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房與移動醫療app合作的可能性?都有哪些方面?

移動醫療app需要患者流量,藥房是患者流量的埠之一,其中青年人使用移動醫療app問診的可能性更高,雖然青年人(20~45歲)是藥房客戶群體的少數,但這部分人群是潛力人群,而且其身邊人也有可能生病。
那麼請了解藥房行業朋友幫我挖掘一下作為移動醫療app(功能包括在線圖文問診,在線視頻問診,在線購葯,醫生來自三甲醫院副高,費用有高有低,患者諮詢費醫生拿7成,用來周轉或補貼有3成)
如何與藥房合作,抓住潛在患者群體,向他們宣傳app從而產生問診?


互聯網如何改變零售藥店

零售藥店在中國的發展長期處於高度分散的狀態,與美國幾大巨頭控制市場完全不同。中國的零售藥店之所以一直無法出現行業整合,核心的原因是中國的醫療市場長期處於分割的狀態,而藥品又是受到各個地方政府高度管制的。隨著互聯網醫療在中國的發展,能否帶動零售藥店的發展並逐步加強行業的整合?

因為中國醫療服務價格長期受到壓制,病患的主要負擔來自藥品,所以,各級政府始終將藥品作為嚴格監管的對象。長期以來,以葯養醫造成了醫院一直是藥品最大的銷售主體,藥品市場份額最大的處方葯主要通過醫院渠道銷售,傳統的零售藥店始終以OTC藥品為主,無法獲得大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既然線下的零售藥店都很難獲得處方葯的市場,藥品電商要想撬動處方葯網售的蛋糕,其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正面臨巨大的變革,未來的醫藥零售市場會是非常巨大的。但真正改變的時點什麼時候到來很難說,因此,當前的切入點就顯得非常關鍵。

2014年在醫藥領域最引人眼球的無疑是阿里健康在河北推出的醫藥電商搶單模式。這種面對C端的大規模補貼模式能否成功很難說,但這一模式背後的流量思維顯然無法適應醫療行業自身的發展現狀。在面對醫院仍然控制著藥品銷售的主渠道的態勢下,零售藥店如何利用互聯網來推動自身的發展,或者說什麼樣的企業能夠通過對零售藥店的改造來獲取發展?

中國的零售藥店除了面對高昂的房租和人員成本,始終將價格作為最主要的競爭手段。缺乏整體性的營銷思維嚴重阻礙了藥店本身的做大。對於連鎖藥店來說,由於有著良好的品牌和大量的門店,通過與藥廠合作的DTP模式和會員制可以為用戶提供連續的服務,再加上剛剛開始發展的遠程醫療,連鎖零售藥店可以很好的為小病和慢病人群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具體來說,連鎖藥店有著一定的資金實力和用戶數,可以通過與藥廠談判獲得較低的葯價並直接提供給用戶,直接為藥廠做用戶服務。在此基礎上,藥店可以開發出各類衍生服務來吸引和粘住用戶。比如,可以提供各類自診設備,讓用戶可以定期來測量自身的一些指標,通過遠程問診可以為這些用戶提供健康管理的方案,從而給出用戶整體的解決方案。

但對於市場上廣大的單體藥店來說,既沒有資金實力,本身的品牌也較弱,面對醫藥電商和連鎖藥店的競爭,如何轉型就成為了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單體藥店當然也可以通過提供各類服務來吸引和粘住用戶,但上系統和做市場活動需要資金,自身會員基數小,與藥廠的談判明顯處於下風,很難拿到大的折扣。在這種情況下,來自第三方的服務商將有很大的機會。

日前被康恩貝收購的浙江珍誠醫藥就是這種三四線城市單體藥店的服務商。珍誠醫藥通過旗下的醫藥在線為三四線城市提供藥品、藥店管理軟體、培訓和配送服務。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是將觸角伸入到醫療資源不豐富的三四線城市,通過滿足單體藥店對藥品、內部管理和人員培訓的基本要求,來實現基層的擴張。這種模式是一種類似互聯網的長尾思路,將各個單體的需求集合起來並提供一種統一的模式來進行運作。

但是,這一模式依舊是非常粗放的,只是滿足了藥店當下的需求,沒有為藥店提供未來轉型所需要的一整套服務體系。因此,如果能通過互聯網為單體藥店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並在服務體系上進行支撐,再加上醫藥電商的發展,這類公司將比珍誠醫藥獲得大得多的市場。

首先,這一模式的立身之本是一整套的軟體。通過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單體藥店不僅能管理藥品的進出和物流配送,而且能對用戶進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整個體系可以包括前端的健康數據採集,通過可穿戴設備或位於店內的專業級別的檢測設備來獲取。將這些數據與用戶自己的電子病歷進行有效的整合,成為醫生問診時的參考數據之一。同時,整合遠程問診系統進入這一體系,幫助用戶在店內就可獲取醫生的諮詢或診斷。在最關鍵的DTP模式和會員管理模式中,這類軟體需要有即時提新功能,幫助藥店去主動的管理會員,而不是被動的等待會員上門。

其次,光有軟體還不夠,必須建立起一整套的服務標準,通過將這些標準和規範輸出到單體藥店,有效的提升其內部管理流程和服務能力。只有對單體藥店的培訓還不夠,加強單體藥店的主動性還需要提供一定的激勵。這一激勵主要體現在其對會員的健康管理成效上。在這裡可以引進類似商保的管理方法,對慢病或需要長期服藥的康復用戶收取一定數額的年費。按照年費來匹配用戶一定數額的藥品、執業藥師服務和醫生遠程問診次數。當會員的健康提升了,也意味著藥物使用量減少了,年費的結餘就增加了,對藥店的反饋也可增加。

同時,提供執業藥師的服務。在三四線城市,執業藥師的資源也相應匱乏,可以參照美國的模式,在大區設立遠程執業藥師中心,通過遠程服務,為用戶提供購葯和用藥的指導。當然,也可以對當地單體藥店人員進行培訓以幫助他們獲得執業藥師資格。但未來一個執業藥師的成本會逐步增加,這對單體藥店會是一個較為明顯的開支,如能提供遠程服務則可以降低其整體運營成本。

最後,為單體藥店提供藥品電商的平台。單體藥店的服務半徑有限,但對於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三四線城市,一家藥店需要服務的半徑可能要超過一二線城市。藥品電商的優勢在此體現了出來。通過為路途較遠的用戶提供配送服務能夠有效的提升用戶滿意度和對用戶的健康狀況進行定期的干預。在牌照即將全面放開的前提下,單純的藥品電商平台價值逐步降低,用戶需要的不僅僅是價格低廉。疊加在一整套軟體和服務規範上的平台能夠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總之,互聯網對零售藥店的改變已經展開,其核心不應只體現在藥品的價格競爭上,服務才是最後致勝的根本。


互聯網如何改變零售藥店


也不能說沒可能,而是只能說目前很多人設想的可能性就是基於現有醫藥市場狀態的。

一般的邏輯是:藥房認為他們需要流量入口,而移動醫療則認為他們需要使(用戶的)需求落地。兩者眉來眼去,互相認為對方似乎能滿足自己的需求,看來可以配合一下。

可以說,中國藥品的最大問題體現在普通人眼中的是價格問題——某些好葯價格高,某些廉價葯不生產了,等等等等。知乎上很多討論說的是原料貴、政策不靠譜、壟斷……這些也許都對,但是都沒有涉及核心,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其實應該是中國藥品的流通成本過高

流通成本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政策有關係,一時恐怕難以妥善解決,但是從電子處方放開這種種措施來看,國家層面確實在改革。在這種大環境的趨勢下,藥房和移動醫療APP之間的合作一定不能只是著眼於當下的基本邏輯,還應當向前看,思考如何從終端(藥店和買葯人)來為降低藥品流通成本貢獻一份力量。

君不見,目前邏輯下,改善「服務」本質上只會增加流通成本,比如買葯送上門,這裡顯然有服務成本,如果它暫時不能轉嫁給購葯人的話,也只能燒錢培養所謂的「習慣」,「習慣」這個行為經濟學術語,無論是定性還是定量都很困難,何況事實上無論是藥房還是醫療APP,手上都暫時沒有處方這張王牌。

目前的醫療APP,都是反臨床實踐的,或者說,反效率反降低成本的,參與者多半是年輕的有經濟訴求的年輕醫生(拿些大牌來講故事,大家都懂的),並不解決任何實際的醫療問題,最多只是解決了醫療諮詢問題,可轉化的最多也就是打打擦邊球的「OTC」,終究難有好的變現可能。

與其和醫療APP合作,不如仔細研究電子處方的政策走向。適合藥店的方向包括,社區慢性病的用藥管理。基於目前醫保處方政策面的問題,慢性病患者配藥的流通成本很高(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經濟成本),藥店作為社區醫療的終端,是有機會布局這一塊的,如果整合電子處方是個大課題。當然,如果理解為這也是服務的一種,那ok。

另外,藥店作為醫療實踐中的一環(也許是最重要的一環),可以從供應鏈管理這裡角度來看待它,完善的供應鏈管理有助於降低成本是有共識的。未來的自由執業(部門地區已經有試點),配藥肯定是是醫生不可或缺的供應鏈環節,從這個點上來看,做好對醫生的服務至少和做好對患者(買葯者)的服務一樣重要,如何配合醫生的醫療實踐習慣也是可以探索的。


首先假設你說的藥房不是醫院藥房而是零售藥房。

那麼"藥房是患者流量的埠之一" 這個認識就是錯誤的, 在零售藥房取葯的都是日常最輕微疾病的患者, 要麼就是保健品等與醫療基本無關的消費, 基本不能算流量,這些患者導入以醫治為目的的移動醫療應用中, 不會比殭屍粉更有意義。

回過頭來, 如果你願意付費, 藥房肯定很樂意, 本身經營利潤低, 如果有額外收入更好。但是, 這些支出對於你們團隊是否有意義就需要再考量了。


誰負責?


藥店可以分為連鎖直營店,連鎖加盟店,加盟店按駐店人可以分為夫妻店和店長店員的店。夫妻店就是那種兩公婆白天輪流晚上一起守的店;店長店就是那種有一兩個店長,三四個店員,還有個把藥師的總共五六個人,老闆有二三四五家店的那種;
直營店合作要跟總部談,店員店長的管理比嚴,私下他們不敢亂推薦其他總部要求以外的活,如果走總部,1 你們分給藥店的利潤太低他們很難看上,2 還有是影響他們的形象,3 你們有藥店商城搶他們生意,醫院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會影響他們的生意,4 即使合作了,總部下通知到店,也很難執行下去,店員店長沒有較可觀的利益他不幹,利益少了第二天就忘記了。換誰都一樣。
店長店比較靈活,店長權利比較大,老闆很少管,把店給老闆看好就行。老闆也好談(如果你能見到他們),甚至都不用跟老闆說,直接找店長。如果上面四個問題店長覺得還行,這時你面臨一個新問題: 1你叫他們怎麼跟顧客開口?什麼理由?不可能每個顧客都需要諮詢,一天算下來符合的顧客又願意聽店員吹的顧客有一兩個都不錯了,願意聽到三句的早去醫院了。2 叫顧客註冊下載APP,添加微信不送個小禮品簡直是好大膽。3 一切都搞定了,你怎麼給店員分錢?怎麼確定這個諮詢的客戶是哪個店員發展的?沒有個分錢的後台系統誰信你啊?有了也不一定信。4 這麼多難關都過了,一個月(最多三天)後店員發現,到手的錢還不夠我吃碗粉,毛意思都沒有!
夫妻店我不想編了!
————————分割線————
希望能把問題描述再清楚一點?
比如你們APP主攻哪類疾病?還是合作醫院涉及的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在醫院提供的服務基礎上你們對使用你們APP的患者還有哪些打動他們的服務或條件?
如果不把自己的問題,條件等儘力描述詳細,顯得這個問題很沒有誠意?
大家答得自然沒有誠意


你或者你們團隊的思路還不成熟,或者你還有有些話沒有說。


推薦閱讀:

薛蠻子說現在(2013年)是投資移動醫療的黃金時期,靠譜嗎?
丁香園的優勢是什麼?準備從健康運動入手,逐漸遷移到醫療信息業務。
互聯網企業進入移動醫療的機遇與挑戰?
移動醫療有哪些商業模式?

TAG:藥店 | 移動醫療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