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受教育率提高導致生育率下降是真的嗎?如果生育率持續下降是否會剝奪女人受教育的權利?


生育率——女人的數量,男人的意願

作者:王蜂美國

當人們看到某個社會生育率過高的時候,人們很容易認為:「是男人生育意願太高,迫使女人生那麼多。」當然們看到某個社會生育率過低的時候,人們更容易認為:「是女人自己不願意生了。」

前一種情況,人們的判斷大體正確——男人的生育意願高的確會導致女人的生育率高。但是後一種情況下,人們的判斷卻錯了一大半,因為——在生育率過低的社會,男人的生育意願比女人還低;『男人不願意養孩子,不重視自己有沒有後代』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女人的生育意願;社會生育率低,其實主要是由男人的意願主導的。

在人口學計算中,生育率是按照女性的人頭來算的,即「平均每個女生生育幾個子女」,而且「生育率和女性人數有直接關係,跟男性人數關係不大」也是人口學常識。所以,在生育率過低的時候,「憂國憂民者們」的焦慮就聚焦在女性身上,認為她們是生育剎車的主動力。

而且,率先公開製造「我們反育」輿論的確實是女性。當社會政治經濟變革導致了男女生育意願共同降低時候,是女人先公開喊出「我們女人要少生,晚生,不生」的,而男人雖然也一樣有反育行動,但不怎麼發聲。現在中國的反育男也是一個不太小的群體了,但他們在公開的場合基本是無聲的,只是各自在生活中踐行自己的選擇。這種情況導致人們產生誤解,讓人們認為生育率下降是女性單方面的意願推動的。所以,生育率下降的時候,我們既會聽到有的國家對女性發出指責,也會看到有的國家給女性生育提供優待政策(試圖作為解決方案)。

然而,輿論給我們帶來的感受並不真實。實際上,研究證明,中國男女的生育意願(要幾個孩子)在幾年前就是完全一致的,整體上並不存在「女人不想生,而男人想」的圖景(有的家庭可能是男人更想生,而有的家庭是女人更想生)。而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包括北歐)這些地方,早已是「堅決不想要孩子的男多於女,一定要生孩子的女多於男」了。堅決不肯要孩子的男「准丁克」,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別的發達國家,如果找對象的時候申明自己是「鐵丁」,已經做完絕育了,那麼他的求偶之路將是非常艱難的。中國的男准丁克,如果聽到輿論里有那麼多主張「反育」的女人和女孩,就樂顛顛的以為自己很容易找到對象,以為有大把不要孩子的女人可供選擇,那才是犯傻——你去找那些大談反育的女人相親,十有八九會被以其他借口拒絕的。

我的丈夫從22歲到30歲一直在尋找堅決不要孩子的美眉,date了很多個,聽女人說要孩子他就跑,最後8年才找到一個我。他的幾十個前女友里,如今只有兩個沒有生孩子的,一個未婚的,一個剛舉行了婚禮。聽說美國女人裡面五分之一都不生孩子啊(其中只有5.3%是自願不生的),怎麼我老公的前女友里無孩的比例這麼小?因為我老公只date美女,不美的不考慮,而美國的研究證明,美女的生育率高於非美女。這兩個大齡美眉在別人眼裡可能被看作不想要孩子的(所以才沒有孩子),但其實,她們以前都跟我老公表達過想要孩子。她們現在無孩,只不過是因為湊巧沒有找到配合她們生育的男人。你要是說,沒有合適的男人配合,她們想要孩子可以去精子庫買精子啊---開什麼玩笑,用精子庫生出來的孩子無法向孩子生父索取撫養費的,而且這些美眉的工作也不錯,並不是窮人,連領福利的資格都不夠,用精子庫生了孩子就要完全自己一個人負擔了,她們才不呢。

女人越來越不想早生,不想多生,這確實是真的(男人也一樣),但是有幾個年輕女人願意終生斷絕生育的可能性呢?不會比男人更多的。一來,很多女人不願意放棄靠生育來獲得報償的可能性----雖然不見得一定要用上這種方法獲利,但是這個可能性也不願意給堵死,還是盡量留著為好,萬一用得上呢?二來,男女的生育驅動力有著本質的不同。

女人的生育驅動力主要是生理的,男人主要是觀念上的(這是有研究證明的)。(男人的交配慾望也是生理驅動,但是對人類來說,交配不等於生育)女人的內分泌、激素催生的生育慾望,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下降的餘地是有限的。而男人因觀念而催生出的生育慾望,隨著社會環境下降的餘地卻是無限的。其實早在六十年代,大部分美國男人就已經不把生不生孩子與個人容易/成就感掛鉤了。

當男人的生育慾望低於女人,女人的生育率就要受到男人意願的限制--男人不情願養的孩子,女人就不太敢生。是有一些直女說單身生育好,但是有幾個會情願生出一個得不到父親幫助撫養孩子給自己增添負擔呢?這種人即便在生育福利好的北歐國家,也少到只能舉出個例但是統計不出比例。絕大部分單身生育的女人,懷孕前都是人為孩子的父親會(跟自己在一起)幫忙的。

捏住女人生育率硬嗓咽喉的,其實是男人的「養育意願」。但是由於低生育/養育意願的那群男人們在輿論聲音中的靜默(還有女性反育輿論的音量+高生育意願的男人的輿論音量高),所以很少有人意識到他們在人口結構中起到的關鍵作用。所以,談到「生育率需要提高」這個問題,大家不是譴責女人不願意生,就是主張有待女人來「買」女人的生育意願,並不從男人身上想辦法。很遺憾,這些促生育舉措都不會有效果的。不過我喜聞樂見。

另外,for some reason,承認「不想要孩子的男人比女人多」在西方是政治不正確的(在中國也有人在努力想讓這種話題成為政治不正確)。所以,會有一些『advocacy research』出來「證明」:是男人比女人更想要孩子--言外之意,男人為了要孩子就得。。。在此請腦補一千字。這種advocacy research有的乾脆不屬於學術研究,有的則故意把研究對象定為未成年的男孩和女孩(沒幾個未成年女孩會知道自己將來想要孩子的,看到剖腹產嚇都嚇死了)。而真正客觀中立的學術研究,不僅揭示了自願無孩的美國人是男多於女,也揭示了女人對男人生育意願低的不滿--有研究證明,美國女人對不要小孩的男人的反感程度,要大於美國男人對不要小孩女人的反感程度--那麼男人和女人之間,是誰更想讓對方配合自己生育呢?


順便上一張圖:


男人學歷高了生育意願也會比那些上學少的人低。由此推出為了全民族人丁興旺應該關閉所有的學校,把大家都圈在家裡造人才對。
剝奪? 男女學問多了都不愛繁殖,你為啥不想著剝奪男人受教育權嘞?

本來嘛,生育意願和養育能力都會隨著教育程度升高或者社會地位升高而下降,尤其是爬到了中產但沒有步入土豪精英階層的絕大多數人,社會地位一高了教育程度一高了就得琢磨著怎麼優生優育,經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男人女人都不是傻子,都得想著怎麼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
但每到這種時候就總有人開始琢磨著拿女人開刀。不想著怎麼援助生育的婦女,讓女人都生得起養得起從而愛生願意生,而是天天想著僅僅為了多下幾個崽子,就把女人從原本的社會地位上拽下來。

.................唯有感嘆一句:人怎麼能這麼壞?

有些男同學啊,看上去好像是在憂國憂民擔心國家老齡化國家沒勞動力經濟崩潰人權不能落實,實際上只是在擔心姑娘都不想生了自己的種撒不出去。所以總是有男生,一聽說不生孩子,女生還沒嚷嚷侵犯生育權呢,他們倒是一蹦三尺高,大喊著你們為什麼不尊重女人的生育權?
親,生育權既包含生育權,也包含不生育權。您一聽說女生讀了點書不想生了,開始抖落你的生育權了,你尊重了別人的不生育權嗎?
你們這麼看不得女人天天歡蹦亂跳有學問有知識不聽你們話,簡直恨不得把女人綁到流水線上給你們下崽子的話,為啥不去支持一下人造子宮的發展呢?

我再來換一種角度哈!就算咱們不談女人權益,咱們只談男人權益。所謂魚找魚蝦找蝦烏龜找王八,儘管傳統婚配上女人可以比男人層次低一些,你也總不能低太多。文盲女配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這種幾乎可以說沒有。所以你把女人都變成文盲了,那你辛苦培養出來的男精英們找誰繁殖去?本來人一精英了就不那麼愛繁殖,你還不給他們多一點可供選擇的搭檔。到頭來男文盲女文盲們倒是王八看綠豆繁衍的High了,那些高素質男人還不是一樣絕種。
男人女人,本來就是唇亡齒寒的,別總想著為了自己性別的一點好處,就把異性都踩死不給活路,咱想問題長遠點好嗎?這話男女都適用。

雖說咱們的國家ZF是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我還是相信統治階級都明白一個基本的道理:數量上雖然多但是沒文化沒教養的崽子是沒有用的。尤其是現代,國家需要的不是單純的人口,而是高素質的有教養的人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管是一大堆不受教育的女人,還是一大堆有娘生沒娘養的崽子,都是然並卵的。


有文化的女性是講道理的,生活條件上去了,大多數人並不會抗著就是不生育。反之,分明可以過好的生活卻要因生育而讓自己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咳,草履蟲尚且知道趨利避害何況人類
我覺得應該更加大力推行義務教育,那種不讓女性接受教育回家當母豬的奇葩短視想法也不知是哪幫關心國家大事的文盲想出來的,人口老齡化生產力不足的情況下還砍掉將近一半生產力?Excuse me?
所以,為減少此類豬隊友言論,應該推廣全民教育而不是作死開歷史倒車。

最後,強烈譴責這種「生育都是你們女人的責任」的想法。給孩子上戶口的時候,小孩跟媽媽姓咋就一個個跳腳了呢?
(′?ω?`)


我從不耽於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國人。——魯迅


就算將來生育變成頭等大事了,降低女性受教育程度也有點太可怕。

但主要問題是,在生孩子養孩子上高知女性拼得過低知女性嗎?是不是又要社會PK一下。屆時受到社會尊崇的未必就是整天主張男女平等的女人,而是農村來的粗女人,帶著幾個孩子上街過市,因為承載著祖國希望而得到路人稱讚,旁邊的高知女性反而黯然失色。

文明社會,不生不養沒人噴,但如果那時還鼓動別人不生不養那可是要被人往死里噴了吧。


並非充要條件。
男人受教育率提高看上去似乎也導致生育率降低呢,然而這說法科學么?
大致想了想,婦女解放固然是原因之一,然而男女受教育找工作耗費太多時間導致婚育推遲、環境污染、疾病、生活習慣的改變、養育孩子成本提高等等都是導致生育率降低的原因。
空泛的講,現代社會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等發生重大變化,現代社會生育率低,現代社會女性受到更好的教育,如是而已。


女人在男權社會架構內的地位提升會降低生育率,因為生育必須要捆綁上一根屌。如果女性整體地位進一步提升,單女生育合法化,回歸母系社會,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成為社會常態,那麼我想生育率絕對低不了。


是我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問題嗎?
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這樣的:

題主問:「女人受教育率提高導致生育率下降是真的嗎?」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在題主已知範圍內,她所感受到的現象確實指向「是真的」,但是,考慮到這僅僅是「她所認知的範圍內」,沒有更詳盡的數據來支持這一「觀點」;為嚴謹期間,題主按知乎規矩,「先問是不是」。

題主問:「如果生育率持續下降是否會剝奪女人受教育的權利」。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她問的是「是否是」,這句話的潛台詞是「她擔心、排斥這種情況的發生」。

也就是說,題主多半是位女性(所以我前面直接用了「她」),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她表達的是一種「擔憂」;就算題主實際上是位男性,他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也對女性並沒有惡意。

而不是某些答案里所默認的「直男癌」、「想要拿女人開刀」。

某些或「女權」或「平權」主義者,你們的火藥味能不能不要那麼重?

利益相關:本人性別女,愛好男,平權主義者。
看不慣很多打著「平權主義」的幌子而提出的觀點,總有種「攤上了XX一樣的隊友」的感覺。


我覺得還是不談性別問題比較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率就越低,因為受教育程度越高,越知道想要教育好孩子沒那麼簡單。


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

女人受教育率提高導致生育率下降是真的嗎?如果生育率持續下降是否會剝奪女人受教育的權利?

  1. 我認為不是。
  2. 是否會出現「剝奪女人受教育的權利」,取決於執政集團的知識水平,而不是生育率。

謝邀……
這是有一種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的錯位所產生的誤解……
假定我們在一個國家,發現了「隨著女性受教育率的提高,生育率降低了」……這真能在任何一種程度上說明這是個因果關係嗎?……不能……
甚至,即使這是原因之一……我們也未必要通過改變這一個原因來改變這一個結果……畢竟,導致一個結果發生的原因往往是多重的……


什麼事情把女性牽扯出來也是夠了。骨子裡的直男癌


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吧,但不是一一對應的,不是說受了高等教育就一定會少生。生育率下降跟經濟發展程度相關,也和政策走向有關,比如萬惡的計劃生育。


反正不提高生育率,漢族將亡族滅種


填坑,後面再答,我喜歡這種話題。


母親才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多麼直男癌不都是並且主要是母親承擔教養責任嗎,養的不好物理受損,教的不好心理受損,都不會成為啥好苗子。所以母親生活的好不好幾乎決定了下一代的狀態。這是質量,數量就是看有沒有利了。這一代生育婦女最直觀的就是父母的多子女家庭,祖父母的養老狀態,答案是慘不忍睹。所以二胎已成為富二代的炫富途徑了。窮媽媽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兩個孩子,到時候婆婆媽媽一堆複雜問題要解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生根本不可能,除非不生老公要離婚。男人們心裡盤算要拚命賺更多錢,也就算了。歷史是可以倒退的,婦女是可以再纏足的,看看領導人席位上婦女的寥寥其實沒啥不可能的。只是娘們過的不好,爺們們真的能過得好嗎


生育還是不生育這是女人的權利而不是義務
女人有權選擇生到不能生也可以選擇不生
這才是教育起的作用


已舉報,不謝。順便有些自以為有【嗶—】能日天的真是夠了


我感覺應該是一個u型曲線,曲線和受教育程度相關,到計量單位是收入水平,高收入人群的生育能力和意願都很高,但他們是少數人,其下隨收入水平上升生育能力和意願都下降,因為沒時間沒精力,錢都是用命換的


題主錯了
生育率是和海盜數量正相關的。海盜越多的地區,生育率就越高
比如非洲索馬利亞奈及利亞啥的。
和海盜數量成負相關的還有全球平均氣溫。近幾十年海盜數量的下降導致了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

所以想要提高生育率,應該培養或引進海盜,這才是治本的方法
Ramen!


推薦閱讀:

女朋友來大姨媽肚子疼要怎麼辦啊!?
神經性厭食症女性發病率確實更高么?醫學上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怎樣的?
有哪些女性認為是「常識」的事情男性會認為不可思議?
给老婆约上门足疗,该约男技师还是女技师?
戴胸罩(正確佩戴)到底會不會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乳腺癌?

TAG:女性 | 計劃生育 | 生育率 | 女權運動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