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肖恩克的救贖》主角再越獄前一晚為什麼要換掉獄長的鞋?


謝邀。

越獄前晚換掉獄長的鞋,明顯是為了成功越獄啊。

要知道,歷史上的很多越獄,不是出不了那道牆,而是逃出去後跑不了多遠就被重新抓回來啦,除非監獄外邊有人接應,否則就憑囚犯那一身明顯的行頭,在人群中是很難藏身的。

而安迪之所以最終能夠成功越獄,而且逃過搜捕,正是因為能夠借著為典獄長做賬的機會,將自己逃獄後需要的行頭準備齊全。

換鞋子的過程,是導演讓你看到的,其他細節,其實也都交代的很清楚。

回到獄中,他換下了嶄新的襯衫,這說明,從典獄長那裡,除了鞋子,衣服和褲子他都備齊了。

更贊的是,在將新衣服裝進塑料袋的時候,還有一個細節是,安迪甚至為自己準備了一塊香皂。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精心策劃,安迪才能快速洗心革面,安全的隱匿在人群中,逃過非常嚴密的追捕。要知道,讓安迪逃之夭夭,則典獄長必死無疑。

所以,當緬因州銀行迎來這麼一位衣冠楚楚的客戶時,我們那顆長時間跟隨安迪被壓抑的心,才終於得以流露出欣慰的微笑。

不過,在這部經典的《肖申克的救贖》中,真是在鞋子那裡出現了一個bug。

當安迪從監獄洞里順著管道爬往下爬的時候,腳上卻依舊穿著原來那雙棕色的舊皮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end>


因為主角要將自己為典獄長賺取的利益帶走,因為這是自己多年牢獄生涯換來的。主角一開始主動幫獄警和典獄長,是為了讓自己得到照顧,但之後典獄長的胃口越來越大,開始強迫主角幫其繼續獲取非法利益,也導致主角無法洗刷不白之冤。

因此,典獄長是用主角的自由和蒙冤獲罪換來的利益。從這種合作關係開始出現裂痕開始,主角的越獄更有了合理性,而作為對典獄長和反派獄警的報復,主角必須討回本屬於自己的東西。

整部電影里,典獄長讓主角幫他做的事有兩件,洗錢以及擦皮鞋。正因如此,主角自然要將這兩樣東西都帶走,作為向典獄長的報復,也是對自己贖罪後的補償。主角領悟到自己對妻子的出軌負有責任,但典獄長明知主角是冤枉的卻仍為了私利剝奪了主角洗刷罪名的權利。

主角帶走的東西有兩個象徵,典獄長的黑錢代表著金錢上的物質利益,也是主角本該擁有的。劇中有一段情節,主角向獄友訴說自己為典獄長如何洗錢,並自嘲自己作為銀行家卻在監獄裡給別人洗錢。說明主角以自己的能力幫人洗錢根本是一種荒唐的事情,主角本該過的很好。所以主角必須將自己失去的拿回去。

另外一個象徵,是典獄長對主角尊嚴的踐踏。讓主角給自己擦鞋,就意味著雙方的關係並不平等,甚至通過擦鞋將主角變成典獄長的僕人,這種關係讓典獄長強迫主角洗錢等行為變得理所當然,主角當然必須報復這種人格侮辱。

到頭來,典獄長讓主角給自己做的所有事,都成為主角為自己做的事,不管是金錢還是一身西裝和光亮的皮鞋,主角早已將這些當作自己的東西。典獄長最終只落到被揭發罪行後飲彈自盡的下場,真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好的電影就是要前後搭配,絲絲相扣。作為被評為最偉大的電影之一的《肖恩克的救贖》,自然也不例外。

其實當我看到典獄長憤怒的砸破主角安迪獄房畫的時候,我想到了基督山伯爵,他當時也是用挖地道的方式逃跑的。

其實這一個前面早有鋪墊,一是安迪喜歡收集石頭、雕刻,二是他喜歡當紅女星的畫像。


一個在監獄的人本來就是苦悶的,何況是一個含冤入獄的人,想想也不會有那麼多閒情逸緻,果然是另有隱情。這兩樣都很好的掩飾了挖地道逃跑的計劃。

至於那雙鞋子,無疑是對典獄長最好的諷刺。


就在前一刻,典獄長還趾高氣昂的讓安迪擦鞋子,沒想到安迪卻是給他自己擦的。

新鞋舊鞋的對比,實在是不折不扣的諷刺啊。我想,安迪穿走了典獄長的新鞋子,除了出去以後便於活動之外,更是對這些年恥辱的報復,是一種情緒的宣洩。

而對於電影來說,新鞋子未嘗不是代表新生活的開始,而安迪把舊鞋子放進典獄長的鞋盒,也許意味著典獄長將一樣面臨牢獄之災。最好,典獄長自殺了。

第一次看這個電影時,無論是演員的表演還是劇情,都佩服的不行。看看電影是九十年代的,經典就是經典,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這部電影我開始是漫不經心的看一下,接著就被深深吸引了。直到現在我心裡還有這樣的場景:男主用他的智慧,為獄友們換來短暫的快樂,一群人在房頂上吹著涼風悠然自在的喝著冰鎮啤酒,在落日餘暉的撫摸下每個人的臉都是那麼的燦爛。而主人公沒喝,只是靜靜的倚靠著看著大家,那眼神,透著疲勞後的滿足。每當看到這裡,我都有觸及心靈的震撼,都有淚濛的感覺。

終於找到這組照片,供大家欣賞。




影片講述一個身處優境的銀行家安迪,突然被顛覆成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的罪犯,他將在肖恩克監獄中渡過餘生。



在監獄中他被毆打和出賣,以及無數次的凌辱,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應該怎麼辦?是屈服還是抗爭?最後,他選擇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適應環境,為自己爭取做人的尊嚴以及重獲自由的機會,最終創造了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從開始的心力交瘁到這種自信的眼神,男主教會我們怎樣在逆境中生存下來。




對於主人公安迪越獄前一晚為什麼換掉監獄長的鞋子?我覺得安迪不是幫監獄長擦鞋很久了?所以換鞋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也證明一種新生活的即將開始。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像這部電影,很多人說是越獄片,而我認為是一部勵志片。






多謝邀請,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有兩個方面原因。

一個方面,衣著是一個人的外表體現,特別是在那個等級制度很嚴格的年代,貧窮的人是會受到他人的蔑視的,安迪如果想要在越獄之後重塑一個新的上等人身份,首先就必須要在越獄出來之後有一身好的行頭。這樣對於之後辦理其他的手續時有幫助的,否則在那個下等人被蔑視的社會,安迪一身臟臭衣服是沒辦法進入銀行以及其他的地方辦理業務的!也就是這個原因,安迪在越獄之前將獄長的衣服取走,這個地方特別展示了鞋子,鞋子對於一個體面的上等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即使你身著一套再體面的衣服,如果鞋子不適合,也是會遭到恥笑和質疑的。因此安迪拖走了獄長的鞋子。另一方面,安迪在獄中一直被獄長利用洗黑錢,其中還讓安迪給自己擦皮鞋,在那個社會裡,給人擦皮鞋這種事情是最低級的人乾的,這個事情也是獄長對安迪的一種人格上面的侮辱,最後安迪雖然最終將這些錢據為己有,但是事實上安迪自己是銀行家,對於這樣的事情是極其反感的。再加上對於獄長這種假信徒,簡直就是劣跡斑斑。安迪的越獄小工具之所以藏在了聖經里,也是因為安迪深諳獄長的這種偽信徒的虛假心理。這是由於這種心理,安迪在即將要離開時,他要報復獄長,將他的一身行頭都帶走,就像開頭說的那樣,一個表面體面的人最終卻連個鞋子都沒有,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沮喪的,也是最讓人顏面掃地的!這就是報復獄長的最好方式。


準確的說,不是換掉,是換上典獄長的讓自己擦的錚亮的皮鞋,原位置留下自己的舊皮鞋。通過後續情節和主角的旁白,能看出這是個有極大風險的舉動,因為安迪必須要穿著這雙新鞋在典獄長和獄警的面前回到監舍,在實施重大越獄計劃的前一刻,一旦被發現,多年心血將毀於一旦。之所以你對這情節感到困惑,我想是因為越獄並不需要新皮鞋,如果在現實中,任何不利於行動完成的因素將絕不會嘗試的。影片中這麼做了,唯一要表達的是安迪對典獄長長期對自己壓迫和利用的反擊和嘲弄,也是對自己即將勝利逃亡的獎賞,這在影片中是非常出彩的一幕…但是,這並不合理。


個人覺得,應該是影片表達的技巧。

第一、通過換皮鞋,直接證明了安迪的胸有成竹和孤注一擲,二十年牢獄之災讓他變得有勇有謀。

第二、穿黑油油的皮鞋走進監房,經過了層層守衛,說明了森嚴的肖申克也有老虎打盹的時候。

第三、安迪希望監獄長一早上班就看到舊鞋和聖經中的鶴嘴鋤,他想要去報復監獄長,不僅僅是取走了錢和告發,還有心理上的報復。

第四、不穿新皮鞋的話,出來後還得冒險去商場買皮鞋再去銀行提款,穿上皮鞋的話,賠上西裝襯衣,直接取款走人一條龍,不耽誤時間。

以上。



沒人邀請。自己隨便談談自己的看法。樓上很多人說出的大部分原因,比如為了自己有一身不被懷疑的行頭。提款的時候不被懷疑。有沒有想過,縱然如此,又為什麼要把舊鞋子放進典獄長的鞋盒裡面?

應該還有別的深意。比如,向獄長表個態,其實這麼多年不是我在為你服務,而是你為我存錢。

還有鞋子的互換其實也是一種身份的互換。告訴獄長,以後我要做上等人,而你,要替我做一個囚犯。

最後應該,也算是破釜沉舟。把自己逼到沒有退路。如果不成功,第二天應該直接激怒典獄長。或許活不了了。

各人看法,望輕噴。


我看過原作好電影。關於鞋子這一點,看法是這樣的。作為前銀行行長,他入獄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打算,不是臨時起意,否則不會想的那麼周全,任何可能出現的小差錯都會被考慮到。越獄之後,如果想順利在銀行取款,絲毫不被懷疑(請留意,他是以富豪客戶的身份去取一大筆錢的),甚至優先處理業務,以極快的速度辦理好所有的手續,一身得體的服裝是必不可少,也是最具說服力的。而國外有錢人,包括現在,西裝和鞋子基本是訂做的,尤其是鞋子,更能彰顯一個人的地位,如果西裝筆挺而鞋子破舊,會拿上引起銀行職員的懷疑,別忘了,銀行的職員是閱人無數,尤其是看待富豪的眼光更是毒辣,三秒鐘就可以判斷是不是名副其實的有錢人。如果被懷疑的話,說不定就會引起大麻煩,功虧一簣。不是說細節就是魔鬼嗎?這部電影也是花了心思,否則,不會那麼有說服力。


這是一種象徵。

關於擺脫和自由的意味。逃出去的他,不再是那個在監獄裡受人擺布和指使,人格和尊嚴遭受侮辱的「人」,他將獲得自由和救贖(其實,他並沒有罪,在這裡談他「被」救贖實在不恰當)。那些監獄裡的過去的陰影(畫面),他全部不帶走,因為對他而言那是一種恥辱和污穢(這裡可以追溯在他打定越獄前而隨身攜帶的香皂和備好的乾淨的襯衣得出結論,尤其是逃出後,他在那條河裡,潔凈的水和潔凈的雨,對應他內心吶喊和無限對生活的渴望的鏡頭)。所以,監獄裡的一切,讓它們留在監獄這個毀滅人性的地方,這也和他走出時的帶走的證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一切,他早已經勝券在握。

電影里的該段情節處理,可以說必不可少。也就是說為了整部影片的縝密,當然這也起到了雙關的作用:囚禁和自由;原罪和救贖……自由,是令每個人嚮往而追求的東西,更何況,本該自由的他卻被「誣陷」的蹲守了那麼多年呢?而真的兇手卻逍遙法外,這裡涵蓋的諷刺意味和評判的實質,想必大家都懂。在這裡,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很佩服該導演,對這部影片的每個片段的細節的處理上,非常到位。簡直無可挑剔。

當然,這也是該部影片在全球一百部影片排行榜,位置十分靠前的原因之一。藝術,本該如此,任何一個細微之處的處理,都能達到,非凡意義的享受。


推薦閱讀:

有沒有人親身經歷過靈異事件?
《猩球崛起 2》比第一部好嗎?
對於馮小剛炮轟綜藝電影票房大賣的觀點你們怎麼看?
從禮儀角度解讀《羅馬假日》?

TAG:越獄 | 社會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