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弗洛伊德說,夢是願望的滿足。這句話百分百正確么?那做噩夢又是為了滿足什麼願望呢,比如夢到鬼魅幽魂什麼


按照我淺薄地理解,「夢是願望的實現」,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夢是被壓抑的衝動(慾望)的展現」,這應該更接近於弗洛伊德的本意。
弗洛伊德對夢的闡釋,我不了解,我僅知弗洛伊德傾向於把人的一切心理問題歸咎於生理學解釋,就這方面而言,我更認同卡倫·霍尼的解釋,卡倫·霍尼從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出發,更強調文化環境對人心的塑造。
下面的看法基於卡倫·霍尼的《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

首先,壓抑衝動有兩個原因:一是來自內心的價值觀(不允許自己做某種行為),一是來自外界的規則(對超出規則的行為進行懲罰),在內心的價值觀和外界規則所編織的網下,我們對待許多危險的衝動就像打地鼠一樣,哪裡冒頭往哪裡打,但地鼠並沒有打死,它只是藏起來了,藏在你你看不見(無意識)的地方,等待你放鬆警戒的時候再冒頭。而夢,正是人最放鬆警戒的地方,而且它最隱私,任何王法都奈何不了它。
人是本能和價值觀的結合體,本能是先天而就的,而價值觀是後天習得的,人的本能會發出某種衝動(慾望),如果這種衝動(慾望)與價值觀相一致或無衝突,我們便自然而然地去滿足這種衝動(慾望),比如夫妻間的性行為,衝動(慾望)便暫時平息了,而當這種衝動(慾望)與價值觀相悖時,秉持價值觀的人會傾向於壓抑衝動,比如產生婚外情的衝動與對婚姻伴侶的承諾的恪守,當然壓抑婚外情衝動的原因不全然是恪守承諾,也很可能是對婚外情暴露的後果產生恐懼,比如家庭的破裂、形象受損威信掃地、社會地位動搖等。衝動被壓抑了,但並不意味衝動就此消散,如果衝動足夠強烈,即便它被逐出了人的意識,也仍然會隱藏在人的潛意識裡,而夢正是這些平常藏匿在你大腦中的想法的活動場所,夢裡是人戒備最弱的時候,價值觀睡著了,而衝動復活了,當然,復活的還有恐懼。恐高的人會夢到自己從高處下墜,矜持的人會夢到自己被強姦,自卑的人會夢到自己被拋棄、被冷落,等等。
上面的描述並不全面,只能稍微起到幫助理解的作用。關於夢的種種,恩,還是多多看書,多多思考吧。


夢是人的意識的「傳奇」,是必然之中的偶然。
1、有些夢是願望的滿足
2、有些夢是潛意識的延伸及具象化(夢境),比如,對於基本焦慮的人,就會經常做惡夢,惡夢其實就是焦慮的延續。惡夢的內核反映的是恐懼與焦慮。
3、有些夢純粹是偶然,沒有任何關聯,就是純粹的意識的奇幻大作。


心理學學科內部怎麼評價弗洛伊德的理論?
作為門外漢,我還是挺相信這句話的;願望當做desire理解更合適點了。如果自己一段時間經常做噩夢,我就開始反思,是不是有什麼潛在的恐懼在靠近?比方說忘了重要的事情,或者很久沒有聯繫重要的人;當然,也可能是那段時間不節制的生活.....匿了。

拋磚引玉吧。


推薦閱讀:

魂與魄的區別是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嗎?
你怎样理解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理論依然是主導地位嗎?
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和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讀《夢的解析》有哪些注意事項?

TAG:弗洛伊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