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觸不可及》(Intouchables)的戲劇節奏?

從開頭的飆車,之後倒敘。沒有特別大的情節轉折,但卻給觀眾帶來了很強烈的心理震撼。
而且這種震撼不是剎時產生,不是一個畫面、一段音樂,而是慢慢累計起來的。
這部電影的戲劇節奏,有何特色?


首先我可能不太同意「沒有特別大的情節轉折」,因為從開篇到結局,每個敘事段落都出現了180度的轉折。甚至在連續不斷的轉折。就拿開場前五分鐘的飆車,從平緩到高速,從逃脫到被抓,從被抓到被開路。五分鐘他三次情節反轉,與此同時不羈且善良的黑人形象有了,殘疾卻不失呆板的白人有了。
情節出現巨大的轉折,來自於人物設定的高反差。入獄釋放的貧民黑人卻真誠善良。優良血統的高貴白人內心狂野。這樣一來,出現的任何轉折都不覺得突兀。
在菲爾德的劇作模式中,情節點1和情節點2是被要求呼應的兩個點,也就是如果情節點1出現了某些事件或道具,那麼情節點2一定要出現且不同。於是,本片中出現了若干個情節點1和情節點2,浴缸、「巧克力蛋」「黑人弟弟」油畫,信件,妓女等等都在不停的相互呼應,以呼應結束一個事件。巧克力蛋從頭貫穿至尾,結束兩人的照顧與被照顧關係。
還有很重要一點是,省略。一般電影中省略的是物料片段,也就是所謂的生活雜事。但這部電影中的省略可謂運用自如,首先,省略了對白富背景介紹,對其上段情感的介紹,對殘疾痛苦的渲染。也省略了黑窮監獄生活的背景,家庭關係的介紹,和底層生活的痛苦。但這些所謂的省略,對觀眾來說一清二楚,於是我們從未被使勁的拽入到一個煽情的境地——說白了,這麼做就是——刀不砍在自己身上永遠也不會覺得疼。
而那些吃飯、拉屎等「本應省略」的事情,卻變成兩人的逐步感情升華的推動力。

所以,我認為,不斷地出乎意料的轉折代替懸念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這是其一;不斷地段落呼應保持其片段星敘事的連續,這是其二;省略與不省略讓觀眾在更廣泛的認知前提下體會電影,這是其三;

一分析就加入感想,求輕拍。


太專業的我不能說,
但前面那幾分鐘,行雲流水的飆車,剪輯,和音樂,真的一瞬間就打動吸引了我。
引著人就看了下去


有些人可遇而不可求


今天才看完這部電影,感覺這部電影是有種平淡的力量。特別喜歡的有三個情節,第一個是黑在白生日的時候放自己喜歡的,與白平時聽的古典類型完全不同的流行音樂。然後氣氛被調動起來,整個場面都很歡樂,從白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是他最開心的一次生日。第二個情節是白帶黑去體驗滑翔的感覺,他從開始的害怕到後來的放鬆並且享受,那段黑的表現讓我印象蠻深刻的。第三個情節是後來黑弟弟來找他,白知道他要離開他去照顧家庭,然後白讓黑坐下問他那個畫他看出了什麼,以及後面目送黑走的那一段,真真感受到友情這個東西。這三個節奏我覺得是蠻重要的。


戲劇節奏,始終是為故事服務的東西。而一個好的電影,留給我們的並不是故事而是人,可能一段時間過去了,你忘了德瑞斯偷走了菲利普的蛋,但這兩個人,這兩個人的打動心靈的人物關係,相信不管多久都還是會記憶在心。
其實電影,還是電視劇,還是話劇,都在給我們展現人。戲劇節奏這樣,其實不用在意,不同劇本有不同的需求,對於觸不可及,它需要緊張的抓住人心嗎?可能不用吧。
語序略亂,剛看完,感慨萬千。


整片最大的亮點就在於用舞蹈表達了男女之間的想在一起而又不能在一起的情感。寧待和經年之間的愛情就像那首鋼琴曲一樣,只差一步之遙,卻錯失了千里。傅經年最後影片中說道真好,寧待再也不用等他了,不用千里迢迢,不用隔著時間和空間來嘗這一步之遙的焦慮和痛苦。個人覺得孫紅雷和桂綸鎂都演的非常棒,把那種相愛而又不能愛的感情表達得很淋漓。也許寧待的死亡是一種註定,寧待寧待,寧願等待,她一直在等待,在最後的一句,我再也不等你了,行嗎?我再也不等你了,也就註定了她生命的終結,她用生命愛著那個男人,生命終結,她也不用再等待。
這部電影也許就註定這女主和男主不能在一起。女主是一個單純痴情的女人,男主愛女主,可是信仰超過了他的愛,為了民族大義,他隱忍了愛,而女主不一樣,在那個年代,也許她不是最光輝的,愛情是她的全部。而男主選擇信仰,也就決定了一次又一次地一步之遙相距千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狼圖騰》?
有哪些法國電影值得一看?
如何評價法國電影《心房客》?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法國電影 | 奧利維?那什卡 | 觸不可及電影 |