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品牌在簽約新秀球員時會做哪些分析嗎?不會擔心是不是「水貨」嗎?

西蒙斯一場未打已成富翁?首份球鞋合同將過億

過億的合同,真的有這麼多收益嗎?如果球員是「水貨」損失怎麼辦?


感謝大家邀請。之前一直加班,今天抽空答題。

擔心啊,怎麼能不擔心。其實運動品牌簽約球星這種事情,完全就是「盡人事,聽天命」。一旦「天命」來了,要麼只能嗚呼哀哉,要麼就是喜大普奔。

比如最近勢頭正勁的庫里。耐克放走他有錯嗎?一點錯都沒有。從耐克當時的品牌戰略和庫里的競技情況來看,放棄他是很自然而且很理智的戰略選擇。這就是「盡人事」。然後呢?庫里最近兩年的狀態和表現是「天命使然」,幾乎是無法預測的。諾,耐克在嗚呼哀哉,UA在喜大普奔。

再比如羅斯。剛復出馬上又受傷那次,就是「天命」。阿迪達斯已經盡了人事了,為他的付出準備了大大小小各種Campaign,前前後後造勢,球迷也是翹首期盼,結果一下子又倒了…看著目瞪口呆的阿迪達斯,誰也沒法指責他們「工作沒做到位」。諾,阿迪達斯在嗚呼哀哉。

不難想像的是,每個品牌公司肯定都有內部的機制和團隊來判斷與某位球星簽約的價值和回報(不僅是運動明星,也包括像彭于晏這樣的娛樂明星)。在做比較重大的決定時甚至會邀請諮詢公司做評估。但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把「人事」做到極限而已。

鋪墊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一件事情:簽約明星這件事情,風險一直在。而且,風險一直這麼大。

然而,這幾件運動品牌簽約球星的趨勢,卻似乎是完全無視了這樣的「風險」。合約越簽越長,金額越來越高。安德魯維金斯簽約阿迪達斯時候大家的驚嘆之聲尚在耳邊,這次又傳出耐克天價簽約西蒙斯。明明知道風險不可規避,運動品牌似不似撒?

當然不是,他們是沒辦法,行業競爭太激烈了。但是大家要正確理解這個「激烈」的概念。

就拿籃球來說,行業競爭激烈,並不是說耐克阿迪UA都要爭著做籃球品類的老大。激烈的意思是指,每個品牌都在這個品類有著很強的目的性和很大的野心。沒有人會在這裡隨隨便便讓出任何資源。簡單來說:耐克希望能始終保持籃球品類的絕對老大地位,無論是運動籃球鞋還是復古籃球鞋;阿迪達斯想要通過籃球品類作為重要武器重振自己的北美市場,以及籃球生意的絕對值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此來推進整個品牌的增長;UA目標藉助籃球來提升自己全球範圍內的品牌認知度,並大力發展之前比較薄弱的鞋類生意。

所以,每個牌子都有這麼多想法,這麼宏偉的目標,那要咋實現呢?在籃球品類,無非就是簽球星+出球鞋。有商業價值的巨星就這麼幾個,目前現役的NBA巨星代言版圖基本都已經敲定了,大家只能把目光投向未來。所以,幾個大牌子都在虎視眈眈盯著年輕人。突然有一個拔尖的被發現了,難道你還敢等?多等一分鐘,這個人就是別人的了。所以,高價長約迅速出手。簽下再說。甚至有時候,對於體量更大的公司而言(例如耐克之於UA),他們哪怕承擔簽約是水貨的風險,也不願意承擔被UA簽走後爆發為巨星的風險。

在籃球品類這麼玩,對耐克最有利,阿迪勉強能跟上,UA最謹慎。


謝邀

歐美的職業聯賽都有完善的市場化機制去跟蹤運動員。

市場化機制有一項重要的功能就是給價值定價。

競技狀態,職業潛力,市場條件等等要素共同決定當前的交易價格。所以任何當前的價格可以說都是合理的。

但是,有風險才有錢賺,人也不是大豆,可以遠期對沖,看走眼的案例很多。

所以才有個說法……賭一把。

賭贏了,星辰大海。
賭輸了,關燈吃面。


賭對了就是星辰大海,這話說的真沒錯。

具體說個例子,nike在2013年前給庫里的代言費是每年250萬美金,UA給了他400萬美金的報價,nike沒有選擇去匹配報價,畢竟nike有科比,詹姆斯,杜蘭特等等,一個腳踝不好的瘦弱後衛,在他們看來不值得那麼多錢。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庫里打成了NBA第一人,續約到了2024年,摩根士丹利最新的說法是庫里對於UA值140個億(有點標題黨了MORGAN STANLEY: Stephen Curry could be worth $14 billion to Under Armour)

直接的數據是UA的籃球鞋從去年開始就賣瘋了。15年第一季度同比漲了3倍,第二季度同比漲了7倍,比起nike給杜蘭特和阿迪給哈登的合同,UA簡直就是在搶錢。

當然,勇士給庫里的合同也是一樣,小學生至少該拿2500萬的,可是他現在只拿1000萬。
庫里一年少賺幾千萬還在兢兢業業的扔三分,只是怎麼樣的精神。


從一個球迷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其實有其他答案。
舉個例子,05 06的麥迪。說實話,我麥要是沒去火箭,沒跟姚明成為搭檔,沒有ccav5天天播火箭的球,我估計我都不一定會去查他的百度百科。當然,以上這些如果都變成了現實,所以就成了我麥,成了很多我學生時代許多人的麥。一雙麥五1380,當時公務員工資也就3000左右,但籃球場上時常會出現麥五的身影。不是我黑我麥,除了35秒13分那場,其他時刻他甚至算不上個合格的領袖球員,遑論季後賽總是一輪游。但就是這樣的球員,在中國颳起了麥迪旋風,阿迪也在中國市場有了長足進步。

在舉個例子,羅伊,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他。出色的領袖氣質,穩定的投突技術,完善的組織能力,如此全能的他卻毀於傷病。他在nike處所出的幾雙鞋都是團隊鞋,但是我一雙不落,就算他退役了,如果nike再有復刻的話,我還是會照買不誤。

只買自己喜歡的球星,而不是買最強的球星。這是我和我身邊許多球友的共識。
而我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球迷,更何況那些生活在擁有一支NBA球隊的城市裡的人,相信他們對於自己的當家球星甚至是角色球員會有更深的熱愛吧,如果是聯盟最強球星和本地球隊當家球星的球鞋同時上市,擁有相當的質量,相信很多球迷會將鈔票留給後者吧。
當然,我不懂經濟,無法說出理論依據,以上這就是一個球迷的飯後閑談。


這麼擔心就誰也別簽,就想球隊選擇球員一樣,誰也無法保證一定能打出來,傷病、性格等各種不可預測性因素都會導致天才淪為平庸,這本來就是一場賭博,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nike曾經簽下了奧登 並準備做簽名鞋了 當年他確實值這個 但是傷病猛如虎a


想想阿迪這些年簽過的nba球星。。戰績好的鞋沒賣火(比盧普斯、獃獃)。。人氣高的持久性不強(Arenas、Rose)。。還有個肥麥不知道怎麼評論了。。而且也沒有太長久的球星鞋系列。。去年簽了一瞪大師 真為大師前途堪憂。。所以投資打了水漂 只能自己打碎牙吞下去


這讓我想起了不走運的阿迪 玫瑰常年傷病,現在狀態起伏不定 上一次簽了上賽季MVP候選人哈登,這賽季萎的不行。。。 只能看利拉德發揮怎樣了


想起了12年奧運會前寶馬請劉翔代言的事兒了……


簽約任何行業的人都有風險啊,明星吸毒、企業家垮台,這就跟風投一樣,再有就是合約保障,比如:運動員要保證穿著某品牌一賽季完成幾場比賽,否則廣告費打折。


推薦閱讀:

耐克公司的做工為什麼一年不如一年?
nike roshe是什麼意思?
空軍一號容易褶皺,壽命不長,怎麼保養好?
耐克,喬丹這類的鞋,專賣店是從哪進貨?據說專賣店都是一半真貨一半高仿?
20多歲還只穿耐克阿迪的人是什麼心態?

TAG:耐克Nike | 阿迪達斯adidas | 體育產業 | 運動品牌 | NBA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