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的舌診app有什麼優勢?


這事我覺得並不靠譜。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現在把「望」當中還要取一個小分支舌診來作為判斷是否得病的依據。

而且,依靠的還是手機攝像頭這種失真很嚴重的設備,逆光順光、色溫白平衡等等都會影響到成像效果。

後台是醫生來看?還是機器自動判斷?

上述環節有一個不確定就不太靠譜了。


我的觀點類似 @shotgun。但作為了解舌診客觀化進展的相關人員,我對這種不負責任的APP更為憤怒。

具體請參考我的這篇回答:叮嚀亞健康這個產品怎麼樣?誰有用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你要客戶的解決什麼問題?
1. 疾病診斷,治療。
作為一個思維正常的用戶肯定不會考慮舌診這麼偏門的方案。必掛!
2. 知識傳播
針對小組群體的興趣切入長尾市場,有希望。
3. 遊戲
例如掃描舌頭算命,等具有娛樂性,可傳播的產品。解決大家娛樂與社交的需求。
有希望!
4. 拋磚引玉,請各位繼續補充。


謝邀
我不認為中醫舌診APP有什麼市場。舌診只是望診中的一項而已,並不能準確的判斷一類問題,或疾病,需要綜合判斷。
而放在APP上最多也就是圖片加文字解釋,普及一下常識知識而已,怎麼盈利?
很多人舌苔很恐怖了,但並沒有其它癥狀,缺少明確需求。
而舌診只是說明一種現象,既不能明確原因,也不能明確疾病,如何使客戶信服哪?

做互聯網項目為的是盈利掙錢,這是可以肯定明確的!
1:明確客戶的剛需,才能有流量。
2:有客戶流量,才能有人投資。
3:明確一個點或面,才能有廣告合作。
4:線上有償諮詢。
5:推廣人才專家,及合作方。
6:結合線下發展後續服務,相關的公司合作。
想一想題主的舌診,可以完成哪一項?一個懸在空中的項目,做慈善恐怕都做不長!
現在有做高血壓的,糖尿病的,康復的,腫瘤的,皮膚病的,等等首先明確的客戶群體都很大,而且有明確的剛需。
每個客戶自己都很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比如:做口腔科,包括所有口腔問題,潰瘍,咽炎,舌頭,牙齒,等等,光牙齒一大類,就可以明確廣告,線下推廣,合作診所,著名醫生,及相關的投資,根本就不愁掙錢。

APP結合中醫,是很好的一個項目發展方向,但細節項目選擇上,至少要考慮到最基本的1~6條。
我做了好幾家的互聯網創業公司的顧問,都是諮詢盈利問題難以解決,如果一開始就不考慮盈利方式,必定不可能做長久,而在具體項目的選擇和公司營運上,需要有專門的顧問幫助完成。
避免創業變陷阱!


舌診APP的產生

一、下一個風口:互聯網+

今年兩會,國家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互聯網+」隨即成為關注和討論的熱點。

二、互聯網+醫療是大健康行業發展的新模式

前不久蘋果就推出了一款Apple Watch 來監督我們的健康。有人說你買一個Apple Watch就相當於辦了好幾年的健身卡。在「互聯網+」成為顯學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醫療」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空間。現在好多手機都推出了自己的穿戴設備來監督大家的健康,比如小米、華為、蘋果以及三星,他們設計的可穿戴設備不是用來看時間的,而且毫不例外的都與健康有關,比如測距離、步數、心率、睡眠質量、熱量消耗、速度等等。一批與健康醫療無關的科技巨頭正透過移動互聯網向健康行業移動。

在過去我們一直以人口紅利來支撐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未來中國的亞健康問題將對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家庭的經濟支柱病倒了,那麼這個家庭的收入就會大幅度減少。一個國家也一樣,如果生病的人過多,成年人亞健康的比例過高的話,這個國家的經濟和未來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看看數據,中國有1.6億的成年人血脂過高,2億的成年人體重過重,3億的成年人有吸煙的習慣,而且有數據顯示這40年來癌症的爆發竟漲了1倍,而且未來5-10年可能要投入1.4萬億的資金構建5000萬個病床來為我們的健康買單。成人的亞健康問題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最大阻力之一。所以我國要以一個大健康的概念構建一個大健康的生態圈來保障和維持國民經濟的發展。

三、未來移動互聯網大健康產業鏈的構想

第一個環節叫做移動設備。就是我們目前看到的什麼小米、華為、蘋果和三星等等設計的穿戴設備,這些科技巨頭透過什麼來賺錢呢?通過銷售設備來賺錢。

再來看看第二環節數據整理分析。量血壓、量血糖、測血脂、測心率等等之後進入第二步,建立一個健康資料庫,目前有沒有呢?有!2011年一個叫做春雨醫生的手機醫生問答的問答軟體,那麼醫生的費用由春雨醫生來補貼,目前沒有盈利模式,2011年一直到去年一直沒有盈利,一直在燒風投的錢,沒有盈利空間,但是他們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疾病資料庫,對於所謂數理分析而言,他們已經有了一個這樣的基礎。

在進入第三個環節醫生專業意見。有這些基礎健康數據之後要醫生來分析,所以春雨醫生今年就推出了私人醫生服務。而今年3月18日百度也推出了一個「問醫生」的服務,結合了25家三甲醫院,將醫院的醫生搬到了網上,可以互動。

第四步就是醫院提供醫療服務。但問題出現了,前面第二、第三環推出都相當迅速,可是從醫生專業意見到進入醫院提供醫療服務卻出現了問題,因為包括你前面數理分析也好,醫生專業意見也好,醫院裡的醫生為了免責,還是會讓病人問診、檢查、取葯等等這些環節統統再走一遍,耗時、耗錢、又耗力。所以導致了第二、第三環沒有盈利模式,沒辦法轉化為現金流。但是總會有希望的曙光,現在很多醫院推出了微信服務,從預約到挂號,到候診,甚至前面有幾個人在排隊都知道,然後通過看醫生之後可以通過微信看診斷結果,微信去取葯排隊,微信去支付,全部用微信走一圈,按照粵北人民醫院的數據顯示,用戶可節省1.23個小時,用戶滿意度達90.23%,這是未來的一個希望。

未來所有的數據可以被標準化之後,灸形成一個個人的電子病歷,這個病歷可以跟醫保、社保掛鉤,跟個人身份證掛鉤,一旦掛鉤之後以後看病就拿身份證去就可以看病了。看病難、看病時間長等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四、舌診APP的優勢

舌象計算機化從1989年年開始就先後有天津中醫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室、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天津大學等全國高等院校的研究團隊著力研究,到今天為止舌象信息化研究已經相當成熟。各個高校都紮根於臨床研究,並採集大量臨床樣本數據進行分析,其結果的準確性毋庸置疑。而且目前已經有成型並運用於臨床的舌象儀了。

舌象儀是遵循中醫舌診原理,採用先進的數碼相機和計算機技術研發,對舌象特徵信息提取與處理,對舌象分析,實現客觀量化的儀器。目前多應用於社區服務中心進行數據採集與記錄,建立社區居民中醫健康檔案;教學科研進行數據分析或進行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採用最廣的設備主要是上海研發的中醫舌象儀,已獲得生產許可證。

然而將舌象信息化技術運用於手機APP卻是近兩年興起的。有好幾家都在研發,但還沒真正的起來。運用舌象分析可以辨識體質,到達體質這一個層次其實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因為中華中醫學會公布的王琦教授的體質養生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再結合問診,進一步深度分析,還能夠指導中成藥、經絡調理的運用,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中醫跟西醫差別較大,中醫有兩個門檻:一是養生保健行業,門檻較低,民間基礎好;二是中醫醫療行業,門檻較高,而且中醫涉及醫療就會受到方方面面的約束,但民間基礎仍然好。西醫門檻高,沒有儀器設備的支持,西醫做不下去的,營養學在民間的基礎又不是很好。因此未來在「互聯網+醫療」的框架下,「互聯網+中醫」顯然要比「互聯網+西醫」門檻要低,也更容易成功。而且現在國家對中醫藥的政策傾斜更有利於中醫的發展了。


舌診APP這款應用並不是應該用於醫療,而是應用於養生會更好,通過舌頭對體質進行辨識,進而給出日常飲食、茶飲、葯膳、運動方式等一系列養生方案。印象中中醫重在養生與調理!


從舌診可以辨識一個人的體質,從體質可以給出養生建議,例如:日常飲食、茶飲、葯膳、運動方式等建議,再結合問診,還可以指導中成藥、經絡調理、美容養顏等應用。盈利模式就多樣化了:例如:舌診+體質+養生+日常飲食+餐廳;如果一款APP能夠集中這些元素在裡面,相信會是一個成功的開始!


不靠譜
當前醫療最大的問題是,醫生的資源不夠,特別是有經驗的醫生
每天門診量巨大,還有空進行在線醫療?機器後台,你放心嗎?


優勢
1.圖片可以放大,可以更清晰地看舌苔。
2.避免了列印造成的圖像失真。
3.方便查詢。


推薦閱讀:

藥房與移動醫療app合作的可能性?都有哪些方面?
薛蠻子說現在(2013年)是投資移動醫療的黃金時期,靠譜嗎?
丁香園的優勢是什麼?準備從健康運動入手,逐漸遷移到醫療信息業務。
互聯網企業進入移動醫療的機遇與挑戰?
移動醫療有哪些商業模式?

TAG:互聯網 | 移動應用 | 移動醫療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