愛他多五年。


我出生在獨生子女的一代,因為種種原因,比如要交超生費啊,爸爸是老師生二胎影響工作啊之類的。
七歲那年跟著我媽去做人流了,打掉了一個弟弟。
我到現在都能想起來,我爺爺奶奶聽到打掉的是兒子時的失望,對,我是個女孩。
有時候還能聽到親戚說什麼獨生子女就是獨之類的,我想反駁什麼但是我沒有資格,反正我不喜歡弟弟妹妹,一家人全力培養我的感覺,爽。

順便講個同桌的故事。
同桌是哈爾濱人,父母離異,爸爸那邊有個哥哥,她跟著媽過找了個後爸,他媽又生了個妹妹。。。
她親爸到現在基本上沒給過一分錢,妹妹的名字頂替了她在她家房產證的名字,我問她幹嘛不爭取啊都給你妹妹以後怎麼辦,她當時抿了口水跟我說我有什麼辦法,抱著我擦眼淚,心疼。。。
其實這種東西你們在什麼情感節目倫理劇都看過,我想問問在看的為人父母們 生兩三個孩子你們真的能平均對待么,你能的話你們的父母的能么。
不能的話就趁著孩子小趕緊生,讓他大了慢慢恨你。
。不匿


我是一個老大-_-///(女),我有一個小我兩歲的弟弟,當時太小了完全不記得自己是怎麼想的,後來我姑告訴我(我弟出生那會兒一直是我姑帶我),我當時偷偷說過「把弟弟賣了換糖」這種話-_-///

就是說剛有弟弟時我心裡是有過不痛快的,這裡提的這麼模稜兩可是因為這種情緒後來幾乎沒有出現過。

有一個比較能說明問題的原因是我的家人並沒有因為弟弟的出生而減少對我的疼愛(因為之前也從來沒有寵溺︿( ̄︶ ̄)︿),等到三四歲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有一種哈哈哈哈你們都沒有弟弟而我有的莫名的優越感-_-///……
這不是重點……其實原因是、我的爹媽是進城務工人員(農民工),弟弟一斷奶就被撇給了外婆當留守兒童了,期間還被姑姑帶到外地一段時間一直到5歲,而我,居然從小到大都沒有離開過爹媽、在最容易爭鋒吃醋的時段,我估計自己幾乎已經忘記了弟弟的存在(ー`′ー)記得還跟我媽講過讓她生個妹妹給我玩,未遂。

後來等我上小學,弟弟才回到家裡,那會兒好像也沒怎麼抗拒,因為我能感受到他的出現並沒有對我本身的地位產生任何影響,反而出現了以下事情:

?吃完飯要擦桌子,原來我得天天擦而現在我可以和弟弟輪換,下樓倒垃圾我可以指使弟弟去。(即多了兄弟姐妹,本身需要一個人做的事情多了一個人幫忙分擔)
?當我上三年級的時候他才一年級,所以寫作業的時候經常嘲笑他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哈哈哈哈哈哈在我五年級的時候老爹買了一個可以拍照的那種mp5,使用權在我,理由是他太小了不會用,屁嘞現在幼兒園小孩都會用ipad好么(作為姐姐、哥哥不僅僅是年齡大,還有見識和閱歷,在弟弟妹妹身上找優越來的更快!)
?還是上學的問題,我的成績一直比我弟好,所以他會一直被說你看你姐吧啦吧啦的,你咋就不行類,說到這還真覺得我弟挺可憐的,我們上一樣的小學初中,老師們都還對我印象挺好,就會跟我弟講,你看你姐啥啥啥的……高中我考上了省重點而我弟普高沒過後來塞錢上了離家很近的一個高中,被作為他不寫作業時經常提起的事,感覺起碼在學習這件事上,他好像一直活在我的陰影下(雖說我高中不好好學習上了一所非常一般的一本)


接著說說我弟給我帶來的一些無法逆轉的影響:
?我家家庭情況不是特別好,所以從小的玩具就是兩個人一起玩,電視也是一起看導致我從小看的就是鐵甲小寶四驅兄弟七龍珠奧特曼-_-///對我的軟妹子道路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深重影響。
?我弟做飯特別好吃,從他上初中開始就愛上了烹飪!(所以在我知道他沒有過普高線的第一時間熱切建議他去新東方後被我娘駁回)有的時候家裡沒人都是我弟做飯給我吃,導致我至今的廚藝停留在煮速食麵。
?坦白說我和我弟的關係並不是特別和諧那種,至少在我高中前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平均一個月干一架(原因幾乎都是吃飯和玩電腦),記得在高一的時候他還在和我鬥毆的過程中摔斷我一根眼鏡腿……結局是被我媽一人一巴掌分別踹回自己房子反思……但是長大就真不一樣了,現在我們會吵架但是絕對不悔上手當然我也打不過他了……但是這些年和他的鬥爭經驗讓我在面對其他人的嘴炮和武力值一直保持無人能敵!
?初中和我弟一起玩真三國無雙打雙人,刷出了所有的戰役人物,至今沒有找到這麼默契的夥伴。某次在沒有商量的情況下在同一天不同的地方(我在高中門口他在家門口)買了一模一樣的杯子,還有他在買衣服前會借鑒參考我的意見,我也是一樣。從這些很小的生活細節上就能感受到,有的時候有兄弟姐妹真的不錯。


扯了這麼多……簡直已經變成了我和我弟的幸福生活,總之,就是想表達,即使是在懷孕期間也不要忽略老大的感受,如果所有家人對自己的態度沒有改變,孩子也不會真的會有「真的」擔心的情緒和亂七八糟的想法。至於兄弟姐妹的好,在日後的生活中他自己就能感受到了。

說點題外話,這個問題的提出是否真的有必要還有待討論,前面也有很多答友說過,計劃生育才實行了不到五十年,而之前從來沒聽說過爹媽添孩子還需要和兒子女兒商量的︿( ̄︶ ̄)︿別說時代在變,是父母對孩子越來越寵溺,用我媽的話說就是「給你口飯吃不錯了,有意見滾」。

最後啊,我弟長到這麼大,從來沒有叫過我「姐」,一直是叫我的名字,其實我自己也習慣了,如果有什麼時候他會說「姐~」我就知道,他一定是有求於我 ,但是他會跟自己的同學講、這是我姐給我買的啥啥啥……其實也不錯,是吧?!


連怎麼跟孩子溝通都不知道,就不要想著再生一個溝通補償。


我身邊很多二孩的例子,並沒有出現媒體報道的那種大孩鬧,折騰的情況。想想也是,中國人口基數那麼大,大孩有情緒的應該還是極少數。當時意外發現有了二孩,和老公決定要了後,我就和5歲的大寶說了。我告訴他,媽媽肚子里有了一個小寶寶,你希望是弟弟還是妹妹,如果是弟弟,你就多了一個小兵,如果是妹妹,你就多了一個蔥白者。大寶想了想,說還是要小兵吧,女孩太麻煩。結果如他所願。現在二寶一歲半了,兩兄弟的相處是正常模式,也就是說,一起玩,一起笑,會打鬧,有爭吵,我覺得,這很好。


本來要給你報四個興趣班,有了弟妹的話每人各上兩個,不讓生弟妹的話你自己四個全上,你自己考慮


「別擔心,家產只給你一個」


我覺得。。。這得看老大和老二差多少歲。。。要是10歲以內的話,就還好,如果是十歲以上的話。。還是不要要二胎了。。不僅孩子接受不了,家長也是高齡產婦了。。。
而且,真的覺得相差十幾歲的兄妹姐弟能互相陪伴嗎?代溝太大了,年邁的父母管不了,就成了姐姐哥哥的事。到那時候,哥哥姐姐不僅需要管父母,還得管妹妹弟弟,有人考慮過他們的感受嗎。
反正我是堅定不移的拒絕


與大孩一起商量要二孩的事,是最好的。


我說我自己的事吧。。。。。。
我從小就因為是女孩所以家裡有長輩不喜歡我,我媽也經常跟我說,你是個女孩啊,但是你要更努力啊。。。。。。諸如此類。所以我從小沒什麼安全感,也一直不喜歡小孩子。
然後我媽在懷孕的時候,就一直瞞著我,說是怕影響我中考,這是後話。然後我有一次去我媽的床頭找溫度計,看見了B超孕檢的單子,然後當時我就特生氣,就是覺得為什麼不告訴我,覺得真的沒把我當成家裡的一員。我當時一周沒理我媽,結果我媽知道原因後,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真不覺得我懷孕跟你有什麼關係!就是這一句話,我已經記了幾年了。。。。。。也許我可能還會記下去。
我覺得,你可能會覺得跟老大沒什麼關係,但是一定要跟他說,他可能會不同意,鬧脾氣。你可以不理他,但是千萬別為了不想處理他的情緒而忽略他。
我現在還是不是很喜歡小孩,但我會試著和我妹妹相處。肯定有人會覺得我不懂事,覺得就覺得吧。不在乎。


決定要二孩時,就可以開家庭會議。讓大孩子知道這個事,並且發表自己的看法。家裡的事情,每個家庭成員都有權發表意見,提出疑問,大家共同討論處理。一方面,大孩子有什麼擔心顧慮都可以和父母說,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把二孩來臨後會出現的情況預告給大孩子。溝通渠道順暢,大家才能更好地處理家庭事務和彼此關係。
所以,我覺得這不是一個通知的過程,而是溝通交流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在決定要二孩時,孕期中,二孩出生後,都需要這樣的過程。家庭中的溝通必不可少。


這種感覺就好像,你的另一半突然外遇了,而ta還告訴你ta還是那麼愛你,能接受嗎


我覺得現在年輕人重男輕女的不多了,而且也比以前的人更會注重的老大的感受。
要防的,應該是老一輩那些熊親戚吧。
有個朋友,老大是個女孩,老二是意外。
不過從知道了開始就一直跟小朋友好好溝通,小姑娘也從一開始懵懵懂懂的開始期待家庭新成員了。
可是過年回老家,只要有親戚見到小姑娘,都會提一句,媽媽要生弟弟妹妹了,媽媽就不要你了。
然後看到小姑娘眼淚汪汪的,他們再哈哈大笑。
父母再急急慌慌的把小姑娘帶到旁邊去,又是哄又是安慰半天。
好不容易沒事了,又來個親戚,再逗一下:「你媽媽呢?不要你了是不是?」
………………
總之那個年過的是人仰馬翻。
不過我那個朋友還是厲害,年沒過完就跑了,繼續小姑娘的教育工作。
後來她帶著孩子來我們家串門,看到我兒子,跟她說:「這是弟弟」。
她說,媽媽肚子里也是弟弟嗎?
我說,也有可能是妹妹哦。
她說,妹妹,我把短的裙子都給她穿。
…………這麼節儉是誰教你的姑娘!這麼可愛來給阿姨當兒媳婦好嗎!


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我曾天真無比地以為,手足相親是與生俱來的。第二個孩子,父母只要管生,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孩子們就能自然而然玩在一起,相親相愛。


可事實並非如此。


在過去的兩年多里,我全職全心全意陪伴家裡兩個小男孩,自認也算是稱職的母親,對兄弟兩人間的紛爭處理也算小心翼翼,如今雖然初見兩個孩子間開始互相照顧,玩在一起,有什麼好吃好玩的先會想到對方,但一開始哥哥是如何討厭弟弟,弟弟動什麼哥哥搶什麼的情節還記憶猶新;即便現在弟弟已2歲多,哥哥4歲多,常常能看到哥哥給弟弟講故事、弟弟聽哥哥話多過於媽媽的溫馨畫面,但他們之間有沒有你爭我奪、爭風吃醋、大哭小喊呢?


不但有,而且幾乎是每天從早到晚不間斷、無規律上演。


可能是哥哥用力推了弟弟,弟弟大哭不止;可能是兩個人搶一台電視機,都要看自己喜歡的節目;可能是同時要媽媽抱,一邊互相推搡,對踢,一邊往我身上擠;??


爭搶嚴重的時候,哥哥會跑來跟我說:「媽媽,我這個世界上最不喜歡的就是弟弟,我們家要是沒有弟弟就好了!」


這種時候,我會訓斥哥哥,或者如臨大敵說教一番,試圖扭轉哥哥的歪理么?


不會。


如果您看到兩個孩子要好的時候,是怎樣你追我打、談笑風生、甚至合作引開媽媽注意力偷吃糖果,就會明白什麼叫做「童言無忌」。


事實上,孩子為了什麼爭搶,一時互相討厭到什麼程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面對手足紛爭時的立場和態度,如果身為二寶父母的我們不能從一開始就做好準備,做公平的父母,理性協調孩子間的紛爭,事情或許將完全變成另外一番光景。

有一本故事書,叫做《I』ll fix Anthony》,講的是一個弟弟幻想有天長大後,要怎麼「修理」哥哥安東尼的故事。

哥哥安東尼可以自己看懂故事書,卻從來不念給弟弟聽;


哥哥會跟同學下棋,但從不讓弟弟玩,還叫弟弟走開;


弟弟總把心愛的東西借給哥哥,可是哥哥卻什麼也不給弟弟。


於是,弟弟開始幻想:當我六歲的時候,我要修理安東尼。怎麼修理呢?


一,那時候我會有一隻自己的狗。狗會跟我玩、舔我的臉,但是如果哥哥想摸它,就會被咬。


二,哥哥會得麻疹、腮腺炎和重感冒,然後爸爸就會只帶我去看電影、吃冰淇淋和爆米花。


三,當我六歲時,我會跳得很高、跑得很快,我會看報紙,我還可以投票;我會游泳、跳水,而哥哥只會咕咕咕地沉到水底。


四,我會長得很高,把哥哥的鞋子放到最高的柜子上,哥哥就拿不到。然後他就會求我、求我,一直求到一百年以後。


五,當我六歲的時候,我會加減,哥哥卻連一加一都不會;比賽跑步我讓他先跑,但他還是贏不了我;我會整天有朋友打電話給我,他卻一個電話也沒有;我會放雙手騎車,他卻摔個狗吃屎……

整個故事裡都是弟弟的幻想──其實那也不是幻想,根本是弟弟自己目前的處境。最後場景回到了現實,哥哥又駕著玩具車來撞他、嚇他,弟弟一邊跑一邊喊:「我現在還是要逃。但是當我六歲的時候,就不必逃了。因為當我六歲時,我要修理安東尼。」

三年前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二寶還在我的肚子里,本來還在憧憬著手足相伴、溫暖相依的畫面,瞬間警醒了,被故事裡洋溢著的那股怨恨情緒警醒了。


弟弟為什麼會如此怨恨哥哥?哥哥為什麼會想法設法欺負弟弟?


這股怨恨勁兒從哪來的?


無獨有偶,身邊不少自己有兄弟姐妹的朋友,都表示不想要第二個孩子。他們的內心或多或少都留存著童年時代遭遇父母偏愛和手足怨恨的記憶,更加不願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情願讓孩子孤單一些,但至少可以擁有父母完整的愛。


甚至有一對雙胞胎弟弟親口告訴我,曾經的學生時代,他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哥哥高考落榜,因為他終於可以在父母面前揚眉吐氣了。


到底是這些父母做了什麼過分的事,讓手足間怨恨至此?


我想告訴您的是,或許他們也沒做什麼特別的:


大概就是一邊溫柔地逗弄抱在懷裡的弟弟,一邊厲聲抱怨跟在後面的姐姐磨磨蹭蹭;


大概就是一聽到弟弟大哭,就衝進屋不問青紅皂白先呵斥哥哥;


大概就是每次兩個孩子同時看上一樣東西,無論是玩具、好吃的、還是媽媽的擁抱,他都會立刻做出裁決,大的要讓小的;


大概就是動不動把兩個孩子做比較,動不動把一個孩子的成績作為刺激另一個孩子的武器;


????


是的,這些父母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卻實實在在埋下了哥哥姐姐怨恨的種子:


因為這個小傢伙的到來,我的世界徹底變了,爸爸媽媽再也不那麼關注我,甚至常常為了這個小東西來罵我,他不但搶走了爸媽對我的寵愛,而且還肆無忌憚地動我心愛的玩具。我不讓他碰,他就存心大哭,引起爸媽注意。走著瞧吧,小東西,爸媽不在家的時候,看我怎麼收拾你!


所以,父母不在家的時候,他或她會偷捏、偷踢、偷推、偷抓弟弟;偷偷將弟弟的玩具藏起來、丟掉、弄壞等等。


如果手足之間出現了「欺負」的成分,就代表一方已有怨恨。至於怨恨原因為何?只有問父母自己了。


Apple媽咪家的兩兄弟從小各種爭吵不斷,但是哥哥從來不會欺負弟弟。為什麼不欺負?因為不妒忌。為什麼不妒忌?因為沒什麼好妒忌。哥哥從未因為弟弟的到來,而失去過任何東西,爸媽從未因為有了弟弟,而讓哥哥有過任何失落感:


如果我的手裡在抱著弟弟,那我一定是面向哥哥,在和哥哥講話;


如果兄弟兩同時看上一樣東西,我絕不會說大的要讓小的,而是讓他們自己商量是否願意輪流,如果不願意,那就大家都沒有;


甚至連弟弟出生坐月子那段時間,哥哥也沒有離開左右,天天有媽媽給他講故事。


您是公平的父母么?


即便您覺得自己很公平,仍然要非常小心翼翼地來應對手足不相親的危機,特別是第二個孩子出生的頭幾年。


因為對於小小孩來說,和親兄弟姐妹間的利益衝突幾乎是客觀存在,不可能消除的。對,那就是要爭奪小小孩賴以生存的父母之愛。因為太在乎這份愛,所以對兄弟姐妹這個完全對等的競爭者很難不產生一丁點兒的敵對情緒。


所以,二寶父母接招吧!


在弟妹剛出生的頭幾年,千萬要騰出十足的精力來協調好兩個孩子的關係,兩、三年後,當你看到手足相伴、相親、不討父母手腳能夠自己玩在一起的兩個孩子,會無比欣慰曾經付出的心血。


轉載自http://applemammy.com


推薦閱讀:

放開二孩,生不生啊?好糾結。去年7月順產了一枚男娃,我跟先生都不打算要二胎,但家裡人想我們生個女孩。?
全國開放二胎,媽媽69年,我準備結婚,他們想生,我該怎麼辦?
二孩政策開放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軍婚,大寶一歲八個月,二胎懷孕七個月,想離婚,怎樣降低損失爭取權益?
二胎时代,选中级轿车还是紧凑SUV,有无推荐车型?资金有限,上限20W左右。?

TAG:兒童教育 | 二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