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李白一辈子游山玩水,难道他不用挣钱生活吗?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但他无法避免的一件事就是花钱。

吃饭要花钱,喝酒要花钱,坐车要花钱,住宿要花钱,去青楼谈生意也要花钱,还好当时旅游景点不收门票,不然车马费都不够,更不要说去景点里看看了。

钱,从哪里来呢?

1、啃老

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任城尉。先不说李客到底是不是李白的爹地了,这是历史学家研究的事情,就说任城尉吧。任城尉也就是任城的县长,其职掌包括行政、司法、财政等各个方面,是具体负责庶务的官员。

外官有钱啊,天高皇帝远,水深王八多,李客在任城,想必也是有点根基的。所以李白的家底应该很丰厚。少年时期他有没有什么正经工作,在家里看书,出去旅游,习文习武,他们这种家庭绝对负担得起。有钱,任性。

2、朋友多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千年来都是这样的,我是认为,人一生可以没有爱情,但万万不能没有朋友,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而李白的朋友,更是多不胜数,真所谓相知天下。孟浩然,玉真公主,元丹丘,贺知章,杜甫····这都是比较有名的,而籍籍无名者更是不计其数,朋友来了有好酒,而且不少人都有官身,招呼李白一起吃饭安排住处,那绝对是小事一桩。还用得着李白花钱?

当李白名声在外之后,就会衍生出另外一个群体:粉丝。

3、粉丝效应

李白的粉丝很多,唐朝时候就多,今天更多,有的已经死了,有的还没有出生。但我们知道,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在喜欢李白,因为李白有魅力,因为他的诗写的真的好。余光中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是文人,也是名人,粉丝遇到偶像,请偶像吃饭喝酒,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偶像要是能去家里住一晚,那粉丝指不定就疯了。最出名的比如汪伦。

汪伦帖子邀请李白,李白就欣然而往。李白去了,汪伦怎么可能不招待他呢?作为名人,他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酒馆会厚着脸皮求李白提诗,并保证免单,李白在这里吃过饭,那传出去就成了网红店了,会有不少人慕名而来的。官员一听,哟,李白,赶紧请来吃饭,搞个学术沙龙,搞活当地经济,趁机发展旅游业、服务业。李白的名气,比钱还好使的多。

4、五险一金

当然,大唐政府肯定没有我们大天朝搞得这么深入民心,可能就发个工资啥的,但是人家不交税呀!李白除了满世界旅游,也是有过正经工作的。

第一份工作,翰林待诏。通俗地讲就是唐玄宗的御用文人,皇帝没事就和他看雪看月亮看星星,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逢年过节,还一起喝个酒,K个歌什么的。李白大大最牛逼的一次大概就是那句“高公公,给爷脱靴!”结果就是这句话得罪人了,然后就被人穿了小鞋,最后迫无无奈辞职。

唐玄宗这个老板不错,赐金放还,提前给了年底分红让他开开心心走了。皇帝赐金,能赐的少吗?赐的少了显得掉面,所以这笔金数额应该挺大的。这份工作满打满算干了两年,加上唐玄宗给的那笔钱,应该数额不小。

第二份工作,幕僚。这个工作说起来挺憋屈,李白大大看着年龄大了不找找驴友写写诗开开学术沙龙之类的,跑去和永王瞎搅和,他自己说是隐居的好好的,被永王抓走了,被胁迫写了首《永王东巡歌》,其实是被邀请,自己站错了队。悲催的是永王造反了,而且造反还没有成功。

李白被牵连入狱,让宋若思救出。又成了宋若思的幕僚。宋中丞还挺重视他的,结果很倒霉,朝廷觉得他有前科,于是被流放夜郎。这期间李白应该也有工资收入,但是估计都破财消灾了。

5、嫁妆的力量

李白的妻子,可考证的有四个,不可考证的,那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看看李白的老婆们吧。原配许氏,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继室宗氏,唐高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刘氏和他同居,后来分手了,还有一个东鲁女子,和他同居还生了个儿子。李白是什么人物?诗酒风流的大才子,普通人家的女子哪里配得上他,所以这些女子不是书香门第就是官宦世家,家底殷实,生活方面不需要李白操心,可能还能负担起李白的生活开销。

当然,这条是我猜测的。但绝不是胡乱猜测。李白在安陆住了很久,安陆是许氏的娘家。李白在东鲁住过很久,东鲁有个女人啊。

除了这些来源,我认为,李白在外面几乎是不怎么花钱的,因为他仗剑走天涯。他说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应该是当时武林高手了。你们见过哪个武侠小说里走江湖的大侠身上都带着很多钱的?

每次一到客栈,还没干啥呢忽然就打起来了,小二还敢收饭钱?

再一个,那时候商品经济没有这么发达,人还是很善良的,不一定什么东西都要花钱,热情好客的人也是很多的。

李白的气质就像盛唐的气质,潇洒,落拓,飘逸,如烟花绽开在寂静的长夜之中,流光溢彩,伴随着酒香,熏熏然不知身在何处。

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在此作个结尾吧:

鲜衣怒马走江南,簪花拥妓踏秦淮。

高歌再活五百岁,自负天下八斗才。

扶摇直上凌云志,脱靴问酒到蓬莱。

流落世间无人问,醉死他乡莫徘徊。

------------------丸-------------------

文:祁门小谢


通过李白的诗,后人产生了一种游山玩水的印象,也不能全然否定。但是要看到另外一面,那就是李白在外有游学、交游的目的,更有求职谋职、为生计奔走的辛酸坎坷。李白不只是有浪漫风光的一面,也有落魄潦倒、寄人篱下的一面。


就拿大家熟悉的《早发白帝城》来说,诗歌何等意气风发,不了解的还以为李白春风得意马蹄轻呢。其实,当时李白刚刚获得大赦,结束了几年颠沛流放的生活,已经60岁了。你从诗中能看到受挫压抑、垂暮沉郁的情绪吗?没有,这就是杰出浪漫主义诗人的伟大之处。他留给世人的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


从李白的人生轨迹来看,不如意事常八九,但他从没有放弃积极的心态、浪漫的情怀。安史之乱时是这样,流放归来也是这样,即使老病羸弱也是一样。当兵马副元帅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而中途返回。这种至死不渝、愈老弥坚的品质,在后世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和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等等的诗中都一脉相承,异曲同工。

李白曾在上层社会游走,也曾与没落贵族联姻,但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生就了舞文弄墨的天才,却并不熟谙世事炼达的生存本领。更有一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情怀。把金钱看得轻,职场又时常碰壁,日子过得能宽裕吗?

浪漫的李白命运多舛,获赦后愈加穷困潦倒,一直靠朋友、熟人的接济过日子。61岁时因窘迫而不得已投奔了当时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为其身后诗稿得以整理传承找到了归宿。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不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而是一个伟大却接地气的平凡人,正是如此,后世的文人更加喜欢推崇他了。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李白是一个具有侠客情怀的诗人,年轻时他曾跟人说自己手刃数人,可见武功之高!

李白给人的感觉是整天游山玩水,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大侠不用担心生计一样,李白似乎也不用挣钱养家!

开元十二年秋,24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顺长江而下,一路游玩!

李白家里是富商,在他出来的时候带了大笔的钱财。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他对财富和人生的真实态度!

和很多富二代一样,李白对财富没有概念,再加上豪爽的性格,到了扬州后,这里的花花世界让他在短时间内就将钱财挥霍一空!

不过,这时的李白已经走上了网红之路,成了天下闻名的大诗人。

借着名声大震,他有足够的资本蹭吃蹭喝!

其实,那个时候不光李白,整个文坛都流行穷游,很多文人在云游四海的时候都是不花钱的。在这方面,作为富二代的李白算是开窍晚的了。

盛唐时期的文人们一大爱好就是旅游!因为,他们出门不需要带钱包!

每到一处,这些文人就会去拜访当地的官员或者豪强,一般都会得到友好的接待。

作为回报,他们会留下一篇作品,拍拍主人的马屁,同时也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华,那些豪强和官员们也乐此不疲!

除此之外,文人的粉丝效应也会为他们解决食宿问题!古往今来,能有机会招待自己的偶像,对于真粉来说是荣幸之至的一件事!

说到底,这是因为盛唐时期国家极度的强盛,百姓生活富裕,让人们有能力消费文化,供养文人。

不过,这种生活看上去很美,却是贻患无穷!

到了晚年,李白穷困潦倒,子女长期得不到照顾,在安史之乱之后,这些子女和李白分散两地。在李白去世前女儿已经先她而去,小儿子也下落不明,只有大儿子陪在他身边。

李白的两个孙女下场也不好,分别嫁给了家乡的两个普通农民,不久之后也相继去世。

可见,李白的游戏人生,不仅让自己晚年穷困潦倒,也殃及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我是历史风暴,欢迎关注!


李白公元701年出生于唐剑南道绵竹,自小家庭富裕,生活无忧;18岁时在蜀地就开始了隐居、游历的生活;在25岁时孤身出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往来于名山大川与繁华都市之间;27岁时才华横溢的李白在湖北安陆寿山与才貌双全的许姑娘结婚。许氏的祖父曾经是大唐宰相,家里很有钱,两人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性格豪爽、快意人生的李白,花钱如流水,期间在各地游历、求仕之时常常因此而陷于穷困潦倒。妻子许氏去世后,李白就被当做败家子,被赶出了岳丈家。随后跟另一个美女刘氏同居生活,由于长期求仕不顺,生活困顿,李白常常借酒浇愁,经常酩酊大醉,烂醉如泥,屡遭第二任妻子刘氏羞辱、嘲讽,所以当公元742年奉诏入京时,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高兴的心花怒放。

此前李白由于身世问题(据猜测是李建成的后代),无法参加科举,要想踏上仕途只能走推荐的路子。李白曾经多次求人推荐,甚至“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北边的大山沟里久久流连,因为玉真公主就在敬亭山别院修道。最终在玉真公主的多次推荐下,唐玄宗诏见李白并任用为翰林待诏,主要职责是陪着皇帝吟诗游玩。此时的李白地位崇高,待遇优厚,名满天下,成为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

这段时期,李白为风华绝代的杨贵妃写下了著名的《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句句浓艳,字字珠玑,花美人美,优雅风流,令人如沐春风、情志盎然。让唐玄宗、杨贵妃大为满意。

但是,李白自小学习纵横之术,身怀政治理想,由于早期到处周游,深知大唐盛世之下危机重重,一心想为唐玄宗治理天下、消除隐患,不甘心仅仅当一个御用文人。不愿意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李白,遭到杨国忠、高力士等一大帮权贵的排挤,无法一展抱负。李白因此忧虑重重,激愤满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仅仅干了三年,消极怠工的李白就被赐以重金放还,不过生活很优越,到处游玩。

李白这段时间很有钱,又常常应邀去一些粉丝家免费吃喝住宿游乐,游历了许多地方、许多名胜。公元2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个年轻貌美的女粉丝结婚,并购置了大批田产。但是美好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公元250年这位第三任妻子病逝。此后李白曾经去安禄山的地盘,敏锐的察觉到当地气氛很不正常,发现安禄山有造反的苗头,但整个大唐似乎到处都是歌舞升平,没有其他人注意到这些,也没有大人物相信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无法把真实情况汇报给唐玄宗,只能在忧心忡忡中尽快逃离范阳。

公元755年安禄山真的起兵造反了,期间李白意气风发地应邀入幕永王府。“南风一扫胡尘灭,西入长安到日边”,他期望自己在永王的幕府里能够有机会像东晋谢安一样运筹帷幄,一举扫除作乱的胡人,然后西入长安向唐玄宗报捷。但李白万万没想到永王是个反骨仔,把自己坑惨了。李白被牵连入狱,可判死罪,这个时候才貌双全的第四任妻子宗氏为救他活命而花光了家里钱财。宗氏的祖父也曾是大唐宰相。宗氏是李白的粉丝,曾经留下千金买壁的佳话。经营救后,李白被免除死罪,判决流放夜郎。在去流放地途中遇大赦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兴高采烈的李白迅速赶回家中,却发现人去房空,妻子宗氏已经远出求道,不知所踪。此时的李白没有收入,穷困潦倒,只好投奔当世大书法家、时任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一年后,即公元762年,李白写下催人泪下的《临终歌》后不久即病逝:

《临终歌》作者:李白(唐)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一生诗作特别多。“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等等就是杜甫对李白作诗的写照。

李白诗有的气势磅礴,瑰丽绝妙,比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等等;有的意境优美,壮阔绮丽,情深意切,比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的想象奇特、绚丽壮美,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的锋棱挺拔、空灵飞动、回味悠长,比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的飘逸灵动而又波澜起伏,宛若天籁之音,比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有的含蓄隽美,气韵灵动,无理而妙,比如“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等等,李白好诗太多了,但流传下来的诗作尚不及其十之一二,不知道李白有多少瑰丽奇绝的好诗消失在战乱之中,可惜了!

《长相思三首》作者:李白(唐)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三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空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李白的这三首《长相思》,含蓄隽永,飘逸唯美,气韵流动,辞清意婉,令人叹为观止。

李白短暂的一生都在追逐梦想,就像一颗灿烂的流星划过黑暗幽寂的漫漫长夜,但却辉映千古,飘香万世。我自己写一首七绝来表达一下李白对梦想的毕生追求:

《逐梦》 作者:山色青青

时光渐老烈阳来,绿了芭蕉梦在怀;

何处惊鸿春色里?孤舟轻去碧波开。

最后以李白两句诗做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炒米视角(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

李白真心不是一个担心收入的人。事实上他原本是一个有政治追求的人。只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导致了他这辈子注定即便才华横溢,即便家有千金,都无法实现政治愿望了!历史对其身世介绍特别隐晦,却莫名其妙地有钱,虽然说他父辈一直都是大商人,大资本家,家里的生意做遍全亚洲。但他出生时他家还在中亚碎叶避祸,然后碎叶战祸,他家又逃窜至四川江油,但很快生意就又铺遍全国。

太多不合理,有很大的政治嫌隙,却又有极为广泛的政治经济人脉。最后连李隆基本人都很看得起李白,招为翰林待诏。都说他恃才傲物,得罪了高力士,才最终仕途失意!但实际上也很蹊跷!也有很多讲不通的地方!因为李白是可以直接面见李隆基的,李隆基也是十分清楚李白的才华和性情的。

直到后来有个学者开了一个脑洞,才把所有的逻辑环给闭合了。我们知道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族诛了,李建成有六个儿子,其中五个都于626年被诛杀了。后代有名有姓的被杀的都能查的出来,唯独大儿子李承宗武德三年(即620年)才被敕封的太原王,626年之前已经死了,所以全家避过此次屠杀。但关键是他有后代,当李世民派人去找的时候,这家人已经失踪了。

而李白家世正史是这么写的:“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昭武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

很多证据把李白指向隠太子李建成的后代。按辈分算,差不多应该是玄孙!

而且李白一直都也称自己为“谪仙”,所以这事虽然缺乏必要的证据,但从逻辑上是讲得通的。毕竟你要唐朝正史认可你李白是皇族这是不可能的!但《新唐书》里其实也隐晦承认了某些事实!

所以,李白家族从避祸中亚开始,就一定有人暗中帮助他们家,所以李白从小一直就过着富庶的生活!也为什么在神龙年间(公元705年左右)逃归?神龙政变,才恢复的李唐王朝,而与玄武门之变也隔了五世了,唐朝法律规定五世之事不株连!不管怎么说都是李渊的后代么!其实当时政局还是不稳定的,毕竟后来又有韦后乱政,李隆基也是通过政变上台的!这就很好猜想,李白家族在当时是不是有心人刻意安排回来的,毕竟武则天专政大家对李世民一脉有意见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李建成后代,会不会有机会,这些都很难说!

只是后来在狄仁杰的努力下,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归还政权给了李显。所以后来李白家族彻底成了弃子!但是李白家族很争气,通过背后的那些人脉,广开财路,大做生意!所以才可以“千金散尽还复来!”

到了李白成年的时候,学成入仕。本来很开心。但是李隆基识破了其身份。所以他只干了两年,便不得不致仕了!所以即便家财万贯又如何?一生叹尽不得意!每日只能醉生梦死!


李白在我国文坛史上被称为“诗仙”,其周游天下,“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事迹和气概流传千古而为人称道,但我们知道,限于生产力的发展,古代农耕社会的远程游历必然要有巨大的物质条件做基础,如何知道李白在游山玩水前需不需要“挣钱”呢?我们可以以李白成年或成名为界限,分析他在两个时期的经济来源,来一探李白到底需不需要挣钱。

成名之前,经济来源主要依靠雄厚的家业。

据史料记载:李白19岁开始漫游蜀中,游山玩水,其有诗云:“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留别广陵诸公》)。可见当时这位年轻的身骑骏马,腰挂宝剑昂昂然出入大城市的阔少爷是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的。其出蜀后,“散金三十余万”,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换算,唐代一文重一钱,每一千文为一缗,一缗重六斤四两。也就是说,“三十余万”至少重一千九百余斤,按《新唐书·食货志》的换算,可以买米二万三千余斗。毫无疑问,一个刚刚离开父母,初出茅庐还未成名的毛头小子能够出手如此阔绰,除了家资雄厚外,再无其他解释。

实际上,关于李白的家世,记载是很简单的。主要有魏颢的《李翰林集序》:“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世孙。”;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其先陇西成纪人”。这些记载大致表明:李白的祖先世居陇西,在隋末到西域,入唐以来他父亲来到四川,世居绵州。其实,隋末唐初,一大批商人看中了边境榷场的巨大贸易利润从西域南下,李白的父亲携家眷随此批人群南下经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只是目前还没有史料具体佐证李白父亲到底是从事哪一类商品致富的。

因此,从以上可以看出,李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其在少年时期名声未显的情况下,游山玩水,“散金三十余万”是有雄厚的家庭资产做基础的,因此也是不需要挣钱的。

成名之后,经济来源主要是官方俸禄、兼有题名诗画,岳父等亲友资助。

成年时期的李白,已名声显藻,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其诗歌字画水平亦臻至高水准,具备了换成物质金钱的能力,而李白娶的众多妻子中,也不乏名门望族,因此,岳父方面的供给自然也不会少。

1、官方俸禄。到目前为止,关于李白经济来源唯一的确切记载便是他供奉翰林院期间的俸禄供给。天宝元年,李白应召入长安,前后两年供奉翰林,开元二十六年“至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私人,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新唐书·百官》),由此可见,李白在入朝期间,特别是供奉翰林院期间,深受皇帝宠爱,经济上的俸禄赏赐一定不会少。李白有诗云:“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可见,皇帝对李白宠爱到何种地步,居然让李白骑皇帝才能骑的“龙马”,那么赏赐给李白的物质财富自然也是不可胜数的。

2、题名诗画和稿费。李白在唐朝时期的名望不是我们现代人可以想象的,据记载,他同时代的人也都争相以获得或购买到李白的作品而感到自豪。因此,李白依靠诗名和写诗谋取馈赠也是经济来源的一部分。但应该值得强调的是,李白只靠诗名和稿费去维持他游山玩水,特别还有“采丹炼药”显然是不够的。否则,与其齐名的“诗圣”杜甫为何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朋”(《进三大礼赋表》)的落魄生活,唱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呢?因此,诗名题画只是经济来源之一,不能忽略但也不应夸大。

3、岳父及亲友资助。李白一生结了四次婚,第一任妻子许氏,前宰相许圉的孙女,李白在其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都寄居在岳父家,获得岳父的大力资助。第四任妻子宗氏,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在李白因李璘案下狱发配夜郎时,宗氏还多次施救。可见,李白的岳父们不乏有家资雄厚之辈。因此,岳父的资助也是李白得以寄情山水的资本。当然,李白性格豪爽,广交朋友,又因为他才华横溢,因此,朋友们的日常资助也必然是李白经济来源的一部分,这当然不用多说了。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世界那么大,李白决定出去看看。

穷游?李白脑海里闪过一幕炮火连天的画面,很快他摇了摇头。不!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劳资早有准备!

李白曾经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声称:“曩昔东游淮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一年扔了30万,不光自己花,还请别人帮着自己花,那么李白的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白出发时的计划很完善。家族赞助、个人工薪、外快兼职、富婆软饭、朋友帮助、粉丝打赏,多种模式,可谓是一网打尽、高枕无忧。

1、家族赞助。李白家族长期在碎叶和四川从事第三产业,颇有余财,作为富二代,李白的起点就比一般人高。

2、个人工薪。李白三次从政、做到供奉翰林,体制内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深受皇帝老儿赏识,身为御用文胆,薪水、赏赐不在少数。

3、外快兼职。主要是润笔费用,名气一大,这方面的外财简直推都推不走,皇帝背书过的诗仙,谁要是搞一幅他的墨宝题词,是可以吹很长时间牛逼的,行情必定可观。

4、富婆软饭。李白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老婆,分别是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和武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很难想象这是纯粹的爱情。

5、朋友帮助。李白爱结交朋友,杜甫这样的穷哥们不少,贺知章这样的富朋友更多,在家靠父母,出门吃朋友,天经地义。

6、粉丝打赏。做为崇拜者众多的诗仙,李白也圈就一批铁粉,开通打赏功能不说,估计还有竞价排名。汪伦属于其中蹭热点蹭的最成功的一位,本身没有一幅作品,仅凭李白的一首《赠汪伦》便流传于世,人物广告妥妥的植入了一千多年。


谢谢邀请!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提起李白,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出名程度可以说是秒杀当今的小鲜肉们了,老幼皆知。

但很多人应该仅仅只是了解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美飘逸的佳作。大多数人其实都对李白自身的家世以及其他身份或者说是其他性格不太清楚,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其实除去诗仙的称号,李白还有其他至少八种性格,或是八重身份,其自身家世也是极为显赫的,是一个妥妥的富二代,堪称秒杀现在的王思聪了。

先说其家世,关于诗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也很少谈自己的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

到了当代,才有中国青年报1985年7月28日所载兼葭《李白身世之谜》,转述台湾学者罗香林认为:李白乃李建成之后。

其真实性也有待考证。

但可以确定的是李白家世的确显赫,据我国语言大师陈寅恪考证,李白家族在5岁时举家内迁至今四川境内,其家族十分庞大,李白的小叔比李白小30岁左右,稍作推算,其家族人口辈分的绵延庞大便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其家族生意遍及周边各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李白人家家族是做外贸生意的。可见其家族财力雄厚。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千古名句出自李白的《将进酒》,很多人都认为其是李白喝醉了说的大话。但据考证,其真实性与诗句是十分接近的。

李白年轻的时候出川游历,自身所带金钱甚多,有考证光黄金便有十多万两,古代以钱财以黄金白银丝帛为主,而当时正值唐代国力强盛之际,一只烧鸡2文钱,现在的一只烧鸡怎么也要四五十块。隋唐一两黄金兑换约十两白银,一两白银兑换约一贯铜钱,一贯铜钱是1000文。以当时2文钱的购买力约等于今天40块钱左右的购买力换算。在李白外出游历时在其出川一带光黄金就散了10多万两,而黄金应当只是他财富中数量最少的,白银丝帛加起来就难想象了。所以他的千金散尽还复来极有可能完全不是在说大话,而是事实存在的。

和当今马云相比谁更胜一筹可就不好说了呢。

除此之外,李白的人格中有着对策士的强烈向往。李白喜欢依史托怀,仿佛吟诵古代的名臣策士,先秦策士鲁仲共在李白诗中出现过十五次,诸葛亮谢安等人更是李白的偶像。可见李白的政治抱负或者人格组成中策士是影响他人生理想的一个重要部分。

李白是一个侠客。李白在侠客行中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在很多人看来是吹嘘夸大。

夸大是肯定的,但究竟夸大的成分有多少就不好说了。但有一个事件却在众多文史典籍中都有记载,便是李白出川游历时路遇一众劫匪,具体多少人不同的典籍中有不同的记载,但相同的是李白确实手刃劫匪数人,也有记载数十人的,并全身而退,可见李白的剑术的确高超。

再者李白在50多岁时正值安史之乱,他从四川附近的住宅去陕西附近寻找逃散在外的李唐宗室,试图再次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中间横跨几千里,且当时各路叛军逐鹿中原:人家愣是一个人拖着在我们看来年迈的身体在混战区一个来回安然无恙,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李白的体格以及武力值爆表。

也有人说李白是一个刺客,侠客与刺客的区别其实就是侠客独善其身或者独闯天下代表着公正和侠义,而刺客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是有所属单位的;为了完成任务甚至会不择手段。古代侠客自己的武器是挎在腰间或者背在背上的,一般为剑。而剑的长度其实是有标准的,但其标准一般和当时的社会阶段各种因素有关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若是小于某一个尺寸它就不能称之为剑,据说李白的武器是放在自己的袖子里的,究竟是侠客行还是刺客行就不得而知了。

但他的侠客美名是一定流芳于百世的。

李白是一个隐士。据说李白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隐居的,究竟是真隐士还是假炒作就不得而知了,但当时很多文人雅士是把归隐山林当做一种时髦的,比如谢安陶渊明据说就是李白的偶像呢。

李白是一个酒徒。“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得意须尽欢”“举杯邀明月”等等,都说明了李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徒,甚至后人还以赐予他酒仙的美名,可见人家喝酒是喝出了一种境界的。

李白也是一个儒者。虽然他的一生都在追寻道义,但是其儒者风范是贯穿一生的。自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其实已经不是单纯的孔子时期的儒学了,而是混杂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学派之后的产物,是为了统治者的治国而产生的。故而李白儒者风范里的侠义之风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

李白是一个艺术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虽然他留给后世的一直都是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但其实很有可能,他在剑术,音律,书法方面的成就早就远远超越了诗歌。

但无论如何,李白这样一个文化名人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及文化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毕竟人家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底子以及勇气以至于才华还真不是现在的王思聪可以比的。

人家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富二代的确是富的让人心服口服,心生敬佩啊。



这涉及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古代文人的收入到底从何而来?诗人首先也是文人。

一,润笔费。

古代润笔费。最早源自于隋朝,《隋书郑译传》有一则故事:郑译为皇上拟诏书,有人戏称他“笔干子”,郑答:“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以后把稿费、书画酬金称为“润笔”。笔杆子也是这么来的。

其实最有名的是汉武帝废后陈阿娇被贬至长门宫(冷宫),赠黄金千斤,求大文士司马相如代撰写名篇《长门赋》,一字千金啊。做为唐代最有名的诗仙,蜚声天下的李白,请他做首诗,自然不可能几杯酒的事。

二,朋友赠与。

看过“六神磊磊读金庸”写的唐朝诗人朋友圈,都知道那个圈子的庞大和人脉广阔。而古代文人最重要的一项生活资金来源就是自己无能为力赚钱,就靠朋友接济。送出一句“十年出不腐,自可持旌麾”的杜甫,在成都,就多靠高适的接济。而李白的朋友更是遍天下。一句不及汪伦赠我情。赠的不光是人情,还有礼情吧!

三,政治押宝!

这个就单独谈谈李白安史之乱后,李白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政治抱负。押宝投靠永王李璘,结果事败被俘。但如果不失败的?李白岂不是一步登天?再有那么大名气的李白,投入到永王麾下。李璘无论如何也不会亏待他。金银珠宝少不了。

四,联姻。

这个其实没有确凿的说法。但在古代女子的嫁妆都是一笔丰厚的收入。我们看《金瓶梅》,西门庆就是凭借一次次结婚。而积累了庞大的财富。李白虽不是西门庆。但姻亲关系,也是他的一笔不错的收入。

至于继承家业,给唐玄宗打工,这些都不会让我们的诗仙没有进益。尤其爱喝酒的李白,酒肉朋友一定多。爱喝酒的人脸皮都不薄,谁还好意思让他这名震天下的诗仙请客,没准酒请了,听他说艰难,还要资助一二。也只有好青年杜甫同学,才会将自己搞的那么狼狈。就像背逆的杜甫只能写尽人生的凄苦,拮据的李白,也肯定写不出他诗中的豪迈。


李白,人称“诗仙”,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喜爱游山玩水。而游山玩水是需要经济支持的,李白年纪轻轻,又不上班,哪来的钱游山玩水呢?

成名前靠家里。李白十九岁就开始远游,《留别广陵诸公》中形容李白:‘’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说他身骑骏马,腰上挂着宝剑,一个富贵阔绰的公子哥形象跃然纸上。据说李白在蜀中花费黄金三十余万,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哪有那么多钱?唯一可能就是他的家庭背景雄厚,家财万贯,没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释。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初唐时期,李白的父亲看中了边境榷场的商机,于是决定携家眷从西域南下到四川绵州经商,家底很是丰厚。少年时期的李白成天在家看书、写诗,四处云游,也不工作,只有殷实的家境才能支持他这么做。

李白成名后,就不需要靠家里了。他有了多方经济来源。

一、俸禄

李白曾在翰林院供职,期间朝廷给他发放俸禄。再加上皇帝对他的赏识,经常赏赐他金银珠宝,所以他从朝廷得到的钱绝不是个小数。

二、稿费

李白在当时的名气完全不亚于现在的明星,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人都争相高价购买李白的作品,并以拥有李白的作品而感到自豪。所以李白只需依靠诗名或给别人写写诗就能获得一笔经济收入。但只依靠稿费游山玩水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他经济来源的一部分,影响不大但也不可或缺。

三、出门靠朋友

李白名气大社交广,朋友自然是遍天下,多到数不胜数。比较知名的有杜甫、孟浩然、贺知章······他们一般都有官职在身,招待李白吃饭喝酒住宿岂不是小事一桩?

四、粉丝的支持

李白在唐朝可是超级明星,粉丝遍布全国。这些疯狂的粉丝对于有幸能与自己的偶像吃顿饭、喝个酒,甚至把偶像请到家里住一住,那可是求之不得。汪伦曾下帖请李白来做客,李白欣然前往,汪伦能不好好招待吗?

所以李白的名人效应还是很牛的,哪里经济不景气了,请李白去吃个饭,搞个学术交流,保准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和服务业。

五、岳父们的资助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第一任妻子是前宰相许圉的孙女许氏,李白曾在这位岳父家寄居了十年之久,期间岳父对李白的帮助很大。第四任妻子是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在李白有难时,这位妻子曾多次施救。由此可见,李白的岳父们可都是实力雄厚之辈,李白能寄情山水也多亏了这些岳父资助。


推薦閱讀:

清朝一律要留辮子,那禿頂和光頭的人怎麼辦?
古人有哪些有趣的詩詞?
巴基斯坦真的把我們的國旗印在他們的硬幣上嗎?
如果秦始皇在死前能傳位扶蘇,秦朝會延續百年改變歷史嗎?
為什麼這兩年南方供暖的呼聲突然高漲?

TAG:李白 | 文化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